【精选】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优秀教案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这是学生今后认识各种角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安排了“认识图形”和三个“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通过描、折、剪、拼、欣赏和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轴对称和面积等积累活动经验。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

难点: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立体图形实物、印泥、一大张白纸。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你们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出示牙膏盒、魔方、茶叶盒、皮球)你们还记得这些形状的名称吗?

老师出示物体,让学生逐一说出它们的形状。

出示三棱柱形状的积木。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其他的都不一样,这样的形状叫三棱柱。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各个面,看看这些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摸物体的面,交流汇报: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师:圆柱、皮球容易滚动,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这样的面我们以后再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探究新知】

1.做一做,认一认。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师:看,淘气和他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得到了什么?请大家照他们的样子把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移下来吧!

学生照样子在纸上描立体图形上各面的边线。

出示印泥。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印泥,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怎样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移下来吗?

让有经验的学生做示范,或老师亲自做示范,把图形印在白纸上。

师:你们知道我们描出来或印出来的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从长方体上得到的长长方方的图形叫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的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从三棱柱上得到的有三个尖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从圆柱两头得到的圆圆的图形叫圆。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样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活动: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描出的相应图形。教师指图形,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分一分,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中间图。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图形分分类?

学生在课本上连线,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长方形要扁一些。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

3.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从简单的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平面图形,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说一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强调“面从体出”,所找图形都是某个物体的一个面。如数学书的封面、冰箱门的面都是长方形的,矿泉水瓶盖的上面是圆形的等。

【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摸一摸、猜一猜的活动中完成,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第2题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再独立涂色。第3题让学生先想一想,再画图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第4题先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独立完成,全班订正。第5题学生先独立做,说说是怎么数的,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数,用课件动态演示数的过程。)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回家后找找身边这样的图形,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

【课外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它不能独立存在,而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进行分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陈丽娟xx年3月28日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操作等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展台、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师问: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2、以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新课。 第2 页共5 页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我会找”(例1)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观察,找规律。 (3)交流。 2、“我会摆”(例2) (1)学生观察前面摆的规律。 (2)摆出下一个图形,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3)对比两题,说说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可以2个一组、3个一组、4个一组……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找规律,涂色。 (2)全班交流。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 3、“摘智慧星”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创造规律呢?动手 第3 页共5 页

试试吧。 2、学生活动。 3、展示。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六、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颜色 2、形状 第4 页共5 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修订稿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6和7的认识张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到45页6和7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2、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 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学生领读、齐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师:还可以怎样数?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指名回答)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2、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3、数序 教师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生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问: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指学生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学生抢答。 4、比较大小 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教师板书:5○6 6○7。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第一课时买铅笔1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 8+7= 4+9= 16-5= 8+8= 5+9=

3.填一填 9+()=13 ()+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质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橡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了哪些数字吗?(0到20)说说其中某个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灰太狼)师:灰太狼怎么突然跑来了啊?他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给我们送东西了。(师出示小棒)问:你能估计一下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积极举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3、数100以内的数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四个人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数之前教师先说数数的要求)。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并比较哪种最容易看出数的多少。随机总结出:10个一是一十。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量是100的物体,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数100根小棒。 2.请几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2. 53和35一样大。 ( ) 3.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4. 99大于100。 ( ) 5.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6.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7.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8.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9. 39和41的中间是42。() 10. 40+5比50+4小。() 二、单选题。(共10.0分。) 11. 从89开始往前数,第4个数是[ ]。 A、88 B、87 C、86 D、85 12. 最大的两位数是[ ]。 A、10 B、99 C、100 D、19 13. 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大于65[ ]。 A、60+5 B、65-5 C、70+5 D、5+50 14. 下面哪个数与47最接近[ ]。 A、74 B、41 C、51 D、63 15. 从67开始往后数,数到73是第几个数[ ]。 A、6 B、7 C、8 D、9 16. 这个图与哪个图表示的数一样[ ]。 A、 B、 C、D、 17. 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既大于21,又小于27[ ]。 A、45-5 B、10+2 C、20+5 D、28-8 18. 合唱队有40人.美术组可能有多少人[ ]。 A、10 B、38 C、43 D、85 19. 小军跳绳1分钟跳了38个,老师比小军跳得多得多,老师可能跳了多少个[ ]。 A、40 B、24 C、89 20. 爸爸今年36岁,妈妈的年龄比爸爸小一些,妈妈可能多少岁[ ]。 A、38 B、20 C、34 21. 盒子里面有9颗珠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019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8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他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就为本单元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同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又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与乘除法运算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道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并且知道从总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简称“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是运用“20以内数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能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做题时容易出现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年龄小和个别家庭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在计算和应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计算能力和思考习惯有差距,另外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也不够平衡,概括和推理方面也存在关注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等问题。 【教学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时间】

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组成 教学内容:6、7的认识及其组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数量.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 识6、7的组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通过动手 手操作,撑握6、7的组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 生浓厚兴趣,激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 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6和7 师:同学 有几个圆学们,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图,你们能数清黑板上有 吗? ○ 出示:○ ○○○○○ 生:5个 板书:55 去,你们知道有几个圆吗?? 一个○上去 果我再添一 师:如果 生:6个 的,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师:好的 板书:66 加一个上去就成了6,由 由此我们知道5比道了5再加 在我们知道 师:现在 6小. 板书:55<6

师:哪好好,现在我再添一个圆上去,大家请看现在又有几个圆? 生:7个 板书:77 师:现在在我们知道道了6再添添一个上去就变成了77,由此我们知道了7比6大. 板书:66<7 二、教学6的组成 师:刚才才我们认识识了6和7,但但同学们知知不知道哪哪些数合起来可以组成6吗?现在请请大家拿出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和老师师一起来做做. 出示:○○○○○○○○ 师:请大大家动手也也在自己纸上图出6个圆圆,并动手把其中中的一个圆涂上黑色.请大大家数一数数涂颜色的和没涂颜色的各有几个. 生:1个涂了颜色5个没涂颜色. 师:对,,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和5能组成6. 板书:: 66 //\\ 11 55 师:用同同样的方法法,大家动手涂两个圆看看,想想2和几能组成6. 生:2和4能组成6. 板书:: 66 //\\ 22 44 师:请大大家用才刚刚老师教的的方法,完成下面几题: 板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教案 优秀范文合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优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数法》优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设计

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1.认识球(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2.认识圆柱(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3)辨别扁的长方体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小结:我们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许春梅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学课时:55课时 授课教师:许春梅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