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生长

合集下载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精编文档).doc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新基础教育”宗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

“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的转换;三是以发展观为核心的师生生存方式的转换。

“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七条: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

“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七条: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与特色;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新基础教育”的“三让”: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

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

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新基础教育”简介“新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先生主持的一个持续了15年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主要任务是要形成21世纪新基础教育观念和创建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

研究分三个层面展开:一是理论研究,重点在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建构新基础教育的观念体系;二是为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作出设计;三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组与一线教师、校长的密切配合,相互启发、互动学习、积极创造,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取得突破,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篇一叶澜教授有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这四句话是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灵魂。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专业技能。

因此,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与能力水平同步的研究型教师是目前所要努力的。

作为一名新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在学习“新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学会摸索应用于所带班级,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尝试课堂创新改革,将“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同时要注重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记录教学感想、教学体会,学习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归纳教学中的闪光点,以利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论文的撰写。

此外,要学会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坚持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从中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在听一些课后反观自身,开放性不够是我的教学所存在的较大的问题。

在教的过程中,无法从“教结构”放开到“用结构”,少有以开放性的问题,来激活课堂,让学生有多个答案,多位思考,在生成的资源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尤其是在综合练习中,开放性的操练尤为必要。

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出现对课堂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以至教师的核心目标不明晰,在下面的过程中也不能达到准确分解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内容较难,较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全堂缺少主话题的串联,有了老师的给予,却少了学生的体悟,没有达到在同一主题下渗透句型的目的。

生命课堂心得体会6篇

生命课堂心得体会6篇

生命课堂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port material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命课堂心得体会6篇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块宝石,装点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有了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热忱和兴趣,从而更好地选择人生的方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生命课堂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贵生课堂”的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沉默是金。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贵生课堂”课改积极提倡和推行教学模式。

一、为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贵生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还,意思为“回、归、归还”。

本来属于谁的,归还与谁。

课堂属于学生的,就要归还与学生。

归还是什么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还须有必要的“传道、授惑、解业”。

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回来的“尴尬”,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

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原因。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离太阳远还是近的问题说不知道。

可是,我们现代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是高过学生,学生肯定不如老师知道得多,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

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第一,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其二: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早早的将学生的问题“帕斯”。

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一种自我超越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

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让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无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的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的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是什么

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是什么

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是什么作者:杨美兰来源:《学习报·教育研究》2014年第42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那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课堂看作:师生传递爱的桥梁,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交际场所。

一、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应是师生传递爱的桥梁都说教师是一个危险的职业。

伟人和罪人都可以在他的手中形成。

教师们也都如履薄冰: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尽量成为伟人或是平凡的但对社会有用的人呢?我想关键做到一个字“爱”,让“爱”充溢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我们每个教师与学生传递爱的桥梁。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关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用“爱心”去感染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

我曾教过一个姓曾的小男孩,因为爸爸犯事在狱中,他几乎没有见过爸爸,每次看到别的同学有爸爸接送,有爸爸买礼物,他都非常羡慕,可当别人问到他爸爸时,他总是仇视甚至打骂对方。

在讲课文《妈妈的爱》时,我特意让他站起来说说他的妈妈是如何关爱他的话题,因为他说的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当其他同学在我的带动下表扬他和他的妈妈“真棒”时,我看到了他的小眼泪……以后他再也不孤僻了,和我和大家都亲近了。

二、新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应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活的个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让课堂成为他们活动的舞台。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

我的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提问:“你认为这个字用什么方法能把它记下来?”“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七嘴八舌,答案纷呈,无论怎样的答案,只要在理,我都充分肯定。

小家伙们每次总是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甚浓。

这样下来,在我的教学规范下,他们的造句不同了,都以和别人完全不一样为荣,写字也少有错且自成一体,朗读各具特色……总之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的收效颇为可观。

新基础教育实验

新基础教育实验

叶澜《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我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一、我们的课堂要还给学生什么?(1)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2)还给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

以前,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异中求同,让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归纳、整合,让学生的观点向作者的观点、编者的观点、一般的观点靠拢。

现在不同了,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即先摆出一般的、常识化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形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使学生和教师、作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信。

(3)还给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得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上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被冷处理。

学生根本没有质疑的权利,反对的权利。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1、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最好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积极、知识快乐产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3、应试教育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为毫无兴趣的“知识拷贝”。

4、高效课堂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率高起来了。

5、“高效课堂”的宗旨是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快乐学习。

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展示能力、评价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6、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7、课不够,课件凑。

8、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和观众。

”9、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们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绞尽脑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

10、新课改把老师定位为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么?11、如果思想走不动了,教师成长的路就不会延伸太远。

12、公开课上的作秀——有的老师给学生发“剧本”:老师提问,甭管会不会都得举手,每道题谁来答大家心里都有数,答题时间甚至精确到秒。

有的老师把一些疑难问题提前告知一、两个学生,等到该“抖包袱”的时候,学生来个画龙点睛,博得满堂喝彩。

13、不过,既然是表演就免不了穿帮。

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的答案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在一旁听课的张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赵本山的一句台词:“恭喜你,都学会抢答了。

”14、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鼓励动脑、动口、动手的“三动”,实现会学、学会、会用的“三会”,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

指向有效课堂的课时教学设计

指向有效课堂的课时教学设计

指向有效课堂的课时教学设计山东聊城第一中学郝书香一、目前国内专家有关“有效课堂”的看法:1、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澜是新基础教育的开拓者,历时15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项以中国转型时代的学校转型变革为宗旨的研究,叶澜把新基础教育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

而这一切力除传统旧习的变革,都为了孕育完整美丽的生命。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基本要求(1) :有意义:一节扎实的课,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更进一步意义是让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强烈要求,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要把握好三讲三不讲:核心内容、方法思路、疑难之处必讲,学生已会、不讲也会、讲也不会必不讲。

基本要求(2) :有效率:一节充实的课,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教师要把握好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基本要求(3) :生成性:一节丰实的课,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教师要恰当的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基本要求(4):常态性:一节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关注心灵成长绿色课堂是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课堂。

其目标是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和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德与才、智与情、身与心等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构建绿色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

一、绿色课堂的四大要义1、绿色课堂是全面、和谐的。

突出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全面关怀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全面和谐发展,使教育教学综合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共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

2、绿色课堂是开放、民主的。

开放学习时空,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开放教学评价,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3、绿色课堂是活泼、生动的。

在教育过程中,活泼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处于和谐状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内容不知不觉的被吸收,变苦学为乐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绿色课堂是自然、人性的。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因人而异,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培养人性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与点滴进步。

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充满灵性,成为教师和学生最美的精神栖息地。

二、构建绿色课堂的三项基本原则1、学生本位原则。

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位,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力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通互融,力求彰显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让课堂的绿色环境作用于每一位学生。

第二课堂工作计划(精选8篇)

第二课堂工作计划(精选8篇)

第二课堂工作计划(精选8篇)第二课堂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进取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统筹安排,确定课程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六定”。

必须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重点针对校队兴趣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一天一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资料,辅导教师要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选择教学资料,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五定辅导教师;六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

三、具体措施1、宣传到位: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

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

兴趣小组要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本着义务辅导(即免费)的原则,先由校队兴趣组的教师和班主任商议选取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校队兴趣组的训练,其余的学生则留在教室里由指定的职责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组织班队兴趣组的活动。

每学期第一周为宣传报名时间。

2、全力支持:学生如数准时地到达训练地点,辅导教师接手后,必须要先清点人数再训练,没到的学生要弄清去向并在记录册上写明。

期望各班任课教师全力支持,学校将在期末设立支持特长奖专门对各班的支持特长训练进行奖励。

3、精心辅导:各兴趣小组负责人要在开学初拟定活动计划,超周备课,认真组织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并且上黑板,记录册填写完整过程清楚。

学生活动时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也能克服教师们在辅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活力,充满课堂

活力,充满课堂

活力,充满课堂【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

这是每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想要的教学氛围。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必须在师生关系观上实现三大转变,即: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学过程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趣味性游戏素质【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9-01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个内容,在这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孩子在课堂上开始了他们的求学之路,而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根据教材知识体系,设计新课学习游戏教材的新旧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提高教学效率。

以“ai、ei、ui”一课教学为例,本课3个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音素结合而成,而且都是和i结合的,课的开始阶段可以这样安排:复习单韵母。

4个小朋友戴着自己做的头饰上台,头饰上分别写着i、e、u、a,他们一齐说:“我们是单韵母班里的学生,今天要毕业了,谁能帮我们排好队拍个纪念照?”一学生扮作摄影师上台边帮他们排队边说:“你是老大a,张大嘴巴a、a、a”。

扮a的小朋友马上张大嘴巴,排到最前面去。

引入新课学习。

拍完照,小i正要独自离开,a、e、u一起向前拉着他的手说:“你别走,我要和你拍个照。

”小i高兴地点点头。

这时老师说:“位置怎么排呢?请大家到书中去找答案。

”学生马上找到了答案,甲生上台把a排在左,i排在右,让他俩靠拢些,拍好照,把ai板演在四线三格中;乙生排好ei的位置,板演ei;丙生排好ui,板演ui,其余学生则在座位上动手制作出ai、ei、ui 的卡片,一式四份。

“新基础教育”学习心得

“新基础教育”学习心得

“新基础教育”学习心得“新基础教育”学习心得“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四还”目标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提出来的一个崭新的理论。

她认为教育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 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而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 免费论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 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 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所以“新基础教育”不是不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而是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上课过程的表现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如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课本内容和“范文网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活动步入“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

在这样的课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

构建乐享课堂要抓好六点

构建乐享课堂要抓好六点

构建乐享课堂要抓好六点艾时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农村也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的孩子具有与以往时代小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独特性。

他们在信息时代出生和成长,他们的视野变了,接收的信息量大、快且面广,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吸引点也发生了改变,兴奋阈限有所增高,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肯定不适合他们了。

而学校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陈旧单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知识轻技能、重传授轻交流、重纪律轻互动、重获取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从而造成普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状态极为被动、学习效率极低,直接导致学生之间欠缺互动与交流、合作能力得不到培育、思维得不到碰撞、个性得不到发展。

结合学校“享受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初步提炼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乐享”课堂教学模式。

其关键词“意义感、深认知和获得性”作为课堂教学应体现的主要思想,引领或规范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旨在改变或完善现有的课堂教学状态、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学充满意义感、深认知和获得性。

从《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经典言论》、《朱永新“新教育”五大核心理念》、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罗伯特•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杜威:“学校及社会”、等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我校构建了适合各教研组的乐享课堂教学子模式,实践和完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完成教师发展目标:(四型)敬业型;智慧型;研究型;学者型;完成学校发展目标:(四园)快乐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一、一条理念:“享受教育和谐发展”乐享课堂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实践、乐于分享的课堂学习环境,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教师在享受愉悦中教学,要成为学校的文化主流,融合“享受教育和谐发展”基本理念来深发,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享受教育定义:教育当事者(老师、学生、家长)以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方式、方法从事教育和学习活动、精神和实质上都能获得满足与愉悦,从而激发潜能,促进教育各系统、各要素全面和谐发展。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作者:兰辉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乐园,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关键词】成长;班级;管理;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所带班级是一个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大集体。

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有着良好的集体氛围。

一、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传统教育中,师生普遍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荣誉和信任,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两个阶层——作为管理者的班干部阶层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阶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三种尝试:一是增加班级岗位,几乎每个学生有岗可上;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班干部,谁想当班干部自己申请,若是多人申请同一职位则由同学选举产生。

三是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轮流当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这一天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班上的各种好人好事或出现的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一天中的班级情况做一个总结。

这样,班级中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的局面。

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后,班级不再有明显的两个阶层,学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权阶层,而把它看成是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岗位。

每个学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南海区里水镇麻奢小学何丽娥
摘要:新课标理念为今天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立足于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追求。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提高
所谓“小池里养不出大鱼,鸟笼里飞不出苍鹰”,确实,鱼儿要在大海里遨游,才能游得更远,小鸟要在蓝天里飞翔,才能练就一对硬翅膀。

我们的孩子就像小鱼、小鸟,只有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在学习的天空下自由地飞翔,那么,学到的才会更多,本领才会更大。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语文还给学生,让语文更有味道;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丰富的想象成就智慧的事业。

这是新课标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项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实际是学生在一定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还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每一节的语文教学,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段,进行精读,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学得有滋有味,在疑难处还可以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帮助。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日出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太阳升上天空的情景。

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大家一致肯定一名同学的精彩演绎来展示太阳升上天空最为贴切。

又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我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后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

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

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此外,我还重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

具体而言,既有发散,
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

在《赤壁之战》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你认为东吴和曹操哪一方应该获得胜利?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佩服东吴方面的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班的争论,形成了三种意见:①认为东吴应获胜,这是历史事实。

②认为曹操应获胜,中国就可以统一了。

③认为谁胜了也不好,反正都是一打仗,老百姓就遭殃。

我又引导大家展开讨论,逐步统一了认识,第二种意见是对的。

曹操获胜就可以统一中国,结束分裂,符合历史趋势和人民渴望安定的愿望。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对成年人很容易,但对小孩子来说没有这个观念。

建立起这种观念对学生的思维就是个创造性的提高,今后他们就会学着用这种观点去评价、看待历史、现实、人和事。

学生再看这类问题,就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辩证地去看,而不是只停留在为东吴喝彩。

这就是从发散到集中的思维训练过程。

哪怕是认为谁获胜也不好的同学,也是他自主学习的一个表现,因为把创造性思维培养引入语文课堂后,学生变得十分活跃,勇于发言。

即使观点不是很好,但对于他自己确实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既不同于别人,又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二、齐合作,共进步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大家庭,社会需要的是和谐的合作,良好的沟通。

作为社会明天的希望,我们的学生更应该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合作的素质。

合作学习就是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积极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学生们先在组内分好工,每人负责一个文段的研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的内涵表示出来。

我发现,有的学生把文章的内容画成图画,在旁边加上几句话;有的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圈点文中的重点词句;有的学生津津有味地读起课文来;有的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等等,学习方法包罗万象,各具特色。

我不禁惊叹孩
子们丰富的思维,可爱的做法。

很快,孩子们各自完成了,然后轮流在小组内展示解说自己的“杰作”。

最后,选出最好的一种方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提出修改的方法,共同完善,在班上展示。

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各自的能力,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培养社会技能。

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因为探究,所以喜欢
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同时,探究性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成功,这一份的高兴是难言传的,孩子们难道能不喜欢吗?正如《小马过河》中,老马在教育小马的的过程中,给了小马充分的实践机会。

老马事先没有告诉小马如何过河以及过河的注意事项,而是让小马自己选择过河时间、过河地段、过河方式、过河速度,充分感受河水的深浅、冷暖、缓急,享受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了被牵着走,一旦失去了牵引,反而会无所适从。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答成了课堂教学最常见的策略,学生则在问答过程中慢慢地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进而逐步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放开双手,放飞学生。

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全文之后,要求学生回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鸟的天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同时告诉学生,要当好一个导游,之前应该作好资料的收集。

作了一番准备后,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导游词拿出来展示。

一篇篇导游语是那么生动、具体,一个个小导游是那么形象可爱,真让人赞不绝口。

“游客们”从中了解到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关于“鸟的天堂”的知识,看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精彩的图片,让人大开眼界。

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你们的这些资料和图片是哪来的?”有的说是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说是去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导游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

此时此刻,教师再也没有必要干巴巴地教导学生。

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教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更会无时无刻地去汲取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喜欢学习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有多阔,鱼儿就能游得多远,天空有多高,鸟儿就能飞得多高,让我们的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王国里自由地翱翔吧,相信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