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 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合集下载

鲁迅《故事新编》简介

鲁迅《故事新编》简介

鲁迅《故事新编》简介《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

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

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

《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

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在1936年《故事新编》《序言》回溯了写作《补天》的想法,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

历史小说写法上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两大类型。

而他自己的历史小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可见他的写作大体应该属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这一派。

第一组作品,是前期所写的3篇。

《补天》作于1922年冬天,原名《不周山》。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都谈到了写作《故事新编》的缘起,提到《不周山》是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试作的一篇小说。

《奔月》与《铸剑》均写作于1926年岁末,是鲁迅在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后,离京南下,在厦门和广州时写的。

《铸剑》取材于古代一个动人的复仇故事。

前期所写的3篇历史小说,主要是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复仇精神,赞扬了那些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等等。

《铸剑》,这篇小说的特点是没有穿插现代化的细节,很认真,没有“油滑”的东西。

鲁迅在这给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提到《铸剑》时说:“但要注意里面的歌”,又说“第三首歌,确是伟丽雄壮”,这支歌是根据《吴越春秋》中“勾践伐吴外传”的歌词改写的,强调了复仇的意义和性质。

《铸剑》作于“三一八”惨案以后约半年多光景,“三一八”惨案的血痕,使鲁迅总结出“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经验。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浅析《故事新编》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巨匠。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从思想,文化方面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也给予了文学爱好者犀利的思想和反省自身的镜子。

本文对鲁迅著名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进行分析和解构。

第一部分先从整体上讨论鲁迅对于八篇故事编排所做的处理已经背后的用意,揭示他暗示的小到个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大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循环,一起感受整体把握作品后所受到的启示。

第二部分从作品中八篇故事对于传统故事中神化的仙人,圣人等等的改编和重新创造的具体分析展开,揭示出由各种思想产物下的社会人构成的人生百态。

本文将由《故事新编》谈及鲁迅关于生命历程的认识和感悟,并以新编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读者勾勒出鲁迅所体验到的、整个民族由来已久的民众生活百态。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生命历程生活百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这位文学大师眼中,中国内忧外患地艰难爬行着。

他的小说以独到的洞察和看穿一切的慧眼而著称于世。

作为备受学界关注的《故事新编》,是研究鲁迅文学思想和爱好鲁迅之文笔的读者不能避而不谈的重点之作。

而历来人们对于这部作品是否为小说意见不一。

既然是故事,也取材于古代中国的许多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就必然脱离不开故事的脉路和基本要素,即使实际上鲁迅已经对其做了在我们看来根本性的改变,即故事所要传达的鲁迅“当下”的思想内涵和民族忧患意识,但其依然可以称之为小说。

它具备小说的虚构性或者说很含蓄隐晦的一种虚构性。

即使有的篇章更多的是感受的某种记录。

“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

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1]所以既然是“信口开河”至少不能当做其他文体。

不管怎么说,《故事新编》反映出鲁迅足足十三年的现实体验,是对其内心感受的流动性积累,甚至对于总结他更久之前的生活感悟和对人生百态的洞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故事新编》也成为我们敬畏地试图走近这位文学大师的途径。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故事新编奔月》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该作品是在他去世前不久发表的。

这篇小说是一部颠覆传统故事的小说,讲述了后羿和嫦娥之间的故事,以一种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故事新编奔月》中,鲁迅先生将后羿和嫦娥的故事进行了改造。

在传统的传说中,后羿是一位英勇的神射手,嫦娥则是一位美丽的仙女。

然而,鲁迅先生将他们描写成了普通的夫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和困境,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无情和冷漠。

在小说中,后羿的箭法已经不再灵光,他只能依靠捕捉野兔为生。

嫦娥则因为与后羿的矛盾而离家出走,她与一位名叫“夷羿”的年轻人相识,并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后羿发现了这件事情,他试图阻止,但是无济于事。

嫦娥与夷羿私奔了,后羿只能孤独地留在人间。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文化将英雄人物和神仙描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形象,忽略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和神仙被描绘成了无所不能的形象,但是他们却无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反思。

同时,鲁迅先生也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问题。

后羿的箭法失灵,无法再像从前一样英勇无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困境。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外国的侵略和内部的混乱,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此外,《故事新编奔月》中还充满了讽刺和幽默。

鲁迅先生通过描写后羿和嫦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的私奔行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讽刺。

同时,他在故事中还加入了许多幽默的元素,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地发出笑声。

这种幽默不仅缓解了故事的严肃性,也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并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深层次含义。

《故事新编奔月》中充满了鲁迅先生的独特风格。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富有力度,通过文字传达出了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也体现在整个故事的构思和结构上。

鲁迅先生将传统的神话故事进行了改编,将其中繁琐的情节简化,突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鲁迅研究月刊
页码: 10-10页
主题词: 《故事新编》;鲁迅;小说比较研究;历史小说;郭沫若;浪漫主义色彩;喜剧风格;历史现实;艺术风貌;师专学报
摘要: 鲁迅郭沫若历史小说比较研究三题 周靖波玉林师专学报历史现实讽喻 -一论《故事新编》的题材处理 吴凤祥江汉大学学报喜剧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 --一《故事新编》艺术二题 杜一白沈阳师}完学报斗争中的投枪利剑艺术上的寨薰前驱 一一谈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沈众电大语文(沈阳)《故事新编》二题 杜一白锦州师院学报鲁迅《故事新编》与茅盾三部代表「 小说中人物创造的一比较考察 林焕平文艺理论研究(上海)神·半神半人·人 一一试论《故事新编》中英雄人物 形象艺术风貌的历史演化 解洪祥东岳论丛(济南)漫谈鲁迅的《故事新编》 郑择魁中文自修(上海)《故事新编》研究述评 韩日新鲁迅研究资料论《故事新编》的喜剧性。

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借古讽今古为今用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油滑手法的运用插科打诨人物形象喜剧化速写式的人物刻画简单几笔勾勒人物的精神优柔寡断的性格眉间尺昏庸无知和卑贱奴才
《故事新编》—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 神话:
• 《补天》 • 《奔月》
• 传说:
• 《铸剑》 • 《理水》
• 史实:
• • • • 《出关》 《非攻》 《采薇》 《起死》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一 、战斗的历史小说
“古为今用”——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特点 • 古代英雄、圣贤的常人化 • 古今杂糅、历史的现实化 • 批判传统文化、民族心理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二 、创新的历史小说
• 借古讽今古为今用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油滑” 手法的运用
插科打诨,人物形象喜剧化
• 速写式的人物刻画
简单几笔,勾勒人物的精神
《铸剑》赏析之艺术特点 • 精致的细节描写:
优柔寡断的性格(眉间尺) 昏庸无知和卑贱(奴才)
• 冷峻洒脱的笔调
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 • • • 三头搏斗的丰富想象 离奇情节 夸张手法 侠义形象(宴之敖者)
戏剧化的情节描写:
• 喜剧写悲剧 • 戏剧化

关于鲁迅《故事新编》课件.ppt

关于鲁迅《故事新编》课件.ppt
vv
以《故事新编》的语言形式为例:
古今杂陈,中外混合,方言土语:《补天》 《理水》《出关》
借用现实社会中的他人言语而改变其意向: 《奔月》
vv
(3)它更是作家主体心灵深度、复杂性和丰富 性的一种表征。
① 悲凉和荒诞的生存体验所带来的超拔感
从深入历史、承担历史到“打开历史看看”
vv
vv
(2)它体现了作家艺术想象力的自由和奔放。
人神共舞、古今杂陈、虚实相间的艺术世界;
打破历史的原有秩序,让其处于一种分裂混乱 的非理性状态中,造成一种“间离”;
形成一种奇诡、荒诞的艺术效果 。
vvBiblioteka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 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夹着 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 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 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补天》)
第二讲 鲁迅
第三节 《故事新编》
vv
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故事新编》
晚年鲁迅
vv
一、作品概况
1、创作时间:1922—1935年
《补天》(1922年) 《奔月》《铸剑》(1926—1927年) 《非攻》《理水》(1934—1935年) 《采薇》《出关》《起死》(1935年12月)
vv
二、主题内容
1、描写的都是英雄和圣贤:
女娲、后羿 大禹、宴之敖、墨子 伯夷、叔齐、老子、庄子
vv
2、呈现的是英雄圣贤在世俗环境中的遭际:
(1)《补天》《奔月》
女娲 → 小东西 后羿 → 逢蒙、嫦娥
英雄和庸众、俗世的对立
vv
(2)《理水》《铸剑》《非攻》

【课外阅读】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创作概况:从“五四”后便已开始的历史题材的创作,这时尤在短篇小说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重要的成果当是鲁迅的《故事新编》。

这部集子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

它的性属新历史小说,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写于一九二二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历史小说。

《奔月》、《铸剑》两篇是一九二六、二七年所作。

其余《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均作于三十年代。

二、思想内容:鲁迅写《补天》“不过取了旨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实则通过女娲捏土为人和炼石补天,描绘了艰辛劳动的雄奇瑰丽的情景,歌颂了创造的伟大。

他在女娲两腿间增添了一个小丈夫的形象,讽刺封建卫道者,自认为这是“油滑”,但也增加了作品针砭时弊的特色。

到《奔月》,讽刺的色彩更重了,它借勾划逢蒙的丑恶嘴脸,鞭挞那些忘恩负义、趁火打劫之徒。

同时也写出了羿落寞孤寂的难堪处境。

《铸剑》热烈地歌颂对残暴统治者的反抗和复仇精神,塑造了一个冷峻到极点却又有极热烈的心肠,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舍得自我牺牲的晏之敖的形象。

这个形象明显地寄托着作家的理想。

《奔月》、《铸剑》的正面主人公都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却同时又是孤独的。

到了三十年代,在《非攻》、《理水》中的墨翟和大禹,便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了,他们自身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气质,也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这两个人物都是胼手胝足,为人民的利益磨顶放踵,埋头苦干。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鲁迅把他们作为支撑中国历史的脊梁,在这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不断向关内进逼的严重时刻,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有重要意义。

因此三十年代的这几篇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

《非攻》在中外敌人入侵时只知空嚷的曹公子募捐救国队,《理水》中“文化山”上的各色文人等,都是活动着的现实的影子,因而有很强的讽刺批判力量。

而最后的三篇主要在于历史故事进行社会批判。

鲁迅的历史观念与《故事新编》的诗学意蕴

鲁迅的历史观念与《故事新编》的诗学意蕴

鲁迅的历史观念与《故事新编》的诗学意蕴
龙永干
【期刊名称】《中国文学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历史诗学的集大成者。

受启蒙史观的影响,《故事新编》对明君、圣贤、庸众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也对被涂抹的“历史”人事进行了本质还原。

受“人民史观”的影响,他在《理水》《非攻》中赋予了大禹、墨子等形象“人民性”的亮色。

同时,鲁迅从启蒙史观对历史进行整体质性批判的同时,也开启了文化史观的视点。

这一视点在《故事新编》中表现为对历史的文化结构性认知和进程性把握。

“野史”意识,是鲁迅认识历史的原初意识,它是鲁迅启蒙史观、文化史观和人民史观的基础,也是其艺术表现上突破既定疆域和规则的原生动力“。

野史”意识让《故事新编》中出现了“油滑”,也让其具有了新历史主义的色彩。

【总页数】9页(P135-143)
【作者】龙永干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6
【相关文献】
1.鲁迅《故事新编》的现代解构——论鲁迅《故事新编》的喜剧特色
2.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新编书写——李渝《贤明时代》与鲁迅《故事新编》对读
3.历史文学
的现实性特征--鲁迅小说《故事新编·奔月》及鲁迅现代历史文学写作观4.鲁迅的《故事新编》是历史小说吗?——《故事新编》新论(之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表现主题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表现主题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表现主题
关于《奔月》主体思想的研究,主流的一共有五种说法。

第一:认为《奔月》是一篇关于爱情与生活,爱情与家庭的历史小说,爱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二:认为《奔月》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一大方面又可分为三个小方面。

1、对英雄的落寞、孤寂的感慨和悲愤。

2、深沉的人生悲欢的深刻思考
3、肉体与精神的冲突
第三:认为《奔月》意在告诫人们要脱离英雄式幻想。

第四:进化是永恒的,人只能处于中间物的状态。

第五:鲁迅只是借《奔月》重新审视中国文化,重新给历史人物定位。

扩展资料:
《奔月》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小说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情。

《故事新编》鲁迅的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新编》鲁迅的主要讲了什么
1.主要内容 《故事新编》鲁迅的主要讲了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8篇及序言1篇,分别是: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2.思想内容: 前期的三篇《补天》《奔月》《铸剑》主要是歌颂古代劳动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的嘲笑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气息和庸俗作风。 后期的《非攻》《理水》是歌颂性的,歌颂墨子和大禹这些中国脊梁式的人物。而《采薇》《出关》《起死》等三篇侧重于批判当时社会的消极避世、无为哲学、虚无主义等思想。 3.艺术特色方面: 首先是依据古籍容纳现代。 其次将古人写活。 最后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性人物身上,古今杂糅,借古讽今。

批判与讽刺的艺术———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批判与讽刺的艺术———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批判与讽刺的艺术———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作者:赵新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4期⊙赵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 030031]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虽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有着其现实针对性,因而带着鲁迅深刻的批判精神,是一部充满讽刺艺术的作品。

本文就《故事新编》的批判精神和讽刺艺术进行分析,强调欣赏鲁迅的《故事新编》应站在与欣赏《呐喊》和《彷徨》既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视野上,充分认识其中的批判精神和讽刺艺术,方能准确把握《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批判与讽刺艺术《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独特的小说集,收录了鲁迅的八篇小说,即《补天》《奔日》《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政》《起死》。

《故事新编》取材上不同与鲁迅前期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如果说《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对中国现实社会种种现象的深刻思考的艺术结晶,属于现实题材的小说,那么《故事新编》就是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作品,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

《故事新编》说它独特,是因为它不拘泥于历史文献依据,不是单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否则那就成为《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一类的纯粹的历史小说了。

《故事新编》是借着历史故事,而还现实世界之魂,是以历史来讽刺现实,因此,它是历史与现实高度交融的小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称之为“新编”,而非“旧述”。

评析鲁迅及其作品,似乎永远都离不开“批判性”这个词汇,无论鲁迅的小说、散文、随笔,特别是杂文,都无法回避“批判性”这样的字眼。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始终就是一个“批判者的斗士”的形象。

他深刻批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卫道者,以及国民劣根性……《故事新编》中,鲁迅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呐喊》和《彷徨》的基本格调,那就是带着他特有的批判勇气和批判精神。

一、高度的批判精神毋庸置疑,《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对中国现实社会种种现象的集中批判的两部最优秀、最重要的小说集,代表了鲁迅小说批判艺术的最高典范。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原创版4篇】篇1 目录1.故事新编鲁迅原文概述2.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故事背景3.鲁迅在原文中对故事新编的评论4.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主题思想5.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艺术特点篇1正文【故事新编鲁迅原文概述】《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 1922 年至1936 年间所创作的 15 篇短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现象,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丑陋与美好。

鲁迅通过重新讲述历史故事,以寓言的方式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期望。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故事背景】鲁迅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西方文明的冲击,让鲁迅深感民众的疾苦。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唤起民众,振兴民族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寓言现实,以此来唤醒民众,推动社会的进步。

【鲁迅在原文中对故事新编的评论】鲁迅在《故事新编》的自序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要尝试把古代的英雄人物,从历史的尘封中挖掘出来,赋予他们新的生命,让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

”这表明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初衷,是要通过重新讲述历史故事,让古代英雄人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主题思想】《故事新编》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封建社会,揭示人性的丑陋与美好,以及对民众的唤醒。

鲁迅通过对历史故事的重新讲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揭示了人性的丑陋与美好,并通过作品呼吁民众觉醒,振兴民族文化。

【故事新编鲁迅原文的艺术特点】《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讽刺和幽默。

鲁迅在作品中,以幽默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现象,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鲁迅的讽刺幽默,又能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黑暗。

篇2 目录1.鲁迅的《故事新编》概述2.《故事新编》中的故事内容3.《故事新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篇2正文一、鲁迅的《故事新编》概述《故事新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1922 年至 1936 年间创作的八篇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

鲁迅《故事新编》的创新性

鲁迅《故事新编》的创新性

鲁迅《故事新编》的创新性《故事新编》是鲁迅发表于1936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于1922年—1935年的8篇小说。

《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写于1922-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

而《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写于1934-1935年间,是鲁迅后期之作。

其创新性体现为:(1)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鲁迅采取了“古今杂糅”的手法,有意打破时空界限,其目的是要在古今相通之中,在于用现代去“照亮”和重新观照古代,更有力地揭示古代人与事中某些被掩盖了的真相。

①艺术想象和虚构。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

如《奔月》写射日英雄后羿在射尽了封豕长蛇等野物后,只剩下乌鸦与麻雀可猎,每天为嫦娥吃食而奔忙,他的弟子窃取射日英雄美名并暗害他,嫦娥不愿和后羿过清苦生活而奔月等,都是艺术想象和虚构,从而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

这中间渗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后羿也就成为有生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②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

《铸剑》是浪漫主义杰作。

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象、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把向暴君复仇的精神表现得激越悲壮,有声有色。

③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

如《补天》中的女娲两腿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水利考察大员等。

作品中的这些人物还常讲些现代术语,使作品谐趣横生。

这种古今交融、亦古亦今的格式是《故事新编》艺术上的最独特之处。

(2)在文体与写法上的创新。

《故事新编》是鲁迅打破文体界限,以杂文入小说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他采取了“油滑”的写法,在多篇文章中放肆地将己经被神圣化与神秘化的古代哲学戏谑化,如对老子和庄子的戏谑化描写,显示了鲁迅的一种独特的眼光与超凡的胆识。

初中议论文作文:评鲁迅《故事新编》

初中议论文作文:评鲁迅《故事新编》

评鲁迅《故事新编》评一评鲁迅的文章,望大家多提意见。

鲁迅写作《故事新编》,情况亦是这样。

如上所述,神话传说题材,在《故事新编》中要占大半。

他之所以在13年间断断续续地写下这些新编的“故事”,并非偶然。

从心理积淀的角度而言,鲁迅幼年时代,接触到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多少年来,一直保存于他记忆的仓库里,并在暗中生成着、滋养着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在少年时代,主要是耽于诗意幻想、追求奇异的情愫。

他小时候自编童话,便是这种情愫的体现。

到1907年写作《摩罗诗力说》之时,他已经博览了中外文学作品,而他心向往之的却是西方的一批“摩罗诗人”,如拜伦、雪莱等。

在纷然杂陈的文学流派中,他独独垂青和服膺于浪漫主义。

这原因,除了他的年龄特点以及东京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之影响外,还有一条,就是少年时代大量神话传说在其心田里播下了浪漫主义这颗难以磨灭的种子。

到了《呐喊》、《彷徨》时期,现实主义是显流与主流,而浪漫主义则是潜流和支流。

现实主义的采用,于鲁迅是十分自觉的,与他疗救国民性、改造社会的伟大目标联系着,但它的居于主导地位,必意味着主体心理结构中浪漫主义成分要受到自觉不自觉的压抑。

从心理结构的内在需要讲,鲁迅无形中也有导泄自身浪漫主义的要求。

特别当他日常心理中情感活动处于活跃状态(精神苦闷时往往如此)时,或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写作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时,心中埋伏和压抑已久的浪漫主义情愫,便会涌动,要求表现。

《野草》就创作方法而言,主要是象征主义的(也有现实主义成分),但它包含着十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

因为现代主义各流派,就其精神而言,都是浪漫主义的。

所以,当鲁迅心理结构中情感这一因素占据最突出的地位时,他的创作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倾向于浪漫主义,同时渗透着现实主义,并汇入某种现代主义成分。

《野草》是一个例子,《故事新编》也是一个例子。

自然,后者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鲁迅这样博古通今的作家来说,当现实的精确映象从他的大脑里暂时隐退或消失时,神话传说或历史的映象,往往会来替换。

【课外阅读】鲁迅《故事新编》简介

【课外阅读】鲁迅《故事新编》简介

【课外阅读】鲁迅《故事新编》简介《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

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

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

《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

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在1936年《故事新编》《序言》回溯了写作《补天》的想法,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

历史小说写法上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两大类型。

而他自己的历史小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可见他的写作大体应该属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这一派。

第一组作品,是前期所写的3篇。

《补天》作于1922年冬天,原名《不周山》。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都谈到了写作《故事新编》的缘起,提到《不周山》是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试作的一篇小说。

《奔月》与《铸剑》均写作于1926年岁末,是鲁迅在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后,离京南下,在厦门和广州时写的。

《铸剑》取材于古代一个动人的复仇故事。

前期所写的3篇历史小说,主要是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复仇精神,赞扬了那些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等等。

《铸剑》,这篇小说的特点是没有穿插现代化的细节,很认真,没有“油滑”的东西。

鲁迅在这给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提到《铸剑》时说:“但要注意里面的歌”,又说“第三首歌,确是伟丽雄壮”[3],这支歌是根据《吴越春秋》中“勾践伐吴外传”的歌词改写的,强调了复仇的意义和性质。

《铸剑》作于“三•一八”惨案以后约半年多光景,“三•一八”惨案的血痕,使鲁迅总结出“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经验[4]。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 奔月》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 奔月》

浅析鲁迅《故事新编•奔月》10级语文教育四班于鹤1007202804541926年秋天,鲁迅从北京到厦门,住在面对大海的石屋里。

由于学校陈腐的空气使他感到失望和厌恶,他不愿想到目前,于是便写了怀古意义上的《奔月》。

《奔月》主要不是写奔月的嫦娥,而是以嫦娥的丈夫羿为主角。

羿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以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存在。

他上射十日,下射封豕长蛇,气宇轩昂。

但在鲁迅笔下,并没有正面叙述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的英雄事迹。

而是着重写他对妻子嫦娥的体贴和关心,展示出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小说中的羿,早就得了飞天良药,但他不愿抛下嫦娥独自飞升,就和嫦娥一起过艰苦的日子。

他每天跑三十多里的路,只为了让嫦娥过得好一点。

并且由于早期无节制的打猎导致现在动物要灭绝,而羿也因没有好的野味给嫦娥吃深感内疚。

“总是觉得嫦娥脸上仿佛比往常黄瘦些,生怕她生了病”。

为了嫦娥一句“你不能走的更远一点么?!”,他不吃早饭就出发去打猎,慌乱中错射了老太婆的母鸡,连中饭也赔了进去,只得饿肚子。

更令羿难受的是,老太婆轻信谣言,骂羿是骗子。

在回家的路上,正当他无聊彷徨时,还遭到忘恩负义的弟子逢蒙的拦路攻击,差点丧命。

然而,他历尽艰难与诽谤带回了老母鸡,满以为可以博妻子一笑,谁知道贪图安乐的嫦娥早已偷食仙丹,独自飞升上天去了,羿反被无情的抛弃。

羿对妻子和学生都是一片诚心,可是回报他的却是欺诈与背叛。

剩下他一个人在孤独、寂寞。

痛苦中经受精神与生活的折磨。

但他并不灰心失望,一怒之下,又拿起弓箭来射月,还准备服仙药追上月宫。

在这篇小说中,真挚与奸诈,忘我与自私,善良与邪恶,构成了鲜明对比,作者通过羿的遭遇,对逢蓬之流进行辛辣的嘲讽与鞭笞,对嫦娥也给予批评。

同时鲁迅把神话与现实糅合在羿的形象上,落寞的英雄身上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

如所周知,《奔月》是在鲁迅与高长虹的论战中产生的。

鲁迅的《故事新编》

鲁迅的《故事新编》
错。 2、结构反讽:反转式的情节与结构,讽喻情景的
设置。 3、言语反讽:语言杂糅;语言的矛盾;讽刺性模
拟。 4、文体反讽: 文体越界。传统演义的改写与现代
小说叙事的偏离;英雄叙事化为日常叙事;杂文 笔法。 鲁迅深层的思想旨趣与反讽特质的结合。
历史故事的新编新编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作家对历史的独特思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作家对历史的独特思考与对现实冷峻的批判态度
鲁迅的《故事新编》
一、创作概况 共8篇。《补天》、《奔月》、《铸剑》写于
1922—1926年,前期作品。《理水》、《采薇》、 《出关》、《非攻》、《起死》写于1934—1935 年。 二、主题思想: 鲁迅自叙: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在史实中“注进新生命”,用古人古事来褒贬现 实,激励或警策今人。历史故事的“新编”,具 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作家对历史的独特思 考与对现实冷峻的批判态度。
1、对先驱者创造精神的歌颂与对先驱者悲 剧命运的思考。(补天、奔月、铸剑、)
2、对古代英雄圣贤的凡俗化,在古代人物 的讽喻中表达现实的批判。(采薇、出关、 月、铸剑、非攻)
三、《故事新编》的反讽特征 1、古今杂陈:历史与现实题材、人物、内容的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奔月》中的羿其他评价
不是神话传说中的那样一个令人心壮神旺的为民除害 的英雄,而是一条为了个人生活享受而奔忙的平庸 的汉子
《奔月》中创造羿这一讽刺形象的目的和意义,是为 了讥讽现实中那些半途而废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战 斗者为了揭发和批判他们那沉溺于营建个人安乐窝 的利己庸态。
嫦娥
描写为一个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妇女。她娇慵、冷漠、好吃 懒做、贪图享受,闲得无聊就上馆子或到别的太太们那 里打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小资产阶级利已主义。
了他对残暴者永不屈服、斗争到底的优秀品质。
黑色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已超过了一般的古代游侠形象,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朴素阶级
复仇意识的英雄形象。 眉间尺与国王的不共戴天之仇,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与残暴
的封建统治者的阶级仇恨。 黑色人,实际上是在赤胆忠心地为阶级兄弟复仇。
作品通过眉间尺、黑色人两个英雄形象的描写,歌颂了被压 迫人民对残暴的反动统治者的永不妥协的复仇精神。这里 ,反映了鲁迅自己的斗争意志。
(二)对以瞒和骗为特征的封建阶级旧文学的批判
《补天》中,鲁迅又想利用弗洛依德来解释文学的缘起 从而对于封建阶级以瞒和骗为出发点的文学观进行深入的 批判。 作者告诉我们,女娲看到丑恶的东西,不是想掩饰,而是要
不顾一切地去改变。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出于对丑的厌 恶,对美的需求,也就是说由人的判别美恶的精神潜力 决定的。这就更激起人们对瞒和骗的封建阶级文学的憎 恶。
作品又增添了抨击封建卫道者的内容。把现实生活细节引入 历史题材小说创作,鲁迅认为这“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 开端”。
在以后7篇的创作中仍然继续采用这种写法。可见,作者是 在刻意地进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
二、《铸剑》 1926年10月写于厦门。发表时原名《眉间尺》《取列异传
》中干将铸剑、其子复仇的故事。 “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 人物形象:眉间尺 黑色人 眉间尺从柔弱到坚强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热烈赞扬
收入《故事新编》
《补天》的深刻意蕴
(一)批判封建的孝道观念
女娲造人:在作品中他把女巨人创造人类的活动,表现为她 个人排愁遣闷的赏心乐事。女娲在百无聊赖的烦闷状态 中,偶尔发现了创造人类的游戏,便感到一种从未经历 过的欢喜。女娲并不以为这是什么功劳,被创造的人类 也不对这个创造者有什么感激。
同样,父母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算不了恩,因而父母也 就不应当把子女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私产。
以女娲造人来说明“人的缘起”,借以批判封建阶级的亲 权与孝道,还是以女娲补天来暗示“文学的缘起”,借 以抨击封建阶级的文学观,都是非常隐晦的,读者很难 从作品中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品写原始宇宙气象雄伟,景物瑰丽,女娲抟土作人时充 满着创造的喜悦,从而歌颂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与创造精神。
作品写原始宇宙气象雄伟,景物瑰丽,女娲土作人时充满着 创造的喜悦,从而歌颂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与创造 精神。
重视文艺的真实性,而且对文艺真实题提出。
鲁迅自己把这些作品称之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或 “历史速写”
第一节《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一、《补天》 鲁迅的第一篇历史小说,1922年11月写于北京 题目作《不周山》,取材于女娲“抟黄土作人”和“炼五色石
补天”的神话。 《补天》最初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后更名为《补天》
《铸剑》热烈歌颂对反动统治阶级毫不妥协的复仇精神,正 是为了鼓舞、激励革命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但是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和当时反动势力的暂时强大,作品 不免带些阴冷的色调。黑色人虽然有同反动暴君同归于尽 的坚韧意志,但是还没有看到斗争的光明前途,还没有把 自己保存下来、彻底消灭反动统治阶级的胜利信心。
三、《奔月》
写于1926年12月。取材于《淮南子》夷羿和嫦娥的神话传 说。鲁迅自称为“玩笑”之作,其实态度是严肃的。
人物形象:羿 嫦娥
羿: (1)热情赞颂了他的正直勇敢、真诚的性格。 (2)以背弃战友、自私自利的嫦娥和阴险卑劣、以怨报
德的逢蒙,来反衬其正直、善良、勇敢、无私的性格。
(3)这个正直善良的英雄,由于亲近者的叛离所产生的 愤怒和感伤。
文学的的缘起”。在作品前半部的描写中,留下了非常 明显的痕迹
从作品主题思想所概括的政治意义来看 比前三篇更深广、具体。如《理水》里的水灾、文化山等描
写和《非攻》中的战祸、募捐等描写,对于30年代中国社 会阶级关系的种种状况的概括,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与广 度,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性与批判性。
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题
第七章 鲁迅的历史小数《故事新编》
第一节 《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第三部短篇小说集 8篇,历史题材的作品初版于1936年1月 《补天》最早,写于1922年11月,《起死》写于1935年12月
逢蒙是个忘恩负义的区别
前期作品《补天》《铸剑》《奔月》写于1922年至1926年
后期作品:《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写
于1934年至1935年间的上海 在前期作品中,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 《补天》原是采用佛洛伊特的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
历史小数两种类型: 1.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 《铸剑》基本情节取自《列异传》,鲁迅“只给铺排,没有
改动” 、《铸剑》基本情节取自《列异传》,鲁迅“只给 铺排,没有改动”
2.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补天》《奔月》《理水》等,都只取神话、传说、史实 中的“一点因由”,并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进行了必 要的改造和生发,有时还把现代生活穿插进去,所以叙 事既有“旧书上的根据”,又“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
鲁迅研究
鲁迅研究
能发声的发声, 能做事的做事。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 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课程内容
第一章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第三章 鲁迅的杂文 第四章 鲁迅的《朝花夕拾》 第五章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 第六章 鲁迅的诗歌 第七章 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第八章 鲁迅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