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实验报告

化教实验报告
化教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

【实验计划】

实验内容:1. 试管的使用:

(1)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2)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

(3)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2. 对0.5g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3. 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方案:1. 试管的使用:

(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滴入20滴氯化铝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按

上述步骤重复一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2)平放试管,用药勺取小半勺氧化铜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快速立起

试管。再倾入约2mL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点燃酒精灯,用

试管夹自下而上夹在试管上端1/3处,先预热,再稍微加热溶液,

观察现象。

CuO+H2SO4=CuSO4+H2O

(3)用药勺取一勺五水硫酸铜晶体,如(2)加入试管。把试管用烧瓶

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离管口1/3处),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

精灯预热后,加热药品,观察现象。待冷却后,滴入少量水,观察

现象。

2.(1)称量

把托盘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至最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再左右两个盘子上各放一张称量纸,并用镊子把游码拨到5.0g的地

方,再用药勺慢慢在左盘上加入5.0g的粗盐。

(2)溶解

将称好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

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若

仍有部分盐未溶解,可再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解。

(3)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

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

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

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

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

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4)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

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

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稠状物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热使

滤液蒸干.

(5)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

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3.(1)计算并准确称量7.3g氯化钠精盐固体。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

(3)检漏

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

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

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

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

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4)移液

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

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

用玻璃棒引流,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

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加到容量瓶

的3/4时,要轻轻振荡使混合均匀。

(4)定容

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

加,最后使液体的弯月面与标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

重新配制。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

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故不要在瓶内添

水,否则,将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降低。

思考与讨论:1.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1)应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应稍微倾斜;管口向上,以

免烧坏试管夹。

(2)应使液体各部分受热均匀,先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往下

移动,同时不停地上下移动,不要集中加热某一部分,否则将使

液体局部受热骤然产生蒸气,液体被冲出管外。

(3)不要将试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以免液体或水蒸气冲出管口,

发生危险。

(4)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且试管外部要擦干。

2.常用的胶头滴管每滴液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何估计出每支滴管滴液

的体积?使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1/20mL。

按滴出的液滴计算,20滴为1mL。

(1)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

于容器上方0.5 cm处。

(2)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3)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

(4)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5)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3.将少量粉末状药品或块状固体装入试管时应该怎样操作?

答:(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

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

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取出纸条,将试管直

立起来。

(2)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以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

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4.如何将试管夹持在试管架或固定在铁架台上?

答: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持在试管全长1/3—1/4的近口处。在夹持试管后,右手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千万不要

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防拇指稍用力造成试管脱落打碎,同时要

防止烧损和腐蚀。再把试管夹用十字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5.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如果砝码和被称量物质位

置放反了结果会怎样?

答: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

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

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

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

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

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

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

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

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如果物、码位置相反了,称量结果会偏大。

6.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应该放在何处?读数时如果俯视或者仰视结果如

何?

答:应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或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使竖直。

(1)若是读出量取液体的体积:俯视,结果偏大;仰视,结果偏小。

(2)若是量取固定体积的液体:俯视,结果偏小;仰视,结果

偏大。

7.一般过滤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应如何操作?

答:(1)滤纸的选择按照自己实验中所需的要求选择快速、中速或慢速

滤纸,并且大小要和漏斗相匹配。

(2)漏斗的选择按实验要求选择长颈或短颈漏斗。

(3)滤纸的折叠洗净手,将滤纸对折,再对折,第二次不要折死,

放入漏斗,根据大小调节滤纸的角度大小再折死。

(4)过滤和转移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把烧杯里的溶液引

流到漏斗里,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5)洗涤沉淀都转移到漏斗后,用滴管喷洗烧杯3~4次,并按螺旋

状洗涤沉淀。

8.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1)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

到容量瓶里。

(2)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

须重新进行配置。

(3)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

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4)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

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5)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

一条纸条,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

(6)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容量的溶液,但是一般保留4位有效数字

(如:250.0mL),不能因为溶液超过或者没有达到刻度线而估算

改变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只能重新配置,因此书写溶液体积的时候

必须是XXX.0mL。

(7)容量瓶的使用要在瓶上所标的温度之下。

9.有刻度的仪器如何读数?数据如何表示?

答:刻度尺、量筒等有刻度且取值连续的仪器,都是取最小刻度值为

最后可靠数字,最后再在其后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估计值),

整个数据才是所得的正确的实验数据。

类似秒表和一般的电子仪器等,由于读数是连续的、间断的,

因此不估读。

游标卡尺特殊,不估读。

天平一般也不估读。

烧杯是粗量仪器,一般不作为定量测量用。如果需要读数,一

般到mL。

其它如容量瓶等固定溶剂的仪器,都不需要读数

【实验记录】

1.实验方法及步骤:如“实验计划”所述。

2.实验仪器药品及操作条件:

试管(若干);药勺;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铁架台;烧瓶夹;十字夹;托盘天平;镊子;称量纸;烧杯(250mL 2个);玻璃棒;滤纸;漏斗;铁圈;

蒸发皿;容量瓶;胶头滴管。

氯化铝溶液(0.5mol/L);氢氧化钠溶液(0.5mol/L);氧化铜粉末;稀硫酸(0.5mol/L);

无水硫酸铜晶体;粗盐。

3.实验现象、效果:

(1)在试管的使用中,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去滴氯化铝溶液(20滴),当氢氧化钠溶液为44滴时,白色沉淀开始溶解;用氯化铝溶液去滴氢氧化钠溶液(22滴),

当氯化铝溶液为11滴时,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2)当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溶液从无色变成蓝色。

(3)蓝色晶体加热后变成白色,管壁出现小水珠;当白色粉末吸水后又变成蓝色。

(4)粗盐溶液过滤后,溶液变得澄清;在蒸发皿中加热的液体慢慢变为稠状物质,用余温蒸干后,变成白色晶体。

实验的效果都比较明显,其中在粗盐的提纯时,溶液的蒸干步骤到最后使用余温的时机比较难掌握。

【实验收获】

1.在实验中要抓住实验成功的要点,并且要认真,每一步都要小心。

2.要抓住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使实验能成功,并且要注重操作上的环节。

3.在讲解实验的时候不能忘记明确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

【片段教学教案】

大家好!(客家话)

【导入】大家都会配溶液吧?我们以前应该都配过呵!称取一定量的药品倒进烧杯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就算配好了。那是简单的配液,不够精确,今天我们将来学习

一种更加精确的配制溶液的方法。都预习了吧?

【讲解】这种配制溶液的方法里用到的一个最重要的仪器就是容量瓶。下面我们来讲讲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提问】首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容量瓶,发现了什么?

【讲解】没错,容量瓶的瓶颈上面有一条刻度线,瓶身上面有体积和温度。接下来我就通过演示配制100mL 0.5mol/L的氯化钠溶液教你们使用容量瓶,我会在其中讲解使用

的注意事项。你们要注意听,注意记录。

【演示】1.计算

准确计算配液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2.9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2.9g氯化钠晶体。(水平放置;游码归零;调平;放称量纸;

左物右码)

3.溶解

把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再放置,

冷却至室温。(最好不要使玻璃棒碰到烧杯的壁和底;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温度)

4.检漏

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

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

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

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5.转移

将烧杯里的溶液小心地通过玻璃棒的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靠在刻

度线之下;小心引流,切勿滴出容量瓶,否则需重新配制;洗烧杯2~3次,并将

洗涤液一起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3/4时,轻轻振荡,摇匀溶液。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下方

1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至弯月面的下方与刻度线重合。塞紧瓶塞,倒立

并停留一会儿,共10次,瓶身转180°,重复倒立10次。(注意视线要平行于

刻度线;充分摇匀)

7.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溶液)

【练习】大家根据我刚才的演示,也配制一份氯化钠溶液。特别要注意容量瓶的使用。【总结】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检漏5.转移

6.定容

7.转移溶液至试剂瓶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在string类中已重载了运算符“+=”实现字符串的连接,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程序名:lab6_4.cpp。 5.在employee.h文件中定义Employee类。Employee类具有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私有数据成员,在成员函数中,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display()中使用cout显示

数据结构实验7实验报告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习题6.51 指导教师孙世良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7 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实验楼三楼机房学生姓名林炜哲学号2013053005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系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性; 熟悉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掌握遍历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及其实现方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写一个算法,输出以二叉树表示的算术表达式,若该表达式中含有括号,则应该在输出时添上。 (三)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四)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void create(bitree &T){ char t; t=getchar();

if(t==' ') T=NULL; else{ if( !( T=(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 ) ) exit(0); T->data=t; create(T->lchild); create(T->rchild); } } void middle_order(bitree &Node){ if(Node != NULL){ if((Node->data=='*'||Node->data=='/')&&(Node->lchild->data=='+'|| Node->lchild->data=='-')) printf("( "); middle_order(Node->lchild); if((Node->data=='*'||Node->data=='/')&&(Node->lchild->data=='+'|| Node->lchild->data=='-')) printf(") "); printf("%c ", Node->data); if((Node->data=='*'||Node->data=='/')&&(Node->rchild->data=='+'|| Node->rchild->data=='-')) printf("( "); middle_order(Node->rchild); if((Node->data=='*'||Node->data=='/')&&(Node->rchild->data=='+'|| Node->rchild->data=='-')) printf(") "); } } int main() { bitree y; printf("以先序遍历的方式输入二叉树:"); create(y); printf("输出表达式:"); middle_order(y); return 0; } (五)数据调试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共2篇)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 实验器 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 实验步骤: a 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 振荡并 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 打开瓶塞, (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 中的醋酸反应, 被溶解了。4实验方程式:2ch3cooh+caco3= (ch3coo )2ca+h2o+co2 f 5实验 结论: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由方程式还可得,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物理 实验报告 ?化 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共2篇)]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 实验小组成员: xxxx 酒精的制取 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 , 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 ,化学性质不变 . 其 原理为 : 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 ,包容其中 ,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 硬度 . 硬脂酸与氢氧 化钠[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chcooh+naoh 宀1735 chcoona+ho 17352 四、 实验仪器试剂: 250ml 烧杯三个 1000ml 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 实验操作: 1. 在一 个容器中先装入 75g 水,加热至60C 至80 C,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 硬脂酸,搅 拌均匀。 2. 在另一个容器中 加入 75g 水,加入 20g 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 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 125g 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 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 料。 六、讨论: 1 、不同固化剂 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 操作温 度较低, 在 40~50 c 即可. 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 最终变成糊状物. 因 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 剂操作 温度也在 4o ?50 c ,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 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 维素为 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 化钠作 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 时加 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 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 、实验题目: 固态 、实验目的: 通过 、实验原理: 固体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 xxxx 届 x 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 师 : xxx 实验日期: xxxx-xx-xx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日期2014 年4月2日;六周周三,下午;姓名学号2 成绩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1)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小; 3. 难溶于。 化学性质:1.可燃性 2H2+O2=2H2O 2.还原性 H2+CuO=Cu+H2O (3)气体的收集方法: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药品:锌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氧化铜 仪器: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它是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稀硫酸从长颈漏斗口注入,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因此,锌粒是放在启普发生器的玻璃球中,而稀硫酸会在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的容器中。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稀释浓硫酸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锌粒和稀硫酸开启导气管活塞,收集H2 验纯 4.实验改进: ⑴在反应前加入少许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请问为什么? 答:锌跟稀硫酸反应的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金属锌可以置换金属铜Zn + CuSO4= ZnSO4+ Cu,形成铜锌原电池,原电池能加速负极金属和电极质的反应速率。 ⑵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吗? 答:还可以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比较粗糙的锌粒。 5.实验安全提示: ⑴稀硫酸如何配制(包括用量、浓度、温度的控制)? 答: (1)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或沿着玻璃棒)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2)稀硫酸的用量:加入稀硫酸可事先往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出水后量水的体积,即为稀硫酸的体积。 (3)稀硫酸的浓度:V浓H2SO4∶V H2O=1∶4或者1:5也可。 (4)稀释时温度的控制: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了迅速扩散热量,可以在装了水的水槽内稀释并不断地搅拌。

微机原理实验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四 8251可编程串行口与PC机通信实验一、实验要求 利用实验箱内的8251A芯片,实现与PC机的通信。 二、实验目的 1.掌握8251A芯片结构和编程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信的硬件环境,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协议; 3.了解PC机通信的基本要求。 三、实验原理 (一)8251A芯片工作方式配置: 1. 8个数据位; 2.无奇偶校验位; 3.1个停止位; 4.波特率因子设为16; 5. 波特率设为9600。 (二)8251A主要寄存器说明 图4-1 模式字 图4-2 命令字

CO MMAN D I NSTR UCT ION FO RMA T 图4-3 状态字 (三)8251编程 对8251 的编程就是对8251 的寄存器的操作,下面分别给出8251 的几个寄存器的格式。(1)方式控制字 方式控制字用来指定通信方式及其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具体各位的定义如图4-4所示。 图4-4 方式控制字说明 (2)命令控制字 命令控制字用于指定8251 进行某种操作(如发送、接收、内部复位和检测同步字符等)或处于某种工作状态,以便接收或发送数据。图4-5 所示的是8251 命令控制字各位的定义。 图4-5命令控制字说明 (3)状态字 CPU 通过状态字来了解8251 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8251 的状态字如 图4-6所示。 图4-6 状态字说明 四、实验电路连接: 1.CS8251接228H,CS8279已固定接至238H; 2.扩展通信口18中的232RXD连8251RXD ,232TXD连8251TXD;

3.计算机的两个RS232通信口,一个连至仿真机通信口,一个连至扩展通信口18(所有通信口均为DB9)。注意:RS232通信口必须在设备断电状态下插拔! 图4-7 连线图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将例程从PDF文档中导入到WMD86软件编辑环境中,调试通过。使用软件自带的示波器,观察Txd管脚的输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将结果截图保存,贴入实验报告。 2.剔除例程中冗余部分,实现对例程的精简和优化。将精简内容与相应理由写入实验报告。 3.将自己学号的后三位数字通过RS232端口的Txd管脚输出。使用软件自带的示波器,观察Txd管脚的输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将结果截图保存,贴入实验报告。 4.通过读状态寄存器的方法,获得发送移位寄存器是否为空的信息,实现学号后三位数字的循环发送。将结果截图保存,贴入实验报告。 5.给每帧数据间添加固定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10000个指令周期。将结果截图保存,

数据库上机实验7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七——视图的建立及操作 一、实习目的: 掌握创建、删除、和查询视图的方法,验证可更新视图和不可更新视图。 二、实习准备: 1.复习第三章3.6节视图 2. 完成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3.了解可更新视图和不课更新视图 三、实习内容:验证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①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1 CREATE VIEW Stu_01311_1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②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2 CREATE VIEW Stu_01311_2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Gmark<60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③建立视图Stu_year,由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份组成 CREATE VIEW Stu_year AS SELECT Sno,Sname,year=2001-Sage FROM Student ④查询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2001-Sage<1990; ⑤查询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年份SELECT Sno,Sname,2014-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AND EXISTS(

计组-4位乘法器实验报告

实验4位乘法器实验报告 姓名:X XX 学号:X XX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同组学生姓名:无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根据课本上例3-7的原理,来实现4位移位乘法器的设计。 具体要求:1. 乘数和被乘数都是4位 2. 生成的乘积是8位的 3. 计算中涉及的所有数都是无符号数 4.需要设计重置功能 5.需要分步计算出结果(4位乘数的运算,需要四步算出结果) 实验原理: 1.乘法器原理图

2.本实验的要求: 1.需要设计按钮和相应开关,来增加乘数和被乘数 2.每按一下M13,给一个时钟,数码管的左边两位显示每一步的乘 积 3.4步计算出最终结果后,LED灯亮,按RESET重新开始计算 三、主要仪器设备 1.Spartan-III开发板1套 2.装有ISE的PC机1台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创建新的工程和新的源文件 2.编写verilog代码(top模块、display模块、乘法运算模块、去抖动模块以及 UCF引脚) 3.进行编译 4.进行Debug 工作,通过编译。

5.. 生成FPGA代码,下载到实验板上并调试,看是否与实现了预期功能 操作方法: TOP: module alu_top(clk, switch, o_seg, o_sel); input wire clk; input wire[4:0] switch; output wire [7:0] o_seg; // 只需七段显示数字,不用小数点 output wire [3:0] o_sel; // 4个数码管的位选 wire[15:0] disp_num; reg [15:0] i_r, i_s; wire [15:0] disp_code; wire o_zf; //zero detector initial begin i_r <= 16'h1122; //0x1122 i_s <= 16'h3344; //0x3344 end alu M1(i_r, i_s, switch[4:2], o_zf, disp_code); display M3(clk, disp_num, o_seg, o_sel); assign disp_num = switch[0]?disp_code:(switch[1] ? i_s : i_r); endmodule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7 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存盘。 #include <> #include <>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 int i, d; d=strle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0; i< d ; i++ ) t[i]=s[d-1-i] ; for( i=0; i #include<> #defi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void Inverse(char str[]) void Inverse(char str[]);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浸渍法教学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年级 指导教师

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摘要: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 制得催化剂。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γ-Al 2O 3 催化剂。实验中 首先测出γ-Al 2O 3 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 性组分Pb2+的PbCl 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Al 2 O 3 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 分Pb2+的PbCl 2 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关键字:等体积浸渍法催化剂Pd/γ-Al2O3 0 引言: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很多,工业上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熔融等[1]。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尽管原料和用量完全一样,但所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在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2]。由于浸渍法比较经济,且催化剂形状、表面积、孔隙率等主要取决于载体,容易选取。等体积浸渍法是预先测定载体吸入溶液的能力,然后加入正好使载体完全浸渍所需的溶液量,这种方法称为等体积浸渍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省去过滤多余的浸渍溶液的步骤,而且便于控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因 此,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3][4]制备负载型Pd/γ- Al 2O 3 催化剂。实验中首先测 出γ- Al 2O 3 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性组分 Pb2+的PbCl 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 Al 2 O 3 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分Pb2+ 的PbCl 2 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1.载体的选择和浸渍液的配制[5] (1)载体的选择浸渍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物理性质,载体甚至还影响到催化剂的化学活性。因此正确的选择载体和对载体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是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载体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有关载体的选择要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考虑。物理因素指的是颗粒

数据库实验报告记录7

数据库实验报告记录7

————————————————————————————————作者:————————————————————————————————日期: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七事务与并发控制学号姓名班级日期Xxxx Xx Xxx 2016.11.10 一. 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假设学校允许学生将银行卡和校园卡进行绑定,在 student 数据库中有如下的基本表,其中校园卡编号 cardid 即为学生的学号: icbc_card(studcardid,icbcid,balance) //校园卡 ID,工行卡 ID,银行卡余额 campus_card(studcardid,balance) //校园卡 ID,校园卡余额数据创建的代码:

1.编写一个事务处理(begin tran)实现如下的操作:某学号为20150032的学生要从银 行卡中转账200元到校园卡中,若中间出现故障则进行rollback。(15分) 修改后的结果: 2.针对本题的数据库和表,分别用具体的例子展现四种数据不一致问题:丢失修改、 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删除和插入)。(40分,每种数据不一致10分) 丢失修改: --事务一: begin tran declare @balance decimal(10,2) select @balance=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waitfor delay'00:00:05' set @balance=@balance-10 update campus_card set balance=@balance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commit tran go select 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 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二)试剂的取用 1、液体试剂的取用 (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平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实验报告四综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图像处理上机报告

1. 实验项目名称 遥感图像光谱增强处理 2. 实验目的 主成分分析:为了去除波段之间多余信息、将多波段的图像信息压缩到比原波段更有效的少数几个转换波段。 主成分逆变换:将主成分变换的图像重新恢复到RGB 彩色空间。缨帽变换:根据多光谱遥感中土壤、植被等信息在多维光谱空间中信息分布结构对图像 做的经验性线性正交变换。图像融合: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技术 等,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自信道中的有利信息,最后综合成高质量的图像,以提高图像信息的利用率、改善计算机解译精度和可靠性、提升原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于监测。 3. 实验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缨帽变换又称KT 变换。是一种经验性的多波段图像的线性变换,是Kauth 和Thomas(1976) 在研究MSS 图像反映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过程时提出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MSS 四个波段组成的四维空间中,植被的光谱数据点呈规律性分布,像缨帽状,因此将这种变换命名为缨帽变换。 图像融合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算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新图像。该技术有基本的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图像预处理,图像融合算法,图像融合评价,融合结果。图像融合系统的层次划分为:像素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融合,目前绝大多数融合算法研究都集中在这一层次上。 4. 数据来源

实验报告七-键盘扫描及显示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键盘扫描及显示实验 实验时间:2017.1.6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 验 目 的 1. 掌握 8254 的工作方式及应用编程。 2. 掌握 8254 典型应用电路的接法。 二、实 验 设 备 了解键盘扫描及数码显示的基本原理,熟悉 8255 的编程。 三、实 验 原 理 将 8255 单元与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连接,编写实验程序,扫描键盘输入,并将扫描结果送数码管 显示。键盘采用 4×4 键盘,每个数码管显示值可为 0~F 共 16 个数。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将键盘进行 编号,记作 0~F ,当按下其中一个按键时,将该按键对应的编号在一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当再按下一 个按键时,便将这个按键的编号在下一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数码管上可以显示最近 6 次按下的按键编 号。 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电路图如图 7-1 和 7-2 所示。8255 键盘及显示实验参考接线图如图 7-3 所 示。 图 7-1 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 4×4 键盘矩阵电路图 成 绩: 指导老师(签名):

图7-2 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 6 组数码管电路图 图7-3 8255 键盘扫描及数码管显示实验线路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实验接线图如图7-3 所示,按图连接实验线路图。

图7-4 8255 键盘扫描及数码管显示实验实物连接图 2.运行Tdpit 集成操作软件,根据实验内容,编写实验程序,编译、链接。 图7-5 8255 键盘扫描及数码管显示实验程序编辑界面 3. 运行程序,按下按键,观察数码管的显示,验证程序功能。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 运行程序,按下按键,观察数码管的显示。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课程:物理化学实验 专业:环境科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邓丁 指导教师:谭蕾 实验日期:5月24日

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 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 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热平衡式: △sol H m=-[(m1C1+m2C2)+C]△TM/m2 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 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 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 ;蒸馏水 天平1台;KCl;KNO 3 五、实验步骤: (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 n KCl : n水 = 1: 200 (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 (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 (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 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

C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四

精品文档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1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氢溶液,并水浴加热实验现象 结论 对比实验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实验现象 结论 对比实验3: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加入几滴0.2mol/L氯氢溶液,加入几滴0.2mol/L氯化铁 化铁溶液溶液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进程与线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2)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查阅资料,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 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 shared,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 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 (1)编写一个程序,在其 main()函数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线程,观察该线程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4、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给出详细步骤; (1) 观察上述进程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2) 提交源程序清单,并附加流程图与注释。 三、实验过程 1、进程的与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1).进程的创建和构造 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fork() 和 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2)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但是,与独立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的线程之间的独立程度要小。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他每个进程应有的状态。 线程的出现也并不是为了取代进程,而是对进程的功能作了扩展。进程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它们看似同时执行,但相互之间并不同步。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而且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尽管这让线程之间共享信息变得更容易,但你必须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妨碍同一进程里的其他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似,是一段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代码,是程序中单个顺序的流控制,但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是共享同一块内存空间和一组系统资源的,而线程本身的数据通常只有微处理器的寄存器数据,以及一个供程序执行时使用的堆栈。所以系统在产生一个线程,或者在各个线程之间切换时,负担要比进程小得多,正因如此,线程也被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流程图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