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中语文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与新题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初中语文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与新题展示
一、素材积累
(一)说明: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可知,话题作文是作文考查的主要形式。
研究表明,作文命题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诸如读书学习、社会交往、人生思索等,再细化一下也就是关于读书、友谊、真诚、平等、关爱、鼓励、自信、合作、探索、责任等方面的话题。
但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即使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较广,我们也只能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天马行空,人云亦云,内容空洞,落入俗套。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大量地写啊写啊,练啊练啊,只“吐”不“吸”,低质量的重复乃至江郎才尽。
积极的做法是注重积累,并将积累的材料分门归类,到时我们写作可以顺利地去材料仓厍选取。
(二)示例:
[精彩的文题]
家乡的水土孕育了家乡特有的文化。
文化是溱湖竞渡激越的浪花,是元宵灯会跳跃的色彩,是孤山粗朴的叫鸡,是茅山绵长的号子;文化是梅兰芳挥出的长长水袖,是乡间艺人留下的串串朗笑,是泰兴的木偶,是靖江的讲经,是人生如戏,是戏如人生;文化是黄桥烧饼的清香,是靖江汤包的鲜香,是泰州干丝的滑香,是刁铺羊汤的浓香;文化是书画家郑板桥,是小说家施耐庵,是哲学家王艮,是文学史家朱东润;文化是屋前潺潺的小河,是邻家憨厚纯朴的老汉,是小巷湿漉的青石板,是悠久深沉的历史遗迹;文化是流淌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请思考一下你的家乡有哪些特有的文化,以“我和家乡的文化”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优美的语言]
我们需要鲁迅来警醒贪官污吏,警醒日益颓废的国人;我们需要孙犁用他从“荷花淀”带来的清新之风荡涤社会;我们需要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的意志硬化国人软弱的脊梁;我们需要卞之琳用他的“明月”装饰人们的心灵之窗,净化人们的灵魂。
(《捍卫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方法还很多,如联系教材,联系名著,联系古诗,联系名言,总之要积累。
(三)检测
(1)请围绕“热门话题”这个话题,讲几则生动的故事并用精彩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2)请围绕“财富”这个话题,讲几则典型的故事并用精练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审题训练
(一)说明:拿到一道作文题或是一段材料,首要任务就是审题。
所谓审题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清题目。
有一道中考作文题是《发现》,许多考生看题不清写成《发明》,一字之差,“谬以千字”。
吃透内涵。
2005年中考作文题之一借助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的例子具体诠释了“心灵召唤”的内涵以及它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材料中以“44年后”“终于”涵盖了“沿着心灵召唤前进”的过程。
在写作中有些考生将“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理解为“心灵美”从而大谈人要讲道德,使心灵完美,有些考生将“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理解为“心灵的欢呼”,从而写一件使自己如何高兴的事,这些都是由于对材料审视不够、审题不清造成的。
2005年中考作文题之二是“耐力”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借助骆驼、鸽子这两个意象展开,并通过比较和诠释,加以展开。
应该说,这个话题更切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因为小到做一道题,完成一件事,大到对初中生活的体验,对未来人生的展望,都可以与“耐力”这个话题有关。
但在写作过程中有些考生对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将“耐力”与“忍耐”、“耐心”等混为一谈,忍耐侧重的是内心的隐忍,耐力侧重的是过程。
明确要求。
看清体裁、字数、拟题要求。
这时最重要的是拟题。
许多考生只把话题当文题一抄了之,不知匠心独运重拟题。
总之,审题不能一目十行的扫描,需排雷式的勘察,“读题不误作文功”,要字字看清,句句落实,找关键词,寻重点语,然后按其重要指令作文。
(二)示例:
宋朝大文豪苏轼读到王安石的《咏菊》“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认为菊花并不落瓣,于是随后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已无一朵菊花,到此才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看来,说话做事都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再行动,切忌以偏概全。
请以“苏轼的错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提示】本题属主旨的限制。
写作时要注意提示语“看来,说话做事都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再行动,切忌以偏概全”这句话。
(三)检测
今年4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发生在河北安国市的一条关于教育的新闻:某校,一次上课,
一位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问他时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举手时,他哭着说,别人都举手我不举丢人。
老师被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感动,私下告诉他,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答就举右手,后来,老师每当看见这位同学举左手时就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后来该生成绩大有长进,并带动了一批差生。
有人据此撰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格的形成,而首先要教人自尊。
自尊的前提是告别自欺,如果从小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是不是太脆弱了?
请以“自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三、立意训练
(一)说明: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塑造文章的“灵魂”。
立意要胜人一筹,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新颖深刻。
为此常要我们逆反立意,即反向思维,求异思维。
比如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而我们偏说“不知足常乐”,因为不知足,就会不断进取,不断进取中就会有更多的乐趣。
再如人们赞赏“铁杵磨成针”,我们偏说“铁杵何必磨成针”,用细铁丝磨不是更省力吗?当然反要反得对,反得有理,要在求稳的基础上求新。
(二)示例:
有一个因小儿麻痹而残疾的学生,孤僻而冷傲,虽然平常大家对他都很好,但还是没人获得他的友谊。
可新来不久的一位女生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大家问为什么。
那位女生说,有一次我上楼,他走在前头,一不小心摔倒了,我上去问:我可以扶你起来吗?于是从那以后他就对我特别好了。
“我可以扶你起来吗?”其实是生命间真正的尊重。
请以“尊重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提示:
从立意上讲,初看是一个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话题,特别是材料内容涉及残疾人的话题,这很容易使作者陷入审题立意的误区。
真正的尊重是什么?通过材料中“大家”和那位女生的行为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前者的关爱主要是建立在同情和怜悯上,而后者的关爱则是一种体贴,一种心有灵犀的尊重。
只有深入到这一步,你的立意才真正切入了材料的核心,才能说服
人,感染人。
(三)检测: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
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
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
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
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对之,我的感觉只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请以“人生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四、设计亮点
(一)说明:中考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人可不像平时写作那么从容,但花点时间给文章装点一下,设计亮色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用高考作文复查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讲,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内涵较丰的话语,可以是一个表现力极佳的词,可以是一个用得好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处理得相当漂亮的标点。
总之,“亮点”不在乎大小,“日月”之光固然好,“萤火虫”的“微光”也行,大小不拘,只要能令读者眼睛一亮就行。
(二)示例
示例1:形式创新
“让”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常见词:家庭中,小孩相筝,大人会嘱咐他们让一让;大街上,为了顺利快速地出行,行人高呼“让一让”;蔺相如以大局为重,避让廉颇的咄咄逼人,赢得千古美名;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两千年来被无数人传扬……谦让、退让、转让、出让、责让、让步、让贤、让位等等,“让”字家族见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提示:可以考虑通过形式创新的方式达到出新出奇的目的。
比如说,通过日记连缀,展示谦让双方的心理变化和感悟;通过穿插小标题,写出几个关于让贤的故事,抒写自己对此事的体会;通过书信的形式,谈谈对谦让的看法;通过辩论记录的形式,展示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明确一个中心句并在文中反复出现,起到强化文旨、美化结构的作用;通过童话、寓言的形
式,演绎着人类社会里与“让”有关的喜怒哀乐。
示例2:语言着色
为了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们除了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得学会一些技巧,做到巧用。
这里简单介绍三点:
1.巧引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
巧妙地将其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
如:“晚自习咔咔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蛙声一片。
”例中引用诗句舒卷自如,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活用修辞手法。
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
”可见,修辞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如:(1)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
(比喻)(2)原本十分可爱的电脑,竟变得那样无情无义,任凭我如何鼓捣,就是一声不吭,只用一副黑黑的脸孔对着我。
(拟人)几组例句,文采斐然,语言亮丽,让人耳目一新。
3.学会“移花接木”。
这是比喻的说法,简言之,也就是在吃透某些词语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其挪用,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产生临时性的意义。
这样可使语言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如:“妈妈是传统的古典派,我算是现代派。
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妈妈跳舞是快三慢四,我却爱跳迪斯科;妈妈一看我跳迪斯科就说我是‘张牙舞爪’,我也笑地她土得有营养,像土豆。
”挪用一些词可使文章在表达上生动新奇,富有情趣。
五、话题作文训练
(一)说明:有关话题作文的写法前面已有所涉及,这里再作些补充。
一是由于文体不限,有些人在写作中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信手拈来”,随意组合,导致“四不像”,从而不能笔力集中、突出中心。
故写作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文体,这样才能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二是由于话题作文写作范围较广,有些同学就随意将平时相似文章链接,这样快是快,然立意不新,弄得不好是原文的内容梗概,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所以最好联系自身,紧扣时代,写出特色。
三是许多同学不善拟题,甚至以话题作为文题。
“题好一半文”,故文题要独具慧眼。
如以“沟通”为话题,就可这样拟题:数字法:《沟通只需半步》(老师只要再向学生走近半步,师生间的沟通就会更顺畅);《0+0=∞》(零与零=沟通,就产生无穷大,可见沟通之魅力);拟人法:《真诚填满沟壑变通途》、《别把沟通抛在一边》;名句法:《海内常沟通,天涯若比邻》、《但愿常沟通,千里共婵娟》;比喻法:《沟通是座七彩桥》、《乘上沟通列车,驶向温馨花园》;对偶法:《信任你我他,沟通一大家》
(二)示例: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上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转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家贫的小学生。
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课余当家教,当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
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
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中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失学,就连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根据这则材料,以“贫困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观点,文体不限,自拟题目,800字左右。
【提示】人穷志不穷,扶贫先扶志。
青年时期吃必要的苦未必是件坏事。
在接受捐助、申请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途径面前,贫困生选择哪一种更有利于自己的锻炼成长?文章应讲出一定道理。
需要例证,但不能仅仅举例,要有层进式分析。
若写记叙文,可选取典型任人物、事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主题。
(三)检测
这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
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了过来。
从车上走下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
”一连问了几遍,村民们都不说话。
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站了出来,说:“我想演。
”他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儿,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
“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
”“会。
”女孩子大方地回答。
“那你现在就唱一个。
”“行!”女孩子开口就唱,一边唱还一边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村民大笑。
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到一半时还忘了词。
没想到,那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这个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女孩子叫魏敏芝。
他幸运地被大导演张艺谋选中,在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出演女主角,他的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请以“跨出勇敢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