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创新
——谈小数课堂中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等方式,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所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拼拼,加大接
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自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1.尝试拼图,放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
2.运用迁移,探索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拼成的图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
3.带着问题,操作实验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2)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锐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联系?
(3)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4.再次实验,推出公式
(1)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与前两次实验相同的结论。
(2)根据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中自行研究、探索,加深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讨论,用耳辩析。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
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且使全班学生智力活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良好的实践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形成稳定性和可迁移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