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与南阳古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山湖与南阳古镇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历史上关于南四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说法不一,尤其在微山湖是否为废黄河故道以及大小清河身世之谜的问题上颇有争议。本文拟通过追溯济水、大小清河及南四湖应运而生的历史,并结合它们的演变与黄河泛滥、运河改道及人工对运河的运作的密切关系,试对上述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大运河城市发展

一、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历来人们对京杭大运河中著名的苏杭一段研究颇多,然而对于其中的鲁运河一段相对而言,对其关注和研究较少,已有的文献中对中济水、大小清河的关系的相关探讨存在矛盾,同样,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对南四湖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的分析也显得较薄弱,至今尚有学者认为南四湖从一开始就成规模,究竟四大湖从何时就存在,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本文从这些争议处出发,试探讨南四湖与黄河、鲁运河的微妙关系,并结合应运而生的繁荣商埠南阳古镇,释疑相关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通过对鲁运河的深入了解,在解释微山湖复杂的演变形成背景的过程中,加深对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流经、开凿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并合明清时期微山湖成就著名的商埠中心南阳古镇的史实,可以对目前存在的众多疑虑作一简单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探寻运河和城市关系,对当今城市的发展,河流的治理与开发也有一定的启示。

二、已有相关研究观点评介

关于京杭大运河流经山东省的这一段,也就是被简称作“鲁运河”,在其境内闻名的微山湖的成和发展与其息息相关,也历经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关于对微山湖成因、以及因山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催生而出的南阳古镇,众多学者有大量的记载和研究。追溯南四湖的源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学者韩昭庆(2000)认为:至晚在隋代,在兖州以南低洼地区已有湖沼分布。[1]与之相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张祖陆教授(2002)则持以下观点:南四湖是后来因运河改道、“障田成湖”,逐渐演变而成的,并且其发展过程依赖4个过程的共同作用。[2]关于山东境内的鲁运河和与其相关的沿河城市,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水利厅政策法规特约研究员董文虎(2008)曾有过评述:元代京杭大运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新开通和南北取直,为运河沿线城市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的开凿,一批新兴运河城市如通州、临清、济宁、等悄然崛起。[3]总结古代中国运河与城市的关系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教授、城市规划家傅崇兰(2002)的文章里评述有: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而兴,运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4]

三、南四湖的历史源头和相关河流

(一)黄河与济水

1.黄河与梁山泊

梁山泊的形成与黄河的决口有关。梁山在今山东省西南部的梁山县,曾属寿张县。梁山成为英雄的聚义之地,主要得益于它周围的梁山泊。“梁山泊”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它的形成,是从五代石晋开运初至北宋,因黄河多次决口,河水汇集梁山周围,与源于梁山东南的张泽泊连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为中心的巨泺,统称为梁山泊。

2、济水与济州、馆陶、曹州

济水,又称济河,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市,流经河南、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对于古济水的流向,《禹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其下游贯穿梁山全境,为古代航运之水道,地位非常煊赫。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可以水陆并进直奔梁山,而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当时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而山东冠县、临清市与位于河北境内的馆陶县相连接的边界河,也就是著名的内河航道——卫运河,也是中国历史上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州,今称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曾有记载:禹时则济水伏流,涌自陶丘之北,而东注于菏泽。

3、菏泽、菏水与万福河

菏水,又名深沟,是连接泗水和济水之间的人工水道,淮、泗两水通过菏水和济水相连,由济水再通到黄河。为吴王夫差在商鲁之间所掘的沟,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菏水的开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至汉,菏水作为泗水的主要支流,亦称泗水。至金,黄河决口泛滥,出现河道淤积,只是一条季节性的排水河道了,然其在漫长的历史中,连接济、泗二水,沟通中原与东南地区,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上起过重要作用。万福河,横贯鲁西南的一条干流,就是古菏水。在菏水年久淤没之后,至清康熙三十七年,大致沿古菏水道挑挖疏通,使定陶仿山以东至成武汶上集西北一带的积水东流,并更名为万福河,给当时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在古代,菏泽这个鲁南地区的大湖泊,是济水流经的第二个湖泊,也是菏水的源头。历史上的菏水连接济水和泗水,沟通了江、淮、河、济四大水系,使位于济水

与菏水交汇处的城市如定陶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经济都会、军事战略要地和水运交通中心。

图一:菏水经行示意图资料来源:山东地志网(二)泗水、汶水与鲁运河

1.泗水、汶水

汶水,即今天的大汶河,汶水历史上是济水的一大支流。是黄河的支流,也是黄河下游唯一支流。泗水是淮河较大的支流,《水经注》有载,“泗水出鲁卞县北山”,西流经过今山东省泗水县和曲皋市北部、在今兖州市东折向西南穿南阳湖而过。元朝,郭守敬在勘察地形得出方案:北引汶水,东引泗水,分流南北,再主持疏浚洸河、府河,引汶水、泗水入此二河转入新开运河,初步解决了水源问题。后来张仲辉又主张开凿会通河,并置闸,引汶水舟达于御河。至此,会通河的开通真正实现了与济州河的相接,不但解决了山东运河地形复杂、坡度大的难题,并且沟通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而实现了南自杭州,北达大都的全部漕运。[5]

2.桓公沟与鲁运河

桓公沟又称桓公渎,位于汶、泗二水西侧,为东晋北伐前燕时开挖、使泗、汶、济三水相连、用于运粮运兵,经过梁山的淮河直达黄河的第一条运河。桓公沟途中经过的一个名叫薛训渚的小湖泊因地势较高,使得桓公沟随湖水向南北分流,分为两段:南段的水流自薛训渚向南流至泗水;北段的水流自薛训渚向北流至巨野泽北口附近的济水,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桓公沟的流经路线:南起泗水,中经“薛训渚”,止于大野泽北口之“清水”(济水)。桓公沟是淮河至黄河的必由之路,可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它又是南北水运的纽带,江淮流域船可借助桓公沟自济水入河,西去陕洛。凡取道淮泗路线北上的,都少不了它发挥巨大作用。[6]至元代山东地段会通河开通,桓公渎逐渐被淘汰,新建的运河替代了桓公渎通航的作用,但二者有几处水源相同,因此,桓公渎位置应在会通河一带。鲁运河,北起聊城、南至台儿庄,利用汶水和泗水的水源,沿途经微山湖等水面,长约480千米,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为运河全线的制高点,素有“运河水脊”之称,其“南控江淮,北接燕京”,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的特殊地理位置,催生出一座座运河名城。

四、四大湖与南阳古镇

(一)四大湖的形成原因

1.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

四大湖也称南四湖,即南阳、独山、昭阳和微山四湖的总称,其中微山湖面积比其它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