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21时九寨沟7.0级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

合集下载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分析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分析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分析臧阳;孟令媛;周龙泉;韩颜颜;宫悦【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7(033)004【摘要】On August 8,2017,an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Jiuzhaig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with MS7.0.The earthquake happened near the northeast boundary of the Bayan Har fault block wher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very complicated.The earthquake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position from the north boundary of the Bayan Har fault block with a left-lateral tectonic environment to the east boundary with a strike-slip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many strong earthquakes happened near this field in history.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 belongs to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 with an extremely low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aftershocks.Although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the aftershocks with ML ≥ 4.0 is abnormal in a short time after the mainshock,the seismic activities of the aftershocks returned to normal soon after that,and the h value of the sequence and the apparent stress of the aftershock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quenc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The b value of the sequence is 0.84,the magnitude of the largest aftershock deduced from the G-R relationship is about ML5.4 (MS5.0) and the MS4.8 earthquake on August 9 is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f the sequence up to now.Wit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Jiuzhaigou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other sequences with the magnitude about MS7.0 near the field since 1970,we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appar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iuzhaigou sequence and the two MS7.2 earthquakes near the SongpanPingwu area in 1976 in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aftershocks,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shocks.Therefore,the conditions were not sufficient for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to develop into a multiple mainshock sequence.The apparent stress of the mainshock of the Jiuzhaigou sequence is 0.36~0.38MPa.It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 belongs to the undershoot model.The average apparent stresses of the aftershocks are close to the background average stresses of the moderate and minor earthquakes near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的东北边界,震中区域构造条件复杂,是巴颜喀喇块体北侧左旋走滑环境向东侧逆冲挤压环境过渡的位置,附近地区历史强震较多.九寨沟地震是一次主-余型地震,余震活动水平较弱,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ML≥4.0余震的“等待时间”存在异常,震后较长时间余震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序列h值、余震视应力等符合主-余型序列特征.序列b值为0.84,G-R关系推测序列最大余震的震级约为ML5.4(MS5.0),8月9日发生的MS4.8地震是目前该序列的最强余震.通过与1970年以来附近地区7级左右地震序列的对比认为,九寨沟地震与1976年松潘-平武2次7.2级地震序列在余震空间位置、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具备发育为震群型序列的条件.九寨沟地震主震视应力为0.36~0.38MPa,属于应力下调模型,序列余震的平均视应力水平接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中小地震的平均背景水平.【总页数】13页(P480-492)【作者】臧阳;孟令媛;周龙泉;韩颜颜;宫悦【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10008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横街5号 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横街5号 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横街5号 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横街5号100045;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成因关系探讨 [J], 董培育;柳畅;石耀霖2.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对附近断层的影响分析 [J], 李艳娥; 邢成起; 陈学忠3.2017年8月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 [J], 黄春梅; 吴朋; 苏金蓉; 王宇航; 魏娅玲; 李大虎; 颜利君4.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及余震定位研究 [J], 徐旭;徐锦承;张伟5.利用球谐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前重力场变化 [J], 李忠亚;胡敏章;郝洪涛;李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①http://www.cenc.ac.cn/cenc/resource/cms/2018/06/2018060811421545641.pdf。

②http://www.cea.gov.cn/cea/dzpd/dzzt/369861/369862/3583320/index.html。

第42卷 第2期2020年4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2,No.2Apr.,2020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0.02.015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 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吴微微 魏娅玲 龙 锋 梁明剑陈学芬 孙 玮 赵 晶(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摘 要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7 0地震。

该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南端的一条分支断裂上,地处玛曲—玛沁地震空区和松潘—平武地震破裂区的过渡部位。

为了解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特征以及震区构造环境,文中基于四川数字波形资料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震相数据,采用Loc3D定位方法获取初始地震目录参数,并利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地震序列中的较小地震,选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分析29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震源矩心深度,同时对186次地震(2 0≤ML≤5 5)进行了震源谱恢复,绘制出余震序列的震源应力降空间分布图像。

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以M7 0主震震中为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段差异:余震区的NW段地震数量较少、震源应力降较大、震源机制解类型复杂;SE段分布着多数4 0级以上中强地震,且几乎全部为纯走滑型地震,余震序列的应力降随时间逐渐减小。

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结果分析,发震构造可能为NW-SE向、断续的隐伏断裂或虎牙断裂的北延推测段,断层面在主震南、北两侧发生明显转折,同时由挤压逆冲为主逐渐转换为以走滑运动为主。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3)剪切波反演速度结果显示:大同火山带下部低速区分布较广,从山西裂谷带向东和向北延伸,并且其岩浆囊除了在浅部存在外,深部也同样存在低速异常,表明大同火山带的岩浆囊有深部的热物质补充,可能与北部的大兴安岭等区域下部的低速区相连。

大同火山带的南部,则低速异常体从大同火山带沿山西裂谷带向南扩张,主要通过上地幔顶部通道向南扩张,在太原附近被高速异常所阻挡。

山西裂谷带南部存在一个较明显的低速异常体,该低速异常从深部向浅部延伸,到上地幔顶部,异常逐渐变得较为微弱;并沿山西裂谷带向北延伸,被裂谷带中部的高速异常所阻挡。

此低速异常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板片的脱水作用有关。

在山西裂谷带中部存在一个从地壳延伸至深部的高速异常体将南北两部分的低速异常所阻挡,体现出南北两段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这与华北克拉通南、北部受到古洋盆的碰撞拼合影响大,因此,山西裂谷带南、北部也受到同样的影响,而山西中部仍保留相对的高速体。

Ⅱ-113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 S 7.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傅 莺※(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中图分类号:P315.3+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66继2008年汶川M S 8.0地震、2013年芦山M S 7.0地震后,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四川九寨沟发生了M S 7.0强震。

此次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的延伸段虎牙断裂NNW 方向的延长线上。

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震。

岷江断裂曾在1933年发生M S 7.5叠溪地震;虎牙断裂曾在1976年发生松潘—平武两次M S 7.2地震。

为计算九寨沟地区地震的震源参数,首先计算该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和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

本文先利用2010—2016年四川地区的固定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参照Atkinson 等的方法计算该区域的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对于几何衰减我们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

灾害评估专报-九寨沟地震

灾害评估专报-九寨沟地震

2017年第期 总第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2017年8月8日22时 四川省九寨沟县7级地震快速评估初步判断,此次地震可能造成2.4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地震可能造成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依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针对本次地震,USGS 测定地震震级为6.5级,死亡人口10人以下的概率为95%。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一、震区基本情况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快速评估,震中海拔约3170米,距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驻地分别约39千米、66千米、89千米,距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迭灾害评估专报部县驻地分别约83千米、112千米,距离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宕昌县驻地分别约84千米、103千米、109千米,距离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驻地约110千米,距离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驻地约141千米,距离九寨沟县漳扎镇、白河乡、马家乡、罗依乡、陵江乡、保华乡、安乐乡、永乐镇、黑河乡、双河乡分别约12千米、29千米、33千米、35千米、35千米、38千米、39千米、39千米、39千米、40千米。

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IX度,面积约5.7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77人,人口密度约13.5人/平方千米;VIII度烈度区面积约698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8128人,人口密度约11.6人/平方千米;VII度烈度区面积约4731.4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3.9万人,人口密度约8.2人/平方千米;VI度烈度区面积约22124.8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45.2万人,人口密度约20.4人/平方千米;V度烈度区面积约92440.8平方千米,影响人口约784.0万人,人口密度约84.8人/平方千米(图1,图2)。

图1 震区烈度及人口密度图。

九寨沟地震报告

九寨沟地震报告

九寨沟地震报告摘要: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震中位于九寨沟景区核心区域,造成该地区旅游业和交通出行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就此次地震的震情、灾情和救援情况做出详细说明。

一、地震震情截至2017年9月初,四川省防震减灾局统计,九寨沟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493人受伤,其中7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9亿元。

地震波及范围包括九寨沟国家级景区,毗邻的阿坝县、北川县、松潘县等多个县区。

九寨沟景区被认定为Ⅷ度地震区域,此次地震也是该区域近百年来震级最高的地震。

二、地震灾情九寨沟地震造成的主要灾情为道路塌方、房屋损毁和通讯中断。

灾情最严重的是九寨沟景区内,受损件数高达92%。

由于该景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出行和供水供电受到很大影响,造成游客滞留和居民生活困难。

据有关部门调查,此次地震共造成91,100人次游客滞留,其中82,700人次在九寨沟景区内。

三、救援情况此次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阿坝州、成都市、九寨沟县等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均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同时,全国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自发捐款捐物并派出救援队伍,协助灾区救援和恢复工作。

截至目前,共有37个省市自治区的126支抗震救灾队伍、总计5,470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

此次抗震救灾展现了中国人民紧密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结论:此次九寨沟地震灾害,使众多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和损失。

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救灾过程中紧密协作,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逐渐完善。

在此,我们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地震灾害的风险,加固房屋、建立防灾减灾意识,以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不幸。

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的地震动分布和衰减特征初步分析

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的地震动分布和衰减特征初步分析

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的地震动分布和衰减特征初步分析胡进军;孙健;刘琎【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7(012)004【摘要】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Ms 7.0地震,这是继2008年四川汶川Ms 8.0地震和四川芦山Ms 7.0地震后在此地区发生的又一强震.本研究对此次地震中的66组主震记录进行了常规校正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此次地震中典型台站——九寨百合台站的地震动特征,并通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分析了近场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九寨百合台站的三分量峰值加速度都超过了1 00 gal,而地震动持时相对较短,并且三分量反应谱在短周期大于Ⅷ度多遇地震设计谱,小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谱;由于九寨沟地震属于典型的走滑型地震,因此地震动参数的方向性特征不明显;九寨沟地震的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以及反应谱谱值小于同等震级的芦山地震,并且小于几个典型衰减关系的预测值.对九寨沟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震级较大、但灾害损毁程度较低的地震.%On August 8,2017,an Ms 7.0 earthquake hit Aba County,Jiuzhaigou of Sichuan Province.This is the second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is area after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in 2008 and the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2013 in Sichuan.After conventional correction of the 66 sets of mainshock records,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station,Jiuzhai Baihe,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the response spectrum and the near-field effect of the ground mo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of three components of Jiuzhai Baihe stationsgreat than 100 gal,but the duration is relatively short.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is greater than Ⅷ degree frequent seis mic design spectra,less than Ⅷ degree rare earthquake design spectrum in the short period.Since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is a typical strike-slip earthquake,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ound motion has smalle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is smaller than the Lushan earthquake,as well as smaller than the predicted value of several typical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of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is the one with large magnitude and low damage degree.【总页数】6页(P797-802)【作者】胡进军;孙健;刘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关系 [J], 李承涛;苏小宁;孟国杰2.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视应力时空特征 [J], 邱玉荣;刘春;杨宜海;邵辉成;石军;石富强;刘洁3.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震前地壳密度变化特征 [J], 王嘉沛;申重阳;玄松柏;杨光亮;郝洪涛4.九寨沟M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J], 申通;王运生;罗永红;赵波;辛聪聪;贺建先;古德章;张得彦5.九寨沟Ms7.0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及漳扎镇地震动强度预测 [J], 李宗超;高孟潭;陈学良;吴健;周红;李铁飞;李昌珑;吴清;卜春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城西南约39千米九寨沟景区西部,该地区历史地震非常活跃。

诱发九寨沟地震的断裂带截止到目前有2个说法,一个是岷江断裂带【这次地震距离岷江断裂带直线距离10多千米左右】,一个是东昆仑山断裂带【宏观来说东昆仑山断裂带是指从青海从阿克拉湖-花石峡镇-玛沁县-玛曲县-迭部县-舟曲和九寨沟交界-陇南市一线一系列断裂带】。

这2条断裂带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这两条断裂带和地震震中的关系。

【红色是岷江断裂带,黑色是东昆仑断裂带,绿色是龙门山断裂带,蓝色圈圈是本次地震震中,为了好区分不同颜色来绘制】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次地震和龙门山断裂带毫无关系,应该不属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当然此次地震距离岷江断裂带特别近,我方认为属于岷江断裂带【另外一个题外话,知道九寨沟里面那些海子,湖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些海子,湖原先应该都是河道,历史上因为地震导致堰塞湖产生了九寨沟那么多海子和湖,另外岷江松潘以北的区域也有多个历史地震导致的古堰塞湖,这说明这里历史强震曾经非常频繁】。

本次地震前到目前为止我方统计出来了3个前兆现象;第一个、在7月中旬开始至8月初在电离层监测的图像曾经显示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至台湾一线出现了一个电离层数值异常偏高的区域。

【批注:电离层预测地震在国外例如日本,俄罗斯研究比较多】第二个、本次地震前九寨沟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呈现活跃-平静的现象;2013年6月4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4级地震。

2013年6月6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3级地震。

2013年6月7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1级地震。

2013年6月8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2.9级地震。

2014年1月21日九寨沟发生3.3级地震。

2014年3月13日九寨沟发生3.7级地震。

2015年2月28日九寨沟发生3级地震。

2017.08.0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附近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

2017.08.0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附近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

( b ) 立 面 布 置
图 4 框 架结 构布 置 图 ( 单 位 :mm )

I 5


3 S

对 以上 3 个 框 架 输 入 九寨 百 河 强 震 台地 震 动 记 录 ,
采用 经典 的 R a y l e i g h阻尼 进行 弹塑 性 时程分 析 。阻尼 比 取5 %。分析 得到 的框 架层 间位 移 角包络 图如 图 5所 示。
2 0 1 7 . 0 8 . 0 8四川九寨沟 7 . O级地震震 中 附近地面运 动破坏 力分析
陆新 征 顾栋 炼 ’ 林旭 川 程庆 乐 ’ 张 磊 ’ 田 源 ’ 曾 翔 1 . 清 华 大学 土木 工程 系 2 . 中国地 震局 工程 力学研 究所
摘 要 :2 …7 年 8月 8 E l ,北京 时间 2 1时 1 9分 4 6秒 ,四川 省北部 阿坝州 九寨沟县发 生 7 . f ) 级地 震 ( 震中 北纬 3 3 . 2 ( ) 度 , 东经 1 0 3 . 8 2度 )。本 文对该地震 中震 中附近 强地 震动记 录—— 九寨百 河强震 台 ( 5 1 I Z B)记 录 进行 了频谱 分析 ,并将 此地震动记 录输入 中国典 型 6 层 钢筋混凝土框 架和 两栋典型超 高层结构 ( 上海 中心 大厦
和 中国尊大厦 )的有限元模型 ,进行 了非线性 动力时程分析和损 伤分析 ;输 入阿坝地 区典型村镇和典 型农村进 行 了区域 建筑震损 分析 . .分析结果表 明 :此次四川 九寨沟地震对框 剪结构 、6层及 6层 以上框架结构和 中 国典
型超 高层结 构的破坏 力较 小,对 阿坝地 区非设 防结构、低矮短 周期 结构破 坏力较 大 关键词 :九寨沟地 震 震害分析 框 架结构 高层建筑 农村 建筑

九寨沟7级地震 地震的有关知识

九寨沟7级地震 地震的有关知识

九寨沟7级地震地震的有关知识/ueditor/201708/09/aa84ffae439672ec7d75640fd7f54205 .jpg" title="u=1701696649,93877871 fm=26 gp=0.jpg" alt="u=1701696649,93877871 fm=26 gp=0.jpg"/>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截至9日12时30分左右,九寨沟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217人受伤。

(一)地震如何自救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二)地震如何互救(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5)救援需讲究方法。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破裂尺度初步研究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破裂尺度初步研究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破裂尺度初步研究Sha Haijun;Lü Yuejun;Huang Shuai【摘要】本文利用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数据,结合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地震断层面,研究了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基于余震序列在断层面上的投影,分析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以及不同起始震级条件下余震区的长度和震源深度分布,估算了地震断层破裂面的破裂长度和破裂深度,并探讨了地震断层破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约33-35km,破裂深度约23-26km;地震断层破裂对Ⅷ度区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震断层破裂长度接近Ⅷ度区的长度.【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8(013)004【总页数】10页(P921-930)【关键词】九寨沟地震;地震断层;破裂尺度;余震序列【作者】Sha Haijun;Lü Yuejun;Huang Shua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引言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截至2017年8月13日,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该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之后,川滇地区发生的又一次较多人员伤亡的7级大地震。

此次地震未现明显的同震地表破裂(徐锡伟等,2017),不利于从地质学角度对该地震的断层破裂特征展开研究。

因此,本文基于地震学的观测资料,如余震序列,对九寨沟地震的断层破裂尺度进行初步研究。

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及其与震级的关系一直是工程地震研究的热点内容。

Bonilla 等(1984)依据58个地震的资料,给出了面波震级与地震破裂长度的统计关系式。

陈达生(1984)根据历史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场调查数据,建立了中国西部、东部和台湾的震级与断层地表破裂长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沈建文等(1990)基于中国地震的余震区长度、Ⅷ度区长度等资料,分别建立了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震级-破裂长度关系式。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李皓;刘金龙;江小林;吕国军;李姜【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8(013)003【摘要】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总页数】10页(P679-688)【作者】李皓;刘金龙;江小林;吕国军;李姜【作者单位】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J], 帅向华;姜立新;侯建盛;延旭东;宋立军;刘爱文2.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震构造浅析 [J], 付国超;吕同艳;孙东霞;熊仁伟3.2017年信托公司资产配置特点浅析 [J], 沈苗妙;林寅4.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J], 李志强;李亦纲;林均岐5.浅析余干县2017年6月28-29日强降雨天气过程特点及成因 [J], 江华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强震记录及特征分析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强震记录及特征分析

摘要: 2 0 1 7年 8月 8日四川 九 寨沟 县 发 生 7 . 0级 地 震 , 中 国数 字 强震 动 台 网布 设 在 四 川 、 甘肃、 陕
西、 宁夏 的 6 6个 强 震 台 获 得 主 震 加 速 度 记 录 。 本 文 首 先 对 1 9 8条 三 分 向 强 震 记 录 进 行 常 规 处 理 ,

2 0 1 7年 8月 8日 四川 九 寨 沟 7 . 0级 地 震
强 震 记 录 及 特 征 分 析
王 文 才 ,李佐 唐 。 ,党 红 一,石 文 兵 , 2
( 1 . 中 国地 震 局 兰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2 . 甘肃省地震局 , 甘肃 e# 1 7 3 0 0 0 0 )
中 图 分 类 号 :: P 3 1 5 . 6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D( ) 1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0 8 4 4 . 2 0 1 7 . 0 4 . 0 6 5 2
S t r o n g Mo t i o n Re c o r d s a n d I t s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J i u z h a i g o u
第 3 9卷
第 4期






Vo1 .39 N O. 4 Au g. ,2 0l7
2 O 1 7年 8月
CH I NA EARTHQ UAKE ENGI NEERI NG J OURNAI
王文才 , 李佐唐 , 党红 , 等. 2 0 1 7年 8月 8日四 川 九 寨 沟 7 . 0级 地 震 强 震 记 录 及 特 征 分 析 [ J ]地 震 工 程 学 报 , 2 0 1 7 , 3 9 ( 4 ) : 0 6 5 2 —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

喀拉块体边界的一系列强震的发生,可能影响了四川盆地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武隆地震可能也是在应力场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次显著地震事件;② 外部流体作用,震中区域岩溶地貌发育,遍布溶洞和地下暗河,加之震源附近水系发达,流体的深部渗透作用可能导致局部断层的活化而进一步诱发武隆地震。

Ⅱ-1512017年8月九寨沟M 7.0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李 君1)※ 王勤彩2) 崔子健2) 刘 庚1) 周 琳1)1)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6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74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 )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7.0地震,震中位于(33.20°N ,103.82°E)。

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记录到余震7 679次。

九寨沟M 7.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边界带,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复杂,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得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区域成为中国大陆强震主体活动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强震。

库仑应力、断层应变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区域未来仍具有发生强震的高危险性。

因此,进一步对此次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应力场开展深入研究,对科学认识巴颜喀拉东边界区域的孕震环境、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及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余震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利用CAP 方法反演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获得了24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滑动拟合方法获得了此次九寨沟M 7.0地震的发震应力场,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地震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九寨沟M 7.0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M 7.0地震序列震中沿NW —SE 向呈条带状分布,长轴方向约35 km ,短轴方向约8 km ,断层倾角高,倾向SW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2—25 km 范围内,沿断层走向由NW 向SE 逐渐变深,整个断层倾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九寨沟M 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51°、倾角69°、滑动角-12°,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245°、倾角78°、滑动角-158°,主震类型为纯走滑型地震,矩心深度约5 km ,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走滑型地震,与主震震源机制解性质基本一致;③震源区主压应力、主张应力倾角接近水平,主压应力与断层夹角约50°左右,九寨沟地震是一条偏弱的断层,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走滑运动。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响应及启示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响应及启示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近三十年来同级地震中总体伤亡最轻的地震。

本文从中央层面、地方政府、社会力量三个层面对此次地震应急响应进行了概述,并对响应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思考,以期对未来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寨沟地震 应急响应 应急启示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o M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NAN Yanyun ZHANG Lijun, DU XiaoxiaAbstract: The 2017 Jiuzhaigou earthquake occurred at 21: 19 on 8 August 2017, in Jiuzhaigou County, Ngaw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earthquake was registered at Ms 7.0 and has the lowest casualties among earthquakes of the same magnitude in the past 30 years. This paper profiles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o the 2017 Jiuzhaigou earthquake from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and social forces, and analyzes the exposed weaknes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Keywords: Jiuzhaigou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lessons learned from emergency response摘 要四川省九寨沟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地质背景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

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

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

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鄢兆伦;彭小波;李曙光;洪海春【摘要】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d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from Songpan to Jiuzhaigou.The new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frame structure)had a good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in this area.The entirety of the brick-wood structure and the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were poor,and they were widely damaged in the earthquake.By computing seismic damage index,we found that: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as far less than that of the civil structure and brick-wood structure.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frame structure was all zero in the Ⅵ area.It was going up rapidly when the intensity increased,but the increasing degree slowed down.Finally,we discussed how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in the areas where there were fewer buildings or there was only one structure type,and we offered some advice for future field work reference.%对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各烈度区的房屋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地区新建建筑(尤其是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砖混、砖木等结构整体性较差,地震中损坏普遍.通过计算分析震害指数后发现,框架结构震害指数远小于土木、砖木结构;在Ⅵ度区框架结构震害指数普遍为0,随烈度增加,框架结构的震害指数快速增加,而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此外,探讨了缺乏建筑物的地区以及建筑物结构为单一框架结构地区的烈度评定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地震现场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13页(P626-638)【关键词】九寨沟7.0级地震;震害特征;地震烈度;震害指数;地震现场调查【作者】鄢兆伦;彭小波;李曙光;洪海春【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市卫岗3号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33.20°N,103.82°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九寨沟是一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2017年8月8日发生的7.0级地震中,九寨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景区内的道路、酒店和景点等。

为了详细了解九寨沟受灾情况和如何进行应对,以下是九寨沟调查报告。

一、地震情况2017年8月8日晚,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附近。

地震导致景区内的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景点如镜海、五花海和树正寨瀑布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另外,由于景区位于高山地带,在地震后降雨增加使得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加大了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二、现场应对情况景区内的管理人员、消防队伍和志愿者等在地震后迅速响应了现场应对工作。

他们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疏散和物资转移等,全力保障了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灾后重建工作也开始了,管理部门协调国家和地方资源进行了基础设施的修复和景点的恢复。

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到九寨沟的恢复工作中,为景区的重建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景区恢复和重建情况九寨沟景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长时间持续,包括道路、酒店、景点、水电站和其它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

同时,由于九寨沟景区融合着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恢复,如生态修复和文化保护等。

2019年,全面修复的九寨沟重新开放,新的管理规定和游览方式也出台,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营造好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注重九寨沟的生态保护,以期实现九寨沟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九寨沟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区之一,遭受的地震灾害对其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在现场应对和重建方面采取的积极和有力措施,使得九寨沟尽早恢复并重新开放,受到游客的追捧和赞扬。

然而,九寨沟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管理部门需要继续加强保护发展九寨沟,使其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长。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甘肃地区震害特征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甘肃地区震害特征

2 调研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下水观测网,对观测资料进行开发应用,用于地震监测与震情跟踪当中采用结合特定断裂带的形式,分别选择北东向(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北西向(南口—孙河断裂)两条代表性断裂带,筛选干扰少的深层水观测点,总结这些沿断裂带观测井的水位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发适合于北京地区地震监测预报的应用模式。

把资料及时用于地震监测与震情跟踪当中。

3 北京地区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井孔数量有限,密度稀疏,且大多数井为上下混层观测,受干扰比较严重,难以满足前兆分析的需要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地下水观测网分层观测,观测目的层清晰,布网密度大,如果结合活动断裂带或重要监测区进行优化筛选,可以在先搞清楚北京地区地下水系统整体变化情况的前提下,捕捉重要应力敏感区的前兆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干扰因素的排除。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支持地下水资源网在地震前兆监测上的开发使用,愿意为促进地下水观测网资料的使用提供便利和改进观测方式,双方的合作将为地下水资源网在地震地下水监测方面的应用起到示范性效果,也为提高北京地震监测预报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Ⅴ-1052017年九寨沟M S 7.0地震甘肃地区震害特征王 谦1, 2)※ 钟秀梅1, 2) 苏永奇1) 马占虎1) 张元芳1)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2) 中国地震局甘肃省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150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M S 7.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 km 处比芒村(33.20°N ,103.82°E ),震源深度22 km 。

地震共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 492人受灾,73 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寨沟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比芒,20公里内的乡镇有漳扎镇。

截至2017年8月9日09时00分,共记录到地震总数为887个,其中7.0~7.9级地震1个,6.0~6.9级地震 0 个,5.0~5.9级地震0个, 4.0~4.9级地震0个,3.0~3.9级地震15个。

2017年8月9日10时17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16度,东经103.86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6千米。

截至2017年8月10日8时,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1690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0次, 4.0—4.9级2次,3.0—3.9级21次,最大余震4.8级。

专家认为此次地震有以下几个震害特点;此次地震震级大,达到了7.0级;震源偏深,有20km;此次地震影响范围除四川外,还包括甘肃部分地区。

震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导致人员伤亡和部分道路交通中断,增加了救援和人员转移安置难度。

九寨沟县漳扎镇等17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影响,少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部分房屋中度或轻度受损,大多数房屋完好。

此外,本次地震对九寨沟诺日朗、五花海等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较严重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

本次地震震级虽然达到7.0级,但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程度都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经过地震专家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五个。

一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九寨沟县及附近区域设防烈度为八度,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后的新建建筑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经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验。

四川省地震、住建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强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从建筑设计、工匠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在这次地震中充分显现了成效。

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

二是本次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深。

芦山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鲁甸6.5级地震为12千米,玉树7.1级地震为14千米,而本次地震为20千米。

三是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九寨沟县每平方公里为12人。

四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在晚上9点19分,绝大多数游客已回到抗震性能较好的宾馆,有效避免了山体崩塌、滑坡造成的更大人员伤亡。

五是地方党委政府应急处置有力有序,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群众疏散转移安置及时高效。

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相对较高。

结合本次地震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总结本次地震规律如下:
一、框架结构墙体开裂;窗间墙X 型贯通型裂缝、混凝土梁支座处临近填充墙体有放射状斜裂缝、门窗洞口及预埋消火栓、填充墙顶部与框架梁底交接处有水平贯通裂缝、沿剪力墙或框架柱高度方向与填充墙交接处有竖向贯通裂缝、电气柜等墙体边角部位有斜裂缝。

理论分析来说,框架结构的墙体只是起分隔作用而不参与受力,但是在这样的大地震中,由于框架梁柱的扭曲,导致框架结构墙体开裂。

填充墙自身严重破坏的情况有出平面破坏出现明显的斜裂缝和部分压碎或坍塌。

二、墙体装修面层脱落严重。

厨房,卫生间面瓷砖在门窗洞口由于过大的地震应力产生斜裂缝;楼底层的顶部外墙也因受到局部的扭转产生斜裂缝导致面砖整块掉落;大厅内部的外墙面砖局部产生裂缝,严重者局部脱落;室内填充墙内有局部抹灰面层掉落;还有部分由于填充墙开裂引起面层掉灰。

而且面墙下抹灰坑坑洼洼,砂浆未达到标准的饱满度,有些面砖下甚至有空洞出现,而大部分掉落的面砖正是贴面转未达到施工规范要求的。

三、变形缝地震时缝两侧墙体发生碰撞而造成破坏;变形缝包括防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

不同建筑的抗震缝在外立面上的填充材料沿高度方向受地震影响脱落;基础与侧向支撑杆锚固端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导致伸缩缝两侧墙体错位开裂;防震缝外层金属皮由于地震作用压缩变形,严重者有脱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的作用。

四、结构构件的震害结构构件的破坏十分严重。

承重墙柱局部开裂、墙皮掉落,甚至有露出剪力墙内钢筋的情况,具体分析就是,柱端弯剪破坏,上下柱端出现水平裂缝和斜裂缝,有时也有交叉缝,混凝土局部压碎,梁端形成塑性铰,严重者,混凝土剥落,箍筋外鼓绷断,柱筋弯曲。

柱身剪切破坏,多出现交
叉斜裂缝和S形裂缝,箍筋屈服断裂。

角柱破坏,短柱破坏。

施工完成初期的剪力墙,表面砂浆面层大块脱落。

柱的破坏大多发生在梁、柱和填充墙体的交接处,框架柱局部混凝土脱落。

楼板楼层中,搭接在梁上的板与梁的交界处,沿梁长度方向出现通长水平裂缝和放射状斜裂缝。

总体而言,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害及损失远远低于青海玉树的地震以及其他同类地震造成的破坏,而这正是重视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和抗震性能。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在今后地震中减少和避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相关的地震预报机制要提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采用更多坚固抗震好的结构和施工措施,这是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最能从根本上减轻减缓地震造成严重破坏最有效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