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
的福州“十大”名片
我相信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定会焕发出它迷人的光彩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自古榕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名榕城,城内“三山两塔一条江”别称“三山”,福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是东南沿海一颗璀灿的明珠。
尤其值得福州人自豪的是“三坊七巷”,人文景观闻名遐迩,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林觉民、萨镇冰、冰心、邓拓等名人故居闻名天下。
三坊七巷孕育出一代代出类拔萃的英杰,他们的杰出的历史成就,为中华民族和福州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左伟伟人、林则徐是中国放眼着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名扬千古,世代缅怀,成为楷模。
正是这种福州文化内涵所包含的精神,传播“物产天铎,适者生存”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激起了全国人民救亡扶贫的革命浪潮,因此三坊七巷首推福州名片之首。
马尾船政文化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清代第一所水师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学校,它采用西方教学方式,接受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并派出学员留英、法,使中国的第一代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海军名将林泰曾、刘步蟾、叶祖桂,民国海军总长和总司合刘冠雄、萨镇冰、黄钟瑛、杨树庄、杜锡桂、陈绍宽、梁序昭以及海军将领兰建框、林建章、李鼎新等人。
因此我把船政文化推为福州名片的第二名。
福州的工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享誉中外。
张祖仁说福州的寿山出产一种晶莹温腻,五彩斑斓的“灵山”并以寿山雕刻大师的工艺,而独霸天下,名扬中外,如陈敬祥的“求偶鸡”工艺巧夺天工,名扬天下。
脱胎漆器在首届巴黎博览会获头等到金牌奖,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东方特产”,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和北京景泰蓝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福州木画以奇巧和木作画形式传播中外,涌现了吴启棋、陈锟、陈庄等工艺名家,成为福州工艺品的瑰宝之一。
所以“福州的工艺寿山石、脱胎、木画可作为福州名片的第三名。
郑和下西洋,从福州长乐的太平港,并在此训练兵丁,储备食物,等候季风,而后从闽江口扬帆出海,这里的天妃宫,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的有历史。
三坊七巷中的名人
三坊七巷中的名人
福州三坊七巷街区是以南后街为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向东西两边延展开来。
西边从北到南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东面依次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占地四十公顷。
“三坊七巷”的精华在于历史名人荟萃。
这些名人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在中国历史进程有过重大贡献和重大影响的,堪称历史名人,如民族英雄林则徐、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明抗倭名将张经等。
第二类是历史上担任过重要军政官职的人物,如宋太宰余深、国子祭酒郑穆、御史中丞陆蕴,明礼部侍郎萨琦、户部尚书林津、应天府尹陈一元、巡抚梁章钜,清台湾挂印总兵甘国宝,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海军部副部长陈季良等。
第三类是名门望族,如住在宫巷的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大女婿刘齐衔、二女婿沈葆桢,住在黄巷的清道光进士、湖北巡抚郭柏荫,五兄弟皆中举,在福州传为佳话,世称“五子登科”,解放军著名儒将郭化若是郭氏后代。
住在文儒坊的陈承裘世家更为著名,其祖父陈若霖,其父陈景亮,其子陈宝琛任的官职都相当于当今的省部级,陈承裘7个儿子,一子幼夭,六个皆中进士或举人,科举制度在中国盛行一千多年,全国这样的家庭实属罕见,清廷为此专门赐了个匾:“六子科甲”。
第四类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如唐代学者黄璞,宋嘉定状元郑性之,著名诗人黄任、杨庆琛、张际亮、林昌彝,何振岱,《福建通志》总纂陈衍,当代著名女作家谢冰心等。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
宫巷的沈家大院福州建城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修建者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
100多年后,西晋战乱,中原望族衣冠南渡。
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了这些贵胄,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福州,选在三坊七巷落脚了。
当然,那时的三坊七巷还远远不是现在的样子,也就是部分中原大姓的家族聚居点。
后来经过数百年几代人的经营,到了唐末,公元十世纪初,福州城已经颇具规模,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在那时初步形成;宋代三坊七巷完善定型,而且一如既往成为高官显贵们的住宅区。
岁月更迭,出入坊巷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朱门深院,锦衣华服,琴韵书香却一直流传下去。
宫巷11号的大房子应该在明嘉靖年间就出现了,因为这样的雕刻门楣是典型明代建筑的式样。
1855年,这里迎来了一位新主人,他就是沈葆桢。
当时只有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
由于为人清正,加上时常接济亲友,沈葆桢并无多少积蓄,据说,他是举债才购买了这个宅院。
房子装修好了,父母妻儿都住进去了,沈葆桢却仍旧远在江西任职。
1865年, 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
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
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
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上疏朝廷,建议在福州设立船政局。
20天后,朝廷准旨。
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形势告急,左宗棠接到谕旨要调任陕甘总督。
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
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母亲死后,沈葆桢不是只有100天的假期吗?百天期满后,“以孝治天下”的沈葆桢说什么也要在原籍守孝满27个月,他向朝廷力求继续辞职在家守孝。
福州特色的马鞍形封火墙宫巷马尾船政厂区因此1866年的9月,沈葆桢还在福州城的三坊七巷里住着。
左宗棠走进宫巷去找沈葆桢了,不是去一次,而是一连去了三次。
其实,沈葆桢也看到船政是自强的重要举措;虽然并无官职守孝在家,沈葆桢却格外关心船政的进度。
三坊七巷名人介绍
三坊七巷名人介绍
三坊七巷,是福州三处古老的街区之一。
这里有不少历史名人。
比如,明代学者徐霞客曾在此寓居,他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马可·波罗游记”。
此外,还有明代学者顾炎武,他是明代末年思想家、哲学家和史学家,他撰写的《日知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还有清代学者梁启超,他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以及《新民主主义论》等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坊七巷还有不少其他著名的历史名人,他们的足迹和故事,见证了福州的文化、历史和传承。
三坊七巷名人
福州市中山路19号的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是林则徐出生和幼年生活、学习的地方之一
。
一、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
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二、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 三、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
林则徐介绍
林则徐1785年生。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 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 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 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 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 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林 则 徐 的 书 法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 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 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 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 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 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 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 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 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 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 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 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 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 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 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 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 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三巷七坊
福州三坊七巷——地灵出人杰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出了一代又一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激起历史波澜的伟大人物。
三巷七坊,便是追寻福州人文历史的最好去处,这里集中了很多历史上在福州生活过的伟大人物。
三巷七坊是以南后街为中心的清明时期的古建筑群,大体上以南后街为轴心。
三巷七坊已被开发为福州的重要人文景区。
三巷七坊内又富有民文化特色的各色文化表演以及工艺品商店。
每个街道内有保存完好的名人住宅(部分为后来修缮)。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位在次生活过大家十分熟悉的名人。
这是位于三巷七坊入口的一个清末的宅院,这里曾经先后生活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以及后来的著名散文家、诗人冰心。
在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历史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觉醒进行着前仆后继革命历程。
这之中林觉民便是历史的先行者和革命的坚定践行者。
他又年轻的生命向世人敲响民族兴亡的警钟,他那一腔爱国热情,激荡着每一个站在他雕像前的游客的心。
一本《天演论》唤醒了日本人,却没有唤醒中国人,不知近代伟大的进步学者严复心中是何等的忧郁。
那是硝烟四起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严复正生活在那个时代。
面对国民的愚钝,严复用自己进步的思维洞悉历史方向,用《天演论》展现着西方先进的文化与社会面貌,然而愚钝、封建之下国人在挣扎中迷失了方向。
站在他曾经生活的院落中,用心去品味一位伟大学者的民族责任心,用心去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谆谆教诲。
除此之外,三巷七坊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遗迹等待着你去探访,在南后街尽头坐落着伟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的纪念馆。
走进三巷七坊,品读历史,感悟真谛,一段段发人深思,一曲曲惊心动魄,一场场历史兴衰洒尽英雄泪。
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为新一轮创业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现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张 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候官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召为吏科给事中,历户科都给事中、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嘉靖十六年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张经有智勇,能用兵,在江南抗倭期间御将帅,守要害,有功无罪,最后被严嵩、赵文华陷害而死。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陈 帙:林则徐之母,居文儒坊19号。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名人----林纾林纾其人与玉尺山典屋高一(6)班38号叶海旻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号蠡叟、贱卓翁、餐英居士、射九,闽县莲塘(今鼓楼区莲宅村)人。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后屡试进士不第。
先后在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城讲舍,北京金台书院、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教书。
林纾是一个不懂外文、凭借他人口译的文学翻译家,一生翻译外国作品246种,其中已发表222种,未刊作品24种,涉及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希腊、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等11个国家107名作家。
林纾不但是个翻译家,而且还是个古文学家、诗人、画家。
他遗有长篇小说、文集、传记、画论等37部作品,并遗存115篇短小说、诗、词曲,及数百成千幅画卷。
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奠基人,他打开我国通向世界的文学窗口,传播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
他精通古文,是我国文学巨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鲁迅、茅盾、郭沫若、郑振铎、庐隐、苏雪林等作家都受其影响。
郭沫若说: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性的影响的”。
林纾出生于福州,前半生在福州度过,先后住于莲塘祖居、玉尺山典屋、横山老屋、龙潭精舍、苍霞书院,并寓居马尾。
林纾出生在何处问题尚有争议,一说出生在侯官玉尺山,一说出生在闽县莲塘。
笔者曾拜访林纾孙子、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林大诚及林纾在福州的族亲,他们认为林纾出生在莲堂祖居右厢房。
张俊才《林纾年谱简编》肯定林纾少时居住玉尺山,但否定其出生玉尺山之说,认为“林纾父亲林国铨,大约十三四岁时,也开始经商。
林纾出生后,林国铨随盐官在闽北建宁办盐务,逐渐攒了些钱,在……玉尺山典得房屋居住”。
玉尺山,又称闽山,即今光禄吟台一带,在福州市乌石山北侧,位于今光禄坊原福建省高等法院内。
林纾居住的典屋早已毁没。
但林纾一家在玉尺山典屋被欺诈的遭遇,却使他一生难忘。
林纾在《先太母陈太孺人事略》记载:“是年叔父静庵生,举家渐渐得不馁。
伫于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
伫于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作者:李龙年来源:《北极光》2011年第02期空气中有广玉兰淡雅的清香,仿佛幽幽来自历史深处,带着诗与新月的典雅。
这是福州特有的芬芳:雨珠在绿叶上闪耀,好似岁月的背后凝视我们的眼睛。
第一次来到“三坊七巷”,是十五六年前,专程拜访住在“黄巷”的著名作家郭风。
最近的一次,就是这回参加“海峡诗会”——今天这里早已因是“中国历史街坊惟一的活化石”而名闻天下。
眼前,处处流淌着浓郁历史文化的气息:沈葆桢、严复、郑孝胥、陈承裘(陈宝琛之父——陈宝琛,清内阁大学士、末代皇帝溥仪之师)、萨镇冰、刘冠雄(民国第一位海军上将)、林聪彝(林则徐之子)、林觉民、谢冰心、庐隐……这些人物或出生在这里,或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
伫立于一块块并不醒目的牌匾前,凝视着那些标明历史名人故居的清秀行书,历史的温度伸手可触。
也许是因为对于文学的缘分,一直让我念怀久远的,是林觉民与冰心的故居——因为“三坊七巷”的一百多位历史名人中,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民国名媛林徽因,以及作家冰心,他们最早震撼我的灵魂,最早走进我的心灵——是由于《与妻书》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情、胸怀大义?《繁星》的剔透晶莹的诗情、“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大爱之魂?抑或是虽然作品不多,却以“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作品而永留人间的“新月”诗人林徽因——或是她与诗人徐志摩令人动容的浪漫恋情,抑或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与哲学家金岳霖令人感慨万千的特殊情谊?或者,都是的。
轻轻地,走进位于南后街的尽头,郎官巷的附近的林觉民、谢冰心的故居。
门口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几行大字:“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
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文;一位为照亮同胞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
”短短几句话,凝练地概括了两位历史名人的一生——据说,这出自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编导之笔。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1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
南宋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
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
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
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
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憾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擒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何等博大情怀!“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走出三坊七巷的历史名人
走出三坊七巷的历史名人2009-10-13 11:10:00 阅读760次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
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1850)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
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
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曾宗彦(1850—191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
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
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
”即以新法精练陆军。
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
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
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
”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曾宗彦没给我们留下他的遗像。
幸亏其同乡、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何刚德(1854-1936)在所著的《话梦集》中提到了挚友曾宗彦的形象特征:“公气度秀逸,诗尤戛戛独造。
”曾宗彦居京时,常与同乡在福州会馆新馆榕荫堂雅集赋诗。
其诗文皆以“精”字取胜。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三坊七巷故事
三坊七巷名人故事三坊七巷故事宫巷的沈家大院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
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
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
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 1866…協康會海富家長資源中心培育子女成長,爸爸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若子女有發展障礙,爸爸的育兒壓力便更沉重了。
「SMART爸爸俱樂部」,鼓勵父親們互相分享感想及交流育兒心得,發揮自強、助人助己的精神,而使命方面包括;Support (支持):爸爸在…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忽然有一天,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因为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我们一…宫巷的沈家大院1866年初秋,朝廷一品大员左宗棠来到宫巷11号大院的门口。
为了他一手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顾这里。
在左宗棠心目中,只有住在这里的主人才有资格接替他担负起船政的大任。
其时,宫巷11号的主人就是清末重臣沈葆桢……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设立了船政局。
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突然形势告急,左宗棠接谕旨调任陕甘总督。
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
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
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
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
但沈葆桢坚决要求守满27个月。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
沈葆桢13岁时就读于林则徐家中,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看中这个小外甥日后必成大器,因此亲自做主,定下了自己最钟爱的二女儿林普晴与沈葆桢的婚事。
沈葆桢实在不想丁忧期间出任公职,然而左宗棠的决心更大,他直接上疏朝廷力荐沈葆桢。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看名人故居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看名人故居(图)2010-2-13 13:41:38福州日报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春节到三坊七巷看名人故居有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 (图)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古民居群;这里历史名人故居云集,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并被誉为“中国历史街坊唯一的活化石”。
走进这里——三坊七巷,你便走进了乡土的深处、历史的奇处、文化的私处、精神的高处。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先期开放的水榭戏台外,三坊七巷还将开放林觉民·冰心故居、林聪彝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叶氏民居、蓝建枢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
来三坊七巷旅游的市民千万别错过一睹福州历史名人故居的机会!【林觉民·冰心故居】到三坊七巷旅游,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因为它是“一座宅院,两位名人”。
这所宅院就是林觉民·冰心故居。
林觉民故居厅堂两边的厢房为陈列展室,第一展室展现广州辛亥革命背景、第二展室展现林觉民生平介绍。
为复原故居面貌,这里收集了晚清时期福州地区常见的家俱实物,如床、妆台、凳子等,作为故居陈列替代品,并按文人世家习俗精心摆放,梳妆台上方挂林觉民与妻子的两张照片。
故居的后花园参照典型的福州民居后花园风格规划,设一汪小鱼池,池旁种植腊梅,园中置传统的石桌、石凳,立林觉民与妻子的塑像于桌前,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
根据冰心老人生前的回忆,南花厅复原了她幼年时期的读书场所——紫藤书屋。
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紫藤书屋”的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挂着冰心祖父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
这处展室同样是采用具有福州特色的木格窗式展墙,地面铺设青石板。
【林聪彝故居】林聪彝是林则徐的第二个儿子,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之时,林聪彝和弟弟林拱枢随侍,之后林则徐带病从福州赴广西,林聪彝随行。
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时,是林聪彝扶其灵柩回福州。
林聪彝故居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明末唐王朱肇建在福州称帝时的大理寺衙门,也是明、清时期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
三坊七巷——名人
三坊七巷——名人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林则徐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
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林旭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
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
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
汉族。
福建福州人。
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
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
三坊七巷的名人作文600字
三坊七巷的名人作文600字
说到三坊七巷,嘿,这可是咱们福州的一大名胜啊!这个地儿,自古
以来就是名人辈出,各种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都在这儿留下了足迹。
今天,咱就来摆摆龙门阵,聊聊三坊七巷里的那些名人。
说起三坊七巷,首先得提提那林则徐。
这林公啊,可是咱们福州人的
骄傲,他禁烟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吧?那时候啊,洋人卖鸦片给咱中国人,
害得大家身体垮了、家也败了。
林公看不下去,就带头禁烟,把洋人给惹
毛了。
可林公他不怕,硬是挺着脊梁骨,给咱中国人长脸。
三坊七巷里头,就有他的故居,每次去那儿看看,都觉得心里头暖暖的,有股子劲儿。
再来说说严复吧。
这严复啊,可是个大学问家,他翻译的那些西洋书,让咱们中国人开了眼界,知道了外头世界的新鲜事儿。
他的学问啊,真是
深不可测,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坊七巷里头也有他的故居,每次走进去,都觉得那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好像能听到他当年翻译书时的沙沙笔声。
除了他们,三坊七巷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名人,像什么冰心啊、林徽因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在这儿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也让三坊七巷变
得更加有味道。
每次走在这儿,都觉得好像能和他们打个照面,听他们讲
讲当年的事儿。
所以啊,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个地名,它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每
次去那儿逛逛,都觉得心里头特别舒坦,好像回到了过去,和那些名人一
起生活过。
这就是咱们福州的三坊七巷,一个有故事、有味道的地方。
三坊七巷名人林则徐介绍
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
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 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 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名诗与名句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 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林则徐 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四、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 五、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 。
六、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 七、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 ,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林则
烟。
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 。 八、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
三坊七巷的名人 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 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 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 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 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 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 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 博物馆”。 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近百位历史风云人物,他们在神州舞台 上有声有色的作为,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著名的有: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 “近代陆军之父”,曾宗艳;“世纪老人”,冰心; “戊戌六君子” 之一,林旭等,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本小组研究的是林则徐。
谢冰心故居
谢冰心故居谢冰心故居冰心是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那么她的故居,大家有参观过?冰心故居 - 人物简介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1911年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
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心故居 - 北京故居中剪子巷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张自忠路北侧从东往西数的第一条胡同,南起张自忠路,北止府学胡同,长约230米。
明代,称“剪子巷”(含今北剪子巷);清乾隆时,将“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南侧的“小街”并入,统称“剪子巷”;宣统时,将“剪子巷”一分为三,分别称“南剪子巷”、“中剪子巷”和“北剪子巷”。
中剪子巷33号,旧时的门牌是中剪子巷14号,在胡同西侧一条凹进去的夹道内,院门面南,现在是一个很简陋的“小门楼”。
据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先生考证:“小院实际上是三合院,没有南屋。
三坊七巷 寻访名人故居
3.林觉民、冰心故居
南后街与杨桥巷交叉口的林觉民、冰心(谢婉莹)故居,同样是文化人的居所。原本住着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包括其堂兄林长民,也就是林徽因的父亲),是座三进院的清代建筑,林觉民参加辛亥革命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为避祸搬迁,将房屋让卖给冰心的祖父,冰心在往后撰写的文章中也曾提及这座回忆里的宅院。
昭忠祠旁,有一阶梯顺着山路便可登上马限山。山上有英国人建造的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等建筑。英国领事分馆原建于1870年,在修复时经多方考证,尽力恢复了当时的陈设布置。走廊两侧设有展板,介绍当年各国列强在福州设海关、洋行,办医院、学校的情况。
中国最早航海塔——罗星塔
罗星塔公园位于闽江下游马尾港罗星山,园中除了可以远眺马江海战古战场的位置、福建船政十三厂的遗址外,公园本身也是一座秀丽的江岸园林。屹立在山上的罗星塔,相传是宋代柳七娘所建,原为木塔,明代天启四年就地重建,改石砌,共有7层。罗星塔是中国古代最早受国际公认的航海塔,称之为“中国塔”。
多数人对林觉民的印象,多半来自他起义前写下的《与妻诀别书》,他的故居西南角有一小院,院中的一厅一房,面向小天井,花台植有腊梅,正如信中描写的:“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有三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此刻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林觉民在这里创作的心情。
4.二梅书屋
串连起郎官巷与塔巷的二梅书屋,因院前植有两株梅花而得名,建于明末,为清代道光进士林星章故居,他曾任福州四大书院之一的凤池书院校长(现福州一中的前身),后辈的中国科学院士林惠民也曾居于此,可谓书香世家。
福州三坊七巷
坊巷介绍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 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
七巷
三坊七巷地图
三坊七巷的名人
黄 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 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 坊; 陆 藻(?-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 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 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 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 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浚渊皆 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 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工书、善画、能诗,时称 “三绝”。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 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清末曾任“海镇” 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 令)、海军总司令等职。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 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 任海军总长。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 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故居现大 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 湖志》,任总纂。一生诗作颇丰。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 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 内;
三坊七巷
总概况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员: 林雅、 林晋闽、高洁、 沈凤娟、张美霞、董玲玲
指导老师: 陈君洁 廖小琴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
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 “一二· 九”运动、 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 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 时代推手的角色。
三坊七巷街区是福州的历史标志之一和中国南方地
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被誉为 近代第一才女。 林徽因既 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 筑学家,不但风华迷倒众人, 学究深厚也令钦佩不已,她的 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学、艺术、 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中,自30 年代以来,她在诗坛和建筑界 便双负盛名。她所学并非文学, 却对语言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 使其诗文皆能感人所未感,另 辟一番新意。徐志摩视她为 “唯一灵魂伴侣。”著名的哲 学家金岳霖形容她宛如“人间 四月天”,可见其才貌出众, 人间罕有。
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 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 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 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 情。 ——《闲情》
杨桥巷十七号 是林觉民、冰心的 故居,同时也是一 九一九年在国内报 刊上率先披露巴黎 和约内容、从而引 燃五四运动导火线 的林长民及其女儿 林徽因的祖居。
庐隐(1898年5月4日—
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 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 闽侯县南屿乡人。庐隐是 一位感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悲观主义者。 除了早期若干篇作品外, 作品都没有摆脱悲哀的 色 庐隐作品 调。
她追求人生的意义,
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 觉得人生“比作梦还 要不可捉摸”,她在 悲哀的海里,几乎苦 苦挣扎了一生。她, 或她作品里的主人, 常常被悲哀所困扰, 不得解脱,把悲哀看 作是伟大的圣者。
冰心
林徽因
庐隐
+ 冰心(1900─1999),人称
“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 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 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 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 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 民的敬仰。
+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
《城市的童年——走过三坊七巷》
《紫藤书屋几度秋——冰心的福州故国》 《林徽因传》
谢谢
林微因“以天纵
的才气、精致的 观察力,在诗歌、 散文、小说、戏 剧和建筑等领域 创下了骄人的业 绩”。在当今台 湾,研究和推介 她文学作品的学 者更侧重地推崇 她为“绝艳才 女”。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区)
人,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原名徽音,留学美国 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就任于东北大 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与丈夫梁思成 对中国建筑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测绘,收集了大量 的中国古建筑资料。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 案、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花圈浮雕的设计。 一生中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等,著名的有《昆明即景》、《刺耳的悲歌》、 《春梦》、《花厅夫人》等。其诗歌擅长用写景的 手法抒情,在形式、韵律、风格和技巧方面有一定 影响,被称为新月派诗歌。
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 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 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 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 (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 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 ‘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 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 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 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 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 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 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 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 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 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 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三坊七巷承载着福州的历史
和文化,也承载着福州人的 梦想,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失 去了自己的根,都是无本之 木,无言之水。忘记历史, 失去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民族, 只能是浮躁和茫然的。
我们现在这些幸福的后生们,与过去在那峥嵘
岁月中的不凡的先辈们相比较,我们可不谓是 太过自以为是、太骄傲自大了?我们不应该太 满足于现状,应该懂得“居安思危”。 像以前那个年代,女子的地位是何等低下 的!什么缠足、不得人学的各种拘束,束博的 仅仅只是女子的自由吗?还有她们的心灵!她 们心灵上的创伤,不是多少物质所能弥补,但 却是被繁杂的物质所中伤!过去的什么胡扯的 道德观念,尽管解放后那个年代能出现像冰心、 庐隐、林徽因这样的才女,是我们过去的甚至 当代的女性的光荣!
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它指的是文儒坊、衣锦坊、 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朗宫巷、黄巷、塔巷、 富巷、安民巷、吉庇巷,目前只剩二坊五巷了,从 坊巷中走出的名人有近代望眼看天下第一人林则徐, 西学倡导者严复,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辛亥革命 先烈林觉民,作家谢冰心等,正因为三坊七巷蕴含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三 坊七巷走出的名人——福州三大才女。
1.三坊七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对它有亲切
感,易于激发学生问题兴趣,便于我们进行 实地考查。 2.对于我们女同胞而言,她们的成就令我们 倍感自豪。 3.现在的学生对福州本土的文化名人并不深 入,导致福州文化在一代一代的流传中,失 去了它的精髓,所以我们想要通过这次的研 究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迟暮之年的冰心
+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
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 了自己。——《繁星· 春水》
+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 水珠。 ——《荷叶母亲》
+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