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实践感悟)跨学科研究活动感悟
(实践感悟)跨学科研究活动感悟
跨学科研究活动是我在大学期间参与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
过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合作,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跨学科研究活动让我意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在项目中,我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包括文科、理科、社科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逐渐明白了各学科之间的交
叉点和互补性。
这让我对学科的界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拓宽了
我的学术视野。
其次,跨学科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项目中,我们面临着不同学科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这要求我们能够有效
地沟通和协作。
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
这对我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
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跨学科研究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现
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
结合才能得以解决。
通过跨学科研究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
作的价值,明白了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协作的重要性。
这使我更加珍惜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并愿意在未来的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跨学科的团队合作。
总之,跨学科研究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学术能力,扩展了我的学术视野,还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引言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探讨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研究主题选择困难科学研究的主题选择是一个关键环节,但往往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困难:1.1 缺乏研究灵感很多科研人员在开始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时,往往会面临灵感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某些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很难找到一个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主题过于狭隘或宽泛选择一个既不过于狭隘也不过于宽泛的研究主题是非常困难的。
太狭隘的研究主题可能无法产生重要性,而太宽泛的主题则难以做出深入和具体的研究成果。
解决方案:1. 树立跨学科研究意识: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2. 增加国际合作:与国际上的优秀科研机构和学者合作,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科研资源和研究方向,并利用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研究方向的选择。
二、数据收集和处理难题2.1 数据收集困难科学研究常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而,数据的收集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数据获取困难:某些数据可能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或长期观察才能获得,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 数据质量问题: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科学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处理难题数据处理也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数据分析方法不适用: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需要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科研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 大数据处理问题: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大数据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处理大数据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算法,但这在一些研究实验室和机构中可能不容易实现。
高考跨学科命题透视:特点、问题与改进建议
高考跨学科命题透视:特点、问题与改进建议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跨学科命题的意义 (2)1.2 跨学科命题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4)二、高考跨学科命题的特点 (5)2.1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6)2.2 综合性问题的提出 (8)2.3 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性 (9)2.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0)三、高考跨学科命题存在的问题 (12)3.1 跨学科知识点的考查不全面 (13)3.2 跨学科解题方法单一 (14)3.3 学生缺乏跨学科思维训练 (15)3.4 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 (16)四、改进高考跨学科命题的建议 (18)4.1 完善跨学科知识点体系 (19)4.2 探索多元化的跨学科解题方法 (20)4.3 加强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2)4.4 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23)4.5 建立健全跨学科评价体系 (23)五、结论 (25)5.1 高考跨学科命题的发展方向 (26)5.2 对未来教育改革的启示 (27)一、内容描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命题趋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跨学科命题作为一种新的命题方式,正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特点、问题和改进建议三个方面对高考跨学科命题进行透视分析。
高考跨学科命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命题难度大,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学科素养;二是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评价差异较大;三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校难以满足跨学科命题的教学需求。
高考跨学科命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改进跨学科命题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1.1 跨学科命题的意义跨学科命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为明确,学生往往只能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内发挥自己的优势。
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途径
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途径摘要:本文探讨了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它引导研究者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激发研究兴趣,并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解决途径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研究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研究者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问题意识的来源、重要性、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问题意识的来源问题意识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中存在的难题,也可能是现有理论、方法、技术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问题意识的产生往往受到个人经历、知识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能够激发研究兴趣,使研究者对研究领域保持热情和动力。
其次,问题意识是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引导研究者不断探索、实验、验证,从而推动研究成果的诞生和发展。
最后,问题意识还有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它将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解决途径解决途径是学术研究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解决途径的选取需要考虑问题的性质、研究者的能力、研究资源的限制等因素。
通常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实验验证等。
此外,跨学科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等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研究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意识和解决途径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该案例涉及到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者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疗保障、心理健康、社交活动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如何加强教育跨学科研究
如何加强教育跨学科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追求更加高效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跨学科研究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中,跨学科研究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加强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教育跨学科研究需要提升学科融合意识。
教育跨学科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单一学科研究,它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将它们进行整合和融合,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因此,提升学科融合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教育部门应该开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了解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培养其跨学科融合意识。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步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合作伙伴,共同破解研究中的难点和问题,倡导一种“互相理解,取长补短”的跨学科研究精神。
其次,跨学科研究需要完善激励机制。
跨学科研究需要投入多个学科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可能需要面临协调困难、难以取得重要成果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激励机制,跨学科研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跨学科研究者更多的奖励和荣誉感。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跨学科研究奖金,并加大对跨学科研究形式的支持,为跨学科研究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研究平台。
此外,跨学科研究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政策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跨学科研究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再次,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探索教育现象,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和互相开放。
跨学科研究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然而,在实际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传统和技术手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会导致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出现不同步甚至出现矛盾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的数据共享和互相开放。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主导建立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数据共享平台,允许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者在该平台上共享数据。
此外,应该加强各学科的交流合作,充分了解学科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促进的点,从而实现对教育现象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索。
高中教师对跨学科教育的关注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跨学科教育的关注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跨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学科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
然而,在高中阶段,许多教师对跨学科教育的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欠缺。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跨学科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跨学科教育,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学会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从而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跨学科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高中教师对跨学科教育的关注不足问题缺乏认识许多高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认为教授单一学科的知识就足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们对跨学科教育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清楚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学科教学。
教学压力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需要准备大量的教材、备课和批改作业,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实践跨学科教育。
因此,他们往往将重心放在教授自己熟悉的学科知识上,忽视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
缺乏跨学科教学资源跨学科教学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支持,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
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工具,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跨学科教学。
整改措施提高教师的意识和认识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跨学科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了解跨学科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并分享成功的案例。
减轻教学压力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和实践跨学科教育。
可以通过减少其他非教学任务或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支持,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提供跨学科教学资源和支持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为教师提供跨学科教学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投入更多资源,购买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工具,以支持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跨学科实践教学收获与感悟
跨学科实践教学收获与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跨学科实践教学是一种融合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不同学科的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在参与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了一些感悟。
跨学科实践教学让我意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所学学科的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学科的内容。
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我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
在一个项目中,我们需要结合数学和物理知识来设计一个机械装置,这就需要我们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跨学科实践教学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往往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观点,只有合作和沟通才能让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
在一个项目中,我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跨学科实践教学也让我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一个项目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新的产品,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并且将创新付诸于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创新和如何将创新付诸于实践,这对我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跨学科实践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通过跨学科实践教学,我意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将对我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会继续参与跨学科实践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跨学科实践教学是一种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意识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核心,对其进行研究并了解其本质对于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意识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
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即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意识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介绍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意义、挑战和前景。
一、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意义意识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到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合作,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并且有助于解决以下问题:1. 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通过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研究意识的本质。
神经科学可以从大脑的角度研究意识的神经机制,心理学可以研究意识的心理过程,哲学可以从哲学意识论的角度探讨意识的本质。
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 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
在意识研究中,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为意识的观察和研究提供直接的物质基础,心理学可以从意识的行为表现和实验研究中获得结果,认知科学可以通过模型和计算方法帮助理解意识的机制。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互补与协同,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3. 解决实际问题:意识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还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意识障碍与疾病的关系,学习和记忆的优化方法等。
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二、意识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挑战虽然跨学科研究与合作能够为意识研究带来很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学科语言的差异: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存在着学科语言和概念的差异,互相理解和交流存在障碍。
因此,在跨学科研究与合作中,需要建立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以促进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2. 学科领域专业性的要求:每个学科领域都有其专业性的知识和技术要求,跨学科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足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拥有的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包括所关注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它是研究者选择研究方向和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当今社会,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予以说明。
1、教育研究的内部问题意识教育研究的内部问题意识主要指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研究是针对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的研究,因此,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教育实践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原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问题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2、教育研究的外部问题意识教育研究的外部问题意识主要涉及到社会背景、文化、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也不断变化。
因此,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也要与时俱进,紧密贴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需求,探索适应新的文化、技术、政策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
3、教育研究的跨学科问题意识教育研究的跨学科问题意识是指强调教育研究应该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
教育研究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领域,要研究国民素质、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众多问题,必须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如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及数学等跨学科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整合各学科的成果,以推进教育研究的发展。
4、教育研究的国际化问题意识教育研究的国际化问题意识是指认识到教育问题存在着跨国、跨地区的普遍性和共性。
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将国际化视角融入研究框架中,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5、教育研究的发展问题意识教育研究发展问题意识是指追求教育研究自身源源不断的发展。
跨学科意识培养
跨学科意识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出现了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趋势,这促使我们必须跨越学科壁垒,融合各领域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
因此,跨学科意识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跨学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跨学科意识。
一、跨学科意识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和领域之间的日益交叉,传统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就需要跨越学科边界,融合不同的知识进行合作。
跨学科研究可以减少工作量和成本,提高创新和效率。
跨学科研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人会受到单一视角的限制,不能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跨学科人才则能够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并且具备更好的协作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二、如何培养跨学科意识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学科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打破学科壁垒传统教育体系以学科为基础进行教学,这会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跨越学科边界。
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从各个领域学习知识。
2.关注实际应用实际应用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多元思维为了培养跨学科意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指将不同的思维模式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
例如,把传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更加全面和创新的思路。
4.注重协作和交流跨学科研究需要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协作和交流。
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5.重视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是培养跨学科意识的重要手段。
跨学科课程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并且让他们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跨学科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对青年人的发展非常有利。
总之,跨学科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过程。
要让学生具备跨学科意识,我们应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多元思维,注重协作和交流,重视跨学科课程等。
跨学科学习:我的心得与思考
跨学科学习:我的心得与思考
引言
跨学科研究是指在多个学科领域中进行研究和研究,目的是融
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考。
保持独立决策
作为一名跨学科研究者,我意识到独立决策的重要性。
在面对
复杂问题时,我努力独立思考,并以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
这样可
以帮助我深入理解问题,并更好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
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一名法学硕士,我意识到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在跨学
科研究中,我将法律知识和法学方法应用到不同学科领域中,以提
供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能够为解决
复杂问题做出贡献。
追求简单策略
在跨学科研究中,我追求简单策略而避免法律复杂性。
我意识到解决复杂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法律知识和方法。
相反,通过简化问题和采用简单策略,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在跨学科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确认可证实内容
在我的研究和研究中,我始终遵守确认可证实内容的原则。
我意识到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可能会引起误解和不准确的信息传递。
因此,我坚持只引用可证实的内容,以确保我的研究和研究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
总结
跨学科研究为我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通过保持独立决策、发挥自身优势、追求简单策略和确认可证实内容,我能够更好地应对跨学科研究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研究和研究成果。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为解决复杂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4 文献综述 (5)二、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现状 (7)2.1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8)2.2 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9)2.3 学生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接受程度 (10)2.4 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角色转变 (11)三、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制约因素 (13)3.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14)3.2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15)3.3 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16)3.4 家长和社区参与度低 (17)四、提升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效果的对策分析 (18)4.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4.2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21)4.3 完善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22)4.4 增加家长和社区参与度 (23)五、结论与展望 (24)5.1 研究结论 (25)5.2 研究贡献 (26)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7)一、内容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实施现状方面,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中小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们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与探究。
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设计和实施不够合理;同时,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制约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二是学校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需求;三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生跨学科实践心得:打破学科界限,发现新的世界奥秘
大学生跨学科实践心得:打破学科界限,发现新的世界奥秘发现新的世界奥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对未来的规划,不免会因为学科的界限而感到束缚。
如今,跨学科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有研究表明,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跨学科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探索知识边界的有力工具。
跨学科,指的是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实现知识融合,以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模式不仅仅是将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知识互补、协作,更要求学术研究人员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知识、学科交叉思维和跨文化能力。
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跨学科的实践也将是我们成为未来人才的必修课程。
我在大学期间也有幸参与了一些跨学科实践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领略到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意识到肆无忌惮地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种学科知识,才能够引领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跨学科实践让我清晰地了解了不同学科知识的差异和优势。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思维方式。
例如,我曾参与的一次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为“大脑运作的生物、化学、物理学角度探讨”。
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位成员都自带专业视角和思维方式,生物学专业的同学拥有更直观的感官触觉和动手实验经验,化学专业的同学拥有更精细的分析和细节思维能力,物理学专业的同学则拥有更强大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能力。
这些差异,使我们在项目的执行中,互相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各展所长,最终完成了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跨学科实践也让我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所带来的创新与机遇。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各个学科之间的专业交叉,使我们不断地开拓知识的领域,不断地挖掘问题背后的底层驱动力,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2011-03-29 20:18:03作者:黄华新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1388 网友评论 0 条导语“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感言,“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
”可以说,科学进步是由问题推动的,是在问题导向下实现的。
问题是贯穿科学研究的主线,是真正的核心和灵魂。
那么,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如何评估一个跨学科问题的价值?如何求解那些已经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此文便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问题”定义为,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在跨学科研究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找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求解问题,以实现跨学科研究的目标。
交汇地带寻找问题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汇地带。
其一是学科与现实的交汇。
传统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认知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学科体系的不足之处。
首先,单一的学科视角无法看清多面的现实。
学科在自身发展中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范式。
学科内部的所有观察都会受制于研究范式。
范式决定了一个学科研究者从一个怎样的特定角度去看待现实,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现实,会建构起一种什么样的关于现实的图景。
相对于深具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现实而言,单一学科的分析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例如,认知科学中有关大脑机制的研究,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所看到的事实会有很大的差异。
虽然各家都有真理,但只是局部的。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复杂现实的一面。
其次,相对僵化的学科建制很难触及真实的现实。
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
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如今,社会变革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学科分工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跨学科综合能力与意识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为了培养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跨学科项目,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科跨界的讲座或座谈会,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加学生的跨学科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一门名为“综合应用能力课”的课程,该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跨学科协作。
学生可以在此课程中学习到如何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突破传统考试评价体系,引入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侧重学科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学校可以引入项目驱动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全面评价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除了学校层面的努力外,家庭和社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运用能力。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跨学科领域的实践机会,比如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开设跨学科的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环境中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与意识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学科交流与融合、设计适合的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跨学科综合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生问题意识
研究生问题意识?
答:研究生问题意识是指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敏锐感知、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善于发现问题:研究生应具备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能够在日常科研活动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这要求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以便从各种信息中捕捉到有意义的问题。
2. 主动探索问题:研究生在面对问题时,应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分析问题本身,还要关注问题的背景、相关领域和研究动态。
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实验和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深入思考问题:研究生在解决问题时,应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要求他们不仅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内在逻辑。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生应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思考。
4. 创新解决问题:研究生在面对问题时,应具备创新解决的能力。
这要求他们不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交叉等方式,研究生应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总之,研究生问题意识是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
质。
具备这种问题意识的研究生能够在科研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贡献。
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学习的感想
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学习的感想
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参与跨学科研究课程设计的研究中,我有一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跨学科研究课程设计让我意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以往我往往只注重于独立研究某一学科的知识,而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跨学科研究课程设计,我研究到了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结合,从而得出更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跨学科研究课程设计培养了我的学科综合能力。
在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我需要同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我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
此外,跨学科研究课程设计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跨学科研究中,我需要和来自不同学科的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课程
设计任务。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别人
的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并且更好地协调团队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总之,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拓
宽了我的学科视野,增强了学科综合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
能力。
我相信这些能力和经验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起到积
极的作用。
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问题陈述与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关注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情况。
通过对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文献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实践案例等方面。
研究表明,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2.现有研究不足现有研究虽然涉及了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多个方面,但缺乏对于具体实践情况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优化建议。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和政策;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和看法;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各学校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情况。
2.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问卷调查数据、案例分析资料等。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前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意识不强,部分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经验;二是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资源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三是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2.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案例本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多个小学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发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以主题式跨学科教学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跨学科发展等。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僵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路径,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有助于明确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主题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境,有助于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二是教学方法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突破路径,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对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支持,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教学旨在通过整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价值取向不明确、实施策略不合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跨学科教研活动体会
跨学科教研活动体会
在跨学科教研活动中的体会是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
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
同学科的教师能够共同交流、合作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
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拓宽视野:跨学科教研活动让我了解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
这使得
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并且能够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
教学活动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
2. 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参与跨学科教研活动,我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和教学资源。
这些知识和资源可以帮助我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
我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
3. 增强合作意识: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通过与其
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我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并且能够与
他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意识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增强整个学
校或教育机构的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促进学科融合:跨学科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
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从而更好地教
授综合性学科和跨学科内容。
总的来说,跨学科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通
过参与这些活动,教师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合作意识和
促进学科融合。
这些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2011-03-29 20:18:03作者:黄华新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1388 网友评论 0 条导语“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感言,“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
”可以说,科学进步是由问题推动的,是在问题导向下实现的。
问题是贯穿科学研究的主线,是真正的核心和灵魂。
那么,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如何评估一个跨学科问题的价值?如何求解那些已经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此文便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问题”定义为,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在跨学科研究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找问题,合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求解问题,以实现跨学科研究的目标。
交汇地带寻找问题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汇地带。
其一是学科与现实的交汇。
传统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认知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学科体系的不足之处。
首先,单一的学科视角无法看清多面的现实。
学科在自身发展中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范式。
学科内部的所有观察都会受制于研究范式。
范式决定了一个学科研究者从一个怎样的特定角度去看待现实,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现实,会建构起一种什么样的关于现实的图景。
相对于深具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现实而言,单一学科的分析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例如,认知科学中有关大脑机制的研究,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所看到的事实会有很大的差异。
虽然各家都有真理,但只是局部的。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复杂现实的一面。
其次,相对僵化的学科建制很难触及真实的现实。
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完整而深刻地理解人、社会和自然,因此必须从整体性、联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去关注现实。
而传统的学科建制往往将整体性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其中每个分析性学科各自单独面对才能解释和应对的问题。
(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学科的细化程度越高,问题经过转化的次数也就越多,失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学科离现实的距离也就越远。
在知识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学科建制为现实的拆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却没有为知识的组装留下足够的空间。
学科建制的惯性发展,难以让我们触及真实的现实。
因此,跨学科研究者应当站在学科与现实的交汇地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看清单一学科的不足,才有可能看到复杂现实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其二是学科与学科的交汇。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出,“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学科)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这些无人区可能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汇地带。
交汇地带为什么会涌现出大量的问题呢?第一,由于受到长期的学科训练,研究者形成了思维定势,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研究者能跳出自己的学科范式或站在某一特定的理论立场来看学科中已发现的事实,那么他就有可能突破这种定势,形成新的认识。
例如,在经济学的发展中,主流经济学家在牛顿力学范式的影响下,长期持有静态均衡思想。
但后来有一小部分经济学家开始跳出经典研究范式,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逐步引入经济学,建立演化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使经济体系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在跨学科研究中,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借鉴会触发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学科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学科问题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很多问题会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学科之外或被悬置起来。
但在学科交汇地带,某些学科成熟的技术会使另外一些学科中被排除的问题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例如,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管理学专家可以研究品牌认知的神经机制,经济学家可以研究道德感的神经元活动,语言学家可以研究语言理解的脑区定位等等。
第三,多学科的交汇必将催生很多超学科的问题。
所谓超学科问题,指的是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形成的超越具体学科方法和范式的更具普遍性的问题。
研究者的眼界决定了研究的境界,在不同的研究境界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离开了学科交汇地带,超学科问题就会失去肥沃的土壤而难以生长。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重大基础性问题都具有很强的超学科性。
精挑细选锁定问题在跨学科研究中,选准问题很重要。
问题选对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问题选错了,可能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在学科与现实、学科与学科的交汇地带,我们会找到很多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精挑细选锁定一个或若干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问题呢?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我们认为至少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有助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当代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现实问题,如经济全球化、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心智奥秘、空间探索等等。
这些问题无法依靠单一的学科和技术加以解决,它们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协同。
如果说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个寻找宝藏的过程,那么每个学科所掌握的知识可能就是藏宝图中的一块。
只有把这些彼此分离的地图碎片以一定的方式拼接起来,并补上一些必要的细节,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宝藏。
因此,跨学科研究要立意高远,顾全大局,要有开放的胸怀,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这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
跨学科研究目前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这就要求跨学科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介入社会事务和产业发展,从政府、社会和产业中获得必要的发展资源,以克服现有的制度性资源制约。
因此,推进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样也是跨学科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有助于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跨学科研究与传统学科的互动,有可能让现有的学术研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著名科学史家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范式的完善和不断更替的过程(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在范式完善阶段,科学家所做的工作类似于解谜活动。
一项好的跨学科研究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扩展范式的广度和精度。
在范式更替之前,科学的发展要面对诸多反常。
这里的反常就是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范式具有惯性,只有对范式的核心知识构成挑战的反常才有可能促进范式变更,推动科学发展。
因此,有价值的跨学科问题应聚焦于范式的核心部分,要为范式的更替做出贡献。
近现代科学史表明,很多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新的研究发现都源于不同学科的彼此交融。
基于这些新突破和新发现,往往会形成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神经管理学、演化经济学、物理经济学、计算语言学等等。
这些学科吸收着传统学科的养料,让传统学科的老树不断长出新枝和嫩芽。
因此,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选择,要努力营造跨学科研究与传统学科发展共赢的局面。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术共同体跨学科研究需要有领军人物,需要建立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
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跨学科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团队成员大多是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的。
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学者愿意走出传统学科呢?那是因为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吸引着他们汇聚在一起。
团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宝贵的资源,一个好团队需要经过长期的磨合。
问题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团队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时间越久,跨学科团队在某些问题上的文献和数据积累就会越好,相互之间就会越了解,彼此的沟通就会越有效率,团队合作的意识就会更强。
因此,我们在选择跨学科问题时,要“眼看远处,脚踏实处”,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可持续性。
千方百计求解问题锁定问题之后,研究者要做的就是求解问题。
根据前面关于“问题”的定义,所谓求解问题就是在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中,消除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客观知识》(1972)一书中讲到,“所有的有机体昼夜不断地从事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总是通过试错法来进行:新的反应、新的形式、新的器官、新的行为方式、新的假设,都是试探性地提出来,并受排错法的控制。
”下图是波普尔关于问题求解思想的描述。
图中,P1是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求解问题P1,研究者会千方百计寻找多个试探性解决方法 TS1,TS2……TSn,再通过不断地消除错误EE以解决问题。
P1解决后,研究者又会遇到新的问题P2。
这个过程犹如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描述的那样: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相互竞争,最后适者生存。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波普尔的问题求解思想,实际上包含两个相互补充的思维过程:既要大胆假设,又要小心求证。
前者属于创造性思维,要努力寻找“通向罗马的条条大路”。
这个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性,是横向的。
后者属于批判性思维,要在“条条可能的道路中找到最佳的路线”。
它具有收敛性,是纵向的。
不管是创造性思维,还是批判性思维,都离不开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当前的跨学科研究中,有意识地促进文理交融,将大大提高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求解能力。
例如在经济研究中,有学者运用物理学的思想、模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也有学者用计算机仿真的方式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演化。
在语言研究中,有学者用智能主体来模拟人类语言的生成和使用,有学者用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技术来分析语言所具有的复杂网络特征,也有的学者尝试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来研究语言的理解。
在社会问题研究中,有学者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人口增长进行预测,有学者用热力学中的“熵”来分析群体的状态,也有学者用社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习俗变迁。
在哲学问题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导并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传统的哲学问题。
文理交融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潮流。
在这个交融的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得以共生,历史与现实得以互动,定性与定量得以结合。
因此,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求解需要汇聚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打破学科壁垒,放下理论成见,勇于探索求新,善取百家之长。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关键字:学术学术研究跨学科研究推进跨学科研究——破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10-12-09 22:33:43作者:顾海良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362 网友评论 0 条跨学科研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提倡和推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包括科技界和社科界在内的社会多方面的重要共识,但要把这种共识转化为行动上的高度自觉,需要进一步破除来自科研体制机制、组织管理和学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制约。
推动“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应当倡导和树立跨学科的研究理念,自觉培育跨学科研究的意识、视野和情怀,鼓励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贯通,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