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题研究及复习建议(2018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海南卷2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 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 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 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 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13 海
23
24 25
文字数据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下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海潮”) 文字数据 “一五”计划工业布局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文字数据 1958年文艺领域大跃进 文字 文字 文字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新Ⅰ 新Ⅱ
35 31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活跃了城乡商品 时空观念 市场 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 历史解释 比较 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科技与文教,构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年份 试卷 题号 2014 海 24 25 新Ⅰ 31 新Ⅱ 31 2015 海 23 24 25 新Ⅰ 31
情景 文字 文字 文字 文字 文字
考查主题 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 历史解释 设道路的开端 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计划经济体制(粮食的统购统销)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 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 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选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 1.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产业结构的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①撤社建乡,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3.行政机构的改革:
②建立村委会,进行基层民主改革 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 4.供应体制的改革:
①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 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审视12—17年试题,绝大部分选择题都涉及时空观念的考查。 典型的如:
(2016年海南卷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 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 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解析】“1979年7月”、“广东和福建两省”
考查主题 建国初,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 传制度 文字 设立经济特区 文字数据 中苏关系恶化 文字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文字数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 生产自主权 图片 建国初期农业使用机械生产 文字数据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文字 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 文字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图片 建国初妇女接受教育
情景 文字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考查内容及主题:
二、考查特点
①主要考查建国后经济建设历程。着重考查: 过渡时期(1949—1956); 十年探索时期(1957—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 ②高频考点:“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改革 ③科教、外交涉及较少; ④政治内容很少涉及:“整风反右”及“文革”内容不去触碰, 可能接下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内容也将成为“敏 感地带”。
“打扫干净屋子” 首先是对帝国主义驻兵权的清理; 其次,是对旧中国外交关系的清理;
第三,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办的经济事业的清理; 第四,对帝国主义国
家在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坚决清理; 第五,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 社会基础和思想影响。
谢谢!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阶级成分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16新课标Ⅲ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 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题干中的“1980年与1975年相比”这一信息, 就可以排除C、D。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 国推广,并未完成;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 政策是在1992年。
(2017新课标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 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 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15新课标Ⅰ卷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 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 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
三、共和国史复习建议 • 1.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逻辑,把握阶段特征 • 2.讲透重要历史概念
• 3.筛选典型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试点时期(1978—1984):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 2.全面展开(1984—1992):两权分离
(1)改革重点:国有企业 (2)中央决策: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改革内容: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1.内因
(1)经济上的需要 (2)政治上的需要 (3)思想上的需要
2.外因
(1)冷战 (2)美苏在中国的选择
(4)外交上的需要
(5)国防上的需要 (6)中国革命的性质 (7)中国革命的历史 (8)领导人个人因素
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
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 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 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 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 外交队伍。
【解析】抓住关键的时间信息:1990年,再结合1978年以 来的改革开放和1992年南方谈话等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改 革的主要任务是逐渐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将国家干预与市 场调节相结合。
启示:在高三复习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我们
要识记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 去思考其发生的原因,理解其具体的内容,并能够以 “理解之同情”态度,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去思考和 评价历史事件。
2.试题情景创设及核心素养考查
①试题情景创设: 以文字、数据为主,也有柱状图、图片等,突出“计量史学” 的考查。 ②核心素养的考查: 审视2012—2017 年新中国史试题,五种核心素养在试题中都 1. 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其中,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考查尤其突出。
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试题中是如 何体现的,挖掘试题蕴涵的学科核心素养, 将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试题的内在价值和 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新课标全国卷对 新中国史考查的特点及复习建议
一、选择题一览表(近6年新课标全国卷、海南卷)
年份 试卷 题号 情景 考查主题 2012 海 24 文字数据 “一五”计划重工业布局 25 文字数据 1960年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2
33
文字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时空观念
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文字数据 “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使职 工人数猛增 文字数据 对外经济援助成为70年代中国外 交的重要手段 柱状图 一五计划(工业化)
新Ⅱ 31
文字
建国初期,学习俄文年份 试卷 题号 2016 海 24 25 新Ⅰ 31 新Ⅱ 31 新Ⅲ 31 2017 海 12 13 新Ⅰ 31 新Ⅱ 31 新Ⅲ 31
【解析】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是政治 事件,政治事件推动了文艺领域“大跃进”,故C。
(2016新课标Ⅰ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 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 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
1.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逻辑,把握阶段特征
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逻辑(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这是培 养学生学科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的重要方法。
1、时序逻辑:新中国历史阶段分期及时段特征 (1)过渡时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① 恢复时期(1949—1952):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2017海南卷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 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解析】题干中的“1950年”这一信息,就可以排除A、D。
重要历史概念举例:
新民主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 统购统销;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体两翼”);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等
(2)十年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探索、曲折发展 (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遭受挫折 (4)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5)新时期(1978后):改革开放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新阶段(1992年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 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A.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 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B.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出解释。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由半殖半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 梁,基本特征: 政治:四大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 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 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 资本主义)
1925年1月,中共四大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 “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 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 A.中共明确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了裂痕 C.中共已经纠正了右倾主义错误 D.中共认为国民革命不是民主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