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本视角下课堂提问“六忌”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本视角下的课堂提问“六忌”
【摘要】基于“生本视角”下来研究课堂提问,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切实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文章从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提问与生本教育的链接点为契机,倡导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提问,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提问中的“六忌”,从而提高提问的艺术。【关键词】
以生为本;生本教育;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古今中外使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已
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中国孔子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课堂提问不仅仅只关注教师的问题,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反应。使最传统的课堂提问也能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一、生本教育与课堂提问的内在关系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人具有可教性,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
教育过程中就是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践行教育的育人过程中,自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
以来,课堂就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而课堂提问是师生紧密联系
的纽带,是体现生本教育的重要桥梁。
首先生本教育是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吕达教授曾对“生本教育”做分析并指出;这个“生”字,有丰富的含义,第一指的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
内因,教育必须在学生的身上才能起变化;第二指的是生命,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人的本性,教学目的就是要激活其内在的潜能,让学习成为其自身内在的需要。第三指的是课堂的生动性,课堂目标有“预设”也有“生成”,二者是辨证的统一。第四指的是生长性,教育及生长。笔者认为还可以将“生”字理解为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教学更能紧贴生活。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把握基础知识之上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学好、好学与善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
其二,课堂提问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可靠方式。课堂是教学的阵地,良好的课堂提问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手段,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与生本教育的结合点有一是平稳过渡。通过提问以体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实现平稳过渡;二是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另外还可以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教育教学公平的实现。生本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提问可以使学生发表看法。流露情感,提高表达能力,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沟通,能促进和谐课堂的生成。生本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能从教师的提问中表现,因此教师怎样在课堂提问中做到以生为本。掌握好课堂提问艺术是教师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六忌”与“六要”。
二、实施生本教育之课堂提问中“六忌”
课堂提问的“六忌”是根据提问前、提问中与提问后的问题的内容、形式与提问对象进行分解,提问前有一忌,提问中有三个忌讳点,提问后有两个忌讳点,合称“六忌”。现分述如下:
(一)提问前:忌提问内容的随意与提问对象无针对性
在课堂提问中忌问题内容的随意性,提问对象的无针对性及课前未精心准备问题。问题的内容与难易度要循序渐进,问题按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由易到难、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层层设计问题。提问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来选择对象,忌讳教师随意的请某同学回答问题,如一识记类问题对成绩优良学生来说,很难使
其得到思维锻炼;然而一运用型问题对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能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提问中:教师有“三忌”
第一忌对象的无公平性。教育公平能否得以体现就看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的关注程度。有些教师无意识的向成绩好且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提问因为回答的正确率高,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有些教
师偏爱向男生提问,如一些理科教师,因为男生在理科方面反应较快;而有些教师恰恰相反,偏爱像女生提问,如一些文科教师;有些
教师习惯性的向前儿排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坐在教室靠后的学生的感受;有的教师只向课堂表现活跃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一些性
格较内向的学生。这就人为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不和谐课堂的形成。都是教师应避免的问题。
第二忌问题形式单一化,无思维性。问题形式的多样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所有的问题并非都是相似的,有高水平问题和低水平问题之分,集中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之分。高水平的问题要求教师掌握的学科内容比低水平的问题要求的更多。教师要提问并判断那些比回忆性问题的答案更加不可预测、更加复杂的回答,他们就必须对学科领域内“怎样”和“为何”之类的问题有足够的自信。忽视高水平问题的代价是巨大的:导致一种微弱的学习氛围的产生。学生将获得一种暗示,即记忆性学习是可取的、有价值的。
第三忌惩罚式的提问。有些教师看见学生没认真听课,或者在打瞌睡,或者在讲话,或者在玩手机,教师不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暗示学生,阻止学生的课堂无序行为,反而故意请其回答问题,当回答不上时,教师就借机奚落学生,如果回答上了,有些学生就显出得意的情形,及“我没认真听讲,我照样能回答上问题,”教师可能还很尴尬。这种做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但教师不应拿
问题来惩罚学生,其实教师也不会感到幸福。
(三)提问后:教师有两忌
第一忌无等待性。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程进度,在刚提出一个问题时,同学们还在积极的思考中,教师就迫不及待的选一个学生来
回答,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刚刚理解教师的问题,还来不及组织好答案,就匆匆的回答,所以可能回答的不完整,也挫伤了一些优秀生回答的积极性,心想自己反正知道这个答案,而时间短,不能完美回答
还有失面子,干脆不回答,而反应速度慢以及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几乎还没理解教师的问题,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更是感到束手无策,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违背了生本教育的初衷。
第二忌无反馈性。有些教师在提问后,就是为了考查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对”与“不对”,“是”与“不是”的评价,让学生觉得回不回答是一个样,回答的好与坏也是一个样,对经过认真复习与分析而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没有正面的强化,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幸福感,尤其是小学生;而对没有认真复习与思考的学生而回答错误,教师既没有对其进行点拨与指导,也没有给予鼓励,而急切的寻找下一位同学予以回答,让回答错误的学生感到自己“真不行”,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会造成课堂的无序,可能使课堂在“无趣”和“无序”中形成恶性循环。
生本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不是要放弃知识的学习,也不是说要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教育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的把二者分开是不对的,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是要在尊重学生的生命、生活,生动的进行教学。课堂提问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教学环节,是践行生本教育的关键环节,只有广大教师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来丰富它的内涵,扩充它的外延,才能使课堂提问这一古老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