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历史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规则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规则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规则一、考试性质北京市中考历史考试是为检测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水平,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后续学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考试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考试目标通过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外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上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考试内容1. 中国古代史: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中国近现代史: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世界史:考查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四、考试形式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等。

五、考试难度历史考试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

难度分布如下: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难题约占10%。

六、考试评价历史考试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答题情况、卷面整洁度等方面进行。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同时,根据考试情况,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后续学习。

北京市中考历史考试旨在检测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了解学生的历史意识、情感和价值观。

考试范围涵盖了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难度适中,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为学生提供后续学习的建议和指导。

最新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最新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2014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 I. 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查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二、考试范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二)历史第一部分 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秦始皇(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王安石变法(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康熙帝2.(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书画与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中国画京剧(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与汉赋唐诗、宋词与元曲明清小说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2)苏格拉底(3)柏拉图(4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2(3)启蒙运动2.(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3)两次工业革命(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2012年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华盛顿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3)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2)(2012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12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读:1.此部分增加了“德意志统一”内容,对德国内容有所偏重(与德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重要地位有关;与中德关系重要有关)应重点关注。

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提纲知识点

北京高考历史考纲要点提纲知识点

【说明】蓝色字体是考纲原文,黑色字体是咱们已经复习到的要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北京卷考试说明(历史)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中国古代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1)建立:前1046年武王建西周,与其弟周公旦(辅政成王)先后两次分封。

(2)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3)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先朝贵族。

(4)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号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6)诸侯权利:获得封地和人口,封地内世袭统治。

(7)积极作用:有效巩固周王室统治,拓展疆域;分封宗法制明确统治秩序。

(8)后期影响:部分诸侯实力强大,威胁天子权威。

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关系上的矛盾。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国家政治等级、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统治。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Δ【复习要点】(1)背景①生产力: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加,井田制瓦解。

②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新兴地主经济政治势力日益壮大。

(2)目的:前356年始,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变法,力图改变秦国落后面貌。

(3)措施及作用: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发展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统一度量衡,推动经济交流,加强中央控制。

②政治: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建立户籍制度(“什伍”),实行连坐,强化对人民控制,保障赋税和兵役徭役;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③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专制,从思想上强化统一。

(4)评价:①积极:废除旧制度,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转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标题: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解析一、引言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考试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和基本线索,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考试内容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至明清的历史演变,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等。

2.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等。

3.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北京中考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答题和论述题则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建议1.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做笔记等。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从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4. 关注时事热点,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六、结语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研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考纲解读:北京历史高考说明解读

最新考纲解读:北京历史高考说明解读

2013年北京历史高考说明解读高考说明在学生和老师的期盼中出炉了,历史学科是课改三年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主要的变化有:删掉了选修二的几乎全部内容;增加了穆罕穆德·阿里改革、清末新政等内容;特殊强调了《临时约法》的内容,保留了选修二中《人权宣言》的内容。

考试说明的变化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虽然增删较多,但总体保持稳定。

考试说明会随着教学和高考的变化而变,所以每年的变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今年的变化较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快。

从2012年高考试题特点和2013年考试说明来看,新高考更强调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增加穆罕穆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另外大家在备考当中应该特别关注东西方史实的横向比较和分析,这方面内容在高考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3、在复习中尽量能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尤其是教材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教材指的是历史课本(必修三本,选修两本)。

课改以来的三年备考,老师和学生更多关注了辅导书和复习资料,对课本知识的重视不足。

特别是学生对课本史实缺乏基本的时空把握,导致高考当中失分较多,这些在备考中要足够重视。

4、复习当中还是要坚持构建知识主干,关注过程和细节。

另外对于开放性题目,要增加练习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考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学习和复习中应该足够重视。

昨天上午,2012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正式出炉,拿到考试说明的老师们发现,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基本无变化,这也体现了新课改后“维稳”的思路。

历史:注意当年热点历史161个考点,无变化。

能力考查重点也没有变化,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样题增加了2011年高考的两道选择和两个材料题,从增加的样题看,是涉及当年热点。

因此,考生对当年的热点要注意。

尤其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这是长效热点,要特别注意。

高考北京卷文综之历史解析

高考北京卷文综之历史解析

高考北京卷文综之历史解析高考北京卷文综之历史解析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1.试卷的结构和呈现方式总体稳定。

2021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考查的知识、能力、思想内涵基本上保持了延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发挥高考对教学积极导向。

2.试卷整体设计结构平衡。

试题注重整体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

试卷力图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贯穿和呈现。

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察。

这一整体设计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例与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涉及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主干知识,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稳定。

为了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试卷适当加大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力度,总体达到30分左右。

3.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试卷设计上,强调历史学科的思想与基本方法,突出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首先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是难度不大的选择题,学生也需要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科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其次,通过开放设问,并配合分层赋分的评价标准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典型如37题第3问,考查考生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解读,开放设问和分层赋分标准,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能力,自主表达思想意愿的舞台。

第三,开始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如第14题,以历史上对柳宗元的评价为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时空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则渗透于12、14、18、37等题中。

历史解释则是非选择题考查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学科内综合题第37题。

北京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解读

北京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解读

北京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解读一、针对北京文综考试能力的要求及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新课标要求,20XX 年《考试说明·历史》仍按通史体例编排: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其次,在每一历史阶段中按必修中的模块呈现(政治→经济→文化),并将选修(Ⅰ、Ⅱ、Ⅳ)的内容有机地按时序融入其中,并加注“△”予以点明。

二、20XX年《考试说明·历史》(北京卷),共涉及考点160个。

其中,中国史93个,具体分布是中国古代史46个,中国近代史22个,中国现代史25个;世界史67个,具体分布是古代世界7个,近代世界34个,现代世界26个,与20XX年旧版《考试说明·历史》相比,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

三、居高临下把握《考试说明》,指导高三复习1.建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将零散的史实纳入一个知识体系中去把握。

例如:“古代中国历史(必修Ⅰ)”考察的知识点有:西周(分封、宗法制)→秦(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汉至元的政治演变(汉→唐→宋→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内阁与军机处)。

2.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去整合知识:人类文明之间存在承袭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例如: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起源(智者学派)→近代人文精神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再如: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代议民主制的确立(英、美、法、德、俄、日)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高三复习中还应贯穿世界意识、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应试能力:20XX年《考试说明·历史》(北京卷),在编排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时,把近、现代中国发出的重大事件置于近、现代世界历史大背景之下,这样,学生自然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必然提高其解题能力。

4.删繁就简,提高复习效率为进一步减轻高三学生的负担,《考试说明·历史》相应删减了部分次要内容,以突出主干核心知识的考察。

2019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考试说明》[ 历史 ]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历史)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具体而言,“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保持不变,修订主要体现在“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

调整如下:上述新样题和保留的样题共同构成2019年的“参考样题”,包含10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外加学科间综合题2道,做到点面结合,既有较广的覆盖面,又有纵深的各层级能力与基本素养的考查。

更换后的“参考样题”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反映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事件和结构,重在考查学科基本素养与学科思维水平。

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选取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发展,从总体设计而言,既可勾勒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借此考查学科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2、强调学科基本素养与方法,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相对而言,鉴于题型功能,选择题更侧重基础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基础能力,而非选择题则保持了中西对比、大跨度、综合性强的特点,在阅读材料的选取和设问方面体现能力考查的综合性,考查考生解读图文资料,分析具体问题并寻找自己的路径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以及在较为广阔的历史时空框架内对历史发展与演变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阐释的核心素养。

3、与考查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相适应,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辅之以梯度式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鼓励考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呵护考生个性的养育与表达。

例如2017年第37题和2018年第37题,以及学科间综合题2017年第40(2)题等,都有较高分值的开放性设问,第40(2)题还给出两个设问,考生可以任选其一作答。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北京卷)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历史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

《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 重视选贤任能B. 尊重个性自由C. 强调多元互鉴D. 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图片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项。

2.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北京中考历史考试是北京市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考核。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下面将介绍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考试范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以及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历史,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3. 世界史:主要包括世界各个时期的历史,如古代文明的兴衰、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冷战等历史事件,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国的地理和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考试形式北京中考历史考试的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部分。

1. 选择题:选择题是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2. 解答题:解答题是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回答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题。

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明确回答问题,展示对历史事件和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考试要求北京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对考试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考生需要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了解其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概念理解: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含义和应用,如封建制度、农业经济、社会分工等概念。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与为考试范围,明确了,通过阐述体现了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体现了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1)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调整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发生了变化。

2018届学生所用教材编写的依据是2004年版课程标准,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没有编入;2018年《考试说明》参考教材和教学实际,在部分未列入上述内容。

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这部分内容已增入,所以增加到2019年《考试说明》中。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7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增加主题,其内容包括。

(2)优化表述,使文字简洁,指向明确,表述规范,结构合理。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6中改为;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合并为主题。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体现中考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选用测试卷、2018年中考试题中测试效度好、能体现命题价值取向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调整样题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内容的教育功能,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10、11、1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在能力要求方面强调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核心是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023年北京历史等级考复习:综合题答题模板

2023年北京历史等级考复习:综合题答题模板

2023年北京历史等级考复习:综合题答题模板一、综合题简介综合题是北京历史等级考试中的一部分,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回答。

本模板将为考生提供一种可参考的答题结构。

二、答题模板2.1 问题概述首先,对于综合题中的问题进行简要概述,明确问题的主旨和要求。

2.2 分析问题其次,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2. 主要观点:梳理问题中涉及的各种观点和立场,客观分析各方观点的逻辑和证据。

3. 对比比较:对于相互矛盾或互为补充的观点,进行对比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综合分析:根据以上分析,自己的观点也要客观地加以评估,将不同观点进行综合,形成自己的解答。

2.3 解答问题接着,有条理地给出解答问题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主旨陈述: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明确表达观点。

2. 论据支持:列出支持观点的具体论据和例证,增加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反面观点反驳:对于可能存在的反面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驳和解释。

2.4 总结最后,对整个综合题答题过程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可以简要概括之前的主要论点,并呼应问题的主旨,使答案更具完整性和连贯性。

三、注意事项在答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答题结构清晰:按照前述模板进行答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确保答案逻辑严谨。

2. 表达准确简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观点,避免啰嗦冗长,使答案更易读懂。

3. 适度发挥:在考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借助相关材料或例证,对问题进行适度发挥,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2023年北京历史等级考综合题的答题模板,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历史(北京卷)(全解全析)

历史(北京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抢分押题卷(北京卷)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

”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连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

”这可说明()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周代(中国)。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

”说的是分封制,“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连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

”反映的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可说明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分封制度,但不能得出是否完善,排解A项;《史记索隐》的部分内容与堇鼎铭文不一样,不能证明抄袭了堇鼎铭文,排解B项;题干体现的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确立”的表述过于确定,排解C项。

故选D项。

2.考古发觉,在云贵地区的墓葬中,西汉早期铁器数量很少,西汉中期数量增多,东汉时期消灭带有夜郎(当地夷族部落)特色的铁器(如图)。

这说明汉代()铜饼铁剑A.西南地区对中原文化引入与创新B.内地民间冶铁业日益迎合市场需求C.西南各民族间交往沟通交融频繁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在云贵逐步盛行【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北京历史会考说明

北京历史会考说明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考试说明(试用)前言自2007年秋季始,北京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2007年9月,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京教基[2007]35号)。

根据文件精神,北京市从2009年1月起将实施新的普通高中会考方案,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实施新的会考方案以后,普通高中会考仍是由政府设立的、统一标准的水平考试,仍是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有关学科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高中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会考成绩是颁发《北京市高中会考合格证书》的唯一依据,是考生取得《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

高中会考成绩将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高等院校招生提供重要基础性信息。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和北京市教委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结合本市普通高中必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学科会考说明》,作为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学科会考说明》对会考性质与功能、会考范围、会考要求、会考内容标准、会考的形式与结构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供广大教师、考生和命题人员使用。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科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会考说明也要在研究实践基础上不断改进。

希望广大教师、学生、教育研究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不断地修订、完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5月目录会考性质与功能会考范围会考基本要求会考内容标准会考等级标准会考形式与试卷结构附:题目示例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历史考试说明(2009)一、会考的性质与功能北京市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是考核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一、考试概述北京高中会考历史是北京市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

在高三学年结束时进行,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和时期。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屈原、刘邦、武则天、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影响。

2.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近代史: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欧盟的形成等重要的国际关系事件。

三、考试形式北京高中会考历史的考试形式通常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1. 选择题选择题占据了考试分数的一大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2. 主观题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展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见解。

四、备考要点为了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以下是一些备考要点供参考:1.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学生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有充分的理解和记忆。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试题,可以了解考点和考试形式,并提前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答题方式。

3.总结归纳历史知识:学生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关注时事和国际关系: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时事和国际关系,了解与历史相关的热点事件和国际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导语】⽆忧考中考频道了解整理到,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 全⾯贯彻党的教育⽅针,落实⽴德树⼈根本任务,从适应⾸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素质⼈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坚持正确育⼈导向,促进学⽣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基本原则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制度改⾰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化;注重考查学⽣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注重考查学⽣独⽴思考、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各学科修订情况 语⽂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步明确了“基础·运⽤”和“古诗⽂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运⽤”中,增加了“认识篆、⾪、草、楷、⾏五种字体,了解其⼤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在古诗⽂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历史●北京卷丨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北京卷丨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9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卷历史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始皇⊿
(3)从汉至元的政治演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
宋的集权措施
王安石变法⊿
元的中央官制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古代中国的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完善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数学
天文学
农学
医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书画与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中国画
京剧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明清小说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
(4)亚里士多德⊿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的知名扩张
(3)两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近代西方让民主思想⊿
(2)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光荣革命与《权力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华盛顿⊿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两党制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拿破仑⊿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5)《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的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于国际工人运动
(1)英国宪章运动⊿
(2)马克思与恩格斯⊿
(3)《共产党宣言》⊿
(4)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5)巴黎公社⊿
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1)牛顿与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政治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2)太平天国运动
(3)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与反专制斗争
(5)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解放战争
2.近代中国的经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
(2)民主思想的引入与宣传⊿
(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5)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4)“斯大林模式”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亚洲觉醒”的先驱
(1)甘地⊿
(2)凯末尔⊿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于瓦解
冷战的兴起于发展
苏联解体鱼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多级化趋势的加强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2)量子论
(3)现代信息技术
(4)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恶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6)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
2.现代中国的经济
(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4)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教育事业的发展
(7)詹天佑与李四光⊿
带⊿为选修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