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部首检字法查“髓”字,在字典“骨”部可以查到。 ( )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出自龚自珍的《潼关》。 ( )
3.《后汉书》是由东汉时期著名学者班固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 )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要”是通假字,通“邀”。( )
(朱自清《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6.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人,同辛弃疾是好友。 ( )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转·曹刿论战》)一句属于设问句式。 ( )
8.法国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是《悲惨世界》。 ( )
9.综合性学习要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和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 )
10.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 mó) 牟利( móu) 掣肘( chè) 炊烟( cuī)
B.省察( xǐng) 虬须( qiú) 孜然( zǐ) 酬酢( zuò)
C.称快(chēng)干涸( hé) 靡丽( mí) 咳嗽( sù)
D.荷重( hè) 支绌( chù) 憔悴( cuì) 篆章(zhuàn)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百家争鸣当之无愧海誓山盟洗耳恭听
B.好高骛远无动于衷胆大妄为鼠目寸光
C.左右缝源争权夺利旧调重弹咎由自取
D.司空见惯因地制宜略胜一畴涂脂抹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湖景色秀丽,使人垂涎三尺。
B.我读《西游记》不过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那些复杂的内容全都搞不清楚。
C.这件事情他感到非常羞愧,无的放矢。
D.引用别人的材料著作,要注意科学完整,不要按图索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偷税漏税不但损害了国家利益,而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B.尽管说集体是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就是小水滴。
C.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品质的人。
D.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B.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他对战士们喝到,“你们!竟敢打老鹰?”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大楚兴,陈胜王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化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
B.柳永与李清照是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C.“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是《水浒传》中的情节
D.“‘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选自高尔基的名著《在人间》
18下列词语中,不表示年龄的一项是( )。
A.弱冠
B.豆蔻
C.而立
D.辛亥
19.下列不属于第四学段(7—9年级)精读评价中侧重考察内容的一项是( )。
A.理清思路
B.初步感知c.概括要点D.探究内容
20.下列有关阅读数学的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数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c.各学段要注重朗读和默读
D.阅读的材料有单一材料和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评价的具体建议。
22.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23.简述《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
24.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四、写作题(25分)
25.书籍是前人智慧的沉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请以“我与书的故事”为(话)题,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五、案例分析题(5分)
26.阅读以下教学案例,进行简要评析。
当学生在课堂上“搬运”教学参考书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有位同学提问:“鲁迅那么详细地叙述吃螃蟹,有必要吗?”钱老师按惯例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这时,后排有个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回答:“文章周蟹和尚的丑态讽刺了倒行逆施的法海的可悲下场……”简直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钱老师走到这位同学课桌前的时候,他慌乱地抬起头来,看着老师一言不发,钱老师发现他桌子上有一本摊开的“教学参考书”!
于是,钱老师拍拍这位同学的肩膀说:“我建议同学们都向他学习。”——这位学生以为老师是故意讽刺他,脸涨得通红。钱老师接着说:“他能主动找一些参考书来看,说明他有很强的求知欲,这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不过,现在请这位同学暂时不要把参考书上的结论说出来,先听大家说说看,最后再请他根据参考书的意见,评一评大家说得对不对、好不好。”
这位同学渐渐放松了紧张的情绪,终于满意地坐了下来。一边听同学发言,一边等待行使“裁判”的权利。
接下来,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各自的见解。最后,那位“裁判”发表了这样的评论:参考书上说到的,同学们基本上也说到了;有些同学说的,参考书上还没有呢。此时,同学们都为自己“达到了参考书的水平”而很兴奋。钱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这个学习环节的感受。
“应该像他那样到课外找些参考书看看。”
“不过在看之前,最好自己先动动脑筋,也许我们想的比参考书还要强些。”这是那位“裁判”最后的结论。
六、教学设计题(10分)
27.阅读《马说》(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