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构想-精品

合集下载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 初级阶段 汉字教学 策略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 初级阶段 汉字教学 策略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中文摘要】近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的汉字教学目前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这已成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汉字难”也成为留学生对汉语的普遍印象。

汉字对于没有任何汉字基础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拟抓住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结合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个案实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研究意义和对外汉字教学发展的概况;第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第三,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分析以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第四,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给出的教学策略;第五,根据提出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进行的个案教学实践的总结。

现阶段的汉字教学存在训练方法单调,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很难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实际需要。

此次教学策略的提出考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加强了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使得汉字教学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英文摘要】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However,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TCCF), which as amajor element of TCFL, has been still in a relatively backward state and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FL. Difficult characters has become the general impression of foreign students. So to the non-Chinese cultural circle of the primary stage students, Chinese character is even moredifficult.The form, pronunciation...【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英文关键词】non-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sphereprimary stag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strategy【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摘要4-5Abstract5 1 引言8-12 1.1 研究意义8 1.2 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8-10 1.2.1 先语后文8-9 1.2.2 语文并进9 1.2.3 拼音汉字交叉出现9-10 1.2.4 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2 1.3.1 汉字本体研究10-11 1.3.2 对外汉字学习策略11 1.3.3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11-12 2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2-16 2.1 存在的问题12-13 2.1.1 识字难12 2.1.2 写字难12-13 2.2 深层原因13-16 2.2.1 对汉字形、音、义一体的特色重视不够13 2.2.2 对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不够重视13-14 2.2.3 对汉字的认知习得特点不明14 2.2.4 汉字教学方法存在问题14-16 3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16-20 3.1 特殊性分析16-19 3.1.1 劣势16-17 3.1.2 优势17-19 3.2 加强对其汉字教学的必要性19-20 4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策略20-30 4.1 汉字的形、音、义理论20-23 4.1.1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21-22 4.1.2 汉字的字义和字音间的联系22 4.1.3 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间的联系22-23 4.2 该理论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23-30 4.2.1 汉字字形教学23-26 4.2.2 汉字字音、字义教学26-30 5 教学实践个案报告30-34 5.1 个案教学实践目的30 5.2 个案教学实践对象情况30-31 5.3 个案教学策略31-32 5.4 个案教学实践主要内容32 5.5 个案教学效果32-33 5.5.1 书面测试成绩较理想32 5.5.2 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提高较快32-33 5.5.3 对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33 5.6 个案教学策略总结33-34参考文献34-36致谢36。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五、启示与建议:
4、重视自主学习: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 在线词典、语言交流平台等。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汉字水平,还能增强个人的 语言能力。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 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 阶段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形 式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汉字本身的内涵和趣味性,导致学生难以保持长期的学 习兴趣。因此,如何让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阶段留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并积 极参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3、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 一组,以便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在制作汉字卡片等活 动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演示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 段留学生的汉字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 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
二、趣味性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1、游戏化教学
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汉字教学中,可 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如汉字谜语、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汉字的 构造和含义。此外,还可以借助现有的汉字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汉 字的认知和理解。
2、幽默故事法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留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与否会影响到读写诸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其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文字、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有不同,因此应该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本文考察范围为狭义上的汉字文化圈国家,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且历史上使用过汉字以及目前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以日韩为代表。

非汉字文化圈以典型的欧美为代表。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行的教学模式(1)先语后文“先语后文”提倡通过拼音学习汉语。

在汉语教学的入门阶段先学口语,只教拼音,不教汉字,通过汉语拼音教授学生掌握几百个生词,大约半年以后再开始集中学习汉字。

该教学方式的倡导者认为:外国学生记认汉字非常困难,要死记硬背才能记住一个汉字的形音义。

(2)语文并进“语文并进”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方式,指语音、语法教学与汉字教学同步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在最初的教学中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部件,课堂上,用课文联结生字、语法、语音,听说结合,互相促进。

(3)字本位教学方式“字本位”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门设立汉字课,以汉字为中心发散学习词汇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集中体现以汉字为教学中心、教学起点的理念。

这些教学模式特点各有不同,也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适合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的。

二、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群体差异2.1 汉字认知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母语文字背景与对汉字认知的影响。

有实验得出结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留学生意符意识仅仅在学习初期有差别,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差别逐渐变小。

其次对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没有密切联系,但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有密切联系。

在学习汉字字音的时候,汉字文化圈的的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识别主要倾向于整字提取,形音之间的联系较为固定,语音识别成绩较好,使用策略一致,错误趋向分布比较集中。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摘要:该文主要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汉字习得偏误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汉字教学策略构形偏误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E085)研究成果之一;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2512173)研究成果之一。

一、留学生汉字认知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在汉字学习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其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汉字方块模式的概念,缺乏对汉字的感性认识,这一点是由他们对语言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洛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

汉字阅读的主要区域是布洛卡区,而拼音文字阅读的主要区域在威尼克区。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不同,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说。

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习得汉字需要通过布洛卡区的通道,即“视觉-图形-阅读-语言”,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利用威尼克区的通道来掌握拼音文字的语言,即“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张必隐,1992)。

这种习得惯性很自然地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大部分欧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总要优于读写能力的发展。

二、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笔者把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偏误归纳为四类:部件偏误、笔画偏误、结构混淆、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偏误。

1.部件偏误部件偏误包括部件混淆、部件缺省和部件替代。

留学生汉字习得中的部件混淆大部分发生在部件的上部。

部件缺省或添加的部分主要是形符,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因为他们对音符的识记比形符要稍强一些。

部件替代包括形似形符和义近形符的替代,形似形符替代,如将“暖”写作“目+爰”,“眼”写作“日+艮”,“往、住”混淆等;义近形符替代是用与整字或整词义类相近的形符来改写原来的形符,如“祝贺”,很多学生以为“祝贺”是一种言语行为,就将“祝”写作“讠”与“兄”的组合。

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技巧

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技巧

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技巧王泽洋孙一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增大,汉语学习逐渐升温,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汉字教学却一直处于瓶颈阶段。

相比汉字文化圈内的韩国、日本等国家,毫无汉语基础、处在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中亚以及非洲等国家在汉字的教学方面存在着更多难题。

本文旨在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难题进行剖析,提出有效的汉字教学的技巧,希望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于汉字文化圈而言的。

汉字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以汉语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和中国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及东南亚等。

而非汉字文化圈指的是没有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汉字与其使用的母语文字差异巨大的地域和国家。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来说,汉字教学所遇到的困难是十分艰巨的。

1 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学习现状汉语热席卷全球,学习汉语学写汉字的外国人与日俱增,但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生活中甚至从未接触过汉字。

对他们来说,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一幅画,什么横竖撇捺,什么镶嵌结构和包围结构,看着就令人头大。

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短期内学会如何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2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书写问题的原因2.1 汉字本身的原因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最复杂的文字。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还在使用的文字,也是唯一的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

汉字笔画繁多,基本笔画就有横、竖、撇、点、折五种,由此相互组合又衍生出横钩、横折钩、横折弯钩等几十余种。

汉字结构复杂,且要求规范。

除了12种汉字基本结构外,还有左右结构的宽窄比例、左中右结构的高低变化等等。

汉字数目庞大,常用汉字3500个,总数近十万个。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同音异形字、多音字、儿化音、阴阳上去四种声调等,这些原因都导致汉字难学、难写、难掌握。

浅析如何培养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字感”

浅析如何培养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字感”

306文|王 多浅析如何培养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字感”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以其难认,难读,难写的难度,一直被视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在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中,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比例不高,教学效果也并非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在于汉字学习的滞后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在心理上缺乏对方块汉字的“字感”认知。

本文将主要探讨从思维认知、艺术认知、文化认知三方面去建立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对汉字的“字感”。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字感一、非汉字文化圈及其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现状汉字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为基础的区域统称,又称为儒家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其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包括琉球)、朝鲜、韩国、越南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

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日韩等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有一种文化的亲近感,常常喜欢书写汉字及练习书法,进而他们在学习汉字时较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容易。

所谓"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的,是指不受汉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区域范围,其中以欧美国家为代表。

欧美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初学汉字时,总还是习惯母语为拼音文字式的线性书写方式,思维方式以发音辅助记忆及书写,所以他们不习惯方块的汉字组词结构,汉字在思维上需要大脑对形、音、义三者相结合才能准确记忆一个汉字。

在他们看来写汉字像是”建房屋“、”画画“,认为汉字充满神秘感。

这种神秘感会催生”距离感“,距离感往往会转变成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很多欧美外国留学生就因汉字之难而不敢涉足汉语的学习、或拒绝汉字教学、或中途弃学。

那么,如何加强欧美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下文将从“汉字字感”的角度去分析。

二、“字感”定义及建立字感的作用何为“字感”?徐子亮老师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引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出了“字感”的说法(1999),“字感”从“语感”中生发出来的,认为: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尽可能多让学生接触汉字,大量认读,让学生去感知、体会汉字的形,以此逐渐扩大他短时记忆的范围,并逐渐形成字感。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字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以期为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分析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包括汉字本身的复杂性、学习者的认知差异、教学资源的限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对外汉字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

对外汉字教学强调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三者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准确发音,理解汉字的含义,同时还要关注汉字的字形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能够熟练掌握汉字。

对外汉字教学注重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汉字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对外汉字教学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学习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字教学还需要注重汉字的应用和实践。

汉字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更是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汉字的应用和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汉字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字形、字音、字义紧密结合、注重文化内涵、考虑学生需求和注重应用实践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对外汉字教学成为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

汉字教学教案设计模板(3篇)

汉字教学教案设计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指定数量的汉字。

(2)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

(3)学生能够运用汉字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

2. 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笔法。

3. 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4. 汉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5. 汉字的应用实例和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汉字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汉字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 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 介绍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笔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 汉字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实例讲解汉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汉字。

4. 汉字书写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纠正错误的笔画、笔顺和笔法。

- 通过比赛、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5. 汉字阅读与写作-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汉字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汉字书写:检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规范性和美观度。

3. 阅读与写作: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试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培养与获得

试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培养与获得

试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培养与获得字感是指对汉字的感性认识,是学习汉字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缺乏字感,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困难重重。

本文讨论了对字感的认识以及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字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以期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难学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标签: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感性认识培养途径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言,汉字难读、难认、难写、难记,看起来似乎没有规律可循。

因此很多初接触汉字的留学生把汉字看作一幅幅神秘的图画或是线条的谜,感觉自己难以掌握它。

王碧霞等人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很多留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时认为:汉字像一幅画儿,这幅画很难懂;汉字如同奇形怪状的图案;最初的印象是觉的非常难,觉的这是最难的字母,是线条的谜等。

为何留学生会对汉字产生这样的认识?我国的小学生就不会这样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小学生在识字前已获得了字感的缘故。

孩子虽不识字,但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便形成了对方块汉字的直觉。

留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汉字,字感当然无从谈起。

既然字感对汉字学习如此重要,就很有必要加强留学生对字感的认识。

一、对字感的认识尽管“字感”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学习很重要,但目前几乎没有研究字感的专门文章,“字感”二字只散见于一些论文中,大家对字感也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我们知道,小学生之所以识记汉字强于留学生,原因之一是汉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获得字感的机会。

而留学生是在来到中国后,在学汉语的同时,受语言环境的熏陶感染,才逐步建立起字感的。

“字感”这一名词主要是根据“语感”提出的,由于目前的研究资料缺乏,我们对字感的了解和认识也相当有限,主要有:字感属于直觉思维,是无意识中获得的一种对汉字规则的认识;字感是对汉字的感悟,可以通过自然接触习得;字感“是对汉字隐含的规律性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一种内隐的不被主体所觉察或意识的感觉;字感是在和汉字的不断接触中逐渐形成的;字感主要表现在对汉字形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汉字的方块特点的认识上。

汉字教学改进计划

汉字教学改进计划

汉字教学改进计划工作目标1.优化汉字教学内容:针对现有汉字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核与优化,确保每个教学点都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汉字知识。

–具体实施: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了解目前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

然后,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如汉字起源故事、字体演变动画等新颖的教学资源。

最后,通过试教试学,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其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

2.提升汉字教学方法: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汉字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字书写和应用技巧。

–具体实施:我们可以引入游戏化学习,如汉字接龙、猜字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如AR、VR等,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构造。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汉字文化活动,如汉字书法比赛、汉字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汉字素养。

3.建立完善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汉字教学评价标准,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果。

–具体实施: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涵盖汉字书写、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然后,通过定期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工作任务1.开展汉字教学调研:组织团队对现有的汉字教学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具体实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然后,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最后,整理调研结果,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设计新的汉字教学资源:结合调研结果,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新汉字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游戏等。

–具体实施:首先,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教学资源的设计方向和重点。

汉字的教学实践(3篇)

汉字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汉字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字教学的目标、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汉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结构等知识,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汉字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培养兴趣(1)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趣味性。

(2)开展汉字游戏,如猜字谜、汉字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2. 注重实践,提高能力(1)开展汉字书写比赛,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汉字阅读活动,如阅读经典诗词、成语故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汉字教学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山”字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山的形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山”字。

2. 比较法教学,加深理解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汉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等,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字和“大”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让学生明白“大”字是由“人”字演变而来的。

3. 拼音教学,提高效率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拼音教学,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拼音,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然后再讲解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教授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相比较汉字古老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繁复书法形式,如何鼓励留学生学习汉字,需要多种有效的策略。

首先,给学生讲解关于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汉字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其次,实施练习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各种书写形式记忆汉字,熟练掌握汉字的结构,形成“假装理论+发音+读写”的学习组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

第三,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背景,提供不同的课外活动,比如邀请留学生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朋友进行汉字文化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并理解汉字以及汉字文化本身。

此外,教授汉字时还可以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降低学习难度,比如使用本地语言对汉字的发音进行记忆,用当地风俗习惯解释汉字的意义。

综上所述,汉字的学习具有复杂的文化背景,但只要坚持不懈,并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教学,就能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字,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研究

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研究

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研究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学习策略摘要:随着汉语热潮席卷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汉字学习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汉语初学者的主要障碍。

但是较汉字文化圈而言,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无疑更大。

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显得很迫切很重要。

本文从分析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初学者的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着手,寻求二者的契合点,试图发现适合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初学者的学习策略。

(非汉字文化圈主要指西方国家)一非汉字文化圈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汉字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

又称为儒家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

其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并不使用口头语言的汉语官话作为交流媒介)、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

所谓‚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

而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则是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汉语初学者。

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由于文化相通,学习汉字相对容易;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没有任何汉字背景,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著名外交家卢秋田先生认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觉不自觉地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而造成的。

东西方的种种差异,以一定的普遍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变化性存在着,发展着。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西方人注重分析。

对于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物,必须要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西方人崇尚科学思维。

西方人注重科学的思维方式,西方人面对世界,通过理念或逻辑结构,使之变成一种可以交流的东西,以便所有人都能够依据公认的统一尺度决定对它的取舍;西方人热衷于求异思维。

在西方文化中,求异,即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的思维方式则是普遍的,西方人追求个体生存的意义,在面对群体和整体时,认为那是一种异己的、压抑自我的力量,个人应该随时抗拒这种异己的力量对自我的吞噬。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张秋红;陈鹤【摘要】留学生学汉语不能不学汉字,但汉字难学和难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汉字学习.目前,地方高校现行的对外汉字教学中仍缺少成型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在遵循随文识字与汉字规律特点的汉字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外汉字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从而将汉字教学与口语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作者】张秋红;陈鹤【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对外汉语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工业大学对外汉语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有着丰厚的字理与内涵,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要学好汉语,必须尽可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相当数量的汉字。

卞觉非先生指出:“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

但跟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体系庞大,形体众多,结构、读音、意义也很复杂,对于从未接触过汉字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尤其在初级阶段,汉字犹如天书,“每个字都像是一幅神秘图画”。

汉字难学、难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教汉语也不能不教汉字。

从拼音文字转化到表意文字的识别不仅需要一定的转换过程,更需要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和识记方法。

不然的话,初学者往往会望字生畏、丧失信心,甚至对学习汉语产生沮丧或畏难情绪。

因而,根据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探讨有的放矢的汉字教学设计,对尽快消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更快、更多地学会汉字,掌握汉字能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率,为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

张秋红;陈鹤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9)003
【摘要】留学生学汉语不能不学汉字,但汉字难学和难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汉字学习.目前,地方高校现行的对外汉字教学中仍缺少成型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在遵循随文识字与汉字规律特点的汉字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外汉字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从而将汉字教学与口语教学完美结合起来.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张秋红;陈鹤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对外汉语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工业大学对外汉语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实践探究——以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例 [J], 国泽昆;李国慧
2.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汉字的规律谈对外汉字教学 [J], 白剑波
3.浅析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J], 丁琦
4.初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字感”的培养及汉字教学 [J], 刘姝
5.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部件教学技巧探讨 [J], 朱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构想
内容摘要: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大难点,集中表现为难认、难记、难写。

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涉及到汉字信息提取的两种不同方式:信息识别和信息再现。

这两种方式不同,难度也不同。

文章基于汉字认读和书写的不同加工过程,结合汉字系统本身的特点,如常用字有限,使用频率相差较大,形声字多,但高频字的读音规律性低,部件数量有限等,提出了汉字教学的一些想法,要重视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在认读和书写上可采用认写分离,多认少写的思路来提高汉字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汉字教学认知加工认读书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大多习者来说,尤其对于非汉字圈的人来说,汉字是其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这一认识已为众多从事汉语教学的专家和教师所认可。

汉字的难主要表现为难认、难记、难写,这与汉字自身的特点相关,难认、难记、难写又涉及到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两个不同的加工过程。

本文将基于汉字自身特点和认知加工过程提出汉字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汉字系统的特点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是一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总量多,但常用字数量有限,并且使用频率相差较大
汉字的总量很大,1994年出版的收字最多的字典《中华字海》收字条85000多个,但常用的汉字数量并不多。

国家语委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个,覆盖率为97.97%,次常用词1000个,覆盖率为1.51%,3500个常用词的合计覆盖率为99.48%。

另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共收汉字2605个,《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共计2905个。

以上数据说明,不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3000左右的汉字是够用了,所以汉字的教学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

(二)形声字占大多数,但高频字的读音规律性较低
李燕(1992)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为基数统计得到形声字5636个,占80.5%。

《大纲》的2905个汉字,形声字有1920个,占66.1%。

从数据可以看出形声字是现代通用汉字的主体。

形声字中的声旁和形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音表意,但汉字的音义联系没有形义联系要紧密,所以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对于汉字的认读有着重大的影响。

冯丽萍(1998)的统计结果表明;《大纲》中形声字声旁与整字读音有关系的占80%,声韵调全同的占37%。

形声字的比例随着汉字等级的提高而上升,甲级字中的形声字比例最低,这一规律与舒华(1998)对小学汉字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占大多数,但在使用频率最高的甲级字中却非常少。

(三)部件数量有限,且功能不同
现代汉字中合体字居多,合体字又是由部件构成的,部件的数量有多少呢?万业馨( 2007)对《大纲》中的汉字进行分析得出部件413个,晓东( 2007)对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切分得出部件447个,可见分析所依据的汉字基数虽然有所差异,但得到的部件数量却相差不多。

部件的构字数量差异很大,最少的只有一个,最多的有几百个,比如“口”在常用字中的构字数有580多个。

部件作为构字的基本单位还承担着字音和字意等方面的信息。

万业馨(1999)对《大纲》中的形声字进行分析,得到形符155个,声符820个,声符数量是形符的五倍多,且构字能力强的声符不多,其表音的功能低于形符的释义功能。

因此,对于出现频率不同、功能不同的部件教学中应考虑区别对待。

二、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过程
汉字习得的过程是逐步建立汉字音、形、义联结关系的过程,认识一个字,就应当可以实现字形、字音、字义的自由转化,可以认读、书写。

一般的教学经验告诉汉字认读和书写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认读相对容易,而书写较为困难。

这是因为汉字认读和书写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过程,认读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从心关于记忆过程的理论来看,汉字认读和书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任务。

汉字认读过程基本上是一种字形识别过程,是对字形信息进行再认,学习者回忆的主要不是字形,而是字音和字义。

汉字书写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回忆再现,再依据字音字义提取相匹配的字形。

一般来说,信息的识别再认要比信息的回忆再现容易。

汉字认读
最重要的是对汉字整体框架的把握,只要内部没有区别性的细节特征,即使有的细节没掌握好也不影响汉字的识别再认,而书写则需要学习者掌握汉字形体结构的全部细节,包括部件形状位置、间架结构,甚至是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等细节内容,一旦有任何一方面的错误都会导致书写的错误。

这两种不同的信息提取方式让我们对汉字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三、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想法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汉字系统自身的特点和汉字提取加工的过程让我们对汉字教学难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我们的汉字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汉字特点和加工过程来进行。

(一)重视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

初级阶段是打好汉字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汉字教学最集中、任务最重的阶段。

按一般的教学计划,《大纲》中的甲级词需要半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也集中了大量的常用字教学以及随字而学的部件。

基础阶段的汉字系统性和规则性都较弱,形声字所占比例低,难以类推和聚合,所以这一阶段的汉字学习需要学生大量记忆,不仅任务重,而且难度也不小。

在这阶段中要特别重视部件的教学,特别对于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的部件,要力求认读、书写全方位的掌握。

(二)认写分流,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汉字认读和书写的不同信息加工过程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思路提供了依据,而现在电子输入系统的全面普及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大纲》中的常用字都应该属于会认的范围。

“会认”的汉字可通过一些训练方法使其反复出现,提高出现频率,加强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联系,为以后学习“会用会写”的汉字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采用“闪现法”。

将汉字和生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或做成ppt,逐一呈现给学生,控制好呈现的时间和间隔,让学习者说出见到的字和词,在给定的时间内迫使学习者记忆所见词语。

也可通过泛读或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汉字的出现频率。

随着电子输入法的全面普及,传统的听写也可以采取电脑上输入的操作方式,在电脑上输入听到的字或词的读音,在输入法给出的汉字中选择正确的字形,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上的汉字认读。

对于要求学生“会写”的汉字就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哪些字才能进入书写的范围?既不能范围过大,范围过大就抹杀了认写分流的意
义,也不能数量太少而忽视了汉字本身的规律性。

我们认为,基础阶段要求会写的汉字应满足这些条件:出现频率高,构字够词能力强,理据性强。

依据这些条件和之前研究者做过的一些字频调查,我们可以选出一批基础部件和基本字作为教学重点,这应该包括一些独体字、结构较简单的合体字、规律性较强的形声字。

这在基础阶段既减轻了学习者书写的负担,但又不影响汉字和汉语的学习,也是汉字教学的一种可尝试的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OYON201417)的阶段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