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

合集下载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5 20 0 7年 8月
石河子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 a o S i z U i r t( aua S i c ) or l t h ei nv sy N t l c ne n ‘ h ei r e
新疆 石 油 污染 严 重 , 油污 染 土壤 生 物 处 理技 石
12. N . 2 A培 养基
牛肉膏 50/ , 白胨 1. / ,a 1 .gL 琼月 . L蛋 g 0O LN C 0/ , 旨 g 5
1 0 / ̄p 7. 7. 8. a I, H 2~ 4。
12 3 降解 液体 培 养基[ .. 0 ]
3石河子大学牛命科学学 院 , 新疆石河子 820 ; 303 4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 院 , 北京 1 0 1 0 8) 0 摘要 :为了获得 高效石 油降解 菌株 ,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 , 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 中分离筛选得到 l 4株细菌 , 利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 、 三苯基四氮唑法和吐温 8 氯化 0法对其仃油 降解能力进 行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 菌株 中 M3 M 、 9 、 7M 和 M1 的石油降解能 力较高 , I 降解 牢分别达到 7 . %、6 2 8 .%和 6 .% , 16 5 . %、8 2 0 3 且这 些菌株 均有较 高的 T ℃脱 氢 T一
术发 展较 晚 , 本研 究从 新船 克拉 玛依 油 田取样 , 污 对
过程 中 由于 泄漏 和 溢 出 对周 围土 壤 、 态 环 境 和 人 生 类 健康 造成 了极 大 的危害 , 日益 受 到人们 的关 注 _ 。 l
染 土样 的主要性 质 和残 油 量 进行 分 析 测 定 , 选 降 筛 解 石油 的菌 株 , 行石 油降解 效 果实验 , 优势 菌株 进 对

石油烃降解菌Rhodococcus sp.15—3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石油烃降解菌Rhodococcus sp.15—3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Z HANGL ZHAO S u — i, I e g l g, HANG Ja S N io u, h o we L n — i Z F n in, HE B a
(.p nK yLb rtyo co i oi l n ier g f gi l r n i n e tMiir giu ue N nig giu ua U i r t 1 e e a oa r Mi bo g a E g ei r ut a E v o m n, ns y f r l r, aj T l rl nv sy O o f r l c n n o A c ul r t oA c t n A ct e i,
关键词 : 红球菌 ; 分离鉴定 ; 石油生物降解
中图 分 类 号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X12 A 文 章 编 号 :62 2 4 (0 80 — 7 7 0 17 — 0 32 0 )5 1 3 — 5
TheI o ato a s l i n nd Char c e i a i so ka s De r di c e i a t r z ton faAl ne - g a ngBa t rum Rho c c uss 1 -3. do o c p 5
最适温度 、H值和盐浓度 ( a 1分别 为 3 p N C) 0℃、.、 %, 70 2 在低温(0℃) 高盐 ( 5 N C) 1 及 4 % a 1环境下也有 良好 的降解 能力 。1— %~ 5 3菌株
可 以降解原油 中 C C 的正构烷烃 、 芳香烃及姥鲛烷 。在含 5gL ・ 原油的培养基 中,0℃培养 5 3 , d后 菌株 1 — 5 3对原油 的降解 率
au e p a d N C o c n r t n frd g a ig n o t d c n y sr i 5 3 w r 0 , H7 0 a d 2 Na 1 e p ci ey I s l h dh g — t r , H n a 1 n e t i e r d n — c a e a eb tan 1 - e e 3 p . n % c ao o C s e t l .t t l a ih a r v i

高矿化度条件下石油烃降解菌种的筛选与评价

高矿化度条件下石油烃降解菌种的筛选与评价

0 0

0 0

酵母 膏/ g

0 0

O 1 .0 0 5 0 .0 0
05 0 .0
0 0
05 0 .0
绵羊 红细 胞/ 0 g
Na /g CI 02 0 .0
C S Jg uO
O0 1 . 0
O0 1 . 0
培养 基 培养 基 培 养基 培养基
O20 . 0 200 . 0 0 0 . 0 2 500 .0 0 0 0 0
N ,O H, Jg N
1 0 .0 0
010 . 0
010 . 0




牛 肉膏/ g
蛋 白胨/ g
O30 . 0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取1 L 含油污水水样 ,接人20 L m 5 富集培养基 ,3 c摇床振荡培养4 。取0 L富集液涂布到筛选 m 0I C 8 h .m 2 培养基平板 ,3 ℃恒温培养4 。挑取生长较好 、菌落较大的菌株分别在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分离培养基 7 8 h 平板上分离 、 纯化 ,纯化后的菌种在原油培养基平板上驯化3 4次 , ~ 获得石油降解菌种。观察菌株的生长 情况 、菌落特征和菌体形进行初次筛选。
达 2. 8 %、5 . 5 1 %。偏酸或偏碱环境 均不利于菌体生长 ,培养温度对 2株菌体生 长和石油 降解 率影 响较大 ,晟佳 温 5 度是 3 ℃。在 高矿化度条件下 ,菌株对原汕仍有降解作用 ,降黏率为 4 %以上 。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 明,菌种在 5 0 以原油为碳源培养后 ,使原 油组 分中沥青质 、非烃及芳烃类含量均发生变化 。 关键词 :石油降解 ;菌种筛选 ;矿化度 ;降黏率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
机械化工 DOI: 10.19392 / j.cnki.1671-7341.201913137
科技风 2019 年 5 月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从大庆油井旁含油土壤中筛选出两株石油降解菌,经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最后 16S rDNA 鉴定。结果表明: C3J1-2 为微小杆菌属( Exiguobacterium) 、A3J1-1 为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
2.3 16S rDNA 鉴定 将测得的 16S rDNA 序列提交至 Gen Bank,下载同源性达 97%以上的序列,用 MEGA 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最终得出, 鉴定 C3J1-2 为微小杆菌属( Exiguobacterium) 、E1J4-1 和 A3J1-1 均为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 3 结论展望 最终得出,鉴定 C3J1-2 为微小杆菌属 ( Exiguobacterium) 、 E1J4-1 和 A3J1-1 均为不动杆菌属 ( Acinetobacter) 。本研究丰 富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为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菌 种资源和相关信息。可以深入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具体降解效 果,未更好发挥细菌作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云者,施烈焰,李丽和,李 发 生. 石 油 烃 污 染 场 地 环 境 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生态毒理学报,2007( 03) : 265-272. [2]汪洋.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堆肥修复及微生物群落 结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3]涂书新,韦朝阳.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4( 06) : 20-32. [4]董丁,卢彦珍,唐美华,陈国 松. 一 株 石 油 烃 高 效 降 解 菌 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39( 03) : 58-62+89. [5]陈 敏. 微 生 物 学 实 验[M]. 杭 州: 浙 江 大 学 出 版 社, 2011.6. [6]程丽娟,薛泉宏.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 科 学 出 版 社,2012. [7]程水明,刘仁荣.微生物学实验[M].武汉: 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14.5. [8]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 科 学出版社,2005. [9]R.E 布坎南,N.E.吉本斯,等.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第八 版) [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4. [10]王立秀,陈伟,谢桂林,周亮.阿南原,等.跳肠道细菌的 分离鉴定 及 降 解 纤 维 素 细 菌 的 筛 选[J]. 昆 虫 学 报,2018,61 ( 07) : 835-842.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概述油脂废水是各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高粘度和难降解的特点。

传统的处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处理这类废水时存在着效率低、工艺复杂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方法以及其在油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方法1. 筛选菌种的来源高效油脂降解菌主要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获得,如油田、市区下水道和石油化工厂等。

这些环境中富含大量的油脂,是高效油脂降解菌的潜在来源。

2. 筛选菌种的方法(1)富集培养法: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利用油脂为唯一碳源来增加油脂降解菌的数量。

(2)筛选培养基的优化:为了提高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条件,如pH值、温度和培养时间等。

3. 初步筛选方法通过测定菌株对油脂的降解率、生长速度等指标,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4. 准确筛选方法(1)酶活测定法:通过测定油脂降解菌体外分泌的酶活性,筛选出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出属于高效油脂降解菌的菌株。

二、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1. 微生物降解方法高效油脂降解菌通过分泌酶类降解废水中的油脂物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废水中的油脂得以降解。

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

2. 强化菌株的应用将筛选出的高效油脂降解菌株应用于油脂废水的处理中,可以增加废水处理系统的油脂降解能力。

通过培养优良菌株,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条件优化在使用高效油脂降解菌处理油脂废水时,需要优化处理条件,如菌株的培养条件、温度和pH值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4. 协同处理法将高效油脂降解菌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结合,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可以使废水处理效果更好。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原材料和石油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石油污染进一步扩大。

石油在开采、运输、储存、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会泄漏到环境中并随着水体和大气循环进入土壤,进而破坏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影响其通透性。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由各种极性和非极性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胶质和沥青等物质组成。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按处置地点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两大类。

本文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原位修复技术中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相抽提、生物通风、阴燃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石油降解菌;筛选鉴定引言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也日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和全量随着油井运行时间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

原油和钻井液中含有的重金属及油田开采区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常导致土壤重金属浓度提高,致使油田开采区土壤呈现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常会产生不同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

目前,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有机鳌合剂、石油烃及芳香类化合物与重金属之间的复合污染。

石油生产、运输和应用,农业机具清洗或泄漏等途径都会产生石油烃与重金属复合污染。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土壤为远离油井污染的清洁耕作层黄绵土,有机碳含量6.26mg/kg,pH值为8.11,土壤颗粒机械组成为小于0.002mm的黏粒占10.97%,0.002~0.05mm的粉粒占72.05%,0.05~2mm的砂粒占16.98%。

供试原油为延长石油公司采自陕西安塞的原油,密度是0.858g/cm2,黏度系数为4.05mPa.s;柴油为普通商品油品,密度是0.854g/cm',黏度系数为3.45mPa.s。

烷烃降解菌SY16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烷烃降解菌SY16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1 实验材 料 .
从扶余油 田东区采油,厂经常被含油废水浸 i 泡 的土地 上选 取 了 8处采 样 点 , 去除 表层 5CI l 的 Y 浮土 , 5 0 l 之间, 在 ~1 Y CI 使用经过高温灭菌 的铲 子取 土 ,装到 灭菌 的塑 料袋 中 ,封 口,一2 O℃冷 冻保存 ,第二 天进 行分离 纯化 。
石 油 烃 降 解 菌 ( doa o D gaao Hyrcr n erdt n b i B c r ,H ) at i e a DB 是能 将 石油 烃作 为 唯一 碳 源 进行
的筛选是是徽生物技术处理石油污染的关键 。 本文从抚余油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 株高效降解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 ,并通过个体形 态 、菌 落形 态对 其进 行 了初步 鉴定 。
维普资讯
牛 态 环 境 2 0 ,65: 34 19 0 7 l()19 -3 8
Ec og n En r m e ol y a d vion nt
ht:w .ec. l t / ww esi On p/ j C Emale i r esi o - i dt @jec. m : o t
物 群 落 的种属 组 成 【。 目前 在处 理 石油 污 染土 壤 3 』 时 ,所 选用 的微 生物 对污 染土 壤 中烃类 的降 解针 对性较差 ,降解率较低【 7 J 。高效降解烃类徽生物
烷烃和芳香烃等 ,有些成分有致癌变 、 致突变 、 致 畸变作 用 ,并 能通过 食 物链 在动植 物及 人 体 内 富集 ,被列 为 重点 污染 物【。进 人环 境 中的石 油 , 2 J 由于 生 物学 的和 某 些 非 生物 学 的机 制 ( 主要 是 光 化学 氧化 )而逐 步 降解 【。大 量 研究 表 明 ,在 自 2 J 然界净化石油烃类污染的综合因素中 ,天然微生 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 染 的 主要机 制 【。 j J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 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 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2)pH值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在pH值为7.0时,菌株X的降解效率最高, 达到60%以上。当pH值偏离7.0时,其降解效率明显下降。
(3)盐度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在低盐度条件下,菌株X的降解效率较高。 随着盐度的增加,其降解效率逐渐降低。当盐度超过5%时,其降解效率显著下降。
(4)产物分析:利用GC-MS等技术,我们对菌株X降解石油烃的产物进行了 分析。结果显示,菌株X能够将石油烃主要降解为脂肪酸、酚类化合物等中间产 物。这些中间产物在进一步降解过程中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石油烃的 生物修复。
2、筛选流程:首先,采集油污土壤和石油废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其次, 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最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种类。
3、鉴定步骤: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利用细菌分类学 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最终确定菌株的种属。
4、石油降解特性分析: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测 定不同时间点石油烃类物质的含量,计算菌株的降解速率和降解效率。
1、菌株筛选
从石油烃污染地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法,经过多步筛选,获得具 同温度、pH值、盐度等条件下,对菌株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进行测定。通 过改变环境因素,观察其对菌株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GC-MS)等技术,对菌株降解的产物进行分析。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石油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和降解对全球 碳循环和环境生态有着重要影响。厌氧降解菌在石油烃的降解过程中扮演着关键 角色。本次演示旨在筛选出具有高效石油烃厌氧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 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石油污染土壤中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基因筛选

石油污染土壤中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基因筛选

石油污染土壤中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基因筛选秦薇;梁玉婷;刘勇俊;刘雨佳;赵远【摘要】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从金南油田油污染土壤中选取4处样品富集培养,纯化出14株细菌,8株放线菌,9株真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鉴定,确定了C-1和H-1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通过降解性能实验和优化实验,初步绘制了C-1和H-1的生长曲线并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和降解率;经查询相关文献,设计了6对降解基因引物,应用PCR的方法对所筛选出的降解菌进行基因克隆,确定C-1与H-1菌中含有可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基因.%In order to get high degradation of oil bacteria, this study used oil as the only carbon source, chose samples from four places in the soil polluted by oil of Jinna oil field and purified the 14 strains of bacteria, 8 strains of actinomyces, and 9 strains of fungi. Through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16S rDNA, the C— 1 and H—1 strains were determined to belong to the genus bacillus. After degrading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experiments, C—1 and H —1 growth curves were drawn and the best growth conditions and degradation rate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design of 6 pairs of primers of degradation genes and the PCR method for cloning genes after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references, C—1 and H —1 bacteria were found out to contain genes of glutathione S—shift enzyme (GSTs) that can degrade biodegradable aromatic compounds.【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4)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石油烃降解菌;分离鉴定;生物降解;基因【作者】秦薇;梁玉婷;刘勇俊;刘雨佳;赵远【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被称作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1]。

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

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
Ab s t r ac t :I n t h e s e wa g e t r e a t me n t p l a n t ,t a k i n g s a mp l e s f r o m t h e s o i l a n d wa t e r whi c h l o n g—t e r m p o l l ut i o n e d b y o i l ,t he p e t r o l e u m hy d r o c a r b o n a s t h e o n l y c a r b o n s o u r c e,a n d t h r o u g h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o f h i g h l y e f f i c i e n t pe t r o l e u m hy d r o c a r — b o n d e g r a d i n g b a c t e r i a l wi t h t h e e n r i c h me n t c u l t u r e s e pa r a t i o n,i t wa s g o t p r e l i mi n a r y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by g r a m s t a i n i n g me t h — o d,t h e o p t i mu m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we r e c o n ir f me d .At l a s t ,t h e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o f t h e h i g h l y e ic f i e n t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d e g r a d a t i o n ba c t e r i a wa s e v a l u a t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r e n o v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o f t he e ic f i e n t pe t r o l e um h y — d r o c a r b o n d e g r a d a t i o n b a c t e r i a o n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c o n t a mi n a t e d s o i l a t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 Ke y wor d s: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hi g h l y e ic f i e n t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d e g r a d i n g b a c t e r i a l ;t e mp e r a t ur e;p H;

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降解条件优化

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降解条件优化

!"#$%&'2020,Chemistry&Bioengineeringdoi:10.3969/j.issn.1672—5425.2020.12.013段潍超,杨泽群,刘其友.石油A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降解条件优化化学与生物工程,2020,37(12):5558.DUAN W C,YANG Z Q,LIU Q Y.Screening and compounding of high efficient petroleum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nd opti­mization in degradation conditions'].Chemistry W Bioengineering,2020,37(12):55-58.石油怪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降解条件优化段潍超杨泽群2,刘其友2(1.青岛欧赛斯环境与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55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摘要:基于原油组成选取模式物,从实验室保存的石油A降解菌株(S1、S2、S3、S4、S5、S6"中筛选各模式物的高效降解菌株,并对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复配菌群的最优降解条件。

结果表明:菌株S2和S5对单环芳A(甲苯)的降解效果最好,菌株S1和S6对多环芳A(菲)的降解效果最好,菌株S4对长链烷A(石蜡)的降解效果最好;将S1、S2、S4复配得到的复配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优降解条件为:pH值7、底物浓度0.4g・L1、氮磷比7:1、接种量1mL、温度30b,各因素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为:pH值%温度〉底物浓度%接种量〉氮磷比&关键词:石油A降解菌;筛选;复配菌群;正交实验;降解条件中图分类号:X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25(2020) 1205504ScreeningandCompoundingofHighE f icientPetroleum Hydrocarbon-DegradingBacteriaandOptimizationinDegradationConditionsDUAN Weichao1,YANG Zequn2,LIU Qiyou2(1.Qingdao Oasis Environmental&Safety Technology Co..Ltd.,Qingdao266555,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P e troleum(East China%,Qingdao266555,C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crude oil,we selected the model substances,and screened the high ef­ficient degradation strains against each model substance from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degrading strains(S1, S2,S3,S4,S5,and S6)preserved in the laboratory.Moreover,we optimized the compounding of high efficient degradationstrainsanddeterminedtheoptimaldegradationconditionsofthecompoundbacteriaby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resultsshowthatstrainsS2andS5havethebestdegradatione f ecton mono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toluene)strainsS1andS6havethebestdegradatione f ecton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 (phenanthrene)andstrainS4hasthebestdegradatione f ectonlong-chainalkanes(para f in wax).Thecom-poundbacteriaofS1!S2andS4havethebestdegradatione f ectoncrudeoilandthebestdegradation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as follows:the pH value of7,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f0.4g•L-1,the N/P ratio of7 :1,the inoculum amount of1mL,and the temperature of30b.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degrada-Oion raOe of crude oil are inOhe fo l owing order:pH value%OemperaOure%subsOraOe concenOra ion%inoculum a-mounO%N/PraOio.Keywords:petroleum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um;screening;compound bacteria;orthogonal experi­ment;degradation condition收稿日期2020-09-08作者简介:段潍超(1991—",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E-mail:dwc8023@foxmai1com&「段潍超,等:石油怪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复配及降解条件优化/2020年第12期石油是目前人类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但在开采、储运、炼制及加工过程中,石油因事故、泄漏或排污等不可避免的会进入水体和土壤中,从而污染生态环境(13)。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石油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鉴定了一株降解菌,并探究了其降解特性。

(1)样品的采集及处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再分离出单个菌株。

将样品加入到NaCl0.9%的生理盐水中,摇动15分钟后,离心上清,然后采用1%的蒸馏水进行0.5小时热灭菌。

(2)分离鉴定将上述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处理好的LB及玉米精蛋白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48h。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菌落气味、荧光反应、产酶等特征,对细菌进行鉴定。

最终,筛选出一株石油降解菌。

(3)降解特性分析选取某种石油类物质,将其加入到LB培养基中,最终浓度设置在30mg/L左右。

将选出的石油降解菌接种进去,接种数量为OD600=0.1。

进液管任意长度分别设置于接种前及接种后,能够记录pH值及菌量。

取样分析的样品保持30℃培养48小时,过程中定时测量液体的pH值。

分析降解特性时,发现石油降解菌能够将石油类物质中的碳链分解,并分解成细胞利用的有机物质。

在石油降解过程中,菌落数逐渐增加;液态培养基中pH值不断降低,并最终将其稳定在中性状态。

另外,菌落色素通过两次衍生化反应生成焦磷酸一茎丙酮醇酯,之后通过JB-4消失化学反应结晶,能够得到石油降解特性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石油降解菌是一种能够有效降解石油类物质的微生物。

因此,在现实中,可以对这类石油降解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及应用,以降低环境中的石油污染。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配比优化的研究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配比优化的研究

42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第39卷第2期I ndust r i al Saf et y a nd Envi r onm e nt alPr o t ect i onFebr uary 2013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配比优化的研究*王旭辉晁群芳徐鑫李磊(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摘要从克拉玛依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 1、S 2、S5和s 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鉴定,确定4株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 l l us cel ℃us )、恶臭假单胞菌(Ps eudom onaspLni .da)、枯草芽孢杆菌(B aci ll us s ubf i l is )和地衣芽孢杆菌(B aci l lus l i eheni f oi m i s)。

为了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对4株菌的添加比例进行了响应面的优化。

结果表明,当石油含量为1.5g 时,菌种s1、S2、s5和s8接种量分别为0.21g,O .22g .0.41g 和0.22g 时的石油降解率达到最大值。

在该条件下石油降解率预测值为60.17%,验证值为60.10%。

关键词降解率筛选菌种鉴定响应面法石油污染St udyont he I s ol at i on and I den t i f i cat i on of Pet rol eum —-D egradi ngSt r ai nsandIt s R at i o O pt i m i za t i onW A N G Xuh ui C H A O Q anf 锄培X U X i nLIL e i(Col l egeof 啦Sci enceandTechnology ,Xinjio 曙Unim=豇y 蛳830046)A bs W actFou rst r ai ns (S1,S2,S5,S8),w i t hgood abi li t y ofde g 丑di ng oil ,aIe i sol at ed f rom oi l —c ont ami nat i on s oil ofK ar a-m a yar eas .Base do nm or phol ogi c obs er vat i on ,physi o l ogi c al a nd bi oc he mi ca l cha r act e r i st i cs ,m o l ecul ar i dent i f i cat i on ,t hey a_r ei dent i f i edasB aci l l us ce r eus ,B a ci l l u s l i ch eni f onni s ,B aci l l us s ub t i li s a ndPs eudom onas 叫dar espe ct i vel y .I n or de r t o i m -pr ovet he ef l %i ency of t he de gr ada t i o n .t h e r ati o of f our s t l ai as i s opt i m i ze d by us i ng r e s pons e suI f i c e m et hodol ogy .T he r esul ts how s t hat t he opt i m um con di t i o ns al easfol l ow s :w hen t he oi lco nt enti s 1.5g a nd t he i nocul a t i on quant i t y of t he f o ur st r ai m(S1,眈,s5,S8)i s0.21g ,0.22g ,0.41g ,0.22g ,r espect i vel y ,t he r at e of oi l de gr a da t i onPA t hr e ac h t hem s .x 抽um .U ndert he se cond i t i ons ,t he pr e di ct i ve va l ue of oil de gr ada t i on i s 60.17%,m e a nw hi l e t he ver i f i cat i on va l ue is 60.10%.K eyW or dsde ge ner at i on r at ei sol at i onst rai m i dent i fi cat i onre s pons e sur f ac e met hod ol og y oi l —c ont am i nat i on0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及其制品通过开采与运输过程的泄漏、污染水灌溉及大气飘尘的沉降等途径进入了环境,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含油废水处理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含油废水处理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含油废水处理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郭倩瑜;张建民;李蓉蓉【摘要】为筛选出高效含油废水降油菌,更好地利用生化法治理含油废水,从咸阳市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站采取水样,经过菌种的驯化、分离纯化得到17株石油降解菌,其中细菌13株,其余为放线菌或霉菌.经过30℃、180±2r/min恒温摇床振荡培养7d后筛选出2株优势石油降解菌:GA-4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A-6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在油浓度为2g/L时降油效果最好,GA-4菌与GA-6菌的降油率分别为41.18%,34.82%.GA-4菌与GA-6菌的最优降解条件分别为:30℃,pH为8.0,接种量为5%;28℃,pH为7.5,接种量为5%.【期刊名称】《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年(卷),期】2016(029)002【总页数】6页(P269-274)【关键词】石油化工废水;降油菌;降油率;生化处理【作者】郭倩瑜;张建民;李蓉蓉【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众所周知,石油是当今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以及化工原料[1].近些年,石油的大量开采及其化工产品的生产应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石化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吸附法、气浮法、膜滤法)、化学法(电絮凝、湿式氧化法、电解氧化法、臭氧催化氧化法)及生物法(好氧法、厌氧法)[2].而生物法具有降解效果好、人力物力投入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且处理费用明显低于物化法,目前普遍应用于石化废水处理[3].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对石油污染区域的降油微生物就进行了研究,并分离得到126株细菌和71株真菌,其中60%的细菌菌株和89%的真菌菌株具有脂酶活性[4].目前已发现约有100余属200多种微生物可以降解石油烃类,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及藻类,其中细菌、真菌对石油的降解效果较好.由于降油细菌的数量庞大,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细菌类为主[5-7].如何提高菌株的降油率已成为生化法治理石油废水的研究热点.黄敏刚等[8]分别从新疆油田、大庆油田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并对混合菌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梁生康等[9]分析了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的降油率情况以及不同含油量对其降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实验考察混合降油菌对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废水处理效果.史利荣等[10]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及其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动杆菌属为活性污泥中的最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次之,且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本文从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站采集水样,对菌种进行驯化、分离纯化,筛选出优势菌种并对菌种鉴定到属.通过研究培养时间、含油量、pH、接种量及温度对降油率的影响,得出优势菌种的最优降解条件.咸阳市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为370m3/h,废水来源为工业废水和厂区内生活污水.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方法采集水样,原油由该站提供,菌种取自该站曝气池及隔油池,用500mL的清洁无菌玻璃瓶采集活性污泥泥水混合液及污水水样[11].1.1 培养基(1) 无机盐培养基(原油为唯一碳源) 原油,K2HPO4 2.0g,KH2PO41.5g,NH4NO32.0g,无水Na2SO4 0.5g,微量元素液10mL,蒸馏水1 000mL,pH值7.0~7.4,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备用;固体培养基再加入15~18g琼脂.其中,微量元素液组分为MgSO4·7H2O 2g,无水CaCl2 1g,FeSO4·7H2O 1g,ZnSO4·7H2O0.5g,CuSO4·5H2O 0.1g,蒸馏水1 000mL.(2) 富集、纯化培养基NaCl 5g,牛肉膏3g,蛋白胨10g,蒸馏水1 000mL, pH值7.0~7.4,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备用;固体培养基再加入15~18g琼脂.1.2 菌种的驯化、分离纯化和鉴定取2mL泥水混合液/污水水样于100mL灭菌原油无机盐培养基(原油质量浓度为1g/L)中,30℃,180±2r/min摇床振荡培养8d后取2mL上述培养液于新鲜的原油培养基(原油质量浓度逐次增加为:2,3,4g/L)中再次培养8d,如此驯化4次.通过不断提高初始含油量来强化菌株的降解性能.取每次驯化后的菌悬液1mL在无基盐固体培养基上做稀释平板,30℃培养箱中培养3~5d后从上述培养皿中挑取生长良好的不同的单菌落,在纯化培养基上反复划线,直到得到单一菌种为止.最终分离得到2株优势石油降解细菌.通过查阅《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2]并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法鉴定菌种,得到GA-4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A-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2.1 确定石油醚溶液标准曲线方程将原油配制成70mg/L的石油醚溶液,以溶剂石油醚为空白样进行光谱扫描,绘制扫描光谱曲线如图1.由图1可知原油溶液有两个吸收峰:224nm和242nm.由于在波长224nm处溶剂对吸光度有一定的干扰,吸光值无法趋于稳定,而在波长242nm处吸光值保持稳定,所以最适测定波长选为242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降油率[13],以石油醚为溶剂将原油配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mg/L的溶液,以石油醚为空白对照,在波长242nm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179,0.344,0.52,0.681,0.853,1.022,1.227.得出油含量-吸光度值曲线方程:y=0.017 3x-0.000 6,R2=0.999 4.2.2 制备菌悬液将纯化好的各菌种挑取一环分别接种到35mL灭菌富集培养基中,30℃,180±2r/min摇床振荡培养,根据菌种的生长曲线来确定菌剂的培养时间,一般选用对数期末期作为菌剂培养时间,此时细菌的菌体量趋于最大且代谢活力较强[14]. 将菌悬液离心分离后得到菌体,在无菌条件下用无机盐培养液将菌体调为同一吸光度值的种子菌液.2.3 菌种降油率的测定取种子菌液1.5mL加入到50mL原油无机盐培养基中,以不加菌的摇瓶做为空白对照,30℃,180±2r/min摇床振荡培养7d.之后加入石油醚对残余石油进行萃取,每次加入量为10mL,共萃取3次,随后将萃取液混合.采用高速离心法将萃取液在5 000r/min条件下将石油醚溶液和水分离,以去除萃取液中残余水分.用石油醚将各组萃取液调为同一容量体积,取1mL萃取液加入到50mL比色管中,加石油醚到刻度线并充分摇匀.以石油醚作为对照,在波长242nm下测定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各菌株的石油降解率.计算公式为式中,η为降油率(%),c0为空白摇瓶中剩余石油含量(g/L),cx为各摇瓶中剩余石油含量(g/L).3.1 菌株的生长曲线在富集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一环GA-4菌、GA-6菌,30℃、180±2r/min摇床振荡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菌剂的OD600值(溶液在6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利用菌体的吸光度来反应细菌培养液的浓度,见图2.由图2可知GA-4菌、GA-6菌分别在45h,15h达到对数期末期,所以分别选取此时作为种子菌液的培养时间.3.2 培养时间和含油量对降油率的影响经过7d摇床振荡培养后,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含油量条件下的降油率.由图3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对原油的降油率也在不断增加,同时GA-4菌、GA-6菌的降油速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慢.当初始含油量为2g/L时,GA-4菌、GA-6菌的降油效果最好,7d的降油率分别为41.18%,34.82%;而当初始含油量≥2g/L时,GA-4菌、GA-6菌的降油率则随着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当初始含油率浓度大于2g/L时,随初始含油率浓度的增加,菌体的降油率不断减小.可见高浓度的石油烃对微生物的代谢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少量的石油污染物反而会刺激降油微生物的生长[15].3.3 降解液pH对降油率的影响微生物对石油废水处理的最适pH值通常为中性7.0左右,也有相关文献报道很多石油烃降解菌的最适pH值偏弱碱性,略大于7.0[16].调节无机盐培养基(含油量为2g/L)的pH值分别为6.0,7.0,8.0,9.0,摇床振荡培养7d后测定不同pH值下的降油率.由图4可知,GA-4菌、GA-6菌的最适pH值分别为8.0,7.5.此时的降油效果最好,降油率分别为44.3%,36.8%.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溶液中H+或OH-浓度过高,引起微生物原生质膜的电荷变化,从而降低了微生物酶的催化反应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抑制了菌体的生长繁殖,使降解率变低[17].3.4 菌体接种量对降油率的影响将体积浓度分别为1%,2%,3%,4%,5%,6%的GA-4菌与GA-6菌加入无机盐培养基(含油量为2g/L)中,摇床振荡培养后测定不同接种量条件下的降油率.由图5可知当接种量小于5%时,随着菌体接种量的增加降油率也在不断增加;当GA-4菌、GA-6菌的接种量大于5%时,菌体的降油率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开始降低,所以GA-4菌、GA-6菌的最优接种量为5%.3.5 降解温度对降油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合适降解温度在20℃~30℃之间,在此范围内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降解效果.合适的环境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体内酶促反应的快速运行,同时,温度决定了石油的物理状态,从而影响到微生物与石油碳氧化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生物降解速率.将GA-4菌、GA-6菌加入无机盐培养基(含油量为2g/L)中.摇床振荡培养7d,温度条件为15℃,20℃,25℃,30℃,35℃,测定其降油率.从图6可知GA-4菌、GA-6菌的最适降解温度分别为30℃,28℃.当温度小于30℃时,降油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大;当温度大于30℃时,降油率随温度的升高有所减小.可能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从而抑制了菌体的新陈代谢,使降油率变低.3.6 降解前后对照以不加菌的原油无机盐培养基摇瓶为对照样.对比可以看出,GA-4菌、GA-6菌摇瓶中菌液由原来的无色透明液体变为乳黄色,说明摇瓶中的菌体浓度增大;摇瓶中的原油量减少,已无油颗粒存在,乳化效果很好,原油降解效果明显.(1) 通过菌种的初筛、复筛分离得到2株优势降油菌,经初步鉴定GA-4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A-6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2) 对GA-4菌、GA-6菌进行降解条件优化,GA-4菌、GA-6菌的最优化降解条件分别为:30℃,pH为8.0,接种量为5%;28℃,pH为7.5,接种量为5%.(3) 与不加菌的摇瓶对照比较,GA-4菌、GA-6菌摇瓶中菌液由无色透明液体变为了乳黄色,摇瓶中的原油量明显减少,已无油颗粒存在,原油降解效果明显.【相关文献】[1] ZHANG Shujing.On problems in rare earth exports of China and counter measur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3,6(1):21-25.[2] 朱亦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76-90.ZHU Yire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6:76-90.[3] HICKS B N,CAPLAN J A.Bioremediation:A natural solution[J].Pollution Engineering,1993,25(2):30-33.[4] 许光辉.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XU Guanghui.Soil microbial analysis method[M].Beijing:Agricultural Press,1983.[5] 赵阳阳.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菌剂制备的初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ZHAO Yangyang.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etroleum-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and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preparation of bacterial agents[D].Kaifeng:Henan University,2013.[6] 刘舒.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菌种选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3.LIU Shu.The research of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al strain breeding in north region of Shaanxi[D].Xi ′an: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3.[7] CHHATRE S,PUROHIT H,SHANKER R,et al.Bacterial consortia for crude oil spill remediation[J].Water Sci & Technol, 1996, 34(10):187-193.[8] 黄敏刚,付瑞敏,谷亚楠,等.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石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3):3104-3107.HUANG Mingang,FU Ruimin,GU Yanan,et al.Screening on highly efficient oil-degrading bacteria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 sewage disposal[J].Hubei AgriculturalSciences,2015,54(13):3104-3107.[9] 梁生康,王修林,汪卫东,等.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油田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 化工环保,2004,24(1):41-45.LIANG Shengkang,WANG Xiulin,WANG Weidong,et al.Screening highly efficient petroleum-degrading bacteria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treatment of oil field wastewater[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2004,24(1):41-45.[10] 史利荣,解庆林,刘利,等.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中可培养菌群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6):38-43.SHI Lirong,XIE Qingling,LIU Li,et al.The study of culturable flora diversity in activated sludge of oil extrac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7(6):38-43.[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1-46.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method editorial board.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analysis method[M].4thedition.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2:41-46.[12]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2-189.DONG Xiuzhu,CAI Miaoying.Determinative manual of common bacteriasystem[M].Beijing:Science Press,2001,162-189.[13] 巩元娇.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GONG Yuanjiao.The research on oily-wastewater treatment by 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s[D].Qindao: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0.[14] 周群英,高延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7-118.ZHOU Qunying,GAO Yanya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117-118.[15] 王辉,赵春燕,李宝明,等.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的分离筛选[J].土壤通报,2005,36(2): 237-239. WANG Hui,ZHAO Chunyan,LI Baoming,et al.The studies on separation and selection of bacteria in oil polluted soil[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2005,36(2):237-239. [16] 徐玉林.石油污染土壤降解与土壤的环境关系[J].农机化研究,2004(6):86-88.XU Yulin.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ductions of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2004(6):86-88.[17] 钱奕忠,张鹏,谭天伟.假单胞菌降解含苯酚废水实验[J].过程工程学报,2001,1(4):439-441. QIAN Yizhong,ZHANG Peng,TAN Tianwei. Experiment on degradation of phenol wastewater with Pseudomonas sp.[J].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Engineering,2001,1(4):439-441.。

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

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

高效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王益薇【摘要】在污水处理厂中,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采取样品,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分离进行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以革兰氏染色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和环境,最后在温室内,通过研究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来评估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实际应用效果.【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04【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石油烃;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温度;pH;氮磷比【作者】王益薇【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随着海洋石油的开发,每年都有由于运输船舶的石油泄漏、撞船、沉船以及输油管道的泄漏等造成的石油污染。

目前,由溢油造成的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需要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溢油进行迅速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求得更安全、更经济的方法治理溢油污染。

通常溢油处理技术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方法仅是对石油进行稀释、聚集、迁移,不能彻底清除海洋表面和海水中的溶解油;化学方法是向海水中加入化学药品,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是将石油烃进行生物降解后,转化为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生物自身的生物量,可对石油进行彻底清除[1-2]。

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其他处理方法而言,费用也较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将成为一种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

[2-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被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能够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通过驯化,优化其降解条件之后,对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行修复,筛选所得到的菌种降解效率也比较高,修复效果好。

由于利用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选育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是修复微生物的重要前提,能为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微生物基础,为大规模工业污染的处理提供菌种。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No s .2 Fu hun Pe r l u fne y. Them or olgy a d hysoog h e t i ho st tt tai 5 nd PD 5 l ng to e m Re i r ph o n p i l y oft r es ans s w ha hes r n PD a 1 3 beo t ir b tr um , h l t e s r i o M c o ac e i w ie h ta n PD56 beo lngs o A rhr b e . A fe he e s r i s t t o at r t r t s ta n wa c tva e t 8 C or 7 h, t s uli t d a 2 f 2 he bod gr da l a i fPD51, PD53 a i e a b e r tos o nd PD5 f tolum yd o a bo e e 7 63 , 7 .47 6 orpe r e h r c r n w r 6. 6 a d .1 , r s c ie y n 76 7 e pe tv l .
Fus hun Li ni ao ng 3 11 001, . R. Chi a) P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e e v d ptm b r20 6;r v s d o mb r 2 06;ac e e 25 N o e e 00 c i e 5 Se e e 0 e ie 23 N ve e 0 c pt d v mb r 2 6
S p r to n d n iy 0 lDe r d to c e i e a a i n a d I e tf fOi g a a i n Ba t ra
G U u — z ou, W A N G G i h Zha n— y ong, Y U on Y g,SU N Da— qi ( c o l f En io me t l n oo c lEn i ern Lio ig Un v ri f to e m LC e c lTeh oo y, S h o vr n na d Bilgia g n e ig, a n n ie st o Perlu 8 h mia c n lg o a y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
摘要 [ 目的] 筛选产生物表 面活性剂石 油降解茵, 并构建高效降解茵群。[ 方法】 以中原原 油为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
P u y a n g ,
He n a n
唯 一碳 源 , 经富集培养 , 从 石油污 染土壤 中分 离到 1 2 株 茵; 通 过测定 茵株 的溶血 活性、 排油
石 油 又称 原 油 ,对石油 烃的
a c t i v i t y , e mu l s i o n i n d e x a n d s u r f a c e t e n — s i o n ,a n d t he y we re i d e n t i ie f d b a s e d o n he t i r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b i o c h 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F i n a l l y .t he
中图分 类号 S 1 8 1 . 3
d u c e b i o s u r f a c t a n t a n d e mu l s i f y t h e c r u d e o i l we r e s c r e e n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h e mo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 o i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活性 、 乳化指数 和表 面张力 , 筛选 出具有较 强的表 面活性剂 产生能力和 乳化 原油能 力的 菌
株, 并对其形态特征和 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 究 ; 再将这 几株 茵按不 同比例组合 构建茵群 , 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学品的大量应用,一些污染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石油烃,作为最常见的污染物,被投入环境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研究方向。

筛选到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来处理污染的环境,以改善环境质量。

石油烃降解菌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降解石油烃的菌,另一类是部分降解石油烃的菌。

完全降解的菌能够将石油烃分解成水、碳氢氧化合物和硫化物;而部分降解的菌仅能将石油烃分解成部分组分,或者将高分子物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

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是基于菌类的鉴定和解析,从而获取具有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株。

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一般采用具体的技术方法,如PCR、测序、RT-PCR、存量分析技术、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以实现微生物的细菌鉴定。

首先,根据细菌的培养条件选择表征对象;其次,使用PCR和测序技术获取基因组序列;接着,采用多元结构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技术,将菌株划分到不同的分类单元中;然后,使用RT-PCR方法以及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进一步分析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确定菌株具有高效石油烃降解功能。

除了上述技术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验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筛选石油烃降解菌,例如分子系统发育聚类分析、共生小组测定,以及祖先和进化形态特征等方法,以获得降解功能菌
株。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子模拟法,预测石油烃降解菌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识别有效的降解活性酶。

综上所述,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其实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生物技术,以确定具有有效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菌株。

任何一种分类鉴定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最佳方法是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以发掘具有高效降解石油烃能力的菌株。

该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将为后续石油烃污染的治理提供有力支持,可能会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筛选的菌的数量有限,以及筛选的菌株的种类受到地域的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此外,由于石油烃污染的环境条件复杂,微生物的生成有其特定的要求,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微生物生成条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改善污染环境。

综上,从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具有高效石油烃降解能力的菌株,为石油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从而,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石油烃降解菌的鉴定准确性,也有助于改善石油污染的综合治理。

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类特征,并在环境改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