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要我学”,顾名思义,就是组织或个人要求“我”学习,如果反映在课堂教学上,那就是老师
要求学生学习;“我要学”就是我自己要求自己学习,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无需老师的要
求和安排,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呢?我认为“设疑——自学——换位——评价——引导”的“五步有效教学法”就能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我要学”的学习习惯。
第一步“设疑”,即师生编制教学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3—4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这里所说
的有价值的问题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讲是紧扣本节课新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从作用
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与发展的问题。
教师设置的这些有价值的问
题既可以在学案中用,也可以在教案中用。
除了教师要编制有价值的问题之外,还可以提倡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临时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教师编制问题的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课本中的原始探究题或略作改动,另一种是从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设制
有价值的理论方面的问题。
这一步的设疑是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做准备工作。
第二步“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问题进行独立自学或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产生新的探究性问题。
无论是教师备课时编制
的问题还是学生质疑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学生独立自学或小组讨论后,在组内形成统一的学
习成果。
各小组形成的学习成果下一步要在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三步“换位”,即师生“位置”的互换。
“换位”有两层含义:本意是师生位置的互换,学生站
在讲台上讲解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像老师一样大大方方地一边讲一边写),教师走下讲台像
学生一样听学生讲解;引申义范围很广,重点指的是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思想,即教师是课
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实践、
主动探究、合作与交流。
这里所说的“换位”两层含义都有,但是,首先必须做到本意上位置
的互换,学生要站在讲台的位置上像老师一样主动讲解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那么,学生为什
么一定要站在讲台上讲解呢?因为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和站在自己座位前讲解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即自己的座位前)回答问题时,所有在场的人(包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知道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配角就要服从
主角的指挥,看主角的脸色行事,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很难争当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果实现了师生位置的互换,效果就
大不相同,当学生一旦走上讲台思想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自己已由配角的身份转变成
了主角的身份,主角在思想上就必须像老师一样要有自己的主张,就要指挥学生、主管课堂,不能有“等和靠”的依赖思想,行动上就要主动“出击”、主动“进攻”。
这时学生的想法和做法
已经摆脱了老师思维的控制线,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实施“换位”以后,无形中就把
学生的思想从被动接受推到了主动“进攻”的境界,同时也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具体措施之一。
第四步“评价”,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交流的方法是,当一个小组的代表在讲台上讲完后,不要急着走下讲台,而是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我们小组的意见讲完了,请同学们对我的讲解发表意见。
”发表意见的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二是发表不同见解;三是鼓励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评价”的目的是探究,“评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了学
习过程,就有了情感体验,有了情感体验,理解得就深,记忆得就牢固;二是“换位”和“评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这一项,而且还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各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三是“评价”中鼓励学困生提出
不懂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当面帮助解决。
这一做法的作用非常大。
“评价”这一步是课堂教学形成高潮的环节,也是学生收获最多的环节,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
和精力,当做重点环节对待。
第五步“引导”,即教师的提示或启发。
当学生在前面两步学习中讲的和评价的远离了教学目
标或教师感到学生讲得浮浅的时侯,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能置之不理。
如何具体引导是一道
难题,教师通常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学生讲完了或评价完了,不管学生讲的、评价的质
量如何,就算完成了任务,教师再不做任何引导,另一种是老师把学生讲的或评价的内容再
做一次简单的重复。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学生讲的和评价的准确到位时,教
师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引导,如果学生讲的和评价的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要再进
行引导;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重复,这样做只能是浪费时间。
因此,教师的“引导”既要及时又要到位。
教师的引导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学生讲的或评
价的远离了教学目标和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二是当学生讲的或评价的浮浅时,教师要
引导。
引导的方法很多,这里举三个例子:(1)“你能讲一讲你的理由吗?”(2)“同学们还
有什么不同意见?”(3)“我的困惑是这样的……谁能解决” ?引导这一环节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随时发生随时引导,方法千变万化。
以上是我在近期的教学工作中研究总结出的点滴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