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教学设计
酸雨 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酸雨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2. 掌握检测酸雨的方法;3. 了解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酸雨的定义、成因和危害;2. 酸雨的检测方法;3. 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4. 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危害1. 导入:引发学生对酸雨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象形式和危害。
2. 讲授:介绍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危害,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对酸雨有初步的了解。
3. 检测:给学生分发实验工具和测试纸,让学生自行收集降水样品,利用测试纸对降水样品进行酸碱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检测结果并总结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第二课时:酸雨的检测方法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酸雨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讲授:介绍酸雨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器具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3. 实践:指导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雨的检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第三课时: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1. 复习:回顾酸雨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讲授:介绍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包括工业减排、车辆尾气治理、植树造林等方式。
3. 探究:分组讨论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并设计小组展示。
4. 展示与交流:学生小组轮流展示并交流各自的减少酸雨产生方法。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1. 导入:呼吁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讨论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2. 讲授:介绍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强调每个人对环境保护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3. 反思:学生对自己的环保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反应速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认识酸雨》教案,《认识酸雨》教案范文
《认识酸雨》教案,《认识酸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大气污染与控制”,主要内容为认识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酸雨的定义、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监测与治理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掌握酸雨的监测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学会分析酸雨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酸雨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监测与治理技术。
重点:酸雨的概念、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2. 基本概念与形成机制教师活动:讲解酸雨的定义、形成机制,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危害与影响因素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酸雨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析影响因素。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了解酸雨的危害和影响因素。
4. 实践操作:酸雨监测教师活动:讲解酸雨监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5. 防治措施教师活动:讲解酸雨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酸雨污染。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认真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2. 酸雨的形成机制3. 酸雨的危害与影响因素4. 酸雨监测方法5. 酸雨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对酸雨的认识,并提出防治酸雨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酸雨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024年幼儿园健康教案酸雨
2024年幼儿园健康教案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环境与健康教育》第三节《大气污染与健康》,详细内容围绕“酸雨”现象展开,介绍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酸雨的概念,认识到酸雨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2.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使幼儿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酸雨的形成。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重点:酸雨的概念、危害及如何在生活中减少酸雨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树叶、石头等)。
学具:画笔、画纸、环保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现象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危害?”2. 例题讲解(1)讲解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通过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使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酸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减少酸雨的形成。
(2)邀请幼儿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2. 酸雨的形成原因3. 酸雨的危害4. 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并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2)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画一幅环保画。
2. 答案:(1)调查结果及改善措施。
(2)环保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详细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幼儿对酸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环保设施,了解环保知识。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3)鼓励幼儿向家长、亲朋好友宣传环保知识,共同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幼儿园健康教案酸雨
篇一:酸雨教案课题:酸雨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难点: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1.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准备:活动一:雨水、玻璃杯(一次性塑料杯)、滴管(或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二:“酸雨”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三:植物幼苗(豆苗或小麦苗)、烧杯4、脱脂棉、蒸馏水、稀硫酸、稀硝酸、标签纸、学生收集的雨水、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关于“酸雨的危害”的图片或资料。
活动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学生制作的小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能反映出师生互动,板书,课件使用,课堂作业等情况)【活动设计】活动一:测试雨水的ph活动目标:活动二:酸雨与大气污染活动目标: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活动三:“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活动目标:1.知道利用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活动四:“酸雨的影响”图片、资料交流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五:防治酸雨的措施活动目标: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五、训练与评价【举例】“工作纸”(见附件)【说明】1.本节课以学生课外活动或提前实验的结果汇报为主,老师要提前1周左右作准备。
2.“测试雨水的ph”可安排到“ph试纸的使用”那部分进行,本节课要重点关注学生收集雨水的过程和比较得出结论时体现对科学方法的应用。
大学酸雨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 酸雨的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的讲解。
2. 酸雨的防治措施的提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酸雨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酸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酸雨。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酸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解1. 酸雨的形成原因(1)教师展示酸雨的形成过程图,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2. 酸雨的危害(1)教师讲解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如破坏植被、污染水源、腐蚀建筑物等。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酸雨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酸雨的防治措施。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酸雨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酸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图片所反映的酸雨危害。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地防治酸雨?”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治酸雨的建议。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治酸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使学生了解到酸雨对环境的严重危害,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酸雨形成教学设计教案优质
2024年酸雨形成教学设计教案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六章第三节“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主要围绕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监测与防治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
2. 学会分析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3. 掌握酸雨的监测与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重点: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酸雨污染的实际案例,如森林死亡、古建筑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
(2)分析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3)介绍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酸雨相关计算和问题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酸雨相关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教学(15分钟)分组进行酸雨形成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6. 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心得,讨论酸雨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危害。
2.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3. 酸雨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危害。
(2)分析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3)谈谈你对酸雨防治的认识。
2. 答案:(2)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从排放源、气象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合个人思考,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酸雨相关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酸雨污染现状。
(2)探讨酸雨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
酸雨幼儿园教案
酸雨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自然探索》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中的“酸雨”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难点: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酸雨实验材料;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酸雨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兴趣;2. 酸雨知识讲解:讲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让幼儿掌握酸雨的相关知识;3. 酸雨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酸雨实验,观察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减少酸雨的产生,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板书设计酸雨的成因: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酸雨的危害:土壤酸化、水质恶化、生态破坏;酸雨的预防: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加强环保监管、推广清洁能源。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让幼儿画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2. 写一写:让幼儿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减少酸雨产生的小文章;3. 调查报告: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周边环境的酸雨情况,并填写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酸雨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环保问题,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行动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酸雨的成因:需要明确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还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
2. 酸雨的危害:需要了解酸雨对土壤、水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高中化学教资酸雨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酸雨教案
主题:酸雨
年级:高中
时间: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酸雨话题的兴趣。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原因、
主要组成物质、危害等知识。
重点讲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
成硫酸和硝酸的过程。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酸雨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危害,如对水质、土壤、
植被等的影响。
要求学生提出预防酸雨的方法,如减少工业排放、使用清洁能源等。
4. 总结(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预防酸雨的重要性,呼吁大
家共同保护环境。
5. 实验(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酸雨的影响,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探究酸雨对不同物质的腐蚀作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酸雨的小论文或者设计一份保护
环境的宣传海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酸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酸雨游戏-环境教学课题
酸雨游戏-环境教学课题第一篇:酸雨游戏-环境教学课题酸雨游戏目的:进行了解酸雨发生原理的游戏,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酸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获取有关知识,加深对酸雨的认识。
活动方法:酸雨是指像柠檬、果汁和醋那样的酸性强的雨、雪、雾。
也就是发电厂和工厂燃烧煤和石油、汽车和摩托车燃烧汽油所产生的废气,在大气中溶入雨、雪和雾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而产生的。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说明,酸雨破坏湖泊河流的生态系统,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板结、树木枯死,通过空气和水危害人体健康,使建筑物和室外雕塑剥落等等。
开始进行酸雨游戏。
1.将参加人员分为“水”、“硫氧化物(SO2)”、“氮氧化物(NO2)”、“鱼”四组,每个人都将记有自己角色名称的纸板挂在胸前。
如果认为“SO2”和“NO2”不便于孩子们理解,可以写成“坏气”、“坏烟”。
在“水”、“SO2”(“坏气”)、“NO2”(“坏烟”)牌子的背面写上“酸雨”。
2.“SO2”、“NO2”从“烟囱”区走出来,像捉迷藏那样去捉“水”,而“水”则尽量躲藏,若被捉到,便和捉他的“SO2”、“NO2”手拉手,将牌子翻转为“酸雨”。
在会场内指定“烟囱”区和“水池”区,挂着“SO2”、“NO2”牌子的人集合在“烟囱”区,挂着“鱼”牌子的人集合在“水池”区,挂着“水”牌子的人分散地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3.变成酸雨的两个人手拉手走向“水池”去捉“鱼”。
“鱼”被捉到就“死了”,于是退到场地的边上。
4.经过4~5分钟便暂停,让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不让“鱼”死去,使大家注意到在“烟囱”的环节进行防止酸雨工作的重要性。
5.让两个孩子挂上“扫烟囱的人”的牌子,站在“烟囱”的旁边,当“SO2”、“NO2”从“烟囱”出来时,便去捉它,被捉到则必须回到“烟囱”去,但数10下以后还可以再出来。
游戏进行的时间与没有“扫烟囱的人”参加的时间相同,比较“鱼”死亡的数目。
6.游戏结束后,向大家说明:实际使用脱硫装置是会有效果的。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具体章节为《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详细内容包括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学会使用酸雨检测工具,掌握酸雨检测方法。
3. 了解酸雨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点:酸雨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酸雨检测工具、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酸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图片,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
2. 自主学习(1)什么是酸雨?(2)酸雨是如何形成的?(3)酸雨有哪些危害?3. 课堂讲解(1)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
(2)酸雨检测方法:使用酸雨检测工具,测定雨水的pH值。
(3)酸雨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雨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1)如何检测酸雨?(2)列举至少三种酸雨的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酸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七、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
2. 酸雨检测方法:pH值测定。
3. 酸雨防治措施。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酸雨的认识,并提出防治酸雨的建议。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回答。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有了基本了解,但对酸雨检测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了解我国酸雨防治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态环境》章节中的“大气污染”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难点: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落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烧杯、ph试纸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酸雨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2)介绍酸雨对生态环境、建筑物、人体健康的危害。
(3)讲解防治酸雨的方法及措施。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酸雨ph值的测定,了解酸雨的酸性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酸雨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酸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成因2. 酸雨的危害3. 酸雨的防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2)列举三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雨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酸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政策。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
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
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4年《酸雨》标准教案胡嘉禾
2024年《酸雨》标准教案胡嘉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大气污染”,详细内容为“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基本概念,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危害及有效防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酸雨的定义,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 掌握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3. 学会防治酸雨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酸雨的危害、防治方法及环保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酸雨检测仪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污染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酸雨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分析酸雨对生态环境、建筑物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介绍我国酸雨分布情况及防治政策。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酸雨检测仪器,现场检测酸雨样品。
(2)分组讨论:如何有效防治酸雨?4. 例题讲解:(1)计算酸雨的pH值。
(2)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
5. 随堂练习:(2)简述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强调酸雨对环境、人类社会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列举三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2. 答案:(1)酸雨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
危害:对生态环境、建筑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防治方法: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提高燃烧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保立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收集酸雨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酸雨问题。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环保设施,了解防治酸雨的实际措施。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掌握酸雨的化学反应。
3.了解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酸雨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酸雨对环境的破坏,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3.讲解酸雨的化学反应。
让学生了解酸雨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而导致的。
4.实验演示:进行化学实验,演示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让学生亲身体验酸雨的产生过程。
5.讨论如何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工业排放、采用清洁能源等方法。
6.总结:对酸雨的形成原因、化学反应和减少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和行动的重要性。
七、作业
1. 思考如何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写一份小小的环保宣言。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酸雨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酸雨对环境的破坏,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化学反应过程,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型环保行动,落实环保意识。
酸雨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课(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环保实验,提出合理的环保建议。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 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酸雨形成过程的微观机制。
-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有效的环保建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PH试纸、酸碱指示剂、试管、滴管等)、实验报告模板。
- 相关视频资料、新闻报道等。
2. 学生:- 预习酸雨的相关知识,了解酸雨的危害。
- 准备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酸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有什么危害?(二)新课讲授1. 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工业废气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 燃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 讲解酸雨的危害:- 对植被的破坏- 对水体的污染- 对建筑物的腐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讲解酸雨的防治措施:-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 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三)实践活动1. 实验一: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种类的植物。
- 将植物分别浸泡在正常水和酸雨模拟液中。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2. 实验二: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
- 将建筑材料分别浸泡在正常水和酸雨模拟液中。
- 观察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
初中酸雨化学的教案教案:初中酸雨化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酸雨”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掌握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重点: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酸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提问:什么是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验演示,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2. 讲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壤酸化、水体污染等。
3. 介绍酸雨的防治措施,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安装净化装置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酸雨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 讨论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保护环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查所在地区酸雨的情况。
2. 设计一份针对酸雨防治的宣传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1. 酸雨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3. 酸雨的防治措施。
作业设计:1. 调查报告:调查所在地区酸雨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2. 宣传活动方案:设计一份针对酸雨防治的宣传活动方案,包括主题、内容、形式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拓展延伸:研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探讨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酸雨的定义及形成原因1. 酸雨的定义: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
酸雨教案精品
阅读:酸雨的发现。
流:酸雨的形成原因。
阅读:重大的酸雨事模拟活动:探究酸雨观看图片、思考:酸
观看视频:火力发电观看视频:广西柳州组织观看酸雨形成的
两段视频,引导学生总结酸雨形成的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当这些酸性气体上升并溶解于大气中的水蒸气, 使水蒸气呈酸性。
当下雨时,雨水就会呈现酸性。
板书: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溶解于箭头大气中的水蒸气
小结: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们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溶解在水蒸气中造成的。
所以,酸雨比普通的雨水酸性要强。
组织观看视频,了解酸雨的影响。
小结:酸雨的影响从河流到湖泊,从土壤到动植物,从腐蚀建筑物到破坏文物古迹,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板书:河流、湖泊、土壤、动植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提供视频,组织观看。
了解火力发电厂防治酸雨措施。
提供视频,组织观看和交流,倡导学生防治酸雨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在平时生活中节约用电,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乘坐公共交通,进行绿色出行等,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教学设计
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教学设计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包括主要的污染物和大气化学反应过程。
2. 了解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掌握酸雨的防治方法,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一、酸雨的形成机制1. 酸雨的定义和成因2. 主要的酸雨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3.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SO2、NOx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二、酸雨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土壤酸化、水体酸化、湖泊富营养化、植物受损等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皮肤病等三、酸雨的防治方法1. 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2. 环境保护措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加强环境监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酸雨形成的话题,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酸雨是什么,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酸雨的形成机制(15分钟)1. 讲解酸雨的定义,以及主要的污染物和大气化学反应过程。
2. 通过展示实验的视频或实物,演示污染物与水蒸气的反应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
三、酸雨的影响(15分钟)1. 介绍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酸化、水体酸化、湖泊富营养化等。
2. 简要介绍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等。
四、酸雨的防治方法(25分钟)1. 讲解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包括控制工业排放、改善交通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措施。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介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防治方法,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一次简短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酸雨的了解程度。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学生小测验:结合课堂提问和总结环节,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考察学生对酸雨的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活动目标:
1. 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环境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
1. 实验材料:纸杯、小苹果、醋、PH试纸或PH计等;
2. 实验器材:手套、眼镜、实验台、盆等。
活动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学生对酸雨问题的思考。
2. 实验:将小苹果放入纸杯中,用醋浸泡一段时间后,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溶液的PH 值,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醋能腐蚀苹果,引申到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4. 探究:让学生围绕“如何减少酸雨的形成”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总结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了解更多关于酸雨的知识,写一篇关于酸雨对环境危害及预防的
文章。
活动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当地酸雨情况,拍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2. 举办主题班会或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活动。
酸雨幼儿园教案
酸雨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能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
3.能够懂得珍爱身边的水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二、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问题引入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在下雨天出门的时候,建筑物、人行道等地方都会被染上灰色?”2. 课堂讲解酸雨的产生和危害酸雨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物质和水气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酸性的降水。
它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显著的对环境造成伤害:对植物和土地产生损害,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水体污染:酸雨会加重水体的酸化,导致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释放,破坏了水体生态和物种多样性。
3.各类建筑物腐蚀:酸雨会导致建筑等物质腐蚀,对城市建筑、文物等产生破坏。
3. 互动环节运用游戏让孩子们理解酸雨的危害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小鱼儿,游戏的规则是要躲避酸雨的伤害。
4. 活动环节保护环境,从每个人身边发生1.观看环保微电影,讲述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做绘画作品,表达我们要如何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3.用具体的例子,让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酸雨危害,并形成环境保护的自我意识。
四、课后反思通过课堂环节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更加理解酸雨的危害,并接受了环保意识的启蒙,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保护地球的意识。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教案:初中生物活动课——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第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为依托,重点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酸雨对生物圈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危害。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酸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酚酞试液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3. 实验演示(10分钟)进行酸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有关酸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酸雨排放,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酸雨是如何形成的?(2)酸雨对生物圈有哪些危害?(3)请你提出两条减少酸雨排放的措施。
2. 答案:(1)酸雨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2)酸雨对生物圈的危害包括:破坏森林、湖泊,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等。
(3)减少酸雨排放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酸雨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
一、设计思想:
中国大气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排放物居高不下。
2011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高达1857万吨,而二氧化硫是造成我国硫酸型酸雨的罪魁祸首。
本节教学活动中利用二氧化硫、及酸雨的相关知识,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对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直观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素养的形成。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对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影响,能直观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习惯,初步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酸雨对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影响与危害,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个“环保小卫士。
”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物质与氧气的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二氧化硫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初三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学生从未填写过实验报告,内心比较忐忑。
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初步填写实验报告手册。
四、研究活动课前部分
(一)制作小报,搭建良好的研究氛围
.
(二)明确任务,组建合作探究的小分队
(三)精心准备,让实验的过程来见证事实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报告
教师引言: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观看下面两组图片,左右两幅图的差异,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呢?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学生:大气污染物有CO ,SO2,氮氧化合物,PM2.5,图片主要是由酸雨引起的。
教师:播放酸雨的有关视频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观看素材,学生将了解SO2到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在前面一段是时间,我们分小组对酸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去图书馆进行学习,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探究,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汇报展示我们的成果。
学生发言:汇报酸雨形成的原因及酸雨的危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引言:豆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这里有我们同学亲手培育的三组绿豆芽,请你观察一下哪组绿豆芽的生长状态最好?
学生回答:第三组
由实验组学生代表陈述绿豆芽的培育步骤(选取3个大小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在其中铺上3层纱布,然后各放入10粒绿豆种子,每天向培养皿中滴加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使其保持润湿即可),每天观察绿豆萌发情况,进行数据统计。
观察种子萌发,根据数据进行统计
教师活动:从上述的绿豆芽实验可以看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酸性越强,对种子的抑制作用越强。
绿豆芽的生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如果我们换一种生命力较强的植物,那么酸雨对它的影响又如何呢。
由实验组代表进行阐述:
学生发言:选择长势相同的两株绿萝,分别用清水和PH=4.6的模拟酸雨溶液进行培养,拍照,进行记录。
第一天,长势依旧差不多第三天,pH=4.6浸泡的绿萝叶子有些许泛黄
第七天,pH=4.6浸泡的绿萝叶子明显泛黄第十天,PH=4.6浸泡的绿萝几近枯萎,根部腐烂结论:即使是生命力强的绿萝也受到酸雨的影响,我们推测,酸雨对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植物都会有所影响的。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经验,从选购“绿豆芽”、“绿萝”的活动开始,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
根据探究过程,用图表,拍照记录绿豆芽的萌发情况,绿萝的长势,直观鲜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有直观的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素养的形成。
(二)课堂探究活动
活动一:自制酸雨
试剂仪器:一瓶二氧化硫、蒸馏水、5%的双氧水、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试管步骤:1、向二氧化硫中加入约30毫升的水,震荡,静置,用pH试纸测pH值,并记录 2取少量自制的酸雨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双氧水,再测pH值
【结论】酸雨是pH<5.6的雨水,且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越长,酸性将会增强
学生记录:自制酸雨的pH值约为3或4,加双氧水后pH值约2
活动二:酸雨与金属镁、大理石的反应
试剂仪器:大理石,镁条,试管
步骤:向试管中加入大理石,镁条,再加入上述自制的酸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大理石,镁条表面出现气泡
【结论】酸雨会对金属,建筑造成腐蚀。
活动三:酸雨对小鱼的影响
试剂仪器:新鲜活泼的小鱼、培养皿
步骤:各小组取一条鱼,放入培养皿中,加入自制的酸雨,观察现象。
现象:小鱼先跳出来,再放进去,发现小鱼从腮部有血流出且发现腮部变黑。
【结论】酸雨对动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抑制小鱼的呼吸作用。
活动四:鲜花漂白
试剂仪器:鲜花、培养皿
步骤:在培养皿中倒入自制的酸雨,放入一朵鲜花,浸泡一段时间后和另一朵未浸泡的颜色相当的鲜花进行对比,观察现象。
现象:浸泡过的鲜花颜色变浅,退去,被漂白。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设置悬念带着疑问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且在该环节对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对建筑,桥梁,公路等各方面的影响有直观的感受,认同“酸雨是空中死神”的说法,让学生有冲动去改变这一现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环保意识。
教师活动:通过刚刚的四组实验,我们发现酸雨对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我们这个人的主体有没有影响呢?查阅下面的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图片,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从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对动物的影响,对建筑的影响,最终过度到最为根本的对人体的影响,层层递进,能够让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他们想去改变这一现状的愿望,这是本次活动最终的目的。
教师活动:既然酸雨的危害这么大,那么该如何防治和治理酸雨呢?
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发言.
教师结束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希望我们能够健康的沐浴在阳光下,快乐的成长,有一片洁净的空气供给我们的呼吸,让我们携起手来,做环保小卫士,保护地球,保护家园!
六、教学反思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和同学们做了很多的课前准备:上网查询资料、文献,去图书馆学习,自作手抄报,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溶液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展示了调查结果,分析了解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通过图片展示半个月来,不同时期他们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学生现场验证酸雨对于动物、大理石等的影响,最后学生在减少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本次活动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让学生自己设计小组试验计划,自制不同pH 值的酸碱溶液对动植物的影响,那么活动会更有意义。
2.绿豆种子的萌发,选用的种子数量可以再增加一些,例如增加到40粒,会更有说服力。
3.模拟酸雨对小鱼的影响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将培养皿换成小烧杯,设置对比试验:一个烧杯中放入清水,另一个烧杯中放入模拟酸雨。
4.最后还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对于酸雨的治理和预防方面,学生可以做到哪些具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