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双轨制”改革下高等教育的回应

合集下载

信号理论视域下“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逻辑

信号理论视域下“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逻辑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高芳祎(1985-),女,陕西咸阳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董向宇(1984-),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引用格式:高芳祎,董向宇.信号理论视域下“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逻辑[J ].重庆高教研究,2015(1):31-35.Citation format :GAO Fangyi ,DONG Xiangyu.Logic on the Reform of Double-trac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SignalDetection Theory [J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2015(1):31-35. 2015年1月重庆高教研究Jan.,2015第3卷 第1期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3 No.1■双轨制高考改革专题DOI :10.15998/ki.issn1673-8012.2015.01.007信号理论视域下“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逻辑高芳祎,董向宇(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摘 要:从信号理论视角论证“双轨制高考”改革的合理性,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向适合他们的院校发信号,且类似的招考制度已经被国际经验所认可。

改革要想成功,一方面需要建立具备信号甄别能力的科学评价方案,通过评价主体、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将不同类型的人才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依赖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而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双轨制高考”改革依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面临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双轨制高考;高考改革;信号理论;逻辑[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12(2015)01-0031-05一、引言职业教育当之无愧是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

高考改革探路双轨

高考改革探路双轨

60教育EDUCATION□ 本刊记者 刘伟鹏高考改革探路双轨“改革如能顺利实施,高考将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从而建立一个以技能为核心的大学教育框架,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多了选择渠道,一方面对市场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久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我国即将出台改革方案,内容主要是将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些信息表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将在高考分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学进入大学,一般学生的选择方式都是这一通道,偏离这条通道,都被视为不是“正经大道”。

这给学子的压力很大,因为一旦他有一个地方发挥不好,就等于失去了大半的机会。

现在,与这条通道并行的,又多了一种选择,即从制度上对职业教育予以支持,让学子在做多种选择的时候,不会有自卑感,“这在教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与林文持不同看法的教育界人士不在少数。

他们认为,林文所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郑州市教育局一位官员就说,职业教育要真正强大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些年所沉积的问题太多,并且造成的观念也不是短期能够转变的。

“在中国,职业学院确实给学生家长造成的印象不好,职业学校的学生向外展示的形象也并不良好。

他们一般是读完中专便就业,这在学历上是个问题,只有少数人上了大专,中国的职业教育目前给人一种低学历的印象。

”这位官员也给出一个建议,教育部在制定细则的时候,要在学历方面下功夫,扭转职业学校低学历的印象,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处理方式。

在欧洲国家,选择职业教育与选择一般大学教育是一样的,因为选择职业教育后,学生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一样受到尊重。

“而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进一步畅通从高职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学生报考的意愿才会强烈。

”他还认为,只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学历为导向的体系,目前的状况才可能有本质改变。

当然,这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

“双轨制”高考:问题透视与改革前瞻

“双轨制”高考:问题透视与改革前瞻

作者: 谢宝富[1]
作者机构: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 24-2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高考改革;职业教育;学术型教育;劳动就业
摘要:“双轨制”高考改革应肩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缓解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减轻社会教育焦虑和负担、落实异地高考政策等使命。

初中毕业时通过个人志愿、统一考试实行普职分流:一类学生直接就读职业类本科、专科等,一类学生入读两年制普通高中,毕业后通过统一考试,优秀者可入读学术类本科,较差者仍需就读职业类本科、专科等;缩短职业类学生的总学制及成本,构建职业教育高低层次之间、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桥梁,凸显职业院校优势,以吸引学生就读;改9年制义务教育为10年制义务教育,以减少改革阻力。

“双轨制”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研究

“双轨制”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研究

“双轨制”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研究
刘冰洁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5(0)23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借鉴德国教育体制来探索高考双轨改革,进而从改变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对人才的选拔培育以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探讨了“双轨制”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最终围绕在“双轨制”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总页数】1页(P95)
【作者】刘冰洁
【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轨制”高考改革的意义、影响与对策--基于高职教育发展的视角
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双轨制”课程体系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3.高职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争议的学理澄明及路径抉择\r——双轨制抑或三轨制?
4.比较视角:单轨制还是双轨制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国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王国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客观记录、真实反映; 内容全面、体现特色;
高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注重过程、指导发展;
公开公平、强化监督。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品德发展 公民素养
修习课程 学业成绩
求 综合
内容
身心健康 艺术素养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求 综合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区县: 学校(盖章) 考生登记号
7.综合素质评价承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图示:
本纪实报告上述内容中所提供的学生材料、信息和相关内容均真实、有效。学校、学生本人 以及相关负责记录的教师愿意为此做出真实性的信誉承诺。 如若有假,愿意接受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制度的处理。 学生本人(签字) : 年月日 班主任(签字) : 年月日 学校(盖章) : 年月日 校长(签字) : 年月日
-----
艺术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拓展型课程 高一 科目 总学时 科目 高二 总学时 科目 高三 总学时
课程 (课题、 项目)
起讫时间
研究型课程 课程 (课题、 项目) 起讫时间
课程 (课题、 项目) 起讫时间
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或证书 项目 级别 □国际 □国家 □市 □国际 □国家 □市 主办单位 时间 名次或等第
务带给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力,降低功利性?
关于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研究氛围不浓。教研组和备课组缺乏研究氛围,有些教研组长和
备课组织 能力较弱,缺乏凝聚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依旧。“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利用实验
等多种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机会不多,在理解的基础
一切为了理解而教
Part 4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为例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为例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为例作者:何玉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9期何玉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在现行基础教育制度下,为了能够增加高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教育部提出了高考双轨制,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高考双轨制的提出作为出发点,深刻地剖析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考双轨制的一些有效措施与意见。

笔者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同时也希望高考双轨制能让更多学子受益,真正使我国成为教育大国,人才大国。

关键词:高考双轨制;教育公平;地区差异;改革完善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40-02一、高考制度拟推行双模式近日有消息透露,高考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这次拟改革,技能教育无疑是重点。

对于技能高考,湖北省已率先试点三年,报考人数逐年升温。

经调查显示,报考技能高考的考生大致分为两类:成绩基础薄弱考生和寒门学子。

然而,被录取考生在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之后依然出现很多问题,文化短板制约了学习节奏和社会不认可等。

用公平视野看待“双轨”,“技能轨”在绝大部分国民思想里还是差生贫困生的“集中营”,重学术、轻技术的大文化氛围对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是不利的。

推行两种高考模式,实际上是分层教学亦是因材施教,用国家政策去引导与落实,带动更多人才往技术层面走,然而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现行高考制度不公平的问题和改变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二、高考制度不公平现象及原因剖析1.现行高考制度探析。

教育部规定各省级招生委员会主要以户籍为主,结合中学阶段在户籍所在地学习年限来规定学生报考资格。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阻碍着高考改革的步伐,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移民”愈演愈烈的原因。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为例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为例

学子提供便利。同时只要社区大学的学生修够学分,也可以 申请进入综合大学。这样的制度安排,相当于为大学生的阶
份之间差异较大,从而形成教育不公平的“马太效应”。在全 层流动提供一条重要通道。而国内“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
国范围内,对高等教育不发达的河南、安徽等地区是不公平 的。上述地区的孩子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要远少
科目设置方式的主流是“3+小综合”这种模式。全国各省级 层次的选拔制度角度来说,美国在技能型人才和学术性人
行政区高考命题不统一,分数线不具有可比性,掩盖了高等 才之间“无缝接轨”又给了我们新的思考方向。美国社区大
教育的不公。
学一般会和综合性大学签订转学协议,为愿意继续深造的
2.高考制度不公平原因。(1)计划录取体制。计划录取 体制造成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录取标准不同,不同省
2014 年 9 月 第 39 期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Sep.2014 NO.39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以高考为例
何玉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金融与会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摘要:在现行基础教育制度下,为了能够增加高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教育部提出了高考双轨制,本文中笔者通过对
4.实行多次高考和双轨变通。美国的大学入学统一考 试SAT或ACT,SAT每年进行7次,ACT每年进行5次,考不考、 考多少次、什么时候考,都由学生个人决定。我国的高考可
烈的原因。在户籍制度下,现行招生制度逼迫行政主管部门 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考生每年有多次的考试机会,允许学生
制定有利于自己局部利益的政策。除此之外,目前全国高考 把最好成绩向其报考的大学呈送。此外,站在双轨制这种分

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龙怡【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日增。

为了回应这种需求,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扩张性的发展,与普通教育成为并行的双轨。

然而,单一的统一高考制度难以实现双轨教育体系的中高等教育衔接功能,而高考双轨制的提出则回应了这种功能性缺失,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规划出改革的方向。

从最近发布的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中能够观察到双轨制制度设计及其地区差异。

这种地方试点、逐步推进的高考双轨制改革既避免了系统性错误,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Demand for high skilled workers is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meet the labor market demand,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an expans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becoming a paralleled counterpart to general education. But the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oes not function well in bridging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wo- tier examination system for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hopefully address this functional deficiency and guide the future reform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ts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regional variation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recent Shanghai and Zhejiang pilots. These regional institutionalexperiments can avoid sys-tematic errors and provid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for other regions.【总页数】5页(P26-30)【作者】龙怡【作者单位】蒙纳士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维多利亚州墨尔本 31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1【相关文献】1.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应走"双轨制"道路 [J], 冉亚辉;包翠秋2.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J], 宗河3."双轨制"高考制度改革的使命、困境与出路 [J], 祝蕾4.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 [J], 宗河;5.高考双轨制:建立与双轨教育系统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 [J], 龙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部副部长:高考不会废除 录取方式可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高考不会废除 录取方式可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高考不会废除录取方式可改革废除高考不可能;北京的学生考北大清华也不容易。

昨日下午,教育组界别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休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就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回应高考录取录取可不仅看高考成绩事件:近几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会提出废止高考的建议和提案。

今年两会上,来自厦门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又提出了废除高考的提案,他说明年还会继续提。

回应:赵沁平委员称,废除高考不可能,高考是社会公共考试。

据悉,我国以前没有高考,高校招生由各高校自己进行,后来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公共考试的形式,才有了高考。

“高考形式不变,但录取是可以改革,高校录取时如何采用这次成绩是可以改革的,如高考成绩只是高校录取其中的一个参考指数,而不是现在这样的一考定命运。

”赵沁平委员表示,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由三方面来决定,一是SAT和ACT成绩,也就是高考成绩,二是中学的成绩;三是面试或者校友的推荐。

回应状元风波自主招生权会更大事件:北大和清华大学争夺我市文科高考状元黄文帝,黄文帝本身希望报考清华,而本在我市无文科招生计划的清华大学,也承诺录取黄文帝,所以他最终填报了清华而没填北大,北大状告清华违规招生,清华无法增投文科计划到重庆,险些让高考状元无书可念。

回应:赵沁平称,目前的招生体制,高校在某个地方投有招生计划才能招生,是可能出现学生无法完全按照自己心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情况,招生制度改革还将经历一个过程。

随着招生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会更大一些,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或避免。

回应教育不公招生计划多方决定事件:外地学生报考北大清华,需要排名全省100名以内才行,北京学生报考北大清华,就容易得多,这是不是教育不公平?回应:赵沁平委员说,其实北京学生考北大清华也不容易,也是要拔尖的学生才能考上。

给每个省投放多少招生计划,高校不是拍脑壳想出来,是非常复杂的,是根据生均经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来决定的。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探析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探析

区域教育新教育 上旬刊10新教育 上旬刊 2024•05 总第602期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全国两会都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在人才成长和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高考综合改革、“双新”深入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亟待破解的重要任务和时代命题。

一、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什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内涵就是要实施“高水平的教育”和“高质量的教学”。

新时期教育改革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并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几大核心维度,赋予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下新特征:一是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特质的学校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多元系统的课程体系,培育时代新人;三是以教育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指向素养导向的生本课堂;四是以科研引擎,赋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科学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普通高中教育,如何持续推动学校朝着高质量目标发展,本文将以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的实践经验为例,探析基于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教研创新和管理优化“四维一体”的路径,为新时代回答如何落实“双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1.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核心载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育人则成为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基于“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指导理念,本着“培养文理并重,基础宽厚,艺体突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青年才俊”的普通高中教育目标,来建构基础、丰富、多元、可选的学校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教育部要求杜绝高校变相“双轨制”和向考生乱收费

教育部要求杜绝高校变相“双轨制”和向考生乱收费

教育部要求杜绝高校变相“双轨制”和向考生乱收费
佚名
【期刊名称】《东宇经纬》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教育部3月在兰州召开的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要求,今年的高校招生工作要坚决制止变相“双轨制”和向考生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严禁把计划、降分与收费挂钩。

【总页数】1页(P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32
【相关文献】
1.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电视电话会上要求关怀每一位考生服务每一位考生 [J],
2.教育部要求高校自主招生向农村考生倾斜 [J],
3.教育部要求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 [J], ;
4.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 [J], 无
5.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杜绝奢侈豪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是否应该取消高考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高考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高考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高考制度。

首先,高考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严重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学生参加高考,而高校录取率却非常低,这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应试教育的盛行。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只能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考制度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在中国,高考成绩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而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却严重不足,导致了贫困地区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此外,取消高考制度也可以促进教育改革。

高考制度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取消高考制度可以让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高考制度。

首先,高考制度作为一种公平的选拔方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高考制度的存在,可以保证学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而不会因为家庭背景或地域差异而受到影响。

其次,高考制度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此外,高考制度也是一种社会稳定的保障。

取消高考制度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更加不平等分配,并且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保持高考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尽管高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公平性、激励机制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取消高考制度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反,我们应该在保持高考制度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教育改革,从而解决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孟子所言,“教学相长”,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摘要:新高考改革以更加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在此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涯的社会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自己我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但在推进高中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其认知层面与实际活动并不吻合的诸类问题,导致整个高中生涯缺乏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的具体内容,对当前高中生涯教学形势提供创新性指导思想,并在新高考导向下,提出改革高中生涯规划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涯;规划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为全国各地的高中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而如何在高中阶段落实生涯规划教育是广大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由于新高考改革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使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最大限度发挥高中生涯规划的教育优势,给新高考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意识、情感和态度正处于成熟期,普遍地认为生涯规划无非是进入一所令人满意的大学。

在新高考时代,教师必须要把生涯规划放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正确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一、新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价值作用(一)新高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高考改革相关政策明确指出,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为社会培育创新型的人才。

与传统的高考制度相比,“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的新高考改革更加倾向于构建自主、共享、共建的生涯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及特点选择考试科目。

在此过程中,高校人才选拔制度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问题,总结经验,以现代化发展的视角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全面推动新高考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高考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新高考不再过度强调文科与理科的分科制度,而是统一将语文数学英语列为必考科目,从化物生政地史六科中任选三科作为选考科目。

60年教育纪事:高考招生改革从波折走向光明

60年教育纪事:高考招生改革从波折走向光明

经过1998年特⼤洪⽔、2003年⾮典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历练,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套完善的⾼考(论坛)应急管理机制。

图为2008年全国普通⾼校招⽣统⼀考试中,四川灾区考场都江堰中学考点的⾼考⼯作平稳有序进⾏,考⽣乐观积极应考。

CFP供图新中国成⽴以来⾼校招⽣数量变化⼤事记招⽣制度变迁1949年,各校单独招⽣,⾃⾏组织命题、考试和录取。

1952年,成⽴全国⾼等学校招⽣委员会,作出全国统⼀⾼考招⽣的规定。

1966年,“⽂化*”爆发,⾼校停⽌招⽣。

1970年,中央确定实⾏“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办法,招⽣对象为具有初中以上⽂化程度的“⼯农兵”。

1977年,恢复⾼考。

197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九七⼋年⾼等学校招⽣⼯作的意见》,正式确定恢复全国统⼀⾼考和招⽣制度。

1983年,开始在部分中央部委所属⾏业院校中实施“定向招⽣,定向分配”的办法。

1984年,开始试⾏保送⽣制度。

1985年,教育部规定⾼校可以从参加统⼀⾼考的考⽣中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费⽣,形成了招⽣的“双轨制”。

1996年,⾼校试⾏招⽣“并轨”,学费开始增加,随着2000年师范类院校和专业实⾏收费,招⽣并轨改⾰彻底完成。

1999年,中央作出扩⼤⾼校招⽣规模的决定,拉开⾼校扩招序幕,当年招⽣增幅达47.4%。

2003年,教育部实施⾼考招⽣“阳光⼯程”。

2003年,全国22所⾼⽔平⼤学进⾏⾃主招⽣改⾰试点。

⾼考内容改⾰1949年,各校⾃主命题考试,考⽣⾃由报名参加。

1950年—1965年,实⾏全国统⼀⾼考,分⽂科和理科两类。

1977年,恢复统⼀⾼考制度,分⽂理科参加⾼考。

1985年,开始引⼊标准化考试,1989年在全国推⼴标准化考试。

1991年,云南、海南、湖南3省试⾏在会考基础上减少⾼考科⽬。

1995年,⾼考试⾏“3+2”科⽬设置⽅案,语⽂、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科加考历史和政治,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

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中职教学策略分析

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中职教学策略分析

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中职教学策略分析摘要:职教高考制度的出台,极大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教高考让中职学生可以升入高等院校,同时,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职教育发展前景,让很多学生都可以选择中职学校。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中职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教高考;中职教学;开展策略引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响应,制定对应的实施方案,旨在培养与普通教育相似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应用型人才。

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普遍是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大大制约了职业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能力。

为改善当前职业教育的困境,中职院校就必须从职业教育的根本入手,重新制定符合当前“职教高考”大形势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课程,重新分配文化理论和技能的学时占比。

一、职教高考的现实特性(一)组织形式的权威性职教高考是由政府、院校、专业考试机构共同组织的职业教育专门性考试制度,作为一项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体现着国家意志和权威。

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共同组建成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双轨制格局”。

(二)人才选拔的适应性从职业教育体系之内看,职教高考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机衔接起来;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看,职教高考除了重点面向中职毕业生之外,具备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也可以报考,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职教高考的“内部升学”和“外部招生”两大类,体现出职教高考人才选拔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三)机会选择的竞争性随着职业本科的发展,“双高计划”的实施,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将吸引更多考生报考,职教高考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枢纽,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也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

(四)成长发展的可期性职教高考制度令中职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使中职生享有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和更多样的教育选择。

在学生择学上,可以不再拘泥于“普职分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个性,无论选择何种教育类型,同样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普通高校“并轨”后招生机构不再收取录取费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普通高校“并轨”后招生机构不再收取录取费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普通高校“并轨”后招生机构不再收取录取费用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国家计划委员会(已更名)
•【公布日期】1996.02.27
•【文号】教财厅[1996]4号
•【施行日期】1996.02.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教委办公厅、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
普通高校“并轨”后招生机构不再收取录取费用问题的
通知
(1996年2月27日教财厅〔1996〕4号)为促进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经研究,在今后招生工作中,各地招生部门不得向招生“并轨”院校收取录取费。

造成经费减少的部分,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会同教育委员会、招生委员会通过适当提高报名考试费等渠道予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8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的良好运作环境,转变管理不到位、无法管理的情况。

3.3强化培训,提升素质随着高校成人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优良素质,因此必须强化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技能和专业培训,特别是管理、教学、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专业的成人教育学者、专家进行专题性培训,或者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让他们掌握新管理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现代化水平,对于年轻管理人员,需要给他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培训计划。

同时,还需不断更新自我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实现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3.4完善制度,科学管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是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人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建立科学的职称架构,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主要在于管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必须建立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真正落实权、责、利三者的和谐与统一。

在科学合理的编制的前提下,实行目标化管理,做到权责、职责分明;积极落实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结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技能、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性的考核,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和其岗位福利、薪资挂钩,做到公平公正,以此提高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高效优质[5]。

4.结语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普通高校人力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在新形势下,各个普通高校应该强化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从人员配置、人员的培养以及管理制度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期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满足人们再教育的需要,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1]王建凯.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21-22.[2]林国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教育.2012,13,(21):211-212.[3]钟良才.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25,(2):7-9.[4]郑俊青.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专学报2012,25,(14):14-15.[5]张大鹏等.探索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9):114-115.高考“双轨制”改革下高等教育的回应杨博惠(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高考“双轨制”改革,倒逼高等教育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在分析现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优缺点之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考 双轨制改革 高等教育 一、高考“双轨制”演变高考在各种争议中不断改革,虽然负面声音很多,但它对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正面作用同样得到高度认可,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于个体而言,它的成败关系着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对整个社会来说,它关系着整个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的未来。

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考试到各省自主命题,从统一招生到高校自主招生,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抑或招生方式,高考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

高考招生制度也从最初的单轨制,到双轨制,再到并轨制发生一系列转变。

当今不少学者提出回归双轨制,改变一张试卷从研究型大学考到高职的传统格局。

600所高校转型成为职业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高等教育必须拿出相应改革对策,对“双轨制”选拔出的不同类型人才,进行分类化培养。

双轨制,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分流(streaming)模式。

教育分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它一般是指在一定年限的基础教育后,受教育者依各自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和不同类型的课程,形成分流”①。

提到“双轨制”,一般是向德国的模式学习和借鉴。

德国基础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初中毕业后就已经开始经历分流过程。

一部分有志学术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然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一部分志趣相异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然后毕业就业,或者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这种“双轨制”下的双向分流也会出现交叉情况,比如有学生读了一段普通高中后,学业跟不上,就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中国正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特色,探索适合我国的“双轨制”分流模式。

从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尝试,在尝试中改进,最终找出适宜高考“双轨制”下高等教育的应对措施。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我国即将出台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进行双向分流,即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考试分开,改变现行单一模式高考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此次改革通过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窘境,缓解了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尊重了人才的个体差异性。

因此,双轨道模式,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多次考试选择,以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模式增加学生成长成才的概率,是历年高考改革中相对较为彻底的方案。

但是这种新形势下的“双轨制”改革,全面冲击着传统的高考“过独木桥”思想观念。

同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双轨制”全面推进后,高等教育需针对“学术轨”和“职业轨”两条轨道的人才,进行因材施教的培养,以此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同时,以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等,培养出适应学生学力、志向、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分析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服务从本质上讲,不是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应当共同负担教育成本②。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就是遵从这一理论发展而来。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不发达时代的必然阶段,为我国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制度已经存在“严重不公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批量化生产根本不适合市场需求”等等问题。

在传统思想观念中,通过高考选拔制度的人才,获得深造机会,毕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尽管并没有任何研究指出,落选者一定比入选者差,但就群体而言,现行教育体制的确为我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积极作用外,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成为众矢之的。

首先,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对学校教育固有缺点的再次强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各大中、小学将升学率视为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高等教育方面,大学本科将考研率视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各级学校的共同目标就是为把学生尽可能多的送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这样的标准,必然会导致应试教育应运而生。

尤其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提升考研率衡量指标,表面上看是为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鼓励大学生深入专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

但实质上,更多体现的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

升学率成为社会影响力的风向标。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向必然受到升学率的干扰,朝着应试教育方向前进。

升学率是令社会、家长、学生多方安心的重要指标,要想保证升学率,必然固化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无法撼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309 动应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其次,是对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严重质疑。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众多青年学子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希望无情的击碎,现行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顺应民心。

进入本世纪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给子女尽可能多的深造机会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而与此同时,自上个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大多达到上大学的年龄,作为独生子女家庭,在情感上,对下一代能够受高等教育的期盼也空前强烈。

高考仅仅用一道无形的分数线,就残忍的将众多学生挡在了高等教育的门外。

最后,现行教育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高校招生不能满足需求和铁路春运成灾,是举国议论的两大难题。

各高校招生录取标准几乎完全一致,就形成大量未上线考生错失升学机会与各高校为争取优质生源,开展争抢,提出优厚条件之间形成的矛盾,一道分数线,将供需双方隔绝。

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教育模式固化,内容死板,无法培养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人才培养本身存在的缺陷与众多青年学子无法跻身高等教育之间矛盾必将激化。

作为学校教育链的最后一个环节,高等教育无疑必须在改革教育体制,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确保高考“双轨制”正常有序发展1.保证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双轨制”的提出,需要社会的认可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接受。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由于政策倾斜力度不同、社会观念有失偏颇、企业招聘对学历歧视严重等多重合力之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极其不均衡,导致这一观点将长期存在,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要使“双轨制”高考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破除这种“厚此薄彼”的不平衡状态,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转变观念,消除学历歧视,将“双轨”人才置于同一天平上,均衡发展,和谐共进。

也就是将分流人才的趋势要从计划驱动的教育分流,变为市场驱动、以人为本的教育分流,也就是要改变目前由政府制定计划指标,由学校按指标把学生分流的模式,应对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引进政府宏观调控,把所有学生都看作宝贵的人力资源,靠市场的需求机制和政策引导,为情况不同的学生升学或就业的需求提供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主动选择出路,形成多种分流。

并从观念上真正认同“双轨制”,营造一个不偏不倚的社会舆论引导方向,对“双轨”人才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

2.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平等自愿原则目前我国实行“双轨制”的阻力主要来自高校公信力的缺失。

公众比较关注的是高校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两个问题。

现行高考制度中的教育不公平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历来是人们抨击的重点。

“双轨制”只有确保教育公平及资源配置平衡,才能取信于民,减少推行阻力。

高考“双轨制”改革应充分考虑绝大多数利益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以此为出发点,制定改革方案及执行细则,将考试与招生置于阳光之下,避免暗箱操作或“潜规则”,重新配置失衡的教育资源,以免因改革引起更大的不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