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药物科学
几种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概述

几种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概述邓哲【摘要】屠呦呦之诺奖再次像我们证明了中医药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宝库,传统的中医药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走向国际,造福人类。
而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现就近几年中医药中热点方法进行概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基础以及期待更好中医药研究方法的提出。
【关键字】中医药;研究方法;概述;General situation of several of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in TCM 【Abstract】Tuyouyou, the Nobel prize winner, validate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a treasury worthy of exploiting. In order to better march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benefit mankind,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CM. However,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CM is called “encouraging blossoming and contending of all”, and varieties of research methods emerge in endlessly. Now general situation is summarized about the hot methods in TCM in recent years, which aims to lay foundation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nd expect better research methods are put forward.【keyword】TCM; research methods; general situation;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物的历史与现在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的医生科赫。 在世界生物学界,对于选择结核病的研究成果授奖,许 多人持异议。 1876年,科赫找到了炭疽病的病因;
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病菌; 1884年,他又确认了霍乱病菌; 1896年,他在南非战胜了口蹄疫; 1898年赴意大利考察儿童疟疾等等。这位内科医生在治 疗传染病方面确实功勋卓著。 作为科学家,科赫的贡献不仅是治疗结核病等传染病, 而是确立了现代细菌学的方法。
生物学: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林耐提出动植物的分类系
统及命名方法,成为植物学世界通用命名与分类方法。
医学:18世纪末-19世纪,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牛痘法预防
天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免疫的概念,在1881年研制出
炭疽杆菌减毒疫苗,以后又研制出狂犬疫苗。德国医生科赫
发现结核杆菌并提出细菌是导致许多疾病的真正原因。
例如:苦艾、阿片、杜松果加蜂蜜治疗头疼。
二 古希腊与古罗马药物
1. 古希腊药物:公元前 2100 年-前 300 年,荷马史诗《伊里亚 特》、《奥德赛》记载了大量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 渡的社会及医药情况,治疗战伤的方法如裹绷带、压迫法止 血等。
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医生是太阳神阿波罗,他的儿子埃斯克
雷庇斯(Aesclepios)是医神,他一手拿药,一手持杖,杖上 缠蛇的形象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西方医药行业标志。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460-前370)主张医学是治
愈病人的一门技艺,从神学分离出来。
“医学之父”Hippocrates誓言。
2. 古罗马的药物 公元前800年-公元200年,古罗马千年帝国。 公元40-90年底奥斯考里德(Dioscoriaes)写出 了《药物学》一书,记载药物达900余种,其中100余 种现在仍然使用,如:姜、乌头、芦荟、鸦片、莨菪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合理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用药过程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合理用药是相对于合理用药而言的,现实中,不 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带来不适,严 重者甚至酿成药疗事故,造成社会性的药物灾害, 给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 使用无明确疗效的药物
也就说药物的疗效根本就还不明确(比如过去一 些保健品也允许在医院经营,并与药品混淆,说明 书中的作用用途一大堆,百病皆治,其实并没有明 确的疗效,也就是说根本就不能治病)。
国际上对合理用药的界定
•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曾提出,“合 理用药”要求: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 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 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 安全无害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药 学届的同仁已就合理用药这个概念达成共识, 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合理 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 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 药物 。这就是合理用药。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林可霉素,为速效抑菌药,抑制 细菌蛋白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β-内 酰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但近来有报道,β-内酰胺抗生素+大 环内酯二者在治疗非典型肺炎上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如果确实要联用,首先使用杀菌药,然后使用抑菌药,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不是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无必要或不 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 酯类抗菌药,β-内酰胺抗生素属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在于 干扰细菌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细胞液泄出而死亡 ,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代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近年来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类新剂型的创新点、临床应用及前景,以期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简要介绍药物新剂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新剂型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改善患者顺应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新剂型的创新点、技术难点、临床应用等;接着,重点分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纳米药物等,探讨其原理、制备方法、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药物新剂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展示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为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药物新剂型分类与特点药物新剂型是指在传统药物剂型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或方法研发出的新型药物形态。
这些新剂型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满足特定疾病的治疗需求。
近年来,我国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显著,为医药产业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缓控释制剂:该类新剂型旨在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如口服缓释制剂、植入式缓释制剂等。
靶向制剂:该类新剂型能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在目标组织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如纳米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制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该类新剂型通过皮肤给药,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科技一直是当代科技领域中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领域,例如医疗、农业、食品工业等。
过去的几十年来,生物科技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基因编辑到组织工程,都已经出现了重大突破。
近年来,生物科技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成果,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一、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应用CRISPR-Cas9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它是指在DNA序列上进行剪切和粘贴的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编辑基因,不仅可以修复遗传疾病,还可以改变某些有害基因的性质。
在农业方面,CRISPR-Cas9技术可以在植物中删除或添加具有种植优势的基因,增加抗病性和农产品产量,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近期,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更加精确的基因编辑工具,称为“Prime Editing”,它可以通过直接将修改因子粘贴到DNA上,实现更加精准的编辑。
二、人工智能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AI)是另一个领域,正在改变着生物科技的未来。
AI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在医学诊断和药物开发中更快地识别和推理出新的模式,可以让人类更加了解生命中的复杂模式。
利用AI,科学家们可以筛选出大量的药物候选者,从而提高更快地得到新药物的效率。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技术,它将AI集成到了生物领域中,实现了更准确的药物识别和发现。
三、全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全基因组测序是另一个生物技术中的关键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检测人体中所有基因的突变,并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疾病。
随着基因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下降的成本,全基因组测序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检查,许多医生将其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
此外,全基因组测序也在建立一些大规模的基因库,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CRISPR-Cas9技术的跨物种应用CRISPR-Cas9技术的跨物种应用亦是近期研究领域中一大亮点。
药学专业科普及解读

药学专业科普及解读当代人对药学专业的认知缺乏全面性,甚至部分人对药学的认识非常偏颇,以新冠疫情疫苗研制工作为例,网络上很有一部分群体将疫苗的难以研制完全归咎到药学专业人才身上,认为他们应当背负所有的责任。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药学也没有世人想象中那么简单。
药学的概念药学是一门医药学学科,是众多医药学学科中的一支,而在药学中就有西药学和中药学的区别。
仅从药学这门学科的概念上来看,这是一门连接了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学科的主要职责,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包括药品自身的安全以及投入到治疗过程中之后患者的安全)。
药学在研究内容上囊括了药物来源、性状、作用、炮制、鉴定、分析、生产、保管等内容,而新药的发现与合成也在药学的研究范围内。
由于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是会持续人类整个发展历程的斗争,因此药学在研究方向上也具有不间断性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创造出药效更强的药物,同时着眼于药物质量、安全性等层面的提升,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压制药物毒性的同时,使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药学的发展历史药学在历史上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文艺复兴前期、中世纪药学、现代药学和当代药学。
文艺复兴前期的药学发展有限,但无论中外均衍生出众多非常著名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本草纲目》、埃及的《纸草书》、印度的《吠陀经》等,之后的中世纪药学同样没有太明显的进展,对药物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植物制剂的层面。
药学真正得到发展是在现代药学阶段,这一阶段人类社会迎来第一次技术爆炸,包括生物学、物理学、解剖学、现代化学在内众多学科,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表现在于学科分工愈加细化,且不同学科之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相互影响,之后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出现,更使药学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高度,并逐步发展至当代药学的水准。
药学科目、修业年限及人才标准药学在分类上属于医学或理学学科,入行的初级药士需要掌握生理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备药剂学和药事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初级药师或是主管药师还要具备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等。
当代药学领域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传承

当代药学领域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
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药师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药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更是通过药学服务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全方位服务。
药师工作面临着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培养、传承和弘扬药师精神成为重要课题。
传承药师精神,厚植工匠精神新时代是需要工匠精神的时代,工匠精神是工匠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所秉持的价值观念、职业品质、行为规范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已融入我国劳动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药师工作作为直接面向患者的一线岗位,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
新时代药师工作要把工匠精神融入药师职业素养之中,形成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作为新时代的药师,要把弘扬工匠精神与推动药学事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药师职业优势,弘扬职业操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药师精神是药师的职业追求,也是药师职业素养药师精神是药师工作的灵魂,也是药师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
药师精神是药师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现了药师的职业追求,也是药师的职业素养。
它既是对药师工作态度和作风的评价,也是对药师职业操守、价值追求、能力水平和行为操守的评价,更是对药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评价。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执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样一个多元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药师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药事服务水平和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公众健康权益,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两个维度去思考和解决。
加强公共选修课《当代药物科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

加强公共选修课《当代药物科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摘要: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课程。
《当代药物科学》是为了使学生接受药学的相关教育,概要地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及药学的发展前沿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而对药物及制药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如何设计授课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如何加强公共选修课《当代药物科学》中科学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当代药物科学》科学素质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课程。
但目前公共选修课的效果并不理想[1]。
如何上好公共选修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代药物科学》是为了使学生接受药学的相关教育,概要地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及药学的发展前沿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而对药物及制药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开设的一门校级公共选修课程[2]。
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先后被评为校级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和校级精品课程。
如何更好地加强课程建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丰富的药学知识,又很好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本课程作为理工科的校级公共选修课一直追求的目标。
笔者将以《当代药物科学》课程为例,分析问题,希望能对理工科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参考。
1.公共选修课的受众广,学生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涉及各个专业。
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中文科生占有很大比例。
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对药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
如何把一门理工科的课程讲深入浅出,既让文科专业的学生听懂并理解,又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内容新颖的知识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公共选修课承担传授科学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公共选修课的主要任务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工学院当代药物科学课程论文题目:药物中的双刃剑——抗生素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0年5月9 日英文摘要: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remains a serious disease that threatens healthypeop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may be the commonest cause of the CAP. Recently, drug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whole world. Meanwhile, incidence rates of atypical pathogen and multiple infection have been increased. All these take more trouble to empirical therapy of CAP. As the reports related to clinical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recommended βlactams and macrolides reduced the overall costs, inpatient days, case fatality rates and the trend of generating the drugresistance than those receiving alternative treatment. Although this treatment can extremely coveraged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perhaps it is not rational to traditional pharmacology because a baterial inhibitor may inhibit the bactericidal effects of rapid bactericidal agents. Several investigators tested the combination of βlactams and macrolides in vitro and in vivo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pneumoniae, but they reported the results nonuniformly, and further evidences are warranted.中文翻译: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目前肺炎链球菌可能仍是CAP最重要的病原体,且耐药肺炎链球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非典型病原体发生率和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些都给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
各国CA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几乎都提到了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经验性治疗,并且世界各地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表明,依据指南迟早做经验性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护理费用、住院时间、可能产生的抗菌药物的耐药倾向,降低死亡率。
虽然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但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有矛盾,且国内、外的一些关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还有待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联合用药抗生素类药物是大家所熟知的,许多人感冒、发烧、上火、咳嗽等为了省下几块钱都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还真比针对性的药物好。
但是就我所知长期服用抗生素会使免疫力下降,加上这学期所选修的课程是当代药物学的老师见解很独特,让我对抗生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面谈谈抗生素的由来。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被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了,还是称为抗生素更为符合实际。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
抗肿瘤(antineoplastic) 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细菌之间相互拼杀所用的微小蛋白质“导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治疗疾病所用的抗生素。
研究该项技术的一个美国研究所希望能够首先在治疗动物(如猪和鸡)的常见病方面取得突破。
同时这个研究所也发现用这种蛋白质“导弹”能够在食品无菌包装和保存方面做出突破。
由于人体血原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医学的危险性,且使用后没有后遗物。
言归正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有很多种类这点一般人都不知道。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抗生素已达200多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有60多种。
Swan(1968)将抗生素分为治疗用抗生素和饲料用抗生素两类。
这一划分主要是考虑人类的安全、药物的残留和交叉抗药性。
依其化学结构,抗生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多肽类此类抗生素吸收差、排泄快、无残留、毒性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
属于此类抗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Bacitracin zinc)、黏杆菌素(colimycin)、维吉尼亚霉素(virginiamycin)、硫肽霉素(thiopeptin)、持久霉素()、恩拉霉素(enramycin)和阿伏霉素(avoparcin)等。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和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霉菌发酵产生。
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对畜禽呼吸系统疾病和家畜的细菌性腹泻非常有效,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而且还能促进产蛋和增加泌乳量。
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
欧洲已禁止该类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抗生素应用,美国和日本仍在使用金霉素和土霉素季按盐,我国仍大量使用土霉素钙盐。
3.大环内酯类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
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
同类中不同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
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4.含磷多糖类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菌株特别有效,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消化吸收、排泄快,在欧美广泛使用。
常用的有黄霉素和大碳霉素。
5.聚醚类抗生类此类抗生素分子含有众多的环状醚键,显酸性,具有亲脂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成盐后的溶解性也相似。
聚醚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具有离子运输的作用,它既是很好的促生长剂,又是有效的抗球虫剂。
在动物消化道内几乎不被吸收,无残留。
常用的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和马杜霉素。
6.氨基苷类(aminoglycoside)氨基苷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已醇的配基,以糖苷键或与氨基糖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也称氨基环醇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用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
尽管作用不同,但此类抗生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7.化学合成类此类抗生素由于副作用大,正被逐渐淘汰。
大部分只允许做兽药,而不用作饲料添加剂。
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乙醇(Olaquindox)、呋喃唑酮(Furazolidone)、硝呋烯腙(Payzone)等。
抗生素的作用部位有以下几个:(1)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如青霉素,主要是抑制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
多氧霉素(一种效果很好的杀真菌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真攻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多粘菌至少与细胞结合,作用于脂多糖、脂蛋白,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较多,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阻碍核酸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和我了解的一样,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扩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
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目放矢。
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受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盲目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结果可能我们一般人都会想不到。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