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引言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课程思政课的理论抽象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对于思政课缺乏兴趣,认为是一门艰深难懂的课程。
如何让思政课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地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就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旨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二、地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意义1.丰富思政课内涵地域文化包含着民族、地域、历史风土以及各种人文资源,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涵,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学习典型的地方文化,比如地方传统节日、淳朴的民风民俗等,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增进民族认同感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当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本地文化,并且用实践的方式感受本地文化的独特之处,他们会更加自豪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加对祖国的认同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
3.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理论抽象、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主动去了解和探索本地的文化历史。
1.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针对不同地方的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教师们应该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并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予以展示。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古迹名胜游学,进行地方文化的实地感受和考察,或者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文化人士进行讲座,将地方的历史文化、地方名人等内容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当中。
2. 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地域文化。
“读城记”:基于地域文化的项目化学习实践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71怀海特认为,“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应是突破固有认知,打破学科边界,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
江苏省南京市考棚小学建于南宋明道书院旧址、明清江南贡院的考棚,距离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瓮城——中华门城堡只有几百米之遥。
自2017年,学校以深化“文化育人”为主旨,立足南京本土地域文化,开展“读城记”项目化学习实践。
一、挖掘文化内涵,围绕“四城”设计学习任务学校深入挖掘金陵文化内涵,设定“历史之城”“自然之城”“非遗之城”“创想之城”四个项目主题,据此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步开展项目化学习。
(一)读 “历史之城”南京,有着 6000 多年的文明史和 2400 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
着眼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之城”项目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一是探寻一个南京景点,找一个与之相关的有趣的历史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录制视频,生成二维码,贴在任务单上。
二是探寻一个南京景点,选择一位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查阅书籍、影视资料,为他/她制作一张人物卡片。
三是探寻一个南京景点,阅读一篇或多篇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阅读体会。
(二)读 “自然之城”桨声灯影秦准河,碧水悠悠白鹭洲。
南京是“读城记”:基于地域文化的项目化学习实践*马 伟 袁 塞江苏省南京市考棚小学立足地域文化,开展“读城记”项目化学习实践,促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互通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的生成。
学校立足金陵文化,围绕“历史之城”“自然之城”“非遗之城”“创想之城”四个项目主题设计学习任务,通过“体验式”“思辨式”“探究式”“生成式”等学习方式来多样态实施研究项目,整合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贯通探究、合作与展示活动,融通学科、生活与社会实践,落实项目化学习的综合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读城记”;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第十五期教学研究课题“童蒙造物:基于学习可见的综合实践多模态教学研究”(编号:2023JY15-L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域文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建筑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地域文化实践教学。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涵盖了历史、民俗、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发展。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学校应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方案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地点等,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2.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实地考察、民俗体验、艺术创作、历史研究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效果。
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与当地文化部门、社区、企业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体验、创作等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 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
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一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
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深,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
而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一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兰州作为陇右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兰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风俗民情和名胜古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首先,兰州地理环境是其文化的重要方面。
兰州位于黄河流域,被大山环绕,因此兰州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比如兰州的饮食文化,受制于地理环境,察觉肉类以及羊肉为主要饮食,形成了独特的兰州拉面文化。
而在中文教学中,介绍兰州的地理环境,不仅可以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其次,历史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
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倡议,兰州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介绍兰州在历史上的地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对于兰州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中西部地区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最后,介绍兰州的风俗民情和名胜古迹,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兰州文化。
从传统工艺品到兰州当地独特的节日活动,再到名胜古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兰州风俗和民间文化。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拓展词汇和句型,更能够了解中国众多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
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在中文教育中应用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多元性。
美术课教学对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实践研究
美术课教学对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美术课作为学生了解和体验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学对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教授美术技法和作品欣赏,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递。
本研究旨在探索美术课教学如何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以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来探讨美术课教学对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实践,通过调查获得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研究过程(1)明确研究目标:分析美术课教学对地域文化的现状和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提出融入地域文化的教学策略。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选择两组同等条件的学生,其中实验组接受融入地域文化的美术课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美术课教学。
(3)方案实施:根据实验组教学方案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4)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和调查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学生作品评价和学习成绩。
调查数据包括学生对融入地域文化教学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
(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和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总结融入地域文化的教学效果。
三、方案实施1. 教学内容设计(1)地域文化介绍: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美术作品等,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地域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艺术展览、传统工艺品展销等,亲身体验地域文化。
(3)地域文化创作: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讲授与讨论:教师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当地的传统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设计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地域文化的实践。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可以通过探究地方的历史传统和民俗习惯来展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地方的重要历史事件或者有代表性的民俗习惯,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并加以解读。
在江南地区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选择介绍太湖风光、钱塘江大潮等与地方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还可以通过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来展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比如戏曲、民歌、舞蹈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艺术作为案例,向学生介绍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当地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地方文化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还可以通过地方的风土人情来展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来了解和研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当地风土人情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探究地方的历史传统和民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以及地方的风土人情,可以使学生对地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这种探索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有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而这些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正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意识。
在思政课教学中,地域文化融入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探索。
下面结合实际经验,就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魅力。
地域文化的传统和风俗是地域文化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风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注重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的总和,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对地域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加强学生的实地体验,增强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感染力。
地域文化并非只是静止的文字和图片,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从而增强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总结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可以使思政课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注重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地体验,从而使地域文化真正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应用的文献研究
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应用的文献研究一、引言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域内特有的文化风俗、传统、历史、风土人情等,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丰富教材内容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材内容,如地方民间传说、地方方言、地方风土人情等,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通过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的了解和尊重,形成珍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
3.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通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故乡、家乡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1. 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本地区的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2.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创作、举办地方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来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课外阅读等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发和应用地域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四、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例如一些教师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学校对地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
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地域文化资源。
五、结语地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融合实践
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融合实践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地域文化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第一部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的文化特征和传统习俗。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人文特征的综合体现。
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地理意识。
通过了解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增强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二部分: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地域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包括地方风俗、传统节日、地方特产等。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来设计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举办地方特色的文化展览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并将其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2. 设计地域文化题材的教材和教具地理教材和教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而地域文化题材的教材和教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地域文化为题材的教材和教具,例如地域文化展示板、地域文化手册等。
这些教材和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运用地域文化案例进行教学地域文化案例是地域文化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案例,例如某地的传统农耕方式、某地的特色建筑等,通过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融合实践的意义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实践能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地域文化是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通过将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
而地域文化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结晶,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就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讨论。
二、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地域文化是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它是一种地方的、当地特有的文化。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每一个地域都孕育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地域文化可以为思政课注入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讲述国家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过程时,可以通过地方文化的特色,展现当地人民的奋斗历程和文化传统,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地方性的文化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力量。
地域文化也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访当地的重要纪念性文物或者举办一些地方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地域文化也可以为思政课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内涵。
每个地域文化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在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
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特色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地方政治实践等,通过生动、鲜活的举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幼儿园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地域特色文化传承
幼儿园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是幼儿园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一个真
实案例,用以说明幼儿园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这个案例发生在山区一个名叫兴隆村的幼儿园。
该村地处偏远山区,
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艺术。
幼儿园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地
域特色文化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非常重要。
因此,
他们决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孩子们了解、体验和传承这一文化。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地域文化教育,幼儿园邀请了稍远
一点的山区学校的孩子们来做客。
这样,孩子们有机会与其他地区的孩子
们交流,分享他们各自的文化特点。
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合唱比赛,让两个
园区的孩子们合唱各自的民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通过亲身体验了地域特色文化,
还了解到了这一文化的起源与意义。
他们在实践中动手制作手工艺品,观
摩了乡土艺人的技艺,参观了传统的民居和农田,亲身体验了农耕文化。
同时,他们还通过与其他地区孩子们的交流和合作,让自己对地域文化有
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了他
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并将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地域文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期对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二、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1)选择合适的实践基地。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实践基地,如历史文化名城、民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等。
(2)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建实践团队。
根据实践内容,选拔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生,组建一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团队。
2.实践教学过程(1)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基地,参观考察,了解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等方面。
(2)调研访谈。
与学生一起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等,收集相关资料。
(3)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
(4)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实践教学,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地域文化,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四、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实践基地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实践教学。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成果。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对外汉语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陕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陕西地域文化环境的特点1. 历史悠久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西安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尤其以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为代表。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震撼和具有吸引力的,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 丰富的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地方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等。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增进跨文化交流。
3. 独特的方言文化陕西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分支,具有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特点。
通过学习陕西方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陕西的生活和文化。
1. 丰富课程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相关课程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古建筑、博物馆、文化街等地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当地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陕西的历史文化。
2. 提供地域文化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方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联欢、元宵灯会、古镇游玩等,使外国学生切身感受到陕西的精神风貌和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 开设方言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开设陕西方言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陕西方言,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方言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四、未来的教学实践建议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设计出更接地气、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课堂实录】海阳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课1.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汇报方式,根据“海阳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这一主题中搜集了解的地域文化知识,进行总结、交流,增进对海阳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2.能力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调查采访、上网搜集等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其整理概括信息,并根据需要设计和制作汇报课件意识,引领学生形成团结协作、分享交流的理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海阳文化的深厚底蕴,获得丰富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自己热爱家乡地域文化,传承家乡优良传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自身成长积蓄能量。
小组成员合作搜集整理海阳亚沙文化、海阳非遗文化、学校中亚沙文化传承内容。
小组成员间、小组间的合作,以及以各种方式合作展示小组合作结果。
多媒体课件、各组活动成果(吉祥物头饰、搜集到的视频、火炬、绘制的会徽、看板、剪纸、沙画作品等)课前反复播放《快乐在一起》这首歌营造轻松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和参预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海阳亚沙文化的核心内涵——一起快乐,进而开启快乐课堂。
1、点明本节课分海阳亚沙文化我了解,海阳非遗文化我知道和海阳地域文化我传承三个小组分享活动成果。
2、出示交流要求和评价标准。
(1)解说清晰、声音宏亮(1)(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1)(3)善于合作,共同展示(1)(4)勇于质疑,及时补充(1)(5)认真观看、子细倾听、体味学习(1)直奔主题交待小组交流主题,出示课堂交流要求,为学生课堂展示提供匡助并为后面评价环节提供标准和依据,做到课前有要求课后有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1、小组分工明确。
(一人演示课件,其他成员分工进行展示。
)2、展示形式:海阳亚沙会口号、理念采用大标语形式展示;海阳亚沙会吉祥物学生通过实物和诞生视频介绍;火炬实物解说;会徽图画介绍,会歌通过学生演唱形式介绍等。
亚沙会三个吉祥物海海、莎莎、阳阳同样是亚小的吉祥物。
海海代表着大海的博大,包容,奉献,激情 ; 莎莎让人感受到了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坚持和毅力 ; 阳阳那是一种健康向上,阳光进取的生活状态。
地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集合,它在塑造学生认知、价值观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合地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地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历史背景: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这些历史背景构成了当地文化的基础。
语言特色:方言、地方词汇与习俗用语等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传统习俗:包括节庆、饮食、服饰等,这些元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二、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课文选择与教材编排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可以增加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课文。
例如,选取与地方名人、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并感受本土文化。
2. 课堂讨论与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
例如,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特色,或是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3. 实地考察与体验结合语文教学,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走访当地的历史遗迹、文化中心和传统手工艺人等,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例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民俗表演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地域文化。
4. 跨学科整合将地域文化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例如科学、美术、音乐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比如,通过美术课学习地方传统艺术,或在音乐课中学习地方民歌。
三、实践案例以某地区的小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校教师在教授课文《草地上的小白兔》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讨论草地上常见的小动物,并配合地方的民间故事,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对自然与文化的认同。
四、结论地域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摘要:乡土地域文化是指具备地方特点和色彩的文化,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还具备独特的民俗民风,因此乡土地域文化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将地域文化充分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情景,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乡土地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交流对于人们意识的影响。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文化交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地域文化,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归属感,使得优秀的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对语文知识技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乡土地域文化涵盖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例如当地的一些自然风光、地域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特色方言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素材。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不仅是为了使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同时还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完善语文教学结构。
此外,将乡土地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现阶段,在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乡土地域文化的利用呈现出单一的趋势,由于乡土地域文化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就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就导致乡土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于乡土地域文化的理解过于局限;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学生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想要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融合方式千篇一律,限制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最后,在融合过程中,授课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讲授而忽略了实践应用,学生对于乡土地域文化的感受不够深刻,对其的理解过于片面,难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其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陕西的地域文化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实践。
因此,本研究将从陕西地域文化特点、文化资源、环境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揭示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陕西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陕西地域文化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特点,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充分利用陕西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与地域文化环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研究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陕西地域文化环境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可以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因此,对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进行了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陕西地域文化的特点和资源,以及对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和反馈。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地域文化环境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构成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都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
地域文化也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机会。
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息息相关,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1. 提供生动的案例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
这些案例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些案例也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生动的载体,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
2. 塑造民族精神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民族的精神追求与精神面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话题中,愉悦地接受与思考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4. 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从而培养出对家乡和民族的热爱与自豪感。
这种民族自豪感将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民俗风情、地方社会组织等,将这些特色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 制定地域文化教学实践方案学校可以制定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方案,明确融入地域文化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为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3. 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呈现地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域文化融合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域文化融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分析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感。
一、引言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感。
因此,将地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地域文化的价值1.丰富教学内容:地域文化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传说、民俗等,这些素材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文、故事、诗歌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实地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地方戏曲欣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将地域文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开展合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发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的红色文化为例,在教学中融入该地区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等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地域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地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价值。
在首先概述了地域文化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探讨了具体实践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来验证实践的有效性。
在结论中,总结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意义,提出了对未来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地域文化、融入、实践、探索、概述、必要性、方法、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实践意义、启示、发展方向、教学、地域特色、学习体验、文化传承、情感教育、价值观、社会责任、价值引领、民族团结、地方特色、教育教学改革、文化创新。
1. 引言1.1 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自信、自尊和自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人生态度。
思政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道德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地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地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各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地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7-02-18 13:49:25
【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地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俞海洛
本项教学成果由俞海洛教授主持,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有:1.研究地域文化现象,甄选内容撰写校本教材;2.将地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相长,打造特色学科与专业;3.利用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建设高校文化等。
一、本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成果全面调查了周口孔子与老子文化资源,结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对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诗经·陈风》等周口特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丰富了教学内容,使之具有高起点与高质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诉求。
(二)在教材编写方面,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以打造特色文化课程为目的编写校本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具体做法是:第一,教材编写工作结合了学校办学的师范性特点、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了学校地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的开展实际,也结合了学校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第二,教材编写建立在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之上。
为编好教材,我组织成立了专业研究团队,对周口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结合学校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在编写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学术性与通识性相结合,从而保证了教材质量等。
(三)在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教育调查、教学案例研究。
课题成员都是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去发现与解决教学问题,避免了外来者工作上的诸多不便。
教育调查使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案例研究规范了教学活动,提高了成果推广应用价值。
(四)在教学实践方面,主要采取统筹规划、部门协作的方法,鼓励第二课堂教学创新活动。
项目组统筹规划了地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活动,由教务处、学生处与文学院负责,协
作全校各教学单位组织实施。
课题成员以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为契机,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深化了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
还有,学校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成果的创新点
(一)教材《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讲》,获批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又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该教材是一部以周口地域文化资源为素材,学校用以进行通识教育的校本教材。
内容主要包括周口历史文化概论、始祖文化、姓氏文化、《易经》文化、老子文化、《诗经·陈风》、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美术、农耕文化、历史名人与历史名胜等十二讲。
教材编写结合了学校师范性特点、所在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了学校地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的开展实际,也结合了学校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使学校开展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有本可依。
教材注重学术性与通识性相结合,生动活泼,开了全省高校编订地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的先例。
(二)取得较为丰硕的教学理论成果:1.著作《孔圣足迹遍河南·周口》;2.省级课题《河南省孔子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结项报告;3.市级课题《提升老子文化品牌研究》的结项报告;4.在CSSCI来源期刊《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州学刊》,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高校科技》《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论文还发表在《教育探索》《天中学刊》等核心刊物,本项共计发表论文10篇。
这些理论成果,以科研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保证了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高起点与高质量。
(三)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成果对周口孔子与老子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还对《诗经·陈风》进行了考证研究。
发表了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诗经·击鼓>为怨陈宣公考》,以及1篇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论文《商水出土的原仲簠与<诗经·东门之枌>》,得到了《诗经》研究界的好评,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点。
(四)在地域文化教育研究方面,成果在宏观上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视为开展地域文化教育的源动力,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加强传承文化的办学职能,打造学科建设特色,进而建设特色学校,发表了2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传统文化教育语境中大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价值取向》《依托地方文化走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在微观上,积极探讨开展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又结合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集中探讨了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发表了多篇论文,使教育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点。
(五)教学实践成果丰富。
本成果深入广泛地持续开展了地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活动,这项活动从2012年起被列入周口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二级学院紧密配合,教育对象为学校全部入学新生。
这项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力度大,有力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在现有教学机制下,这是一项教学创新。
同时,这项活动也促进了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发展,激发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对地域文化产生兴趣。
课题成员还编导了学生话剧《孔子》,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田野考察,在第二课堂积极深化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课题成员的倡导下,学校在校园设立了孔子与老子雕像,使用极具文化内涵的
经典语汇为道路命名,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等,成果多向度、多方法地探讨了地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实践推广应用价值
(一)教材《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讲》,使学生全面而快速地了解周口历史文化,不仅拓宽了他们的人文视野,还使他们对本地本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
教材虽然有地域性特点,但其探讨的姓氏文化、《易经》文化、老子文化等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普遍性特点,教材为省内外成果推广应用学校师生所喜爱。
(二)市级课题《提升老子文化品牌研究》结项报告,荣获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一等奖,2013年7月,又被辑入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之二《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调研课题集锦》,为周口市级领导作咨政参考。
教学成果的其他理论成果,如多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在相关专业与学科内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术探讨与推广应用效果都是开放的。
(三)截至目前,周口师范学院开展地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活动已有6年,直接受益的入学新生近5万名,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仍将继续开展。
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发文报道,被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广播网、中国高校之窗、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等网媒多次报道,还被《河南日报》、河南教育网等地方媒体多次报道,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四)本成果除在周口师范学院推广应用之外,还在浙江大学与中原工学院推广应用。
鼓励广大教师汲取本项成果的经验,开展区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优化校园人文景观设计,以及增开文化通识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等,以优秀文化传统和优良校风培养学生。
本成果因在教学实践、文化育人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以及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还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等多家单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