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爱德华萨丕尔语(EdwardSapirLanguage)是著名社会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提出的语言论,它属于结构语言学的大类,将语言视为社会知识的一种具体实现。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是现代社会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语言论,它不仅深深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而且塑造了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的主要思想是,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一种社会知识的体现,它将人类的社会观念、社会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概念编织成一体。
语言是一种文化礼仪,它不仅反映了说话者的思想和表达,而且反映了说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
因此,爱德华萨丕尔把语言视为一种社会实际现象,他认为语言不仅传达有意思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塑造社会和文化的形象。
爱德华萨丕尔的理论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学方式,他把语言视为可以用来理解人类社会的一种工具。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他把“语言学”改叫“社会语言学”,注重每一种语言是如何表示以及描述人类社会的。
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语言的运用环境和语言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
他的理论强调了语言的动态性,并从历史角度上看待语言的发展。
爱德华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知识的体现,它将人类的社会观念、社会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概念编织成一体,说话者总是按照发展中的模式使用语言,而模式就是他们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反映。
因此,爱德华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助于塑造人们社会形象。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学方式,而且深深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的主要思想是把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他认为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传达信息,而且有助于塑造人们社会形象。
他把“语言学”改叫“社会语言学”,从历史角度上看待语言的发展,注重语言的动态性。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它不仅深深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依据。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应用研究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知名作家罗伯特·萨丕尔和瑞典心理学家罗伊斯·沃尔夫共同提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主张人类的一生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会在人们的大脑中始终持续不断地编织和重塑。
这一理论对于心理学、文学、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应用意义。
《你一生的故事》是一部畅销书籍,作者是心理学家杰夫·格林沃德。
在这本书中,格林沃德探讨了人生中的各种转折点和决策,以及这些经历如何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故事。
借助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格林沃德试图揭示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轨迹,从而实现更加意义深远的发展和成长。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你一生的故事》中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应用,并通过实证案例的分析和验证,进一步揭示这一理论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本研究也致力于为心理学领域对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你一生的故事》中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应用,探讨该假说在个体生命故事传记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具体包括对于个体发展的认知过程,自我认知和单一感与多重感认知的联系,以及在个体自我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通过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挖掘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解释个体生命故事中的意义,同时也验证假说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本研究旨在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基础,同时为个体生命故事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简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述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通过不断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来构建和表达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强调了自我故事在构建个体认知和情感上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思考和讲述自己的故事,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并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及其引起的争论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及其引起的争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及其引起的争论摘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这一假说的两个主要组成局部: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自提出之日便引起了剧烈的争论。
在探讨与争论的过程中,人们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关键词:语言;思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论;语言相对论;争论语言、思维与文化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语言和思维都承载着、依赖着文化。
从古代起哲学家们就在苦苦探求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至今这一关系仍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剧烈讨论的话题。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描写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两个重要人物——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与本杰明?沃尔夫〔Benjiamin Whorf〕。
萨丕尔关于语言的理论及其思想后来被他的学生沃尔夫继续开展,后来成为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认为,思维的范畴决定着语言的范畴,因此语言被看作是思维的外表与装饰物,这也就意味着语言被用作解码与表达思维的主要中介。
说话者的思维或意图能通过语言的运用被解码、表达和理解。
在20世纪初,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那么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维决定论〔Thought determinism〕截然相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是沃尔夫的学说,其思想来自萨丕尔,因此被人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这个假说可以表述为: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相应地,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
这一假说主要由两个组成局部:一是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思维;另一个是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即语言的结构多样化是无止境的。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
这也是萨丕尔旳学说影响最大旳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 他旳观点和他后期旳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 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旳、决定我 们生活面貌旳风俗和信仰旳总体。”(p129) 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相互关联”。(p134) 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 为语言和文化亲密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旳极端观点。
基本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语言
► 汉语 ► 当代藏
语
波西尼西亚语 柬埔寨语 土耳其语 雅纳语 班图语 法语
► 变化措施
孤立式 粘着式(粘着溶合式)
粘着孤立式 溶合孤立式 粘着式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粘着式 溶合式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 溶合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首先是系统制约旳原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 ,都不 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旳, 所以”whom旳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 “。(p99)
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目前句首,宾格名词在背面,whom出 目前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终,疑问词有重音,背面应该接轻读 旳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种必须用力读旳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 尔这种分析是进一步细致旳,强调了系统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 因,是前人极少这么做旳,对语言演变旳研究很有启发旳。
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
萨丕尔以为语言是体现思想旳形式。 “当这种体现非常有意思旳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 (p137)至于什么叫“有意思”,他在脚注中说,“我不能 在这里拟定地说哪样旳体现才有意思到足以叫做艺术或文学。 再说,我也不确实懂得。只能说文学就是文学。”(p137) 他以为语言材料对文学有影响,尤其是诗旳声律阐明文学在形 式上受语言旳影响。
试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关系
试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关系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它承载着文化传承、思想表达和社会交际等多重功能。
而思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内在过程,同样对语言的发展和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在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该假说对理解人类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启示,并通过对该假说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复杂关系。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一种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论,它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影响思维方式的力量。
该假说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用法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从该假说的核心观点出发,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中。
本文还将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争议和批评进行讨论,探讨该假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它在解释语言与思维关系时的适用性和限制。
通过对该假说的全面分析和评价,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视角,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基本内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被称为语言相对论或语言决定论,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提出,并在他们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塑造思维,以及语言决定文化。
关于语言塑造思维。
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世界的框架。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浅析“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浅析“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指一个形而上学和哲学上的假设,其主要的论点是人类的意识和灵魂是无物质的,它们不是在大脑和身体中产生的,而是属于一个非物质的领域。
这个假说是由物理学家施罗滕沃尔夫和哲学家斯图尔特萨丕尔提出的。
这个假说的背景是现代科学在描述人类的心智现象时遇到的困境。
这个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中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对关于意识和思维如何产生的问题感到困惑。
受到物理学中的“双缝实验”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接收到的关于自然界的信息并非总是与物理规律相符合。
因此,他们开始怀疑人类思考是如何在头脑内发生的,以及思考的过程是否是产生于脑部神经系统活动中。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提出虽然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但现在人们开始感到科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难以预测未来的阶段,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某些方面上可能会解释一些现有难题。
这种看待人类存在的方式建立在分析人类生命的基本建构之上,它认为人类的心智和身体及其产生的现象是不可分割的。
这个假说认为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现象,它超越了物质世界,存在于灵性领域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这个假说还指出了人类意识和身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意识对身体的智能信息处理过程有着影响。
这个假说并不是一个科学上的定律或原则,而是一种哲学上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意识和其它人类思维现象的产生。
其主张超越了传统科学的理解方式,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探讨人类意识和其它思考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尽管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目前没有被证明是一个科学上的定律,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人们可以从中寻求关于人类内心和人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这个假说的提出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思想启示,即思考和意识并不一定仅仅是生化过程的产物,而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在科学和哲学的交叉领域内,谈及任何关于意识和人性的话题都很深入。
这个假说或许是对现有的科学知识有所批判,但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大门,它反映出了科学和人文领域相互交叉互动的特点。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闪米特语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 溶合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象征溶合式
多式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分析式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 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
讲的是语言的历史演变。他用美国英语中whom did see? 这句话中 的宾格whom(谁)为主格who所替代的例子来说明有多方面的因素 促成这种演变。 首先是系统制约的因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 ,都不 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的, 所以”whom的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 “。(p99) 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现在句首,宾格名词在后面,whom出 现在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后,疑问词有重音,后面应该接轻读 的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个必须用力读的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 尔这种分析是深入细致的,强调了系统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是前人很少这样做的,对语言演变的研究很有启发的。
第五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 语言里的形式:
萨丕尔从不同类别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达方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语法概念。这和传统 语法区分语法范畴的方法很不相同。他区分四类语法概念: 1、基本概念(如东西、动作、品质) 2、派生概念(一般不及1具体,比3具体) 、派生概念(一般不及1具体,比3 3、具体关系概念(更抽象些,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具体性) 4、纯关系概念(完全抽象)
第十章、语言、 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
这也是萨丕尔的学说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 他的观点和他后期的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 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 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p129) 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互相关联”。(p134) 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 为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的极端观点。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萨丕尔沃尔夫假设(Sapir-WhorfHypothesis)是一种可以跨越文化界限的重要理论,指出语言会影响人们思考和观察世界的方式。
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和德前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Whorf)联合提出的。
他们认为,人们受语言、文化和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认识体系,这一体系对人们的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和对外部事物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讲,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完善,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
语言的影响力表现在不同的层面。
它可以以系统的形式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从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思维模式以及对外部事物的理解能力。
Sapir-Whorf Hypothesis指出,一种语言只能提供相对独特的、有限的可用词汇,因此最终影响着一种文化的思维框架和认知模式。
比如,语言中的某些不可或缺的概念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存在,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一个新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每种语言都可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可以理解和表达外部事物的独特语言概念,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Sapir-Whorf Hypothesis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
事实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Sapir-Whorf Hypothesis强调,文化和语言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而且文化可以通过语言得到表达。
因此,当我们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时,我们必须考虑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这门语言如何影响他们对这个文化的看法。
Sapir-Whorf Hypothesis也被用于分析新一代的语言习惯与认知理论。
我们可以观察某个社会的语言习惯如何随着新一代的出现而不断演变,以及新一代的语言如何影响他们对外部事物的看法。
根据Sapir-Whorf Hypothesis,语言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人们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
语言学论文论索绪尔与萨丕尔语言观的异同
论索绪尔与萨丕尔语言观的异同摘要:索绪尔是结构主义先驱,萨丕尔是美国结构主义代先驱者,两者语言观虽独立成派,但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关键词:语言观异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ardinand de Saussure)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语言学界公认的结构主义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更被视作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从《普通语言学教程》可以清楚看到,与当时兴盛的实证主义的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相比,索绪尔更致力于语言的本质以及整个语言系统的研究,强调语言的内在现实,以符号观作为其语言观的一个重要支柱,根据符号的关系与特性来认识语言的本质,并将其作为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是他最主要的语言观,我们也称之为“结构主义语言观”。
ED.萨丕尔是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其学术活动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史学等人文学科,尤其在有关“语言与思维”这个重要问题上以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闻名于世。
萨丕尔持观念主义(或称心灵主义)语言观,强调语言有结构模式,语言的结构模式大大地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主张一些难于解释清楚的细节不必过于纠缠。
索绪尔把人的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
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是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意在强调语言的系统性。
他认为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没有语言,言语就失去了统一的系统,因而不能被人理解,其效果也无法验证没有语言,语言也不会建立起来。
他说,“言语活动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没有这一面就无法设想另一面。
”着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独到之处,是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目的在于找出科学的语言学的真正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但人们并不清除语言或者自以为清除而实际上是错误的。
萨丕尔《语言论》的文化观点与语言理论研究.
萨丕尔《语言论》的文化观点与语言理论研究关键词:萨丕尔;汉语文化;语言理论一、语言的本质与语言文化功能的确立萨丕尔在最初的章节阐明了其语言哲学的根基,即语言不是本能的行为而是社会的习俗。
从其论断“言语是一种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1]17”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突出强调语言的“文化功能”是萨丕尔与众多语言学家的明显区别。
作为美国人类学家和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的主要人物之一、美国人类语言学或文化语言学的奠基人、社会语言学家、描写语言学派、历史语言学家,萨丕尔善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不同的角度探讨语言。
萨丕尔的学术眼光范围广阔,因为涉及了众多学科因而具有相当深度的前瞻性,他通晓多国文字,在《语言论》一书中,他提到的语言即达60种以上,以汉语为例提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这在西方语言学理论论丛中非常罕见。
他的兴趣广泛,对美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文化与人格等都有深入研究,因此,将这众多领域的知识尽收眼底,学科内容兼容并蓄使萨丕尔最终总结出文化因素是解释语言变化的关键所在。
在《语言论》第一章的最后,萨丕尔认为“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后来又提到语言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
这两个定义结合在一起全面概括了前人所认识到的“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以及“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
这不仅为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拓宽视野,更是重新为语言学研究树立了一个新的根基。
萨丕尔关于语言本质的观点带给汉语语言文化研究的启示是,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学科那样追求单纯的客观性与结果的唯一性。
在人文的研究领域中,我们需要以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来不断寻求并提供汉语认知世界的多维角度与思考方式。
二、强调语音模式与语音模式的界定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到,语音模式有它的心理基础。
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语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1]48。
萨丕尔的论断充分说明,一个语言的语音事实是受制于一个结构模式的,言语的语音模式或言语的语音过程,不是仅用简单机械的感觉或运动这类纯物理的方式就能解释清楚的。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英语:linguistic relativity),也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n Lee Whorf(英语:Benjamin Lee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心理学、语言学假说。
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项学说引起了一些争议,也招致了一些批评。
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因应而生,如逻辑语、道本语等。
语言相对性原理(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
这个“语言结构影响语者认知结构”的说法涉及到人类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语言人类学、语言社会学、语言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被广泛学习。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考模式,不同语系的语言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呈现了各种语言彼此间的相对性,所以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与其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需要而成长和改变inguistic relativism
我倒觉得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是个有趣的方向,刘颖说少有学者将这个当正业,但是此话题中的研究却格外多,就好象教授大牛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研究烦了。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XXXXX
XXXXX
XXXXXX
其次,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强调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当我们学习其他语言时,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新的交流工具,还可以接触到其他文化、历史和世界观。这种跨文化的理解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文化敏感度,有助于我们这个假说也影响着我们对待语言变异和语言接触的态度。语言变异是语言发展的自然现象,而语言接触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更积极地对待这些问题,将它们视为语言生命力和文化丰富性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帮助学生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培养他们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文化包容心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目录
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
是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尼迪克特·沃尔夫在20世纪早期提出。这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而且反映了文化、历史和世界观。这个假说认为,语言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选择反映了文化、社会和心理特征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还启发了我们对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新思考
首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醒我们,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语言是人们思考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不同的语言使用和政策会导致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例如,某些语言强调主语和宾语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该语言的人的互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制定语言政策和规划时,应考虑其对人们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此外,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还认为,语言与认知密切相关。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使用的语言的影响。语言的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发音方式都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例如,某些语言的语法结构强调主语和宾语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可能影响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加强调互动和关系的重要性
萨丕尔 沃夫假说
萨丕尔沃夫假说
萨丕尔-沃夫假说是一种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理论,由生物学家特里·沃夫和语言学家丹尼尔·萨丕尔提出。
该假说认为,语言起源于早期人类祖先的音乐表达。
他们认为,早期人类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来进行交流,并逐渐发展出具有语法结构的语言。
根据这一假说,人类语言起源于古代猿类的歌曲和音乐性表达,这种表达形式是社交互动和群体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使用语音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语法系统。
然而,萨丕尔-沃夫假说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
有些学者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发展和使用,而不是音乐表达。
其他学者则认为,语言的起源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一个单一的解释能够完全解释。
总的来说,萨丕尔-沃夫假说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观点,试图解释人类语言起源的可能性,但它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来支持或否定。
萨丕尔与《语言论》
萨丕尔与《语言论》摘要:本文以萨丕尔的著作《语言论》为基础,针对萨丕尔对于语言的定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认识其在语言学领域最具创新的观点即“文化语言观”。
萨丕尔对于语言的观点与以往学界的认识不同,最具影响力的是他对于语言结构类型的重新划分,这对于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萨丕尔、《语言论》、语言类型爱德华·萨丕尔是美国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奠基人,生于德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他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遇到了博厄斯,在其影响下开始按照博厄斯的方法对印第安语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美国的印第安文化研究。
他的语言学代表作《语言论》,全书共十一章,详细地论述了语言的定义、语言成分、语法过程、结构分类、历史演变、以及语言与文学和思维的关系。
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萨丕尔对于语言结构类型的重新划分。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部分进行梳理与分析,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萨丕尔的语言观。
1.语言的定义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他认为语言与走路的性质不同,走路是一种生物功能,是遗传的、本能的一种功能,这种生物功能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语言不是,语言是非本能的,是社会的习俗,它依赖于社会环境,是一种可以“习得” 的文化功能。
萨丕尔所突出强调的“文化的功能”是区别于其他语言学家最明显的地方。
在《语言论》第一章的最后,萨丕尔提到“语言是声音符号的惯例系统”、“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这与前人关于“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认识是一致的,这种观点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萨丕尔对于语言本质的观点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使语言的研究不再是一维性的,而是可以结合更多的角度去分析的。
这一观点对于汉语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孕育着人文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同样影响着语言学的的发展。
萨丕尔的“文化功能观”使我们逐步认识到汉语研究过程中新的研究角度与范围,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语言文字学在历时上的演变。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语言论》
种类:专著 著者:爱德华﹒萨丕尔 萨丕尔(Sapir, 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 语言学家。 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七次印刷/北京/商 务印书馆 页数:208
简介(其人其书):
本书的原著作者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 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 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萨丕尔5岁时移居 美国。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09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 人类学部主任。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 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 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 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 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 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他根据吐火罗 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 可能同出一源。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 不同的分析和解释。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 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著有《语言论》 和《萨丕尔选集》。
主要内容:
(1)对语言本质的看法以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在本书的前言中,萨丕尔首先阐述了他本人写这本书的目的,即“为了 给语言这门学问以某种概观”,在于“说明我以为语言是什么,它怎样 随着时间和地点而变异,它和人类所关心的其他根本问题的关系怎么 样”。于是在《语言论》的第一章里,萨丕尔就给语言下了个一个定义: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 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些符号首先是听觉的符号,是有所谓的 “说话器官”产生。他认为语言是社会习俗,他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是 突出了语言“文化”的功能。一个正常的人必须生活在人类社会才会学 会说话,脱离了人类社会是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而出于本能的声音 (如呼疼声、感叹声)是不能称为语言的,只有习惯了的感叹用语才是 语言的一部分。在这里,萨丕尔认为语言应该是先于思维而存在的,语 言是现成的工具,没有不用语言的思考。第二章中分析了语言的成分, 这是其语言观中比较特别的地方。萨丕尔从克罗齐的观点出发,认为 “词”和“句子”都是艺术品,跟语法范畴无关;“词类”问题是古老 而无聊的问题。萨丕尔还对语言的成分进行划分:词根、语法成分、词、 句子。第三章中说声音不是语言成分,人可能发出的音的总数大大超过 实际用到的,可以说我们可以发出的音是无数的,而由于长期习惯发特 定的某些音,致使我们发特殊的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调节不大灵活。
简述萨丕尔《语言论》[Word文档]
简述萨丕尔《语言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简述萨丕尔《语言论》语言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语言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
下面是一篇语言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摘要: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策略。
语言先于思维,决定思维,思维由高度概括语言而得,语言的行为依赖于思维的发展。
语言的形成与种族、文化无关,但是语言脱离不了社会。
关键词:语言;思维;成分;符号;文化一萨丕尔(1884~1939)简介:Sapir,Edward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
萨丕尔5岁时移居美国。
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
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
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
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
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
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
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
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
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
著有《语言论》和《萨丕尔选集》。
《语言论》是爱德华·萨丕尔的一部代表作。
萨丕尔
• 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的部份目的即是为了验证此假说而生,如 逻辑语、道本语等。
五、评价
•
萨丕尔是一个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的学者。他长 期从事美洲印第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他 在语言理论上的建树与这方面的研究是分不开。 面对没有文字,因而也没有历史文献可参阅的印 第安语言,任何历史比较研究都是不可能的,萨 丕尔只能对这些土著语言进行描写。他自觉地认 识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在某些方面有很强的 系统性。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是美国描写语言 学的先驱。
(4)区分四类语法概念
• Ⅰ类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独立的词或词根,代表事物,动作或性 质;Ⅱ类是派生概念,通常是派生词缀表示的概念;Ⅲ类是具体关系 概念,是像‚性‛,‚数‛这样一些比较具体的语法范畴;Ⅳ类是纯 关系概念,是像‚格‛这样纯粹表示句法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及词序、 虚词等表示纯句法关系的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概念。
(6)语言、种族和文化
• 他把语言的演变说成是一种‚沿流‛,这种沿流有一个总的方向,即 ‚坡度‛;语言间的接触是语言演变的原因之一,但借用必须符合沿 流。
• 至于语言,种族和文化,这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难证明‘气质’,一个民族的总的情绪倾 向,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的趋势和沿流的决定因素 ,尽管它会在个人怎样把握这文化的各成分时显 露出来‛。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他把语言成分说成是一个‚概念‛的符号,认为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甚 至暗示语言先于思维。他说:‚正像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 能进行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
(3)强调语音模式
• 语音模式有它的心理基础。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 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语音可 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
语言·思维·认知---浅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思维〃认知——浅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二班胥文学号:1044407030第一部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简介一、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
1884年1月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五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
190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日尔曼语,后到美国西部工作。
1910--1925年,任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对人类文化学进行了切实的研究。
1925--1931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教授。
从1931年起到逝世,在耶鲁大学任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
1933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3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
1939年2月4日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New Haven)去世,终年55岁。
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
二、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1897—1941)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英国移民家庭。
沃尔夫在大学是学化学的,他的专业是防火技术,1918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康涅狄克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当工程师,语言学对沃尔夫来说是一种业余爱好。
1931年,沃尔夫在耶鲁大学旁听了萨丕尔的印第安语语言学课程,并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亚利桑那州(Arizona)美洲印第安语河皮语(Hopi)。
1925年—1941年间,他先后发表过50余篇报告和论文,去世时还留下了10多篇未刊的稿子。
英年早逝的沃尔夫美国语言学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提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第二部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产生美国一代人类语言学家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从鲍阿斯开始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形式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直接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 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 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 • 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 言学副教授、教授。
• 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 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 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二、主要成就 (一)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 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 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 归为一类。 (二)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 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 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 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 响。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他把语言成分说成是一个‚概念‛的符号,认为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甚 至暗示语言先于思维。他说:‚正像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 能进行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
(3)强调语音模式
• 语音模式有它的心理基础。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 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语音可 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
(4)区分四类语法概念
• Ⅰ类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独立的词或词根,代表事物,动作或性 质;Ⅱ类是派生概念,通常是派生词缀表示的概念;Ⅲ类是具体关系 概念,是像‚性‛,‚数‛这样一些比较具体的语法范畴;Ⅳ类是纯 关系概念,是像‚格‛这样纯粹表示句法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及词序、 虚词等表示纯句法关系的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概念。
(6)语言、种族和文化
• 他把语言的演变说成是一种‚沿流‛,这种沿流有一个总的方向,即 ‚坡度‛;语言间的接触是语言演变的原因之一,但借用必须符合沿 流。
• 至于语言,种族和文化,这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难证明‘气质’,一个民族的总的情绪倾 向,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的趋势和沿流的决定因素 ,尽管它会在个人怎样把握这文化的各成分时显 露出来‛。
• (三)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 • (四)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 • (五)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 分析和解释。
• 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 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 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
• 著有《论语言》和《萨丕尔选集》。
• 现今有一些人造语言的发明的部份目的即是为了验证此假说而生,如 逻辑语、道本语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评价
•
萨丕尔是一个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的学者。他长 期从事美洲印第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他 在语言理论上的建树与这方面的研究是分不开。 面对没有文字,因而也没有历史文献可参阅的印 第安语言,任何历史比较研究都是不可能的,萨 丕尔只能对这些土著语言进行描写。他自觉地认 识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在某些方面有很强的 系统性。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是美国描写语言 学的先驱。
萨丕尔的语言语言理论十分强调语言的社会性,比较 全 面,在布龙菲尔德的弟子们只强调研究语言的结 构系统的情况下,在美国起着一种平衡作用;他的 语言模式理论,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的理论都有较 大的影响。至于他后期的语言相关论,极端化了。 但是瑕不掩瑜,他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不能抹杀 的。
谢谢欣赏
(5)独特的语言类型见解
• 他认为按形态分类行不通,因为没有一种语言是 单纯的,往往可分属几种形态类型;在语言类型 上分先进和居后更是荒谬的,‚每一种语言都像 有一个基本规划或固定的体裁。语言的这种类型 或规划或结构‘本性’,比我们所举出的任何单 一现象更是根本性质的‛。他根据他确定的4类语 法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达方式来给语言区分 类型。
• 论语言
• 《论语言》中引用的语言多达60种以上,足见萨丕尔语言知识的丰富 ,特别是书中提供的美洲印第安语的事实更是使人大开眼界。它对美 国语言学有广泛的影响。
萨丕尔-沃夫假说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的假说, 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沃夫(Benjamin Whorf)所提出,是一门心理学及语言学的假说。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 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 这项学说引起了一些争议,也招致了一些批评。
• 但是萨丕尔从来不认为语言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存 在的自足系统,相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 象,和有关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信仰密切相关, 甚至于认为‚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 的艺术品,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 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就这方面来说 ,萨丕尔的描写语言学和布龙菲尔德的描写语言 学不大相同,和以布龙菲尔德的学生为代表的美 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更是大相径庭。
萨丕尔
萨丕尔
一、生平 二、主要成就
三、代表作
四、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五、评价
一、生平
• 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 和科学院院士。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今波兰勒博尔克) • 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 • 萨丕尔5岁时移居美国。 • 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
三、代表作
• 《论语言》
《论语言》是萨丕尔的主要代表作。全书共分11章 ,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 、种族、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关系。该书的主要内 容如下:
(1)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 语言不是本能的行为而是社会的习俗。‚言语是一种 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这里不同于 一般人的见解是突出了‚文化的‛功能。同时认为‚ 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后来又提到语言是 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所以说萨丕尔的语言定义 全面地概括了前人所说的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语言 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 来。
• ‚语言和我们的思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 是同一回事。基本的思维结构并不显出有重要的种族差别,所以语言 形式的无限变异,也就是思维的实在过程的无限变异,并不指出种族 上也有这样重要的区别‛,我也不相信文化和语言真有因果关系。
• 文化这名称的定义可以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语言指 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