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物基础施工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如何穿
越建筑物。
本文针对盾构过建筑物过程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前准备
1. 方案制定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穿越位置、施工工艺、安全措施等内容。
2. 现场勘测
在实施盾构施工前,需要对建筑物周围环境进行详细勘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
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三、施工过程
1. 盾构机进场
盾构机进场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试车,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穿越建筑物
在穿越建筑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盾构机的轨迹和姿态,确保施工过程
中不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损坏。
3. 安全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四、施工结束
1. 设备拆卸
盾构施工结束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拆卸和清理,确保现场环境整洁。
2. 施工验收
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总结
盾构过建筑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只有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执行施工规程,才能确保盾构工程的顺利完成。
盾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盾构法施工。
工程总长度为X米,分为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隧道长度不一。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涉及多种地层,包括粘土、砂土、砾石等。
地下管线密布,施工环境复杂。
二、施工目标1.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2. 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3. 保护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准备1. 组织准备:成立专项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2. 技术准备:收集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地质勘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3. 物资准备:采购盾构机、管片、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4.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四、施工方法1. 盾构始发:采用盾构机在始发井内组装,完成盾构机的调试和试运行;2. 盾构掘进:盾构机从始发井开始掘进,按照设计线路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3. 管片拼装:在掘进过程中,及时拼装管片,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4. 地层处理:根据地层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层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等;5. 地下管线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如管线预埋、管线迁移等;6. 盾构接收:盾构机到达接收井,进行隧道结构的验收和移交。
五、施工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 设备安全: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3. 工程安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4.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六、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X个月;2. 盾构始发、掘进、管片拼装阶段:X个月;3. 地层处理、地下管线保护阶段:X个月;4. 盾构接收、隧道结构验收阶段:X个月。
七、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施工材料;2. 施工工艺: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3. 监测与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4. 验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破碎带安全施工方案范本(二篇)
破碎带安全施工方案范本1、工程设计概况本项目为___标段,全线均为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___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2______m。
本___隧道左、右线起止里程均为K65+716~K66+230(长链___m),长___m。
隧道围岩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为V级、IV级、Ⅲ级围岩,其中V级围岩为___m,占隧道全长的___%;IV级围岩为___m,占隧道全长的___%;Ⅲ级围岩___m(按IV级围岩级别支护),占隧道全长的___%。
___隧道右线起止里程K67+605~K69+700,长___m,左线起止里程ZK67+605~ZK69+7,长___m。
隧道围岩地质情况相对较好,主要为V级、IV级、Ⅲ级围岩,其中V级围岩为___m,占隧道全长的___%;IV级围岩为___m,占隧道全长的___%;Ⅲ级围岩为___m,占隧道全长的___%。
2、地质及地形本合同段处于赣中南低山丘陵区域,山势非常陡峭,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134.7~___m之间。
路线跨越低山丘,间夹溪流冲沟,地形起伏大,切割强烈,沟谷多呈“V”字型,植被发育。
沟谷内有常年性流水及部分季节性流水,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
区域地质条件较差,褶皱及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相互穿插切割,按其结构和延展方向可分为东西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和北北东向___系构造体系等三大构造体系。
隧道区主要发育三组节理。
地区地质表层为第四系坡积、残坡积覆盖层,基岩主要为石英砂岩。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二叠系、石炭系和晚元古界震旦系等,无重大地质隐患。
隧道区发育___条断层:F1断层起止桩号K69+186~K69+206(左)、K69+186~K69+188(右),断层倾角108°,倾角82°,破碎带宽度___m,断层上下盘为变余砂岩夹板岩,破碎带赋水丰富。
F2断层为起止桩号K69+634~K69+2664(左)、K69+615~K69+645(右),断层倾角109°,倾角72°,破碎带宽度___m,断层上盘为变余砂岩夹板岩,下盘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破碎带赋水丰富。
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的施工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制定专项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盾构隧道施工角度出发,探讨穿越破碎带地段的专项施工方案。
一、背景介绍破碎带地段是指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层破碎、岩体中存在断裂、节理较多、地下水丰富等特点的地质环境。
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穿越破碎带地段会增加施工难度和风险,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二、地质勘察在进行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的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察需要重点关注破碎带的范围、岩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后续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隧道衬砌设计针对破碎带地段,隧道衬砌设计尤为关键。
应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破碎带地段可能存在的变形和突泥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掘进施工工艺在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时,掘进施工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破碎带地段,应采用合理的掘进方案,如减小推进速度、增加支护措施等,以降低施工风险。
五、地下水处理破碎带地段地下水丰富,对隧道施工有着重大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措施,保证隧道施工工作面干燥,避免因地下水涌入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六、应急预案针对破碎带地段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预先设计好的应急预案能有效应对施工中的意外事件,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的探讨,可以发现,在面对复杂地质环境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察、隧道衬砌设计、掘进施工工艺、地下水处理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改进,为穿越破碎带地段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关于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的简要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盾构过断裂带施工方案
盾构过断裂带施工技术一、首先对断裂带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拿到图纸后首先分析断裂带位置的地质钻孔,要充分的了解其地质情况,由于断裂带的重要性,在施工前还应该在断裂带附近适当地增加若干个地质钻孔,从抽取的芯样可分析其地质情况是否与详勘报告相符。
二、周边建(构)筑物概况在盾构穿越断裂带前要充分考虑附近的建筑物,对其基础情况等要建立分析表格,随时测量跟踪地表沉降情况。
三、盾构过断裂带掘进技术措施由于断裂带中岩石破碎,地下水丰富,盾构穿越断裂带时易发生喷涌、掌子面坍塌等情况。
为确保盾构安全顺利通过断裂带,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采取掘进控制措施进行保证,以控制地面沉降及喷涌的发生。
1盾构掘进技术措施(1)盾构掘进时间安排在盾构穿越断裂带过程中,应采用连续掘进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断裂带,把盾构掘进对地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2)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盾构机土压平衡模式掘进时,主要是利用螺旋输送机排土机构,进行与盾构推进量相应的排土作业,掘进过程中,通过对螺旋输送机速度的控制来维持开挖土量与排土量的平衡,以保持正面土体稳定,并防止地下水土的流失而引起地表过大的沉降。
(3)采用微扰动掘进模式所谓微扰动掘进模式是将掘进速度控制在15mm/min之内,同时将土仓压力变动幅度控制在30KPa之内,这样无论盾构机是在掘进状态还是在停机状态,均可以相对维持土仓压力与掌子面的平衡,避免土压大起大落,产生对掘削地层的扰动,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在此地层采用微扰动掘进模式,可在不扰动原始地层下改变地层原始结构,防止由于地层应力释放而发生沉降的问题发生。
(4)严格控制出土量掘进过程中我们无法观察掌子面的情况,但是能通过出渣量的多少来推算掌子面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出渣量过大,掌子面就有出现了坍塌,所以必须控制好出渣量。
以刀盘直径为6.28米的盾构掘进计算,实际每环出渣量为70 m3左右,用电机车渣土计量为每环4.5斗左右。
现场实际计量时,出土量控制可采用掘进300mm出渣1渣斗车控制。
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穿越断层破碎带段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为了保证盾构安全穿越江中断层破碎带,确保盾构在穿越破碎带施工中做到防漏、防冒、防沉与防抱死,特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得思路为:通过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得控制及渣土量得管理,加强同步注浆以实现盾构安全、快速通过断层破碎带。
2、工程概况秋水站~中山西路站区间线路从秋水站出发过赣江中大道后向南下穿赣江,至江南岸堤处以小曲率半径(R—360右线、R—350左线)转向东,下穿南昌市水电局办公楼后接至本区间终点中山西路站。
区间最小平面曲线R=349。
851m。
本区间主要在赣江下穿行,隧道埋深5。
2~21.50米、盾构在里程ZK11+840~ZK11+890处为F5断层破碎带,埋深约17、6米、3、工程地质情况该地段局部岩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对隧道洞身稳定具不利影响;且此类破碎段同时也就是区内基岩裂隙溶蚀水得相对富水区段,其透水性较好;由地勘报告可知,破碎段有贯通性裂隙与上部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连通,并透过孔隙水含水层与赣江水体相连,形成相互补排关系。
断层破碎带位置,里程ZK11+840~ZK11+890图1 盾构隧道在江中浅覆土段相对位置图4、盾构下穿F5断层破碎带技术措施4。
1、准备工作(1)泥水盾构施工前,配制一定比重、粘度、足够量得泥水供盾构循环使用,在掘进前,在泥浆槽里要制备施工所需得浆液。
(2)对盾构机各系统(特别就是液压推进系统、各泵站得叶轮泵壳)进行检查,确保盾构机得工作状态,同时对泥水处理系统、空压机、行吊、电瓶车、装载机、叉车等关系到盾构机掘进得机械设备加强检查,以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得盾构机停机时间,确保盾构安全、连续、快速得通过破碎带。
4、2主要技术措施及要求在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挖面失稳、注浆效果不佳、防水效果差等事故。
为保证施工安全,拟采用以下施工技术措施:1、在施工前对隧道范围内地质报告图进行复核,查明断层对施工得影响;2、盾构在进、出破碎带前盾构应采取提高刀盘转速、减小刀盘推力得方式进行掘进;盾构在断层带推进时,按照“安全、连续、快速”得施工原则,通过正确操作盾构机,即严格泥浆制作工序,适当调高泥浆得密度、粘性与浓度,确保泥浆在强透水性地层中得造墙性与稳定性,采用“D"模式操作盾构机,防止开挖面出现坍塌等事故;3、在进入破碎带前与穿过破碎带后,进行二次补助双液浆,形成止水环,确保地下水不会进入以完隧道与地层间得缝隙,防止隧道上浮。
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一、盾构隧道的施工特点1.1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盾构隧道大多穿越城市地带,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着各种地质灾害隐患,如地震、滑坡、地下水涌出等,工程施工风险较大。
1.2 超大断面:随着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盾构隧道工程的断面也越来越大,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来满足施工要求。
1.3 隧道施工周期长: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周期长,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勘察、设计和准备工作,随后才能进行实际的施工作业。
1.4 施工环境要求苛刻:在城市中进行盾构隧道施工,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需要遵守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规定,同时要保障周围的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安全。
二、盾构隧道施工方案2.1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盾构隧道施工前,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察、试验研究、工程设计、设备调试等。
2.1.1 地质勘察:根据设计要求和隧道地质条件,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确定隧道的走向、断面、特殊地质情况和灾害隐患等。
2.1.2 试验研究:对所要使用的盾构机、隧道衬砌材料、隧道灌浆等进行试验研究,保证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
2.1.3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隧道的具体工程设计,确定好隧道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方案。
2.1.4 设备调试:在进行盾构隧道施工前,需要对盾构机等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2 施工工艺和方法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主要包括盾构机的选择和调试、隧道的开挖和衬砌、地下水的处理等。
2.2.1 盾构机的选择和调试: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断面要求,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并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
2.2.2 隧道的开挖和衬砌:盾构隧道的开挖和衬砌是同时进行的,在盾构机开挖的同时,需要进行隧道衬砌材料的铺设,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3 地下水的处理:在盾构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采用合适的排水和防渗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3 安全和环保措施在进行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法规和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环保。
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2)
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在越江地区进行隧道施工的特殊工法,主要应用于长距离越江的隧道工程。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盾构技术:该工法主要采用盾构技术进行隧道掘进,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的优势。
2. 破碎带技术应用:通过破碎带技术,将地层破碎,并顺利穿越越江区域,避免破碎带产生的困难。
3. 填空注浆技术:在隧道掘进的同时,采用填空注浆技术填充注浆材料,保证隧道周围的地层稳定。
4. 综合应用其他技术:结合预应力锚杆、泥水平衡掘进等技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三、适应范围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需要越过江河进行隧道掘进的工程;2. 地质条件较复杂,存在破碎带等地质难题;3. 施工时限紧迫,对施工速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通过破碎带技术、填空注浆技术和盾构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越江隧道的快速掘进。
具体原理如下:1. 破碎带技术:通过在破碎带区域采用破碎机械进行地层破碎,使地层形成可穿越的通道。
2. 填空注浆技术:在隧道掘进的同时,通过注浆材料填充地层,增加地层的稳定性,避免隧道掘进对周围地质产生不良影响。
3. 盾构技术: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的掘进,通过盾构机的推进和挖除系统实现隧道的顺利施工。
五、施工工艺长距离越江破碎带盾构隧道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地质勘测和设计:通过地质勘测获取越江区域的地质数据,并进行工程设计。
2. 破碎带区域预处理:采用破碎机械对越江区域的破碎带进行预处理,为后续盾构施工提供通道。
3. 地层注浆: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通过注浆管线进行地层注浆,增加地层的稳定性。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盾构是一种特殊的隧道施工方法,它采用钻掘法且以机械方式进行,可以在土层、岩石和水下等多种环境下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不仅可以完成隧道壁面的钻掘和支护,还可以同时进行隧道管道的铺设和安装工作。
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案如下:1.工程勘查和设计:在确定需要盾构穿越建筑物的地段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设计工作。
工程勘查包括对建筑物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强度等参数,并确定建筑物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布置盾构施工进口和出口,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
2.安全措施: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首先,需要对盾构机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需要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土层或岩石的坍塌和抛击物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同时,还需要设置监控装置,及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施工过程控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确定盾构施工的参数,包括切削力、扭矩、推进速度等。
其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机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产生损害。
4.支护和修复: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和修复工作,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支护,防止其由于施工造成的变形和破坏。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损伤,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5.施工管理和监控: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监控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施工的要求和技术。
其次,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盾构穿越特殊地段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
盾构穿越特殊地段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3.12.1 工艺概述一、盾构穿越特殊地层盾构机在穿越浅覆土层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地段(软硬不均互层地段)和砂卵石地段、江河等地段时,需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快速通过。
二、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盾构机在穿越重要房屋、构筑物等时,为确保避免造成地面沉降超限,危及建筑物安全,必须遵照“安全、连续、快速”的指导思想,确立“模式正确、参数合理、防范失水、快速掘进、注浆充分、严密监测、快速反馈”的施工原则。
三、特殊线路段施工包括小半径曲线、大坡度地段、平行盾构隧道径距小于盾构直径70%的小径距地段等。
3.12.2 作业内容一、盾构穿越特殊地段必须详细查明和分析地质状况和隧道周边环境状况,确定专项施工方案。
二、根据隧道所处位置与地层条件,合理设置开挖面压力,控制地层变形。
三、根据隧道所处位置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壁后注浆的材料、压力与流量,在施工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相关调整。
四、对地表及建(构)筑物等沉降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加密监测测点、提高监测频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3.12.3 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一、浅覆土层地段施工1.控制掘进参数,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
2.控制盾构姿态,防止发生突变。
二、小半径曲线地段施工- 257 -1.控制推进反力引起的管片变形、移动、渗水等。
2.使用超挖装置时,应合理控制超挖量。
3.壁后注浆应选择体积变化小、早期强度高、速凝型的注浆材料。
4.增加施工监测频率。
5.采取措施防止后配套车架脱轨或倾覆。
6.防止管片错台和严重开裂。
7、提前调整分组油缸推力,关注左右侧分组油缸行程差,避免大幅度调向。
三、大坡度地段施工1.牵引机车需采取防溜措施。
2.壁后注浆应采取收缩率小、早期强度高的浆液四、小径距隧道施工1.施工前,分析施工对已建隧道的影响或平行隧道掘进时的相互影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施工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出渣量、注浆压力等,减少对临近隧道的影响。
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2)
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地质复杂地段时往往会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其中,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的复杂地层,其施工工法需要特殊的技术措施和设备支持。
本文将对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前期准备工作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获取地质和水文数据。
2. 施工周期长: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3. 技术要求高: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4. 施工成本高:由于复杂地质条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施工成本较高。
三、适应范围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质条件: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大断层、破碎带和富水层,对施工提出了挑战。
2. 设计要求:工程设计要求隧道通过富水断层破碎带,达到规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
3. 工期要求:施工周期不受限制或施工时间充裕,能够充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调整施工进度。
四、工艺原理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1. 地质勘察和分析: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破碎带的性质、断层的活动性和富水层的特征,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 隧道支护设计: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设计合理的隧道支护结构,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3.断层处理:对断层进行处理,采用填塞、支护或退坑等措施,保持断层的稳定和阻止水的涌入。
4. 富水层处理:采用封闭式施工或设立隔离层,阻止富水层的水涌入,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五、施工工艺隧道穿越大区域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察和分析阶段:通过采取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获取地质和水文数据,进行地质分析和断层活动性评估。
盾构过特殊地段、建构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穿越特殊地段、建(构)筑物施工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深圳地铁9号线深湾站~深圳湾公园站盾构区间图纸、详勘资料等项目技术资料;(2)深圳地铁9号线深湾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图纸、详勘资料等项目技术资料;(3)《地铁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4)《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5)《盾构隧道施工手册》、《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等书籍;(6)对本工程区间隧道沿线周边情况的实地调查。
1.2编制原则本专项方案遵循实用、可行、经济的原则进行编制。
二、工程地质概况2.1红树湾站~深湾站区间2.1.1区间概述红树湾站~深湾站盾构区间线路出红树湾站后,沿白石四路东行,最小平曲线半径R=650m,最小平曲线长度为171.856m。
区间左线起讫里程ZCK1+111.669~ZCK1+503.450,长391.781m;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1+111.601~YCK1+503.450,长391.849m。
区间地面高程一般在4.0~5.0m之间,隧道埋深为16m~17.5m,隧道覆土厚度约10m~11.5m。
区间中间设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一座。
图2.1-1红树湾站~深湾站区间平面示意图2.1.2周边环境红树湾站~深湾站区间周围为待开发地块,区域内地势平坦,无永久性建筑、地下管线,仅有一处雨水箱涵(基础底标高0.126m),对隧道区间施工无影响。
白石四道宽度约26m,原封闭作为机动车驾驶路面考试场地,现已开始搬迁,计划于2013年5月底全部退出施工场地。
白石四道两侧人行道下埋设有电力、通信、给水、污水管线,最大埋深3.5m。
图2.1-2红深区间周边环境2.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区间范围内主要为素填土层<1-1>、填石层<1-3>、淤泥质土层<2-1>、粉质粘土层<3-2>、可塑状砂质粘土层<6-1>、硬塑状砂质粘土层<6-2>、全风化花岗岩<12-1>、强风化花岗岩<12-2>、中风化花岗岩<12-3>、微风化花岗岩<12-4>等地层。
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穿越断层破碎带段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为了保证盾构安全穿越江中断层破碎带,确保盾构在穿越破碎带施工中做到防漏、防冒、防沉和防抱死,特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的思路为:通过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的控制及渣土量的管理,加强同步注浆以实现盾构安全、快速通过断层破碎带。
2、工程概况秋水站~中山西路站区间线路从秋水站出发过赣江中大道后向南下穿赣江,至江南岸堤处以小曲率半径( R-360 右线、R-350 左线)转向东,下穿南昌市水电局办公楼后接至本区间终点中山西路站。
区间最小平面曲线 R=。
本区间主要在赣江下穿行,隧道埋深~ 21.50 米。
盾构在里程 ZK11+840~ZK11+890处为 F5断层破碎带,埋深约米。
3、工程地质情况该地段局部岩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对隧道洞身稳定具不利影响;且此类破碎段同时也是区内基岩裂隙溶蚀水的相对富水区段,其透水性较好;由地勘报告可知,破碎段有贯通性裂隙与上部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连通,并透过孔隙水含水层与赣江水体相连,形成相互补排关系。
断层破碎带位置,里程图 1 盾构隧道在江中浅覆土段相对位置图4、盾构下穿 F5 断层破碎带技术措施、准备工作(1)泥水盾构施工前,配制一定比重、粘度、足够量的泥水供盾构循环使用,在掘进前,在泥浆槽里要制备施工所需的浆液。
(2)对盾构机各系统(特别是液压推进系统、各泵站的叶轮泵壳)进行检查,确保盾构机的工作状态,同时对泥水处理系统、空压机、行吊、电瓶车、装载机、叉车等关系到盾构机掘进的机械设备加强检查,以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盾构机停机时间,确保盾构安全、连续、快速的通过破碎带。
主要技术措施及要求在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挖面失稳、注浆效果不佳、防水效果差等事故。
为保证施工安全,拟采用以下施工技术措施:1、在施工前对隧道范围内地质报告图进行复核,查明断层对施工的影响;2、盾构在进、出破碎带前盾构应采取提高刀盘转速、减小刀盘推力的方式进行掘进;盾构在断层带推进时,按照“安全、连续、快速”的施工原则,通过正确操作盾构机,即严格泥浆制作工序,适当调高泥浆的密度、粘性和浓度,确保泥浆在强透水性地层中的造墙性和稳定性,采用“ D”模式操作盾构机,防止开挖面出现坍塌等事故;3、在进入破碎带前和穿过破碎带后,进行二次补助双液浆,形成止水环,确保地下水不会进入以完隧道与地层间的缝隙,防止隧道上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地段专项施工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盾构穿越断层破碎带段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为了保证盾构安全穿越江中断层破碎带,确保盾构在穿越破碎带施工中做到防漏、防冒、防沉和防抱死,特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的思路为:通过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的控制及渣土量的管理,加强同步注浆以实现盾构安全、快速通过断层破碎带。
2、工程概况秋水站~中山西路站区间线路从秋水站出发过赣江中大道后向南下穿赣江,至江南岸堤处以小曲率半径(R-360右线、R-350左线)转向东,下穿南昌市水电局办公楼后接至本区间终点中山西路站。
区间最小平面曲线R=。
本区间主要在赣江下穿行,隧道埋深~21.50米。
盾构在里程ZK11+840~ZK11+890处为F5断层破碎带,埋深约米。
3、工程地质情况该地段局部岩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对隧道洞身稳定具不利影响;且此类破碎段同时也是区内基岩裂隙溶蚀水的相对富水区段,其透水性较好;由地勘报告可知,破碎段有贯通性裂隙与上部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连通,并透过孔隙水含水层与赣江水体相连,形成相互补排关系。
断层破碎带位置,里程ZK11+840~图1 盾构隧道在江中浅覆土段相对位置图4、盾构下穿F5断层破碎带技术措施、准备工作(1)泥水盾构施工前,配制一定比重、粘度、足够量的泥水供盾构循环使用,在掘进前,在泥浆槽里要制备施工所需的浆液。
(2)对盾构机各系统(特别是液压推进系统、各泵站的叶轮泵壳)进行检查,确保盾构机的工作状态,同时对泥水处理系统、空压机、行吊、电瓶车、装载机、叉车等关系到盾构机掘进的机械设备加强检查,以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盾构机停机时间,确保盾构安全、连续、快速的通过破碎带。
主要技术措施及要求在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挖面失稳、注浆效果不佳、防水效果差等事故。
为保证施工安全,拟采用以下施工技术措施:1、在施工前对隧道范围内地质报告图进行复核,查明断层对施工的影响;2、盾构在进、出破碎带前盾构应采取提高刀盘转速、减小刀盘推力的方式进行掘进;盾构在断层带推进时,按照“安全、连续、快速”的施工原则,通过正确操作盾构机,即严格泥浆制作工序,适当调高泥浆的密度、粘性和浓度,确保泥浆在强透水性地层中的造墙性和稳定性,采用“D”模式操作盾构机,防止开挖面出现坍塌等事故;3、在进入破碎带前和穿过破碎带后,进行二次补助双液浆,形成止水环,确保地下水不会进入以完隧道与地层间的缝隙,防止隧道上浮。
4、同步注浆中选择水硬性浆材作为注浆材料,同时及时注入双液浆进行补强注浆。
(1)泥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及控制要求①比重泥水的比重是一个主要控制指标。
掘进中进泥比重不应过高或过低,前者将影响泥水的输送能力,后者将破坏开挖面的稳定。
因此泥水比重的范围设在~1.25g/cm3,即从ρ=1.25g/cm3开始,可对泥浆水进行稀释,降低比重;在ρ=1.2g/cm3时,可适当添加膨润土,以提高泥水的比重。
②粘度泥水的粘度是另一个主要控制指标。
从土颗粒的悬浮性要求而言,要求泥水的粘度越高越好,根据泥水处理系统的自造浆能力,随着推进环数的增加,泥浆越来越浓,粘度也呈直线上升。
因此泥水粘度的范围设在30S左右。
③析水量析水量是泥水管理中的一项综合指标,它更大程度上与泥水的粘度有关,悬浮性好的泥浆就意味着析水量小,反之就大。
故泥水的析水量控制在5%以下,降低土颗粒和提高泥浆的粘度,是保证析水量合格的主要手段。
(2)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和浆液质量同步注浆浆液选用可硬性浆液,严格控制浆液配比。
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填充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周边土体变形。
由于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砾砂层,孔隙率较大,同步注浆量一般控制在理论填充量的150%~250%,实际施工中浆液的用量结合前一阶段施工的用量以及监测数据进行合理选择。
注浆压力3-4bar,防止压力过大引起地面变形。
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浆液压注做到及时、均匀、足量,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将地表变形和管片偏移控制到最小,并防止管片接缝渗漏水。
同步浆液可以迅速、均匀地填充到盾尾间隙的各个部位,使施工对土体扰动减少到最小。
每推进一环的建筑空隙为:(-62)/4=(m3)(盾构外径:Ø;管片外径:Ø 6m)每环的压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50%~250%,即每推进一环同步注浆量为Q=~ m3/环。
泵送出口处的压力应控制在略大于周边水压力。
压浆量和压浆点视压浆时的压力值和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而定。
同步注浆采用的浆液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砂和膨润土等。
本工程浆液配比初步定为以下配比,在施工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微调。
表1 同步注浆浆液配比浆液主要性能指标:胶凝时间:一般为8~10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
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获得早期强度,保证良好的注浆效果。
固结体强度:一天大于周围土体强度,28天不小于。
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
浆液稠度:9~11cm浆液稳定性:倾析率(静置沉淀后上浮水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小于5%。
(3)二次注浆在盾构推进时,填补建筑空隙的同步注浆浆液,有可能顺土层裂隙渗透而依旧存在一定间隙,且浆液收缩也会形成地面变形及土体侧向位移的隐患。
因此,视实际情况需要,在管片脱出盾尾10环后,可采取对管片的建筑空隙进行二次注浆的方法来填充。
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浆液通过管片的二次注浆孔注入管片背后地层中。
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量减至最小,注浆压力不大于。
推进过程中,根据地面监测情况,若有必要可采取壁后二次注浆进行补压浆,压浆量的控制根据变形信息确定。
二次补压浆浆液配比见下表:表2 二次注浆浆液配比(kg/m3)4、选择性能良好的橡胶止水条,在进行管片的橡胶止水条的粘贴时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5、管片拼装时,防止出现错缝、错台等现象;6、严格盾构机的操作,加强对盾构机姿态的控制,确保盾构施工安全。
盾构穿越破碎带施工防范措施根据泥水平衡盾构的施工特点和江中段浅覆土的工况条件,制定了相关防范措施,其目的是对盾构穿越江中段施工提出防漏、防冒、防沉、防浮技术要求,确保盾构安全通过浅覆土区域,顺利抵达中山西路。
(1)防止盾尾漏浆(防漏)措施①提高同步注浆质量每环推进前对同步注浆浆液进行试验,严格控制初凝时间。
在同步注浆过程中,合理掌握注浆压力,使注浆量、注浆流量与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形成最佳参数匹配。
②保持切口水压稳定在推进过程中,保持切口水压稳定,防止因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切口水压波动。
在每次调高切口水压后,需进行试推进,并安排专人观察盾尾漏浆情况,待确定盾尾无泥水逸漏条件后,方可正式调高切口水压,进行正常推进。
③盾尾漏浆对策发现盾尾漏浆时,应加大同步注浆量,同时加大盾尾油脂注入量,若漏浆较严重时,则配制初凝时间较短的双液浆进行衬砌壁后注浆,压浆部位一般为后5~10环,并适当调低切口水压,但切口水压调整量控制在不大于0.5kg/cm2,同时适当调整盾尾间隙。
(2)防止江底冒浆(防冒)措施①控制切口水压波动范围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切口水压波动范围。
在盾构穿越小于浅覆土区域时,采取手动控制切口水压,人工调整施工参数,精心施工,强化管理。
②控制同步注浆压力根据土力学理论,要保证盾构上方土体稳定,则盾构顶部垂直压力需大于泥水压力Ps和压浆引起的泥水压力之和。
由此可见注浆压力的大小也对防止江底冒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压力,以免注浆压力过高而顶破覆土。
③江底冒浆对策当发现江底冒浆时,如果是轻微的冒浆,在不降低开挖面水压下能进行推进,则向前推进,同时适当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拼装效率,使盾构尽早穿过冒浆区。
当冒浆严重,不能推进时:·将开挖面水压降低到和(土压+水压)平衡为止;·提高泥水比重和粘度;·为了能使盾构向前推进,检查掘削干沙量,确认有无超挖;·掘进一段距离以后,进行充分的壁后注浆;·将开挖面水压返回到正常状态,进行正常掘进。
(3)防止江底土层沉降(防沉)①按设计值设定切口水压推进过程中按设计值设定切口水压,并根据推进时刻的潮位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
当由于设备原因切口水压仍低于设计值时,则停止正常掘进,待切口水压恢复到设计值后,再继续恢复进行正常掘进。
②注浆量控制适当增加同步注浆量,对同步注浆按注浆量及注浆压力进行双控原则,必要时进行衬砌壁后补压浆。
(4)防止盾构被抱死措施①提高同步注浆质量,要求浆液有较短的初凝时间,使其遇泥水后不产生劣化,并要求浆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通过同步注浆后的浆液能均匀地布满隧道一周;②必要时从同步注浆孔注膨润土,减少地层与盾壳之间的摩擦力;③若出现盾尾抱死现象,可在盾尾处焊接连接杆,将盾尾与中盾连成一整体,同时增大顶进油缸推力,帮助盾尾脱困,若顶进油缸推力不能将盾尾拖出,可在推进油缸之间加辅助千斤顶,将盾尾拖出。
5、质量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1)详细记录现场掘进参数及注浆试验数据,根据现场测得沉降记录确定掘进参数。
(2)进行详细的浆液配比试验,选定合适的注浆材料、浆液配比,保证所选浆材配比、强度、耐久性等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计的工程要求;(3)制定详细的注浆施工设计和工艺流程及注浆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按要求实施注浆、检查、记录、分析,及时做出P(注浆压力)—Q(注浆量)—t(时间)曲线,分析注浆效果,反馈指导下次注浆,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4)严格按照工程部下发的注浆作业指导书进行同步注浆和补强注浆作业,密切关注注浆质量与数量。
(5)保证同步注浆的压力与注浆数量,确保注浆压力表的正常工作,掘进注浆压力要维持在,且每一循环注浆量按照建筑间隙的150%考虑,原则上不少于。
在管片安装过程中,提高注浆压力至。
注浆速度要根据掘进速度确定。
(6)注浆时尽量保证下部压入数量高于顶部数量。
(7)成立专业巡逻小组,由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负责对地面进行量测,严格控制出碴量;(8)根据洞内管片衬砌变形和地面变形监测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修正掘进参数、注浆参数和施工方法,发现情况及时解决;(9)做好盾构机及注浆设备的维修保养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供应,以保证盾构机快速通过防洪墙;(10)做好路面注浆孔的密封,保证不冒浆,污染环境。
安全保证措施(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三检查,严格按照各项安全生产规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