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顶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及措施

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及措施
隧道洞身段Ⅳ、Ⅴ级围岩较多,围岩强度较低,在不利构造面组合切割作用下极易发生塌方现象,为保证隧道安全通过软弱围岩段,采取以下施工方法及措施:
(1)施工原则: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2)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切实掌握软弱地层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地下水以及隧道轴线与节理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及时施作喷、锚、网,并辅以型钢架加劲措施,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仰拱和二次衬砌紧跟开挖。
隧道破碎带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风镐配合机械开挖,掘进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
采用爆破法掘进时,应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和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4)通过软弱破碎富水段时,必须先治水,治水采用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必要时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控制渗漏水。
(5)采用超前注浆管棚加固围岩,及时施作喷、锚、网支护,并辅以格栅拱架加强措施,构成强支护体系,及时形成封闭结构。
(6)二次衬砌应尽早施作。
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
当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才能拆模。
(7)加强监控量测,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当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异常时,须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前言断层及破碎地层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对断层及破碎地层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隧道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勘察分析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对断层及破碎地层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
勘察工作应包括地形地貌、岩性及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考察。
在确定断层的位置、倾向、倾角以及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之后,还应进行室内地质试验,对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力学性质和强度试验,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
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断层及破碎地层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分析断层及破碎地层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
在确定断层及破碎点位置之后,应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如钻孔加固、锚喷锚杆支护、拱形钢架支护等,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断层及破碎地层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 统筹安排施工进度和质量。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要制定不同的施工策略和工期计划,确保工期的合理和质量的达标。
四、工程案例某省某地铁隧道工程,经过勘察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断层及破碎地层。
针对这一地质问题,制定了以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采用锚喷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对断层积水的地段采用拱形钢架支护。
2.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断层变化情况的监测,适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
3.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通过上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该地铁隧道工程顺利完成,未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五、总结断层及破碎地层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方案

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方案施工时,将根据开挖过程中揭示的不同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即采用全断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波反射法地质探测仪(探测距离约100~200m)、地质雷达(探测距离约30m)、超前水平钻孔等综合物探和地表重要井、泉点的观测和深孔水位监测等手段,加强对穿越断层段、岩体破碎段、洞身浅埋段及富水段时的施工地质工作及超前预测预报工作,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对易突水、突泥影响施工安全的段落采用超前周边注浆或超前局部注浆,对富水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采用超前预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补注浆、局部注浆等措施,对地下水进行适当封堵,减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带来的危害,严防涌水、突泥事件发生。
根据施工过程中揭示的地下水情况,判断隧道支护结构是否需要设置承受水压结构。
承受水压结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做。
断层及断层破碎带施工的应对措施:断层及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内裂隙较发育,岩层破碎、自稳能力差,富水性和导水性较好,易发生坍塌和涌水。
①隧道断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遵循“先预报、预加固、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反馈、控变形”的原则,配备水平钻机、陆地声纳仪、地质雷达、TSP203地质预报仪等仪器,采用常规地质法、声波法、地球物理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按照“石变我变”的动态原则组织施工。
②施工前结合设计切实掌握所遇断层带的所有情况,充分利用综合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分析成果,及时做好封闭衬砌及排水工作。
③做好断层地段施工的防排水:当断层带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在地表设置截排水系统;对断层承压水,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巷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其深度在4m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挖好排水沟,并根据岩质情况,必要时加以铺砌;反坡施工时,则除准备足够的抽水机械设备外,应安排适当的积水坑。
④对于低强度或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地段,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中施工,主要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遵循“超前探水、以堵为主、控制排水、堵排结合”的原则。
隧洞断层破碎带施工

隧洞断层破碎带施工隧洞施工经常会遇到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及断层交汇带等,这些不良地质会给隧洞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处理是保证隧洞施工安全的重要内容。
标签:隧洞断层;破碎带;施工现阶段针對不良地质施工,结合施工生产能力,保证施工安全基本采用“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不(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勘测”的施工原则,在拱部工作面前方设置一层支撑壳状结构,有效地提高掌子面围岩稳定性,多用于控制沉降以及和相邻构筑物的影响。
1 超前支护施工1.1超前支护的原理(1)超前小导管法:在稳定性较差的软若及破碎岩层施工中,多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对其进行加固,增强围岩稳定性,在开挖至初期支护期间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
多适用于隧道拱部软弱围岩,松散、无粘结土层、自稳能力差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级破碎岩层。
注浆后,浆液进入松散、破碎、软弱围岩或裂隙内,并与之紧密接触凝固形成一个强度大,防水性能良好的固结体,使得围岩松散破碎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一般有效控制范围不大于5m。
(2)超前大管棚法:超前大管棚施工原理与超前小导管类似,加固效果强于超前小导管,但效率较低,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超前大管棚前需施工止浆墙(导向墙),安装孔口导向管,一般有效长度为15~20m。
(3)水平旋喷桩法:多应用于自稳能力差的土层中,通过水平钻进钻杆及喷嘴把配置好的水泥浆液喷射到地层土体内,整个过程中,切割出的土颗粒与讲野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浆液固结后,形成了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水泥土固结体,即为水平旋喷桩。
水平旋喷桩在隧道拱顶及周边形成,相互咬合相互填充达到封闭支护效果,阻止流砂、抵抗滑移及放置渗透的作用,保证隧道掘进的安全进行。
1.2 水平旋喷桩的优点分析(1)可控性。
水平旋喷桩的浆液大多局限在土体破坏范围内,浆液的注入部位和范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均匀性。
喷射流在能量衰减前交汇,切削能量在碰撞点抵消,在比桩心到碰撞点距离大的地方,射流无力切削土体,加固体均匀程度好。
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2)

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公路需要穿越断层破碎带。
然而,断层破碎带的存在使得隧道工程施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这种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采用顶管法施工,可在断层破碎带内实现快速、高效的施工;2)工法灵活多样,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3)施工过程中无需进行爆破作业,避免了噪音和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施工过程中无需排水,可保持地下水位稳定;5)能够有效保护断层裂隙和环境生态,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适应范围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断层破碎带的长度较长,破碎带内存在弱结构面和裂隙,爆破作业存在较大难度;2)地下水位较高,无法进行常规的排水处理;3)需要保护断层裂隙和环境生态,避免地质灾害的风险。
四、工艺原理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引入顶管法,采用管片的方式进行隧道的掘进。
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管片形式和材料,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控制合适的掘进速度和压力,以及采用适当的注浆固结技术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断层裂隙,减少错动和滑移的风险。
五、施工工艺穿越断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设计隧道的平面布置和纵断面形式,确定顶管的尺寸和材料;2)开展前期地质勘察和工程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3)现场布置和设置施工设备,进行顶管的制造和质量检验;4)施工准备,包括安装支撑结构、设置顶出口等;5)顶管施工,包括开挖顶管、安装管片、注浆固结等;6)顶管完成后的支护结构施工,包括喷锚、加固等;7)隧道内的清理、检查和浇筑补强混凝土等;8)施工面回填和排水处理;9)顶管后处理、顶管拆除。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隧道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精心的组织和设计。
对于断层及破碎地层隧道的施工,更需要注意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针对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
一、断层及破碎地层特点断层及破碎地层是指地下岩体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形、断裂、破碎等现象形成的地层。
这种地层的特点是非常不规则的,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具体特点包括:1. 地层结构复杂,断层众多,形态不规则,局部破碎;2. 存在较大的变形和变化,易引起地压和地下水问题;3. 断层及破碎带处于高应力状态,岩体强度低且易塑性流动,施工难度较大。
二、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设计针对断层及破碎地层隧道施工,需要在设计施工组织方案时,考虑到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一般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断层及破碎段合理划分针对不同的断层及破碎段,要制定对应的施工方案。
对于易垮落的破碎段,一般要进行加固或预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段施工,确保每个断层及破碎段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施工方法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钻爆法、隧道掘进机法、盾构法等多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处理断层及破碎地层,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
3. 施工安全措施针对断层及破碎地层的隧道施工,安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要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此外,要针对地下水问题,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隧道内水能不能顺利的排出。
4. 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调整和纠正工程进度和方法,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处理。
三、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经验针对断层及破碎地层隧道施工,一些经验和教训需要引起注意:1. 了解地质情况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要随时采集地质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 做好施工记录要做好施工记录,尤其是在隧道进攻到断层及破碎段时,要记录详细的地质变化情况、施工进度和支护措施。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隧道施工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来应对断层及破碎地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
一、前期勘察与设计二、应对断层地层1.断层预处理:对于较大规模的断层,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钻孔注浆、灌浆固化等,以增加断层带的强度,减少断裂面的活动性。
2.断层切趾处理:在断层面附近设置切趾钢构或排水板,用以减少断层作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增强结构稳定性。
3.断层补强:通过加固断层带或施加水平荷载等方式,提高断层处理后的整体强度。
三、应对破碎地层1.预充填法:在破碎地层中预先布置充填体,以提高地层的整体强度。
充填体可以采用砂石、水泥浆等材料,填充至地层中,形成强实层,减少地层变形和沉降。
2.钢支护法:利用钢支撑结构,对破碎地层进行支护。
钢支护可以采用钢梁、钢网片等形式,通过固定和支撑作用,增加地层的整体强度,减少变形和坍塌。
3.冻结法:在破碎地层中进行冻结处理,以提高地层的稳定性。
通过注入制冷液体,冷却地层,使地层结冰,形成坚硬的固结体,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监测与控制1.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地表和地下监测点,对隧道周围的地层变形、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2.注浆加固:在隧道施工中发现断层或破碎地层时,可以采取注浆加固的方法,通过注浆材料填充空隙,增加隧道周围地层的整体强度,保证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主要包括前期勘察与设计、断层处理、破碎地层处理以及监测与控制等。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过断层及破碎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内容

过断层及破碎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掘进过程中遇见断层及破碎带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原则,及时探查可疑区域。
探明构造情况、顶板破碎等情况,分析预判断层的落差、倾角,绘制过断层预想剖面图。
(二)如突然出现断层或煤层异常变化(突然变厚、变薄),首先进行打钻探孔作业,探水探瓦斯,把瓦斯及水赋予情况分析清楚,再制定专项措施进行掘进。
(三)过断层及破碎带时顶板管理:1.当断层落差超过1.5m以及落差1.5m以下围岩破碎的,采取超前长壁注浆技术(含注浆锚索、锚杆等)加固顶板,采用加强巷道支护方式通过断层,由矿总工程师具体确定。
2.断层落差1.5m以下,围岩完整不破碎的,采用加强巷道支护方式通过断层,加强巷道支护方式由矿总工程师具体确定。
3.对掘进揭露落差1.5m以上断层或1.5m以下断层存在围岩破碎情况时,必须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加固采用无机425#(525#)硅酸盐水泥浆、GRPC注浆堵漏胶结料、KWJG系列矿用无机充填加固材料等,同时由矿总工程师或分管矿领导确定是否打深孔注浆,要找准裂隙区、松软区进行注浆加固,从原理、材料、设备等方面进行研究,确保注浆效果。
4.带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5.坚持先排险后支护,先支护后作业的原则,及时使用长柄(不小于2.0m)工具排除危帮危顶,浮矸、活矸,要防止在排除危岩过程中岩石意外伤人。
6.要加强跟班作业,督促工人加强对顶板的支护力度。
工作地点必须架设好临时支护。
严格永久支护的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和支护材料规格必须符合设计的有关规定,工作地点要备有满足工作需要的支护材料。
7.安全员随时检查顶板的安全情况,督促职工搞好自身安全。
做到安全作业。
8.由每班的班长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和支护质量管理。
(四)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的具体要求:1.掘进过程中过断层、破碎带,支护必须紧跟迎头。
支护前必须挑掉活矸,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支护合格后进行出渣)。
2.掘进过程中过断层、破碎带,提前架棚支护,支护形式与过淋水段架棚支护一致,根据现场适当调整棚间距。
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富阳市公园路向东延伸(大桥路-高尔夫路)工程第一标段东洲新城隧道高水压断裂破碎带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园路向东延伸工程项目经理部二 一五年九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工程地质三、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 注浆堵水加固 全断面帷幕注浆堵水 全断面周边预注浆堵水 局部断面预注浆堵水 局部断面排水 预注浆参数 预注浆结束标准 堵水注浆效果检查 东洲新城隧道全断面(帷幕)超前注浆图 隧道开挖支护及二衬施工 开挖支护参数 监控量测四、质量保证措施五、安全保证措施东洲新城隧道高水压断裂破碎带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东洲新城隧道 ~ 左右线单洞合计 ,设计为双洞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隧进口端间距为 ,为小净距隧道。
隧道开挖断面Ⅲ级围岩 ㎡、Ⅳ级围岩 ~ ㎡、Ⅴ级围岩 ~ ㎡,线路设计标准:二级城市隧道,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 ;暗挖隧道建筑限界三车道段单洞净宽 ,车道限高 ,检修道净空 。
二、工程地质隧道岩性主要为中风化、微风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砂岩,洞口有粘土夹碎石覆盖层。
洞身穿越地质Ⅲ级围岩 ,占总长 ;Ⅳ级围岩 ,占总长 ;Ⅴ级围岩 ,占总长 ;明洞 ,占总长 。
并穿越 、 等不良地质断裂带, 破碎带位置在左线里程为 ~ 段,长约 ;在右线里程为 ~ 段,长约 。
破碎带位置在左线里程为 ~ 段,长约 ,右线里程为 ~ 段,长约 。
根据设计地质, 断层破碎带主要已充填粘土为主,其余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成分的断层角砾,碎裂岩。
受 断层的影响,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状压碎结构,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易坍塌、侧壁不稳,处理不当会造成大的坍塌,隧道出水形式为线状、淋雨状、涌水,流量约 ~ ,多雨季节流量约 ~ 。
断层破碎带岩性主要为岩溶角砾岩,灰岩、白云质灰岩成分的碎裂岩,受 断层及大裂缝影响,岩体破碎~较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破碎带内水量相对集中,开挖时可能会有渗水状、线状、小股状出水,局部淋雨状,核部破碎带可能出现较大的涌流、涌泥及坍塌现象,处理不当会造成大的坍塌,流量约 ~ ,多雨季节流量约 ~ 。
隧道施工方案-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

断层及破碎隧道穿过断层隧道及破碎带,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同的困难,在施工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带时,首先要查明断层的倾角,走向、破碎带的宽度,岩石破碎程度,地下水活动等有关条件,据以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制定施工措施,认真分析研究设计地质资料,并在掘进齐头左右两侧用钻孔台车或 DK—100 型钻机向前钻水平超前探孔,钻透断层破碎带,如断层破碎宽度大,破碎程度及裂隙充填物情况复杂,且有较多地下水时,可在隧道中线一侧或两侧开挖调查导坑,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的中线与隧道中线平行,线间距不小于 20m,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后,再掘进在一段距离转入正洞,在处理断层破碎带同时,在前方开辟新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1、施工方法1.1断层宽度较小,岩体组成物为坚硬岩块且挤压紧密,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隧道通过这样的断层,可不变施工方法,与前后段落的施工方法一致,避免频繁变更施工方法, 影响施工进度,但过断层带要加强初期支护和适当的辅助施工措施渡过断层带。
如超前锚杆与径向锚杆配合,加厚喷射砼,并增设钢筋网等措施。
必要时可增设格栅架。
超前锚杆在拱部设置,锚杆直径Φ22m,长 3.5m,环向间距 40cm,外插角约为 100,每2m 设一环,保证环间搭接水平长度大于 1.0m,用早强砂浆作为超前锚杆杆体与岩层孔壁间的胶结物,以及早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在超前支护下掘进。
开挖后立即施作径向锚杆,挂钢筋网,喷射砼等初期支护。
1.2一般断层破碎带,采用径向锚杆、钢筋网、喷砼、格栅钢架等加强初期支护,并在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对洞周岩体进行预加固和超前支护。
在超前支护下,采用上半断面法或正台阶法开挖。
在台阶上部施作超前小导管,上部开挖后及时施作拱部初喷砼,径向锚杆,挂钢筋网,格栅钢架。
在作好拱部初期支护后方能开挖台阶下部。
超前小层管管径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50mm 的直热轧钢管,长 3.5m~5.0m,外插角10°~20°,管壁每隔10cm~20cm,交错钻眼,孔口150cm 段不钻孔,眼孔直径 6mm~8mm,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灌注,导管环向间距 30mm~50mm,纵向两组导管间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 1.0m。
隧道工程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带怎么施工?

隧道工程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带怎么施工?穿过断层隧道及破碎带,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同的困难,在施工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带时,首先要查明断层的倾角,走向、破碎带的宽度,岩石破碎程度,地下水活动等有关条件,据以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制定施工措施,认真分析研究设计地质资料,并在掘进齐头左右两侧用钻孔台车或DK100型钻机向前钻水平超前探孔,钻透断层破碎带,如断层破碎宽度大,破碎程度及裂隙充填物情况复杂,且有较多地下水时,可在隧道中线一侧或两侧开挖调查导坑,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的中线与隧道中线平行,线间距不小于20m,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后,再掘进在一段距离转入正洞,在处理断层破碎带同时,在前方开辟新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1、施工方法1.1断层宽度较小,岩体组成物为坚硬岩块且挤压紧密,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隧道通过这样的断层,可不变施工方法,与前后段落的施工方法一致,避免频繁变更施工方法,影响施工进度,但过断层带要加强初期支护和适当的辅助施工措施渡过断层带。
如超前锚杆与径向锚杆配合,加厚喷射砼,并增设钢筋网等措施。
必要时可增设格栅架。
超前锚杆在拱部设置,锚杆直径22m,长3.5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约为100,每2m设一环,保证环间搭接水平长度大于1.0m,用早强砂浆作为超前锚杆杆体与岩层孔壁间的胶结物,以及早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在超前支护下掘进。
开挖后立即施作径向锚杆,挂钢筋网,喷射砼等初期支护。
1.2一般断层破碎带,采用径向锚杆、钢筋网、喷砼、格栅钢架等加强初期支护,并在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对洞周岩体进行预加固和超前支护。
在超前支护下,采用上半断面法或正台阶法开挖。
在台阶上部施作超前小导管,上部开挖后及时施作拱部初喷砼,径向锚杆,挂钢筋网,格栅钢架。
在作好拱部初期支护后方能开挖台阶下部。
超前小层管管径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42~50mm的直热轧钢管,长 3.5m~5.0m,外插角10~20,管壁每隔10cm~20cm,交错钻眼,孔口150cm段不钻孔,眼孔直径6mm~8mm,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灌注,导管环向间距30mm~50mm,纵向两组导管间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

126总541期2020年第19期(7月 上)0 引言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难度较大,施工中应根据断层破碎带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做好施工前的地质调查和施工器械的准备,在施工中做好隧道的开挖和支护,确保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有效开展,满足隧道施工的实际需要,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1 断层破碎带对隧道施工的影响1.1 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处于断层破碎带中的岩石,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与其他岩层的岩石存在差异。
经过检验发现,断层破碎带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无法达到隧道施工要求,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对断层破碎带的岩石进行预处理,选择开挖方法并应用隧道支护技术,降低断层破碎带对隧道施工质量的影响,减少安全隐患。
由于断层破碎带中的岩石处于破碎状态,岩石的强度较差,断层破碎带本身的稳定性较弱,导致破碎带中的岩石容易产生滑动,对隧道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掌握断层破碎带岩石的特点,对做好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具有重要作用[1]。
1.2 影响隧道结构表层的抗滑阻力断层破碎带中的岩石除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在隧道施工中,由于破碎带结构的不稳定性,会影响隧道结构表层的抗滑阻力,使破碎带的不稳定性增加,因此,应采取科学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技术,否则容易引发隧道坍塌等安全事故,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掌握断层破碎带的地质特点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是做好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的关键[2]。
1.3 容易产生涌水涌砂断层破碎带由于岩石强度弱,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隧道施工中,一旦所采取的开挖方法不当,会导致断层破碎带重要节点的压力升高,产生涌水或涌砂的现象,影响隧道施工安全。
如果涌水涌砂的幅度较大,隧道内无法继续施工,会给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中,应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做好重要节点的标记,预防涌水涌砂事故的发生,避免涌水涌砂对隧道施工带来不利影响[3]。
2 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的技术准备2.1 做好地质情况调查在隧道施工中一旦遇到断层破碎带,应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调查,了解断层破碎带的深度、长度、岩石强度以及岩石稳定性等基本情况,掌握了全面的地质信息之后才能够进行隧道施工。
隧道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3施工技术方案 (2)3.1总体施工方案 (2)3.2超前地质预报 (3)3.3小导管超前支护 (7)3.4超前管棚支护 (9)3.4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 (10)3.4.1台阶法 (10)3.4.2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11)3.5径向注浆 (14)3.6帷幕注浆 (17)3.7围岩监控量测 (24)4质量控制措施 (32)4.1断层及节理地段衬砌防水措施 (32)4.2断层及节理地段衬砌砼质量控制 (34)4.2.1砼防止开裂施工技术措施 (34)4.2.2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措施 (35)5安全应急措施 (35)5.1防止围岩失稳的施工措施及施工预案 (35)5.2防止突泥、突水的措施及施工预案 (36)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1)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站前工程安民隧道设计图。
(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5)《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 331--2009);(6)《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 9219--2015);(7)我单位目前的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能力、技术管理和现场地质实际调查。
1.2编制范围安民隧道隧址区穿越的12条断层破碎带和9条节理密集带。
2工程概况安民隧道为燕尾隧道,全长13909.24m。
隧道共穿越12条断层破碎带和9条节理密集带。
详见隧道断层和节理情况统计表。
表2-1 安民隧道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情况统计表3施工技术方案3.1总体施工方案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切实掌握断层及节理的情况,包括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地下水以及隧道轴线与断层及节理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施工前根据有关施工技术和机具设备条件,确定通过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地段的施工方法。
破碎带安全施工方案

破碎带安全施工方案AS5标段破碎带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设计概况本项目为xxxxxxxxxxxxxXXXX标段,全线均为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2×13.0m。
本XX隧道左、右线起止里程均为K65+716~K66+230(长链12.3m),长526m。
隧道围岩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为V级、IV级、Ⅲ级围岩,其中 V 级围岩为134m,占隧道全长的26%;IV级围岩为256m,占隧道全长的49%;Ⅲ级围岩136m( 按IV级围岩级别支护),占隧道全长的71%。
XX隧道右线起止里程K67+605~K69+700,长2095m,左线起止里程ZK67+605~ZK69+7,长2095m。
隧道围岩地质情况相对较好,主要为V级、IV级、Ⅲ级围岩,其中V级围岩为157m,占隧道全长的7%;IV级围岩为617m,占隧道全长的30%;Ⅲ级围岩为1318m,占隧道全长的63%。
2 、地质及地形本合同段处于赣中南低山丘陵区域,山势非常陡峭,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134.7~746.5m之间。
路线跨越低山丘,间夹溪流冲沟,地形起伏大,切割强烈,沟谷多呈“V”字型,植被发育。
沟谷内有常年性流水及部分季节性流水,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
区域地质条件较差,褶皱及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相互穿插切割,按其结构和延展方向可分为东西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和北北东向华夏系构造体系等三大构造体系。
隧道区主要发育三组节理。
地区地质表层为第四系坡积、残坡积覆盖层,基岩主要为石英砂岩。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二叠系、石炭系和晚元古界震旦系等,无重大地质隐患。
隧道区发育2条断层:F1断层起止桩号K69+186~K69+206(左)、K69+186~K69+188(右),断层倾角108°,倾角82°,破碎带宽度20m,断层上下盘为变余砂岩夹板岩,破碎带赋水丰富。
F2断层为起止桩号K69+634~K69+2664(左)、K69+615~K69+645(右),断层倾角109°,倾角72°,破碎带宽度30m,断层上盘为变余砂岩夹板岩,下盘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破碎带赋水丰富。
高原隧道工程中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

断层 破碎带主 要是因为断层两盘 3 . 1 施 工方 法
导致 水体 冻 结 , 从 而 对 隧 道 衬砌 结 构带 在 相 对 滑 动 的 过 程 中, 使 两 侧 的岩 层遭
( 1 ) 超 前地 质 预 报 。在 隧 道 开 挖
来冻 胀 破 坏 , 到 夏季 时冻 结 融化 会 使 围 受挤压作用而破碎 , 进而形成的长条状 穿 越 断层 破 碎 带 时 , 常 常会 出现 坍塌 、 岩形 成 浆 融 圈 , 这 种现 象 多 出现 在 隧 道 且方 向一致的破碎带 , 它的宽度与岩石 突水等 问题 , 为了保证施 工安 全、 有序
l
c
高原隧道工程中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
◎令狐克庆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
摘 要 :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原地质条件对 隧道 工程 施工的影响, 进而分析了断层破碎带与 隧道工程 的关 系, 并 在此基础 上对高原 隧道工程 穿越断层破 碎带 的施 工技术进行研究 。 期 望通 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 高原 隧道 断层破碎带 施工技术
中的富水层或是岩溶裂隙发育地段时,
二, 逆断 层。 此类 断层具 体是 指下盘相 对 出现 较 为强 大 的侧 压力 , 为了 确 保 施 工
若是防排水措施不当, 则会导致衬砌漏 下降 , 上 盘相 对 上升 的断层 , 多 数都 是在 安 全 , 此 时 必须 对隧 道 支护 体 系进 行 加
2 . 断层 破碎 带与 隧道工 程的关 系
性质 、 破 碎 带 结 构 中岩 石 的破碎 程 度 、
测, 同时, 在隧 道开挖 的过程 中依据超
在 对 断 层 破 碎 带 与 隧 道 的 关 系 进 含 水 性以 及 断层 活 动性 等 因素 。 当施 工 前 地质 预 报 的实际 情况 进 行 随时 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