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让数学生活化

合集下载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效益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效益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效益《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有生活与数学相关的内容,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种具有富有乐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就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认识特点,有意识创设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要解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

而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创设的情境越接近儿童的生活环境,学生从心理上就越乐意接受。

因此,如果将学生生活环境中,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既可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新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构建知识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在学校的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首先,对于教材中有些脱离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对此感到抽象、枯燥。

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1. 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性质,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技能。

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并非停留在课堂上,它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和实践。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运用生活实际例子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购物、旅行、运动等,来解释和展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设计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实地调研和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通过这些实地调研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制定数学生活化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实际案例1. 导致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几何问题,比如房屋的面积计算、图形的测量等。

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运用几何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

2. 运用生活实际例子进行教学3. 实地调研和观察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市场上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通过观察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销售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统计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者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其实际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实践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课堂;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5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根据其情节编出应用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选取学生学习生活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催生新知。

一上课,教师:学校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假期读了多少本课外书?教师有意让两名女同学和三名男同学回答,并板书读书的本书:6本、18本、5本、21本、4本。

现在老师把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5名同学分别看了6本、18本、5本、21本、4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每人看课外书多少本?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出来的数据填上并提问:这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平均数应用题)师问求平均数需要哪几个量?怎样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经改编,引向例题。

“2名女同学一共看了24本课外书”,“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在原题上改条件)这道题怎样列式?让学生发现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问题始终没变,都属于求平均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回答的数据一下子编出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而是经过三次条件改编变化过程,逐步引出例题。

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3篇)

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生活化教学。

本文以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数学。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生日蛋糕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房间面积,感受面积的实际意义。

2.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例关系,预测不同商品的价格;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图形设计房间布局。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更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蛋糕、水果等)进行分数的切割和比较。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测量、计算、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并计算出面积。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借用换算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现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流露出数学的影子。

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常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应用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低年级: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为背景,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多少个?”这类问题简单易懂,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年级:可以利用学生日常购物、出行等经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例如:“超市做促销,每瓶饮料5元,买3瓶送1瓶,怎么样才能比较划算?”这类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可以利用图表、数据、模型等,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绘制图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类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参与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问题,让学生体悟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依靠案例教学:比如介绍建筑设计中的比例、桥梁建设中的几何原理、股票投资中的概率统计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习动力。

组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了解数学在科技、文化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项目式学习:比如,设计一个“城市规划”项目,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交通、人口、资源等问题,并进行模型搭建和方案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思维培养,提升学习效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多不是标准的数学题,需要学生发挥多种数学思维才能解决问题。

让数学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

让数学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

让数学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应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让数学到生活中去。

一、让数学从生活中来(一)捕捉生活现象,感知数学问题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他们天天要经历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由于长方体各部分间存在着“相对”和“相交”的位置关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呢?我从学生的鼓掌入手,用两只手分别做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前后相对”“十字相交”等动作,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这两种位置关系。

(二)创设生活情景,探究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情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材创设了儿童乐园情景,学生通过看图观察,有序地“数数”,便能体会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字。

再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利用“大象过生日”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统计”,之后让学生统计出小组成员的年龄、喜欢吃的水果等,并让他们在家里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统计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三)再现生活场景,领略数学魅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伺机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生活,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和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

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数学应该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应该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应该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的思考、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所以,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培养训练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将数学融入生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较难。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充满趣味。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将教室里的物品数量、学生的排队人数等与数学运算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刻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加强生活实际,阐述数学概念将生活中的换算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阐述数学概念的本质,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利用“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这一生活场景,指导学生阐述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借用生活实例,培养和训练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关键。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常见的数据,例如一周内不同垃圾的重量、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等,并制作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利用生活化情境,强化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房间、操场等实际场所的面积,并进行计算,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注重跨学科整合,提升数学素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下面是一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介绍。

一、运用日常生活例子教学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例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教师可以运用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如用1:3的比例恰到好处地表示某一类水果的销售情况,1表示苹果,3表示梨子。

二、利用游戏提升学生兴趣利用数学游戏来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可以利用“盘花朵”、“搭积木”等游戏方式,让学生自主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改变教材形式改变教材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喜爱的教材形式。

例如,制作一个小型漫画故事,通过漫画故事中人物的经历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采用实物展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展示法,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点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可以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在操作中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五、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例如,在野外远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山路的坡度和步长,从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六、运用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编制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几何时,可以编制一些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图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推断出图纸中各物理尺寸的意义,并计算出具体的数值。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更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更生活化
生 活实 际 , 数 学 生 活 化 ” 让 。 以 “ 活情 境 ” 生 的导 入 。 出数 学 问题 引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当学 习 内容 和 学 生 熟 悉 的生 活 情 境 越

在 小 学数 学 教 学 中 , 果 教 师 能 够根 据 小 学 生 的认 知 特 点 , 如 将 数 学 知 识 与 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紧密 结 合 , 么 , 学 生 的 眼里 , 那 在 数 学 将 是 一 门看 得 见 、 得着 、 得 上 的 学 科 , 再 是 枯 燥 乏 摸 用 不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让 数 学 更 生 活 化
支 娟 0
( 河 县 蒋 辛 屯 中心 小 学 , 北 香 河 香 河 数学 源 于 生 活 , 于 生 活 , 于生 活 。 《 学 数 学 课 程 标 寓 用 小 准 》 出 : 数 学 教 学 , 紧密 联 系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学 生 的 指 “ 要 从 生 活 经验 和 已有 知识 出发 , 创设 生动 有 趣 的情 境 , 引导 学 生 开 展观察 、 操作 、 猜想 、 理 、 流 等 活 动 , 学 生 通 过 数学 活动 , 推 交 使 肇 握 基 本 的数 学 知 识 和技 能 ,初 步 学 会 从 数 学 的 角度 去观 察 事 物 、 考 问 题 , 发对 数 学 的兴 趣 , 思 激 以及 学 好 数 学 的 愿 望 。 ” 050 ) 6 4 0

贴 近 . 生 自觉 接 纳 知 识 的 程度 就越 高 。所 以 , 师 要 善 于 挖 学 教
四 、 生缺 乏 学 习数 学 的 意 志 力 学意 志 力 的薄 弱 让 不 少 学生遇问不究 , 遇难 而退 , 作 业 或 考 试 时 草 草 了 事 , 愿 开 做 不 动 脑 筋 , 成 了学 习 上 的 恶性 循 环 : 没 有 意 志 力 , 习 就 越 造 越 学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诉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意堂课,不同的教室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室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是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

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室是不能胜任的。

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

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中间站,谁打对谁开口笑。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把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资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文|王祥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数学知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能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生活化教学。

本文在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优势生活化教学是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又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小学是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从生活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习经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精心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实例,如足球、铅笔盒、魔方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周围的图形,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识记图形的名称;接着通过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让学生了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如学生通过摸一摸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数学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数学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数学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数学与生活:从抽象概念到现实应用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再清楚不过。

而现在,许多学生怀疑数学枯燥乏味、脱离现实,很难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当然,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育专家,我认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生活中处处是数学1. 购物消费:从选择商品、比较价格、计算折扣到预算分配,无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

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行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等数学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合理消费。

2. 时间管理:时间安排、行程规划、工作效率等都需要数学。

学生可以学习时间单位、时间换算、作息安排等,培养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3. 空间几何:房屋设计、道路规划、家具的摆放等,都需要应用几何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理解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等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数据分析:新闻报道、图表分析、数据统计等,都需要数学思维。

学生可以从分析数据中,理解信息背后的规律,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将数学融入到生活,提升学习兴趣1. 项目式学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理想中的房屋,运用比例、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计算,并进行成本预算。

2.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用扑克牌进行加减运算,用游戏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概念。

3. 生活化课堂: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素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

例如,将超市购物、交通出行等生活现象引入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极其关键1.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五年级]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五年级]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属。

学生只有通过切身感受和经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喜爱数学,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学习数学。

一.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契入数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反映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有人说数学是概念的,许多数学知识往往是由许多概念构成的而数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许多对称物体的情景,再从多个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这些轴对称图形,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从而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接着,再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去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在这样的由“实际生活”经过抽象概括上升到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同时又经历了抽象概括数学概念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感受了抽象和概括的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个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数学问题瞬间发生了浓厚的求知情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在实践活动中契入数学问题生活中的许多实践活动往往是数学问题的载体,我们要善于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数学素材,适机引导,让学生充满自信与好奇,去学习和探索。

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元角分的有关知识。

巧用生活化素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巧用生活化素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巧用生活化素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一、利用生活化场景展示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来展示数学概念。

教授有关分数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家庭聚餐时,如果要把一块蛋糕分成几份,每份应该是多大?通过这样的场景,学生可以更具体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又在教授有关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建筑物或者日常用品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直线的例子,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

出门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街道上的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然后与他们讨论这些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背后的数学原理;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渐渐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并且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三、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金钱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和购物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算算如果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要花多少钱,或者如果用一定的钱去购买多少商品最划算等。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钱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游戏培养数学兴趣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比如拼图、数独、扑克牌等,可以利用这些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有关几何形状的知识时,可以利用拼图游戏,让学生用不同的几何形状拼出不同的图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

又在教学有关数学逻辑推理的知识时,可以借助数独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逻辑思维。

这样的游戏既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五、实地教学增强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

在校外实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建筑物的结构和形状,然后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搭建模型或者绘制相应的图纸,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如自行车三脚架、房屋的支架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借助钟表的情况下判断时间。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通过太阳的高度、根据自己的感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很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制作模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一、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元。

……
突然,学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简单条形统计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欣欣百货公司去年销售游泳衣和羊毛衫的情况比较统计图
上面条形统计图中,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
学生通过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游泳衣的销售高峰在第三季度──夏天,羊毛衫的销售高峰在第四季度──入冬,迅速得出前一张条形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后一张条形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正确结论。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三、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

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

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

(2)质量较好。

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

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

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

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
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