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膜分离技术
第七章 膜分离过程 第八章 液膜分离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 的分类与特性
一、膜的分类 (1)对称膜:结构与方向无关的膜,孔经可一致,结构可不规则; (2)非对称膜:分离层很薄,较致密,为活性膜,孔径的大小和表 皮的性质决定分离特性,厚度决定传递速度,朝向待浓缩液; 多孔的支持层只起支撑作用,使膜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 (3)复合膜:选择性膜层(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 表面上,表层与底层是不同的材料,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有选 择性的表面薄层而且受微孔支撑层的影响。 (4)荷电膜:离交膜,含有高度的溶胀胶载着固定电荷的对称膜。 (5)液膜: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6)微孔膜:孔径为0.05—20微米的膜。 (7)动态膜:在多孔介质(如陶瓷管)上沉积一层颗粒物(如氧化锆)作 为有选择作用的膜,此沉积层与溶液处于动态平衡。
(4)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
溶解—扩散模型适合无机盐的反渗透过程,但对 有机物常不能适用。当压力升高对,某些有机物透过 液浓度反而升高。 膜的表面如对料液中某一组分(有机物)的吸附 能力较强,则该组分就在膜面上形成一层吸附层。在 压力下通过毛细管。 例如用醋酸纤维膜处理—氯酚溶液时,由于后 者的亲水性,使透过液中的浓度反而增大。
三、超滤
超滤: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的膜分离过程。 优点: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所用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能量 消耗低。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材料要求不高等。 反渗透法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而超滤的操作压力较小。 基本性能:水通量(cm3/cm2· h);截留率(%),合适的孔径尺寸,孔 径的均一性,孔隙率,及物理化学稳定性。 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聚矾、芳香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 高分子物质极易粘附和沉积,造成严重的浓差极化和堵塞。 原液最好进行前处理,提高原液的流量,采用湍流促进器。 过滤方式:间歇和连续操作。间歇操作分浓缩模式和透析过滤。 问题:与反渗透法相比,水通量大得多,其动力费用较大。和 其他浓缩方法相比,通常只能浓缩到一定程度。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1、膜分离的概念即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方法称之为膜分离法。
膜分离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2、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
3、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31—81; (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闹局世或冷冻浓缩的31—81。
4、膜分离技术的缺点(1)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2)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
5、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第七章-膜分离技术
二、超滤的浓差极化 溶质会在膜表面积聚
超滤分离原理示意图
并形成从膜面到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梯度。
减轻浓差极化的措施: ① 错流设计,以利清除极化层; ② 流体流速提高,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 ③ 采用脉冲以及机械刮除法维持膜表面的清洁。 三、超滤膜 常用的膜材料有醋酸纤维、聚砜、聚丙烯睛、聚酰胺、
四、微滤的应用
{ 1.微滤膜的特点
⑴孔径的均一性 ⑵空隙率高
⑶材薄
{ {{ 2.微滤的应用
⑴实验室中的应用 ⑵工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检测 微粒子检测
制药工业 电子工业
其他领域
二、电渗析的流程 各种电渗析器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直流式电渗析除盐流程
循环式电渗析除盐流程
部分循环式电渗析除盐流程
三、电渗析技术的应用 (1)咸水脱盐制淡水
电渗析脱盐生产淡水的工艺流程 1-渗析槽;2-冷凝器;3-浓缩罐;4-结晶罐;5-涡轮机;6-锅炉;7-浓液槽
(2)重金属污水处理
电渗析处理电镀含镍污水工艺流程
极化的危害: ① Ca2+、Mg2+等离子时将形成沉淀; ②膜电阻增大,降低分离效率。
4.离子交换膜 可分为三类: (1)均相离子交换膜; (2)非均相离子交换膜 ; (3)半均相离子交换膜。 对离子交换膜的要求是: ① 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 ② 膜电阻应低,膜电阻应小于溶液电阻; ③ 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有适当的孔隙度。
②对溶剂渗透通量的增加提出了限制; ③膜表面上形成沉淀,会堵塞膜孔; ④会导致膜分离性能的改变; ⑤出现膜污染。
各种组件的比较
三、反渗透组件及其技术特征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膜将混合物中不同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和极性等特性的物质分离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电子行业等。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将混合物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分,其中其中至少有一种组分通过膜而另一种组分不直接通过。
根据膜分离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以实现分离的技术。
膜的孔径大小、膜的材质和压力差均会影响分离效果。
该技术主要包括超滤、逆渗透和微滤等。
超滤是指利用孔径大小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去除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
逆渗透是利用高压驱动水通过0.1纳米左右的逆渗透膜,将混合物中的水增量分离出来,这是制取纯水的主要技术之一。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的微滤膜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2、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实现分离的技术。
例如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和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将含有离子的溶液通过电场驱动到离子交换膜中,使得原来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两侧集中,最终通过两个极板分别收集。
3、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分子间的扩散速率的大小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例如气体分离、液体浓缩和溶液析出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纳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纳滤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制造和水处理等领域中。
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00道100万道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超滤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白质提取、水处理、生物制品制备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第七章 气体分离膜及液膜
气体分离膜
(2)制备气体分离膜的主要材料 根据不同的分离对象,气体分离膜采用不同的材
料制备。 1)H2的分离
美国Monsanto公司1979年首创Prism中空纤维 复合气体分离膜,主要用于氢气的分离。其材料主 要有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酰亚胺等。其中聚酰亚 胺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高效氢气分离膜材料。它是由 二联苯四羧酸二酐和芳香族二胺聚合而成的,具有 抗化学腐蚀、耐高温和机械性能高等优点。
高分子膜在其Tg(玻璃化温度)以上时,存在链 段运动,自由体积增大。因此,对大部分气体来说, 在高分子膜的Tg前后,D和S的变化将出现明显的转折。
3
气体分离膜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是通过加大两 侧的压力差(Δp)来提高q值,而是采用增 加表面积A、增加膜的渗透系数和减小膜的 厚度的方法来提高q值。
4
14
气体分离膜
2. 气体分离膜的应用领域 气体分离膜是当前各国均极为重视开发的产品,
已有不少产品用于工业化生产。如美国Du Pont公司 用聚酯类中空纤维制成的H2气体分离膜,对组成为 70%H2,30%CH4,C2H6,C3H8的混合气体进行分 离,可获得含90%H2的分离效果。
15
气体分离膜
第七章 气体分离膜与液膜
1. 气体分离膜的分离机理 气体分离膜有两种类型:非多孔均质膜和多孔
膜。它们的分离机理各不相同。 (1)非多孔均质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该理论认为,气体选择性透过非多孔均质膜分 四步进行:气体与膜接触,分子溶解在膜中,溶解 的分子由于浓度梯度进行活性扩散,分子在膜的另 一侧逸出。
1
气体分离膜
(2)多孔膜的透过扩散机理 用多孔膜分离混合气体,是借助于各种气体流
过膜中细孔时产生的速度差来进行的。 流体的流动用努森(Knudsen)系数Kn表示时,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第一篇: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用膜作为过滤介质,通过不同物质在膜上的传递速度差异将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具有高效、节能、清洁等优点。
膜分离技术根据不同分离机理,可分为压力驱动型、电动驱动型和阴离子交换型等多种分类。
其中,压力驱动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过给混合物施加一定压力,使其在膜上分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难以完全分离出相似性质的物质。
在膜分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膜材料有聚丙烯、聚酰胺、聚醚硫醚等。
不同材料的选择与分离物种、操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此外,膜的形态也有多种,包括螺旋膜、中空纤维膜等,再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进行不同选择。
膜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可用于纯化、分离、浓缩、去除杂质等。
例如,在中药提取中,可用膜分离技术将提取液中的色素、腐植酸等杂质去除,提高纯度和品质。
在食品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果汁浓缩、葡萄酒酒精浓缩等。
在环保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废水处理中的COD、BOD、氨氮等物质的去除。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推广,未来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更高效、清洁的生产方式。
第二篇: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膜分离技术的性能与膜本身的材质有很大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对膜分离技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膜材料有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等多种。
其中,聚酰胺膜的选择是最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的通量、分离效率和耐化学性。
聚醚硫醚膜与聚环氧腈膜也属于高性能膜,适用于一些对材料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对于具体的分离要求,不同的膜材料有不同的优势。
例如,聚酰胺膜适用于中分子量的有机物和IEDED类水溶性物质的分离;聚乙烯膜适用于气体分离、有机物质分离等;聚偏氟乙烯膜适用于对PH值和温度有较高要求的分离领域等。
在选择膜材料时,应结合具体的分离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
《膜分离技术》课件
控制运行参数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压力、流量等运行 参数,优化处理效果。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故障或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 应急处理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04
膜分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性
优势
高效分离
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分离混合物中 的不同组分,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制备 。
节能环保
膜分离过程通常在常温下进行,能耗 较低,且不产生有害物质,符合绿色 环保理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膜分离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品进行清洗和维护,因此化学品成本 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环境效益分析
减少污染排放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 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对 环境的污染。
节约资源
膜分离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减少浪费,对环境保护具有 积极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膜分离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资源 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特点
孔径分布均匀、过滤精度 高、阻力小。
03
膜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
原水预处理
去除大颗粒杂质
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原水中较大的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降低浊度
通过加入絮凝剂、沉淀等方法降低原水的浊度,提高水质清晰度。
调节pH值
根据不同膜材料的特性,通过加酸或加碱调节原水的pH值至适宜 范围。
膜组件的安装与调试
2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医药产品中的杂质和 有害物,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 景越来越广阔,为新药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技 术支持。
06
膜分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 析
投资成本分析
设备购置成本
膜分离技术的设备购置成本较高,包括膜组件、泵、管道等。
膜分离技术PPT
通过改变膜孔径、孔道形状和分布等结构参数,提高 膜的分离性能和通量。
强化传质过程
采用促进传递、电场辅助等方法强化传质过程,提高 分离效率。
降低能耗
优化操作条件,如降低操作压力、提高操作温度等, 以降低膜分离过程的能耗。
面临挑战及解决思路
膜污染问题
开发抗污染膜材料、优化操作条件和 采用清洗技术等措施减轻膜污染问题。
石油化工
用于油品脱硫、脱蜡、脱色等石油加工过程,以及化工原料的分 离和提纯。
环保领域
应用于废气处理、重金属回收、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环保工程。
05 膜污染与防治策略
膜污染类型及成因分析
无机物污染
由水中的金属离子、矿物质等无机物在膜表面积聚形成,降低膜的 通量。
有机物污染
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质、蛋白质等,在膜表面吸附和沉积,导致 膜孔堵塞。
污水处理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 技术,结合膜分离和生物 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和水质。
气体分离领域应用实例
氧气、氮气分离
工业气体分离
利用气体分离膜的选择透过性,从空 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应用于合成气、氨分解气等工业气体 的分离和纯化。
天然气处理
通过膜分离技术去除天然气中的二氧 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提高天然 气品质。
创新膜制备技术展望
1 2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膜材料的精确控制和复杂 结构的制造,提高膜的分离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改性技术
通过表面涂覆、接枝等方法对膜表面进行改性, 提高膜的选择性、通量和抗污染性能。
3
纳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纳米孔道或纳米结构,提高膜 的分离精度和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膜分离技术总结ppt
电渗析
浓缩液出口 稀释液出口 K + Na+ K K K K K Na+ H2
CL2
CL-
CL阴极室液 稀释液人口 浓缩液入口
阳极室液
Na+
+
Na+ + + CL— -
+
+
+
CL—
A(阳膜)
B(阴膜)
异体膜:直接用磨细的离 子交换树脂加入粘合剂 而制成的膜。 均相膜:不含粘合剂,直 接在高分子基膜上直接 接上活性集团,或用含 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树 脂的溶液直接制的膜。 半均相膜:将离子交换树 脂和粘合剂同溶于溶剂 中在制成膜。
分离膜及孔径
压 力
盐水 纯水
半透膜
渗透与反渗透示意图
微滤膜
通孔型 网络型 非对称性
超滤
浓缩液
进 样
膜
透过液
适应范围:实现不同分子量或形状的大分子物质的 分离,如酶、蛋白质、多肽、细胞。病毒及多聚 糖的纯化和浓缩。 优点:稳定的高渗透通量;耐游离氯;PH和温度使 用范围宽;操作简单、能耗低、废液排出量少; 设备体积小。
膜分离组件
板框式膜组件
优点:膜的堆积密度大,不需外加支撑材料,浓差极化可忽略, 价格低廉。 缺点:制作工艺与技术复杂,易堵塞,不易清洗。
膜分离组件
管式膜组件
优点:流动状态好,流速易控制,安装拆卸、换膜、维修方 便。能处理含 悬浮固体的溶液,较容易机械清除杂质。 缺点:与板框式膜组件相比,管式膜组件制备条件较难控制 ,单位体积内有效膜面积小,压力降大,关口密封较困难。
膜分离组件
从外向内流动式
从内向外流动式
毛细管和中孔纤维式膜组件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1 膜分离技术的简介1.1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分离的一般示意性图见图1。
1.2 膜的简介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图1 膜分离过程示意图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1.2.1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
1.2.2 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有机高分子(天然高分子材料膜、合成高分子材料膜)膜、无机材料膜1.2.3 各种膜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膜主要是纤维素的衍生物,有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等。
其中醋酸纤维膜的截盐能力强,常用作反渗透膜,也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膜。
醋酸纤维膜使用最高温度和pH范围有限,一般使用温度低于45~50℃,pH3~8。
再生纤维素可制造透析膜和微滤膜。
(2)合成高分子材料膜市售膜的大部分为合成高分子膜,种类很多,主要有聚砜、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烯类和含氟聚合物等。
其中聚砜是最常用的膜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超滤膜。
聚砜膜的特点是耐高温(一般为70~80℃,有些可高达125℃),适用pH 范围广(pH=l~13),耐氯能力强,可调节孔径范围宽(1~20nm)。
但聚砜膜耐压能力较低,一般平板膜的操作压力权限为0.5~1.0MPa 。
《膜分离技术》PPT课件
缓冲液
精选ppt
无机盐
34
2. 微 滤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精选ppt
35
• 微滤应用 1) 除去水/溶液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 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 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F
精选ppt
11
17.1 膜材料 与膜的制造
精选ppt
12
膜材料的特性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 力,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 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 成本低;
孔膜,其孔隙大小在电镜的分辨范围内。
精选ppt
28
4完整性试验
• 本法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 否完整或渗漏。
• 将超滤器保留液出口封闭, 透过液出口接上一倒置的 滴定管。自料液进口处通 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当达到稳态时,测定气泡 逸出速度,如大于规定值, 表示膜不合格。
× 保留液 出口封闭
压缩空气
• 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 以扩散的形式移动。
精选ppt
32
透析原理图
大分子
透析膜 小分子
水分子
精选ppt
33
透析法的应用
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 的小分子杂质,
化工分离工程第七章__新分离方法
化工分离工程第七章__新分离方法在化工分离工程中,分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萃取、吸附、结晶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分离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化工分离工程中。
本章将介绍几种目前最新的分离方法。
一、离子交换膜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离子分离的方法。
它利用具有选择性离子渗透性的膜,通过对电渗透效应和离子交换效应的结合实现对溶液中离子的分离。
离子交换膜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透过率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电力工业、化工领域等。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可调节性、高扩散系数和低表面张力等特点,用于有效分离和提取化合物。
在超临界条件下,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溶液和非溶质之间的传质和传热效果得到了提高。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提取、废水处理等领域。
三、薄膜分离技术薄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物质在薄膜表面的扩散和渗透,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薄膜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浓缩、脱水等领域。
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个方法。
四、离子液体分离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独特性质的新型溶剂,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
离子液体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离子液体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反应性等特点,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离子液体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介绍的是目前化工分离工程中的一些新分离方法,它们在分离效率、能耗、环保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分离方法也将不断涌现,为化工分离工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作为化工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分离技术,以提高分离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膜分离技术简介ppt课件
0
0.05
0.1
0.15
0.2
膜压差/MPa
15
反浸透通量的影响要素
操作压差—压差越大,浸透通量越大,但浓差极化比增大,膜外表溶液浸透压升高,推进 力不能按比例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纯水透过系数增大,同时浓差极化减小,浸透压降低,推进力增大,通 量增大。
料液流速—流速大,传质系数增大,浓差极化比减小,浸透通量增大。 料液的浓缩程度—浓缩程度高,水的回收率高。但浸透压高,浸透通量小,且已呵斥膜污
烯、聚氯乙烯、硅橡胶等。 无机膜的制备已成为研讨热点,其增长速度远快于聚合物膜。 以金属及氧化物、陶瓷、多孔玻璃和某些热固性聚合物为资料。其热力学、化学稳定性好,
运用寿命长。 陶瓷膜的运用较好。 根据分别过程和分别对象选择适宜的膜资料
9
膜的分类
10
膜的性能
膜的根本性能包括膜的分别透过特性和物化稳定性两方面。 物化稳定性:膜的空隙率、孔构造、外表特性、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允许运
普通反浸透膜微孔尺寸在10A左右,操作压力为1.0-10.0Mpa,切割分子量小于500,能截留 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可使水中离子的含量降低96-99%。
14
反浸透影响要素分析 ——压差对脱盐率、膜通量、传质系数的影响
脱盐率/%、膜通量
70
60
50 40 30 20
脱盐率 膜通量 传质系数
10
0
膜分别技术简介
;.
1
膜分别过程特点
一切的分别过程都是利用在某种环境中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别进展分别。 ——过滤操作是指流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基于尺寸差别的分别过程。常规的过滤普通
是指固液分别或气液分别。 ——膜分别过程将这一运用扩展到了固体或液体溶液中溶解性物质的分别。即以选择性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化学特性(膜材料)分类
• 2)合成高分子材料
• 种类:聚砜、 PVDF(聚偏氟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 聚丙烯腈、聚烯类和含氟聚合物,其中,聚砜最常用,用 于制造超滤膜。 • 优点:耐高温(70-80C,可达125C),pH1-13,耐氯能力 强,可调节的孔径宽(1-20nm);聚酰胺膜的耐压较高,对 温度和pH、盐稳定性高,寿命长,常用于反渗透。 • 缺点:聚砜的耐压差,压力极限在0.5-1.0MPa。
要求更高时:先将其放在50%的乙醇溶液中用水浴煮1h,再依次 换50%的乙醇溶液、10mmol/L NaHCO3溶液、1mol/L EDTA溶液、 蒸馏水各泡洗两次,最后在4℃的蒸馏水中保存备用
用过的透析袋要是短期还要用的话,最好冲洗干净后,浸于 20%乙醇中低温存放 主要用途:蛋白样品的脱盐
2)以净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
3、根据化学特性(膜材料)分类
• 3)无机材料
• 种类: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等。目前实用化有 孔径>0.1um微滤膜和截留>10kDa的超滤膜,其中以陶瓷 材料的微滤膜最常用。多孔陶瓷膜主要利用氧化铝、硅胶、 氧化锆和钛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膜厚方向上不对称 • 优点: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
• 6)低成本
3、根据化学特性(膜材料)分类
• 1)天然高分子材料
• 种类:纤维素衍生物,如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 • 优点:醋酸纤维的阻盐能力最强,常用于反渗透膜,也可 作超滤膜和微滤膜;再生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透析膜和微滤 膜。 • 缺点:醋酸纤维膜最高使用温度和pH范围有限,在4550C,pH3-8。
透析
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RO) 纳滤 (Nanofiltration, NF) 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 微滤 (micro-filtration, MF) 透析 (Dialysis, DS)
• 微滤膜用平均孔径表示膜的型号,若微滤膜的孔大小按照 分子截留来定义的,则0.1μm→>2×106 Da • 超滤膜用截留相对分子量表示膜的型号 • 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 cut off, MWCO), 超滤膜一般MWCO在1-300×103间 • MWCO越小,膜孔径越致密(平均孔径越小)
1)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透析
透析原理:浓差扩散 用途: A、样品脱电解质; B、人工肾 优点: A、方法和设备简单,价格低廉; B、实验室最常用的样品脱盐方法 缺点: A、透析的速度缓慢;
B、溶质稀释
透析袋使用方法
不同材质不同型号的透析袋可供选择 新购的透析袋因含有防干裂剂甘油、 硫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使用前处理方 法:分别用蒸馏水0.01mol/L 乙酸或 稀EDTA溶液浸泡,洗后再用;
应用:
A、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 B、抗生素和氨基酸等浓缩,
• 反渗透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 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压方向相 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 溶液。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 • 反渗透纯水系统根据不同的源水水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一般 自来水经一级反渗透系统处理后,产水电导率<10-20μS/cm, 经二级反渗透系统后产水电导率<5μS/cm甚至更低,在反 渗透系统后辅以离子交换设备可以制备超纯水,使电阻率高 达18兆欧姆.厘米。 • 反渗透膜老化或受污染后,产水质量会下降
3)、单独的膜分离技术功能有限,需与其他分离技术联用。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 膜的定义:
• 在一定流体相中,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液体 或气体)分割成为两部分 • 膜的厚度<0.5mm • 面积可以很大也可很小,可独立地存在于流体相间,也可 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上
膜的分类
• 1、根据形态学分类
• ①微滤(MF) • 操作:同一般过滤。操作压在0.05-0.5Mpa。 • 用途:热敏性培养基成分的灭菌、溶液澄清、超滤的预处 理等,也可用于缓冲溶液进层析柱之前的脱气及去除小颗 粒。 实验室常用: 0.2μm或0.5μm的微滤膜 +真空泵+抽滤瓶+夹子+溶液杯
砂芯过滤装置
微孔滤膜
针头滤器
2)以净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
• 对膜材料的要求:p99
• 1)耐压:为提高微孔膜的流量和渗透性,需加压;
• 2)耐温:高温灭菌; • 3)耐酸碱:易通过清洗恢复透过性能,清洗时往往需酸 碱才能清洗彻底; • 4)化学相容性:膜材料能耐化学物质浸蚀而不产生性能 改变 • 5)生物相容性:不使蛋白和酶产生变性,不吸附被分离 物质等
2)分离条件温和,对于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很重要;
3)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维修成本低、易于自动化。 作为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在生化分离工程中具有重要作 用。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 膜分离特点:
• 缺点:
1)、膜面易发生污染,膜分离性能降低,故需采用与工艺相 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
2)、从目前获取的膜性能来看,其稳定性、耐药性、耐热性、 耐溶剂能力有限,故使用范围有限;
2) 膜的形态学特征——膜对称性
• 按照膜在厚度方向上孔道结构是否均匀,可分为对称膜 (各向同性)和不对称性膜(各向异性) 微滤膜的厚度是对称的,孔大小 相同,设计成各向同性膜。 •不对称性或各向异性膜: •有一超薄层(起到膜的专一特 性的作用)和支撑层(决定膜的 透过通量,通常孔径大,膜孔不 易堵塞),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常 为不对称膜
• 1)孔道特性 • 包括孔径、孔径分布和孔隙率,可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观 测到。 • 微滤膜的孔径大小在0.05-10μm之间 • 超滤膜孔的大小在1-50nm之间 • 反渗透(截留物质是低分子量的溶质如抗生素、蔗糖和 盐类)→孔径范围0.5-1nm
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分类
离子范围 微米 10-4 10-3 反渗透 纳滤 超滤 微滤 10-2 大分子范围 10-1 1 微粒子范围 10 细粒子范围 102
• 截留相对分子量(MWCO):通过测定分子量不同的球 形蛋白质或水溶性聚合物的截留率,可获得膜的截留率与 溶质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即截留曲线 一般将在截留率为90%的溶质分子量定义为膜的截留分子量 通常为保证高的蛋白回收率,选择膜时,所要分离的目标蛋 白的相对分子量要≥2MWCO 膜的评价:MWCO只表征膜特征的一个参数,不能作为唯 一指标。膜的优劣应从孔径分布、透过通量、耐污染能力、 稳定性、温度、pH、机械强度等多方面考察。
———
≤0.10 ≥10.0 —— <0.01 ≤0.001 ——
———
≤1.00 ≥1.00 ≤1.0 <0.02 ≤0.010 <0.08
5.0~7.5
≤5.00 ≥0.20 ≤2.0 ———— ———— <0.40
用途:一级水用于严格分析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用水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实验用水
2、膜的分类——按推动力本质的不同,分为:
• 1)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透析技术(Dialysis) • 2)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A、微滤,B、超滤 C、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3)以蒸气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渗透蒸发 4)以电场力为推动力的过程:A、电渗析,B、离子交换 电透析
水质符合美国ASTM标准,电子部超纯水水质标准 ( 0.5MΩ*cm , 2MΩ*cm , 15MΩ*cm和18MΩ*cm四级)
Millipore(密理博) 各种规格的超纯水装置
Milli-Q
Simplicity
Super-Q
Elix
SDS
Elix及水箱
Milli-RX
Direct-Q
AFS
水箱
2、根据化学特性(膜材料)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值范围(25℃)
电导率(25℃),μS/cm 电阻率(25℃),ΜΩ.cm 蒸发残渣(105±2℃),mg/L 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 缺点:不易加工,及 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 元称为膜组件 • 市售商品膜组件有管式、平板式、 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其中管 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根据操作方 式不同又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
1)平板式膜组件:液流稳 定,较成熟,投资费用大, 操作费用低。
②超滤(UF)
• 操作:一般采用切向流体,以减少固相沉积。操作压在 0.1-1.0MPa。 应用:
A、高分子溶质之间(如蛋白质分子 之间的分级分离),以及高分子与 小分子溶质之间(如蛋白质分子脱 盐)的分离
B、Pro浓缩
Labscale 简易配置 Labscale 标准配置
各种类型的离心超滤
产品名称 Microcon 处理方式 离心超滤 最大处理体积 浓缩终体积 500μl 5-15μl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七章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 膜分离原理: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 侧存在存在某种推动力(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 等),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而达到分离、提 纯的目的
• 不同膜过程使用的膜不同,推动力不同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 膜分离特点:
• 优点:
1)能耗低。膜分离不涉及相变,对能量要求低,与蒸馏、 结晶和蒸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蒸馏水器
离子交换树脂柱
超纯水制造典型工艺流程
1: 预处理-反渗透-纯化水箱-离子交换器-紫外灯-纯水泵 -用水点
2: 预处理-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纯化水箱-纯水泵-紫 外灯-用水点 3: 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中间水泵-EDI装置-纯化 水箱-纯水泵-紫外灯-用水点 4: 预处理→紫外线杀菌装置→一级RO装置→二级RO装置→ 中间水箱→EDI装置→脱氧装置→氮封纯水箱→除TOC UV装 置→超滤装置→用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