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悲剧原因分析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9a6f97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e.png)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一、本文概述《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经典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爱情悲剧。
本文将首先概述《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然后聚焦于爱玛这一角色的爱情经历,探讨其悲剧的成因、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爱玛爱情悲剧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以及福楼拜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简要介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梗概,包括主人公爱玛的成长背景、婚姻生活以及她所追求的爱情理想。
本文还将概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为后续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提供背景铺垫。
通过这一概述,读者可以对《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深入探讨爱玛的爱情悲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奠定基础。
二、爱玛的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源于她理想中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深刻冲突。
她所追求的是一种充满浪漫与激情的爱情,然而,这种理想化的爱情观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爱玛从小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对爱情抱有极高的期待。
她期待中的爱情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是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相通的完美境界。
然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却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医生,他的爱情和生活都缺乏她所追求的浪漫与激情。
这使得爱玛在婚姻生活中感到极度的不满和失望。
为了追求她心中的理想爱情,爱玛不惜背叛婚姻,与情人罗道尔夫和莱昂发生关系。
然而,这两个情人都没有满足她对爱情的幻想。
罗道夫虽然有着浪漫的外表,但他的内心却是自私而冷酷的,他对爱玛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占有和欲望。
而莱昂则是一个没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年轻人,他对爱玛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新鲜感和刺激。
这两个情人都没有给爱玛带来她所期待的爱情,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爱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想化的爱情观在现实面前往往难以实现。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d2fcd326fff705cc170af7.png)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行云流水(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可悲、可怜、甚至可笑的错位者——爱玛一步步走向悲剧的人生过程,她缺乏现实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去确立自己的位置,但爱慕虚荣、耽于幻想的她有着不切实际的强烈感情,在恶浊鄙俗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这种感情经不起别人的诱惑,最终在追求理想的爱情中走向了毁灭。
她人生错位的悲剧既为世人所唾弃,也值得人们去同情和深思。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错位;悲剧;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名家辈出,被视为现实主义的时代。
而在这些大师中,福楼拜上承巴尔扎克,下接左拉和莫泊桑,将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
虽然他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主要有《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几部,但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位列19世纪法国文坛“三巨人”之一,成为世界小说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1821-1880)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它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并通过爱玛这个悲剧妇女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
这部伟大的作品可以说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不仅改变了法国的小说,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小说。
“左拉说:‘《包法利夫人》具有一种明晰和完美,这种完美使这部小说成为典型小说和小说的最终典范’。
”[1]“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创了文学的新流派。
”[2]这样地评价《包法利夫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也更加显示了它在世界文坛上的成就和地位。
福楼拜着手写《包法利夫人》是1851年9月19日在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他花费了四年多时间写成,可谓精雕细琢。
性格决定命运--探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根源
![性格决定命运--探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526005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a.png)
追求刺激
包法利夫人性格 特点:追求刺激, 喜欢冒险
性格特点表现:对 平淡生活感到厌倦, 渴望激情和刺激
性格特点影响:导 致她在婚姻中感到 不满,寻求婚外情
性格特点后果:追 求刺激导致她陷入 债务危机,最终走 向悲剧
虚荣心重
追求奢华生活:包法利夫人对奢华 生活的追求,让她不惜一切代价去 追求物质享受。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命运的基础,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命运对性格的影响:命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使其更加坚韧或脆弱
性格与命运的相互作用:性格和命运是相互影响的,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命运也可以改变性 格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的命运又反过来影响了她的性格,最终导 致了她的悲剧
性格与命运的相互影响
反思个人选择与命运的关系
启发人们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
汇报人: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会 影响他的行为和 决策,从而影响 他的命运。
命运影响性格: 一个人的命运也 会影响他的性格, 使他变得更加坚 强或脆弱。
性格与命运的相互 作用:性格和命运 是相互影响的,一 个人的性格会影响 他的命运,而他的 命运也会影响他的 性格。
性格与命运的关 系:性格和命运 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人的性格会 影响他的命运, 而他的命运也会 影响他的性格。
对性格与命运的反思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命运的重要因素,影响个人的选择和行为 命运与性格的关系:命运并非完全由性格决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塑造:性格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性格与命运的相互作用:性格影响命运,命运也反过来塑造性格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虚荣心: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和虚荣心可能导致悲剧
自我认知:缺乏自我认知可 能导致错误的选择和悲剧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https://img.taocdn.com/s3/m/2a3794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的深度剖析《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杰作,一部描绘19世纪法国乡村社会现实主义小说。
作品以爱玛·包法利夫人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和现实的矛盾。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不禁对爱玛的命运、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其背后深层含义产生了诸多思考。
一、爱玛的悲剧命运爱玛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女子,渴望过上不平淡的生活。
然而,在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她的梦想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婚姻并未给她带来期望的爱情,反而使她陷入更为深刻的失望与痛苦。
在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爱玛一步步走向堕落,直至走上绝路。
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她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渴望浪漫与爱情,另一方面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
她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既需要金钱,却又无法通过工作获得。
这种矛盾使爱玛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二、社会背景的影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一个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国度。
当时的法国,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逐步兴起。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使得原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在这个特殊时期,爱玛的命运无疑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巨大影响。
她的悲剧不仅仅源于个人的选择与困境,更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使得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爱玛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变得愈发困难。
而作品中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人性的沦丧和社会的黑暗面。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法国乡村社会的画卷。
通过爱玛的命运,福楼拜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
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
它让我们反思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从而引导我们思考个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和价值。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659ec3df27284b73f342505c.png)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主人翁爱玛的爱情悲剧【摘要】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这是本现实主义的批判小说,它描绘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笔简洁细腻,具有浓郁的写实色彩。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悲剧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悲剧根源的探讨表明,一切女性内心都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婚姻;贵族教育;爱情悲剧;包法利夫人引言古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
他出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后因病辍学,专心于文学创作。
他依靠丰厚的遗产生活,终生未婚。
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创作风格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剖析的痕迹,并且具有浓厚的写实色彩包法利夫人以简洁写实而又极其细腻的文笔,通过对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的描绘,呈现给我们一幅异常真实生动的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风情画卷。
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这篇小说描写了法国内地一个农家女儿爱玛堕落的悲剧。
作品取材于当时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鲁昂实习医生夏尔的续弦夫人爱看小说,生活奢侈,气质浪漫,她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最后因负债而自杀。
穷医生不堪伤心,不久也自杀了。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一生的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一、贵族教育对艾玛的影响,是悲剧的开端《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由于没有希望入驻上流社会,于是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独生女儿身上,送她去了一个修道院的寄宿学校接受贵族教育。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eaf2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7.png)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精品文档资料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在《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福楼拜眼极冷,心却极热,他貌似态度冷漠,实际上却非常积极努力地从故事中挖掘出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于是,小说中全面地揭示出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点明了爱玛的个人原因,并陈述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一、故事梗概女主人公爱玛从小丧母,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去读书,希望她日后出人头地。
在修道院,爱玛偷偷地读了许多描写恋爱和婚姻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后来,爱玛无意中读到司各脱的历史小说,疯狂地迷恋上古代贵妇人的奢华生活,渴望自己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但是,身处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爱玛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根本不了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还沉迷于中世纪的甜蜜幻想之中。
后来,爱玛离开了修道院,并与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结婚。
爱玛不得不面对现实,她所有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也逐渐破灭。
于是,爱玛开始日渐厌恶包法利医生平静枯燥的生活状态,一心想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
在参加了昂代尔维利侯爵的舞会之后,爱玛的幻想主义的思想更加严重。
后来,爱玛遇上了青年实习生莱昂,两人坠入爱河。
莱昂走后,一天,庄园主罗多尔夫见到了爱玛,并百般勾引她,最终,爱玛成了他的情妇。
爱玛狂热地希望罗多尔夫带她走,但罗多尔夫只是逢场作戏,最终还是抛弃了爱玛。
回到永镇后,爱玛又与莱昂幽会,沉湎于爱情的快乐之中。
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债务越积越多。
勒内发现了爱玛的秘密,决定敲诈爱玛。
最终,爱玛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砒霜自杀。
二、爱玛的爱情悲剧――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一)追求和理想的不切实际爱玛的爱情悲剧首先源于她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
在早年的修道院生活时期,爱玛便受到了浪漫主义传奇作品的不良影响,爱玛开始在脑海中编织出一个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这也为她之后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简析造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
![简析造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eb828aff524ccbff12184ac.png)
3 社会 的腐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不仅是资本主义教育的悲剧 ,还是社会 的
悲剧 , 她是资本主义的牺牲品。 她堕落的根源追根究底就是资本主
l 资本主义教育 的悲剧
包法利夫人其实是一个可 冷的人 ,她的…生掌控在别人的手 中, 昕有的 ~ 睹B 是为了虚幻飘渺的爱情。 福楼歼写包法利夫人, 着眼点不在写她的爱 『故事. 青 而在写她
义社会的引诱和窗蚀。
在这部, 里我们除 了可以看见包法利夫人的身影外 ,还有 J
就是那些资产阶级的代表 , r 砸 的嘴脸也是我f无法忘怀的 他{王 1 r J
比如在沃比萨尔做客时, 孔夫兰侯爵做过王后的情人, 决斗 、 赌博 、 抢夺妇女 、 无恶不作 ; 还有对他们极尽热情的药店老板奥梅 , 他也 阿谀奉承 , 耍尽手段 , 欺世盗名 ; 还有道貌岸然 、 金玉其外败絮
的平淡无奇而通奸 , 最后身败名裂, 服毒 自杀的故事。本论文从三
个方 面分 析 了造成 主人公 包法利 夫人 悲剧 的原 因
关键词 : 资本主义教育; 悲剧 ; 爱睛价值观 : 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 0 1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2 1 0 20- 100 17 - 1 ( 1 )6 04 - 2 12 - -
烙印。 在这样肮畦不堪的环境下, 包法利夫人被一步步地推上了不
她聪明伶俐 , 天真纯朴。可是, 1 在 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无论巴黎 还是外省的中上层资产阶级 ,都把女孩子送进修道院接受一段教 育,培 养贵族式的感情和言行举止,为 日后进入上流社会打下基 础。 爱玛的父亲爱女心切, 也敢时髦 , 把她送进卢昂的修道院。 爱玛
俗农民的女儿 , 小时候在修道院接受过教育 , 从小对爱情充满了绮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73c90ed69ec3d5bbfd0a74d8.png)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一个美丽,温柔又有才的女子。
她单纯而天真,会弹钢琴,懂绘画、刺绣,她本能够找一个好男人过幸福而平静的生活,然而爱玛却对她的婚姻感到沮丧,面对着周围男人的平庸,她开始任凭自己迷失在幻想的陷阱中,变得虚荣而放纵。
最终,受商人逼迫,服毒自尽。
对于爱玛的死有许多原因,教育、环境以及自己的情人等。
修道院教育对爱玛的毒害爱玛在修道院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沾染了爱好虚荣、逸乐的习气,追求“浪漫主义情绪”和“风雅生活的理想”。
宗教在这里被美化了。
她读《保耳与维尔吉妮》,听布道“,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爱玛拥有聪慧的头脑,却有着一颗浮躁的心灵。
这成了她一生中致命的要害,即便是美貌、教养都无法将其心灵的庸俗抵消。
这样,她从书中吸收了一些糟粕,把书中的世界与现实中的世界、生活中的自己和书本里的角色混同起来。
修道院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她的人生悲剧由此慢慢形成。
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把爱玛引向深渊在这部小说里我们除了可以看见包法利夫人的身影外,还有就是那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丑陋的嘴脸也是我们无法忘怀的。
比如在沃比萨尔做客时,孔夫兰侯爵做过王后的情人,决斗、赌博、抢夺妇女、无恶不作;还有对他们极尽热情的药店老板奥梅,他也阿谀奉承,耍尽手段,欺世盗名;还有道貌岸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与奸商勾结企图侵犯爱玛的纪尧曼等,他们都是包法利夫人身边的人,可这些人身上都流着资产阶级的血液,都带有资产阶级的烙印。
在这样肮脏不堪的环境下,包法利夫人被一步步地推上了不归路,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欲望再加上资产阶级这个巨大推力,包法利夫人想不堕落想不毁灭都难。
福楼拜说:“任何写照都是讽刺,历史是控诉。
”爱玛的情人对其一生的影响精神上的情人——子爵。
在道特舞会上,爱玛遇到子爵,曾邀爱玛跳过两次舞,让爱玛为之倾心了一辈子,即使喝砒霜自杀的那一瞬间也不能忘记。
读《包法利夫人》,品艾玛的悲剧人生
![读《包法利夫人》,品艾玛的悲剧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aabe6e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3.png)
教解析JIAOJIEXI《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857年,该书一经问世就享誉世界。
《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位小资产阶级女性艾玛由于不满足于和丈夫包法利医生过平淡无奇的生活(她看不起当乡村医生的丈夫,认为丈夫平庸无能),梦想着拥有一段传奇浪漫的爱情,在高利贷商人和情人的甜言蜜语的蛊惑下疯狂放纵自己的故事。
最终,她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欠下的高利贷,情人们纷纷远离了她。
走投无路的她只好选择服毒自杀,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
艾玛出生于一个乡间小农场主家庭。
她本应该是一位饱经风吹日晒的乡村姑娘,但她的父亲非常疼爱她,极尽所能将十三岁的她送入了修道院附属寄宿女子学校读书。
在这里,艾玛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原本单纯、质朴、纯洁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她从此远离了乡间朴实辛苦的劳作,每天在女子学校看到的都是美丽的鲜花,听到的都是动听的钢琴曲,读到的都是描写浪漫爱情的言情小说。
这些浪漫的爱情故事震撼着艾玛的心,她渴望自己也能拥有如此浪漫的爱情。
艾玛每天充满幻想,渴望浪漫,慢慢地她习惯了修道院的贵族生活,觉得自己就是那些浪漫小说中的女主角。
她接触到了许多来修道院训诫的修女们,这些修女们反复比较和评判各自的未婚夫、丈夫、情人,还有一些老修女的浪漫故事也深深地吸引着艾玛。
这些浪漫的故事渐渐在艾玛的心中生根发芽,使她产生了无比丰富的幻想,并一次次地勾画出自己梦想中的世界。
多愁善感的艾玛终日生活在幻想中,慢慢开始厌烦修道院的无聊日子。
她的父亲不得不把她接回了乡间的家。
回到家的艾玛依然幻想着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
出于对浪漫生活的憧憬和期盼,她和包法利结婚了。
新婚伊始,艾玛对这种新的生活感到好奇和新鲜,新婚燕尔的生活让她觉得自己实现了梦想,觉得自己就是那些浪漫小说中的女主角,与她的白马王子一起过着浪漫而又激情澎湃的生活。
然而,夏尔·包法利却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乡村医生,是一个见识平庸、说话死板、不会击剑、不会游泳、不会骑马、不会射击的平凡人。
浅析包法利夫人悲剧产生的原因
![浅析包法利夫人悲剧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6aac65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e.png)
——浅析包法利夫人悲剧产生的原因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一书中,对于其中的爱玛这一形象可谓是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爱玛的命运是充满悲剧的,她的死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这种悲剧既是爱玛自身造成的,更是社会使然。
一爱玛本人的性格是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爱玛极富浪漫情怀,沉迷于幻想。
正如书中所说:“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她寻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
”她渴望拥有浪漫的如同浪漫主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中爱情,“她真想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里,就像那些苗条修长的城堡夫人,整天呆在三叶形的尖顶拱门下”,她与夏尔结婚,以为自己得到的了这种爱情,眼前的男人就是她理想爱情的主人公。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夏尔这个人,谈吐就像街边的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又庸俗,恰似过往行人,连衣着也普普通通,引不起你半点激情、笑意或遐想”。
可想而知,浪漫的爱玛在与这样一个迟钝的人生活的现实面前,她的爱情理想首先破灭了。
既然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爱玛便一心追求物质理想。
她寄希望于夏尔,希望他能成为名医,地位提高,可是,手术失败了,“她不分担他的耻辱,而是感到另一种耻辱:他这个人的平庸无能,已经多少次她没有看透,居然还想象他会有某种出息!”爱玛的理想又一次破灭了。
理想的一次次破灭驱使爱玛心安理得地投进情夫的怀抱,可是,她完全没有看清楚现实,单纯的以为可以跟罗道尔夫远走他乡,结果理想又一次破灭。
她更加疯狂地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以致债台高筑,服毒自杀。
无疑,爱玛的悲剧是她浪漫性情的必然结果,是她咎由自取。
二可是,我们又怎么能说爱玛的悲剧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呢。
她的浪漫性情源于她儿时所接受的修道院教育,在那里,她大量阅读浪漫主义的小说并沉迷其中,使得浪漫主义情怀根深蒂固。
爱玛悲剧命运的根源——浅析《包法利夫人》
![爱玛悲剧命运的根源——浅析《包法利夫人》](https://img.taocdn.com/s3/m/284b3b28af45b307e8719729.png)
甚 至带着 爱玛跳 了一 曲华尔 兹舞 , 一刻 爱玛仿 佛也 成了上 层社 会 那 的一 员 , 以前活跃 在爱 玛脑海 中的理 想在 舞会上 找到 了具体 的对 应 形象 , 这种理 想变 得 更加 真实 并 且强 烈 。曲终 人 散 , 玛不 得 使得 爱 不 离开这本 不属 于她 的奢华 , 回到她 贫寒 的家里 。这转 瞬即 逝的 经 历虽然没有对爱玛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却成为她生活转折的里 程碑 , 从此 她理想 的爱 情对 象具 体 为像 子 爵那 样 的男 子 , 想 的生 理 活具 体为舞 会那 一夜 的经历 。理想 的光环 越来 越强烈 , 法利 所 与包 代表 的现 实社会 差距也 越来 越明显 , 终于病 倒了 。包法 利 为了 爱玛 妻子 的健康 , 特迁到 了稍 大 一点 的 城市 永 镇行 医 , 生 活开 始 从道 新 了, 爱玛堕 落的历 程也 开始 了。 三、 飞蛾扑火 。 追寻 爱情—— 悲 剧上 演 福楼 拜为我 们描 绘了爱 玛在感 性与 理性 、 想与 现实 间摇摆 的 理 艰难 历程 , 现 了爱玛 在婚外 恋 的过 程 中 , 自我 压抑 到 不 顾一 切 展 从 放纵 的心 理轨迹 。爱 玛遇到 的 第一 个 令她 心 动的 男人 是 小 公证 人 莱昂, 两人在 音乐 文学 方面的 共 同爱 好 , 使他们 互相吸 引 , 昂此 时 莱 还是个 纯洁 的青年 , 不懂 调情 的手段 , 只是深 切地 爱着爱 玛 , 并超 越 了 肉体的欲 望 , 玛也在 理性 地压抑 着感 情 , 爱 想让 它慢慢 淡 灭 , 然 虽 她非 常痛苦 , 可是在 这段 爱情 中 , 战胜 了感性 , 实的 认可 战 理性 对现 胜 了对理想 的追 求。爱 玛第一 个 真正的 情人 是 3 4岁的 庄园 主罗 道 尔锦 , 寻花 问柳的 老 手 , 个 深谙 风月 之 道 的人 。可 怜 的爱 玛 一个 一 自 以为找 到了 真正的 爱情 , 有在包 法利 身上没 有实现 的 狂热 的激 所 情 , 统奉 献给 了罗道 尔佛 。可 惜 罗道 尔 佛 并没 有 回报 同 样的 爱 , 统 他在 决定 把爱玛 弄到 手的 同时就 已经在 想甩掉 爱玛 的办法 了 , 玛 爱 最终决定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女儿, 和罗道尔佛一起私奔去追求永 远 的幸福与 爱情 , 罗道尔 佛 却不 能放 弃 自己 的地 位 和财 产 , 可是 于 是 只用 了一封撒 了几 滴水 的绝交信 就轻 松打发 了她 , 爱玛关 于 爱情 的理 想再 一次破 灭 。 爱玛 并没有 吸取 教训I 是很快 投入 了下一 个情 人的 怀抱 。与 , 而 莱 昂的再 次重逢 , 位 刚从 一场 感情重 创 中恢复过 来 的爱玛 又 回 让这 到 了追求 虚幻 爱情的 独木桥 , 悲剧命 运朝 着毁灭 的深渊 不 可逆 使其 转 地滑去 。渐渐 地 , 爱玛意识 到 婚姻生活 中的平 淡乏 味在偷 情私 通 的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她的爱情梦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现实世 界 的压 力和爱 情世界 的失 意使得 她内心 极为 痛苦 , 在 狂欢 日上 的 她 表 现就是 她 内心 情绪 的 真实 写照 , 着现 实 世 界也 抛弃 了 她 , 接 长期 以来 , 为了维 持奢靡 的生 活和幽 会的开销 , 一直暗 中预支 金 钱 , 她 导 致 高利贷 如滚 雪球般 越滚 越 大 , 远 超 出 了她 的偿 还能 力 , 借钱 远 她 到处 碰壁 , 至导致 她为之 欠 债的 两 个人 罗 道尔 佛 、 昂也 拒 绝 帮 甚 莱 助 她 , 对理 想世界 的追 求 , 现 实世 界秩 序 的 不 遵从 终 于使 得 她 她 对 丧 失 了在 现实 世界 生存的 权利 , 就成 了她唯一 可选 的道路 。 死亡
浅析艾玛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浅析艾玛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1707ccd964bcf84b8d57b16.png)
浅析艾玛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着眼不在于艾玛的爱情故事,而在于她由纯真走向堕落的过程。
艾玛不切实际的爱情观,内化于心的上流社会价值观是她的自身悲剧,但她悲剧的根源则是狭隘闭塞、庸俗丑恶的社会环境。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艾玛的堕落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向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腐朽。
下面将从分析艾玛所处社会环境入手,揭示她悲剧的根源。
标签:艾玛;悲剧;资产阶级社会;腐化堕落《包法利夫人》全书分三卷,主要写了艾玛结婚——失足——死亡三部曲。
[1](P129)女主人公艾玛是外省富裕农家的女儿,她青年时代在修道院接受贵族化教育,深受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和宗教的不良影响。
长大成人后,嫁给市镇医生包法利。
修道院的教育是爱玛成为一个爱慕虚荣、游手好闲的女子,她向往所谓高雅奢华的生活,而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则是她满脑子充斥着诗情画意,风花雪月。
然而,包法利平庸无能,情感贫乏,小城镇生活平淡无奇,使艾玛陷入失望之中。
包法利为了解除她的烦闷,便迁居永镇。
在永镇她先后有了两个情人,第一个是品行极差的风月老手罗道耳弗,第二个是自私怯懦的见习生赖昂。
两个情人最终都弃她而去,爱情的幻影破灭了,而艾玛则因堕落腐化的生活债台高筑,在高利贷者的逼迫之下,走投无路,吞砒霜自杀。
《包法利夫人》通过一个女子的悲剧,鞭挞了腐化堕落的资产阶级社会。
艾玛在虞徐林修道院长大,接受贵族化教育,但这种宗教教育实际上是对人正常心灵的残害,小说中这样写道“一再要她参加日课、静修、九日敬礼、布道,一再宣讲应当尊敬先圣与殉教者,也谆谆劝诲应当克制肉体与拯救灵魂,可她就像马一样,你拉紧缰绳,以为不会出事,岂知马猛然站住,马衔滑出嘴来了。
她是狂热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 [1](P444)宗教布道和宗教音乐深入艾玛少女多幻想的心灵,使她受压抑的情感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沉浸于爱情虚无飘渺的遐想中。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https://img.taocdn.com/s3/m/e5d99f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9.png)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爱玛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她的命运起伏令人感慨万千。
爱玛的一生,是欲望与现实不断碰撞的过程,这种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爱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她渴望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和高贵的社会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她嫁给了平庸的包法利医生,过上了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
婚后的爱玛,很快就对这种平淡感到厌倦。
她开始幻想那些在小说中读到的浪漫情节,渴望自己也能成为故事中的女主角。
她心中的欲望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而现实却像是一潭死水,无法满足她的渴望。
爱玛首先陷入了对爱情的过度渴望之中。
她觉得丈夫包法利医生木讷、无趣,无法给予她想要的激情和浪漫。
于是,当她遇到了风度翩翩的罗多尔夫时,便迅速陷入了爱河。
在爱玛的眼中,罗多尔夫代表着她梦寐以求的爱情,他的甜言蜜语和殷勤关怀让她陶醉其中。
然而,罗多尔夫只是把爱玛当作一时的消遣,当他感到厌倦时,便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
这次的失恋对爱玛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欲望的追求。
不久之后,她又与年轻的实习生莱昂相遇,并再次陷入了爱情的漩涡。
与罗多尔夫不同,莱昂最初还显得有些羞涩和胆怯,但在爱玛的主动示好下,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
然而,这段感情也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
莱昂最终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了爱玛,留下她独自承受痛苦。
除了爱情,爱玛对物质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她追求时尚的服饰、精致的家居用品和奢华的娱乐活动。
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她不惜借高利贷,陷入了无法偿还的债务危机。
爱玛天真地以为,通过这些物质的享受,她能够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但现实是残酷的,她的债务越积越多,最终将她推向了绝境。
爱玛的欲望并非毫无缘由。
她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浮躁,人们普遍追求虚荣和享乐。
小说中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让爱玛心生向往。
同时,她所阅读的那些浪漫小说,也为她描绘了一个虚幻的美好世界,让她对现实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的悲欢离合
![包法利夫人的悲欢离合](https://img.taocdn.com/s3/m/548b09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a.png)
包法利夫人的悲欢离合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在爱情、家庭和政治之间的悲欢离合。
这个故事扣人心弦,深情地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的无常。
第一幕:相遇与爱情的萌芽在巴黎的一个舞会上,包法利夫人和其父亲第一次见到了青年孟天赐,两人的眼神交汇引发了奇妙的共鸣。
从那一刻起,包法利夫人被孟天赐深深地吸引,而孟天赐也对她的美貌和智慧倾心。
他们在舞会上舞动着,伴随着肆意的欢笑和共同的兴趣,他们的爱情悄然萌芽,宛如花苞初绽。
第二幕:婚姻与家庭的快乐包法利夫人和孟天赐迅速成婚,他们为对方带来了莫大的幸福。
孟天赐一直对妻子保持着深深的热爱,而包法利夫人也以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他们享受着拥有对方的喜悦,家庭充满了温暖与和谐。
第三幕:政治的难题与离散的痛苦然而,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卷土重来,政治的漩涡卷走了包法利夫人和孟天赐共同的幸福。
孟天赐被迫参加政治斗争,包法利夫人则游离于权力和恐惧之间。
她被迫面对丈夫的离去和政治的黑暗,在无尽的痛苦和困扰中挣扎。
政治的风暴摧毁了他们的家庭和信任,孟天赐的爱与责任也陷入了无奈的矛盾。
第四幕:恢复与新生的力量包法利夫人虽然身陷困境,但她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
她努力为自己和家庭寻找生活的出路,她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有机会扭转命运。
她与其他民众一起奋斗,渴望在混乱中找到力量和尊严。
在恢复与新生的力量中,包法利夫人展现了她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第五幕:离别与永恒的经典包法利夫人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最终她和丈夫再次相遇,但这个相遇却带着痛苦的离别。
他们的爱情在纷乱的历史中延续,尽管离别伤痛,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永远不会褪色。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结局既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注,也是对爱情的颂扬,她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包法利夫人的悲欢离合是一个关于爱情、家庭和人性的故事。
它揭示了幸福和困苦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包法利夫人悲剧
![包法利夫人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b21379363968011ca3009123.png)
我觉得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悲剧的根源来自于爱玛自身。
她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寄宿学校里养成了贵族的思想感情,整天向往贵族化的“风雅”生活,憧憬着对美好恋爱生活的向往。
爱玛过惯了农村平静的生活,所以在遇到包法利医生后与他结婚成了她急于摆脱陈旧生活,寻求新生活刺激的手段。
然而现实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和平庸无趣的丈夫在一起丝毫没有新鲜感和感情上的刺激,爱玛失望了。
在这种失望下,她选择了堕落腐化的生活。
如果暧昧能安安稳稳地做包法利夫人。
而不是以做姑娘时爱玛的信念和精神活着,去追求少女时的梦想,或许她就不会有这样悲剧的一生。
一个平凡的女子想过不属于她的不平凡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其次,家庭原因是爱玛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一个沉闷的家庭束缚着爱玛渴望自由,追求浪漫的心。
包法利医生从小在父母相悖的教育方式下生活,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听命于父母。
在学校里他懦弱胆小,被同学欺负,被老师看不起。
医学院是父母希望他上的。
妻子是母亲帮他找的年长寡妇,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所以包法利医生没有理想没有意志,没有精神生活就让人不足为奇了。
当他碰到热情奔放的爱玛时,才感到幸福的来临。
但是爱玛并不能改变包法利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他的这种生活也成了束缚爱玛的枷锁。
包法利老太太是家庭中爱玛的天敌,她不满意儿子娶的这个媳妇,看不惯爱玛那种贵族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挑剔,这也造成了爱玛想要逃离这个死寂的家庭。
沉默、毫无乐趣、默默无闻以小医生为职业的丈夫,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婆婆,这种家庭根本不是爱玛所向往的婚后生活,而是成了埋葬她青春的坟墓。
于是鲁道尔夫、莱昂的出现成了她生活的亮点,成了投入她死水般生活的石子,激发了她的热情和激情。
因此可以这样说是枯燥乏味的家庭把爱玛推向了放纵淫乐。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是社会原因。
永维寺,只是一个小市镇,永远不可能像巴黎那样整日歌舞生平。
镇民们也不可能读闲书、办舞会、看歌剧。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4c6e360912a21614792935.png)
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分析吴征(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1001410024)摘要:《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艾玛的悲剧是其自身爱情价值观错误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是浪漫主义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破灭的结果。
关键词:艾玛爱情观价值观教会教育社会环境年轻时的艾玛是一个天真无邪,充分幻想的美丽少女,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在教会学校学习期间痴迷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小说,为小说中人物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沉迷不已。
她对未来的爱情生活充满幻想,渴望自己可以有一段浪漫温馨的爱情。
初始查理以后她以为自己对爱情的幻想马上就会实现,她嫁给了查理。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像艾玛想象的那样,她发现查理是一个思想平庸的人,对爱情没有什么浪漫的要求也不知道怎么给艾玛浪漫,尽管查理对艾玛是好的,也很爱她,可是这不是艾玛想要的爱情。
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追求理想的爱情。
于是她背着丈夫在外面偷情,为了自己的物质欲她向商人接借高利贷。
她希望可以通过装饰自己来挽留爱情,可是她错了,情人们是势力的,他们和艾玛只是逢场作戏,可是痴情的艾玛却抛弃所有的一切来满足他们的爱欲,结局是残酷的,她的情人都抛弃了她,最后在情人的背叛,理想的破灭,社会现实的逼迫下她吞噬了毒药,用一种最为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艾玛的一生是悲惨的,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她备受煎熬。
她的悲剧是浪漫主义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破灭的结果。
分析艾玛悲剧的原因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爱玛长期生活在幻想中,幻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常常不如人意,爱玛就是在幻想与现实的差距中找不到方向,毁灭在了自己极度的浪漫情怀中。
她对爱情观是一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她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完全不顾现实生活,她忘记了爱情存在的现实基础,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附丽”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现实生活,她绝对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下去。
追求浪漫的代价包法利夫人之爱玛悲剧爱情初探
![追求浪漫的代价包法利夫人之爱玛悲剧爱情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4d4f8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然而,情场老手罗多尔夫的出现终于让爱玛背叛了自 己的丈夫,她的悲剧命运从此开始。当罗多尔夫用花言巧 语骗得爱玛心甘情愿投怀送抱时,她迷失在了这虚假的爱 情中,她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她甚至主动去罗多尔夫 的住处满足肉体需求。
四、浪漫、奢华后的悲惨结局
浪漫、奢华的结果总是悲惨的,爱玛在 享受了浪漫的爱情之后,终于被债务逼上 了绝路,而此时即使向从前的爱人求助仍 然被拒绝。最后,爱玛不得不走上了一条 不归路。虽然在婚外情中她不断的与别人 发生关系,爱玛却并不是一个没有廉耻的追 求肉欲享乐的女人,她甚至在最后走投无路 的一刻也不肯出卖肉体。
一、骨子里的“浪漫因子”的引诱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 骨子里充满着浪漫因子的女孩子,她聪敏漂亮,出生在殷 实的外省农民之家。
年少时的修道院生活使她有机会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爱情 的传奇作品,这些作品培育了她的性格也葬送了她的一生。 在男权话语下,这些作品为她提供了女性形象的“楷模”, 也告诉了她女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即在英雄美人 式的爱情中得到英雄的爱的肯定,作为女人不能像男人那 样凭借才气和实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实现自己的价值,只 有依靠攀附某个男人达到爬升社会上层的目的,爱情就是 女人的全部生命价值所在,女人的幸福要靠男人的赐予, 而男人的幸福可以靠自己争取。
三、无法克制的欲望诱惑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情与悲剧有何联系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情与悲剧有何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74e15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e.png)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情与悲剧有何联系《<包法利夫人>中的爱情与悲剧有何联系》《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爱玛·包法利的爱情追求与最终的悲剧命运。
爱玛的爱情经历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欲望与幻想,更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性弱点对她的束缚和摧毁。
爱玛出生在一个乡村的农户家庭,从小接受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幻想。
她渴望那种充满激情、诗意和冒险的爱情,然而现实中的婚姻却与她的期望相差甚远。
她的丈夫查理·包法利是一个平庸、迟钝且不解风情的乡村医生,无法满足她对爱情的渴望。
爱玛的第一段婚外情是与年轻的实习生莱昂。
起初,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爱玛在莱昂身上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爱情的影子。
然而,莱昂的软弱和犹豫最终使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这段经历让爱玛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失落之中,她的爱情梦想再次破灭。
随后,爱玛遇到了情场老手罗多尔夫。
罗多尔夫善于甜言蜜语,懂得如何迎合爱玛的浪漫幻想,很快就俘获了她的芳心。
爱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感情中,甚至不惜背叛家庭和道德。
然而,罗多尔夫只是把她当作一时的玩物,当他感到厌倦时,毫不留情地抛弃了爱玛。
这次打击让爱玛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她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爱玛的爱情追求为何会以悲剧收场?这与她自身的性格弱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是一个充满幻想、不切实际的女人,总是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浪漫世界中,无法正视现实的生活。
她对爱情的理解过于理想化,认为爱情应该是激情四溢、永恒不变的,而忽略了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与琐碎。
这种不切实际的爱情观使她在面对现实中的感情挫折时,无法承受打击,最终走向了毁灭。
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导致爱玛悲剧的重要因素。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等级森严,道德观念保守。
爱玛作为一个中下层阶级的女性,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限制了她追求爱情的自由。
她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和偏见,只能在不道德的婚外情中寻求自己的爱情理想,而这种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红颜薄命”:包法利夫人的爱情和命运的悲剧原因
![“红颜薄命”:包法利夫人的爱情和命运的悲剧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e93a4e5227916888586d742.png)
“红颜薄命”:包法利夫人的爱情和命运的悲剧原因作者:翟佳慧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7期翟佳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126)摘要:本文主要从文本内容出发,从个人和社会角度分析了包法利夫人的爱情和命运悲剧的原因。
个人原因包括贵族式教育、浪漫的爱情幻想、逃脱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
社会原因包括时代的平庸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尔虞我诈。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情和命运;悲剧中图分类号:I56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7-0017-021 爱玛的爱情以及命运悲剧原因1.1贵族式教育爱玛出身于普通的家庭,“老头子靠庄稼不但没有发财,反倒年年蚀本”,“卢奥老爹不卖掉二十二亩田产,恐怕还不清他欠泥瓦匠、马具商的重重债务,何况压榨机的大轴又该换新的了[4]”,说明爱玛的家庭条件是与爱玛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匹配的。
但是卢奥老爹还是咬咬牙,在爱玛十三岁那年把她送到修道院去上学。
在修道院里爱玛受到的教育是超越爱玛所处的阶层的。
“整个星期,不是读点圣史摘要,就是读修道院长的《讲演录》,只有星期天,才选读几段《基督教真谛》调剂调剂[4]。
”农家女孩的爱玛应该在田园中长大,学习打理农作物的实用知识。
阅读基督教经典,接受教会的熏陶,是贵族小姐的教育。
这与爱玛所处的阶层有割裂。
修道院的氛围也是与农家生活不相符。
“她的生活没有离开过教室的温暖气氛,没有离开过这些脸色苍白的修女,她们胸前挂着的一串念珠和一个铜十字架,加上圣坛发出的芳香,圣水吐出的清芬,蜡烛射出的光辉,都有一种令人消沉的神秘力量,使她不知不觉地沉醉了[4]。
”修道院为爱玛展示了浮华典雅的贵族世界,修道院的氛围和浪漫的作品构成了爱玛生活的内容和理念,决定了爱玛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1]。
并且在修道院的这段生活极大的影响了爱玛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有在贵族式的生活中才能有爱情,只有贵族式的爱情才是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悲剧原因分析
一个乡下人受了教育之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心向往之,合不合理?一个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爱情,合不合理?一个美女不甘心嫁一个平庸的丈夫,合不合理?一个人坚决拒绝平凡,合不合理?都合理。
但这一切放在包法利夫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通奸看到了背叛看到了虚荣,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悲剧爱情。
这个故事表面看不外乎讲红杏出墙,不得善终。
可是包法利夫人不是天生的淫娃荡妇,她的堕落既有她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的使然。
爱玛天生情感丰富,一味地任其泛滥。
沉溺于风花雪月的爱情中无法自拔。
这种性格因素也为她日后出轨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
她爱读书,尤其是浪漫主义的文学著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希望得到的爱情是像书中所描述的欢愉、热情和迷恋。
但是她选错了结婚对象。
也许她以前一直在修道院里,没有机会接触到什么男性,道特只是个乡村,很难接触到优秀异性。
遇到包法利医生后与他结婚成了她急于摆脱陈旧生活,寻求新生活刺激的手段。
然而现实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爱玛早在自己的内心认定自己有爱情,她以为婚姻可以让爱情释放出幸福。
但是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和平庸无趣的丈夫在一起丝毫没有新鲜感和感情上的刺激,爱玛失望了。
在这种失望下,她选择了堕落腐化的生活。
她开始问自己“我的上帝!我为什么要结婚?”她没有想到去结束这段婚姻,而是想在其他巧合的机会,邂逅另外一个男子。
而此时却给了爱玛这样一个机会,昂代尔维利耶侯爵的晚宴。
她看到了老公爵的风流,看到了命妇的偷递情信这些都让她羡慕不已。
最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和子爵的舞蹈,以至于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在编织她和子爵的爱情梦。
这让她更加向往巴黎的上流社会,那些迷人的舞会。
她沉于自己所编织的绮梦里,渐渐脱离现实,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
她对身边的人物失去正常的判断力。
厌恶查理的平庸无能,看不到他的善良和真诚;接受勒乐的谄媚和贷款,看不透他的险恶用心;相信罗道耳弗的甜言蜜语,没有看透他的虚伪无情。
单纯幼稚的爱玛根本不懂得人情世故,只是一味的爱情至上。
把爱情当做生活中的灵魂。
情场老手罗道耳弗的引诱点燃了爱玛心中的爱情炸弹,她以为神秘而神圣的爱情降临了,那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向她飞来了。
她甚至模仿以前读过的浪漫小说情节,小心呵护并享受这份“爱情”。
她不需要去了解罗道耳弗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他是一位风度翩翩、懂得浪漫的年轻贵族,只要他说爱她就够了。
她狂热地爱罗道耳弗,送给他价格不菲的礼物。
她总是在不断付出,却不求得到他的物质回报。
可怜的爱玛不知道自己
被罗道耳弗玩弄于鼓掌之中,从肉体到精神都被操纵。
甚至被抛弃了,她也原谅他,还奢望他为了爱情能够帮助她还钱。
爱玛的悲剧还由于她不懂得吸取教训。
当她被罗道耳弗抛弃后,大病一场,差点疯掉。
可是她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受伤的情感,当遇到第二场“爱情”又一头扑了进去。
因为她已经在情欲的泥潭中愈陷愈深了,已经不知不觉堕落成了荡妇。
也许她以为自己是真正爱赖昂的,因为她和他有那么多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志同道合。
可此一时非彼一时了。
赖昂已经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染,而爱玛也不会再去和他谈书谈诗,此时的一拍即合是一种肉欲的迷恋,占有欲的满足。
爱玛对自我的认同已经消失,只剩下对于感官刺激的追求,欲罢不能,好像是偿还上一次柏拉图式的恋爱。
但没过多久,她失望地发现爱情像婚姻一样平淡无奇,似乎又要回到过去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了,不行,她要为自己的爱情保鲜,不惜大把花钱,甚至作践自己。
可以说此时的爱玛陷入了人生的迷茫阶段,她追求的不单纯是爱情,而是爱情带来的新生活。
正如作者所说,“她将物欲和精神的追求视为一体,误认为感官的耽于快乐就是心灵的高雅享受”。
用金钱去维持,显然不是爱玛能够长期承受的,终于她经济破产,却无人相助,世态炎凉,爱玛崩溃了,只能选择死亡逃避一切。
通过分析爱玛的情感流变,得知悲剧的根源来自于爱玛自身。
但是修道院的教育和消极的浪漫主义文学损害了爱玛的正常心理发展。
她阅读大量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不但迷上了其中的浪漫爱情,而且深信不疑。
她所受的教育在她的灵魂深处播下了淫糜的种子,做成了堕落的温床。
在修道院寄宿学校里养成了贵族的思想感情,整天向往贵族化的“风雅”生活,憧憬着对美好恋爱生活的向往。
其次家庭原因是爱玛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一个沉闷的家庭束缚着爱玛渴望自由,追求浪漫的心。
包法利医生从小在父母相悖的教育方式下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听命于父母。
在学校里他懦弱胆小,被同学欺负,被老师看不起。
医学院是父母希望他上的。
妻子是母亲帮他找的年长寡妇,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所以包法利医生没有理想没有意志,没有精神生活就让人不足为奇了。
当他碰到热情奔放的爱玛时,才感到幸福的来临。
但是爱玛并不能改变包法利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他的这种生活也成了束缚爱玛的枷锁。
包法利老太太是家庭中爱玛的天敌,她不满意儿子娶的这个媳妇,看不惯爱玛那种贵族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挑剔,这也造成了爱玛想要逃离这个死寂的家庭。
沉默、毫无乐趣、默默无闻以小医生为职业的丈夫,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婆婆,这种家庭根本不是爱玛所向往的婚后生活,而是成了埋葬她青春的坟墓。
虽然她有女儿,但是由于没有亲自照顾女儿,她没有真切的当母亲的体验,对女儿也没有很深的感情,缺失了当父母的责任。
于是罗道耳弗、赖昂的出现成了她生活的亮点,成了投入她死水般生活的石子,激发了她的热情和激情。
枯燥乏味的家庭进一步把爱玛推向了放纵淫乐。
再者社会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淫靡享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腐蚀了她的心灵,使她对上流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悠然神往。
巨大的金钱付出是过这种生活的代价。
高利贷者的钻营行径是造成爱玛玛悲剧的物质原因,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
梦想中的爱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现实的爱情却会经受阵阵寒风,而金钱上的要求风力最猛,能把爱情连根拔起。
包法利夫人走了,因“爱情”而死了。
一个平凡的女子想过不属于她的不平凡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