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件`考试重难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文本的涵义:文学文本是按照一定的文学规则,且服务于一定的审 美目的的组合起来的语言结构体系(形式)。 文本与作品:⑴从对象上看:它们都是意识作品的语言书写和印刷形式, 是包含某种意义是语言实体。 ⑵从属性上看:A、作品具有从属性,它强调作品是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 的体现,它使人们对作品的研究转向对作家的研究。 B、文本强调的是语言实体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作品不仅是某个主体的创 造,同时也是语言的产物,文本中也有非源于主体的意义。
• 文学意象:在文学理论中,意象指的是为表现思想感情而 创造的一种形象,即表意之象。“象”因“意”生,“象” 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 意象的特点是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刘勰称意象创造是
“神用象通”、“拟容取心”,即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思想 感情和内在精神。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感物说与模仿说的区别
• A、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 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 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
• B、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 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阐明 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
• 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比不可少的 前提条件。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 意义上说的。
• 文学的定义(狭义):
文学是人们借助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 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 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第六章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人在接受 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特征:
⑴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 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 地被感知。
⑵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 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在越来越注重表现人类心理生 活的现代叙事文学中,心象性形象也开始日益增多,许多现 代小说家明确表示创造心象性的文学形象是他们的追求。
(3)概括性:是指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 的,但是它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来自百度文库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的因素。文 学形象的概括性体现了艺术概括的特点,它是通过对特殊对 象即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艺术的特点: •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
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间接性) •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
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精神性) •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
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 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韵律性)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文学活动四要素
世界-文学: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 读者-文学:实用说的文学观 作家-文学:表现说或诗缘情的文学观 文本-文学:客观说的文学观
一、文学源于生活
• “感物说”: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 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来解释文学何以发生的。
• 摹仿(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 师表演的歌舞,后来转化为哲学术语,表 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 基础。
二、文学高于生活
文学其实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不是反映形态的社会意识。 文学是一种以价值关系为基础来把握生活的社会意识。
文学高于生活有两个涵义: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 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 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所以,文学所 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 性。 ②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 追求的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 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 2.文学创作的“体验化”和“对象化”
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与生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集中 体现为感受和体验。 生活对文学创作者而言不是一种外在的材料,而是经过了 创作者主体的感受和体验处理之后的素材,创作者所要写 的生活就像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通过创作者的切身体验, 把外在的生活材料转化成自己感觉经验的一部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二、文学成规对创作活动的影响
文学创作不仅与生活积累有关,而且要受文学成规的 影响。成规影响创作是一个普遍的文学现象。文学成 规包括惯例、母题、原型、模式、文体等因素。
1.历史意识与文学创作 2.文学经典与文学创作 3.原型和母题与文学创作
• 【原型】 :文学理论所说的原型,是指那种对文 学创作历史产生影响,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 源于文学、文化传统的构思、形象或意象。文学 原型即源于历史文化、文学传统的原始意象或形 象。例如狐、鬼与女性。
第五章 文学创作
一、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1.中西方古典文论对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的认识
西方:柏拉图的“迷狂说”、“灵感说” , “天 才论”,而西方以摹仿论为基调的文学观在对创 作主体的人生经验的研究方面着力不多。
中国:“诗言志” “诗缘情”,中国古典文学观 历来重视创作主体的心志、情感,同时更重视创 作主体将心志、情感与人生际遇相融合的文学创 作,称之为“赠答”。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仅仅来源于主体的赋予,语言等非主体的因素也 是作品的一个来源,而这些因素有时是在主体并不自觉甚至不知道的情 况下进入文本的,因此文学文本此概念要求读者关注文本本身而非作家。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文学的多种社会作用: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 •娱乐作用 •心理补偿作用 •审美作用
• 【母题】:文学理论所说的母题是指源于传统的、 不可再分的、被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 或基本叙事单元。
• 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母题:错认身份、老少婚配、 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等。
• 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母题:幻化、离魂、闺怨、复 仇等。
三、作家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指体现于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中的个人特征, 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 与众不同的。
• 文学意象:在文学理论中,意象指的是为表现思想感情而 创造的一种形象,即表意之象。“象”因“意”生,“象” 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 意象的特点是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刘勰称意象创造是
“神用象通”、“拟容取心”,即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思想 感情和内在精神。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感物说与模仿说的区别
• A、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 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 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
• B、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 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阐明 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
• 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比不可少的 前提条件。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 意义上说的。
• 文学的定义(狭义):
文学是人们借助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 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 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第六章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人在接受 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特征:
⑴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 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 地被感知。
⑵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 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在越来越注重表现人类心理生 活的现代叙事文学中,心象性形象也开始日益增多,许多现 代小说家明确表示创造心象性的文学形象是他们的追求。
(3)概括性:是指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 的,但是它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来自百度文库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的因素。文 学形象的概括性体现了艺术概括的特点,它是通过对特殊对 象即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艺术的特点: •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
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间接性) •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
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精神性) •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
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 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韵律性)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文学活动四要素
世界-文学: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 读者-文学:实用说的文学观 作家-文学:表现说或诗缘情的文学观 文本-文学:客观说的文学观
一、文学源于生活
• “感物说”: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 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来解释文学何以发生的。
• 摹仿(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 师表演的歌舞,后来转化为哲学术语,表 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 基础。
二、文学高于生活
文学其实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不是反映形态的社会意识。 文学是一种以价值关系为基础来把握生活的社会意识。
文学高于生活有两个涵义: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 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 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所以,文学所 表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 性。 ②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 追求的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 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 2.文学创作的“体验化”和“对象化”
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与生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集中 体现为感受和体验。 生活对文学创作者而言不是一种外在的材料,而是经过了 创作者主体的感受和体验处理之后的素材,创作者所要写 的生活就像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通过创作者的切身体验, 把外在的生活材料转化成自己感觉经验的一部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二、文学成规对创作活动的影响
文学创作不仅与生活积累有关,而且要受文学成规的 影响。成规影响创作是一个普遍的文学现象。文学成 规包括惯例、母题、原型、模式、文体等因素。
1.历史意识与文学创作 2.文学经典与文学创作 3.原型和母题与文学创作
• 【原型】 :文学理论所说的原型,是指那种对文 学创作历史产生影响,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 源于文学、文化传统的构思、形象或意象。文学 原型即源于历史文化、文学传统的原始意象或形 象。例如狐、鬼与女性。
第五章 文学创作
一、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1.中西方古典文论对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的认识
西方:柏拉图的“迷狂说”、“灵感说” , “天 才论”,而西方以摹仿论为基调的文学观在对创 作主体的人生经验的研究方面着力不多。
中国:“诗言志” “诗缘情”,中国古典文学观 历来重视创作主体的心志、情感,同时更重视创 作主体将心志、情感与人生际遇相融合的文学创 作,称之为“赠答”。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仅仅来源于主体的赋予,语言等非主体的因素也 是作品的一个来源,而这些因素有时是在主体并不自觉甚至不知道的情 况下进入文本的,因此文学文本此概念要求读者关注文本本身而非作家。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文学的多种社会作用: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 •娱乐作用 •心理补偿作用 •审美作用
• 【母题】:文学理论所说的母题是指源于传统的、 不可再分的、被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 或基本叙事单元。
• 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母题:错认身份、老少婚配、 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等。
• 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母题:幻化、离魂、闺怨、复 仇等。
三、作家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指体现于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中的个人特征, 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 与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