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终改变七子派复古风气的则是唐宋派。唐宋派的主要成员 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1512—1601)等人。
▪ 唐宋派之所以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并非对秦汉古文表 示不满,而是在重塑科举文风背景下的策略性选择。唐宋派 从指导文章写作的角度立论,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 因而更看重唐宋古文。唐宋八大家中,尤其推崇欧阳修和曾 巩。
▪ 2.明代前期台阁文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3.前后七子同倡复古,二者在理论主张上有什么区别? ▪ 4.明代前中期八股文体制的定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刘基入明以后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是《旅兴》五十首。其四十
一首云:
▪ 寒灯耿幽幕,虫鸣清夜阑。起行望清天,明月在云端。美 人隔千里,山河杳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凋芳兰。愿以绿 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三、宋濂、刘基等人的散文与仁、宣时期的台阁文风
▪ 宋濂(1310—1381)被推为明 朝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是 “当今文章第一”。宋濂论文重 视明道,在主持编撰《元史》时, 将儒林与文苑合而为一,称为 “儒学”。宋濂为后世称赏的散 文,主要是传记文和记叙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广为传颂的 名篇。
▪ 王世贞早年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李攀龙去世后独主文坛, 一生著述颇丰
▪ 尚忆秦松帝跸留,至今风雨未全收。天门倒泻银河水,日 观翻悬碧海流。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人间处 处襄城辙,矫首苍茫迥自愁。
二、嘉靖、隆庆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将秦汉散文作为典范加以推崇,在改变弘 治、正德间文坛风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模拟风气的 盛行,所谓“独观其一,则古色苍然;总而读之,则千篇一 律”。
▪ 刘基散文为论者所称的是寓言集《郁离子》和《卖柑者言》 等名篇。
▪ 王袆(1322—1373)和方孝孺(1357—1402)是《明 史·文苑传》列举的明初“以文雄”的另两位文章家。
Biblioteka Baidu
▪ 永乐以后,尤其是仁宗、宣宗时期,政泰人和,台阁体应运 而生,成为文学主流。
▪ 杨士奇极为推崇欧阳修、曾巩:“自杨文贞而下,皆以欧、 曾为范,所谓治世之文、正始之音也。”(董其昌《重刻王 文庄公集序》)受其影响,后来的台阁文人大多以欧阳修文 为宗。台阁文人推崇欧阳修、曾巩,立足点是“羽翼六 经”“发明圣人之道”,看重的是欧阳修文章“舂容详赡, 和平典雅”(倪谦《松冈先生文集序》)的一面。
一、嘉靖、隆庆年间的诗
▪ 嘉靖前期六朝、初唐诗风的兴起,是在反对前七子复古运动 的背景下展开的。而这股思潮的引领者,则是出自李东阳门 下的杨慎。 ▪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 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 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 嘉靖前期诗坛另一股影响较大的风气是学中唐诗。皇甫汸 (1498—1582)、皇甫涍、华察、王立道、施峻、蔡汝楠等 人有感于学六朝、初唐诗风所导致的“弱靡不振”,转而效 法中唐钱起、刘长卿等人以救其弊。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七 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闲 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 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 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明等。 唐寅诗间或有元、白诗的浅俗率易,文徵明诗则受宋诗影响较大。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 诗文
一、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
▪ 李东阳论诗重音韵、格调,“贵情思而轻事实”,主张向汉唐诗 歌学习,以突破台阁体在诗歌内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 ▪ 雨深门巷半苍苔,十日幽怀郁未开。刚道官闲忙又错,偶教身 健病还来。酒杯尚藉驱除力,诗债惭非应答才。犹有旧堂堪系马, 水边鸥鹭莫惊猜。
▪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 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 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 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 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 “嘉靖三大家”
▪ 嘉靖后期,李攀龙、王世贞等人起而重新倡导复古,促成了 第二次复古运动的兴起。
▪ 李攀龙、王世贞等人以秦汉古文为学习典范,在行文上也追 求类似的风格
▪ 真正在理论、创作两方面洗尽台阁习气的,是继李东阳而起 的李梦阳、康海等前七子。针对台阁体熟烂、肤廓的流弊, 他们提倡“文必秦汉”,目的是从审美层面对古文的特征予 以强调,倡导文辞质朴。
▪ 从康海的殿试策为“天下传诵则效,文体为之一变”的情况 来看,他在散文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 诗文
▪ 为官以后,表现宏阔情感的作品开始减少,关注个人情感的诗作 逐渐增多。
▪ 我昔在家日,有乐不自知。及兹出门游,始复思往时。贫贱为 客难,寝食不获宜。异乡寡俦侣,童仆相拥持。天性本至慵,强 使赋载驰。发言恐有忤,蹈足虑近危。人生贵安逸,壮游亦奚为? 何当谢斯役,归守东冈陂。
▪ 赋闲家居,可以随意行止,不受任何拘束;出入官场,则危险无 处不在,“发言恐有忤,蹈足虑近危”。洪武七年(1374), 高启因受魏观案牵连被处斩。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 荣
一、八股文体制的逐步确立
▪ 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兼具策、论和诗、 赋等文体的某些属性。其体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代圣贤 立言,体用排偶。
▪ 篇章结构包括题头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和股对部分。 股对部分为文章主体,正格由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等构 成,每比分二股,共八股。提比后又有出题,中比、后比间 有过接,束比后有大结。
所重的多创作于元末。
▪ 天冥冥,云濛濛,当天白日中贯虹。壮士拔剑出门去,手 提仇头掷草中。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精诚感 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壮士呼, 天马驰,横行白昼,吏不敢窥。戴天之耻,自古有必报,天 地亦与相扶持。夫差徒能不忘而报越,栖于会稽又纵之。始 知壮士独无愧,鲁庄嵇绍何以为人为?
▪ 不识别家久,但看明月晖。关山一以鉴,驿路远相违。影 落吴云尽,凉生楚树微。天边有乌鹊,思与共南飞。
▪ 嘉靖前期性气诗派的复兴,同样以反对前七子为背景。正德、 嘉靖时期的一批理学家承袭邵雍以来理学诗人“诗以明道” “吟咏性情”的传统,作诗强调“理趣”,但诗歌的艺术魅 力不免受到损害。
▪ 后七子在诗学谱系的选择上受前七子影响,也以汉魏古诗、 盛唐律诗尤其是杜诗为典范,在七律一体上用力尤多。
二、成化至正德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前,文坛以台阁体为主。 ▪ 黄佐将明初以至弘治、正德间的文章流变概括为“三变”: ▪ 国初之文,以刘基、宋濂、方孝孺为代表; ▪ 台阁之文,以杨士奇、李东阳、程敏政、王鏊为代表; ▪ 复古之文,以康海为代表
▪ 李东阳被视为台阁体代表作家之一,既缘于他长期身处馆阁 的人生境遇,又与他论文与杨士奇等人立场相近有关。
▪ 前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出以汉魏古诗和盛 唐律诗为取法对象,矛头主要指向茶陵派和性气诗派,希望 借复古达到反映现实及强调诗歌审美特征的目的。
▪ 李梦阳所作七古,被沈德潜评为“雄浑悲壮,纵横变化”。音调雄壮, 气象阔大,粗具盛唐诗气象。
▪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石家官 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 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将 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王冕传》
▪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 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 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 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 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 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 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失之差。人识之,冕曰: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 高启作于元末的诗,现实性较强。如《塞下曲》:
▪ 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去 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登高望 衰草,感叹意何穷!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 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 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 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 八股文体式的形成,缘于明代科举对头场经义文的重视。洪 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恢复取消十一年之久的科举考试, 废弃元代科举所设的“经疑”,第一场《四书》义和经义由 元代的各一道增加至总共七道。
▪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颁行《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 大全》等书于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进一步确立了程 朱理学作为答题依据的主导地位。
二、王鏊、钱福与八股文的成熟
▪ 成化、弘治是明代八股文演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八股文 的体制与格式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 八股文醇深典雅,被视为八股文“正体”。
▪ 成化、弘治间的八股文作家以钱福、王鏊为代表,其中王鏊 被誉为“一代之俊英,斯文之宗主”(俞长城《百二十名家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二、刘基的诗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 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 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 (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 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 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 成公。
▪ 刘基不以诗名,但其诗在后世得到了很高评价。其诗为论者
三、八股文在正、嘉间臻于鼎盛
▪ 与成化、弘治时期注重八股文的文体规范相比,这一阶段更 偏重八股文的气格和篇章技法。技法方面,古文章法尤其是 唐宋八大家的文法被广泛运用于八股文写作,
▪ 嘉靖时期八股文的显著特点是“以古文为时文”。这一风气 由唐顺之等人开启,至归有光达到顶峰。
思考题:
▪ 1.高启、刘基等人作于元末与明初的诗在风格上存在较大不同,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文 ▪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 ▪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一、“明诗冠冕”高启与“吴中四杰”
▪ “吴中四杰”之中,高启 (1336—1374)声名最著, 甚至被认为是“明诗冠冕” (朱庭珍《筱园诗话》)。 高启元末主要生活在张士诚 占领的吴中地区,出入淮南 行省参政饶介府第,后隐居 吴淞江青丘。
▪ 成化、弘治年间,陈献章、庄昶等人论诗主理,在诗坛形成与茶 陵派并行的性气诗派。他们推崇的诗人不是李、杜,而是宋代理 学家邵雍。其中一部分作品,能做到哲理与诗心涵融无间,被称 为山林诗,有助于矫正台阁体的肤廓之弊。
▪ 第一次复古运动的中坚是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年 间,故又称“弘正七子”,核心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 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 唐宋派立足“法”“理”两个层面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其 结果或因为过于强调“理”而由文入道,或因为拘泥于具体 的“法”而流于模拟。
▪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 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 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 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 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 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 唐宋派之所以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并非对秦汉古文表 示不满,而是在重塑科举文风背景下的策略性选择。唐宋派 从指导文章写作的角度立论,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 因而更看重唐宋古文。唐宋八大家中,尤其推崇欧阳修和曾 巩。
▪ 2.明代前期台阁文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3.前后七子同倡复古,二者在理论主张上有什么区别? ▪ 4.明代前中期八股文体制的定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刘基入明以后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是《旅兴》五十首。其四十
一首云:
▪ 寒灯耿幽幕,虫鸣清夜阑。起行望清天,明月在云端。美 人隔千里,山河杳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凋芳兰。愿以绿 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三、宋濂、刘基等人的散文与仁、宣时期的台阁文风
▪ 宋濂(1310—1381)被推为明 朝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是 “当今文章第一”。宋濂论文重 视明道,在主持编撰《元史》时, 将儒林与文苑合而为一,称为 “儒学”。宋濂为后世称赏的散 文,主要是传记文和记叙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广为传颂的 名篇。
▪ 王世贞早年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李攀龙去世后独主文坛, 一生著述颇丰
▪ 尚忆秦松帝跸留,至今风雨未全收。天门倒泻银河水,日 观翻悬碧海流。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人间处 处襄城辙,矫首苍茫迥自愁。
二、嘉靖、隆庆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将秦汉散文作为典范加以推崇,在改变弘 治、正德间文坛风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模拟风气的 盛行,所谓“独观其一,则古色苍然;总而读之,则千篇一 律”。
▪ 刘基散文为论者所称的是寓言集《郁离子》和《卖柑者言》 等名篇。
▪ 王袆(1322—1373)和方孝孺(1357—1402)是《明 史·文苑传》列举的明初“以文雄”的另两位文章家。
Biblioteka Baidu
▪ 永乐以后,尤其是仁宗、宣宗时期,政泰人和,台阁体应运 而生,成为文学主流。
▪ 杨士奇极为推崇欧阳修、曾巩:“自杨文贞而下,皆以欧、 曾为范,所谓治世之文、正始之音也。”(董其昌《重刻王 文庄公集序》)受其影响,后来的台阁文人大多以欧阳修文 为宗。台阁文人推崇欧阳修、曾巩,立足点是“羽翼六 经”“发明圣人之道”,看重的是欧阳修文章“舂容详赡, 和平典雅”(倪谦《松冈先生文集序》)的一面。
一、嘉靖、隆庆年间的诗
▪ 嘉靖前期六朝、初唐诗风的兴起,是在反对前七子复古运动 的背景下展开的。而这股思潮的引领者,则是出自李东阳门 下的杨慎。 ▪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 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 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 嘉靖前期诗坛另一股影响较大的风气是学中唐诗。皇甫汸 (1498—1582)、皇甫涍、华察、王立道、施峻、蔡汝楠等 人有感于学六朝、初唐诗风所导致的“弱靡不振”,转而效 法中唐钱起、刘长卿等人以救其弊。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七 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闲 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 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 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明等。 唐寅诗间或有元、白诗的浅俗率易,文徵明诗则受宋诗影响较大。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 诗文
一、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
▪ 李东阳论诗重音韵、格调,“贵情思而轻事实”,主张向汉唐诗 歌学习,以突破台阁体在诗歌内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 ▪ 雨深门巷半苍苔,十日幽怀郁未开。刚道官闲忙又错,偶教身 健病还来。酒杯尚藉驱除力,诗债惭非应答才。犹有旧堂堪系马, 水边鸥鹭莫惊猜。
▪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 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 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 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 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 “嘉靖三大家”
▪ 嘉靖后期,李攀龙、王世贞等人起而重新倡导复古,促成了 第二次复古运动的兴起。
▪ 李攀龙、王世贞等人以秦汉古文为学习典范,在行文上也追 求类似的风格
▪ 真正在理论、创作两方面洗尽台阁习气的,是继李东阳而起 的李梦阳、康海等前七子。针对台阁体熟烂、肤廓的流弊, 他们提倡“文必秦汉”,目的是从审美层面对古文的特征予 以强调,倡导文辞质朴。
▪ 从康海的殿试策为“天下传诵则效,文体为之一变”的情况 来看,他在散文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 诗文
▪ 为官以后,表现宏阔情感的作品开始减少,关注个人情感的诗作 逐渐增多。
▪ 我昔在家日,有乐不自知。及兹出门游,始复思往时。贫贱为 客难,寝食不获宜。异乡寡俦侣,童仆相拥持。天性本至慵,强 使赋载驰。发言恐有忤,蹈足虑近危。人生贵安逸,壮游亦奚为? 何当谢斯役,归守东冈陂。
▪ 赋闲家居,可以随意行止,不受任何拘束;出入官场,则危险无 处不在,“发言恐有忤,蹈足虑近危”。洪武七年(1374), 高启因受魏观案牵连被处斩。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 荣
一、八股文体制的逐步确立
▪ 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兼具策、论和诗、 赋等文体的某些属性。其体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代圣贤 立言,体用排偶。
▪ 篇章结构包括题头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和股对部分。 股对部分为文章主体,正格由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等构 成,每比分二股,共八股。提比后又有出题,中比、后比间 有过接,束比后有大结。
所重的多创作于元末。
▪ 天冥冥,云濛濛,当天白日中贯虹。壮士拔剑出门去,手 提仇头掷草中。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精诚感 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壮士呼, 天马驰,横行白昼,吏不敢窥。戴天之耻,自古有必报,天 地亦与相扶持。夫差徒能不忘而报越,栖于会稽又纵之。始 知壮士独无愧,鲁庄嵇绍何以为人为?
▪ 不识别家久,但看明月晖。关山一以鉴,驿路远相违。影 落吴云尽,凉生楚树微。天边有乌鹊,思与共南飞。
▪ 嘉靖前期性气诗派的复兴,同样以反对前七子为背景。正德、 嘉靖时期的一批理学家承袭邵雍以来理学诗人“诗以明道” “吟咏性情”的传统,作诗强调“理趣”,但诗歌的艺术魅 力不免受到损害。
▪ 后七子在诗学谱系的选择上受前七子影响,也以汉魏古诗、 盛唐律诗尤其是杜诗为典范,在七律一体上用力尤多。
二、成化至正德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前,文坛以台阁体为主。 ▪ 黄佐将明初以至弘治、正德间的文章流变概括为“三变”: ▪ 国初之文,以刘基、宋濂、方孝孺为代表; ▪ 台阁之文,以杨士奇、李东阳、程敏政、王鏊为代表; ▪ 复古之文,以康海为代表
▪ 李东阳被视为台阁体代表作家之一,既缘于他长期身处馆阁 的人生境遇,又与他论文与杨士奇等人立场相近有关。
▪ 前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出以汉魏古诗和盛 唐律诗为取法对象,矛头主要指向茶陵派和性气诗派,希望 借复古达到反映现实及强调诗歌审美特征的目的。
▪ 李梦阳所作七古,被沈德潜评为“雄浑悲壮,纵横变化”。音调雄壮, 气象阔大,粗具盛唐诗气象。
▪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石家官 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 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将 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王冕传》
▪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 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 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 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 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 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 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失之差。人识之,冕曰: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 高启作于元末的诗,现实性较强。如《塞下曲》:
▪ 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去 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登高望 衰草,感叹意何穷!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 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 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 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 八股文体式的形成,缘于明代科举对头场经义文的重视。洪 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恢复取消十一年之久的科举考试, 废弃元代科举所设的“经疑”,第一场《四书》义和经义由 元代的各一道增加至总共七道。
▪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颁行《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 大全》等书于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进一步确立了程 朱理学作为答题依据的主导地位。
二、王鏊、钱福与八股文的成熟
▪ 成化、弘治是明代八股文演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八股文 的体制与格式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 八股文醇深典雅,被视为八股文“正体”。
▪ 成化、弘治间的八股文作家以钱福、王鏊为代表,其中王鏊 被誉为“一代之俊英,斯文之宗主”(俞长城《百二十名家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二、刘基的诗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 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 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 (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 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 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 成公。
▪ 刘基不以诗名,但其诗在后世得到了很高评价。其诗为论者
三、八股文在正、嘉间臻于鼎盛
▪ 与成化、弘治时期注重八股文的文体规范相比,这一阶段更 偏重八股文的气格和篇章技法。技法方面,古文章法尤其是 唐宋八大家的文法被广泛运用于八股文写作,
▪ 嘉靖时期八股文的显著特点是“以古文为时文”。这一风气 由唐顺之等人开启,至归有光达到顶峰。
思考题:
▪ 1.高启、刘基等人作于元末与明初的诗在风格上存在较大不同,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文 ▪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 ▪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一、“明诗冠冕”高启与“吴中四杰”
▪ “吴中四杰”之中,高启 (1336—1374)声名最著, 甚至被认为是“明诗冠冕” (朱庭珍《筱园诗话》)。 高启元末主要生活在张士诚 占领的吴中地区,出入淮南 行省参政饶介府第,后隐居 吴淞江青丘。
▪ 成化、弘治年间,陈献章、庄昶等人论诗主理,在诗坛形成与茶 陵派并行的性气诗派。他们推崇的诗人不是李、杜,而是宋代理 学家邵雍。其中一部分作品,能做到哲理与诗心涵融无间,被称 为山林诗,有助于矫正台阁体的肤廓之弊。
▪ 第一次复古运动的中坚是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年 间,故又称“弘正七子”,核心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 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 唐宋派立足“法”“理”两个层面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其 结果或因为过于强调“理”而由文入道,或因为拘泥于具体 的“法”而流于模拟。
▪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 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 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 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 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 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