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城市内外的重要角色。

不同地区的地铁体验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地域文化。

本文将基于地域文化展开地铁体验设计的研究,探讨地域文化对地铁体验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一、地域文化对地铁体验的影响1.历史与传统不同地区的历史和传统会直接影响地铁的建设和运营。

中国古老文明的地区往往会在地铁站的设计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北京地铁的站点名以及站内装饰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而在西方国家的地铁系统中,则更多地强调现代化和科技感。

2.饮食习惯地域文化也会对地铁体验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东南亚地区的饮食习惯较为辛辣,地铁车厢内的味道可能会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而在日本,地铁站周边会设置许多小吃店,能够为乘客提供更丰富的用餐选择。

3.行为礼仪不同地域的行为礼仪对地铁体验同样产生影响。

北欧国家的人们在地铁上更倾向于安静,不会大声喧哗,而在南欧国家则可能表现得更活泼,喜欢与陌生人打招呼。

1.尊重地域文化在地铁系统的设计和运营中,应该充分尊重和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可以通过车站建筑设计、内部装饰、车厢音乐等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2.提供文化体验地铁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在地铁站内可以设置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让乘客在候车或者换乘的间隙体验当地的文化艺术。

3.定制服务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可以在地铁系统中提供一些定制的服务。

在东南亚地区的地铁内提供清淡口味的小食品,以满足当地乘客的口味需求。

1.文化调研在设计地铁系统时,需要对当地的历史、传统、饮食习惯、行为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2.实地体验设计团队可以在实地乘坐当地地铁,感受当地的地铁体验,了解乘客的需求和感受,为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和灵感。

3.融入当地艺术在地铁站内的装饰、音乐以及艺术品等方面,可以邀请当地艺术家参与设计,将当地的艺术风格融入为乘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空间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空间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空间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探讨了苏州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有关平衡商业发展、重视地域文化建设、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艺术装饰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构建地铁文化机构组织、完善无障碍设计等完善地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苏州地铁;地域文化;对策研究1引言1.1地铁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以及地铁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地铁的功能性与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对地铁站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将地铁站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进而展现相应城市精神,促进地铁站功能性内容涵盖面扩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随之凸显。

2012年1月28日,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苏州进入地铁时代。

苏州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苏州地铁建设应立足地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地铁文化。

重视一个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让每一位选择地铁出行的乘客能感受到苏州这个处在古典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城市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优秀的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

地铁的出现不仅在经济方面拉动了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形象、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呈现方面也拥有着展示功能,能推动城市地域文化的发展。

地铁具有客运量大,社会阶层覆盖面广的特点,与市民们出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铁不但满足其功能需要还要成为传播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所以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功能定位是很重要的,城市精神也得以借助地铁获得更好的弘扬与发展,因此地铁与城市地域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地铁空间的设计是城市文化体现的重要区域。

地铁不仅是一个公共交通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地铁是一个地下流动的空间,是新兴的城市交通的命脉,也是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文化空间。

然而,如果能在其中为公共艺术、城市精神保留一些席位,将会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面貌。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际动车组外观设计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际动车组外观设计研究

交通科技与管理63规划与管理0 引言随着新城镇化的发展和区域性城市群的形成,城际铁路客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城际动车组将是未来新的发展需求。

城际动车组需求的不断上升,地域文化赋予了城际动车组更多的设计意义。

城际列车作为地域形象本身就应当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突出地域个性,展现地域文化显得更为重要。

将地域文化与城际动车组造型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车辆造型,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唤醒人们对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能展示地区的风貌,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1 关于城际动车组的概念与特点1.1 城际动车组的概念城际动车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 km/h 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1]。

1.2 城际动车组的特点(1)从服务对象看,城际动车组以承担中心城市,城市组团,部分此中心城镇之间的日常通勤、学习、购物、休闲、娱乐等交流需求的中短途城际旅客为主。

(2)从客流特点看,中短途城际旅客以实现一日往返为主,客流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的特点。

(3)从服务水平看,单程旅行时间通常不超过2 h,更强调旅客出行的快速性和便捷性。

(4)从运输组织看,城际动车具有典型的,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的特点。

列车追踪间隔可以达到3 min,中间站停战时间2 min 左右,编组形式灵活,以8辆为主,运输组织模式采用公交化方式。

(5)从车站设置看,城际动车车站间距一般5 km~基于地域文化的城际动车组外观设计研究张胜伟,林 青(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摘 要:本文以出口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为例,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到城际动车组造型设计中,形成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工业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际动车组造型设计的新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际动车组;工业设计;造型设计图1 地域文化与列车造型之间的转化和体现20 km。

2 城际动车组外观设计的文化性2.1 地域文化概述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产物。

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表达

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表达

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表达概要:在国内地铁车站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地域文化的植入,如何将现代的交通建筑和传统的地域文化结合好是放在每一个设计师面前的难题。

郑州地铁一号线作为中原地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地域性的考虑尤为重要,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中不断找寻契合点,整个一号线的装饰方案对传统文化做了全新的诠释。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交通建筑Abstract: in the domestic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more and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lan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how the modern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good is on every designer of the problem before. Zhengzhou subway line one as the central plains article first subway line, the regional conside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tylist is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tinuously find point, the adornment of the whole lin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scheme of the new interpretation.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subway construction一、项目概况及项目的定位随着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车站也就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轨道交通站点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探析——以重庆轻轨一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站点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探析——以重庆轻轨一号线为例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轨道交通站点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探析——以重庆轻轨一号线为例陈琦瑛(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如今的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公共性,普遍性,人流量大等特点,已成为继博物馆、文化广场之后的又一个展示城市形象、风土人情、历史脉络的城市公共场所。

本文对国内轨道交通公共艺术成功案例进行地域性剖析,对重庆轻轨一号线公共艺术进行调研考察,对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地域性的营造原则、营建方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公共艺术;地域性上世纪末,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艺术思潮传入中国,我国的发展同时面临着变革与转型,文化建设的需要提上日程。

随着城市化建设与民主化进程,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1997年艺术家韩美林提交了《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公共艺术作为展示城市文化与精神面貌的实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彰显城市文明的空间载体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城市中一个个平凡生活和人文历史所编织的,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能够更好地唤醒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其公共空间的特性逐渐凸显,人们在这里已不只是空间上的穿行,更是时间上的穿越,这种穿越意味着对城市的解读,对过去的回顾。

北京南锣鼓巷站的《北京·记忆》,方砖嵌入旧物的形式拼贴成老北京特色景象,再现出老北京的平凡生活,勾起了人们对旧城的温暖记忆。

艺术的形式与本土文化融合进行创作,成为留存记忆的重要手段。

西安地铁站的文化建设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一站一景的为每个站点设计独立logo,抽象的“飞天”与宇宙星空的精巧;大明宫站突出大唐开放与包容的《万国宾至》壁画等等,将地域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始终,每一处精致细节都充分展示着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广东“有轨艺术”让艺术通过全新的媒介渗入到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以车厢为载体,以电车移动来计时,以窗外景色为背景,以多媒体为渠道……构成了“聚集+移动”的公共艺术行为,呈现出高辨识度的公共艺术特性。

基于重庆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研究

基于重庆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研究

2、引导投资者和购房者理性投资: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政府应 加强市场监管,引导投资者和购房者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的市场波动。
3、提高轨道交通便利性: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 车组织,提高轨道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4、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 设轨道沿线地区的房地产项目,同时引导市民选择轨道沿线地区的住房。
1、数据来源:本次演示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 房地产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这些项目的房价、交通便捷性等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轨道沿线房地产项目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各项指 标,发现轨道沿线房地产项目的平均房价、交通便捷性等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这表明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
基于重庆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 工具设计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三、基于重庆地域文
03 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 计策略
02

二、重庆地域文化特 色
04 四、研究与实践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展望
一、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 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工具设计都缺乏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个 性,这无疑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浪费。重庆,这座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城市,如何 在轨道交通工具
通用设计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人机交互、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 等。这些领域的研究都在努力解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普及性。 在城际轨道交通工具的设计中,通用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用户需求的考虑:城际轨道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包括各种年龄段、身体状 况和使用能力的人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坐 姿、站立、移动等。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设计如何融入地域文化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设计如何融入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在某一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区域内生活、民俗、传统、历史等文明的表现,是一定区域范围里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生活风俗、社会形态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独有属性。

交通建筑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单一个候车厅的概念,而是为城市交通运输服务的公共建筑,承担着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功能,更是承载着地域与文化的空间载体,而且由于其重要的功能性,项目选址多为城市门户区域,是城市的地标建筑。

1交通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现1.1交通建筑应具有地域性的设计思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完善与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交通建筑的建设已经不仅是一个客运枢纽的角色,而是以其建设为契机,带动其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城城互通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

但常规交通建筑以重视功能布局为主,平面千篇一律,建筑造型大同小异,建成的建筑放在任何一个城市均可使用,设计失去了灵魂,缺失了特性,无法体现地域性。

因此当代的交通建筑应在结合交通功能的同时吸取地方特色,两者完美融合,进而创作出具有地方神韵,不可复刻的建筑作品,这也是符合国情的未来现代交通建筑发展趋势。

1.2项目概括邯郸客运中心总体项目是邯郸市未来的交通枢纽,也是以HOPSCA(酒店、办公、公园、商业、公寓及会展等)混合布局为设计理念的整体规划,作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具备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并能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其保持24h的繁荣,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同时提高市场活跃性,如图1所示。

由此规划可看出邯郸客运中心的建设对未来邯郸市的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沿街透视图客运中心主站是以长途汽车客运站为主体的交通枢纽综合体,其中一期客运中心主站项目规划用地约7.9公顷,建筑面积约9.1万肝,其中地上部分6.8万肝,地下部分2.3万11Λ项目总投资约7.7亿元,主要包括发车平台、站房及辅助用房和部分商业,设计最高平均日旅客发送量约7万人次,发车位30个。

地域文化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叶国庆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复制,城市形象设计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使得城市失去了地域文化的特征,趋于同质化。

而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文化和形象传播的有效媒介,地铁导视系统承担着导向信息传达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将地域应用文化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域文化的多元与差异,提升地铁导视的识别性和地域性体验,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塑造城市形象。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导视系统;信息交流;城市形象一、地域文化融入地铁导视系统的意义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时期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具体来说,是由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人文风貌、语言特征、民族信仰、饮食习惯等共同构成的。

它是与本地域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本地人民既是地域文化的参与者和欣赏者,更是地域文化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鲜明的文化个性。

一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原动力与核心,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充分理解和提炼,将能够体现城市地域性特征的元素融入地铁导视系统,使人们的感知更加生动和形象,提高导视信息的识别性与关联性。

同时,在地下空间中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提升文化认同感。

二、地铁导视系统设计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铁地下空间是封闭与隔离的,在人们感知城市的总体印象中,地铁网络和城市地面之间似乎是相对分离的。

事实上,地铁导视系统包括了地铁站内部结构的导向信息系统,地铁站点与站点之间的信息连接,以及地上与下环境信息的有机连接,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体、其他交通载体的连接。

地铁导视系统设计是以导向标识信息为主,分为功能性和艺术性信息两大类。

功能性信息是地铁导视系统的基础,包括以导向为主的引导类信息(如线路信息、出入口、列车开行方向等)、安全疏导信息(电梯出入口,上下行等)、公共设施服务类信息(卫生间、售票客服中心等)。

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交通中的标识设计研究

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交通中的标识设计研究

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交通中的标识设计研究摘要】:伴随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高速成长时期,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向中心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而地铁作为现代大都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不仅仅提供便捷,廉价,安全的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也同时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地域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索如何形成具有武汉地域特色的地铁标识设计。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交通标识设计地域文化专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而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地铁轨道交通车站不仅仅提供便捷,廉价,安全的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也同时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而具有地域特色标识系统设计,不仅担负着传达导向与指示信息以及构建信息环境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应该传承着独特的地域人文特色和城市历史文化。

一、具有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标识的意义越来越多人口涌向中心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而地铁作为现代大都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廉价,安全的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而地铁建筑内标识系统设计也由早期的简单的导向功能,逐步上升到艺术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设计领域,并逐渐向构筑、传承地域文化方向演进。

其最主要的宗旨就是一切从乘客的角度出发,满足乘客对于地铁标识的不同需求。

城市的地铁车站建筑内特点是人流量非常大,大量流动人口在密集的轨道交通建筑里面进出以及休息,吃喝拉撒等,那么在这些公共区域内活动都离不开公共标识的指引,就必须有一套整体与严谨地铁标识系统来对大量的人群进行疏导与指向,并且通过营造简洁美观而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文化标识系统,并在其中展示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主题文化,不仅是城市精神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城市魅力与历史的一种展现,其次关于构建具有武汉地域特色的标识系统不仅仅是城市品牌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文化定位融入到标识设计体系中,有助于认清城市优势和发展趋势。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1. 引言1.1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意义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城市的交通建设增添文化氛围,提升市民乘坐地铁的体验。

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不仅是人们通勤的方式,更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将地铁车站打造成艺术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欣赏艺术、感受文化的平台。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还能够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吸引游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艺术作品的展示不仅为城市增色,还可以激发市民对文化的热爱,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素质。

公共艺术设计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激活城市的文化创意经济,促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活力,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空间,更在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1.2 设计背景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背景是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长春市政府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建设,2号线是长春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背景中还包括了长春地铁2号线的线路规划、车站数量、客流量预测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通过设计背景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铁2号线的运营需求和乘客特点,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设计背景的考虑还包括了地铁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得公共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结合地铁线路的实际情况,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美观的乘车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

1.3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地铁乘客的通勤体验,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氛围。

设计目的也在于激发市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营造一个舒适、美观、有趣的地铁空间,使乘客在短暂的旅途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设计目的还包括了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使地铁站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递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探讨地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计

探讨地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计

探讨地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计发表时间:2018-07-18T09:07:38.5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孔亮1 陈鑫炜2[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也相应的更上一层台阶孔亮1 陈鑫炜21身份证号码:34262319910122XXXX; 2 身份证号码:62040219910528XXXX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也相应的更上一层台阶。

建筑设计和地域文化迈入了新的阶层,如何加强地域文化和地铁建筑的融合成为现在专家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

两者有效的融合设计不仅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能更好的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融合前言:地铁车站通常建设在城市的人流密集处,地铁建筑一般以地下空间的形式出现,具有封闭性强、可塑性弱等特点。

目前我国地铁建筑设计空间形式普遍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的根据地域文化进行设计。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做好地铁建筑设计。

1地铁建筑特点分析地铁建筑的空间属性不同于其他建筑属性,地铁建筑的设计是对城市文化体系特点分析和建设的过程。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使地铁的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体系,在设计中忽视了当前的地域文化。

地铁建筑设计一般具有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专用路权的排它属性、都市系统的交换属性、人潮汇集属性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1]。

城市设计者依据空间压缩的界面,也就是地面的一个起点与另一个起点之间的过渡所设计的地铁通常缺失建筑美感。

由于流动的高速化旅程相对单调,路权的专用性也隔绝了乘客在路途中的欣赏活动机会,造成了一定的排它性和疏离感。

地铁建筑在设计中可以赋予其地域特色,提高城市文化的整体欣赏水平。

基于地域特征的地铁站出口设计———以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郑州大学(南区)站为例

基于地域特征的地铁站出口设计———以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郑州大学(南区)站为例

摘 要 : 从 地 铁 站 出 口在 城 市 公 共 空 间 中 的 重 要 性 出 发 , 根 据 郑 州 市 的 地 域 特 征 和 郑 州 市 轨 道 交 通 一 号 线 郑 州 大 学( 南 区) 地 铁 站 的周 边 环 境 , 结合 E T F E膜 材料 与 编 织 型 钢 结 构 , 将“ 折纸” 的 美感 与 神 韵 运 用 到 地 铁 站 出 口 的设 计 造 型之 中 , 以 使 其 能 够 为 场 所 注 入 新 的活 力 并 体 现 中原 城 市 的文 化 特 征 . 关键 词 : 地铁站点 ; 地 域文化 ; 公共空间 ; E TF E膜 材 料
基 于 地域 特 征 的地铁 站 出 口设 计
— —
以 郑 州 市轨 道 交通 一 号 线 郑 州大 学 ( 南 区) 站 为例
高长征 , 李 丽。
( 1 . 华 北 水 利 水 电大 学 建 筑 学 院 , 郑州 4 5 0 0 0 1 ; 2 . 河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4 )
Ab s t r a c t :Fr om t he vi e w of i mp or t a nc e o f s u bwa y s t a t i o n e xi t i n u r ba n p ub l i c s pa c e ,a c c o r di ng t o t he r e gi on a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S 0 u t h )S t a t i o n
Ur b a n Ra i l Tr a n s i t Li n e 1 i n Zh e n g z h o u Ci t y

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浅谈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摘要:地铁不仅是现代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城市的风景线,它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并带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作为都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世界各国将其作为展示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窗口。

倡导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是值得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地铁建筑设计;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问题,而地铁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1.地铁建筑特点解析地铁及城铁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它是指:在城市内的主要运输通道,以专用动力车辆行驶于地面、高架或地下的专用路轨,并提供班次密集、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等服务的公共运输系统,其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大部分的建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从这其定义出发,可以总结出六个独特属性:1.1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1.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1.3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

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1.4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 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1.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大众空间”, 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巴渝文化视域下的重庆地铁设计研究

巴渝文化视域下的重庆地铁设计研究

巴渝文化视域下的重庆地铁设计研究摘要:目的以重庆为例,根据巴渝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该文化在地铁内外部设计的运用并挖掘其在车辆造型及涂装上的有效衍生方式。

方法梳理并总结巴渝文化与地铁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在整理相关概念的同时提出巴渝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调研整理中车长客重庆公司设计师提供的国内部分城市地铁设计方案和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地铁设计,总结本土文化与地铁主要造型元素的转换模型,并提出有效传递巴渝文化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地铁外观及内饰设计方法。

结论将其方法付诸于实践,为巴渝文化在地铁造型设计的视线路径提供新的设计思维和参考。

关键词:重庆巴渝文化地铁设计实现路径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许多学者对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车辆上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徐伯初提出地域文化是城市在长期发展中产生的历史沉淀。

重庆市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巴渝文化。

因此,技术人员在地铁外观及内饰设计上,运用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力求打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优秀案例。

1 地铁内饰设计与色彩表达巴渝文化是我国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其具有本土特征与情感属性。

以红、黄、蓝、绿为主的色彩元素最能代表该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地理环境,激情浓烈的色彩既象征重庆人民的性格,又体现了重庆大街小巷热辣滚烫的红油火锅,以及万家灯火和璀璨绚丽的巴渝夜景。

而这些色彩元素作为人们视觉传达的突出语言符号,设计师可将更加直观地设计与创新理念传输给乘客。

同样,色彩的运用可以有效表现在地铁内饰座椅、扶手、标识等内部环境设施。

从色彩心理学层面来讲,想要给人以和谐的视觉感受,就必须满足色彩设计的视觉心理平衡。

因此,在其色彩设计上,不同的涂装面积、色相、饱和度等都会对人的胜利与心理产生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重庆地铁内饰1号线中小面积的色彩,如警示、标识牌等一般选用纯度、彩度较高的色彩,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

中原文化介入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索

中原文化介入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索

中原文化介入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索郑州地铁作为国家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不仅令城市交通更加便利,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更是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使得城市文化与地铁交融共生。

而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对于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影响不可小觑。

本文将探索中原文化如何融入到郑州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当中,以期达到更好的城市美化效果。

一、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概述郑州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艺术设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当中,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装饰与设计,使得城市环境更加美观、人性化并且充满活力。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宣传与传承,更是对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提升。

郑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主题多样,形式丰富,不仅有雕塑、壁画,还有文化墙、文化长廊等等形式。

这些设计不仅是装饰,更是展现出了郑州地铁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化、人文风貌等内容。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美观,更是以文化为内涵的城市名片。

二、中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厚重的历史: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文明的变迁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痕迹,如商、周、宋、明等朝代的历史遗迹。

2. 多元的文化:中原地区地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和各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带,因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包括汉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

3. 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原地区孕育了大量的文化名人、文化作品和文化遗产,如孔子、老子、颜真卿、欧阳修等名人,孔庙、城隍庙、白马寺等寺庙,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郑州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中原文化的历史厚重、多元特色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其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为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研究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研究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研究作者:舒斌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8期摘要:高速列车的外观设计是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工程”。

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列车外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我国现有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缺乏“民族性”这一客观现状下,提出以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基础进行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的具体流程;最后设计一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高速列车。

关键词:高速列车;传统文化;文化元素;外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8-0068-03目前全球高速列车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有日本、法国和德国,中国的高速列车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长期的努力,目前已跃居世界一流,在高速列车系统理论、制造和控制等各项技术中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国的高速列车是以“先技术引进,再自主发展”为发展路线,目前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外观设计上始终未能摆脱德、日等国的原有设计风格,因此,在当今高铁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我国高速列车的外观造型设计,对我国高铁产品的持续性研发活动具有长远意义。

1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现状分析1.1我国的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现状分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设计制造了DDJ1型“大白鲨”号、DJJ1型“蓝剑”号、DJJ2型“中华之星”号、“中原之星”“长白山”号及“先锋号”动车组。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较低,所生产制造的动车组均未得到广泛应用。

2004年,“铁总”(原铁道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高速列车研发立足国内、自主创新,先后生产了6种高速列车,分别是CRH1型、CRH2型、CRH3型、CRH5型、CRH380A型和CRH380BL型。

CRH1型的原型是庞巴迪为瑞典设计的Regina C2008型,CRH2型的原型是川崎重工为日本新干线设计的E2-100型,CRH3型的原型为西门子为德国高速铁路设计的ICE-3列车,CRH5原型是法国阿尔斯通SM3型。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人们平时出行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而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车站设计中,人性化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乎着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安全问题。

一、区分不同人群的需求一座好的车站应该是能够满足公众的多个需求的,而公众的需求却是多样化的。

例如,对于运动员和考试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休息场所;而对于年轻人和儿童来说,则是需要一些体现个性化、互动性强的装置或空间来打发时间。

更进一步的,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来说,轨道交通的出行难度更高。

因此,在车站的设计中,应该为他们开设便捷的通道、安装无障碍设施,并加装扶手电梯等设施,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二、结合地域文化色彩丰富化车站设计随着不同城市之间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车站的设计也应该更好的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传承价值,使人们在轨道交通出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人文情怀。

例如,南京的士林站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结合地域的人文情怀,在车站的装饰设计以太极图案、园林圆架、水平光扇、雕刻和浮雕为引子,体现出南京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沉淀。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车站,有助于增强城市形象,还能丰富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关注各年龄段人士的出行体验在车站的设计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士对于不同的环境和空间有着不同的需求。

比如,儿童在等车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无聊,那么车站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精神需求,以游戏为基础,设置一些有趣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设施,增强他们的学习趣味性,让他们感到轨道交通出行的乐趣和安全。

而对于青年人来说,车站的设计需要具有时尚,流行等元素,在硬件设施方面应该开发一个变化的、能够随时更新的功能,让车站的设计成为一个风向标,引领着青年的潮流时尚。

四、关注人与自然的融合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大家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人们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徽州地域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手工艺等方面而闻名于世。

如今,徽州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已成为许多设计师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轨道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如何利用徽州地域文化的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讨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探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结合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设计原则和特点,深入挖掘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现有设计的文化融合与创新进行评估,进一步总结徽州地域文化在轨道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从徽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轨道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中,提高设计质量和文化内涵。

最终旨在促进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轨道交通系统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徽州地域文化概述徽州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徽州地域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包括黄山市、徽州市、绩溪县等地,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习俗等方面。

徽派建筑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而闻名。

徽州地区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形式独特。

徽派绘画也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亮点之一,以虫蛇、山水、花鸟等为题材,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徽州文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独秀,徽州地域的文人墨客辈出,代表作品有《黄山集》、《徽因》等,描绘了徽州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基于地域文化的厦门地铁2号线特色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厦门地铁2号线特色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的厦门地铁2号线特色研究
黄耀民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22(25)12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明显,这就使得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各具特色,传达出浓厚的城市文化韵味。

本文以厦门地铁2号线为范例,对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展开研究,以彰显各城市的特色。

【总页数】3页(PI0014)
【作者】黄耀民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
【相关文献】
1.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
2.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以成都地铁5号线为例
3.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点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地铁15号线为例4.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点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地铁15号线为例5.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公共艺术壁画研究
——以成都地铁8号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人文环境 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 文化 , 城市轨道 交通是 当前地 域文化的
重要载体。阐述 了地域文化在轨道 交通造型设计应 用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 并通过张 家界 项 目的设计 案例探讨地域 文化
在 实际 设计 中 的原 则 和 方 法 。 关键词 : 地域文化; 轨 道 交通 ;造 型设 计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1 4 . 0 4 . 0 0 7
2 . 1 造型设计 的形态元素分析 2 . 1 。 1 造型要素
. 2 设 计 原 则 城轨车辆外部造 型有 自身独有的特征 , 这些特征是城轨 车 2 1 ) 实用 : 实用是指产 品实现其物质 功能 , 是产 品生产制 造 辆 区别于其他交通工具产 品族的地方 ; 也是同类城轨车辆个体 轨道交通工具 首 间相互差异之处。通过对 比分析 , 本文提炼出 以下 9个主要造 的根本原因。造型设计要服从于产品的功能 , 先要满足服务市 民的乘 坐 出行需 求。要做 到舒 适安 全 , 方便 型特征 : ①侧 面 轮廓 线 ; ② 车窗 ; ③车门; ④ 腰带 ; ⑤前大灯;
响, 共 同体现 了产品的整体风格 。
技 术 与 市 场
2 01 4 年第2 1 卷第4 期
创 新 与 实 践
形式 、 结构、 工艺 、 材质和产品体现 f 1 _ ; 来的时 代感 、 民族特色等 在车辆造型设计时要做 到比例与 尺度 , 均衡 与稳 定 , 统 一与 变
化, 过 渡 与 呼 应 等 基 本 原则 4 ) 创新 : 产 品造 型设 计 中 的 “ 创新 ” . 就 是 要 在 实 现 产 品 主 要 特 征的 基 础 上 , 发现新 的税 角, 结 合新 的 T艺 , 发 掘 新 的 创 意, 赋 予产 品新 的 形式 3 轨 道 交 通 工具 造型 设计 中地 域 文 化 的 应 用 在具体设计实践中 , 地 域 文 化 应 用 于 轨 道 交通 工 具 的造 型
自由、 纯净 、 科技等含 义。相 比形状 的改变要 考虑 内 多样性 , 是提高产 品竞 争力 , 丰富市 场的重要 手段。地铁等 大 传达 宁静 、 产品色彩方案 的改变和提 升不会带 型交通工具产 品具有结构尺寸大 、 接 触人群广 等特征 , 其造 型 部结构和生产模具 等因素 , 设计 必须要体现地域特征。 地域性的形成有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因素 , 自然环境包 括 本地 的山川河流 、 动植物 、 季节气候等 ; 人文环境包括本地风 土 来太多 的成本变化 , 但往往能给人耳 目一新 的感觉 。城 轨车辆 常采用彩色的腰带 、 肩带来点 缀装饰 , 这个颜 色 的选 择既要 考 虑到线路色 , 也包含了设计 师要传达 的语义。 2 . I . 3 材质要素
0 引 言
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每天载运大量乘客 , 是一个 城市 内流动
的风景线 , 因此 , 每个城市在轨道车辆的招标 、 采购 、 设计 中, 都 要求本城市的地铁设计体现 本地文化 特色 , 彰显个性 , 从 而提
升城市形象 。产品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 地域文 化通 过当地 人所使用的产 品来有所体现 , 城 市轨道车辆 产品尺 寸结构 大, 具有 良好 的视觉冲击力 ; 接触人群广 , 形象推广能力强 , 是城市
鲜明本地特征 的一种子文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 , 中 国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 , 地域文化正在逐步消 弱。没有 地域 特
征就没有 民族特色 , 要让 中华 民族 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 首 先 要发展强盛 中华文化 , 以及组成 中华文化 的各个地域 文化。传
色彩不但使物体在体型 的基础上更加 完整和丰富 , 而且 比 形状更能激发人体 的内心活动 , 从 而传达设计师预定 的内在含
创 新与 实践
T E C H N 0 L 0 G Y A N D MA R K E T
基 于 地 域 文 化 的轨 道 交 通 工 具 造 型 设 计
谢 军 ,郭庆 龙 , 刘 维
( 1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 4 1 2 0 0 1 ; 2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 4 1 2 0 0 1 )
地域文化的有力承载实 体。因此 , 在城轨车 辆的设计 中, 设 计 师应站在客户 的角度 , 充 分 了解其 文化 的地 域性特 征 , 并 在车
辆的造型设计 中有所体现。
1 地域 文化
地域 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 、 人文环境下形成 的并具有
图1 城轨车辆外部造型特征线 2 . 1 . 2 色彩要素
⑥前玻璃窗 ; ⑦导流罩 ; ⑧牵引钩 ; ⑨标识。如图 1 所示。
这些特征是对城轨车辆பைடு நூலகம் 型进行设计 的关键 , 它们相互影
快捷 。
2 ) 经济 : 造 型设计应有利 于降低车辆 的生产 成本 , 维修成 本、 线路运营成本 , 带来 经济效益 , 从 而提 高市场竞争力 。
3 ) 美观 : 美观是产品视觉感 受 的综合 , 主要 包含 了产品 的
义。比如红色让人联 想到鲜血 、 红旗 、 火焰, 传达激烈 热情 、 喜
温暖 、 吉祥等含义; 绿 色让人联 想到蔬菜 、 森林 、 橄榄 枝 , 传 承、 发展和创新地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 的责任 。地域文 化 庆 、 达清新 、 健康 、 和平 、 希望 等含义 ; 蓝色让人 联想 到海洋 、 天空 , 是地 方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 文 化支撑 。地域文化带来 的产 品
人情 、 风俗 习惯 、 宗教信仰等 。这些特征 , 都可 以是造型设计创 意来源 。地域文化的组成 决定其在 轨道交通 工具 的设 计上是
可以体现 的。
2 轨 道 交通 造型 设 计
材质是物体 的外在 “ 皮肤 ” , 同样 的形状 和色 , 如果采用 不
同的材质 ,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材质不但 能在视觉上表 达 语义 , 还能在机理 、 软硬 、 表面光 滑度等触 觉上 给人 以感 受 : 玻 璃材质 : 易碎 、 通透 、 洁净 ; 金属钢材 : 坚固 、 光滑、 冰冷 ; 木材 : 自 然、 温暖、 古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