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研究
• 吴昭才和王德祥以锦州市的调查资料为例,证实了分别用土地生产 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盈利率三个指标所计算出最优规模是不一致 的。 • 刘秋香等用土地产出率、劳均产出率、资金产出率衡量经营规模的 适度;采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的改进方法,对农业适度经营规模进 行定量测算,得出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农业适度经营规模为劳均耕地 0.33-0.47公顷(4.95-7.05 亩)。 • 许治民根据霍邱县随机调查的 50 户户营百亩以上种田专业户有关 经营规模和土地投入等资料,对经营效果进行分析后得出:适度的 经营规模应在劳均耕地 10 - 15 亩之间。 • 汪亚雄分别利用劳动力耕地负担分析、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线性 回归分析、投入产出比较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各省农户(以 粮食规模种植为例)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测算,并得出 农户只宜达到 10 亩的临界规模,因为 10 亩的规模具有劳动力效率、 比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特点。
• 黄季焜和马恒运也指出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 际竞争力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种植规模过小,因此中国 要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扩大土地经 营规模。
三、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 有人认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只有在发达地区是可行的,土 地规模经营的成功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只有具备 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时机成熟,才能使之成为现实。 • 蔡平民(1989 ) 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实现 由土地小块承包分散经营向土地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转 化的内在动力,即内因,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物质技术 水平的提高在客观上为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供了必要条件, 这可说是外部动力,即外因
三、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当然,在分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时,制约土地适度规模 经营的因素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 刘莉君 (2010) 指出制约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 有: 种粮成本相对过高; 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土地整理不规 范操作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 ;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土 地流转难度大,时间短以及土地流转操作不规范导致农民的 防备心理。
• ①初始禀赋(T,R) • T:农户可投入的全部用于劳动的时间 • R:农户在土地承包制下拥有的土地总量 • ②效用函数U=货币收入(③ + ④) • 针对设定的初始禀赋,农户的效用来自:劳动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可 能提供的货币收入;非货币收入。
• 韩喜平(2009)认为,广义的规模经营就是单纯地指土地经 营面积的扩大; 狭义的规模经营不仅要扩大经营单位的土地规 模,而且能够取得规模经济的效应。
一、关于土地( 适度) 规模经营的涵义 • 综上所述,只有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科学 技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进而使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提高,从而实现 较高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的土地经营状态即为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罗荣根(1997) 认为,土地规模经营及其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互相联 系和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土地规模经营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另一 方面,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也会引起其发展条件的改善。 彭聚先、杨荣俊、谢茹(1996) 研究总结出欠发达地区实行规模经营 的四个基本条件: 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 多种经营的充分发展; 妥善解 决好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矛盾; 发育比较充分,管理运作比较规范 的土地流转市场, 郑建华(2005) 指出: 欠发达地区农业规模经营能否实行并健康发展, 政府的政策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和稳定土地承 包制基础上,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并且建立有效的土地流 转激励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无地农民适当生活补贴,也会 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关于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
•土地规模质疑论 •适度规模经营论
土地规模质疑论
• 在推行规模经营之初,就有学者质疑,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 领域并不像在其他产业那样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且从宏观上 讲,中国农业并不突出地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因此认为 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不能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也指出,农户经营的土地规 模对土地产出率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降低土地产 出率,即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 普罗斯特曼等人引用来自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发展中国 家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许多规模不经济的事 实,即使存在规模经济也是十分有限的。 • 在几个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试验区,尚未看到任何证据表明 它们的成本水平可以低到家庭生产的水平;农场平均规模上 升并不意味着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刘凤芹研究后也得出大规 模土地经营与小规模家庭农户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可察觉到的 全要素节约优势和单位产量优势。
土地适度经营 规模专题
• 近年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学术界关注 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不少学 者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是肯定的,但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土地规模经营并不是我国农 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并且学者们在土地适度 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评价等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在 政策层面上,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土地适度规 模经营的政策导向也有所变化。
目录 •一、关于土地( 适度) 规模经营的涵义 •二、关于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 •三、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四、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及评价标准 研究 •五、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研究 •六、文献解读
一、关于土地( 适度) 规模经营的涵义
• 岳文韬(1986)认为,规模经营的要义是在既定条件下使各种生产 要素的配臵比例合理化。 • 黄河清(1986)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土 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单位劳动力经营较大面积土地的专业化生 产。 • 魏先铭(1989)指出: 当前人们讲的适度规模经营,实际上是指规 模经济,它研究的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生产要素集中 的程度和积累的水平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 舒茂瑞、陈守仲(1992)认为,土地规模经营并非规模越大效益越 高,而是要掌握其中的度,过犹不及,所以,土地规模经营实质上 是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五、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研究
• 齐城以劳动生产率作为评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以种植业收入最 大化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型,利用信阳市有关农业 生
产数据得出达到劳动力工作满负荷时的经营规模应为 5.12 亩。
• 同时,部分学者试图构建一些能测算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理论和模 型,张海亮、吴楚材根据农村户均年纯收入、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 参数、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以及作物类型,提出农业集约经营的适 度规模应该满足的关系式。 • 褚保金和游小建从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出发,以种植业在两种 不同生产方式之间做出最低生产成本选择的过程具体说明了适度规 模经营的实现机制并构建了具体测算适度经营规模的数学模型;并 认为在既定的作业方式下,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机械设备的适种 规模。 • 张侠等从分析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和中国推行适度规模经 营的条件入手,对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给出了各 地计算适度规模的方法,并测算了现阶段中国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四、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 国内理论界对于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及评价标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 究,但远未取得一致意见,对农地规模经营效率的评价在很大程度 上要取决于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选择。 •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追求的政策目标,到底是放 在稳定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上,还是放在降低粮食生产的平均成本 上,显然,这个问题关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 迄今还含混不清的问题。 • 郭剑雄(1996)认为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户种田收入 的增长;其二是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程度;其三是提高农户粮 食生产商品化率 • 而阮文彪,杨雍哲等学者( 1992)则认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该以 追求土地产出率为基本目标,同时也有认为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土地生产率为目标的。
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钱贵霞,李宁辉. 统计研究,2004
• 本文将通过构造农户生产行为最优规划模型,利用10个粮食主产区 农户调查资料,确定农户的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以及最优的劳地规 模比例,并进而确定劳动力转移的数量。
• 理论框架1.农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规模经营决策的计量经济模型 (1)模型的设定和说明
五、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研究
• 钱贵霞、李宁辉根据贝克尔家庭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出农户经营的最 优土地规模计算公式,并测算粮食主产区 10 个省农户最优的户均 土地经营规模,这些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的资源 禀赋状况、经营环境、生产力水平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分析,结合单 位面积耕地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当地农村户均年收入等指标,从农 地集中程度角度提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量化标准。 。
适度规模经营论
• 持适度规模经营论观点的学者则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 经济效益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性, 不但肯定规模经济的存在,而且把它作为解决中国农业 困境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 韩俊认为,避免工农业严重失调和农业萎缩这种后果的 出路,只能是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实现由小规模均田制 格局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

四、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 在现有的文献中,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劳动力生产率 (单位劳动力日产量或产值)和资金生产率(投资效益率)是 3 个 最为常见的衡量农业规模经营优劣的主要指标, • 阮文彪提出土地“劳力”资金比综合衡量指标,黎均湛则认为衡量规 模经营的效益时,应以产出规模扩大为主,与各种投入产出比率的 提高结合起来,兼顾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 而林善浪(2000)强调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 三者难以兼顾时,至少应保持土地生产率不致降低;牺牲土地生产 率而片面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均收入,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 于洋(2003)则指出平衡农地规模经营所出现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 生产率的矛盾,应当建立在分工经济的基础之上,由分工效率所决 定的效率标准来衡量。
一、关于土地( 适度) 规模经营的涵义
• 彭宇文(2004)认为,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一般是指与一定 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保 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并能使农业劳动收入达到或略高于 农村劳动力收入平均水平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经营的耕 地面积,所谓适度,就是说农户所承包的土地必须在自己的 耕作能力范围内,土地面积少有可能出现兼业的情况,不能 充分发挥土地&肥料和农机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造成浪 费现象;多了会无暇顾及,再加上投资大,效率低,债务增加 等可能致使农户种植收益减少。
• 徐受琛、王欣( 1994) 指出: 土地适度规模随经济因素、社会因 素以及土地经营者素质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动态的,要实行 土地规模经营,不仅需要适当的政策推动力,而且内部要有 能促进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外部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非农产业一定的转移速度,此外,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 投资实力也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
五、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研究
• 农地规模有个适度的问题,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究竟 经营的规模多大才是合适的?国外就这方面研究较少,而国 内学者就如何衡量和确定经营规模的适度进行了大量研究, 由于土地经营规模是否适度是针对于一定的评价目标而言的, 不同的目标就会出现不同的判断依据,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土 地经营适度规模。
三、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 综合学者的研究结果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 面:
①首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稳定转移 ②其次,拥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③第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三、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但是,也有人认为,欠发达地区同样存在着土地规模经营的可能性, 在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时,也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