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效益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经营规模,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
其特点如下:1. 经济效益最大化: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2. 资源利用效率高: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了农地过度分散和规模过大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土地整合,合理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和经营方式,可以使农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 技术创新与农民收益增加: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通过规模经营,农民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同时,规模经营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规模经营,农村经济可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村的产业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只有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高产量、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和推广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发展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研究与探讨Y2192019年7月·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王召军(山东省单县自然资源和规化局,山东 单县 274300)摘 要 农业保持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加快实施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文章主要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 土地;适当规模经营;必要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通过对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合理 规模,实现最大产出和最佳效益的经营方式。
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前探索和把握土地经营的“适度”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通过对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合理 规模,实现最大产出和最佳效益的经营方式。
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前探索和把握土地经营的“适度”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
因为这个问题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衡量土地规模经营“适度”的主要依据、标准?规模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产出和最佳效益。
这就是说,只要能通过扩大土地规模经营,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在此基础上使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者从土地规模经营中取得较高的收入或者获取不低于当地其它产业、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这便是“合理”或“适度”的经营规模。
从理论上说,最大规模扩大而下降、降低了土地产出率,这样的情况就不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题中之义了。
因为 ,从理论上说,最大规模的理想界限是规模扩大使土地产出率达到最高,以及进一步扩大又使土地产出率开始下降的临界点。
因而,在实践中,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决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量的目标也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当地农业资源情况,特别是现有农用土地人均占有情况及“四荒”数量;二是当地主要农作物和耕作制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一般农业劳动生产率情况;三是决定以农委主业的劳动者的家庭人口、劳动力及其文化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将农村土地的规模适度扩大,通过集中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的一种经营模式。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一、原则:1. 顺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根据农村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制定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以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尊重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注重平衡农民的利益需求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集中经营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3. 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把握好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由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稳定农村社会秩序,防止土地规模扩大过快引起的社会问题。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通过制定土地流转的政策,鼓励土地所有者参与土地流转,提供给有实力和愿意规模经营的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2.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发展,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完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监管,防止土地恶意流转、农地被囤积等不良行为。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环境,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5.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
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 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为规模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取多种对策措施来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江苏农村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分析和探讨
江苏农村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分析和探讨董金芝 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摘要:农村土地要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能够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各种必要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理想的农村土地规模管理的经济效益。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面临新时代必然课题,是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农业生产力高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管理内涵的分析和探讨,在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与剖析了江苏省各地农村的土地进行一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的现实状况、特别包括其制约发展的因素,从而能科学地提出了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探讨与分析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0-0482-02一、引言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即改革开放的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指出,在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要取得实效,一定要经历具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适度发展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大集体经济为特征[1]。
同时进一步指出,在将来社会发展到某一定时期,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要实现和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农村土地要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能够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各种必要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理想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
根据笔者对江苏省有关市县各地2017年城乡居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分析,在城乡在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人均家庭收入占总收入的36%,第二、第三产业家庭经营的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64%,2018年这一比例有上升趋势,在农村,这一比例更为明显突出。
分析这一现象结果,充分说明当土地、产量规模等生产要素达到一定的水平阶段之后,由于各种必要的生产要素能够有机结合,便会产生“1+1>2”的“土地规模经济效应”。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
其实质是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原则分析1.农田集约利用原则:提倡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和结构,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量的农业生产。
2.农户合作原则:将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
通过分享农业技术、共享农资、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壤质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政策引导原则: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对策分析1.加强土地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村交通、市场、仓储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2.推行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将闲置农地流转给专业农业经营者,形成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深度延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引进,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5.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贷担保服务,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
以上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农业经营者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持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将小规模农业生产合理地放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这种经营模式在中国农村得到广泛推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和改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利用不平衡。
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足,导致资源利用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小规模农业生产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装备,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规模过大的农业企业可能把大量资源集中在相对小范围内,导致周边地区资源匮乏,影响其他农户的生产。
农业适度规模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市场竞争力不足。
由于农业适度规模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一定的产量和商品供给量,难以和大型农业企业竞争。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很难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容易造成农产品过剩或供应短缺的情况,导致价格波动和农民收益不稳定。
农业适度规模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农民生产经营意识不足。
一些农民对于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缺乏敏感性,导致农业生产困境。
由于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也影响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要加大对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倾斜。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模经营。
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通过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实现资源整合和分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管理和市场意识。
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班、开展示范性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农产品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
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技术含量。
通过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和信息化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在中国农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基于农业生产规律和市场需求,综合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规模化经营,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在一些地区,由于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土地,而土地资源本就有限,农民就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而不顾土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地的质量。
一些农业企业甚至会随意迁移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甚至出现了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劳动力的过度消耗。
在一些农业企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会大量引进机械化生产和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民工的劳动力失业,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使得劳动力的过度消耗成为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难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不畅。
在一些地区,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产品缺乏统一的销售渠道,导致了农产品的滞销和价格的波动,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保障,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应加强农业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以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应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引导农民走上新型农业生产和服务业,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减轻农民的工作压力。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适度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分析。
一、原则:1.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根据土地的质量、性质和功能,合理配置农业经营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不仅要注重农业主产区的保护和开发,还要兼顾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
2. 农户主体地位原则: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土地利用权、经营权与收益的相对统一。
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农户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
3. 产权明晰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集中土地资源,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全面考虑农户实际情况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标准和政策措施。
考虑到农户的土地规模、投入水平、劳动力条件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的发展权益。
二、对策:1.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
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挥农田资源的综合效益。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互助组织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经营规模和效益。
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培训和扶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保护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利益,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土地确权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供优质种苗、化肥、农药和先进技术等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
鼓励农民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5. 完善财政、信贷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补贴、补助、贷款等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将个体农业经济逐步转变为规模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
它旨在通过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并解决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不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几个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土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转化为股份。
由于土地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土地性质不清、权益不明晰、承包关系不稳定等问题。
这导致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积极性不高,可能会使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是加强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权益明晰,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
应该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化平台,方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管理。
适度规模经营中养殖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常需要农户投资并进行大规模养殖。
在一些地区,规模化养殖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给周边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强农业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减少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规模养殖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规范化养殖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适度规模经营中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力劳动,效率低下。
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是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服务的水平。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的问题。
规模经营需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大多数农户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也缺乏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土地经营和资源利用时,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农地资源集中利用的要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经营规模,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对策的分析。
一、原则1. 综合考虑农村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应综合考虑土地的质量、耕作条件、水资源等,确定适度的经营规模。
要防止过度集约,以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2. 强调符合农村产能和市场需求: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考虑农村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农民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选择,避免产能过剩和销售困难。
可以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方式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形成生产经营联合体,提高经营效益。
3. 综合考虑农户经营能力和资金状况:农户在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时,考虑农户自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状况,避免农民因农业生产规模过大而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困难。
4.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鼓励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要保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对策1. 加强土地整理和调整:通过土地整理和调整,合理配置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加强土地复垦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能。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或农业企业,形成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示范:加强农村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适应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要转变传统的小农经营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以通过政府扶持资金、技术支持和市场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等农业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农村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
研究农村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一、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及意义1. 概念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和农民自愿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将自己拥有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营主体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适度规模经营则是指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组织经营主体和资源配置,实现适度规模、科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2. 意义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产业的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和规模经济效益。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村农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流转难度大目前,一些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等。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度较低,信息不对称严重,流转意愿不强。
土地流转的手续繁杂、费用较高,加剧了流转难度。
2. 适度规模经营不足在一些地区,农业生产小规模、散乱无序,存在着种植结构单一、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想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合理规划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引导市场需求,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建议与对策1.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政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他们的流转意愿。
2. 形成流转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土地承包合作社、规模化农业生产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农业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鼓励引进流转资金和技术,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
3.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奖补和风险补偿机制,对土地流转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保障,降低农民流转成本,增加流转收益。
制定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加大对规模化农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用地政策,推动资源向规模化农业集中流动。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原则(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规划土地利用。
在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时,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高效化。
(三)保障农民权益。
在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确保农民从土地经营中获得实惠。
(四)加强土地管理。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农业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资源的安全。
二、发展对策分析(一)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防止农民因土地流转而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持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热点话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障家庭承包地基本农田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依照农业生产的规律,在保护个农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适当手段和方式,将分散的农村土地通过各种形式组合成规模化的经营单位。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特殊性,要想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符合一些原则,并且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原则分析1. 尊重农户意愿。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避免违背农民的愿望。
农户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只有尊重他们的意愿,才能够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坚决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确保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不受损害。
3. 实行政策引导。
政府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 加强组织保障。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加强组织保障,组建起符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求的组织形式,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经营的效应。
5. 积极利用科技手段。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营造稳定、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2. 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给予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适度扩大农田规模,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以下是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和对策分析。
一、原则分析:1. 适度性原则:规模经营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民自愿原则进行,不能过大过快,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 稳定性原则:发展规模经营应注重稳定,避免频繁转种、抛荒等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 综合性原则:适度规模经营应综合考虑农田、劳动力、机械设备等要素的配套,在提高生产规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益。
4. 区域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应当地发展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产权保护,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鼓励土地流转,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方便农民进行规模经营。
2. 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育种培育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
4. 培育农村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通过社会化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
5.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促进农民积极开展规模经营。
6. 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推广科学种田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方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原则和对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以家庭或家庭联合社为单位,在保持农户和社会稳定、农村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等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劳动力状况等情况,合理配置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顺应市场需求,确保资源利用效益。
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方向,避免资源浪费,保障资源利用效益。
同时要建立起市场预测体系,了解消费者需求,适时调整农作物生产规模和结构。
二、维护家庭农业利益,保护承包地权益。
适度规模经营不能脱离农民,尤其不能伤害家庭农业的利益。
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的监管,保护农民承包地权益,确保农民在规模经营中有利益,规避涉及土地转让问题时“土地流转一发不可收”的情况发生。
三、做好土地管理与环保工作,落实可持续发展。
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好环保工作,避免过度开发土地或污染土地等导致资源环境恶化。
要加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监管工作,建立土地保护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在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提升上下功夫。
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培育,推动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针对以上原则,需要采取以下发展对策:一、政策保障:制定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二、技术加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力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土地资源整合:尽最大程度解决农民土地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市场培育: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方向,通过规范营销行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金融支持:建立以非贷款类金融产品为主、兼顾风险防范的支持服务体系,通过投资获得稳定的回报,并面向信用较好的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贵宾借款业务。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分析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大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下是对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与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一、原则分析1. 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充分尊重农民个体经营意愿,通过政策引导和财经支持,提供给农民多种适度规模经营的选择。
2. 积极稳定规模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以农户基础为依托,逐步稳定规模经营的土地使用关系,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稳步发展。
3. 尊重家庭经营特点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考虑到家庭成员参与经营的实际情况,保证家庭成员的劳动和收益权益。
4. 农田保护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强土地管理,严禁非法占地和大规模减少农田面积。
二、对策分析1.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健全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体系,包括土地制度、农业金融、农村土地和农业十项保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通过规模扩大和土地流转提高效益。
2. 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改革: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行土地证券化流转,确保土地流转安全有序。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扶持力度: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4.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农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保障能力。
5.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模化经营,加强对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监管,确保规模经营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支持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和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农业技术培训和金融服务水平,强化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土地适度规模情况汇报
土地适度规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持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经营、合作化经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户自愿参与,我们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由小规模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经营。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等方式,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农民在种植、收割、灌溉等环节更加便利高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了农业生产的优化和升级。
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我们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农户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品种也得到了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劳动收入得到了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农村经济逐渐由传统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同时,规模化经营也为农村带来了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看,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土地流转的制度不完善、农民素质不高、农业保险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和制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具体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选取适度规模进行经营的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小农经营和大规模农业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接下来将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以及社会问题三个方面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相对较大,需要相应的土地、劳动力和技术投入,农民可能面临较高的负担。
由于经营规模较小,无法享受到大规模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导致产量和利润相对较低。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在经济效益上进行一定的提升。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面临环境影响的问题。
适度规模经营往往需要较高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的污染。
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大量的机械化设备,可能会对土地和农田生态造成破坏。
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学品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劳动力需求较高,可能引发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
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一些贫困农民而言可能难以承担。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并设置贷款、补贴等措施,解决资金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为一些建议:在经济效益方面,可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可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利润。
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竞争力。
在环境影响方面,应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种植方式。
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定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规模进行经营,既不是过大以至资源浪费,也不是过小以致效率低下。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高产量、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产品品质控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实际操作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生产条件、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变的。
只有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为相关部门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改进现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出未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施,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民收入不稳定等方面。
资源利用不合理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很多农民倾向于过度规模经营,导致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比如过度施用化肥农药、过度开垦土地等,会导致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难题。
由于规模过大,农民往往难以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比如农药残留、品质不稳定等,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从规模经营的定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适度规模经营的定义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规模、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状况,选择合理的经营规模进行农业生产。
适度规模经营既要保持农田农民的生产主体地位,又要在一定规模上实施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规模偏大或偏小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农户的生产规模偏大,投入过高导致利润下降,而一些农户的生产规模偏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形成竞争力。
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生产运营的效益。
2. 技术装备不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3. 土地流转难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到土地所有权、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户难以顺利进行土地流转,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经营。
4. 资金和融资问题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和融资渠道有限,导致一些农户无法进行规模经营,无法购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5. 市场营销困难一些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难以顺利找到销路,导致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影响经营收入,也是农业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
6. 经营管理不规范一些农户在进行农业规模经营时,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导致经营效率低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1. 政府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政策,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四平市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1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1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以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为例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可以从土地的利用效率上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2 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3 解决对策与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的方向)摘要: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却愈发暴露出来,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及其必要性也更加明显。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而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农业现代化问题已经日益紧迫地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
目前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在这一势头带动下,内地也出现了星星之火。
为了探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尤其是内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我们课题组对吉林省四平市所辖区域的农村土地的耕地利用情况和农民收入水平组织了调研。
通过对农村的调研,明确提出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发现了内地农村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深刻要求,了解了制约内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
这种要求和这些制约因素促使我们对内地农村改革的深化作出思索。
1.1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涵义经济学理论对经营与规模有着特定的涵义,一般是指生产力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等)在某个生产或经营单位中的集合程度与组合关系,即是指这些要素以一定的配置比例发挥生产或经营效果的范围和数量界限。
讨论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就是研究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土地或耕地的数量的合理界限,并探讨在中国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经营与管理界限的变化,以实现最佳经济效果。
1.2 农业生产规模经济的效益西方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规模经济之效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即企业经营实体的规模扩大,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自身产生经济效益,如农业经营的耕地面积扩大,种植的专业化等。
二是企业外部互相影响带来的效益,如农业经营中,为适应专业化生产形成的产、运、销一条龙,即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效益来自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如某些农业生产机械与设备。
当土地具有一定规模,才可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折损率,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各生产要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大规模生产更利于分工协作,促进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增进经济效益。
外部规模效益,包括市场规模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其它企业规模变化对本企业带来的效益。
如原材料供应条件的改变,销售市场的扩大等均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1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1.3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发生了大约两次大的变动。
1949年,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将剥削阶级所拥有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了“耕者有其田”,这是一种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孕育了新的经济结构。
这次伟大的变革影响深远,解放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到1952年土改结束,占农村人口 70% 的贫雇农得到了相当于当地人均占地数 90% 的土地,农田灌溉面积1952 年比 1949 年扩大了 8000 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也比建国前最高年份和1949 年要高很多。
就土地经营规模而言,这一阶段农民是单干经营,其拥有并经营的土地规模是狭小的,但在当时条件下,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整体社会经济效果是明显的。
第一次土地经营规模的变革从 1953 年到1958 年。
这期间即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以及后来的“人民公社化”为主要内容。
随着其间农民个人的土地所有权转变为集体所有权的变化, 土地重新集中起来, 个人经济变为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
这期间,依照统计资料推算得知,各阶段中农业生产单位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依次是: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约为200公顷(折合3000亩),1958年,人民公社约为4000公顷(6000 亩),按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约为20 公顷(折合300亩)。
这期间,土地产权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差别,由于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公有而绝对平均化了,其他生产资料的权益差别也随之消失,因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尤其 1958 年“公社化”以后,土地高度集中,但经营管理水平低。
靠行政命令和“一平二调”实行管理,势必造成效率低,生产者无积极性。
结果是,与1953-1957 年相比,1957-1958 年间的粮、棉、油总产的年均增长率分别减少了 1.9、7.4 和 1.1 个百分点。
1978 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又一次变革,土地经营规模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化。
到 1983 年底,全国生产队的 97.9% 建立了大包干的责任制。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承包户得到的土地经营权适合于分散经营,纠正了过去土地集中经营和平均主义的弊病,使得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内在动力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生产连续数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这一时期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是以农户为经营实体的普遍超小规模。
据调查,承包后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0.58-0.6 公顷(折合约 7-9 亩)。
这种家庭农户的土地规模比较发达国家(欧、美、日本等国)要小得多。
但是在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广大地区,这个规模是适度的。
它促进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发展了生产。
2 今天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要充分考虑到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区位经济—区域经济合体—经济全球化已是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
中国加入 WTO,研究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理论,包括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理论, 尤其显得重要。
结合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情, 在中国要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经济,必须考虑是否具备一些先决条件, 如农村的非农产业的程度,农业机械化应用的水平,与农业相关的社会化服务的状况, 还有农业生产经营者、劳动者的素水平等因素。
(2)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条件比较成熟,实施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已势在必行,许多地区出现的土地兼并潮和新庄园,预示着农业经济的一场新变革的到来。
(3)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制订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纲要指明十五”期间发展农业的战略方向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
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
明确“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些都表明中国政府极为关注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支持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为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农业打下基础。
3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的规模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随之,开展了国企的改革与深化。
但是近 20 年来,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加明显。
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农村收入水平。
一家一户个体经济的生产与生活模式已远远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1995 年起,国家通过调整价格体系,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购销价格,在此形势下,许多投资者和实业家看中时机。
带着资金到农村或城市郊区, 大批买进农业土地的几年到几十年的使用经营权,开始了中国新一轮的农业规模经济。
据统计资料,1995 年在浙江省萧山市,拥有土地从几百亩到几万亩的庄园就有 3599 个,广东省梅县的石扇镇,有大小庄园主 2600 多个,占农户比例的 60% 以上,其土地占当地全部耕地的 87.5%。
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如在东北地区,不少城市来的投资者到乡村兴办奶牛场和禽畜养殖基地等,发展农副业产业化经营。
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以广东省梅县石扇镇为例,1994年该镇的人均收入达到2835元。
比当时全国农村人均收入1220元要高得多,与土地兼并之前的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镇人均收入的 370 元相比。
增加近 8 倍,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鼓励国内外资金和技术投向西部;随着经济发展重点向西部倾斜,由沿海地区悄然兴起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新势头,必然会逐步扩展到西部广大地区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以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为例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可以从土地的利用效率上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于我国农村实际的一种经营体制,它克服了过去生产上高度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的严重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增长。
但是,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没有穷尽,一个矛盾的解决往往孕育着另一个矛盾的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事实上存在的均田色彩,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日益暴露出制约农业继续向纵深发展的局限。
农村发展长期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准和层次上,无法向农业现代化方向迈进,这一点不言自明。
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开展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已成为广大农村的共同呼声。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内地农村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1.生产规模狭小地块零碎分散不便经营不利科技推广丹江口市、安陆市、云梦县农村人均耕地分别是0.93亩、0.82亩和0.75亩,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1.4亩,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95%以上的村都采取按人口平均承包耕地到户的做法。
这种平均化,加上以田块远近、土质好坏、作物布局等条件均衡搭配,以致耕地分得很散。
在丹江口市山区,一个承包3亩耕地的农户往往要到3一5处不同的地片去劳作。
在云梦县平原地带,一块耕地被人为切割成四五块甚至十来块分属不同农户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
如此分散的土地格局既不便经营,又难免发生纠纷(因地界、因灌溉等)。
在这种背景下,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相当困难,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用机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被闲置,有的被破坏,新的农田设施建设和新农用机械投人更加难以实现。
这些因素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妨害很大。
2.小规模经营收益低影响投资积极性和经营积极性土地的收益与经营规模有一定的关系,经营规模适度则单位面积土地的成本投人低而收益高,反之则投入高而收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