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的案例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

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

老旧建筑改造实际上是一件十分繁杂且关联性较强的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建筑改造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改造的模式及建筑特征,选择性地应用相关的建筑技术和设备,获取更佳的效果[1]。

老旧建筑改造存在较多的难点,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空间的布设与调整[2]。

通常情况下,合理、科学的空间排布会给人更强、更宽广的视觉感受,能从整体上为建筑营造通达性和关联性[3]。

但是部分老旧建筑内部空间的布置与设计并不合理,导致空间缩小,建筑的内部结构存在缺陷[4]。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采用承接、搭接的方式,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做出调整。

空间句法实际上是关于空间与社会转换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其应用的覆盖面较广,限制条件也较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描述语言,可以更为精准地对老旧建筑内部的空间做出划定及分割,以此进一步确定改造目标[5]。

因此,笔者对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空间句法的应用做出分析和研究。

考虑到最终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需要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之下[6],以空间句法为建筑改造的引导,设定具体的改造模式,针对老旧建筑的改造需求和标准,结合欧氏几何描述法,明确测定目标,根据建筑改造过程中室内空间之间的拓扑、实际距离等的变化逐步构建动态的改造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空间的关联程度,营造明暗交替、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为后续的改造应用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7]。

1空间句法在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1.1确定建筑凸空间及改造轴线在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之前,结合空间句法,确定建筑凸空间及改造轴线。

通常情况下,在所需要改造的老旧摘要 为加强老旧建筑的改造效果,采用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改造技术,营造稳定的建筑环境,文章对老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空间句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确定建筑凸空间及改造轴线,在空间句法理论下拓扑视域网络改造结构置换。

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改造空间全视线整合处理,采用空间重叠整改完成老旧建筑改造。

最终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空间句法将A 建筑定向分割为4个区域,将改造前后的空间规模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改造完成后A 建筑的空间规模明显扩大,表明改造应用效果更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的建筑空间进行分析,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提出空间优化方案,并评估其实施效果。

设计原则是在保留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空间功能和体验。

结论部分探讨空间句法在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山西博物院空间优化的意义。

未来展望包括在博物馆设计中更广泛地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和观众体验。

这项研究对优化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吸引力,为未来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空间句法、空间分析、空间优化、设计原则、实施效果评估、博物馆设计、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内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机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珍贵的文物收藏。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山西博物院建筑空间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对博物馆空间进行分析和优化,将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参观体验,以及挖掘和传承更多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建筑空间的分析与优化研究,不仅可以为该博物院的建筑设计和功能规划提供有益参考,还可以为其他类似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空间设计提供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空间句法的方法,深入探讨山西博物院空间的特点、问题及优化方案,为博物馆空间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空间句法的方法,对山西博物院的建筑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空间优化方案,以实现对博物馆空间的更好利用和设计。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建筑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空间优化提供基础;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深入探讨山西博物院空间的结构和功能,并分析其空间形式、关联性和交互性,以寻找提升空间品质和体验的有效途径;提出具体的空间优化方案和设计原则,包括如何改善展示区域的布局、优化流线和增强空间的连贯性等,以提升博物馆空间的艺术性和功能性;通过实施效果评估,验证空间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山西博物院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是基于空间句法来进行的。

空间句法是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研究语言表达中空间关系的表示和分析。

在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分析与优化中,空间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博物院的空间结构和关系,并且提供基于空间关系的优化方案。

通过空间句法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空间句法可以帮助我们捕获语言表达中的空间关系,比如位置、方向、距离等。

在博物院中,我们可以将展厅、走廊、门厅等空间单元作为节点,并通过空间句法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空间网络,从而对博物院的空间结构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描述。

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关系进行优化。

空间关系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空间单元的位置和布置,来优化博物馆的参观路径和流线。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安排展厅和走廊的位置,来减少游客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参观效率。

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博物馆的空间组织结构,来提高游客的体验和享受。

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将相关主题的展品集中陈列在一起,增加游客的参观互动和理解。

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和优化结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我们可以在展厅和走廊的交叉点设置导览牌,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博物馆的空间结构。

又如,在展厅中设置一些交流互动的区域,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参观游览。

这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可以通过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和优化来得出,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博物院的空间结构和关系。

通过这种分析和优化,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博物馆的参观效果和游客体验。

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旧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且末县昆仑古村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旧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且末县昆仑古村为例

integration, selectivity, and comprehensibility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village development and to propose spa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space optimization of other ancient villages.Key words Kunlun ancient village; spatial syntax; spatial form of the villag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特色资源丰富的旅游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村等村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空间句法是一种创新的量化分析法,进行村落空间形态分析具有直接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等特征。

空间句法的运用大多集中在传统村落的研究,在古旧村落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我国新疆地区的研究不多。

本文尝试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选取有千年古村落文化的特色村——昆仑古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借助CAD 和Depthmap 等软件,运用空间句法中的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等四个变量对昆仑古村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的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1村落概况与现状分析库拉木勒克村又称为“昆仑古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南部,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离且末县86 km,距乡政府36 km,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边远山区乡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平均海拔2 800 m,年平均气温为32℃,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低至-30℃,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为180 mm。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和博物馆展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兴盛,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规划设计也日益成为文博机构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从句法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意义。

一、山西博物院的句法空间结构山西博物院建筑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多个展厅和陈列空间。

其空间结构呈现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特点。

根据博物馆的空间句法理论,其整体结构可以划分为入口区、主展厅、临时展厅、文物存储和辅助用房等组成部分。

入口区是博物馆的门面,主展厅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展示空间,临时展厅是临时性展览的场所,文物存储是用于保藏文物的专用空间,辅助用房是博物馆日常运营所需的设施。

这些空间分别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地位,并通过适当的连接和组合形成了整体的空间句法结构。

二、山西博物院空间句法的优化1. 入口区的改进山西博物院的入口区是博物馆的门面,是宾客进入的第一印象,因此其设计和布局需要特别用心。

可以通过提升入口区的装饰和景观来增加观众的兴趣,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入口区增加指示牌和导览图的展示,方便游客了解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和参观路线,提高参观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 主展厅的展陈调整山西博物院的主展厅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展示空间,承载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在主展厅的展陈设计上,应该注重文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同时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

可以通过调整文物的陈列顺序和布局方式,使得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参观的观赏性和教育效果。

3. 临时展厅的多功能性利用临时展厅是用于临时性展览的场所,通常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和需求进行临时性的改造和利用。

可以通过临时展厅的设计和装修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展览需求,例如美术展览、科技展览、主题展览等,提升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多样性和吸引力。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深入研究山西博物院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展示需求,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空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后续的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考虑到空间句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将其运用到山西博物院的空间优化中,有望提高展示效果,优化观众体验,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空间句法的运用,探讨如何优化博物院空间布局,提升其展示效果和功能性,为山西博物院的发展和传承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内一座重要的文化机构,其空间布局和功能性对于展示和传承山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空间的分析与优化,可以提高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游客体验,更好地传播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研究可以为博物馆设计和展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博物馆空间规划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山西博物院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山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地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空间的分析与优化,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内部管理和展示水平,同时也能为当地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山西博物院空间结构分析山西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之一,其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展示了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空间结构分析中,我们首先对山西博物院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平面图的研究,我们发现山西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轴线对称性,主要展区以及辅助展区布局合理,游客流线设计紧凑流畅,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统一和谐的美学效果。

我们还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各展区的布置以及展览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山西博物院在展示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也注重了展览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交通空间分析研究——以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交通空间分析研究——以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为例

2020·09一、空间句法的研究意义和范围空间句法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筑与城市形态领域教授比尔·希利尔提出,他认为建筑与城市生成含义的过程,与语言学中句子含义的生成途径是类似的。

空间也是由一定逻辑关系所操控的,也就是说符合“组构关系”的空间是合理的,是符合人们日常生活认知的。

空间句法对于空间的分析不仅限于定性的感性认知,还通过量化空间结构来理性地探讨人与空间关系的本质,也正如希利尔所表达“空间句法的核心是试图理解人的活动,然后为人们设计”的基本理念。

东华大学建校于1951年,其延安西路校区有着近70年历史,随着周围城区的不断发展,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面临着各种变化,不断地改建、调整和合并,尝试新的规划方法。

本文就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来解读校园空间结构特征,深层次分析目前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校园路网分析(一)思路分析校园内北面主要为学校宿舍区,人流活动较为频繁,尤其是饭点,为高峰期,人流量最大。

西面道路为车行道,为校内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图1)。

本文是将其交通图作为空间研究对象的基础,通过对目前校区主要交通道路进行轴线矢量划分,然后进行逐步分析,基本步骤是:首先,用ArcGIS 提取校区内交通轴线绘制出轴线地图;其次,导入DepthMap 软件中对轴线进行分析命令,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次,结合分析图、数据和实际情况对研究对象整体及重要地段的交通空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交通空间分析研究———以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为例殷刘熙雯摘要: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整体环境也有待更新。

文章提取其校园内的交通路网绘制轴线地图,运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收集校内交通数据,揭示老校区存在的道路拥堵、部分地区可达性差等问题,提出了规整路网以及合理规划停车范围、局部限制交通准入等促进校园内部道路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空间句法;东华大学;校园空间;交通空间;轴线分析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

现代空间句法理论在住宅庭园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空间句法理论在住宅庭园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2、应用领域
空间句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文化景 观、社区研究等。在城市规划方面,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功能分区、交通 网络优化等问题;在文化景观方面,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文化传承、景观特征 识别等问题;在社区研究方面,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社区结构、人口分布等问 题。
应用实例
以一个具体的住宅庭园空间研究为例,某小区的住宅庭园空间设计存在一定 的问题,居民普遍反映缺少互动交流的场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运用现代空间 句法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小区的住宅庭园空间进行了空间形态分析,发现空间结构相对 单一,缺少层次感和互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整空间的布局和形态,设 计了一个多层次、互动性强的住宅庭园空间方案。方案中增加了绿化、休闲设施、 儿童游乐场等元素,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现代空间句法理论在住宅庭园空 间研究中的应用背景
住宅庭园空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 进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住宅庭园空间设计往往缺乏理论依据, 主要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和感觉。现代空间句法理论的应用,为住宅庭园空间设计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设计师可以更加科学地分析空 间形态对居民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舒适和实用的住宅庭园 空间设计方案。
现代空间句法理论在住宅庭园空间 研究中的应用
目录
01 现代空间句法理论的 基本概念
02 研究方法
03 应用实例
04 讨论与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庭园空间的设计与利用越来 越受到。现代空间句法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在住宅庭园空间研究中 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次演示将探讨现代空间句法理论在住宅庭园空间研究中 的应用主题,以期为住宅庭园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摘要】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进行分析与优化。

首先介绍了空间句法理论的概念,然后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接着探讨了空间句法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以及对博物馆参观体验的影响。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空间句法在博物馆空间优化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通过空间句法理论的运用,为博物馆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提升博物馆参观体验。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空间句法、空间分析、空间优化、博物馆展示、参观体验、实际应用、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内历史文物最为丰富、展示规模最为宏大的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是中国四大省级博物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博物馆展览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布局和展示方式进行优化和改善,提升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引入空间句法理论,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强展陈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空间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句法理论,从而为博物馆展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将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山西博物院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对其空间进行有效优化,提升博物馆参观体验,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空间进行分析与优化,探讨空间句法理论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山西博物院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空间优化提供依据。

2. 探讨空间句法理论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结构,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

3.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提出针对山西博物院空间的优化策略,包括对空间布局的调整、功能区域的重新规划等,以达到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展示效果的目的。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桂北地区水源头村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桂北地区水源头村为例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public space; spatial syntax; spatialform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劳动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乡村旅游业逐渐兴起,传统村落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契机。

村落中的祠堂、戏台、市集、街巷、广场等公共空间原本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社交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

而旅游介入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还同时承载着为游客提供本土文化参观、休憩娱乐服务等内容。

如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解决当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的设施破旧、活力欠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从而营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公共空间,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至关重要。

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

位于桂林市兴安县的水源头村在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典型的桂北地区汉族传统村落,传统街巷与建筑风貌保存较好。

本研究以水源头村作为分析样本,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对其公共空间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探索,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设计提出改善建议。

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DepthMapX 软件进行空间句法分析。

空间句法分析由英国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Bill Hillier)教授首次提出,是一种对包括建筑、聚落、景观、城市摘要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当地文化与营建技术的结晶。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与评价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迎接人口回流、游客涌入给传统村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通过现场调研结合空间句法,分析了桂北地区水源头村公共空间的整体及局部整合度、街巷连接度值、全局深度和整合度以及空间视域,探求其公共空间形态特点,发现其节点的可达性和空间视域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快、轻”的村落更新设计建议,为类似乡村聚落公共空间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空间句法;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 TU-024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46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9GXNSFBA24505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0275)DOI 10.19892/ki.csjz.2024.07.06Abstract Village public space is the main place for villagers’ social activities, but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grasp and evalu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use of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return of population and the influx of touri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integration degree, street connection value, global depth and integration degree and spatial perspective of the public space in Shuiyuantou Village in northern Guangxi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patial syntax, and explor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ublic space. The reachability of its nod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view are found. On this basis, the suggestions of “small, fast and light” village renewal design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in similar rural settlements.作者简介:罗旋(1986—),女,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地域性建筑设计、医疗建筑设计通信作者:张群(1973—),男,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地域性建筑设计作者单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3.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桂北地区水源头村为例Research on the Form of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Spatial Syntax: A Case of Shuiyuantou Village in Northern Guangxi罗 旋1,2 王文馨3 姚 斌2 张 群1Luo Xuan 1, 2, Wang Wenxin 3, Yao Bin 2, Zhang Qun 1等元素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空间之间组构关系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凸空间分析法、轴线分析法、线段分析法以及空间视域分析法(见表1)。

基于空间句法的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尼巴村与东哇村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尼巴村与东哇村为例

的特征。首先将村落内部主要街巷,按照轴线分析法的 绘制原则转译为轴线图(见图 3),然后运用空间句法对 轴线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个变量所代表的图示,并对 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见表 1)。通过图示轴线颜色的 冷暖变化来判断指标的强弱程度,并结合村落现状情况, 分析村落的自然环境、地形条件、社会文化与空间形态 之间的联系。
平均值 0.482 1 1.009 7 2.208 3 843.89 9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d Historical Area 传统聚落与历史地段研究 49
3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解析 3.1 整合度分析
通过对尼巴村与东哇村的轴线模型分析可知(见图 4),尼巴村的全局整合度最小值为 0.284 5,最大值为 0.985 7,平均值为 0.625 5。当整合度值在 0.6~1 之间 时,村落的道路轴线聚合性一般 [7], 由此表明其道路聚合 性一般,但局部区域仍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尼巴村全局 整合度最高的区域,与村落的主干道重合,不仅是村落 的核心空间,也是村民日常通行及活动交流最为频繁的 空间场所。此外,尼巴村的局部整合度(R=3)的最小值 为 0.333 3,最大值为 2.611 5,平均值为 1.233 6。其中 局部整合度较高的区域与全局整合度高度重合,主要位 于村落的入口空间及村内两条主要道路之间,这一空间 起到加强村落内部空间之间的联系作用,成为村落的核 心聚集空间。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振兴等的发展,人口规 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居民对生活的新需求,村域建设用 地逐渐向北扩张,形成新的村寨,新旧村落之间形成两个 带状的聚落形态。 1.2 东哇村
东哇村是扎尕那四个组团村落(东哇、业日、达日、 代巴)中建村最早、聚落形态最为完整的村落(见图 2)。 村落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在选址布局方面遵循自然条件, 形成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空间格局。传统街巷顺应等高 线形成自由灵活的布局形态,在垂直空间中形成层层递进 的空间界面。整个村落形成以寺院为核心的宗族聚落,村 落与寺庙之间体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拉桑寺矗立在村落 地势最高的位置,是村内主要的文化活动空间。

基于空间句法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

572024.06 / Urban Renewal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城市建成一批现代化医院,并引入护理单元概念[1]。

近年来,对比英国等国,我国对于医疗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建筑设计理念也日趋完善。

目前住院部护理单元空间方面的研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然而过往研究中对于护理单元的优化研究多侧重于调查问卷以及调研方面,对以空间本身的量化为出发点的研究较少,而本研究引入了空间句法的分析方式,并运用UCL Depthmap10模拟软件[2],将空间句法轴线分析模型与视线分析模型相结合,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住院部护理单元空间的内在规律,为护理单元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并提出定性设计策略,为改善医疗环境、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供参考。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单元概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旁、解放路以西、楚康东路以北。

2021年医院的门诊量达到580万,在全国排名第八,医院拥有5 200多个床位,在全省排名第十。

住院楼以民康楼为主,开放病床3 500张,位于医院南面临街,楼层26-2,占地面积70 000 m 2。

2 研究方法2.1 实地调研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室内环境与配套设施四个层面对护理单元的设计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测量。

布局形式:对住院部建筑的各功能单元的布局方式和相互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空间尺度:指空间面积,长宽高等。

室内环境:指护理单元内整体空间的采光、色彩、材质等。

配套设施:指标志、人性化设施等。

2.2 访谈调查通过对住院病患的问询,得出他们对护理单元空间环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医疗质量,越来越关注医院建筑的建设,尤其是住院部作为医院的关键部分、病人长期接受治疗和恢复的场所,更是受到重点关注。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思考——以沈阳市德增居住区为例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思考——以沈阳市德增居住区为例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思考——以沈阳市德增居住区为例摘要:近几年,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并开始应用在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中。

空间句法理论是以物质城市作为首要关注的对象,通过考察城市形态本身来发现经济与社会过程。

它强调空间的物质性、自主的规律性和主动性,提出空间不仅作为人类活动和物体的背景,还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属性—空间几何性。

空间也不再彼此割裂,而是组成一种布局的所有空间之间的关系,即空间模式或者空间构形。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更加符合城市建设需求,本文主要对目前空间句法研究出的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学习以及思考。

关键词:空间句法、城市规划、分析方法一、空间句法的定义和理论基础1.1空间句法的定义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建筑、聚落、城市、景观等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回归到空间本身,以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其与建筑、社会、认知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1.2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空间不仅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可能实现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社会关系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这个层面上,建筑的社会意义要比其视觉的象征性更具有意义。

建筑物通过单体的独显和群体的组合形成一种特定的空间秩序,而空间的秩序和组合结构恰是人们认识社会的渠道。

物质形态和功能并不是直接相互作用的,而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才能发生作用。

二、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以沈阳市德增居住区为例2.1空间句法在沈阳市德增片区道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科学规划和管理迫切需要定量化地研究城市交通网络,基于城市对有序发展的需求,空间句法能够充分实现地理学的宏观思想与城市交通、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微观领域的融合,实现交通网络的定量化研究。

2.1.1空间句法对德增片区道路可达性的分析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城市的街道网络系统被分割成较小空间内的组织框架,并形成一系列的空间单元,即“街道段”,然后将这些“街道段”表达为无定向、无权重的图的顶点,这种图就是通过数字化的轴线生成的。

空间句法在景观空间可达性设计的应用——以某小区景观设计为例

空间句法在景观空间可达性设计的应用——以某小区景观设计为例

空间句法在景观空间可达性设计的应用———以某小区景观设计为例蒋亚楠(杭州绿璞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当前,居民对于小区内部的环境景观、健身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的内部公园,其合理布局对于居民的使用体验具有正面作用。

景观空间的可达性能较好地表达景观空间布局合理性与居民使用公平性。

以空间句法为测算模型,以空间句法的“整合度”指标对某小区的景观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并对设计方案提出评价性意见,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评参考。

空间句法;景观可达性;整合度计效果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人和景观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

另外,在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还未具有严格的指标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许多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尚且停留在对绿化量的控制上,而对居民的活动需求和心理感受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缺乏细致的研究,对小区内居民在闲暇时间所需求的娱乐、体育、健康、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等项目研究不够。

二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理念。

现在大量的住宅小区为达到绿化标准,采用大片草坪、大量整形灌木,没有装饰和设计美感,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化模式,既没有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也不符合居住景观的生态学要求。

[1]在景观设计的评价方面,以往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绿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小区的景观设计水平,然而这些评价指标难以评判景观空间的布局合理性与使用公平性[3]。

空间可达性通过对景观区域的中心度(整合度)进行定量研究,能较好地体现居民到达公园的便捷性。

景观的空间可达性与分布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市民是否可以通行便利、资源平等地享受小区景观所带来的福利。

因此,景观空间可达性也成为评价小区内部景观布局合理性以及小区人地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手段。

所以积极探索小区景观空间设计,尤其是研究景观空间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

[2]2空间句法介绍空间句法这一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运用在西方建筑规划之中,我国是在21世纪初期开始探索空间句法与城市建筑规划的融合。

“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以徽州南屏村为例[建..

“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以徽州南屏村为例[建..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徽州村落的外部空间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徽州村落的分类论述来阐释徽州村落的构成特点,从而揭示我们在传统村落中所体验到的不同的空问概念;继而本文以某个村落为研究重点,详细分析了村落外部空间的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以“空间句法”作为研究手段,首先对“空间句法”进行了介绍,然后运用它对徽州村落进行丁一些量化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文章主要从建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适当加入了社会学的认识角度,同时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通过这些分析认识到民居所包含的物质空间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以及民居和“建筑”在内涵上本质的不同。

应该说,民居是体现建筑服务于人这个属性的最好注脚。

我们在徽州的这些村落中看到,虽然人们的建造材料和建造水平都处于很落后的阶段,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建选出适合自己的聚落来。

而且,这种适应是一种动态的适应过程。

这样,整个村落就始终处于和谐的环境之中。

全文共计40000字,图片104幅关键词:徽州村落外部空间南屏“空间句法”空间与社会AbstractTheresearchisdividedintwoparts.The血stpartbeginswiththeouterspaceinhuizhoutraditionalsettlements.Summarizingthesettlement’scollectivitysoastoexplaintheeharacterofthehuizhoutraditionalsettlements,thenwecanexperiencethedifferentspacialconcept.Insuccession,theresearchfocusesononesinglevillage,analysisthestructureofthevillageinwhole.Thesecondpartisabouttheresearch'lⅣithspacesyntax,introducingthetheoryfirst,thendoingsomequantitativeresearchonthehuizhouvillagesandgettingsomeconclusions,Theresearchismainlyinarchitecturalway,beingwimsociologyway,then1withthedeterminingthenaturewayandthequantitiveway.Asaresult,wecarlseethatvernaculararchitecturecontainsthespacialcharacterandthesocialculturalcharacter,andwecanseethatvelllaculararchitectureiSdifferentwiththe“architecture”inessence.Vernaculararchitectureembodiesthearchitecturalcharacterthatarchitectureserviespeopleata11.Wecallseeinhuizhouvillagesthatalthoughpeople’Sbuildingmaterialsandbuildingskillarebothinpoorphase,whileitdoesnotpreventlocalpeopleconstructtheirvillageswiththeirownthoughts,andthefitisadynamicphase.thena11thevillagesa∞stillinharmonicen“onment.Thethesishasabout40000charactersand104chartskeywords:HuizhouvillagesOuterspaceNanpingSpacesyntaxSpaceandsocietyII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山西博物院是一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博物馆的空间利用效率和参观流线的优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改善参观体验。

一、空间句法理论空间句法是一种空间组织的理论,它研究的是空间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组织规律。

它通过分析空间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方向和距离等关系,揭示出空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为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来分析山西博物院的空间组织结构,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二、空间分析1. 空间元素布局不合理在山西博物院的展览空间中,存在着一些展厅之间相对独立且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这种布局使得参观流线不够顺畅,同时也浪费了一些空间资源。

这种状况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连接性原则相悖,需要进行重新规划。

2. 参观流线不畅山西博物院的参观流线存在着一些断续和拥挤的情况,这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连通性原则不符。

参观者往往需要绕行或者等待,导致参观体验不佳。

需要对参观流线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以提高连通性和流线顺畅度。

3. 空间利用效率低部分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一些功能重叠或者用地浪费的情况。

这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功能分区原则相违背,需要进行优化。

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使用空间或者空间浪费现象,也需要进行整改与优化。

三、空间优化1. 空间布局优化需要对博物院的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通过合理的连接和布局,使得各个展厅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可以提高参观者的体验感受,同时也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2. 参观流线优化需要对参观流线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使得参观者能够顺畅地穿行于各个展厅之间,同时也减少拥挤和断续的情况。

这需要考虑到参观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从而设计出一个更加合理和顺畅的参观流线。

3. 空间利用效率提升通过优化功能布局和使用方式,可以提高博物院的空间利用效率。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博物院空间分析与优化一、空间句法理论概述空间句法理论是由荷兰语言学家克里斯·佩里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空间句法”(spatial syntax)。

空间句法理论认为,空间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空间的结构和组织对于人们的行为和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对空间结构的分析和描述,揭示了空间对于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分析山西博物院的建筑和空间布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1. 空间结构分析:山西博物院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展厅、走廊、楼梯等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空间结构。

通过分析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组织结构,可以揭示出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和空间关系。

3. 空间流线分析:山西博物院的空间流线主要包括游客的行走路径、文物的展示顺序等。

通过分析空间流线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可以揭示出山西博物院的空间使用效率和游客体验特点,为后续的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1. 优化空间结构: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包括改善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组织结构,提升空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使得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参观和游览。

四、结语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与优化,可以为山西博物院的空间布局和展示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游客体验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的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可以使得博物馆的空间更加适用和合理,为展示文物和传播文化提供更加优质的空间环境和服务保障。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山西博物院空间的优化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基于空间句法的沈阳方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沈阳方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沈阳方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摘要:为了更好的对沈阳方城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规划,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以量化分析的角度对方城空间形态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的分析,得出目前方城街区网络整合度呈现从中心矩形区域向四周扩张的演变格局;同时可以看出街区网络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拓扑结构,呈现出与轴线图相似的空间整合度分布特性。

关键词:沈阳方城;空间句法;空间形态;演变一、研究对象背景及方法1.1研究对象背景沈阳方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东西南北由四条顺城路围合而成,呈井字形,东西和南北各长1.3km左右,整体占地面积约1.7km2。

在悠久的历史中,方城将满族文化融合进去,这使得它拥有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性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1.2研究方法1.2.1空间句法:通过空间句法DepthmapX软件对沈阳方城不同时期的空间结构量化,得出方城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

针对方城不同时期的平均整合度变化,以及通过散点图解析空间协同度与街区关联度,对方城发展做出必要的分析。

1.2.2文献解读法:通过阅读文献,收集大量与沈阳方城研究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方城地图,对其进行整理,从中选取有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分析方城空间演变的发展历程提供依据。

二、方城空间形态演变历程考虑到沈阳方城的相关政治背景,和发展背景,将沈阳方城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满清时期、民国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作为研究。

2.1、满清盛京的发展与新时代的结合1631年-1912年,方城由初期的十字形路网结构改为井字形结构道路系统,四门改八门。

整体来说,沈阳方城在这段时期里的城市格局便定了下来,并在后续的时代沉淀过程中慢慢得到了发展,新式的管理机构、学校、银行等陆续在方城内出现,一些行政办公类建筑也逐渐接受了新的建筑理念,路网结构也慢慢变得复杂起来[1]。

2.2、民国时期沈阳方城缓慢发展1912年-1949年,商业功能逐步变成了沈阳方城的重要功能。

空间句法研究方法与案例

空间句法研究方法与案例

02
对空间句法的质疑
The Defects of Spatial Syntax
空间句法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1. 分析的结果基本上就不靠谱 2. 分析的结果太显然以至于根本不用空间句法分析也知道 3. 传统空间句法获取数据的手段效率太低,技术的问题终究还是要靠技术解决
空间句法的质疑
一些胡言乱语
01
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
The Method of Spatial Syntax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共享单车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外出对交通工具选择的变化,自行车出行占比相比共享 单车出现之前翻了一番。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共享单车有超过一半的使用场景是地铁站或者公交站点到目的地之间的运动。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对于2.5km半径及更大尺度的关联分析中,权重模型的关联分析结果 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km半径及以上时提升幅度达到了20%以上有期 是4km半径的选择度关联分析提升幅度最大,提升了28%。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在四个分类权重模型中分 布对总自行车、个人自行 车、ofo及摩拜单车与选 择度空间参数进行关联分 析,对总自行车、个人自 行车和ofo共享单车的分 析均显示4000吗半径的 选择度有最佳的拟合效果, 其中ofo自行车在总和权 重模型中的分析结果最高, 关联系数达0.6147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非机动车总流量分布与各个半径的空间句法选择度和整合度参数的相关系数,选择度 在4公里半径的时候到达峰值0.6170,而整合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在5公里半径达到峰 值0.5185。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
4公里半径的选择度对总自行车流量的关联程度最高为0.467,对比前面部分非机动车总体 进行的分析,对自行车的分析效果相关系数明显下降。的分析结果来看,随着计算半径的增加,选择度对数的分析效果稳步提升, 最终在7500米半径达到峰值0.7883后逐渐下降,其分析效果要好于各半径的整合度 参数。

空间句法的案例应用研究

空间句法的案例应用研究

距离的引入以及对选择度的关注
角度整合度 距离整合度 拓扑整合度
角度选择度
距离选择度
拓扑选择度
“Map+Convert Active Map“,在“new Map Type”中选: Segment map, 然后选“remove axial stubs less 25% of the total length”,即生成线段地图(segment map)
穿行性交通 它指沿最短流线路过某个地点的所有交通。 Through-movement refers to the movement passing through on shortest routes from all points to all other points
街网密度
• 所谓 Total Segment Length,就是说,在这个圆内,只要线段的中点落到了圆 内, 就被包括进来,把圆形内部出现的全部线段的长度加起来,就赋予中心元 素。这表示,以这个线段为中心,其街网的线密度是多少。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
• 街道连接值: • 高渗透性的街道占总街道的 2.8%,整体渗透性不强,路网 较弱,高峰时段易发生交通拥 堵。调查区域内公共自行车租 赁点多设在高连接值街道以帮 助减少交通压力,但中心南北 向道路租赁点规模偏小,对消 流未起到明显作用,最南侧道 路无租赁点设置。
空间句法的案例应用研究
目录
• • • • 空间句法其他常用变量含义解读 复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轴线模型) 线段模型介绍
空间句法变量含义解读
3
复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 查看 Node Count 的时候,应该看到一片绿色。如果不是一个系统,出 现了孤立的轴线了, 各个元素的 Node Count 的值就出现不一样的情 况了, 那么一定是一片红色(极少的几条蓝色的轴线,很难找到)。 我们就利用这个特征去检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句法的案例应用研究
目录
• • • • 空间句法其他常用变量含义解读 复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轴线模型) 线段模型介绍
空间句法变量含义解读
3
复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 查看 Node Count 的时候,应该看到一片绿色。如果不是一个系统,出 现了孤立的轴线了, 各个元素的 Node Count 的值就出现不一样的情 况了, 那么一定是一片红色(极少的几条蓝色的轴线,很难找到)。 我们就利用这个特征去检查轴线模型的正确性。
“Tools + segment + run Angular Segment Analyses“,勾选: Include choice, 设定分析半径类 型为metric (米为单位) ”n, 400,800,1200,1600,2400,3200....”. 最后, 勾选 include weighted measures. 选择用 segment length(修正后可以增加choice显示道路结构的效果,特 别是当分析的区域很大时!)权重.然后 “ok”
两种交通流线
Two Types of Movement
店铺作为目的 地 A shop as a destination
店铺作为路过地 点 A shop as a place being passed through
到达性交通 该交通指到达某个出行/购物目的地的交通。 To-movement refers to the movement to a space as a destination from all others.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
• 街道相对深度: • 有少量街道直接与地铁站所在 的主要街道相连,可达性相对 较好,但内部存在大量街道与 周边街道连接关系薄弱,街道 可达性两极分化。租赁点应设 置于相对深度较小的街道以方 便到达,但地块内冷深色街道 租赁点设置明显不足。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 Nhomakorabea间句法研究
• 街道连接值: • 高渗透性的街道占总街道的 2.8%,整体渗透性不强,路网 较弱,高峰时段易发生交通拥 堵。调查区域内公共自行车租 赁点多设在高连接值街道以帮 助减少交通压力,但中心南北 向道路租赁点规模偏小,对消 流未起到明显作用,最南侧道 路无租赁点设置。
穿行性交通 它指沿最短流线路过某个地点的所有交通。 Through-movement refers to the movement passing through on shortest routes from all points to all other points
街网密度
• 所谓 Total Segment Length,就是说,在这个圆内,只要线段的中点落到了圆 内, 就被包括进来,把圆形内部出现的全部线段的长度加起来,就赋予中心元 素。这表示,以这个线段为中心,其街网的线密度是多少。
距离的引入以及对选择度的关注
角度整合度 距离整合度 拓扑整合度
角度选择度
距离选择度
拓扑选择度
“Map+Convert Active Map“,在“new Map Type”中选: Segment map, 然后选“remove axial stubs less 25% of the total length”,即生成线段地图(segment map)
松榆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空间句法研究
• 街道集成度值模型 • 街道集成度: 街道中心性由 主要“田”字形街道为中心 向内递减,地块内租赁点多 设在交通条件较好的红色街 道,但除松榆北路外其余主 路租赁点规模均偏小,地块 东北部租赁点密度过低。内 部小路便捷度差,但黄色街 道可设置小规模租赁点以减 少行人步行距离
可理解度值为 0.331756,低于评价街道路网可辨识的评价值 0.45,说 明整个街道便捷程度、连接度一般。调查区域内街道的可辨识性出现两 极分化,主要道路街道不易迷失,但小路易使居民迷失。有2个租赁点 设在小路中的难以找到,导致使用率极低。
线段分析与轴线分析作用相似,但却可以实现对运动和空间层级更精确的 分析方式。 目前的分析方式集中在以下两种:在特定距离(米制化)半径下的角度分 析与在特定距离半径下的距离分析。
分析的 type,那个 1024 不变。意 思是,将 π,也就是 180 度,这个 角度,等分成 1024 份,看看两个 线段之间的转角是落在哪个区间了。 这是一种简化的算法。
不同半径下整合度和选择度到底差异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意思? 在线段分析模式下,整合度是指每个街道区段(节点)在特定分析范围 (半径下)内到其他街道区段的“距离”,也就是说描述了该街道区段作为 运动目的地的潜力。比如,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在比较“中心”的街道区段来 开店,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多走“短路”少走“长路”(这里短和长是基于 拓扑空间体验,即折转的角度)。 而对于选择度来说,它描述的是每个街道区段在特定分析范围内被选作其 他街道区段之间以最小综合转角为运动逻辑的通过次数,也就是说它体现了 该街道区段作为运动通过性空间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