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合集下载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问题研究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问题研究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复兴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大规模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更好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会议上指出,对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继承村庄的文化背景,保护村庄的景观并塑造村庄的自身特色,使人们能够看到山,看到水,记得住乡愁。

尽管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发展乡村,使其能够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1.2 传统村落保护的热潮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村落,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四个部门于2012年9月,联合成立了一个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专家委员会,在会议上,决定将以前的的“古村落”名称更改为“传统村落”,以反映传统村的文化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组织了对我国传统村落的首次调查,经过多个地区的初步评估和推荐,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并认定,具有重要安全价值的第一个重要64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其中江西省33个,包括所研究的南昌安义古村群罗田村;2013年8月,公布了中国传统乡村名录中的第二批村庄,共计915个,其中江西省有56个,2014年11月,公示了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共计994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36个;2014年11月,宣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村庄,共有1602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50个;2019年6月,宣布了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第五批村落,共计2666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168个。

目前正在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庄。

在继承我们的农业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村落正在逐步建立。

它不仅是历史记忆,而且还包含文化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亡或严重破坏的危险。

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既包括建筑物的布局、形状和结构,也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和相关的地理环境。

这些空间形态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存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还可以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点和特色,探索其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为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独特之处,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和理解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历史演变过程,拓展文化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所取代,传统空间形态面临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和传承的依据和参考,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继承。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传统村落所形成的空间文化景观呈现出较为多样化的特点。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首先需要量化其空间结构与布局,其次还要考虑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结关系,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空间结构与布局
传统村落具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包括宏观空间形态和微观空间结构。

其中宏观空间形态方面评价指标可以从规模、尺度、形式、布局等多方面考虑;微观空间结构方面评价指标可以从空间尺寸、物质构造、分隔、转换等多方面入手。

二、历史文化遗产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因此,评价指标必须充分考虑传统村落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中涉及到的方面包括自然资源利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

四、空间功能与活力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充分考虑其空间功能和活力的提升。

因此,评价指标可以从空间多功能性、空间活力、产业结构、社区文化等多方面考虑。

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东北地区传统村庄秩序的定量化。

主要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传统村落的情况,发现村庄的空间发展问题,进行相关资料和文献收集分析逆历史结合现状,合理建议问题,提出未来空间发展模式。

近些年,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的精神,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差、辐射能力低、吸纳农村劳动力速度慢等问题。

小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如何研究,小城市的功能进化研究模式的变化很重要。

图们江作为吉林省最开放优势地区,充分发挥其潜力,推进全省经济发展,振兴东北卢工业基地,引导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能够正确地掌握这个地区的发展趋势,体系地整理该地区的空间计划。

1.东北地区村落概况分析1.1东北地区农村村落空间分布长久以来,随着王朝的交替和地形变化,东北地区农村村落基本上分布着清朝后期的空间。

村落数量正在急速增加。

地面上仍与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一致。

水域周围分布的村落密度有很大的比例。

另外,选择村庄所在的高密度地区,反映了辽宁省和吉林省内辽河流域的村落分布集中,在平原的分布中,通过村庄空间反映位置的特点和原则。

1.2东北地区典型农村分布(1)中国历史文化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住宅、倾向建设部和国家文化遗产局共同选出的中国文化变迁过程,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的村庄。

历史文化明村分布在各省自治区。

集中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

第6批东北地区只有白龙村被选为历史文化名村。

由此反映东北文化积淀薄弱,且对云历史遗留的文化保护意识较弱。

(2)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国传统村庄经过长久的村庄,历史变迁过程,保存较为完整。

与此同时,这个村庄的整体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怎么变化,可以清楚反映村落空间的格局构图。

2012年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在2016年10月之前选出三个传统村落,共有2555个。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衰败的情况。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传承,许多研究者采用了空间句法的方法进行评判。

本文将探讨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中的应用。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空间组织和结构的方法,可以描述和分析空间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村落的研究中,空间句法可以用来评估村落的布局、功能分区和建筑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空间句法的量化评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传承情况。

通过对不同村落的空间元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具体的指标,用来评估村落的传承和保护情况。

可以通过计算村落的密度、连通性和分布均匀性等指标,评估村落的紧凑性和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空间句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村落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通过分析村落的空间关系,可以识别出一些可能导致传统村落破坏的因素,如过度扩张、不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丧失功能等。

通过对村落的评判,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空间句法视角下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句法视角下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分析

空间句法视角下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分析作者:陈雨荷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0期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大多数以实地调研的方式来了解村落场地的现状。

但是,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对传统村落场地的实际调研活动难以开展。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空间句法作为一种云调研的量化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空间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可以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空间句法;高田坑村;空间结构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涉及经济、人文、历史、建筑、地理、景观、文化等多个领域。

对其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上,主要通过人的认知对村落空间进行描述;在定量研究上,主要方法有GIS和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理性且可以对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可以对现有空间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也可以对传统村落的规划进行评估。

在后疫情时代,运用空间句法可以有效地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剖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为传统村落未来的发展提供优化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高田坑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临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西靠婺源篁岭。

高田坑村是一个以山峦形势为骨架、水源植被为血肉的传统村落。

村落被周边丘陵所环抱,形态呈燕窝状,其海拔高度近700米,是开化县海拔最高的村落。

高田坑村历史悠久,尚留存88幢完整的黄泥夯土房且保留有传统建筑的风貌,村落的房屋布局集中分布在村内溪流的两侧。

(二)研究方法空间句法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和他的团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量化空间的方法,强调空间的关系而非内容。

空间句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视域分析法、轴线分析法、线段分析法和凸空间分析法。

这四种方法均是将空间抽象地表达成空间模型,再通过相关软件对空间模型进行计算,最后分析数据并得到空间关系。

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
空 间 形 态 是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 生 的 结 果 , 是 当
空 间句 法 作 为一 种 量化 的空 间结 构研 究 方法 ,在 旅 游村 落 的空 间 形态 研 究 中具 有一 定 的优 势 。 空 间句 法 通 过 对 人 居 空 间 结 构 的量化 分析 ,研 究 空间 组织 与人 行 为 之 间 的 联 系 ,在 此基 础 上研 究 社会 与 经济 因素是 如 何 逐步 影 响 并形 成 空 间 的。 因此 ,本 文运 用 空 间句 法 的 分析 方 法对 旅游 开 发较 为 成功 的
K Or ourtvl eyW ds T i iages S s l , pat onf r i i c i al guat on, pace s n ax Con er at d dev opm en S y t , s v i an on el t
近 年来 传 统村 落以 其独 特 的地 域 文 化、 田 园风 光和 空 间形 态 吸 引了 大量 的游 客 ,村 落旅 游在 我 国兴 起 并发 展迅 速 。传 统 的 村落
vl iage o m ak hem ai ai us ai l st et m nt n s t ned dev opm enthas becom e an i po t t i ue i he pr el m ran s s n t oces ou im s oft r s dev opm ent T e ari l el . h tc e
该 文基 于空 间 句法 的轴线 分析 方 法 ,对 开发 比较 成 功 的丽 江束 河 古镇 空 间形 态特征 进行 分 析 。总 结束 河在 开发 过 程 中通过 运 用整 合度 核心 区外移 、调 整 空间 布
局 和旅 游 功 能合理 分 区等 手段 ,在 传 统 村落之 外形成 新 的整 合度 核 ,将 大量 的人 流 活动 引 向新 区 ,从 而缓 解老 区压 力 的具体 开发 模 式 ,为传 统村 落旅 游开发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改造研究——以松阳西屏北直街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改造研究——以松阳西屏北直街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改造研究——以松阳西屏北直街为例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对其保护和更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化发展从而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以松阳县西屏北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模型对北直街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分析,探究该街区民居建筑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同时通过对三个维度的计量考核来选择改造点位并提出改造策略。

该研究在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更新提出了参考借鉴,也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ir protection and renewal research, which can promote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Xiping Beizhi Street in Songy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the Spatial Syntax (Depthmap) model 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Beizhi Street, explore the spatialdistributi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buildings in the block, and select the transformation point and propose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ings, and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街区;民居建筑Keywords: spatial syntax; spatial morphology; historical andcultural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buildings1、引言历史街区是探寻一座城市的重要渠道,也是一处能够承载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容器。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 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 吴家村为例 徐会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 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 吴家村为例 徐会

边形成一条环路,此环路的集成度最高, 祠 堂 处 在 整 体 集 成 度 相 对 较 低 的 地 方, 仍拥有较高的集成度。比较特殊的是保 贤局,它位于村落边缘地区,濒临固城 湖,拥有古戏台,而集成度不高,说明 了其相对可达性不高。这也许和它的最 初使用功能有关:门前的旗杆上日夜挂
但 对 于 吴 氏 和 路 氏 家 族 的 聚 居 区 而 言, 度图(图 9)中,轴线 1、2、3 在系统中
渐生长融合在一起,共享两村的公共资源。 对每条线段进行染色,生成了一系列图 像,这些图像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何家- 何家-吴家村濒临固城湖,有较好 吴家村的空间形态特征。各参数分析图 道路随着村庄的发展,呈自然蔓生特征, 的线段颜色按照红色-黄色-绿色-蓝 色 退 晕, 其 代 表 的 数 值 大 小 逐 步 递 减, 在房屋的间隙中形成。位于村落北部与 南部的两条道路连通了村落与外部空间, 并代表着不同的潜在属性。 3.2 句法分析成果的参数解读 形成村落的骨干路网。村落内通过“宅 基 + 院落”的地块属性对用地进行安排, 3.2.1 集成度解析 在空间句法分析中,整体集成度数 地块内的建设行为由村民通过“左邻右 舍协商”后进行。由于自发性的建设与 值最高的那部分轴线(通常占整体集成
图6 何家-吴家村村落轴线
为了更好地理解空间格网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我
26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整体集成度图
图8 整体集成度分布与村落现状叠加
图9 局部集成度图
图10 连接值图
图11 控制值图
们将整体集成度分布图和村落的功能分 布 图 叠 加 起 来 进 行 分 析( 图 8) 。我们 发现何氏宗祠处在空间核心所覆盖的范 围内,何氏宗祠以及广场公共空间的周 公共性最强。何氏宗祠门口的池塘恰位 于环路中,说明水环境营造的空间具有 更大的视野开阔度,适合人们在此空间 停留。何氏宗祠在拥有最高建筑等级的 同时,其所处位置也占据了村落中集成 度最高的位置。何氏宗祠及周边环境所 形成的空间结点营造出一种归属感较强 的空间,我们比较容易感知自己在整个 村落中的位置和村落的大致结构。何家 村的村民活动中心所毗邻的轴线也有较 高的集成度,说明此处位置较便捷,与 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事实上它也很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摘要: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法,以周城古村为例,对村内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连接值、集成度、平均深度以及智能度四个参数值的分析,为周城古村的保护、更新提供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形态;传统村落;周城近年来,许多学者们将空间句法研究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城市中心分布规律、城市街道布局特征、预测系统中行人流量等诸多城市空间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

但将空间句法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需进一步加强。

本文探讨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大理历史文化名村周城为例,在GIS数据处理能力支持下,运用空间句法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从新的视角剖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结构,评价村落的智能性水平与组织效果,为空间句法在村落空间构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有益探索。

1.研究方法:空间句法1.1.空间句法的涵义空间句法理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尔教授和其同事朱莉安·汉森(Hanson)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空间句法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希列尔在《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建筑与居民点空间组织的句法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及城市的空间布局对社会交往、人类生活的方式及其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也就是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建筑、聚落、城市、景观等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是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方法,它的核心在于:空间认知和空间行为,回归到空间本身,以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其与建筑、社会认知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空间句法包含四层含义:①空间句法的研究手段是定量描述;②空间句法对空间的理解重点在于解释系统空间的组构关系,即空间组构;③空间句法研究空间与人的认知关系;④空间句法研究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的重要代表。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特点及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包括村庄的布局、建筑的形态和风格、村落环境的特点等几个方面。

1.村庄的布局中国传统村落的布局多以“人”字型或“品”字型为主,即村中心是村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周围分布着村民的居住建筑和田地。

集体活动场所可以是村庄的中心广场,也可以是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布局紧凑而有序,体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性和亲密性。

2.建筑的形态和风格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风格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它们受到当地资源、气候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建筑的材料多为当地的土、木、石等自然材料,结构多采用木质或石质,风格上有广式、闽式、徽派等多种特色。

3.村落环境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田园和村庄的位置、规模、层次等特点,人文景观包括历史遗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

二、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意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1.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空间规划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是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对于当代乡村空间规划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可以为当代乡村空间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3.旅游开发中国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2)12-0137-05 收稿日期 2022-01-16摘 要 空间形态研究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前提,保障空间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是实现传统村落延续与复兴的重要抓手。

因此该文选取国家级传统村落安顺鲍屯村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结果表明:整体上看,鲍屯村空间结构主次分明,前期屯内以场坝为中心放射状布局,后期屯外沿道路线状生长;从量化结果上看,村落空间整合度和协同度较低,整合度核心位于中轴附近;村落重要空间分布与各指标核心区域相吻合,空间深层结构延续较好,对村落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空间形态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鲍屯村Abstract The study of spatial morphology is the premise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 structure of spa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ntinuation and revival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Selecti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Anshun BaoTun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introduc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space synta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rface features and deep structure of village space form,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according to status quo of the problem,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protect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outhwest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aotun village is distinc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village is radially arranged with the field dam as the center, and in the later stage, the village grows along the road. From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the integration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village space are low, and the core of integration degree is located near the central axis. The importa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illag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areas of each index, and the deep spatial structure has a good continuity,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villages. Keywords Spatial form, Traditional village, Space syntax, Baotun village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Spatial Morphology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Space Syntax: Taking Baotun Village of Anshun City as an Example龙 彬 | Long Bin 熊梦琦 | Xiong Mengqi 张 菁 | Zhang Jing在自组织下形成的乡村聚落一直以来遵循着有别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是传统农耕社会中组织交往、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

韩城清水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韩城清水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2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02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空间形态的保护应作为传统村落的研究重点来对待。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受外力影响的传统村落发生了重构。

但对村落发展认知偏差导致出现了“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严重地损坏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

并且,其制定的各种保护规划和设计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空间句法是众多量化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已积极用于城乡空间形态研究中[2]。

并且,该方法在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几何结构与发生在其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因此,本文借用空间句法理论,将清水村的空间形态简化为二维平面,以此进行深入解析与探讨。

1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1.1研究范围本文选取元代建村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陕西省韩城市清水村为研究对象。

清水村,又名铧薛村,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代,因村民善于铸造铁器而闻名。

后来村中发现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而得名清水村。

清水村地处关中平原北部,位于韩城市西南部24 km 处。

村落选址背山面水,符合传统村落的方位布局理念。

由于村庄偏僻,尚未过度开发,清水村传统格局保存良好,村落现有历史遗存数十处,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良好。

清水村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关中传统民居资源、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温泉资源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游览体验。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建筑技艺的提高,部分村民选择在清水村东南部建设新村。

本文将清水古村、新村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期为清水古村保护更新和清水新村有机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从清水村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来看,整体上,清水村坐落于四级台地上,北顶塬、龙亭塬、芝阳塬三塬环抱,摘要 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中,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见证者,承载着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研究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对空间形态特征的有效认知是进行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和基础。

基于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研究——以鲁中地区“一线五村”为例

基于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研究——以鲁中地区“一线五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2-0089-05 收稿日期 2023-04-27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进入新的阶段,目前研究多以地域性视角针对个体村落,但对于传统村落群的组团式再生与发展研究较少。

该文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一线五村”为例,运用空间基因理论,系统地分析线性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的基因识别、提取转译,进而总结空间基因导控策略。

打破固有单一村落的再生隔阂性,寻求传统村落的组团式发展和点状要素联系,探寻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机制。

关键词 空间基因 传统村落群 活化再生 鲁中一线五村 聚落Abstrac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and mos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individual villages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group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s. Taking the "one chain of five villages" in Laiwu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gene recognition, extra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linear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s from the spatial gene's theory, and then summarize the spatial gene guidance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he aim is to break the regeneration barrier of the inherent single village, to seek the group development and point-like element connection to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 explore the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s.Keywords Spatial genes,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 Con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One chain of five villages in central Shandong, Settlement基于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研究——以鲁中地区“一线五村”为例The Con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Genes: Taking the "One Chain of Five Villages" in Central Shandong as an Example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些村落,如同璀璨的星辰,散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构成了一幅鲜活而富有诗意的历史画卷。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村落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范围和对象。

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村落数量、密度、类型等指标的统计和可视化表达,揭示了村落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和集聚特征。

进一步地,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自然因素,到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再到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村落分布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也为未来的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通过加强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村落社区建设等措施,推动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对中国传统村落的地理坐标进行收集和整理,绘制出村落的空间分布图。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清晰地揭示出村落的空间集聚特征、分布密度以及地理空间关系,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本研究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与村落空间分布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研究论文等,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文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村落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社会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空间形态,其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更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社会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入手,综述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其特点和价值,旨在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学术支持。

一、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较强的地域、民族和历史特色,总体呈现出“集中式”、“开敞式”、“有序式”等共同特征。

1. 集中式传统村落多呈现出核心集聚的空间形态,其核心是以庙宇、祠堂、公共广场等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民居、店铺等建筑,形成了明显的中心集聚空间。

这种集中式的空间形态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意识,又为居民提供了交流、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对村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开敞式中国传统村落的开敞式空间形态主要体现在村落周围的田园风景,主体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自然和谐的景观。

这种开敞式的空间形态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营造了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是中国传统村落独特的魅力所在。

3. 有序式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多以规整、对称、通风和利于采光的原则为基础,建筑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有序,形成了独特的有序式空间形态。

这种有序式的空间布局不仅体现了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包括古村落空间布局的分析、村落建筑的形态特征、村落空间的发展演变等内容,目前在国内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1. 空间布局的分析学者们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中国古代村落的空间布局具有规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并从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探讨。

2. 建筑形态的特征通过对传统村落建筑的形态特征进行整理和归纳,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色,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等方面的特征。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张东;黄媛婷;程明洋【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24(42)3【摘要】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

“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

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

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

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120-128)【作者】张东;黄媛婷;程明洋【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相关文献】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形态研究——以黔东北土家族传统村落为例2.旅游发展背景下"防御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聚落为例3.北方平原洼淀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研究——以白洋淀地区特色村落为例4.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以黔中屯堡聚落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研究作者:徐博伦李娇范学琴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06期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乡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故事,研究村落空间叙事性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以河南郏县张店村为例,挖掘其场所空间的主要叙事要素,分析其事件与空间的关联路径,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深度地图软件Depthmap对叙事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空间句法;叙事空间;传统村落;张店村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6-0104-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06.0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village narrative space based on space syntax:Taking Zhangdian village,Jia county,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XU Bo-lun,LI Jiao,FAN Xue-qin,YANG Fang-rong(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carry people's memory and homesickness, as well 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historical stories. Studying the narrative of village space is for better memory. Taking Zhangdian village, Jia coun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main narrative elements of its place space was explored, the path of its events and space was analyzed, the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depth map software Depthmap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narrative space, an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puts forward.Key words: spatial syntax; narrative space; traditional villages; Zhangdian village《中國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调研数据表明,每年江河流域传统村落数量的锐减速度为11.1%,就全国范围而言,消亡速度更高。

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分析与优化策略

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分析与优化策略

13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02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在 1970 年提出“空间句法(space syntax)”这一概念,通过对空间形态的分析,定量化地描述聚落空间的规律特征,空间句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凸空间多边形法、建立轴线模型、空间视域等方法[2,3]。

1研究区域联合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风貌。

坐落在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界处,历史上同时又受到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4],产生了特色鲜明的“安康文化”,并且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移民文化在此也得以彰显。

2联合村形态类别影响因素2.1自然环境因素联合村所在的高新区位于安康市中部,属于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土壤条件,村落外部空间绿植茂密。

2.2历史文化因素由于安康市所处的位置是陕、甘、川、渝、鄂、豫六省市交界处,因此联合村在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下,移民文化不断输入,展现了层次丰富且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特征。

2.3社会经济因素联合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种植业和畜牧业,由各村户种植农作物,以自产自销的模式进行。

但是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空心化等因素,造成村庄的经济发展落后,村落更新运作缓慢[5]。

3研究数据来源本文数据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基于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得到有关联合村的地理条件、空间形态特征、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区域内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变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和传承。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联合村为例,建立量化研究模型,对传统村落参数进行空间解析。

以联合村空间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和自组织发展规律,依据科学性数据分析对未来村落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研究、理性开发与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原有肌理特征,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线即从空间某点能看到的最远距离,每条轴线代表一个一维的小尺度空间。轴线不仅仅代表视线,还可以在空间中移动,并伴随着行进、转移和运动。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线分析法,以周城古村为例,对村内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连接值、集成度、平均深度以及智能度四个参数值的分析,为周城古村的保护、更新提供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形态;传统村落;周城
近年来,许多学者们将空间句法研究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城市中心分布规律、城市街道布局特征、预测系统中行人流量等诸多城市空间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但将空间句法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需进一步加强。
空间句法理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尔教授和其同事朱莉安·汉森(Hanson)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空间句法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希列尔在《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建筑与居民点空间组织的句法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及城市的空间布局对社会交往、人类生活的方式及其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建筑、聚落、城市、景观等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是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直觉体验的空间构成理论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方法,它的核心在于:空间认知和空间行为,回归到空间本身,以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其与建筑、社会认知等领域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空间句法包含四层含义:①空间句法的研究手段是定量描述;②空间句法对空间的理解重点在于解释系统空间的组构关系,即空间组构;③空间句法研究空间与人的认知关系;④空间句法研究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本文探讨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大理历史文化名村周城为例,在GIS数据处理能力支持下,运用空间句法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从新的视角剖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结构,评价村落的智能性水平与组织效果,为空间句法在村落空间构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有益探索。
1.研究方法:空间句法
1.1.空间句法的涵义
1.2.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
空间分割是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即使用一系列小空间的集合来表达整个空间系统。空间分割有轴线、凸状和视区三种方法[2]。对人居聚落系统环境的分析,一般可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表示,因为轴线法适用于建筑物较密集的空间,通过轴线分割可以得到类似人居聚落空间形态的直线轴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