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古村落空间形态

合集下载

云南最值得一探的神秘古村落在哪里

云南最值得一探的神秘古村落在哪里

云南最值得一探的神秘古村落在哪里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神秘古村落。

它们宛如一颗颗被岁月遗忘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那么,云南最值得一探的神秘古村落究竟在哪里呢?在云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诺邓的古村落。

诺邓,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它却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走进诺邓,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古老的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着一座座古朴的民居。

这些民居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建筑风格融合了白族、汉族等多种民族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出精湛的工艺。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古老的盐井。

诺邓因盐而兴,曾经是滇西北地区的经济重镇。

如今,虽然盐业已经不再是主要产业,但盐井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在盐井旁,还能看到传统的制盐工艺,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村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们热情好客,脸上总是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很慢,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除了诺邓,还有一个叫翁丁的古村落也同样神秘而迷人。

翁丁,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整个村落被群山环绕,绿树成荫。

一进入翁丁,就能看到那独特的茅草屋,这是翁丁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这些茅草屋错落分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村落布局。

在翁丁,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原始宗教氛围。

村里的祭祀活动、图腾崇拜等,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而且,这里的人们依然传承着古老的手工艺,如纺织、木雕等,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与外界的喧嚣相比,翁丁就像是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与浮躁,只有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再来说说啄木郎村。

啄木郎村深藏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最原始的风貌。

啄木郎村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土木结构的青瓦白墙为主,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大多描绘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村里的妇女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头戴精美的头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聚落诺邓村空间形态演进研究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聚落诺邓村空间形态演进研究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Form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Nuo Deng Villag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作者: 蒋雪峰[1,2];杨大禹[1]
作者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出版物刊名: 建筑与文化
页码: 206-20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文化;文化生态学;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摘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诺邓村是云南省内一个典型的山地聚落,诺邓村是一
个因盐业而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白族古村。

文章以诺邓村为研究对象,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诺邓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空间内涵。

研究发现:诺邓村落在形成初期体现的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空间形态;汉唐时期因盐业的发展,聚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聚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异"而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形态;至明清时期,由于汉族移民的侵入,聚落社会环境因素在聚落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效地整合了聚落各文化因子,形成了诺邓村独具特色的聚落空间形态。

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

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

2 垂I梯度量现格届特征
诺邓所在 滇西 北地 复 杂 自 然环 境,生存
条 件恶 劣 ,生态 环境 脆日 .特 别是 垂直梯 度差
异 性明 显的 地理 犀位 .使 人居 环境 的形成 与发 展 在长 期与 自然 环境 适应 的过程 中 .带有 深深
势较 陡,前后 人家± 闻楼院重 接、 台 梯相 连。 的 地 环境 烙印 。这 具体 表现 为三 个层次 的景 村 落内现还 存有一百 多座依 构建 、形式多 观特 点。
P te n ay i : a t r sAn lss
A a eS ud C s t yof Nuo O g V l eof a en iag i l B
徐 李
坚 冰
X u L j
J i an Bg J n
周盛君
Z ou S en Jn h h gu
变、风格 典雅 的古代 民屠院落。 其现存 民居建筑
中,如 以院落 为单位计 ,则明、 清两朝 的建筑在
百处左 右.民 国以后建筑 的有五 六十处。 另存有
NU O Den i o o E Ve t o g v l ge of B l ri c
2' 大 分 散 、小 聚 合特 征 .

E 1 " 薄最低海拔16 9 33 村 5 86m, 高点的玉皇 山睫地 有黄家 祠堂。上行 .则是 “ 跤、起 风” 最 腾
阉 拔 30 海 2 0 m, 羞 大。 高 较 历史上 的大理云 龙长期 存在着原 始生产 方式 和 各地± 封建领主 制、八 井封建地 主制混 台的
元、 、清 时期的寺观 庙宇 1 0余座 ,民居古建 垂 直景 观结 构 ,对于 整体 景观 格目 的保护 ,起 着 至关重要 的作月 筑院 落 1 0 0多个,具 有较高 的 史 、科学、 艺 术价值。2 ∞7 6 年 月被评 为中目历史文化 名村。 村 落日面环 ,呈 现明显 的 地特征 。除 7 东面 麓 龙 王庙“后 有一小块 稍 平坦 的台地 外, 几乎所有 的民居都 建筑在 坡上。 有些地势 非常 陡,目而 建筑墙基 石脚垒有 高大 的石自。特 别是北 坡上 的民居层层 叠叠 、密密麻麻 .加上

云南山地白族诺邓村的村落空间解析

云南山地白族诺邓村的村落空间解析

The Space Analysis of Mountainous Bai Nationality Nuodeng Village in Yunnan
作者: 王莉莉;尚涛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2-107页
主题词: 云南;诺邓村;聚落;空间发展
摘要:云龙县白族诺邓村寨于2002年1月24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被列入云南省分类打造“旅游名镇”计划的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民镇”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以云南山地白族聚落——诺邓村为例,以村落中的“建筑”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建筑的基本单元、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空间构成等问题,逐步扩展研究由建筑组团而形成的街坊
组团,从而可以为解析村寨巷道系统、结点空间以及整个聚落空间提供研究基础。

大理山地地区传统白族建筑文化研究——以大理“千年盐村诺邓”调查研究为例

大理山地地区传统白族建筑文化研究——以大理“千年盐村诺邓”调查研究为例

诺邓村, 历 史上 是 滇 西 著名 的商 业 中心 之


盐 井 的 出现 和 盐 业 经 济 的发 展 改 变
了诺 邓 村 发 展 的 轨 迹 , 也 改 变 了聚 落 发
展 的 内在 机 制 和 模 式 本 文拟 以其 “ 生命 轨 迹 ”盐 业 经 济 为切 入 点 , 研 究 盐 井 从

Ta k i n g Nu o d e n g Vi l l a g e f o r Ex a mp l e
胡 斌
丁武 波
许 宁波
HU B i n , DI NG Wu b o , X U Ni n g b o


位 于 大理 白族 自治 州云 龙 县 的
Ab s t r a c t : Nu o d e n g Vi l l a g e , l o c a t e d i n Yu n l o n g Co u n t y o f B a i Au t o n o mo u s Pr e f e c t u r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 对其公共 建筑和 建构技 术以及装饰 文化研 究 , 争取 在 更大 范围内去探 寻这
诞 生到发 展 的过程 中. 经 济模式 和商业 贸易如何对整个聚落的布局、 空间形态、
单 体 建 筑 等 方 面产生 的影 响 。其 次 , 结 合 诺 邓 村 为典 型 山 地 聚 落 的特 点 , 将 其 合
院建筑空 间和坝 区白族合 院进行 对比研
究, 找 出 白族 民 居 山地 化 的 演 变模 式 ; 并
o f Da l i , wa s o nc e a f a m ou s c om m e r c i a l c e nt e r i n wes t e r n Yun na n Pr ov i nc e. Th e p r es e nc e o f s al t we l l a nd de v el opm e nt o f s a l t ec on om y ha v e gr e a t l y c ha ng ed t h e d ev e l o pm en t pa t t er n of Nu ode n g v i l l a ge ,a s wel l as t h e i n t e r na l me c ha ni s m o f s e t t l emen t s .Thi s pa pe r i l l u s t r a t es t he wa ys o f h ow t he e c ono mi c pa t t er n an d c om m e r ci al t r ad e ha v e ex e r t ed i nf l ue n ce on t he ov e r al l l a y out ,s pa t i a l pa t t e r n an d s i n gl e bui l di n g i n t he de v el o pm en t pr oc e s s of s a l t we l 1 . I n a ddi t i on ,gi v e n t h a t t h e v i l l a ge i s a t ypi c a l m ou nt a i no us s e t t l e me n t , i t c ond uct s a c om pa r i s on be t we e n i t s c ou r t ya r d bui l di ng a nd c our t ya r d b ui l di n gs o f Ba i n at i ona l i t y i n t h e dam a r ea i n o r d er t o f i n d out t he ev ol ut i ona r y m ode l s o f Ba i ’ S s e t t l e me n t s .Ef f o r t s a r e al s o m ad e t o e xp l o r e t h e i nt e r n al f a c t o r s o f t he f or ma t i on o f t h e s e t t l e me nt s a nd i nt e r na l r e l at i on s o f t hos e f a ct or s b y s t u dy i n g t he de c o r a t i on s t y l e a nd t e c hni qu e s o f t h e pu bl i c bu i l di n gs .

诺邓文化景观特色分析与保护

诺邓文化景观特色分析与保护

诺邓文化景观特色分析与保护作者:洪艳雯等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1期摘要:诺邓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聚落形态,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通过街巷、建筑、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讨论了诺邓文化景观的特色,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诺邓文化景观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诺邓;文化景观;特色;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17-020 引言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睡,地理位置独特、多民族聚居,有着丰富的自然山水、多元的民族文化。

白族是云南省历史最悠久、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传统村落有平坝型和山地型两种,云龙县诺邓村是典型的山地型村落,因社会经济的影响、地形地貌的限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1 文化景观概述文化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类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在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下演进而来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分为三类:一是由人类设计创造的景观(designed landscape),包括出于审美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通常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和建筑群相关联;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它源于一种最初始的社会、经济、行政或宗教需求,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适应发展成当前的形式。

一类是它的进化过程在过去已经完结,但其特征还可以从物质形态中看出的残留景观(landscape-fossil),另一类是在当代仍具有社会作用,并与传统生活方式密切联系,仍在进行中的持续性景观(landscape-continuous);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本文所研究的诺邓文化景观,就是属于有机进化的景观,是诺邓村民尊重自然、顺应地形创造出的文化的结晶。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2.1 诺邓村88号,127号民居平面布局 诺邓村村脚海拔1 9 0 0 m,村中最高
点玉皇阁海拔2 30 0 m,整个村落依山而 建,具有千年历史。村中建 筑也 适 应山地 地 形建 造,其中8 8号和12 7号民居都属于 “一 颗印”民居类型,但 所处 地域 不同, 它们与昆明地区传统“一 颗印”建筑也有 不同之处。
使 用 需 要 与 适 应山 地 地 形,在 传 统“一 颗 印”的基 础 上,一层加建 耳房,耳房 数 从四 间变为六间,正房抬高,屋顶为悬山,采用 中国古建 筑“升 起”做 法(图4)。正 房明间 为 堂 屋,宽 敞 明亮,不设中 柱,作为整 个 建 筑的 核心 空间,放 置 牌位,八仙 桌,一 般 用 于正 式 场 合 祭祀 或会客。堂 屋暗 间是为 家 中长者卧室,因其抬高的缘故,用以尊重长 者 的身 份 地位 。耳房在 一层 靠 近 入口处 为 厨房,另一侧则为书房或子女卧室,二层用 以储物,当家中人口较多时,也会用以做卧 室,但数量不多。
个稳定的整体(图6d),甚至还有通过各种 梁 柱 关 系,相 互 之 间以榫卯 结 构 卡扣 连 接 的更为复杂的混合结构(图6e)。
2.3 木作之魂:榫卯结构的运用 榫卯 结 构,是 中国 古代 木 构 建 筑 的 精
华,是 凝聚着木作技艺之大成的结晶。在 诺邓的“一 颗印”中,榫卯结 构的使 用也 是随处可见,而且诺邓民居对于榫卯结 构 的使 用,可以说 是 独具匠心。诺邓民居榫 卯结构在柱上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柱头的 四 分 槽 和 二 进 孔,四 分 槽 一 般 为木 材尖 部,柱子上的二 进孔其长度为方料长度, 连 接二 进 孔 的上面一 条 木 材 为 梁,下 面一 条为方料,在 立柱的时候,先 把梁卡到二
普通屋檐结构示意

大理市诺邓传统古村落景观及演进特征

大理市诺邓传统古村落景观及演进特征

第26卷第4期2019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26,No.4Aug.,2019  收稿日期:2018-12-14 修回日期:2018-12-25 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XMZ089) 第一作者:包蓉(1981—),女,云南宣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村镇景观、少数民族景观。

E-mail:21772016@qq.com 通信作者:谢荣幸(1984—),女(苗族),湖南怀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景观生态、村镇景观。

E-mail:57137262@qq.com大理市诺邓传统古村落景观及演进特征包蓉,刘璐颖,谢荣幸(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昆明650224)摘 要:针对西南少数民族乡村景观发展停滞或衰退的问题,对大理市传统古村落景观及演进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大理市传统古村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大理市诺邓白族传统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并综合运用GIS的分析方法,对大理诺邓白族古村落景观及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诺邓白族古村落院落主要分布在15°以下的缓坡及距盐井200m的范围内,诺邓白族古村落景观演进以自然发展为主,外部力量参与协同作用。

诺邓白族古村落的景观演进主要包括聚集、成形、发展、衰退和重振五个阶段。

结合诺邓白族古村落保护、发展、更新的问题,提出了诺邓白族古村落景观形态和内涵的具体构建策略,以期对诺邓白族古村落及其他传统古村落景观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诺邓;传统古村落;景观;演进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9)04-0375-04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Ancient Village of Nuodeng in Dali CityBAO Rong,LIU Luying,XIE Rongxing(Design School,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Abstract:Aiming at dealing with the stagnation or decline of rur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westminority region,we studied the landscape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in Dali City.We selected the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of the Bai minority of Nuodeng in Dali City as the research samples,and used the fieldinvestig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of GIS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the Bai minority of Nuodeng in Dali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cientvillages of the Bai minority of Nuodeng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gentle slope less than 15°and within 200me-ters from the salt well;the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the Bai minority of Nuodeng wasmainly based on na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synergistic process of external forces;the landscape evolutionof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the Bai minority of Nuodeng mainly included the process of gathering,forming,de-velopment,recession and revitalization.With respect to the problems of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renew-al of the Bai minority ancient villages in Nuodeng,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landscape andconnotation of the Bai minority ancient villages in Nuodeng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i minoirty ancient villages in Nuode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Keywords:Nuodeng;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landscape;evolution 在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西南少数民族乡村景观也面临或停滞或衰退、文化断裂和地域性丧失等许多问题[1-3]。

茶马古道云南大理州段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诺邓、喜洲、寺登村为例

茶马古道云南大理州段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诺邓、喜洲、寺登村为例
寺登村地处黑潓江江边,整体地形平坦,四周群山环 绕,呈现出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格局,这些自然要素形 成了寺登村的第一道天然防御屏障。作为综合型村落,其 便利的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使得寺登村具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产地型村落选址由于其特殊的资源,可能位于 山地等偏远区域,而驿站型村落及综合型村落更多地会选 址在交通更加便捷的区域。 3.2 村落空间结构分析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linear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such as the tea-horse ancient road and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villages along the tea-horse ancient road has emerged. Dali Village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tea-horse trad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spatial form is unique.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ographic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background of Dali Prefect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undertaken in the tea horse ancient road line, the villag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functional types, and three typical villages a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suggestions for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villag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ea-horse ancient road; traditional village; village spatial form

千年白族村 ——诺邓

千年白族村 ——诺邓
合院
台阶四合院,主要的特点是以 一颗印为原型,其次是院落高 差大,建筑的层次感比较强。
台阶四合院的剖面和局部照片
袖四合院珍
由于诺邓村人员密集,土地资源有限,很多人家的房子 都建得很紧凑,于是出现了袖珍型四合院,它的天井仅一 平米多一点。
三坊一照壁
黄霞倡民间工艺博物馆
千年白族村
——诺邓
千年白族村 ——诺邓
作为现存的云南最古老的村名、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滇西最集中的明清 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渊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千年白族村深厚的文化 内涵。诺邓村现存有一百多座依山构建、形式多变、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 还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和盐井、 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是印证古 代云南盐业经济兴盛和明清文化教育发展的活教材,也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政治、经济自古以来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一统相联、一脉流传的生动展示。

云南山地型村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以云龙县诺邓古村为例

云南山地型村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以云龙县诺邓古村为例

一、诺邓村村落布局的成因及空间形态诺邓村位于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西北处,是滇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白族古村落之一,有着“千年白族村”的美誉。

据唐代典籍《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其中“井”即为“盐井”,可见诺邓制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诺邓”这一名称也由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1.诺邓村村落布局的历史形成历史上,诺邓村先民主要由从西北地区南迁的氐羌人和当地人构成,以散居的方式分布于诺水两侧的山上,靠狩猎和农耕为生。

山下盐井被发现之后,村民陆续从分散的住所搬迁至盐井周围,并有相当一部分人口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盐业生产,或以家庭为单位成立制盐工坊等。

这一从“散点式”居住到以盐井为中心的“向心型”聚落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今天诺邓村的雏形。

2.诺邓村村落空间形态诺邓村四面环山,一条诺水河横亘其间,将村子分为地势陡峭的河西村和地势相对平坦的河东村。

河西村住户集中,房屋按照山体自然走势建造,因此每座房屋的水平和垂直高度不尽相同,形成了建筑高低落差为200米左右、严整有序的村落空间。

相对于河西村房屋建造受山地地形限制而言,河东村在整体布局上则显得更加自由,因此,村中的公共建筑如戏台、盐局、龙王庙、万寿宫(前身为元时期所建外省客商会馆)等均建于此。

二、诺邓村村落建筑形式及特点在建筑形式上,白族传统建筑深受中原汉族民居建筑的影响,其中民居建筑作为诺邓村建筑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形式呈现上非常丰富。

除了云南地区传统的“一颗印”住宅之外,建筑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台梯式住宅等均普遍存在。

由于村中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各种形式的住宅院落之间布局紧凑,常常是前后人家楼院重叠、台梯相连。

因此,每家每户在大门的朝向上也不尽相同,有些朝南或朝着主干道方向,有些随着地形走向自由设置门的位置。

除了大门之外,往往还在院侧设置小门,方便出入。

诺邓村处于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处。

千年白族村——诺邓村旅游开发规划

千年白族村——诺邓村旅游开发规划

社 区
云 龙 虎 头 山
东北部白族建筑博物馆
• 千年白族建筑文化沉积古村——诺邓
屋檐五滴
诺邓民居多为因山就势修 建,其四合院异于平原地 区。正房与厢(耳)房、面房高 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 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 层层递接的“五滴水四合 院”或“四滴水”、“六滴 水”等屋檐现象。
由四栋带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 漏角天井,共四个,较 小,故称“四合五天 井”。
云龙天池自然风景区
• 从云龙县城沿着婉蜒的公路西行20余千 米,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 静安祥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 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 天池海拔2551米,水面约为1.5平方千 米,周围的五宝山,森林茂密,野生动植 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 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池畔环境幽静,周围 山峦叠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四季 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变幻的画卷之中。
太极锁水观景台
台当 在 地从 还县 专城 门到 新天 建池 了的 一公 个路 太6 极8 图公 观里 景处
.
太极锁水奇观
云龙虎头山道教风景区
• 云龙虎头山虎头山,位于云龙县城东南角, 因形似虎头而得名,海拔2000米,险峻 奇伟,明初山顶建有山神庙,洪化年间建 有真武阁,清乾隆至民国陆续修建了一些 道教寺观,形成以虎头寺为中心的道教建 筑群,近来,又新修了龙池、虎泉和众多 的亭阶及雕刻,使虎头山成为亭阶相连、 山水相映的休闲胜地。
三坊一照壁
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 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 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 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 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 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 合院”。
一颗印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 屋形式。 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 观,俗称“一颗印”。

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

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0大理云龙诺邓古村的聚落格局高 洁(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摘要:传统聚落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人类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物质表现。

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传统聚落选址的技术和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关理论对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大理白族诺邓村为例,通过对传统聚落选址的相关理论研究,揭示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探索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为现代人居环境的营造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选址;传统聚落;诺邓村;聚落格局[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7.21Settlement Pattern of Yunlong Nuodeng Ancient Village in DaliGao Jie(Shanghai Xiand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re formed by long-term mutual adapt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y are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of human complying with nature and learning from nature. The ancient people concluded through practic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theory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ite selection are scientific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levant theories play a positive guiding rol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aking Nuodeng Village of Bai Nationality in Dal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feasibility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site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human habita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Key words: site selecti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Nuodeng village; settlement layout我国的传统建筑活动,从建筑的选址、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无不遵循一定的规律。

天意之作——邓诺古村

天意之作——邓诺古村
铺 设 多 采用 石 板 , 堂屋 一般 铺 六 角 砖 , 房屋采用实木装修 , 村 民

建 筑 特 色
诺邓 民居的石基 、把村子分割成了两半 , 南面的住户坐落在山脚 缓坡 台地上 , 北 山的民居则布局在陡坡上 , 村 民每盖 一栋 房子 ,
古村落 中现存的民居仍然有上百院 , 岁月沧桑 , 诺邓 民居 已显得 有些破 败 、 寒酸, 但依然保 留下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 是云南 山地 白族 活 着 的 民 居 博物 馆 。

建, 既像一个大 门, 也像一个照壁 。
二、 院 落特 点
诺邓民居院落形态各异 , 屋檐有“ 两滴水 ” , “ 三滴水” 等不 同 类型 , 最高 的达到五滴水 。屋 内的装修也各不相 同, 平 台院场 的
的变 化 形态 , 表 现 出 多种 形 态 的变 化 特 色 。
“ 四合五天井” 、 “ 四合院” 、 “ 三坊一照壁 ” 、 “ 一正两耳” 等。 从表面 看, 诺邓 民居与其它白族地 区的建筑风格没有不同之处 , 但要细
细观赏 , 就会发现它的独特性 。诺邓村房屋布局在陡坡之上 , 远
允许正对堂屋 , 实在避不开则在大门里面装 一道木屏 风来 隔开。 多数大门外 面还要修一个照壁 , 祈求纳福聚财 , 个别居 民户地基
窄小 , 无法摆布照壁 、 大 门, 就破 例 将 大 门 和 照 壁 叠 加 在 一 起 修
来, 历经五代 、 宋、 元、 明、 清各朝 , 依 山就势建成 了大量的民居 ,
五、 结语
在 目前 我 国 的社 会 背 景 下 ,对 我 国新 农 村 的建 设 工 作 已经
深入到各地 ,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经济的影响 , 了两台石基 , 最高处达到 3米多高 , 后 台建盖正房 , 前 台上安排 我 国古村落的保 留工作到 了刻不容缓 的底部 ,很 多古村落 的特 耳房 、 大门, 相对应 的两栋耳 房净 长度只有两米多 , 楼梯 、 大门 、 点都不能得到完整 的保 留,这对 于我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围墙俱全 , 院 内布局精巧 , 院场长度仅为 1 . 5米 , 宽 1 . 3米 , 天井 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通过本 文的研究和分析 , 希望可以引起相关 采光 , 大 门通风 , 院场排水 , 体会和品味“ 一颗印” , 可 以真正感受 到心宽不怕屋窄 的心境。

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时空特征探讨——以诺邓村为例

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时空特征探讨——以诺邓村为例
文章 编 : 1 0 0 0 — 6 6 6 4 ( 2 0 1 3 ) 0 3 — 0 0 6 0 — 0 6 中 网分 类 吁 :T U 9 6 8 收 稿 日煳 :2 0 1 1 — 1 2 ~ ; 艾 献 标忐 码 :A 修I 川n期 :2 01 3 - ( ) 1 — 0 4
谢 浩云 / X I E H a o — y u n
成机制 . . } 亥 方法 人 环境 的研究 q l l  ̄ ] 样适 川,还 可以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扩展
的切入点 ,电能够 人曙环境科 的多学科属性吻 合
时窄特 不仅 可以作为村落文化景观研究
关 键 :风荣 囝林 ;村落文化景观 ;彤 成机制 ;时空特征 ; 邓村 ;地理环境 ;地域 史化
化景观形 成机制 的重 要网素 ,丽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足 时问特征的持续中逐渐显 现的。以诺邓 村为例 ,综合运J i ] ( ; l S r t 9 , 分析
方法 人类学的描述力‘ 法 ,通过埘应 “ 叫‘ 点”的空 间特征分析 j 对应 “ f b [ 1 i  ̄ ] 段”的时问特征 分析 .阐明了村落文化 景脱的彤
c o r r e s p o n d s t o ’ ’ t i me c o u r s e ” , c l a r i f y t b ml a t i o n me c ha n i s m o f v i l l a ge c u 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h u ma n s e t t l e me n t s .
文 化 景 观
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 的时空特征探讨一 以 诺邓村为例

盐道重镇 栖息胜地——大理诺邓村聚落与建筑研究初探

盐道重镇 栖息胜地——大理诺邓村聚落与建筑研究初探
摘 要: 文章拟从诺邓的“ 生命轨迹” 盐业经济 出 , 发 阐述从 盐井诞 生到发展 的过程 中, 盐文化在与 当地 白族本主文化相交融过程 中产生的多元文
化对整个聚落的整体 布局 、 空间形 态、 单体建 筑等方 面产生影响 , 探寻这个独具特 色的山地 白族千年 古村 形成 的 内 因素 。 在
0 引 述
云龙县地处大理州东北部 ,境 内民族 以山地 白族 为主, 诺
15m, 7 0 而最高处诺邓玉皇 阁海拔大约是 2 4m, 0 0 盐井位 于诺水 河与进村道路 的交叉处 。整个诺邓村居 民围绕盐 井而居 , 房屋
均依山而建 , 随山势高低起伏 , 层层叠叠。 清代云龙 州知府王符
曾赞诺邓道 : 峰回路转 , “ 崇山环抱 , 诺水 当前 , 篁密植 , 箐 烟火 百家 , 皆傍山构舍 , 高低起伏 , 错不齐。如台焉 , 参 如榭焉 , 一瞩
而尽 在 目前 。” 村 落 被 从 东 北 流 向西 南 的 诺 水 河 分 成 河 东 、河 西 两 片 , 从
邓 村则是其 山地 白族村 落的典型代表 ,作为历 史上 的盐业 重

势, 居于 山麓 具有 良好 的 日照 , 且利 于通风 ; 背靠满崇 山峦 , 冬
天可抵挡寒风 ; 河东片 区居于缓坡陀地 , 可避免淹涝之灾 , 村侧 河溪 , 可用于耕作 灌溉 , 并为牲畜所饮 用 ; 前农 田, 村 提供定居 生活最 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 围植被 , 周 涵养水源 , 保持水 土 , 又 可获得 薪柴 , 为农 村燃料所用 。这样 的布局 既趋吉 , 作 利于生
镇, 经济是其发展不可缺少 的部分。 本文拟以诺邓 村为对象 , 试 从 经济 、 文化 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 解析 其聚落发 展和建筑文 化

论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建筑特点

论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建筑特点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09 届)题目: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建筑教学院系艺术学院专业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姓名x x x指导教师x x评阅人x x2011 年10 月15日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建筑西南林业大学xxxxxxxx1.中文摘要: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千年白族村诺邓,千年白族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果郎乡诺邓村,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近1300年村名一直没有改变,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

建筑特点,美观、大方、实用,与中原建筑交流混融,又不失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建筑中发展最成熟,最具典型的建筑艺术杰作。

它顺应自然,又融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既注重地域文化及民族习俗,又注意学习和对外交流;既与自然条件作抗争,又与环境和谐相处,既布局整体统一,又变化多样,审美与实用交织,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风格。

建筑风格多为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坊一照壁、一正两耳等。

2.外文摘要:We first introduce the Millennium Millennium Nuo Deng Bai village, Bai Nationality Village in Yunnan province in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County fruit Lang Xiang Nuo Deng villag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Nanzhao period in 1300 the village name has not changed, Yunnan Province is oldest village t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beautiful, generous and practical, and the Central Plains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mixture, without los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he architec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most mature, the most typical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 It is natural,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eople for the arts and the pursuit of yearning; not only focus on regional culture and ethnic custom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and foreign exchange; both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truggle,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harmony, both overall and unified layout, diversity, aesthetic and practical interweaves, is the Dali Bai nationality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is more four in five courtyard, courtyard, three square, two ears is a screen wall.3.关键词:民居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坊一照壁、一正两耳结构目录1.前言1.1. 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简介1.1.1. 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空间关系和特点1.1.1.1 千年白族村诺邓民居图片前言诺邓村过去一般称为“诺邓井”或“诺井”,“井”就是盐井。

传统白族民居形态特征研究

传统白族民居形态特征研究

传统白族民居形态特征研究作者:谢晓慧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三坊一照壁”是云南特色的地域性典型民居,以云南大理地区及周边白族地区为代表,整个云南省均有分布。

本文以云南大理诺邓村内的某处“三坊一照壁”式传统民居为代表,分析诺邓村内传统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立面形态及其建筑内部空间序列分析。

本文意对诺邓村“三坊一照壁”民居的研究,为传统白族民居建筑形态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并对各地保护与传承其地域性民居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诺邓村;三坊一照壁;平面空间布局;立面形态特征;空间序列1平面布局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白族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由于照壁位置不同,诺邓村形成各式各样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布局形式。

在外形上,屋顶曲线柔和优美,屋脊有生气、两端鼻子欢欢翘起,屋面呈凹曲状,外墙很少开窗,喜爱装修,而且外墙山尖檐下,还做黑白彩绘。

照壁是院落的一面墙体,三叠水式,土坯砌筑,外墙面抹泥浆,墙脚的粉刷一段石灰,照壁两端低段上开设对称单扇拱形木门,该类照壁较为朴实,没有过多装饰,就其本身而言,作为墙体的功能性大于照壁的观赏性。

院落中正房建于台基上,突出了正房作为主体的重要位置,正房三开间,明间作为堂屋,与前檐走廊相连,呈规整的对称空间,正房和两侧厢房都是两层,两侧厢房各两间。

(如图1)房屋除了外围是卵石、土坯或夯土砌筑的墙体,院落内部都是用木板作为墙体划分室内和室内、外空间。

院落内木制作的木构架、木窗、木门,保持木质的自然朴实,厢房两侧的垂瓜柱没有过多的雕刻装饰。

一侧的厢房是跟相邻院落共用,形成共用厢房的院落组合形式。

交通流线:三坊一照壁式四合院交通走线与传统的四合院有所区别,堂屋正对面是照壁的位置,大门开设在院落东南角,入口两侧可通往院落东侧的厢房,穿过天井可到达西侧的杂物间及厢房,也可传统天井进入堂屋及堂屋两侧的卧室,楼梯设置在堂屋两侧。

(如图1c)。

云南诺邓山地聚落空间解析

云南诺邓山地聚落空间解析

云南诺邓山地聚落空间解析
陈倩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云南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山地聚落是这一地区典型的聚落类型之一。

由于山地聚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而逐渐被时代遗忘,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聚落很好地保留了古朴的民居建筑风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的聚落布局特征,云南的诺邓古村就是这类聚落的典型代表。

系统研究和分析诺邓聚落的空间构成及影响成因,有利于我们总结和归纳该地域山地聚落空间的总体特征和普遍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陈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
【相关文献】
1.云南民族聚落垂直梯度景观格局分析——以白族村诺邓为例 [J], 徐坚;李冰;周盛君
2.云南山地型村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以云龙县诺邓古村为例 [J], 盛金成;孙
琦;孙献华
3.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聚落诺邓村空间形态演进研究 [J], 蒋雪峰; 杨大禹
4.云南诺邓古村的聚落演变与空间研究 [J], 张治中
5.云南山地白族诺邓村的村落空间解析 [J], 王莉莉;尚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至人在其中感受和对物质空间感知基础上的空间组合关系。 ( 见图 3) 。d. 诺邓村集市空间因盐业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成了
诺邓古村落空间通过街巷、水系等线性空间把集散广场、入口、桥 诺邓古村特有的节点空间,村落形成了河西“台梯子”集市和河东
和植被斑块等节点空间串联起来,使独立的建筑单元组织成“建 “盐地街”集市两条“带状”集市空间形态。“台梯子”集市因街区
因人群活动、建筑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广场,或起统领作用的标志 和天际线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平地型”村落的三维空间构成特征。
点[1]。古村的节点空间界面类型化多样,是村内的公共场 所 空
a.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衔接界定了村落中的建成环境,确
收稿日期: 2012-10-22 作者简介: 李海燕( 1987- ) ,女,硕士,助教; 张东强( 1985- ) ,男,硕士,助教
的特征空间形态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珍品,为我们进行现代建筑 古盐井,盐业开采与发展是诺邓村落形成、稳定和衰退的标志,诺
设计和古村落开发保护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有益的指导。
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 1300 多年的历史。早期古村的形 成是以盐井为核心,不断向外围辐射发展而成,河西、河东片区的
民居围绕盐井而布置,建筑密度随着村落的扩张而减小。盐井虽
摘 要: 以诺邓古村为例,通过对特征空间、建筑空间和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解析诠释,探讨了山地型景观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特
征,为现代城镇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古村开发保护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城乡规划,空间形态,建筑空间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间,也是组织村落内“建筑簇群”组团的次级结构核心。
筑簇群”,形成井然有序,公共、半公共和私密空间合理分布的人 有众多台阶构筑而得名,与八条“盐马古道”相衔接,由两条横向
性化村落空间结构。
的街巷空间构成斜“U”字形的半封闭空间,集市连接各支巷节点,
1) 街巷空间。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界面、基面、顶面、转 使街巷的空间序列产生丰富的变化; “盐地街”集市以盐局为中
然没有处于诺邓古村的几何中心,却是诺邓的精神文化积聚的源
泉,引领着村落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古村落的空间形态。c. 大
榕树寄托了人们希望村落像“大青树”一样永久昌盛的美好愿望。
诺邓村的大榕树集散空间是一个半封闭标志性空间,北面是题名
图 1 诺邓古村全貌
坊,西面和东面是民居立面,南面是街巷,与题名坊、“会魁第”木
名村”和首批“中国景观村落”( 见图 1) 。古村是因盐业而发展起 落中常有的戏台、龙王庙、古盐井、周围山体和错落布置的建筑簇
来的典型“山地型”村落,是白族传统聚居的典型代表,在一定层 群为界面形成的半封闭节点空间,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标志性,不
面上反映着白族聚居地的文化特征,这种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仅是进村入口的重要交通作用,还是村民集散、休憩的空间。b.
1 特征空间
牌坊和提举司衙门三道门楼相衔接,形成三个较为复杂的连续空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意象五要素: 路径、边 间,每个空间结合地形高差层层递进,布局在一中轴线上,形成村
缘、地区、节点和地标,颠覆城市空间组织传统框架,将空间关系 落的视觉中心,构成村落休闲、交流、娱乐的综合性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 界面 基面
交叉空间
空间层次,街巷体 系 从 二 维 的 平 面 转 换 为 三 维 的 立 体 空 间 ,活 跃
图 2 街巷空间解析示意图
了街巷空间并造就了“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村落的特有街巷空间景观。
3) 边界。村落边界的存在,使村落从人们难以控制的自然环
2) 节点空间。节点空间是村落空间产生变化的转换点,是网 境中相对地划出人们能够把握的领域,从而使村落更具有场所 络连续性的交接点,主要包括因标志物集结而成的空间节点,或 性[3]。诺邓古村选址于山地,村落依山就势聚居,通过自然边界
·10·
第 38 卷 第 36 期 2012年12 月
山西建筑
定了村落的二维 安 全 格 局 范 围,形 成 村 落 的 凹 凸 边 界,囊 括 了 村 落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并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诺邓古村的外部 形态。诺邓古 村 中 的 自 然 边 界 形 成 两 种 视 线 较 为 开 阔 的 界 面: “U”形开敞界面和“L”形半开敞型界面( 见图 4) 。b. 天际线,诺 邓古村因地形起伏、建筑错落布置而形成竖向上的空间边界即天 际线,并与自然边界共同构建出诺邓村落空间的三维空间景观安 全格局,反映出古村的构成特征、制高点、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以 及整个村落与自然地形的吻合程度,主要有建筑形成的人工轮廓 和山体形成的自然轮廓。
第 38 卷 第 36 期 2012年12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36 Dec. 2012
·9·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2) 36-0009-03
诺邓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李海燕1 张东强2
( 1. 保山学院理工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2.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转折变化 支巷
植物
者生命力高度密集区; 植被是街巷空间中的“点状”标志物; 通过
“带状”的基面连接“面状”的建筑簇群和“点状”的空间标志物,
形成复杂多变、高低起伏的街巷空间( 见图 2) 。诺邓古村街巷按
垂直于等高线和 平 行 于 等 高 线 进 行 布 置,街 巷 之 间 通 过 平 台、台 阶、坡道这三种方 式 来 处 理 地 形 高 差,使 街 巷 呈 现 出 高 低 错 落 的
折、岔口和植被等,是村落中人与人多样化行为综合产生的线性 心,南至盐井,途经万寿宫、龙王庙和戏台,形成一条集经济贸易、
场所空间。街巷基面对空间起到引领性作用,而界面、顶面、转折 政治管理为一体的“带状”封闭空间。
和岔口却隐含在建筑簇群中,形成街巷空间的“面状”要素; 建筑 簇群作为依附体,积淀着古村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是街巷所有
诺邓古村地处云 南 大 理,形 成 于 西 汉,明 清 时 期 村 落 形 态 基 本定型,经 1300 多年历史洗涤和积累,村名、村民族别、语言一直 未变,被誉为“千年白族古村落”,2007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
a.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选址除了重视整体景观的同时,还尤为 重视村落出入处 的 水 口 地 带 景 观,水 口 是 村 民 出 入 村 落 的 要 道, 即村口[2]。诺邓古村口空间位于低位河谷地带,以传统白族古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