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与答题格式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①审题干,明确需下定义的对象及题目要求(如段 落限定等)。②圈画关键词句,筛选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③将提取的 信息整合,用“是”“叫作”等词连接起来。 (答题模板:“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是/叫作+被定义对象”或“被定 义对象+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改编)本文主要是讲物候现象,请你 结合第1~3段内容给“物候”下定义。 【答案】物候(被定义对象)是指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同气候关系密切、 能指导农事活动的、以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本质特征)_自然现象(属性)。
时间 用途: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
顺序
长等。
教材示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采用了从古到
今的时间顺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特征: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
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标志词: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词语,如东西南北中、上下
并列式 递进式
总分式
连贯式 (承接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说明文的结构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事物说明文。 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采用逻辑顺序
的事理说明文。 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常用于采用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 的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中。事物说明文则多用“总—分”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说明顺序
1.(2024·广安第16题第2问)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2024·天津第8题D项)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 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15个常考题答题模板
中考现代文阅读15个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中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明确记叙顺序,分析人称作用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三明确记叙顺序,分析人称作用1.明确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模板揭秘(1)读文章要看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
(2)阐述不能调换顺序一般从两方面考虑:①看所给的几段(句)是否与前文照应;②看所给几段(句)是否按一定的内在逻辑行文。
判定方法(1)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判定。
例如:《散步》。
(2)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
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
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例如《背影》。
(3)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
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
(4)补叙: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1)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
(2)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是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2.分析人称作用。
模板揭秘三种人称的关键词及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你”“你们”,亲切自然,便于抒情;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多角度描写,便于冷静分析事物。
注意: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训练重点:……分析插叙的作用母亲的菊花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5篇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题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的论点+接着······+最后······
2.论证方法:
3.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句子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
【答题公式】
结尾的句子:
【答题公式】
资料优质且整理不易,建议先收藏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_……_的特征/事理。
【答题公式】解释词语+带词解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六、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七.说明文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的作用
八.认识感悟类
【答题公式】完整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印证对文章的理解+一句话总结阐述。
九、列举分析
【答题公式】把握原文+结合生活积累触类旁通
十、探究归纳
【答题公式】比较文章与材料+表达观点+用事实与道理分析支撑观点+一第二篇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某个事例或道理是否适合充当论据: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 论点。②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其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③判断所给材 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论点是否一致——若观点一致,则 能够作为文章/某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论据。[答题模板:这是一 个事实/道理论据,论述了……(内容),而文章的中心论点/第×段的分论 点是……,论据有力论证了/不能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所以能/不能充 当论据。]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 例。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事例。 (分析第3、4段中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事例)(观点,在第8段)(补写一个事 实论据)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 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
明中心论点,有时没有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
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
区分论题与论点:论题只表述了问题、范围、关系等,常是一个短语且作 者态度不明。如《论教养》,题目表明了论题,即作者要谈论和教养有关 的内容,但具体的观点是什么还不清楚。而论点是一句态度明确的判断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教参“教学设计”改编)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 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两则材料作为论据,请 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 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答案】材料二写到文中较好。两则材料都是事实论据,材料一侧重于 “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材料二才是强调“勤 奋”问题,与“业精于勤”的观点一致。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表达效果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
答题模板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各种角度描写环境,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第×XXX可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因为该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与前后段落有照应或承接作用,删去会破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表达主题的效果。
3.第×段与第×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根据段落的作用和逻辑关系,可以考虑调换顺序。
但需要注意调换后是否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是否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如果调换后不符合逻辑顺序或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则不建议调换。
1.在XXX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
XXX正在采摘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
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我远远地望着她,喜欢她却不敢接近。
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她用心呵护着它。
2.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
XXX 喜欢花。
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XXX出现在她眼前。
我把花束递给她,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她邀请我跟她一起赶牛犊,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
3.在赶牛犊的过程中,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XXX 聊不完的话题。
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
XXX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4.在河边,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提议和查玛赛船。
当我的船要超过XXX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我险些掉进河里。
XXX嘲笑我,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她会成为我的恋人。
5.夏天来了,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旱獭肉去找XXX。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技巧记叙文类别(含小说和叙事散文)一、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解释层次划分的原因;编写全文或某段的结构提纲;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和整体的结构关系;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寻找线索与伏笔。
根据文章脉络,将打乱的句子、词语、文段归位。
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包括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感情变化和逻辑关系划分。
划分段落层次的技巧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
归纳___: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着眼全文的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思路等),句段的局部概况(段落大意、语句意思的概括);方法:内容概括,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关注文题,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答题模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例如,“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样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主旨概括: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三、把握线索考点:线索类型和作用:人物、事情、时空;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组织材料,以线索为基础,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感情变化和逻辑关系等方式进行划分。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通过小伙计的视角,塑造了___这个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积累)【一】记叙文一、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情节、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事件内容规范: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人+事】二、记叙的线索(概括行文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时间(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关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地点(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关注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人物(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关注主要人物)事物(以某一个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事件发展变化(关注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线)情感发展变化(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暗线)三、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1、※插叙作用(1)交代了……内容;解释了……原因;(2)突出人物……性格;(3)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4)使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5)突出中心……;2、倒叙作用(1)开篇点题;(2)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引出下文……内容;(4)使结构更紧凑;(5)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增强生动性。
四、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以“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作用:(1)使文章更真实;(2)叙述亲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人称:(以“你(们)”的口吻展开记叙)作用:(1)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3)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以“他、她、它(们)”)作用:(1)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叙事议论;(3)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题型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1)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3)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主题】五、修辞手法:【答题思路:(1)手法(2)表达效果+内容(3)情感(4)情节】1、※比喻、拟人:把……比作……(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情感,(为下文……作铺垫)。
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式
要熟记基本常识记叙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六、描写人物的角度(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议论文十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四、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十五、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十六、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或者: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段落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划线句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______作铺垫;语言上运用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特点(感情)。
(具体情况回答,两方面不一定全都答到)(二)修辞手法的作用:(赏析划线句子、末句的妙处、末句的表达效果。
有修辞考虑从修辞入手)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归纳
一、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技巧总结表
二、对上表的说明
1.文章类别
初中阶段对文章的分类,大致从两个角度:文学作品类(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和应用文章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如小说和有些散文也属记叙文。
因此,笔者把初中应试阅读的文章分为6类。
“淡化文体”是指记叙性不强的散文,或无需明确文体的文章。
另外,初中阶段小说和剧本的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一致的。
2.实地考察角度(考点)
在淡化文体的情况下,考察三个层次(语段、语句、词语)的理解,这是阅读考察的共性问题。
除此之外,各种文体的考察角度如图所示。
3.解题技巧
对于语文阅读理解而言,所谓技巧就是熟悉分析问题时应切入的角度。
上表中亦有所说明。
三、常用文体写作解题技巧
1.记叙文(小说)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任务就是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为文章所充分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观点。
必须化解这个问题,须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高度关注文题、结尾结尾、关键句(过渡阶段句、中心句)、段落联系、线索思路。
在记叙文中,描绘、议论、抒情分担着进一步增强形象、扩散作者情感的关键促进作用。
这些信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必要的符号标识以引起注意
初中英语。
2025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2025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拉分项目之一,该如何做到不失分是很重要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方略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方略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1、概括所叙的事情或故事情节。
段意概括方法:摘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联合起来概括。
(弄清记叙的要素,抓住谁做什么,结果如何来概括。
)2、归纳中心从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句、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语言形式:通过叙述(描写)……表现(赞扬或批判)3、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1、从特定语境、描写对象(人物性格、环境)和表达中心的角度去考虑,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弦外之音。
2、从文章结构角度考虑。
4、一段话的理解。
如“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段话应放在哪两段之间?”方法:从内容和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5、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方法:1、人物描写,就要考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也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
2、景物描写,可从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等三方面考虑。
6、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方法:从修辞角度、美感、思想内容两方面去考虑。
7、理解作品中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方法:要结合作品的主题分析,因为作品中所有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8、层次划分。
方法:按时间顺序、情节发展、地点转换、描述角度、思想感情变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9、分析人物形象。
从描写(直接、间接、细节)、人物关系、关键句入手。
10、举例:动词的好处:形容词的好处:句子的理解:说明文阅读1、说明对象和特征。
方法:说明对象往往在文章题目或开头就已交代清楚,因此,要注意题目与开头;说明对象特征,要注意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句子,或者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注意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
2、概括说明文的内容。
方法:1、注意抓住中心句;2、抓住关键词语,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
3、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方法:此种内容的考查很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比较。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格式及中考常考考点(1)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的答题格式及中考常考考点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常考题型的答题格式:1.概括情节或主要内容:一件事(四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多件事(两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2.赏析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①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抒发了/烘托了……的情感/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了……(对象)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抒发了/烘托了……的情感/心情。
③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对象)的……特点,强调了……的内容/主旨,抒发了……的情感。
④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强调了……的特点,突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情/情感。
⑤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回环往复,充满语言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了……的特点,强调了……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⑥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强调了……的特点,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⑦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感情强烈。
⑧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注:①修辞手法要判断完整;②基本思路:修辞+内容+情感。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准确地写出了……(人物做什么事的样子/情状/情景),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情)。
注:①人物的描写方法要判断完整;②动作描写要提炼出动词;③基本思路:描写方法+内容+性格/心情。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词语”的意思是……(本义),在句中指……(语境义),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准确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与答题格式中考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
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
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五、结构层次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2、概括层意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考点之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对策: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考查3] 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之七、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 句,因为它xx.考点之八、结构和思路[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策: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
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案——怎样概括。
考点之九。
标题考查。
[类型1]、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类型2]、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
考点之十。
知识拓展题[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
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
[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对联体现主旨。
对策:掌握广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
[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如《词典的故事》(2006年广东),可以从现代人、贫苦儿童、女营业员等角度去谈体会。
[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6]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7]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8]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8]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