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T 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职业卫生相关法规标准汇总---2015
现行有效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职业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规(国务院令)1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劳动保护条例2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3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章(部门令)和规范性文件安监部门1安监总局令[2012]第51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3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59号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4安监总局令[2012]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5安监总局令[2012]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6安监总局令[2012]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7安监总局令[2009]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8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9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0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1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12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13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14安监总局令[2014]第69号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15安监总局令[2015]第73号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16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17安监总管三〔2013〕12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及其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2013年完整版)卫生部门1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2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3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4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标准(未含放射内容)1GBZ/T 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2GBZ/T 222-2009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3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4GBZ 160系列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5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6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7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8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9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10GBZ/T 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11GBZ/T 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12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13GBZ/T 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14GBZ/T 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15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16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17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18GBZ/T 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19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20GBZ/T 189.1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21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2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3GBZ/T 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24GBZ/T 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25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26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27GBZ 230-20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8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29GBZ/T 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30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31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2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33GBZ/T 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34GBZ/T 223-2009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35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36GBZ/T 259-2014 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37GBZ/T 253-2014 造纸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38GBZ/T 252-2014 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39GBZ/T 251-2014 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40GBZ/T 231-20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41GBZ/T 212-2008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42GBZ/T 211-2008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43GBZ/T 213-200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44GBZ/T 199-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45GBZ/T 198-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46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47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8GBZ 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9GBZ 221-2009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50GBZ/T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51GBZ/T 254-2014 尿中苯巯基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52GBZ/T 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53GB 50187-201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54GB/T 12801-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55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56GB 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7GB 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58GB 50019-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9GB 18463-2001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极其测评要求60GB 8958-2006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61GB/T 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62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标准63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64GB/T 16758-200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65GB 30077-2013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66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67AQ 2013-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技术规范AQ 2013.1-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AQ 2013.2-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通风AQ 2013.3-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AQ 2013.4-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管理AQ 2013.5-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鉴定指标68AQ/T 3044-2013 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69AQ/T 3047-2013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70AQ/T 4208-2010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71AQ/T 4269-20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72AQ 4217-2012 粉尘采样器技术条件73AQ/T 4268-20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光散射法74AQ 4237-2014 焊接烟尘净化器通用技术条件75AQ/T 3048-2013 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76AQ 2049-2013 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77AQ 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78AQ/T 3052-201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79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80AQ 4202-2008 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81AQ 4203-2008 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82AQ 4209-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83AQ 4210-2010 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84AQ 4211-2010 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85AQ/T 4212-2011 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86AQ 4213-2011 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87AQ 4214-2011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88AQ 4215-2011 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89AQ/T 4216-2011 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90AQ/T 4218-2012 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91AQ/T 4219-2012 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2AQ 4220-2012 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93AQ 4221-2012 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4AQ 4222-2012 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95AQ 4223-2012 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96AQ 4224-2012 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7AQ 4225-2012 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8AQ 4226-2012 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9AQ/T 4227-2012 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100AQ 4238-2014 日用化学产品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01AQ/T 4239-2014 轧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02AQ/T 4240-2014 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03AQ 4241-2015 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104AQ 4242-2015 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5AQ 4243-2015 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6AQ/T 4244-2015 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7AQ 4245-2015 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8AQ 4246-2015 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109AQ/T 4247-2015 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0AQ/T 4248-2015 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1AQ/T 4249-2015 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112AQ 4250-2015 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3AQ/T 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14AQ/T 4252-2015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15AQ/T 4253-2015 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16AQ 4254-2015 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117AQ/T 4255-2015 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18AQ/T 4256-2015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19AQ/T 4257-2015 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20AQ/T 4258-2015 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21AQ/T 5207-2011 涂装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122AQ 5208-2011 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123AQ 5217-2015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124AQ 6101-2007 橡胶耐油手套125AQ 6103-2007 焊工防护手套126AQ 6102-2007 耐酸(碱)手套127AQ 6104-2007 防X线手套128AQ/T 6107-2008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129AQ/T 6108-2008 安全鞋、防护鞋和职业鞋的选择、使用和维护130AQ/T 6110-2012 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管理规范131AQ/T 9009-20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132AQ/T 4271-2015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133AQ 5212-2011 通风净化设备安全性能检测要求及方法134AQ 2007.1-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135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136AQ/T 3016-2008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137AQ/T 3017-2008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138AQ/T 7008-2013 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139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40AQ/T 7010-2013 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41AQ 3037-2010 硫酸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42AQ 3038-2010 电石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43AQ 3039-2010 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144AQ 3040-2010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同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58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直读式仪器direct-reading detectors能够瞬间或近于瞬间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或有害气体并显示其浓度的分析仪器。
3.2仪器检测范围detection range正常状态下,仪器所能检测出空气中被测气体浓度的范围。
3.3仪器分辨率resolution of detector仪器能够识别的被测气体浓度变化的最小值。
3.4检测误差detection error仪器的指示值与标准气浓度值之差,以相对误差表示。
4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基本要求4.1检测方法和仪器能满足密闭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4.2进行密闭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4.3检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5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种类5.1准入检测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前,对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检测,为准入密闭空间提供依据。
5.2监护检测人员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时,对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连续的或定时的检测,以保障准人者的安全。
5.3事故检测发生事故后对密闭空间进行的检测,为处理事故、抢救人员和保障抢修提供有毒有害气体的信息。
6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技术要求6.1基本要求6.1.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GB12358的要求。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 检测仪选用指南
GBZ/T 222-2009
5、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5.1根据本规范的选择原则和性能指标要求,按附录A选择 密闭空间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
5.2工作人员经培训后方能对密闭空间进行检测,检测过 程应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5.3用人单位应建立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管理制度和使用程 序,并由使用维护记录,制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A2选用说明
A2.5红外式可燃气体检测仪虽无欠氧和传感器中毒问题, 但检测范围有局限性,对有些可燃气体没有相应。如果该 仪器能对密闭空间中存在的可燃气体都有相应时,可选用。 A2.6测氧仪和红外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都是专用的气体检 测仪。 A2.7 根据密闭空间气体组成,可选用半导体气体检测仪, 但其受环境影响相对大,检测精度较差。 A2.8气体检测管一般用于检测精度不高的场所。 A2.9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其他类型检测仪,也可用于密闭空 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3 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选用原则
3.5对于可燃的有毒气体,应按照3.4有毒气体选择检测仪。 3.6直读式气体检测仪宜选择多传感器(包括氧、可燃气 体和几种有毒气体的传感器)的检测仪,也可选择分立式 的测氧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 3.7直读式气体检测可选择泵吸式检测仪,也可选择扩散 型检测仪。在外部检测密闭空间的气体时,泵吸型检测仪 应具有延长采样管,扩散型检测仪应具有记录最大值的功 能。使用延长采样管不应影响检测结果。 3.8选用非防爆型直读式检测仪,检测时应采取隔离等防 爆措施,使其符合防爆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我局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GBZ T 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同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58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直读式仪器direct-reading detectors能够瞬间或近于瞬间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或有害气体并显示其浓度的分析仪器。
3.2仪器检测范围detection range正常状态下,仪器所能检测出空气中被测气体浓度的范围。
3.3仪器分辨率resolution of detector仪器能够识别的被测气体浓度变化的最小值。
3.4检测误差detection error仪器的指示值与标准气浓度值之差,以相对误差表示。
4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基本要求4.1检测方法和仪器能满足密闭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4.2进行密闭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4.3检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5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种类5.1准入检测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前,对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检测,为准入密闭空间提供依据。
5.2监护检测人员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时,对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连续的或定时的检测,以保障准人者的安全。
5.3事故检测发生事故后对密闭空间进行的检测,为处理事故、抢救人员和保障抢修提供有毒有害气体的信息。
6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技术要求6.1基本要求6.1.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GB12358的要求。
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
室外自动喷水管道
DN250
900m
厂区
符合
(10)个体处置设施
35
淋洗器
安全淋洗器
3套
催化氢化车间
HG/《人身防护应急系统的设置》
符合
5套
罐区
36
应急照明设施
应急照明灯
78个
催化氢化车间、罐区泵房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符合
探照灯
2个
控制室
符合
防爆型手电筒
5个
值班室、控制室
符合
涡轮流量计
12台
罐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符合
智能流量积算仪
12台
符合
5
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设施
可燃气体检测器
27台
催化氢化车间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符合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1套
控制室
符合
可燃气体检测器
12台
罐区
符合
6
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检验检测设备、仪器
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
13
电气防爆设施
防爆配电箱
10面
罐区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符合
防爆操作柱
37个
催化氢化车间
符合
防爆灯具
200套
催化氢化车间、罐区
符合
(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14
防静电设施
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13套
催化氢化车间、罐区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符合
15
对《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热的有机酸 ( 比如乙酸 ) 或直接暴露于酸f 生 气体 ( 比 如H C 1 , 硫酸蒸气 ) 也可能腐蚀传感器。卤代烃存在
中图分类号 : X9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9 9 0 5 ( 2 0 1 3 ) 0 5 - 0 0 5 4 - 0 3
密 闭空 间 ( c o n i f n e d s p a c e) 是 指 与 外 界 相 对 隔
出规 定 。
离, 进出 口受 限, 自然通风不 良, 足够容纳一人进人
层。例如硫化氢气体的分子量是 3 4 , 大于空气的平均 分子量 2 9 , 比值 大于 1 , 在有限空间一般积聚在底
层。同时, 对于其他层面, 也要选择几个点进行监测。
换 言之 , 对于 一种 物质 而 言 , 应 首先 确定 重 点监 测 的
层面, 对于其他层面, 可选择监测几个点。这样, 该物 质 的监测 数据才具有代表性 。
。 ” 可能含有某种有害气体 ; 缺氧; 含有可能困住进人人 现 场实 际确 定监 测频 率 ) 员 的物 质 ; 内部 构造 可 能导致 进 入人 员受 困或 窒息 , 1 . 2 监 测采 样点 设置 的代 表性 比如相邻墙间的距离渐窄或地板 向下倾斜到一个死 进 人 有 限 空 间作 业 前 , 要 进行 有 限空 间的有 毒
该 规 范 尚有一 些关 键 问题 未予 阐明 。为更好 地 贯彻
可燃性
表 1 不 同气 体对 空气 的 K值 z 1
气体 / 蒸气
顶管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分享版
*****市主城区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二期PPP工程顶管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审核:编制:日期:年月日*****项目部目录1.总则 (1)1.1编制依据 (1)1.2方案适应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3.施工部署 (2)3.1技术准备 (2)3.2现场准备 (2)3.3材料机具准备 (3)3.4劳动力准备 (4)4.安全技术措施 (4)4.1作业程序 (4)4.2排水措施 (5)4.3通风措施 (5)4.4通讯措施 (7)4.5施工用电 (7)4.6机械设备安全 (7)4.7区域警戒与消防 (8)5.安全保障措施 (8)5.1组织机构及职责 (8)5.1.1组织机构 (8)5.1.2各部门及部门人员职责 (8)5.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10)5.3安全操作规程 (12)6.应急预案 (13)6.1应急组织 (13)6.2应急响应 (15)6.3应急物资及培训演练 (16)6.3.1急救物资设备 (16)6.3.2培训与演练 (17)6.4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 (17)7.附件 (20)顶管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总则1.1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4)《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5)《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GBZ2.1-2007;(8)《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33-2009;(9)《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6-2007;(10)《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 222-2009。
1.2方案适应范围本方案适用范围为*****市主城区污水厂网、生态水网共建项目二期PPP工程区域内顶管施工有限空间作业。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修改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三、部门规章(1)《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1号,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
(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2014年4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7月27日起施行)。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家卫计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7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
(7)《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1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11)《卫生部卫生立法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号,1999年10月13日起施行)。
各体系法律法规清单最新汇总版(201911)
各体系法律法规清单最新汇总版(201911)ISO9001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条款)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7.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8. 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9.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0.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3.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6.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 危险废物转移单管理办法20.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3.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4. 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25. 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实施细则26. 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7.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28.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0.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31. 关于在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哈龙灭火器的通知3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33. 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34.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35.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36.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37.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0.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42.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4. 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暂行)45. 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46.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47. 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9.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50.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51.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试行)52.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和环境标志使用管理规定53. 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三批)54. 关于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规定55. 危险货物品名表5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57.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58.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5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60.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6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6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6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6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66.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8.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69. 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70.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办法7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7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73.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2.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16-20)3.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 高毒物品目录7.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8.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9.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0. 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2.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90令)(新)1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令)1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令)15.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令)16.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0 令)17. 50号令征求意见稿(新)18.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59令)19.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73令)20. 废止和修改十部规章的决定(80令)21.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2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目录(12-73)23.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12-89)24.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3-171)25.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14-39)26.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4-111)2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15-16)28.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15-124)29.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5-63)30. 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15-59)31. 《档案管理规范、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15-93)32.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13-002)33. 修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13-003)34.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要求(14-002)3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4-003)3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3-004)37.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16-9)38.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9. GBZ2.1-2007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40. GBZ2.2-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41. GBZ3-157 诊断标准42. 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43. GBZ/T160.1-85查询系统44.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5. GBZ/T189.1超高频辐射46. GBZ/T189.2高频辐射47. GBZ/T189.3工频电场48. GBZ/T189.4 激光辐射49. GBZ/T189.5微波辐射50. GBZ/T189.6紫外辐射51. GBZ/T189.7高温52. GBZ/T189.8噪声53. GBZ/T189.9手传振动54. GBZ/T189.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55. GBZ/T189.11体力劳动强度时心率56. GBZ/T192.1 总粉尘57. GBZ/T192.2 呼吸性粉尘58. GBZ/T 192.3 游离二氧化硅59. GBZ/T 192.4 石棉纤维浓度60. 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61. 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62. 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63. 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64. 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65. 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66. 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67. 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68. 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69. GBZ/T211-2008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70. GBZ/T222-2009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71. GBZ/T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72. GBZ/T 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73. 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74.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75. 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76. 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77. 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78. GBZ 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79. GBZ/T 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80. GBZ/T 251-2014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1. GBZ/T 252-2014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2. GBZ/T 253-2014造纸业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3. GBZ/T 259-2014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84.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85.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6. 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87. 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88. 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89. 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0. 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91. GB/T 16758-2008 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92. 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93. GB/T 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94. AQ/T 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95. AQ 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96. AQ 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7. AQ 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8. AQ/T4212-2011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99. AQ4213-2011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0. 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1. AQ4215-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102. AQ/T4216-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03. AQ4217-2012粉尘采样器技术条件104. AQ/T4218-2012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05. AQ/T4219-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6. AQ4220-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107. AQ4221-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8. AQ4222-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09. AQ4223-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10. AQ4224-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1. AQ4225-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2. AQ4226-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3. AQ/T4227-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114. 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115. AQ/T 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116. AQ/T 8009-2013预评价117. AQ/T 8010-2013控制效果评价118. AQ/T 4223-201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119. AQ4238-2014 日用化学产品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时120. AQ/T4239-2014 轧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1. AQ/T4240-2014 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2. AQ 5217-2015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123. AQ 4241-2015 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124. AQ 4242-2015 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5. AQ 4243-2015 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26. AQ/T 4244-2015 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7. AQ 4245-2015 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时128. AQ 4246-2015 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129. AQ/T 4247-2015 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0. AQ/T 4248-2015 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1. AQ/T 4249-2015 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132. AQ 4250-2015 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3. AQ/T 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4. AQ/T 4252-2015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5. AQ/T 4253-2015 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6. AQ 4254-2015 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137. AQ/T 4255-2015 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8. AQ/T 4256-2015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9. AQ/T 4257-2015 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0. AQ/T 4258-2015 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1. AQ/T 4259-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2. AQ/T 4260-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3. AQ/T 4261-2015 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4. AQ/T 4262-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5. AQ/T 4263-2015 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6. AQ/T 4264-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7. AQ/T 4265-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8. AQ/T 4268-20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149. AQ/T 4269-20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150. AQ/T 4270-2015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51. AQ/T 4271-2015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IATF16949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7.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1. 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12. 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13. 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5年修订)ISO27001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3.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4.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5.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6.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修订)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0. 通信行业统计管理办法11. 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2. 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管理办法13. 国际通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14.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15.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16.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1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1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1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20.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1. 商用密码科研管理规定22. 国务院关于修改〈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的决定23.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4.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25.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26.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2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简介和一般模型28. 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29. 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EAL4增强级)3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3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报批稿)32.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33.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34.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35.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3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3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38.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和终端设备隔离部件测试评价方法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243-2000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用密码管理条例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4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48.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49.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50.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5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52.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5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国信办版)54.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55. 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56.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57. 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技术规范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9.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60.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61.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6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63.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64.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65.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66.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67. 会计电算化工作指南68.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69.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70.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71.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72. 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73. 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74.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75. 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76.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7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ISO13485法律法规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4. 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5.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6.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7.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执行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8.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部分)9.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三(关于《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的修订说明)10.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四11.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五12.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13.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二(《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部分)14.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15.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部分(一)16. 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定1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1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有关事宜的通告20.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2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植入性医疗器械2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2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24.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等4个指导原则的通知2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的通告26. 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2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的通告28.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的通知29.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30.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部分(一)31.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3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备案有关事宜的公告33.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34.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的通知35.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通知36.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跨省辖区增设仓库监管规定的通知37.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38. 关于《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说明39.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40.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41.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42.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43. 医疗器械抽验和不良事件监测部分(一)44.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45.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46.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47. 关于《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说明48. 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49. 关于《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的说明50.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解读之六(命名)51.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52.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解读53.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解读之二54. 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55.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56.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解读57.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58. 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59. 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60. 关于《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的说明61. 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62. 医疗器械注册复审程序(试行)63.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6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65. 《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解读66. 电动牵引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67.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68. 总局关于印发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等21种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的通知食品企业通用法律法规清单。
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
附录一: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流量检测和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检验检测设备、仪器火灾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涡街流量计轮流量计能流量积算仪可燃气体检测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氧气检测报警仪火灾检测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应急广播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12 台12 台1套催化氢化车间罐区催化氢化车间罐区氢化间、溶料淬8台1套14 台灭间、合一室催化氢化车间、罐区催化氢化车间、罐区符合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Z/T 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巡检人符合符合符合符合员用防止人员窒息精品文档21紧急备用电源UPS电源 1 套控制室22紧急切断设施ESD系统:(反应器超温、超压、搅拌电机故障、电流异常等情况下联锁关闭氢化釜氢气进料阀及夹套蒸汽调节阀,同时全开氢化釜夹套上水调节阀,并打开氢化釜盘管上水回水开关阀、夹套冷冻上水回水开关阀。
另氢化釜超压时全开氢化釜泄爆管调节阀)1套DCS系统:(热水罐高液1套位联锁切断补水阀;)储罐输送泵出口流量集中指示、累积控制、紧1 套急切断罐区催化氢化车间泡沫释31放设施干式报33警阀组消防水34管网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6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6移动式水力空气泡沫灭火设备,型号为MPY200,充装200L 型抗溶性氟蛋白泡沫液。
地上式室外消火栓SSFT100/65-1.6室内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道DN200外自动喷水管道催化氢具化车间-氢气站8具2套催化氢化车间催化氢化车间《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201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 0084—2001(2005 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 0084—2001(2005 年版)符合符合精品文档护装备防静电工作服防化学品手套符合符合符合符合。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职业卫生部分)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职业卫生部分)(根据评价报告书中涉及的具体内容合理选用)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国发[1987]第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5号“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3]3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川安监[2012]252号《关于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安监[2013]122号《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区域内现状评价报告采用)1.2.2技术规范、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H/T3053-200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HG/T20698-2009《化工采暖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2011《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42-2007《合成纤维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H/T3027-2003《石油化工企业照度设计标准》;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GB50523-2010《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DL5454-2012《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设计规程》;GB50706-201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577-2010《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477-2009《纺织工业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643-2010《橡胶工厂职业安全与卫生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2008《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687-2011《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4233-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G20503-1992《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范》;SH/T3146-2004《石油化工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部分:×××》(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Z/T160.××-2004(或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部分:×××》(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T934-2008《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如项目中涉及到高温作业,并要同时检测WBGT指数、气温、气湿、风速、热辐射强度、气压等时采用);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Z26213-2010《室内照明计算基本方法》;GB/T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AQ/T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L/T325-2010《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2013年10月1日实施);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Y/T6772-2009《气体防护站设计规范》(石油天然气企业用);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5207-2011《涂装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ZW-JB-2013-002“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的通知”;涉及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或者职业卫生管理规程:AQ4201-2008《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2-2011《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5-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T4216-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4218-2012《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4219-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0-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4221-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2-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3-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4-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5-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6-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27-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5208-2011《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GB8959-2007《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12434-2008《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13691-2008《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15600-2008《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16911-2008《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22629-2008《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Z/T193-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GBZ/T198-2007《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199-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11-200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2-2008《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T14442-2008《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SY/T6284-2008《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监测、评价规范》;GB13746-2008《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T17398-1998《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17397-1998《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17269-1998《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DL/T692-2008《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1.2.3基础技术资料×××工程项目备案通知书;×××工程项目的评价委托书;×××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预评价列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大多数项目预评价时已开工建设,预评价可列入);×××工程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控制效果评价列入,预评价结论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同时附安监局通过该设计专篇的批复);×××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及其安监局批复(或安监局同意备案的通知书)(控制效果评价列入);×××工程项目有关设计图纸等资料;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建设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最新职业卫生标准大全(截止20171231晚)
现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目录清单(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 年3月14日主席令第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3 年07月01日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职业病防治法,2017 年11月05日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 年08月27日国务院令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90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75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安监总局令第73号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安监总局令第50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厅安健函[2015 ]59号关于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管理规范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7]3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ZW-JB-2014-00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2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要求GBZ 292-2016 职业性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肺沉着病的诊断GBZ 291-2017 职业性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的诊断GBZ 290-2017 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的诊断GBZ 289-2017 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GBZ 288-2017 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的诊断GBZ 227-2017 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GBZ 94-2017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GBZ 90-2017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GBZ 84-2017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GBZ 63-2017 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GBZ 53-2017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GBZ 278-2016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GBZ 258-2014 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诊断GBZ 246-2013 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GBZ 245-2013 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GBZ 239-2011 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诊断GBZ 236-2011 职业性白斑的诊断GBZ 226-201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221-2009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GBZ 218-2009 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GBZ 209-2008 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93-2010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 92-2008 职业病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1-2008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89-2007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88-2002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 86-2002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 85-2014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GBZ 83-2013 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GBZ 82-200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 81-2002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 80-2002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 79-2013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GBZ 7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5-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4-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 73-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 71-2013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GBZ 70-2015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第1号修改单GBZ 69-2011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诊断GBZ 68-2013 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 67-2015 职业性铍病的诊断GBZ 66-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 65-2002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 61-2015 职业性牙酸蚀病的诊断GBZ 60-2014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的诊断GBZ 59-2010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8-2014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GBZ 57-2008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6-2016 职业性棉尘病的诊断GBZ 55-2002 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GBZ 54-2002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 52-200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51-2009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 50-2015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GBZ 49-2014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8-2002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 47-2016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的诊断GBZ 46-2002 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 45-2010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44-2016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诊断GBZ 43-2002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诊断诊断标准GBZ 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 39-2016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GBZ 38-2006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37-2015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GBZ 36-2015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诊断GBZ 35-2010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GBZ 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GBZ 32-2015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GBZ 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 30-2015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GBZ 29-2011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28-2010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GBZ 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GBZ 26-2007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GBZ 25-2014 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GBZ 24-2006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GBZ 21-2006 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GBZ 18-2013 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GBZ 17-2015 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GBZ 17-2015)第1号修改单GBZ 16-2014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的诊断GBZ 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14-2015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诊断GBZ 13-2016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GBZ 12-2014 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GBZ 11-2014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的诊断GBZ 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9-2002 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诊断标准GBZ 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 7-2014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GBZ 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 5-2016 职业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GBZ 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3-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98-2017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GBZ 24-2017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GBZ 54-2017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的诊断GBZ 294-2017职业性铟及其化合物的诊断GBZ/T 218-2017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GBZ/T163-2017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105-2017职业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GBZ/T 286-2016 血中1,2—二氯乙烷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GBZ/T 285-2016 珠宝玉石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84-2016 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77-2016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GBZ/T 276-2016 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适合性检验颜面分栏GBZ/T 275-2016 氯气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72-2016 中小制鞋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67-2015 职业病诊断文书书写规范GBZ/T 265-2014 职业病诊断通则GBZ/T 260-2014 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GBZ/T 259-2014 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54-2014 尿中苯巯基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GBZ/T 253-2014 造纸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52-2014 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51-2014 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47-2013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GBZ/T 240-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GBZ/T 238-2011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GBZ/T 237-2011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GBZ/T 231-20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 230-20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GBZ/T 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3-2009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2-2009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 213-200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2-2008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11-2008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 210.5-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T 210.2-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2部分: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BZ/T 210.1-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 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199-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 198-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 157-2009 职业病诊断标准名词术语GBZ/T 160.8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 160.84-2007 钇及其化合物GBZ/T 160.84-2007 钇及其化合物GBZ/T 160.83-2007 铟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2007 醇醚类化合物GBZ/T 160.81-2004 生物类化合物GBZ/T 160.80-2004 炸药类化合物GBZ/T 160.79-2004 药物类化合物GBZ/T 160.78-2007 拟除虫菊脂类农药GBZ/T 160.77-2004 有机氯农药GBZ/T 160.76-2004 有机磷农药GBZ/T 160.75-2004 杂环化合物GBZ/T 160.74-200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 160.73-2004 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72-2004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71-2004 肼类化合物GBZ/T 160.70-2004 醇胺类化合物GBZ/T 160.69-2004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 160.68-2007 腈类化合物GBZ/T 160.67-2004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 160.66-2004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 160.65-2004 卤代脂肪族酯类…GBZ/T 160.64-2004 不饱和脂肪族酯…GBZ/T 160.63-2007 饱和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62-2004 酰胺类化合物GBZ/T 160.61-2004 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 160.60-2004 酸酐类化合物GBZ/T 160.59-2004 羧酸类化合物GBZ/T 160.58-2004 环氧化合物GBZ/T 160.57-2004 醌类化合物GBZ/T 160.56-2004 脂环酮和芳香族GBZ/T 160.55-2007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 160.54-2007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 160.53-2004 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 160.52-2007 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 160.51-2007 酚类化合物GBZ/T 160.50-2004 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 160.49-2004 硫醇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 醇类化合物GBZ/T 160.47-2004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2004 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5-2007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44-2004 多环芳香烃化合物GBZ/T 160.43-2004 多苯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7 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1-2004 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 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39-2007 烯烃类化合物GBZ/T 160.38-2007 烷烃类化合物GBZ/T 160.37-2004 氯化物GBZ/T 160.36-2004 氟化物GBZ/T 160.35-2004 碲及其化合物GBZ/T 160.34-2004 硒及其化合物GBZ/T 160.33-2004 硫化物GBZ/T 160.32-2004 氧化物GBZ/T 160.31-2004 砷及其化合物GBZ/T 160.30-2004 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 160.29-2004 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8-2004 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7-2004 硼及其化合物GBZ/T 160.26-2004 锆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 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4-2004 钒及其化合物GBZ/T 160.23-2004 钨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 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1-2004 铊及其化合物GBZ/T 160.20-2004 钽及其化合物GBZ/T 160.19-2004 锶及其化合物GBZ/T 160.18-2004 钠及其化合物GBZ/T 160.17-2004 钾及其化合物GBZ/T 160.16-2004 镍及其化合物GBZ/T 160.15-2004 钼及其化合物GBZ/T 160.14-2004 汞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 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2004 镁及其化合物GBZ/T 160.11-2004 锂及其化合物GBZ/T 160.10-2004 铅及其化合物GBZ/T 160.9-2004 铜及其化合物GBZ/T 160.8-2004 钴及其化合物GBZ/T 160.7-2004 铬及其化合物GBZ/T 160.6-2004 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5-2004 镉及其化合物GBZ/T 160.4-2004 铋及其化合物GBZ/T 160.3-2004 铍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004 钡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004 锑及其化合物GBZ/T287-2017木材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第二部分硅太阳能电池GBZ/T280-2017火力发电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99.2-2017电池制造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第二部分硅太阳能电池GBZ/T 30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分为以下160个部分:——第1 部分:总则——第2 部分:锑及其化合物——第3 部分:钡及其化合物——第4 部分:铍及其化合物——第5 部分:铋及其化合物——第6 部分:镉及其化合物——第7 部分:钙及其化合物——第8 部分:铯及其化合物——第9 部分:铬及其化合物——第10 部分:钴及其化合物——第11 部分:铜及其化合物——第12 部分:锗及其化合物——第13 部分:铟及其化合物——第14 部分:铁及其化合物——第15 部分:铅及其化合物——第16 部分:镁及其化合物——第17 部分:锰及其化合物——第18 部分:汞及其化合物——第19 部分:钼及其化合物——第20 部分:镍及其化合物——第21 部分:钾及其化合物——第22 部分:钠及其化合物——第23 部分:锶及其化合物——第24 部分:钽及其化合物——第25 部分:铊及其化合物——第26 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第27 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锡——第28 部分:钨及其化合物——第29 部分:钒及其化合物——第30 部分:钇及其化合物——第31 部分:锌及其化合物——第32 部分:锆及其化合物——第33 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4 部分: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第35 部分:三氟化硼]——第36 部分:乙硼烷和癸硼烷——第37 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第38 部分:二硫化碳——第39 部分:三氯氢硅、四氢化硅和三甲基一氯硅烷——第40 部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硝酸——第41 部分:氨、氯化铵和氨基磺酸铵——第42 部分:氰化物——第43 部分:叠氮酸和叠氮化钠——第44 部分:黄磷、磷化氢和磷酸——第45 部分:五氧化二磷和五硫化二磷——第46 部分:三氯化磷和三氯硫磷——第47 部分: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第48 部分:臭氧和过氧化氢——第49 部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第50 部分:硫化氢——第51 部分:六氟化硫——第52 部分:氯化亚砜——第53 部分:硒及其化合物——第54 部分:碲及其化合物——第55 部分:氟及其化合物——第56 部分:氯及其化合物——第57 部分:溴及其化合物——第58 部分:碘及其化合物——第59 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第60 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第61 部分: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第62 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第63 部分: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焦炉逸散物和石油沥青烟的苯溶物——第64 部分:石蜡烟——第65 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第66 部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第67 部分:三甲苯、异丙苯和对特丁基甲苯——第68 部分:苯乙烯、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第69 部分:联苯和氢化三联苯——第70 部分:茚、蒽、菲和3,4-苯并(a)芘——第71 部分:萘、萘烷、四氢化萘和氯萘——第72 部分:二氟氯甲烷和二氟二氯甲烷——第73 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第74 部分:氯乙烷和氯丙烷——第75 部分:溴甲烷、四溴化碳、二溴乙烷和溴丙烷——第76 部分:碘甲烷和碘仿——第77 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第78 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第79 部分:β-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和六氯环戊二烯——第80 部分:氯丙烯和二氯丙烯——第81 部分: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第82 部分:苄基氯和对氯甲苯——第83 部分:溴苯——第84 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第85 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第86 部分:乙二醇——第87 部分:糠醇和环己醇——第88 部分:氯乙醇和1,3-二氯丙醇——第89 部分: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第90 部分:甲硫醇、乙硫醇和正丁硫醇——第91 部分:苯酚、甲酚和邻仲丁基苯酚——第92 部分:4,6-二硝基邻甲酚和苦味酸——第93 部分:五氯酚和五氯酚钠——第94 部分: 2-萘酚和双酚 A——第95 部分:乙醚、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和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第96 部分: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第97 部分:二丙二醇甲醚和1-甲氧基-2-丙醇——第98 部分:二苯醚、茴香胺和十溴联苯醚——第99 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第100 部分:糠醛和二甲氧基甲烷——第101 部分:三氯乙醛——第102 部分:丙烯醛和巴豆醛——第103 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第104 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第105 部分:异亚丙基丙酮和乙基戊基甲酮——第106 部分:氯丙酮——第107 部分:过氧化甲乙酮和二丙酮醇——第108 部分:乙烯酮和双乙烯酮——第109 部分:环己酮、甲基环己酮、苯乙酮和异佛尔酮——第110 部分:氢醌和间苯二酚——第111 部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第112 部分:甲酸和乙酸——第113 部分:丙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第114 部分:草酸和对苯二甲酸——第115 部分:氯乙酸——第116 部分:对甲苯磺酸——第117 部分:过氧化苯甲酰——第118 部分:乙酸酐、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第119 部分:光气、硫酰氟和羰基氟——第120 部分: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第121 部分:丙烯酰胺和己内酰胺——第122 部分: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第123 部分:乙酸酯类——第124 部分: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和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第125 部分:1,4-丁内酯和乳酸正丁酯——第126 部分:硫酸二甲酯和三甲苯磷酸酯——第127 部分:丙烯酸酯类——第128 部分:甲基丙烯酸酯类——第129 部分: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第130 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第131 部分:甲基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和多次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第132 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第133 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第134 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氰——第135 部分:一甲胺和二甲胺——第136 部分:三甲胺、二乙胺和三乙胺——第137 部分:乙胺、乙二胺和环己胺——第138 部分:丁胺和二亚乙基三胺——第139 部分:乙醇胺——第140 部分:肼、甲基肼和偏二甲基肼——第141 部分:苯胺、N-甲基苯胺和二甲基苯胺——第142 部分:三氯苯胺——第143 部分:对硝基苯胺——第144 部分:硝基甲烷、硝基乙烷和硝基丙烷——第145 部分:二氯硝基乙烷和氯化苦——第146 部分: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第147 部分:呋喃、四氢呋喃、吡啶、N-乙基吗啉和二噁烷——第148 部分:二噁英类化合物——第149 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第150 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第151 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第152 部分:苯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和敌百虫——第153 部分:磷胺、内吸磷、甲基内吸磷和马拉硫磷——第154 部分:六六六、滴滴涕、2,4-滴和甲氧氯——第155 部分: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丙烯菊酯——第156 部分:杀鼠灵和溴鼠灵——第157 部分:敌草隆、百草枯和草甘膦——第158 部分:可的松、18-甲基炔诺酮、双硫醒和乙酰水杨酸——第159 部分:硝化甘油、硝基胍、奥克托金和黑索金——第160 部分:洗衣粉酶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19-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18463-2001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极其测评要求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8958-2006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T33715-2017纳米技术纳米技术职业场所健康和安全指南GB/T 5699-2017 采光测量方法GB/T 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标准GB/T 16758-200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2801-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WS/T 267-2006 职业接触酚的生物限值WS/T 266-2006 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的生物限值WS/T 265-2006 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WS/T 264-2006 职业接触五氯酚的生物限值WS/T 243-2004 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WS/T 242-2004 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WS/T 241-2004 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 240-2004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 239-2004 职业接触二硫化碳的生物限值WS/T 175-1999 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115-1999 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WS/T 114-1999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生物限值WS/T 113-1999 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 112-1999 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 111-1999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 110-1999 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WS/T 109-1999 血中硒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98-1996 尿中肌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96-1996 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95-1996 尿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94-1996 尿中铜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93-1996 血清中铜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92-1996 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方法WS/T 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WS/T 66-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羟胺三氯化铁法WS/T 63-1996 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61-1996 尿中五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9-1996 尿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8-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6-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4-1996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WS/T 51-1996 呼出气中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50-1996 尿中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二)FFAP柱法WS/T 49-1996 尿中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法(一)液晶柱法WS/T 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WS/T 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41-1996 呼出气中二硫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40-1996 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 39-1996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 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 27-1996 尿中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和总汞的分别测定方法-选择性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WS/T 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 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 23-199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2-1996 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卫生部通告(卫通[2007]22号)--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
卫生部通告(卫通[2007]22号)--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1部分:体格参数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7.09.25
•【文号】卫通[2007]22号
•【施行日期】2008.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7]22号)
现发布《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等8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
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
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
GBZ/T 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代替 GB/
T16139-1995)
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 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以上标准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GB/T16139-1995废
止。
特此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00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2007年发布的卫生标准
2007-9-25
2008-3-1
55
GBZ/T 202-2007
GB/T16139-1995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
2007-9-25
2008-3-1
56
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2007-9-25
2008-3-1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2007-8-13
2007-2-1
46
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2007-8-13
2007-2-1
47
GBZ/T 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2007-8-13
2007-2-1
48
GBZ/T 196-2007
15
GBZ/T 160.54-2007
GB/T 160.5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
2007-6-13
2007-11-30
16
GBZ/T 160.55-2007
GB/T 160.5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2007-6-13
2007-11-30
17
2007-4-12
2007-11-1
28
GBZ/T 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
2007-4-12
2007-11-1
29
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
2007-4-12
隧道运营阶段有害气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运营阶段有害气体浓度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运营阶段环境中有害气体检测,检测参数有CO浓度、O2浓度、NO浓度、CO2浓度、SO2浓度、NO2浓度和硫化氢浓度等7个参数。
2 检测时标准(1)《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2007;(布点方式)(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D70/2-02-2014;(判定依据)(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二部分:化学污染物》(GB/T 18204.2-2014);(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布点方式,频率)(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GBZ2.1-2019将于2020-04-01实施)。
(判定依据)3仪器设备4检测目的(1)检测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评价隧道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为隧道的使用以及运营管理提供技术准则和决策依据。
(3)明确隧道环境有害气体检测参数方法,为现场检测提供依据。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应该根据业主委托的检测工作要求,了解隧道基本概况,隧道现场作业性质、作业时间、工况及车辆运行情况相关信息;2收集隧道相关资料,包括隧道施工设计图纸,通风设计说明。
6现场检测6.1检测方法6.1.1按GBZT206-2007检测时6.1.1.1检测点的确定(GBZT206-2007(9.1)P3)根据密闭空间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8m。
圆柱形密闭空间水平直径在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内,检测点距离密闭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超过1m,设上、下组两个检测点;水平直径在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上的密闭空间,上下两点距顶部和底部不超过1m,设上、中、下一组三个检测点。
水平直径在8m以、增设一组或多组检测点。
两个相邻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8m。
非圆柱形的密闭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规定确定检测点。
法律法规名单
法律法规目录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105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352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 376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493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0]586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591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619号)二、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5]1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4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50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51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3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应急发[2007]2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186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剧毒化学品目录》 (2012年版)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20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3]91号)《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25号)《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1995]41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49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7]55号)《新工伤认定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2011]8号)《深海石油作业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5]40号) 《化学工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化工系统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三、规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制》(GB935-8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囚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 189.1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2.5-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 193-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195-2007)《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AQ/T8010-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8008-2013)《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4208-2010)《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 211-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2006)《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4-2010 )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489-200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灌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20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 50365-20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2008)《照明测量方法》(GB/T 5700-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4~11666-1989)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68~18082-2000) 《室内热环境条件》(GB/T 5701-200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1~160.8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脂农药》(GBZ/T160.7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T160.8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铟类化合物》(GBZ/T160.8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T160.8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T160.85-2007)四、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T3032-200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灌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SH3014-200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SH3013-2000)《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HG/T23004-92)《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运煤系统》(DL/T5187.1-2004)《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DL/T5187.2-2004)《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5196-2004)《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T5053-1996)《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5035-200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3267-90)《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3-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4773-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GB7691-2003)《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3-1997)《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3014-2008)《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11-2010)《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MP设计规范(1997))《油船、油码头防油气中毒规定》(劳动部、交通部1991年5月)《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4209-2010)《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其他行业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汇总
各体系法律法规清单最新汇总版ISO9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条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8.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9.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0.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3.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6.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危险废物转移单管理办法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3.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4.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25.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实施细则26.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28.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31.关于在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哈龙灭火器的通知3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33.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34.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35.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36.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37.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3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0.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42.节约用电管理办法4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4.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暂行)45.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46.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47.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4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9.环境标准管理办法50.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51.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试行)52.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和环境标志使用管理规定53.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三批)54.关于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规定55.危险货物品名表5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57.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58.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5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6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6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6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6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6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66.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69.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70.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办法7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7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7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2.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16-20)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高毒物品目录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8.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9.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0.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90令)(新)1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令)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令)1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令)1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0令)17.50号令征求意见稿(新)18.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59令)19.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73令)20.废止和修改十部规章的决定(80令)21.《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目录(12-73)2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12-89)2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3-171)2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14-39)2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4-111)2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15-16)28.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15-124)29.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5-63)30.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15-59)31.《档案管理规范、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15-93)3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13-002)33.修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13-003)3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要求(14-002)3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4-003)3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3-004)3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16-9)38.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9.GBZ2.1-2007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40.GBZ2.2-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41.GBZ3-157诊断标准42.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43.GBZ/T160.1-85查询系统44.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5.GBZ/T189.1超高频辐射46.GBZ/T189.2高频辐射47.GBZ/T189.3工频电场48.GBZ/T189.4激光辐射49.GBZ/T189.5微波辐射50.GBZ/T189.6紫外辐射51.GBZ/T189.7高温52.GBZ/T189.8噪声53.GBZ/T189.9手传振动54.GBZ/T189.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55.GBZ/T189.11体力劳动强度时心率56.GBZ/T192.1总粉尘57.GBZ/T192.2呼吸性粉尘58.GBZ/T192.3游离二氧化硅59.GBZ/T192.4石棉纤维浓度60.GBZ/T193-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61.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62.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63.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64.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65.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66.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67.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68.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69.GBZ/T211-200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70.GBZ/T222-2009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71.GBZ/T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72.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73.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74.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75.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76.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77.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78.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79.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80.GBZ/T251-2014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1.GBZ/T252-2014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2.GBZ/T253-2014造纸业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3.GBZ/T259-2014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84.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85.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6.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87.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88.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89.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0.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91.GB/T16758-2008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92.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93.GB/T50087-2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94.AQ/T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95.AQ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96.AQ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7.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8.AQ/T4212-2011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99.AQ4213-2011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0.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1.AQ4215-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102.AQ/T4216-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03.AQ4217-2012粉尘采样器技术条件104.AQ/T4218-2012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05.AQ/T4219-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6.AQ4220-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107.AQ4221-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8.AQ4222-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09.AQ4223-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10.AQ4224-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1.AQ4225-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2.AQ4226-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3.AQ/T4227-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114.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115.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116.AQ/T8009-2013预评价117.AQ/T8010-2013控制效果评价118.AQ/T4223-201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119.AQ4238-2014日用化学产品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时120.AQ/T4239-2014轧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1.AQ/T4240-2014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2.AQ5217-2015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123.AQ4241-2015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124.AQ4242-2015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5.AQ4243-2015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26.AQ/T4244-2015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7.AQ4245-2015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时128.AQ4246-2015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129.AQ/T4247-2015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0.AQ/T4248-2015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1.AQ/T4249-2015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132.AQ4250-2015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3.AQ/T4251-2015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4.AQ/T4252-2015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5.AQ/T4253-2015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6.AQ4254-2015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137.AQ/T4255-2015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8.AQ/T4256-2015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9.AQ/T4257-2015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0.AQ/T4258-2015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1.AQ/T4259-2015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2.AQ/T4260-2015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3.AQ/T4261-2015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4.AQ/T4262-2015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5.AQ/T4263-2015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6.AQ/T4264-2015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7.AQ/T4265-2015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8.AQ/T4268-201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149.AQ/T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150.AQ/T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51.AQ/T4271-2015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同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12358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直读式仪器direct-reading detectors
能够瞬间或近于瞬间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或有害气体并显示其浓度的分析仪器。
3.2仪器检测范围detection range
正常状态下,仪器所能检测出空气中被测气体浓度的范围。
3.3仪器分辨率resolution of detector
仪器能够识别的被测气体浓度变化的最小值。
3.4检测误差detection error
仪器的指示值与标准气浓度值之差,以相对误差表示。
4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基本要求
4.1检测方法和仪器能满足密闭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4.2进行密闭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4.3检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5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的种类
5.1准入检测
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前,对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检测,为准入密闭空间提供依据。
5.2监护检测
人员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时,对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的连续的或定时的检测,以保障准人者的安全。
5.3事故检测
发生事故后对密闭空间进行的检测,为处理事故、抢救人员和保障抢修提供有毒有害气体的信
息。
6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技术要求
6.1基本要求
6.1.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GB12358的要求。
6.1.2气体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的防爆要求。
6.1.3检测仪器要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准确可靠,使用寿命长。
6.1.4仪器的检验证书齐全,包括:质量检验、计量检定、防爆检验和出厂校验等.
6.2特殊要求
6.2.1检测范围、分辨率和检测误差见表1。
表1直读式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分辨率和检测误差
6.2.3仪器采样为泵吸式,并配有延长采样管或者采用无线传输式检测仪器。
6.2.4仪器连续正常工作时间4小时以上。
6.2.5仪器检测有声光报警功能。
6.2.6仪器有故障和电源欠压报警功能。
6.2.7仪器制造商提供仪器干扰气的说明。
6.2.8气体检测管应有配套的抽气装置和定量标准,并说明有效期。
7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选择
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选择见表2。
表2直读式气体检测仪的选择建议表
8.1预评价
8.1.1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分析、判断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浓度范围及其释放源。
8.1.2制定检测方案
8.2仪器准备
8.2.1仪器的检查
8.2.1.1检查仪器外观以及启动、显示和报警功能等。
8.2.1.2检查仪器电源电压。
8.2.1.3检查仪器传感器寿命。
8.2.1.4检查采样系统的采样泵及管道。
8.2.2仪器的调零和标定
检测前按仪器说明书进行调零和标定。
标定时使用被测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标准气或者用与被测气体有固定检测比并已知其比值的代用气体的标准气。
9气体检测
9.1检测点的确定
9.1.1根据密闭空间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8m。
9.1.2圆柱形密闭空间水平直径在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内,检测点距离密闭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超过1m,设上、下一组两个检测点;水平直径在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上的密闭空间,上下两点距顶部和底部不超过1m,设上、中、下一组三个检测点;水平直径在8m以上,增设一组或多组检测点。
两个相邻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8m。
9.1.3非圆柱形的密闭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规定确定检测点。
9.1.4检测点的设定应考虑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密度。
比空气重的气体,应在密闭空间的底部适当增加检测点,比空气轻的气体,应在密闭空间的上部适当增加检测点。
9.1.5检测点应避免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开口通风处,应深入密闭空间开口通风处1m以上,以避免外部气流和内部对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9.1.6在有害气体的释放源和空间的死角、拐角部位应增设检测点。
9.1.7若所进入密闭空间中的空气是分层的,在进入方向和进入两侧1.2m范围内进行检测。
9.2操作
9.2.1检测程序
9.2.1.1通常按测氧一测爆一测毒的顺序进行检测。
9.2.1.2对于毒性较高的可燃气体,要首先测毒。
9.2.1.3复合式仪器和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可同时检测氧气、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检测时,按照检测
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9.2.2准入检测
9.2.2.1初测:首先打开密闭空间的门(或窗),或者利用已有的进出口,将仪器的采样管伸入到空间内1m处,采样和检测内部的有毒有害气体。
根据检测数据,决定后面的检测或采用相应的措施。
9.2.2.2检测:延长采样管至密闭空间内部检测点,进行常规检测。
每点检测时间要求大于仪器的响应时间(要增加延长采样管的通气时间)。
一般情况,每个检测点都要求按程序检测至少三类气体(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每种气体进行三次相同的检测,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作评价,有一种气体超标即认为该密闭空间超标。
检测时,若发现检测值严重超标,应立刻将仪器脱离采样管,到新鲜空气中抽气冲洗检测器2min~5min,以免传感器损坏。
指示回零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检测。
检测时,检测仪器若发生故障报警,
应立即停止检测,检测数据无效。
9.2.2.3检测结束后,仪器要通入零气体2min~5min,清洗仪器,使指示回零。
9.2.2.4气体检测管检测时,按其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重复检测2次~3次,读取数据,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作评价。
9.2.3监护检测
9.2.3.1检测方式:连续自动检测或定时检测时,检测点设置在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9.2.3.2报警设置:根据防护级别设置报警点,检测浓度高于报警点时发出报警信号。
9.2.4事故检测
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确定检测点和检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检测,至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止。
9.3注意事项
9.3.1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和本标准的要求操作。
9.3.2检测时要注意空间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和粉尘等,要根据不同影响,采用过滤、干燥和降温等措施,排除这些影响。
9.3.3根据仪器的干扰特性和被测空间的气体组成,排除其他组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使用的采样管不能影响检测,既不能吸附被测物,也不能污染样品。
9.3.4每次检测的通气时间要大于仪器响应时间,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要大于仪器恢复时间。
9.3.5检测人员要有安全防护措施,配备防护设备,一般采取非进入检测;当密闭空间较大时,采取边进入边检测的方式,进入速度要根据仪器的响应速度来确定。
9.3.6检测时要求做好记录,见附录A。
10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根据实测数据和职业卫生的要求出具“密闭空间气体检测报告”,见附录A。
11仪器的维护
11.1仪器要保存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室内。
11.2使用充电电池的仪器,要及时充电;使用普通电池的仪器,要及时更换电池,保证仪器能正常工作。
11.3使用传感器的检测仪器,要根据其使用寿命,定期更换传感器。
11.4过期的气体检测管应及时报废。
11.5仪器要按计量仪器的要求定期到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检定。
11.6仪器要求专人保管和使用,并加以维护。
11.7仪器要有档案和使用及维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