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读图识图想图说图
82980_看图、识图
一、建筑识图1、基本概念国家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应经过:(1)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2)审查后扩大初步设计;(3)审查后施工图设计、又称技术设计。
2、施工图作用:指导施工,技术依据;指导结算,支付进度款依据;指导决算,结算工程款依据。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应:A、首页图目:从建施01-、结施01-、水施01-、电施01-(又分强电、弱电、讯施01-)、电通01-。
标准图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批文、资金来源、地勘资料等),建筑面积,造价。
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采暖通风要求,照明标准,防火等级等)。
施工要求(技术与材料)项目±0.000与总图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室内外用材、强度等级。
装修表门窗表B、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1、表示建筑物内部布置,外部形状、装修、构造、施工要求等,包括:纵横墙布置、门、窗、楼群梯和公共设施(如洗手间、开水房等)。
2、总平,平、立、剖和各构造详图(包括墙身剖面、楼梯、门窗、厕所、浴室、走廊、阳台等构造和详细做法、尺寸)。
3、文字说明,图注。
C、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1、表示承重结构的布置、构件类型、大小尺寸、构造做法。
2、结构说明,基础(包括桩基布置、埋置深度)各层结构布置平面和各构件的结构详图(包括柱、梁、板、楼梯、雨蓬、屋面等)。
D、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1、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说明、管网布置、走向、标高。
2、平面布置、系统轴测、详图安装要求,接线原理。
二、识读施工图的要领(P156)1、掌握投影原理和形态的各种表达方法,请阅读P153、94甲型住宅初步设计。
2、熟悉和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查阅方法。
如常用的图例、符号、线型、尺寸和比例。
3、基本掌握和了解房屋构造组成。
阅读施工图步骤阅读施工图和编审工程预决算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按部就班,系统阅读,相互参照,反复熟悉,才不致疏漏。
1、先细阅说明书、首页图(目录),后看建施、结施、设施。
[精]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全方位解析+范文
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全方位解析+范文一听说要看图写话,很多孩子感到害怕,似乎觉得没话可说,没话可写。
为什么孩子说起来这么容易,写起来又这么困难?有以下几点原因:(1)是孩子还没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
(2)是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的孩子还太小,他们都处在摸索、发现的阶段,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弱,因此,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提点和帮助。
其实辅导孩子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多看、多想、多说、多写”四个环节。
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让他们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什么时间?在哪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吗?也就是最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孩子凑够三句话就行了,一般低年级看图写话也就写三句差不多。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孩子看图写话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
一般看图写话题目要求是: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孩子们基本能把前三个问题回答出来,但是对“几句话”这个问题忽略不计了,大部分孩子都只有一句话,写话还停留在一句话的层面上。
而题目这里要求的“几句话”必须是“三句话”以上才能叫几句话,这就要求孩子不但会描写图画内容,还要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2、观察能力薄弱。
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
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3、学生表达时缺少条理。
(也就是没有顺序)前后内容不连贯,(句子没有连续性)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缺乏前后联系,写话时东拉西扯,一会儿写天上,一会儿写地下。
这个现象是低段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写话的难点。
4、不能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孩子们只是干巴巴地把画面上的景物凌乱地写出来,没有很好地根据画面进行想象。
看图说话(附讲解)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看图写话写作要求:1、开头空两格。
有几幅图就写几个自然段。
2、第一句要明确写清: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3、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必须详细写。
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图中的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
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4、能正确使用“,”“。
”“?”“!”。
能写通顺的句子,不丢字,不多字。
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句型组织:“三素句”:谁?在哪儿?干什么?“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五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如何(心情如何)?看图写话写作技巧:1、从图中场面及人物加以推测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
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
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
如果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再看场地是在公园,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显然人们是在公园里晨练,从而知道图上画的是早晨。
因此理清图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合理推测很重要。
2、仔细推敲写话要求找出要素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
图说05世界的海陆分布-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填图训练手册
【图说地理】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填图训练手册图说05 世界海陆分布(读图识图·要点归纳·方法点拨)1.读图识图1.读下面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
(1)大洲的名称:① ,① ,① ,① ,(2)大洋名称:① ,① ,①(3)洲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
2.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
(1)大洲名称:A 洲;B 洲;E 洲;G 洲;(2)大洋名称:甲洋;乙洋;丁洋;2.要点归纳1.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1)大洲的位置特点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2)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大洋沿岸的大洲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印度洋非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北冰洋北美洲、亚洲、欧洲2.洲界线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3.方法点拨1.大洲的名称及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洋的名称及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3.巧记亚欧的分界线:乌乌里大黑土。
大翅鲸栖息于世界各大洋,每年会进行有规律的洄游,夏季到冷水海域捕食,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图为“全球大翅鲸分布及洄游路线示意图”。
(1)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大翅鲸的繁殖区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捕食区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
(2)每年7月,太阳直射半球,甲(大洲)东岸的大翅鲸向(方向)洄游去捕食,乙(大洲)西岸的大翅鲸向(方向)洄游去繁殖。
(3)南、北半球大翅鲸的繁殖时间不一致,主要是受地球运动的影响,南、北半球的季节(一致/相反)。
(4)①位于洋,该处的大翅鲸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
答案一、(一)1.(1)大洋洲亚洲非洲安第斯山脉(2)北美洲巴拿马苏伊士(3)太平洋大西洋【解析】(1)根据大洲轮廓可知,左图为西半球,主要包括南、北美洲,右图位于东半球,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图说05印度-2023-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人教版)(原卷版)
【图说地理】2023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图说05 印度(读图识图·要点归纳·方法点拨)1.读图识图1.读“南亚轮廓图”,按要求回答。
(1)国家:① ① 。
(2)海域:E F 。
(3)地形区:C为高原(4)农作物分布:①国主要粮食作物为和。
2.下图示意印度半岛的季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图中,印度半岛盛行(填方向)季风,此时当地处于(旱或雨)季。
(2)B图中,印度半岛盛行的季风来自洋,该季风具有(干燥或湿润)的特点,容易造成灾害。
(3)印度大部分属气候,该种气候的特点是。
(4)印度服务外包业十分发达,被称为“ ”。
2.要点归纳印度1、位置:位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2、邻国: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缅甸、孟加拉国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地势:(1)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4、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干燥,易发生旱灾;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气候暖湿,易发生洪涝灾害。
5、河流: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该河流的水流量季节变化大,原因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变化大;该河流无结冰期,汛期一般是在6月至9月。
6、水旱灾害: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水旱灾害频发。
7、农业:(1)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以棉花、黄麻和茶叶为主。
(3)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生产技术,解决了粮食问题。
8、工业:(1)已经形成了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核工业、航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图说1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人教版)
【图说地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图说13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读图识图·要点归纳·方法点拨)1.读图识图1.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省区),其中河流C是_________________,河流D注入_________________洋。
(2)山脉甲是_________________,山峰乙是世界最高峰,其南侧是_________________(国家).丙地形区号称聚宝盆,它是_________________盆地。
(3)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湿地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点归纳要点1: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3.三江源地区的水源(1“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2断,流向大海。
4.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
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1)当雨季来临和冰雪融水丰盈之时,这些湖泊储蓄河水,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
到了冬、春季节,因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将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
(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
由于每年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丰沛、稳定,因而沼泽分布面积较大,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千米。
广布的沼泽像海绵一样,吸纳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
要点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引领看图写话,提升思维能力
引领看图写话,提升思维能力一、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看图就是对画面进行观察,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看图。
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画面和自己的观察习惯,确定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可以从物到人,也可以从人到物。
总的原则是:观察有序,但又不强调划一,要因画面而异,因人而异。
其次,让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
(1)看画面。
只有把整个画面看清楚了,才能从整体上明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2)看仔细。
就是在看图的每个组成部分时,对其中任何一个细节都有清晰的印象。
只有抓住细节才能说得具体。
(3)看背景。
看清整个画面上的一景一物,以便弄清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
(4)看人物。
对人物的身份、衣着、动作特点、面部表情等都要看得清清楚楚,做到胸有成竹。
二、指导学生想图,培养想象能力想图,实际上就是对画面进行想象、分析、归纳,以求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画面的内容。
首先,想象一定要有的放矢,要以画面事物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绝不能无中生有,异想天开。
例如,做早操这幅图,要知道学生根据人物动作想象到人物语言,根据人物面部表情想象到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等等。
其次,再把画面各个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想,以便认识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和作用,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再次,要伸展开去想。
从画面里想到画面外,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还要合情合理地、完整地连贯起来想一遍,力求不仅想象全面而且富有创意。
三、引领学生说图,培养表达能力说图就是在看清图意、想好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有头有尾、有详有略地把画面上的内容或故事串联起来口述一遍。
说的时候,要让学生根据要表达的中心说清楚、说具体、说完整。
四、启发学生写图,培养综合能力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步,即把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再加以修改。
要教育学生,文字比口语表达的要求更准确、简洁。
多幅图看图写话技巧(优选3篇)
多幅图看图写话技巧(优选3篇)【多幅图看图写话技巧第1篇】一、认真看图,训练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或家长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这样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克服由于年龄小所带来的观察随意性。
任务必须具体,以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教师要善于运用看图写话教材中那些提示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图时指导他们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
要弄清“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再次,要让学生有步骤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
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
一个人他怎么看就怎么说,怎么说也就怎么写。
他如果看得没顺序,说得也就没顺序,这篇文章写下来就谈不上条理性。
所以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在看一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看几幅图。
要让低年级学生先连续观察几幅图,因为这几幅图连在一起就交待出一个完整的情节。
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一幅一幅具体细致地看。
这样练习才能掌握观察几幅图的方法。
二、边看边想,培养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
可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想象。
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合理的想象。
如在《花伞该借给谁》时,图上画了一只小花猫在屋里拿着伞,思考花伞该借给从门前经过的哪个小动物:青蛙、小乌龟、鸭子、公鸡。
儿童识图知识点总结
儿童识图知识点总结一、儿童识图的重要性1. 提高认知能力通过识图,儿童可以了解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2. 增强观察能力识图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更加注重细节,从而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识图,儿童可以学会用语言来描述所见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识图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儿童识图的方法1. 明信片法家长可以在家庭周边和旅行中收集各地的明信片,把它们摆在一起给孩子看。
每次看明信片,家长可以提出问题,让孩子仔细观察,如:这个景点是著名的什么? 这个建筑物是什么? 这个风景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 故事画法故事画法即利用画来讲故事,可以让儿童更容易记住故事情节。
家长可以利用绘本或者自己的画画,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让孩子从中识图。
3. 图形分辨法可以选择一只动物,然后使用各个不同形态的画,让孩子识别,如:鸟有哪些种类?有些鸟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有些鸟有长长的尾巴,有些鸟有圆滚滚的肚子,通过不同的画让孩子认识不同种类的鸟。
4. 地点颜色法可以选择一个地方,然后布置一些物品,并给小孩指出某个地方说出某个物品的颜色。
如:桌子上有个苹果,请问它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5. 图形识别法可以选取一些日常生活的图样或者图案,然后教小孩说:有一种动物的身上有很多圈圈,这种动物是谁?6. 视觉联想法可以选择一些印象深刻的图画,告诉小孩每一幅图中有一种重要的物品,给孩子一个提示,让其观察全图,然后找出此物品。
7. 比较识图法在类似的图形和物品中找出各不同的地方,以便小孩通过观察找到不同的地方。
8. 故事角色法可以利用故事里的角色画成卡通的形象,然后根据剧情编一些问题给小孩对照着看,看他能不能辨认出故事的角色。
9. 点画法这个方法是家长先把物品的主体画出,然后把画面分割成许多小块,并告诉孩子先看全图,然后指出一个部分,看孩子是不是能说出哪个物品。
钢结构图纸基本识图
――工程造价的依据有那些?
今天开始的课程将逐步获得答案。
1.1建筑识图与工程量计算(P151)
一、建筑识图
1、基本概念
国家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应经过:(1)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
(2)审查后扩大初步设计;(3)审查后施工图设计、又称技术设计。
2、施工图作用:指导施工,技术依据;指导结算,支付进度款
依据;指导决算,结算工程款依据。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应:
A、首页图目:从建施01-、结施01-、水施01-、电施01-(又分 强电、弱电、讯施01-)、电通01-。
标准图
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批文、资金来源、地勘
资料等),建筑面积,造价。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
抗震要求,采暖通风要求,照明标准,防火等级等)。施工要求(技
3、文字说明,图注。
C、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
1、表示承重结构的布置、构件类型、大小尺寸、构造做法。
2、结构说明,基础(包括桩基布置、埋置深度)各层结构布置
平面和各构件的结构详图(包括柱、 梁、板、楼梯、雨蓬、屋面等)<
D、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
1、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说明、管网布置、走向、标高。
标高尺寸,和结构标高会有不同;4、立面图上标出各部分构造,装
饰节点详图的索引符号。
六、建筑剖面图的读法(P169)
1、据图名、定位置、区分剖到与看到的部位;2、读地面、楼面、 屋面的形状、构造;3、据标高、尺寸、知高度和大小;4、据索引符
号、图例,读节点构造。
七、建筑详图(P176)
详图是表达细部构造和节点关系,构配件的构造与尺寸、用料、
特点:
图说三极管的三个工作状态
抛开三极管内部空穴和电子的运动,还是那句话只谈应用不谈原理,希望通过下面的“图解”让初学者对三极管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三极管是一个以b(基极)电流Ib 来驱动流过CE 的电流Ic 的器件,它的工作原理很像一个可控制的阀门。
图1左边细管子里蓝色的小水流冲动杠杆使大水管的阀门开大,就可允许较大红色的水流通过这个阀门。
当蓝色水流越大,也就使大管中红色的水流更大。
如果放大倍数是100,那么当蓝色小水流为1千克/小时,那么就允许大管子流过100千克/小时的水。
三极管的原理也跟这个一样,放大倍数为100 时,当Ib(基极电流)为1mA 时,就允许100mA 的电流通过Ice。
有了这个形象的解释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个单片机里常用的电路。
图2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如果它的放大倍数是100,基极电压我们不计。
基极电流就是10V&pide;10K=1mA,集电极电流就应该是100mA。
根据欧姆定律,这样Rc上的电压就是0.1A×50Ω=5V。
那么剩下的5V 就吃在了三极管的C、E 极上了。
好!现在我们假如让Rb为1K,那么基极电流就是10V&pide;1K=10mA,这样按照放大倍数100算,Ic就是不是就为1000mA 也就是1A了呢?假如真的为1安,那么Rc上的电压为1A×50Ω=50V。
啊?50V!都超过电源电压了,三极管都成发电机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见下图:图3我们还是用水管内流水来比喻电流,当这个控制电流为10mA 时使主水管上的阀开大到能流过1A 的电流,但是不是就能有1A 的电流流过呢?不是的,因为上面还有个电阻,它就相当于是个固定开度的阀门,它串在这个主水管的上面,当下面那个可控制的阀开度到大于上面那个固定电阻的开度时,水流就不会再增大而是等于通过上面那个固定阀开度的水流了,因此,下面的三极管再开大开度也没有用了。
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那个固定电阻的最大电流10V/50Ω=0.2A也就是200mA。
地图教学三步圈图说图忆图
地图教学三步圈图说图忆图耿前进【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1页(P57)【作者】耿前进【作者单位】河南省温县黄庄镇一中,454893【正文语种】中文第一步——圈图。
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
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
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第二步——说图。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步要求学生将地图上圈注的地理名称有机地串联起来,说明某地区或某国家的地理状况。
这一过程通过学生间的“说”,加强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共进。
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旨在让学生揭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存在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地图为载体,以“理”贯穿教材,理顺知识,实现抽象向直观的转换。
本过程需要学生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说图环节又分三步。
第一步是学生自说,看图阐述所圈注地理名称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规范本组阐述语言;第三步是优先者发言(有时也可找其他同学),依图阐述各地理名称间的联系,代表本组学习讨论的结果。
多位学生发言后,班内学生评价、整合最终学习结果。
第三步——忆图。
忆图就是让学生看空白板图,回忆、展现各地理事物。
此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依次在空白板图中说出或在头脑中展现出各地理事物。
再进一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此幅地图,回忆各地理事物,以便加深对地图的空间认识及其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空间概念,实现直观向抽象的转换,完成对地理知识的习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过程,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和引导。
忆图环节又分两步。
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考点23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1)照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通过哪些重要的战役最后推翻了国民 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举例说明在战争中 得到人民支持的事例.
(3)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怎 样最终取得胜利的?
开国大典
(例题08年宁波中考)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 召开。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举办一 个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图片展,并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选择其中三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温馨提示:请从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影响三方面介 绍。)
考点20理解中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党的历史与图片中的建筑和游船 有什么关系? 2、会议召开前已准备了哪些条件? (从阶级、思想、组织三方面来回答) 3、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 重要的影响?
考点2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况
(1)当年导致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地图下列地点和事件的排列顺序是
读图答题三步曲
抓住特征
深入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灵活运用分类识图陈独秀
李大钊
你知道他是谁吗?
分类识图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图1
开国大典
图2
五四运动
图3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分类识图
图1
一大上海会址
图2
图3
嘉兴南湖 什么地点、分别发生 过什么重大事件?
遵义会议会址
分类识图
(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是张什么地图?
分类识图
图组词_图的组词_图字组词.doc
图组词_图的组词_图字组词图组词_图的组词“图”字在开头的词语图案图们江图白忒图伯特图王图片图文电视图强自新图腾朱雀图钉夹图策划图载图示图説图簿图文图轴图式图版图板图框图志图牒图卷图籙图箓图録图存图理图子图章图籍图景图钉图解图鉴图表图画图国忘死图身忘国图国图回图堡图缋图维图经图纸图纬图注图法图报图馆图形图腾崇拜图害图囊图财致命图史图录图度图工图德图种熊菊图文并茂图谶图谍图罗尤语图说图识图论图议图记图计图南翼图南图全图像合成图像图例图作不轨图任图写图功图像分割图利图定列车图穷匕首见图穷匕见图典图乙图王霸业图为不轨图谋不轨图文书图书府图书馆图书“图”字在结尾的词语蓝图相图河上花图秘图岁朝图拜洛受图风玫瑰图是究是图翻然改图百子图鱼鳞图蛱蜨图顶视图立体图符瑞图地籍图豳风图祖系图等身图麒麟图春意图鸟瞰图秘戏图蛱蝶图璇玑图豁落图春牛图益智图示意图电路图眉图长图航图所图蚤图昌图窥图睿图辋图鳌图炎图箓图豫图目图伯图灵图緑图鹏图星图黄图璿图房图良图肾图瑞图零图霸图禄图志图赶图膺图概图永图石图物图轩图玄图身图都图礼图皇图碁图録图鼎图预图衔图项图视图本图棋图规图甲图要图私图总图金图贪图标图雄图晒图构图框图舆图略图版图画图国图回图四灵图墨梅图基图画地成图画地图舆地图老地图地理图地图圣图缵图缩图缃图绿图绘图耕织图等震线图曲线图红线图纵横图纬图秋风纨扇图潜图桃源图游鱼图晕渲图渌图消夜图海图雀离浮图铁浮图浮图活地图浅图清明上河图没骨图握图揽胜图插图推背图描图四角拼图拼图挂图披图柏拉图壮图局图尺图尸图地形图形图溪山行旅图妄图女图寰瀛图韩熙载夜宴图审图百官图宝图宏图马图吐图后图合图百叶图另有所图句图帝图帛图希图底图行应箴图应图异图工程图平面图飞鸟图奔马图悼心失图失图测天图天气图太极图大比例尺地图大展鸿图大展宏图暗射地图百寿图导航图遗照图遗图透视图选官图送子天王图逆图远图进图边图辋川图徐图孳蔓难图以图结尾的组词较多,已为您省略部分组词“图”字在中间的词语革旧图新白虎图腾革图易虑鱼鳞图籍革新图强龙图老子览图禁杖地图学接图表按图索籍挟恩图报感恩图报舍身图报知恩图报几何图形绘影图形画影图形宵旰图治龙图阁潜图问鼎按图索骥地图广告左图右史天开图画宏图大展宏图大志贪图安逸深图远虑钩深图远深图远筭渊图远算远图长虑深图远算连环图画弃过图新赵图徽徐图自强徐图良策葄枕图史膺图受箓应图受箓膺图受籙地图选取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发奋图强读图板琉球图说救亡图存伯克图姓鸿图华构栅格图像地图修测取巧图便回图使位似图形佛图户佛图氏伊本·拔图塔绘图仪励精图治运动图像碎图兰影邮票图鉴却步图前刻图环将本图利据图刎首厉精图治励精图冶穷图匕见包呼图山负图之托徐徐图之宏图伟业不图名利朝不图夕不图回报所图不轨无图言势七老图山北京大学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东方图书馆河图洛书电子图书书柬图章河图雒书压脚图书金图书鱼鳞图册三绝图册地图册握图临宇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宅中图大。
“图说”初中地理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图说”初中地理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是初中众多学科中重要的一门,针对当前世界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突出问题,地理学科的学习除了基础的自然知识外,又加入了更多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的元素。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育素质改革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讨论就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地图运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看图读轮廓;识图解大意、析图知天下;画图思全局、填图涨知识;初中地理在初中生学习课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了解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对当下教育提倡的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图说”初中地理,积极培养学生以图为媒的地理核心素养。
1.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性质与意义当今世界上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众多,如人口压力、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发展限制等等,在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人口数量膨胀与资源不可逆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巨大。
初中生通过运用地图的学习,如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的组成,了解了大洲大洋和各个地区的学习,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提供人地和谐发展更多的理论基础,能够逐渐意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地理环境观和大局观,并在逐步的探索与研究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培养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对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强化生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
2.运用地图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2.1看图读轮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学会使用地图和观看地图,通过看图读轮廓,对某个地理对象有个整体印象,这一点需要老师特别强调和用心引导,把关键性的要领带给学生。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认识地图是学习地理非常重要的方法,要通过引导看地图的兴趣来吸引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欲望。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2023-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湘教版)【附答案】
【图说地理】2023-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填图训练手册图说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读图识图·要点归纳·方法点拨)1.读图识图1.读图,完成下列填空:(1)东北三省山脉:a 、b 、c(2)主要地形区:A 平原、B 平原、C 平原(3)主要河流:①江、②江、③江、④江、⑤河、⑥江(4)邻国:I 、Ⅱ2.读图,回答问题。
(1)铁路干线:①线(哈尔滨一大连)、②线(哈尔滨一满洲里)、③线(哈尔滨---绥芬河)(2)主要城市:A B C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问题。
人口分布_______(均匀/不均匀):①___部和___部地区人口多;其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最为稠密。
②___部和___部人口少。
4.阅读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和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粮食作物大豆: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玉米: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2)经济作物甜菜: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花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亚麻: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平原。
2.要点归纳1.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①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②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③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4.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多;其中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最为稠密。
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5.人口的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跌路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①哈达线(哈尔滨一大连)、②滨洲线(哈尔滨一满洲里)、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看图说句子,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看图说句子,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看图说句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有趣又能刺激思维的游戏,鼓励人们想象力丰富,用文字让图片具有生命力。
若要把看图说句子变得更丰富有趣,可以通过首先说出句子,然后再写出句子来进行深入探究,突出图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使得一幅图成为一段有深度的故事。
首先,要做好准备,找到能反映出某种情感的图片,它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讨论,创造大家的共鸣。
比如,在一幅图片中,看到一只小孩欢腾的跑在草地上,看到的可能只是欢乐的运动,但如果你把这种感觉变成句子,“世界是多么美妙,让我们放松情绪,在草地上感受欢乐”,就可以把图片中更深层次的意义表达出来了。
当我们对于一张图片有了完整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深入的探索,比如,在上面那幅图片中,小孩只是在草地上玩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句法,把这句话变成“欢乐会消除疲劳,让你把心灵从草地上释放出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更有感染力的表达出图片中所要传达的内涵,使得看图说句子更加有意义。
另外,还可以把图片和句子结合起来,把句子写得会唱歌,口耳相传,把看图说句子变成一段有趣的句子歌,比如可以把小孩在草地上玩耍的图片写成草地上欢腾玩耍的小孩让疲惫的我们心头热热再把它写成一首歌让心灵在欢乐里奔跑看图说句子还可以是一种创意,把句子写成故事,让图片变成一个故事的概要,比如把小孩在草地上玩耍的图片写成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小男孩约瑟夫的小故事。
约瑟夫是一个可爱的小孩,每当他出门,他就会去找条小路,把它变成一条向前跳跃的小路。
有一天,他发现一片草地,里面有很多漂亮的花朵和蝴蝶,他迫不及待地跳到了草地上,忘情地玩耍起来,快乐地在草地上欢腾跑来跑去……用看,图说句子的方法,可以使一幅图片的应用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从原来的只是表达一个概念变成了一段有生机的故事,这种游戏更能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使参与者有更多灵感和想象力。
因此,要想让看图说句子变得更有趣,可以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着眼于深入探究,使其具备更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激励参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读图、识图、想图、说图图形认识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的内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识图形进而抽象图形的几何实质,所以看图、读图、识图、想图、说图,应该是图形认识的大致步骤。
一、本章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像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掌握关于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具有相交与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洁,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冲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脉络1小学学过的基础知识本章教材涉及的实物图形以及从实物中抽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在小学都见过,生活中也时常接触这类实物图形,对图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不过是比较分散的,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所以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复习原来学过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将学生带人丰富的图形世界。
小学的基础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各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圆柱、圆锥、球等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在对它们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能区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体会它们的一些性质,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并知道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
2教材的编写顺序本章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示例,抽象出图形的基本元素,导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涉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立体图形的展开,线段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角的比较和运算,角平分线,角的余角、补角概念:从实际图形到抽象图像再到相关概念,以及对概念的认识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教材的顺序为: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最后设计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三、教学建议本章内容教学时,应该先注意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刻意拔高,具体在下面几个环节作好教学工作。
1看图,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教室教学环境和其他物体、几何模型教具,以及适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丰富多彩的,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影像素材等,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材中提供了很多这类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遇见过很多这样的实物图形,但是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看到图形欣赏的热闹,而,要在欣赏和观察图形中将图形之间的异同区分出来,提炼出类似图形之间的特征,跳出图形看图形。
教材起始的几句话就明确说出“数学关注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其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开篇就提出了在数学中研究形的注重点和关注的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数学中研究几何就是要研究形状和位置关系,所以在欣赏如此多姿多彩的图形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除了图形的美之外,尤其要关注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读图,在认真看图、努力寻找图形之间形状和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多从事一些动手操作、观察、辨别等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的图形作为学习材料,开展数学交流,引导他们在观察图形的活动中分析和讨论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线段之间、各个面之间、图形的边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寻找图形之间的异同,获得建立几何图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慢慢忽略图形的其他非数学特征,进入初步的抽象化,为建立点、线、面、体等概念打好基础。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最开始的几幅图形是实物照片,是作为题头图片要学生欣赏的;接着就是对帐篷、茶叶盒、金字塔的数学抽象,作出了三棱柱、六棱柱、棱锥这三种典型的数学图形(线条图),并且有虚线和实线的区分,立体感强;接着在练习中只给出线条图形要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说明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初步涉及平面和立体的关系;接着开始讨论抽象的概念点、线、面、体,正式从欣赏美丽的图片进入到真正的数学活动,研究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事实。
3识图:要通过对津富实例的剖析,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脱离开实例抽象出点、线、面、体,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理解它们的概念,了解相关的一些性质,并能初步应用;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个过程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两点。
一是平面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转换,寻找一些实物图片和图形要学生进行操作,加深对展开图和立体图的认识,并教给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正方体展开图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调查中老师们都感到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很艰难,好像只要是展开成六个正方形都可以围成正方体,为了进一步加深学习效果,可以要学生自己剪出习题中的平面图形,再试折是否可以还原成正方形,也可以在学习过后作为课后探究,对下面问题进行分析:例1六个正方体A、B、C、D、E、F的可见部分如图,下面给出的展开图是其中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那么它是正方体――和――的侧面展开图。
分析: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一节是教材中新增的知识,对于较复杂图形的辨认,学生感到比较困难,这一问题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解答:1将展开图(图1)围成正方体时,右下角的正方形A的上边应与正方形B的右边重合,所以可将A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2;2将展开图(图1)围成正方体时,正方形A的右边应与正方形c的左边重合,所以可将A向左平移,得到图3。
由图3观察六个正方体此题就简单多了。
二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要特别注意认识各个概念的区别和共同点,比如线段和射线、线段和直线、射线和直线的关系;角概念的实质;各种角的概念、角的书写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将教材问题稍加推广,我们可以要学生探究如下形式的问题:例2如图,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方法:1以线段的端点为标准来数;2以基本线段的数量为标准来数;3递推法。
推广:直线上有n个点时,可以确定多少条线段?与之类比,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从一点引n条射线,共构成多少个角?②平面上有n个点,经过每两个点作一条直线,最多能作多少条直线?③平面上有n条直线,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④在一个平面上,若一个角内有n条射线,可以构成多少个角?4想图,教科书中设置了很多习题,一般都是需要看了问题后先在脑袋里想像立体图形的样子再回答,比如从不同位置视图(从上面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就需要学生在心里由对图形在不同视角的认识来把图形还原,也设置了许多“思考”“探究”等栏目,如从一些图案中发现平面图形,画出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探索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关于直线、线段的性质,探索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探究点,鼓励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多交流,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开始阶段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丰富直观,丰富学生的空间想像,只有真正有了一定的想像能力,学习几何才可以说是开始了,要想像图形,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应鼓励学生先动手操作、观察,后分析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做到脑中有图,并能将脑中的图画出来,教材中这类练习很多,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学生要做到脑中有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5说图,学习是需要交流的,学生学习几何要能看懂,会分析,头脑里有思想,更重要的还需要能够用语言文字和他人进行数学交流,几何图形是“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对象,对它的一般描述表示是按“几何模型一图形一文字一符号”这种程序进行的,其中。
图形是将几何模型第一次抽象后的产物,也是形象、直观的语言;文字语言是对图形的描述、解释与讨论;符号语言则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湿然,首先建立的是图形语言,其次是文字语言,再次是符号语言,最后形成的应是对于对象的三种数学语言的综合描述,有了这种整体认识,三种语言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就能基本把握对象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说数学的能力训练,从直观看到的图像,经过内心的分析和抽象,说出或者写出其数学关系,准确地回答数学问题,要落实好的着重点是平时学生对物体描述的准确和课堂上学生答问的数学化,以及学生作业的规范化,前提是对数学对象的准确认识以及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
当然,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即提高数学文化品位,比如可以渗透几何艺术,适当提及古代平面几何发展的背景、历史等,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起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知识背景,关于这方面的素材,迈克尔?塞拉的《发现几何》、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比较丰富,老师们可以仔细参看。
(责任编辑李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