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提高识图读图能力

提高识图读图能力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陈志刚化学上有许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从而就有了图像题。
图像题就是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题。
这类题目就其内容而言,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化工流程与化工模型、物质结构图像模型、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从形式上看,有实验装置图、物质结构模型图、化工生产流程图、图像图表题等。
这类题目可以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实验装置图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这类题目的解决要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尤其是对萃取、分液、过滤、蒸发、灼烧等操作,托盘天平、容量瓶及滴定管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要进行复习和巩固,最好能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动手练习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1(09A.将海带灼烧成灰 B.过滤得含I-溶液 C.放出碘的苯溶液 D.分离碘并回收苯解析:本题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以装置图的形式给考生呈现出来,考查了固体的灼烧、物质的过滤、萃取分离、蒸馏等基本实验操作,同时在试题中渗透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基本知识。
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坩埚,与之相匹配的还有泥三角、三脚架和酒精灯,灼烧过程中还要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由于这儿的萃取剂是苯,因而放出碘的苯溶液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因此本题应选D 二、通过物质结构图考查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能力模型图所描述的是化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这些抽象化了知识统称为概念性知识或者叫做命题性知识,是要用概念、原理、理论等来作出说明的。
特点是通过模拟图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运动状态”展示出来,解答时要将图中所展示的信息与宏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规律联系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联想、对比迁移、抽象概括,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图片来辅助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方法、重要性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教师和家长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方法1. 利用图片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图片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讲解单词、短语、句子的意思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创设情境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设计一些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理解并模仿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图片故事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编制故事,通过图片故事的讲解来带领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展开联想,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进行语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重要性1. 促进语言习得通过图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习得。
通过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用法,帮助他们建立起语言系统。
2.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图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图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一、建立读图识图的意识教师应该明确读图识图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向学生明确阐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例子等方式,向学生阐述图画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用一幅图画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活动,呈现出图画在理解外语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意识。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图画描述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画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图画,然后让学生看图描述其中的内容,其他学生根据描述来找出相应的图画。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图画的敏感度。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图画来开始,然后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画中的内容。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图画和英语语言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
教师可以将图画与词汇纠错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画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错误的词汇与图画不符合。
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猜测哪部分图画是错误的,并纠正错误。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还能够巩固和复习词汇知识。
三、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和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和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图画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画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场景或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交流中巩固图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图画和听力材料进行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听力材料,然后让学生听完之后,根据听到的内容来描绘对应的图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读图识图指的是通过观察图画或图表来获取信息和理解语言。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探讨几种培养读图识图能力的方法。
老师可以利用图片来引入新的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图画是他们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之一。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中的英语单词或短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习水果的时候,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新的词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图表或图文组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当学习天气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张天气预报图表,上面标明了不同天气条件对应的图片和英语表达。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表,回答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today?”(今天北京的天气如何?)或“My favorite weather is…”(我最喜欢的天气是……)。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和图表来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来进行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训练。
给学生分发一篇有关某个主题的短文,并附上一些插图。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并根据短文和插图回答相关问题,或者完成填空题。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语言和视觉信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和描述练习。
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画一幅相关的图片,并用英语来描述画中的内容。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创造和表达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和反馈。
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反馈,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语言学习中。
老师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图识图中的错误,并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培养方法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第一,鼓励学生观察图像。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具有丰富细节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有关图片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第二,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简单的图表或流程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或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从而让他们学会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
让学生发现图像中的细节。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包含细节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比如颜色、形状、数量等,通过发现图像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四,利用图像进行对比和比较。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张或多张相关的图片,然后要求他们进行对比和比较。
通过对图像的对比和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含义和信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第一,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图像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英语水平,选择符合学生的图像材料。
材料可以包括图片、图表、流程图等,保证图像的具体性和直观性。
第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创作一篇短文。
第四,注重积累和复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图像相关的词汇和知识,并定期进行复习巩固。
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像相关的词汇游戏或任务,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绘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将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水平和填图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水平,依照初中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实行了几种简单的描绘技能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描绘训练。
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用彩色笔绘出所要掌握的地理要素,使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简明扼要、表现力强。
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时,让学生在“人口分布图”上,用彩色笔描绘出“腾冲到黑河”的一线,突出我国人口东西分布差异的特点,以此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拟绘训练。
依照课本插图或地图实行绘图。
指导学生边描边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名称、特片等,通过多次勾绘,学生对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海岸线状况就有了深刻记忆,使头脑中的地图形象更加准确,利于协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
例如:学习“中国政区”时,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按方位分成七大块,然后教师逐一指图读名,让学生借助地图依次拟绘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轮廓,就性状特征作拟物形象比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勾出北回归线、长江、黄河,提醒学生注意: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哪些省区?长江、黄河各流经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自北而南沿海地区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还能够让学生标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及其简称等。
有的同学将黑龙江画成了天鹅,有的将内蒙古画成了展翅的雄鹰等等,这些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三是绘简图训练。
这也是我最常用的训练学生记忆地图的手段。
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地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图。
这类图像,只取神似,不究细节,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先用简练的线条把中国轮廓画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在图中画出山脉符号,然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在空白的地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名称。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英语课程来说,读图识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
读图识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好地应用这一能力。
读图识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它的几个方面的意义:1.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单词和句子通过阅读图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可以更快地记忆它们。
例如,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单词“apple”时,可以指向一个苹果的图画,当学生看到这个图画时,他们会更容易地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也能够更好地记忆这个单词。
2.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图画,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他们想表达的事物,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英语口语上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也是小学生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目标之一。
读图识图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语言,例如,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个句子中所有的单词,但如果这个句子后面有一个图画,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图画来理解这个句子。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阅读图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细节,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这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在各个学科中更好地应用这项技能。
二、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教师应该对于读图识图能力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1. 利用图片来加强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图片是非常有用的教学工具。
通过图片,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可以更快地记忆它们。
此外,在教学中使用图片也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画,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分析、理解图画的内容,并分别描述这些图画的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帮助,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培养读图析图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培养读图析图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图例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学科知识独有的一种语言。
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事物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读图析图教学中能力的培养1.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确定地图的类型、范围等内容。
对地图图像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事物的规律、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把读图贯穿始终,把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使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使图植根于学生的脑海,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2.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
每一副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对同一地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这副图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把它作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这一副图上也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的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3.绘制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绘制图表”要求学生能够模仿、记忆、想像,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动内容中,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出某地降水柱状图。
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内容提要】读图识图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教学意义,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历史读图、识图纳入了新的质量测试体系,图虽无声,图却表情,正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时所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在初中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有各种各样的图片,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穿越时空,用图像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在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方面任重道远。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对插图教法的研究,向学生渗透读图、识图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教材图片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得行家批评指教。
一、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1.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一直是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陈旧,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
教师难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没有教学创新胆识,对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很少,尤其是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的培养再中学历史教学中严重缺失,这样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无法进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欣赏美丽的浪花,去感受伟大祖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笔者大声呼吁广大的农村历史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快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刻不容缓。
2.读图识图能唤起学生朴素的感情,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高尚人文情感的养成。
3.读图识图有助于学生产生历史真实感。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重要载体,它形象、直观、简洁、生动,更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地图会使地理教学更生动丰富,效果更好。
恰当的使用地图,使学生更容易、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地理的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地图的基础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都有体现,正确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地图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格外重视,不能简单一代而过,这是教会学生识图提高读图能力的必修课。
其次,课堂教学中训练读图,地图的使用要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从课堂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使用地图。
让学生在地图上了解地理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并且在头脑中会产生一幅幅地图的表相。
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地图知识也会运用自如。
正确使用填图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指导和监督学生正确利用填图册,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
把所学地理知识再现在地图上,是强化学生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前提。
这也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而有趣。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读图能力是指从地理图像中掌握信息的能力。
地图上有成千上万的地理信息,怎样才能找到有用的地理信息?哪些信息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读图,不只是获得了知识、拓宽了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具备了观察能力,这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认识上有误区。
他们认为:地理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了,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地理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一)看图和指图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图紧密结合起来,凡是课文中出现的地名或地理规律,基本上都应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或了解分布特点。
指图要迅速准确,和语言能协调一致。
不同类型的地图,看和指的要求也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对于地图,要求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知识。
(1)识图例和注记。
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
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2)确定方向。
即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定方向主要应解决地理事物“在哪里”?(3)建立比例概念。
以所用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该图反映的空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
通过对地图的看和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建立丰富的地图表象,加强学生有意义的理解记忆。
如学习中国降水量的分布时,如果仅仅看文字,就不可能形成鲜明的空间概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但如果结合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根据颜色差异就能找出中国降水量分布的规律: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读图、用图、填图、绘图、记图和默图1、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典型方法,如形状观察法。
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三种方法

教学经验2012 年 第 23 期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257096) 耿庆明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学(257094) 张礼军快速有效地提高三种一、叠置——把单一要素的地图组合为整体地图的“叠置”,就是将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的各个单一地理要素的图象叠放在一起,把图像复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联接、互相补充、互相贯通的整体,以便于更好地突出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突破重点难点,从整体上全面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
叠置法是地图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方法,地图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叠置”才能准确而全面的展示出来。
例1:在“印度”一节中,有下面两个问题。
(1)对照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42)和南亚地形图(图7.34),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7.41)与自然条件(地形、降水)的关系。
(2)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7.43图)与农作物分布图(7.41)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7.34 南亚地形简图7.41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7.43 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7.42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教学经验2012 年 第 23 期解析:这两个问题只有通过地图“叠置”的方法来解决,才能事半功倍。
第(1)题是将三幅图“重叠”起来,进行横向联系,综合使用,使学生不但了解印度的主要农产品,还要了解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第(2)题是在解决好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地图的再“叠置”,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关于生产布局的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印度有哪些重要工业部门,还学习了某些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相关性,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将四幅图表现的主要内容概括出一览表(详见表一),用箭头指示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这样,地图的“叠置”现象就显露出来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清楚了。
表一:地图叠置法在“印度”一节中的应用一览表地图的“叠置”不但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成因,从整体上掌握知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图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图片,无论是在书籍、报纸、杂志还是在互联网上。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读图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首先,培养小学生观察力是提高他们读图能力的基础。
观察力是指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准确地理解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和活动。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展示一张图片,然后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仔细观察,然后要求他们回答一些有关图像内容的问题,如“图片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提高他们读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想象力是指通过对图像的理解和思考,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抽象的图像,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解读图像。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展示一张充满想象力的插画,然后让他们自己编写一个故事或描述这张图片所传达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像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此外,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思维也是提高他们读图能力的重要途径。
批判思维是指对图像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思维,我们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有争议性的图像,并引导他们讨论图像所传达的信息是否准确和可信。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展示一张广告图片,然后让他们讨论这个广告是否具有误导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批判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另外,培养小学生的背景知识也是提高他们读图能力的重要手段。
背景知识是指对图像所涉及的主题、内容和背景的了解。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具有特定主题的图像,并引导他们了解这个主题的相关知识。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展示一张关于动物的图片,然后让他们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如它们的特征、习性等等。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铺路架桥。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往往表现得较差,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事物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
这也使得地理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因此,教师要想教好地理,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图能力主要指正确的读图、析图、绘图等基本能力,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
1. 基础知识的夯实要想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基础知识不可少。
首先是对地图要素的理解。
在进行地图阅读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出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就要了解图当中各种图例和注记的含义,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
比如我们根据等高线图形或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判断图区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分布范围、地表起伏变化和典型特征。
因此,首要的任务必须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为读图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地理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在地理名词当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词汇,比如区时、地方时、时区等,必须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内在含义,再加以区分。
又如大气当中的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冷锋与暖锋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类,对比分析。
另外,要完全掌握一个名词,必须了解该名词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就得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亚洲水稻种植业,正是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此类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区。
这些基础概念的区别,可以使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所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基本知识体系使学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建立起地理基础知识库,在解题时就能够很快的从知识库当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读图识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够从图画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这项能力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利用图画教具和教材。
图画教具如图片卡片、课件等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和理解意思。
这些图画可以是关于日常生活、动物、水果、职业等方面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和句子。
我们可以进行游戏和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赛”,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细节回答问题,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我们还可以进行“说出你看到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其中的内容和细节,通过描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绘本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绘本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材料,通过观察绘本中的图画,学生可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图画来预测故事的发展。
除了上述方法和技巧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子,也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和活动,如根据图片编写对话、根据图片提问和回答等,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读图识图是指通过观察图像、图片等视觉材料,理解其中的信息,并能够正确表达和回答问题。
这一能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从学生视角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图像和图片素材,例如单词卡片、故事图片等。
这些图片和图像要与学生的年龄、音标和所学内容相适应。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和图像,学生可以直观地获得词汇、句型和语法规则的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单词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水果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如“What fruit is it?”(它是什么水果?)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学习单词,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和图像来进行故事讲解。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来展示一个简单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进行问答或者口头表达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如“What did they do?”(他们做了什么?)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配对、分类等活动,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记忆和分类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食物的图片卡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分类,如将水果和蔬菜进行区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记忆和分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图片和图像素材,设计相关练习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读图技巧训练

小学生的读图技巧训练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读图技巧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读图技巧训练,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图像信息。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读图技巧的基础,只有通过充分观察图像,才能准确地理解其中的信息。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读图技巧训练的首要任务。
1. 练习观察细节可以通过给小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像,然后提问与图像相关的问题,要求他们准确回答。
例如,给出一张包含多个动物的图片,问小学生其中有几只狗,有几只猫等等。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关注图像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比较对比给小学生展示两张或多张相关的图像,要求他们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例如,给出两张相同的图片,但其中一张有一个物体被删除或添加,要求小学生找出这个不同之处。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像的敏感度。
二、理解图像信息观察力只是读图技巧的第一步,理解图像信息同样重要。
小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观察图像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解读。
1. 图像与文字结合在小学教育中,图像和文字常常是相互配合的,通过图像来辅助文字的理解。
因此,小学生需要学会将图像和文字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可以通过给小学生展示一些图文配对的例子,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图像来理解相关的文字信息。
2. 推理和判断通过观察图像,小学生还可以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给出一张包含多个物体的图片,要求小学生根据图像中的线索来推测物体的用途或功能。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像信息的理解。
三、创造力的培养除了观察和理解图像信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重要。
通过创造性地处理图像,小学生可以拓展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 图像连线给小学生展示一些无序排列的图像,要求他们通过连线的方式将相关的图像进行组合。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策略
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地图和图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地图和图表的使用,学生可
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和现象,提高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识图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地图和图表这些工具。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识图能力,以下是一些策略:
1. 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和图表
在教学中应该重点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和图表。
这包括图例和刻度的使用,度量单
位的转换,不同符号的含义等。
2. 提供多种类型的图表和地图
学生需要接触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比如地形图、气候图、经济图、人口密度图等。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图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事件。
3. 练习地图绘制和标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可以让他们练习地图绘制和标注。
比如,教师可以提
供一张空白地图,让学生标注不同地区的山脉、河流、湖泊等。
在使用地图和图表时,学生也需要具备分析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和趋势,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利用科技手段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如地理
信息系统和交互式教学软件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事件。
提高七年级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精选4篇)

提高七年级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精选4篇)策略1:培养观察力实践方法:1. 每周安排一次观察实验,选择不同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记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例如,观察一幅画的细节,观察一本书的封面等。
2. 定期进行观察竞赛,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并描述给定的图片或实物,以提高学生快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4. 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的环境,并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
策略2:培养推理能力实践方法:1. 给学生一些以图片为基础的问题,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例如,基于一张地图的线索,让学生推测某人的位置。
2. 使用多样化的图片教材,如漫画、卡通片等,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人物动作,动态推理故事情节。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给定的图片进行故事演绎,使学生通过推理完成剧情的延伸。
策略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方法:1. 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插图和图文结合的材料,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来预测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3.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图片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理解图片来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鼓励学生利用图片创作故事,通过观察图片并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策略4:利用多媒体资源实践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各种类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抽象概念或复杂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概念模型。
3. 利用电子书、故事绘本等资源,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再现能力。
4. 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主动搜索相关信息并进行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
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
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
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
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
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
)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
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9T12:07:30.35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袁致真
[导读] 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湖南省祁阳县文富市镇中心学校袁致真
【内容提要】读图识图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教学意义,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历史读图、识图纳入了新的质量测试体系,图虽无声,图却表情,正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时所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在初中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有各种各样的图片,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穿越时空,用图像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在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方面任重道远。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对插图教法的研究,向学生渗透读图、识图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教材图片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得行家批评指教。
一、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1.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一直是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陈旧,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
教师难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没有教学创新胆识,对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很少,尤其是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的培养再中学历史教学中严重缺失,这样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无法进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欣赏美丽的浪花,去感受伟大祖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笔者大声呼吁广大的农村历史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快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刻不容缓。
2.读图识图能唤起学生朴素的感情,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高尚人文情感的养成。
3.读图识图有助于学生产生历史真实感。
如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彼得一世的画像图,彼得一世坚毅、刚强的气质跃然于纸上,从图片入手,就能加深学生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4.图片天然要比文字和语言有优势,先入眼再入心,能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能引起学生看的欲望。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历史图片成了学生的一种欣赏品,学生根本没有主动读图识图的意识。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有意识的多看图片,帮助他们提高读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怎样从名画中体味历史,从照片中再现历史,从漫画中感悟历史,从地图中寻索历史。
1、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①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节中,人民日报刊登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记录相夸耀的图片和数据。
如《“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我要求学生思考这是哪些重要历史现象的反映?结合这些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及其教训,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②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中,讲埃及金字塔时,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图上的具体形象,如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2.图片具有“以图夺目”、“直指人心”的震撼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发挥图片的殊如功能。
如《清明上河图》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学生看了图中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无限热闹的光景就能直接感受浓郁的宋代城市社会气息,并在大脑中对宋代城市社会文化生活形成深刻印象,欣赏图片以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其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会由对直观形象感兴趣转为对历史现象背后原因的探究兴趣。
三、怎样让学生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历史图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提供了可能。
在教学中学生对读图、识图即使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或标新立异的构思。
哪怕只有一点点合理的成份,都应该充分肯定,千万不能批评指责学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2.历史读图、识图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图片组织课堂辩论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面对图片要大胆质疑和创新。
4.在读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捕捉发现,用心灵与思考、去咀嚼沉淀,在历史的影像中,追溯岁月,感悟文明,探索未知,启迪人生。
例如:在“工业化的起步”一节中,让学生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①怎样找出“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重大工程项目及交通运输业成就,同时指出这些工程项目主要分布于哪个地区?属于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重工业开始?为什么把工业化的重心放在东北地区?
四、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识图方法
1.看清楚图片出现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具体事件读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表情的微妙变化,带着情感读图。
3.多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思维。
4.了解读图的基本要素。
即图片的图名、图例、方向、注记、符号等。
5.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先看清图名,知道图片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及图片的表现方法,并深入图片内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
教学贵在创新,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新的任务,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必然要求,通过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史兴趣,加快了学生的思维节奏,养成了良好的读图、识图习惯。
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任务艰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