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案例及分析
赏识教育_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赏识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实施赏识教育。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展示赏识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主人公: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家庭背景: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明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
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奶奶对他的期望较高,常常以批评、指责为主,导致小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
三、赏识教育的实施1. 了解学生特点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等方式,了解到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
同时,班主任也向小明的父母了解了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赏识教育。
2. 设定目标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班主任与小明共同制定了以下目标:(1)提高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成绩;(3)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3. 赏识教育策略(1)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在课堂上,班主任注意观察小明的表现,发现他回答问题准确、书写工整等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例如:“小明,你回答得真棒!继续保持哦!”这样的表扬让小明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认可,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2)鼓励尝试,给予支持在课堂活动中,班主任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即使他做得不够完美,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小明,你做得很好,只是稍微有点小错误,下次再接再厉哦!”这样的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使他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3)关注情感,关心生活班主任关心小明的日常生活,经常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
在得知小明喜欢画画后,班主任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兴趣小组。
此外,班主任还关注小明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4. 效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自信心增强:小明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与同学互动,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孩子。
(2)学习成绩提高:小明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初中赏识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初中赏识教育案例,分析赏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小张,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他性格内向,成绩一般,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与同学关系一般。
在家庭中,父母对他期望较高,经常指责他的成绩和表现。
因此,小张逐渐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发现小张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专注,对于一道难题,他尝试了多种方法,虽然最终没有解出来,但他的努力和勇气让老师感到欣慰。
于是,老师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小张进行赏识教育。
三、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 肯定小张的努力和勇气课后,老师找小张谈话,肯定他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老师说:“小张,你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虽然这道题没有解出来,但你已经尽力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2. 激发小张的学习兴趣老师了解到小张对数学有些兴趣,于是鼓励他参加数学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小张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探讨数学问题,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
3. 关注小张的个性差异老师发现小张在语文、英语等其他科目上表现平平,但他在体育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
于是,老师鼓励他参加学校的体育队,并在训练中给予他关心和指导。
在体育队的熏陶下,小张逐渐变得自信,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4. 培养小张的自信心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小张的优点,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
同时,老师还鼓励小张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让他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与启示1. 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案例中,老师通过肯定小张的努力和勇气,激发了他在数学学习上的兴趣。
这表明,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关注小张的个性差异,老师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
赏识教育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优点、长处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以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明为例,分析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2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但具有良好的品德。
在班级中,小明很少主动发言,与同学交往也较为被动。
班主任李老师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小明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成绩。
1. 关注小明的优点李老师首先关注小明的优点,发现小明在绘画方面有特长。
于是,李老师在班级中举办了一场绘画比赛,鼓励小明参加。
在比赛中,小明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获得了一等奖。
李老师及时给予小明表扬和鼓励,使小明感受到了成就感。
2. 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为了提高小明的课堂参与度,李老师鼓励小明主动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小明偶尔会举手回答问题,但回答错误时,李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思考。
当小明回答正确时,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让小明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 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针对小明的学习成绩,李老师为他设定了合适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李老师充分考虑了小明的实际水平,让小明感到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提高了学习成绩。
4. 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李老师了解到小明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李老师组织了一些团队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互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明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尝试新事物。
2. 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稳步上升。
3. 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团队活动中,小明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与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赏识教育进课堂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赏识教育,又称鼓励教育、肯定教育,是一种以肯定、鼓励和激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力。
近年来,赏识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1)班为例,探讨赏识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良好,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语文课《草船借箭》为例,讲述诸葛亮借助草船借箭的故事。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和智慧。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3)课堂互动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言,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诸葛亮的智慧和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诸葛亮的精神。
4. 赏识教育策略(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良好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品质,培养良好的品德。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教师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低年级赏识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低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课堂上,他很少主动发言,经常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小明的父母也对此感到担忧,担心他将来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二、案例分析针对小明的状况,教师采用了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肯定、鼓励和欣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
1. 关注细节,发现闪光点在课堂上,教师开始关注小明的每一个细节。
当小明举手发言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即使小明的回答不够准确,教师也耐心地引导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 适时鼓励,增强自信心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对小明的小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小明在作业中写错了一个字,教师会写下“这次写得不错,加油!”的评语。
这样的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也让他更加自信。
3. 举办活动,展示才华为了让小明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才艺展示活动。
小明虽然性格内向,但在教师的鼓励下,他勇敢地走上舞台,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舞蹈。
虽然舞蹈并不完美,但小明勇敢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教师的肯定。
4. 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为了培养小明的团队精神,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明学会了倾听、分享和合作,这也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三、案例总结通过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小明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以下是对此次案例的总结:1. 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举办各类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第2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幼儿园赏识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因此在幼儿园,小明显得有些孤独和自卑。
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小明建立自信,融入集体。
案例分析:1. 发现小明的闪光点小明虽然性格内向,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画画。
每次画画时,他都能投入全部的热情,作品也颇具创意。
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开始鼓励小明在画画方面多展示自己。
2. 适时表扬和肯定每当小明完成一幅画作,老师都会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告诉他画得很好,有创意。
这种正面的反馈让小明感到被认可,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3. 创造展示机会为了让小明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组织了班级内的绘画比赛。
小明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表扬。
这次经历让小明更加勇敢地面对集体,开始尝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4. 鼓励参与集体活动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老师鼓励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同伴合作,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5. 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老师时刻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耐心倾听他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案例分析总结:通过赏识教育,小明逐渐建立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他不再孤独地坐在角落里,而是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与同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案例表明,赏识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性格。
以下是具体的教育策略:1. 发现孩子的优点: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2. 适时表扬和肯定: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创造展示机会: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4. 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赏识教育小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我国,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个关于赏识教育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情况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学习成绩一般,尤其对数学感到恐惧。
在课堂上,小明经常因为害怕答错问题而选择沉默,使得他在班级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二)教育方法1.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班主任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等方式,了解小明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班主任发现,小明喜欢绘画,且对美术课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 建立信任,激发潜能班主任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
在课堂上,班主任针对小明的特长,让他担任美术课代表,负责组织同学们进行美术创作。
通过这些方式,班主任逐渐增强了小明的自信心。
3. 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小明的数学恐惧,班主任采取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首先,班主任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一套适合他的学习计划。
其次,在课堂上,班主任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他指导和帮助。
此外,班主任还鼓励小明多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4.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班主任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介绍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并建议家长在家中多鼓励、关心小明,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学习成绩提高: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不再是班级中的“后进生”。
2. 性格变得开朗:小明变得更加自信,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3. 兴趣爱好广泛:小明在美术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比赛并获奖。
4. 家长满意度提高:家长对班主任的赏识教育方法表示认可,认为小明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小学赏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聪明伶俐,但性格较为内向。
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小明在学习上缺乏自信,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
为了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班主任王老师决定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帮助他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 了解学生,发现闪光点王老师首先对小明的性格、兴趣、特长进行了深入了解。
她发现小明喜欢画画,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于是,王老师决定从小明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 肯定优点,树立信心在课堂上,王老师经常表扬小明,肯定他的优点。
当小明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不准确,王老师也会鼓励他:“你很有想法,只是表达得不够清晰,再认真思考一下,一定能答得更好。
”当小明画画时,王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你的画很有创意,颜色搭配得也很漂亮。
”这些肯定的话语让小明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鼓励,逐渐树立了自信心。
3. 个性化辅导,弥补不足针对小明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王老师采取了个性化辅导。
她利用课后时间,帮助小明复习巩固知识点,解答疑难问题。
同时,王老师还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 家校合作,共同进步王老师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她建议家长多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在家中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赏识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取得了显著进步。
他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成绩稳步提升,逐渐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
同时,小明在画画方面的才华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多次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
1. 学习成绩提高:小明从班级中等水平上升到班级前列,各科成绩均有所提高。
2. 性格开朗自信: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关系融洽。
3. 兴趣爱好广泛:小明在画画、写作等方面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 家校关系和谐:王老师与小明的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班主任教学案例赏识教育(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赏识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1)班为例,探讨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班级现状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
班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各异。
在入学时,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纪律意识淡薄。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张老师决定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对班级进行管理。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张老师首先关注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张老师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找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
2. 设立班级奖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老师设立了班级奖励机制。
每周评选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纪律之星”等荣誉称号,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
此外,班级还设立“优秀小组”评选,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张老师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张老师还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辅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家校合作张老师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对于学生在家的进步,张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三)赏识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实践,七年级(1)班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学习成绩提高在赏识教育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优秀率不断提高。
2. 学习习惯改善学生在赏识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3. 纪律意识增强赏识教育让学生的纪律意识得到了加强,班级纪律状况明显改善。
初中赏识教育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以下是一篇初中赏识教育的优秀案例,旨在展示赏识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小明,13岁,初二学生。
他性格内向,成绩一般,课堂上不主动发言,课后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据老师了解,小明在家庭中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
因此,小明对生活缺乏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
2. 教师赏识教育策略(1)关注学生的优点,发现闪光点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在画画方面有天赋。
于是,老师鼓励小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班级中举办了一次“小明画作展”。
同学们对小明画作的评价很高,小明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此后,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小明的绘画才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信心针对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老师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提问小明,并给予他充分的回答时间。
当小明回答正确时,老师会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③设置合理的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老师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让他能够顺利完成。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例如,举办班级篮球赛、文艺晚会等,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
②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例如,报名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舞蹈队等,让他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③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老师会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解决问题。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班主任赏识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本文以某小学六年级(1)班为例,探讨班主任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六年级(1)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
班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各异。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成绩较差: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理想。
(2)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缺乏自信。
(3)性格内向: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
2. 教育措施(1)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班主任首先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赏识教育,激发潜能班主任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自信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家校合作,共同进步班主任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赏识教育在课堂上的应用(1)关注学生的优点:在课堂上,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
如,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维敏捷,班主任便给予肯定和鼓励。
(2)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如,在音乐课上,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赏识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1)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关注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发挥优势。
如,某学生在书法方面有天赋,班主任便鼓励他参加书法比赛。
赏识教育作业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本文将以一个赏识教育作业案例,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班级情况案例中的班级是一年级(2)班,共有学生30人。
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各异,学习习惯和成绩参差不齐。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是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复述课文内容;2.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3.写一篇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日记。
(三)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激发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
2.尊重学生,鼓励创新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发现亮点,及时表扬在批改作业时,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4.个性化评价,关注成长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采用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和情感。
(四)作业展示与分享1.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在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他们的成果。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作业。
2.分享感受,互相学习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学习。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3.总结反思,提升自我在作业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
三、案例反思1.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赏识教育应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孩子,却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度陷入自卑、消极的情绪中。
在学校里,小明成绩一般,人际关系也不融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明的父母开始尝试赏识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小明的潜能,让他重拾自信,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1. 改变观念,树立信心首先,小明的父母意识到,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他们不再一味地强调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的父母逐渐发现,小明在音乐、绘画方面有天赋,于是开始鼓励他在这些领域发展。
2. 发现优点,肯定进步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
小明的父母开始关注小明的点滴进步,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生活上的改变,他们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当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90分时,父母会为他高兴,并告诉他:“你真棒,这次考试进步很大,继续努力!”当小明在绘画比赛中获奖时,父母会为他自豪,并鼓励他:“你画得真好,继续保持这份热情!”3. 适当引导,培养兴趣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肯定孩子的优点,还要适当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
小明的父母发现小明喜欢音乐,便为他报名参加钢琴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小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同时,父母还鼓励小明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让他结识更多朋友,拓宽视野。
4. 激发潜能,树立自信赏识教育要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树立自信。
小明的父母通过鼓励、支持,让小明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
在比赛中,小明虽然有时会失利,但父母总是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勇敢地尝试了!”这种鼓励让小明逐渐克服了自卑,重拾自信。
5. 营造氛围,关爱成长赏识教育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小明的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关心小明的饮食、作息,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同时,父母还会抽时间陪伴小明,倾听他的心声,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小学赏识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肯定、鼓励和激励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旨在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赏识教育的案例,展示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很少主动发言。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引起老师的注意。
然而,小明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非常热爱画画。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发现小明画的画很有创意,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小明进行赏识教育。
2. 肯定孩子的进步在美术课上,老师对小明说:“小明,你的画很有创意,我看得出来你很用心。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你的作品,其他同学也会被你的才华所吸引呢?”小明听了老师的话,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3.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为了激发小明的积极性,老师鼓励他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明终于鼓起勇气,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画作。
4. 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对小明说:“小明,你的画真是太棒了!我注意到你在课堂上越来越自信了。
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你的才华。
”小明听了老师的话,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5. 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了帮助小明在更多领域取得进步,老师定期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在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变化。
同时,老师还鼓励小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三)赏识教育效果1. 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在赏识教育的帮助下,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他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与同学们积极互动,成为了班级里的活跃分子。
2. 小明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由于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赏识教育案例幼儿园大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赏识教育强调以赏识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赏识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本文将以幼儿园大班为例,探讨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
二、案例描述(一)幼儿基本情况小明,男,6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胆小怕事,在班级中较为低调。
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明从小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导致他在班级中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问题表现1. 在课堂上,小明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不愿与同学互动。
2. 在户外活动中,小明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独自一人。
3. 小明在绘画、手工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天赋,但由于缺乏自信,他很少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赏识教育策略1. 关注细节,发现优点教师应关注小明的日常生活,发现他的优点。
例如,小明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表扬他的作品,激发他的自信心。
2. 鼓励参与,增强自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小明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例如,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小明担任队长,带领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
3. 逐步引导,提升能力教师应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提升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小明的特长,提问一些难度适中、与他兴趣相关的问题,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4.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家长在家庭中也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小明,鼓励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实施过程1.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小明的表现,发现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并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的作品。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担任队长,带领其他小朋友完成任务。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小明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赏识教育案例_小学数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赏识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小明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数学课堂上,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举手发言。
老师发现小明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他在其他学科表现良好。
2.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游戏。
在游戏中,小明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2)关注个体差异老师发现小明在计算方面存在困难,于是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老师耐心地引导小明,让他明白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赏识评价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对小明进行赏识评价。
当小明回答出正确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小明勇敢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4)培养自信心为了培养小明的自信心,老师让他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有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3.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敢于发言,与同学们互动。
同时,小明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取得了进步。
三、案例分析1. 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案例中,老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小明的学习兴趣。
(2)关注个体差异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案例中,老师针对小明的计算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他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进步。
(3)赏识评价赏识评价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
案例中,老师对小明的正确回答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本案例以一名初中生为例,讲述了一位教师如何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重拾自信。
二、案例描述小张,一名初中生,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进入初中后,他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挑战。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张因为紧张,成绩一落千丈。
这让他更加自卑,学习兴趣逐渐消退,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
小张的老师小王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决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帮助他走出困境。
1. 关注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小王了解到小张在数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便针对他的弱点进行辅导。
她鼓励小张多做题,多思考,不要害怕犯错。
同时,小王尊重小张的性格特点,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 肯定学生进步,激发学习兴趣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张取得了比上次进步明显的成绩。
小王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她告诉小张:“你的进步我很高兴,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
”这句话让小张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
3. 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小张遇到了很多困难。
小王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有信心去面对。
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张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小王发现小张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便引导他学会与人沟通,尊重他人。
同时,她鼓励小张参加课外活动,结交新朋友,扩大人际交往。
在良好的氛围中,小张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案例反思1.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本案例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赏识教育,小张不仅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还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的故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以赏识的心态去关注、引导和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
本文将以一个发生在我国某小学的真实案例,分析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小王,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王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班级中默默无闻。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王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然而,他在班级的荣誉榜上却鲜有人关注。
这让小王感到十分失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三、赏识教育实施过程1. 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班主任首先对小王进行了深入了解。
她发现,小王虽然性格内向,但非常热爱数学,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于是,班主任决定以数学为切入点,激发小王的自信心。
2. 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班主任特别注意关注小王的表现。
当小王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她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小王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同时,她还鼓励小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3. 适时引导为了帮助小王全面发展,班主任还引导他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小王虽然不擅长篮球,但他积极参与,努力拼搏。
比赛结束后,班主任及时给予小王表扬,让他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取得成绩。
4. 适度激励在数学竞赛中,小王再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次,班主任特意在班级内举行了表彰大会,让同学们共同见证小王的成长。
在会上,班主任还鼓励其他同学向小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不仅在数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其他学科和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
在班级中,小王逐渐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学霸”。
五、案例分析1. 赏识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通过关注、引导和激励小王,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2. 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赏识教育教学案例(3篇)
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数学成绩较差。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主动发言。
班主任发现,小明在语文、英语等其他科目表现尚可,但数学成绩一直难以提高。
为了帮助小明提高数学成绩,班主任决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二、案例实施1. 关注小明的优点,发掘潜能班主任首先关注到小明在语文、英语等其他科目表现尚可,说明小明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于是,班主任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当小明回答正确时,班主任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小明的自信心。
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因材施教针对小明数学成绩较差的情况,班主任为他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
首先,班主任从基础知识点入手,帮助小明巩固基础知识。
其次,班主任鼓励小明多参加数学竞赛和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班主任还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同学互助班主任在班级中倡导互助、友爱的氛围,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当小明在数学课堂上遇到困难时,同学们会主动帮助他解答疑惑。
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使小明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4. 定期与小明沟通,关注他的成长班主任定期与小明沟通,了解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需求。
在沟通中,班主任给予小明鼓励和支持,帮助他树立信心。
同时,班主任还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拓宽视野,丰富课余生活。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小明在数学成绩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他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数学竞赛中,小明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小明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在班级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赏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赏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鼓励、表扬、激励为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赏识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案例以一位小学教师为例,讲述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小华(化名),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尤其语文成绩较差。
在课堂上,小华总是低着头,不敢发言,作业也总是抄袭同学的。
老师和同学们对小华的评价普遍不高,甚至有的同学嘲笑他。
2. 教师介入面对小华的情况,班主任老师深感担忧。
她决定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小华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1)关注小华的优点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发现小华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华的绘画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同学们对小华的画作赞不绝口,小华也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2)鼓励小华发言为了提高小华的自信心,老师鼓励他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每当小华举手发言时,老师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
即使小华的回答不完整,老师也会耐心引导,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与小华共同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语文成绩。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关注小华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4)开展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小华的课余生活,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小华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逐渐摆脱了内向的性格。
3.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在课堂上敢发言了,作业也自己完成了。
同学们对小华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尊重他。
小华变得自信、开朗,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三、案例分析1. 赏识教育的优势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鼓励、表扬、激励为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案例中,老师通过关注小华的优点、鼓励他发言、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使小华逐渐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进步。
2. 赏识教育的实施要点(1)关注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淘气的孩子——教育案例及教学反思
纪德晓是我们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学习习惯非常的差,想着法子的淘气。
小纪德晓的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
教师就要全心倾注师爱、宽容以待、循循善诱,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定能养成。
习惯倾注师爱宽容以待循循善诱
纪德晓是我们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他用那清脆的声音喊着向我问好。
他说话很痛快,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他做领队,可是仅仅几天,就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特别好动,课下经常带起一帮小男生东跑西颠,想着法子的淘气,一小群孩子就愿意跟着他疯。
对他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只好换了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做领队。
可他怎么办呢,要是转变不了他,恐怕班风要转了。
一次语文课上,他不听讲,折纸玩,我悄悄拿了过来。
没一会儿,他又拿铅笔当大炮,同桌报告后,我走过去把铅笔放回他的文具盒。
没想到我刚离开,他就在同桌的书上乱画了一气。
我火了,干脆把他的书给了同桌,让他站着反省。
接下来全班读书,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子还有着急的时候,只见他低着头,直往同学身边凑,小手指着书,读得还很起劲。
瞧着那可怜巴巴的样,我悄悄地笑了,心想孺子可教也。
我跟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他的家长反映,他在家里是三代传人的唯一男孩,几家子的心肝宝贝。
小时淘气都觉得无比的可爱,人人宠着,只觉得好玩了,没想到养成了坏习惯,一上学才发现他做事不专心,每天写作业都要大人站在身边陪着,要是爷爷看着就更进一步了,爷爷要拿着棍子,一直在身边比划着,一直到写完才放下。
全家人都很重视他得学习,可干着急没办法。
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
不要小看这只是小孩子好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和成长。
于是我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找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在给他换同桌的时候,我找他好好的谈了一次心。
告诉他注意观察别的孩子是怎么管住自己的,怎么学习的。
还告诉他,
老师已和家长取得了联系,每周汇报他的表现,当然我悄悄告诉他,如果进步大的话,可以不汇报小毛病。
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经过谈心之后,还真好了几天,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了鼓励他,只跟家长夸奖了进步,他也非常的开心。
这里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同桌更出色了,可能有一句话起了作用,调到小林同桌时我说:“如果你不受小林影响,说明你是个真正的好学生,如果你能及时提醒他,管住他的坏毛病,你就是超级优秀的学生,就是小老师,可以做班里的小干部!”那个同桌现在还真有个班干部的样子呢!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不到两周,这招就不很灵了。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进一步在班里搞了个改革,实行量化浮动分数管理,那就是平时表现与期末发奖状直接挂钩。
平时表现以分数标在墙报上,基础分每人100,有违纪的扣分,进步的,得到任何一科老师大力表扬的,就要加分。
尤其针对小林,让他每周自己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平时表现成绩。
我“威胁”他,如果分数连续下滑的话,就会通知家长实行家庭处罚;同时和班里另一名小淘气展开竞赛,谁超过对方5分,谁就评为安全委员。
坚持的好就会有期末奖状。
这样的“威胁”“利诱”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平安”,争取“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
这个学期末,举行“我佩服班里谁”的活动中,他被很多同学夸奖,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看到了他很多的闪光点,一致同意他试任劳动委员。
他从来没那么美过,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也开心地笑了,我想用不了久,老师的“威胁”和“利诱”都将不再起作用,因为他会养成新的习惯---好习惯。
反思:纪德晓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
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
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
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
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
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
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
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定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