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充实和提高,医患关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显然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实践主客体价值理解信任
医患关系是每一个医学生将来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时考察的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更多的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学会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关系中的道德伦理无不处处蕴含着哲学思考,能从哲学的方面思考医患关系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有很大帮助。以下将从“医患关系的存在问题”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两方面阐述我的哲学思考。
一、医患关系的存在问题
医患关系的存在问题似乎非常容易理解,有医生,有患者,有治疗过程,那么也就必然存在着医患关系。我们可以先把这个治疗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是医生病人互相沟通的过程。病人把近来自己的身体状况反映给医生,而医生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诊断,期间病人的病情不断得到改善,而医生也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整个过程需要双方的信任和理解,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医患关系便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整个的诊断治疗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医生的实践活动,是践行理论知识的过程。实践活动是人类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医生才能得到关于病人病情的认识,所以说,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医生作为主体,病人作为客体。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主体客体之间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但是绝大多数复杂医患关系产生的原因在于病人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原因和必
要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即医生对病人的及时反馈。一旦这种反馈做得不到位,病人便会对医生产生误解,主客体之间存在矛盾,实践活动便会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主客体之间维持良好的相互作用,实践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是相互信赖的,没有医就没有患,没有患就没有医,两者在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互为主客体。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医生在从事治病救人的实践活动中,其个人价值
是通过社会价值而实现的。前面提到,医患之间互为主客体,当医生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时,医生对于患者就有价值,满足患者需要的程度越高,医生的价值就越大。当医生能够实现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时,其自我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体现。当然有时候,病人并不认同医生的这种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医生并未能满足病人的需求,于是医患关系将会趋向严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类世界是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的。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处于矛盾状态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医患之间的矛盾也是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一重要观点。它告诉我们,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要牵涉进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总是要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对话、沟通,从而达到彼此心灵的通融、情感的共鸣。当代思想巨子哈贝马斯就主张人们要学会商谈,这种商谈反映到医患关系中就是要实现医患之间人对人的理解。
理解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痛之所痛,急之所急,需之所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在当下社会环境下,以人为本也是不变的真理。病人本已经苦痛缠身,更应该在医者这里得到拯救和解脱。然而,理解是相互的,从另一方面考虑,患者也应理解和积极配合医生的行为。为了减轻病痛,更应该排除私心,从大局着想。
理解是基础,那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还需进一步达到相互信赖。一旦建立了医患关系,那么两者之间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直到病人痊愈,解除医患关系。关系建立期间,医生需要病人的信任和授权;病人同时也需要医生的信赖。有关生死的问题,势必要提升到一个严肃的水平,更需要医患双方达成共识。
当前医患关系情况不容乐观,造成医疗纠纷的往往不是医疗事故,而更多的是体制、伦理问题。或许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的管理趋于市场化、商品化;或许还包括政府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媒体因素等;或许我们在医疗卫生事业上
更缺少的不是先进的技术、高端的治疗方法,而是看似普通实际却难以做到的人文关怀。现代医学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往、人与金钱的交往,使医学丧失了原有的人文关怀的温度,从而阻碍了医患沟通。医患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存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研究纠纷出现的根源,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哲学问题。参考文献:
[1]宁伯晓.对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4)
[2]夏榕.从哲学角度看待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