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打车软件市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车软件市场分析
一、打车软件发展背景
我国一二线大城市中,“打车难”一直困扰着出租车行业,乘客打不到车、司机空载,司机和乘客之间存在着信息和资源的高度不对称。统一电召平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司机和乘客的信息不对称,但经常出现乘客或者司机爽约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打车应用将司机和乘客连在一起,其良好的使用体验吸引用户使用,为司机和乘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二、打车软件发展历程与现状
2011年底随着摇摇招车的成立,预示着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开启。此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数十款移动打车应用相继出现。2013年随着市场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逐渐增多,移动打车行业先是受投资公司青睐,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各移动打车应用之间掀起激烈的用户争夺战,随后,互联网巨头介入,移动打车变为巨头之间的争夺战,软件覆盖的区域也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2014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成为移动打车市场的双寡头,同年Uber入华,在合作方百度以及自身规划下,Uber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2015年2月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合并,后改名为滴滴出行。以滴滴出行和Uber为代表的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
一开始使用软件的人很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各软件厮杀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的软件被淘汰。打车软件企业的营销策略可谓是“急功近利,简单粗暴”,打车软件公司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烧钱”营销模式,大规模的乘车补贴政策,从每单5元到每单50元不等,补贴大战一直持续。如今虽然市场格局已变,但是烧钱大战再次上演,主角早已变成滴滴出行、中国优步、
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等背后站着BAT和乐视等公司的大玩家。对于他们而言,何时能在中国市场上盈利还不可预知,但烧钱游戏短期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三、打车软件市场分类
2006年出现首家专业租车网站以来,在线出行服务行业经历了“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向“互联网+共享经济/轻资产重服务”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PC端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转变。 2012年起移动端车服务模式大量涌现,主流的服务模式从租车、出租车、代驾到拼车、专车、定制巴士等。逐步形成打车软件内的细分市场。目前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典型应用,发展势头良好。
四、打车软件用户规模
打车软件累积注册用户从2012年的400万到2013年216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440%,到2015年,用户乘客数量总计达到3.99亿人。用户出行需求具有多样性,85.9%的用户会选择使用两种以上的出行服务。在所有移动端出行服务中,出租车约车、专车(快车)与拼车在出行服务中用户覆盖量最高,其中出租车约车用户达到2.5亿,专车(快车)用户达到1.9亿,拼车用户达到1.6亿。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中司机数量总计为1871.4万人。在所有移动端出行服务中,顺风车/拼车司机数量最多,达到900.0万,专车(快车)司机达到555.5万人,代驾司机达到259.9万人,显示出移动端出行服务
对于闲置车辆资源的使用与分享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打车软件行业分析
打车软件的流行是网络化的展现,同互联网一样,对于社会发展它是把双刃剑,在利用着它的优点之时,不能忽视它的不足。
(一)优势
对于乘客而言,打车软件的优势在于,更方便的招徕车辆,覆盖面也更广,类似于预约的使用方法不仅节约了乘客的时间,而且对于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难以打车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现在许多打车软件实行的补贴政策也能为乘客节省一部分支出,减轻了乘客的负担,可以增加乘客打车的欲望,方便生活。
打车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司机“空车率”的问题。以前,司机师傅经常要空车从一地奔赴另一地,不仅耗时而且耗油,增加了出租车运营成本。打车软件的出现,方便司机查看周围任务,及时赶到客源地,其有针对性的接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出租车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空车率。同时,打车软件所具备的加价功能,能为司机带来额外的收益,而且对于较偏远的地区,司机可以选择适当加价后接单,节省了与乘客协商车费的时间。
首先,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尚未成熟,因此在这个领域,各营运公司竞争优势差别不大,不似某些成熟领域,市场已被大公司完全占领,因此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市场蕴含着的大量利润,仅从打车软件下载量的急速增长便可以看出,此类用户群数量可观,一旦成功的在市场上占有份额,代表了公司未来将会拥有可观的利润。
(二)劣势
当然,打成软件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有许多年龄段偏大的乘客也需要打车,由于人群的特殊性,打车软件不能够很好地在他们中间普及,因此,打车软件的盛行也给他们带来了打车难的困扰。高峰期打车本身就比较困难,打车软件盛行的情况下,许多人无
法分辨大街上奔驰的空车是否已被人预约,造成了许多麻烦。同时,市场上许多出租司机趁机加价,出现了不加价不接单的情况,如此强制性加价的行为也给乘客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最后,由于目前打车软件的安装便利,只要是智能手机均可下载并安装,没有非常严格的验证制度,无法百分百确定叫到的车子不是“黑车”,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正是由于打车软件出现时间短,商业竞争模式很不成熟,使得许多软件不得不卷入补贴价格战中。2014年,嘀嘀打车宣布投入一亿元补贴,而不久后,根据快的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其投入了近四亿元的补贴。如此巨额的补贴数目让一些竞争力较弱的公司不得不退出,同时也造成了打车软件市场的混乱。另一方面,市场监控很不完全,对于打车软件的管理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就使得运营者的一部分权力得不到保障。
六、打车软件行业政策
打车软件是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从绿色出行、社会化的发展来看是积极有意义的,但也存在市场规范和安全问题,一直处于激烈争论之中,褒贬对立。有的强烈要求进行扼杀,有的明确表示应该鼓励。各地主管部门的做法也是差异极大,有的宣布为非法,进行取缔;有的私下默许,进行收编;有的模梭两可,边走边看。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出台了对打车软件管理的相关法律条例。其中上海市和济南市禁止在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而苏州市和深圳更是叫停使用打车软件。交通部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而社会对于此类政策的争议仍未停止。目前已经形成三种监管模式:一是北京模式,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订单全部备案,但只监管不调度;二是上海模式,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三是苏州模式,明令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
现在来看,打车软件在积极的角度,对于推动资源共享,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证出行的安全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