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通:做事知方圆.做人要通达_第三章 八面玲珑上下通融得人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成败。

而要想打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圆融的处世艺术;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环境,就必须具备灵活的社交本领。

这种圆就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大悟,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就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模棱两可,言不由衷——逢人只说三分话
俗话说,言为心声。

中国人的心是难以捉摸的,中国人的话也常常模棱两可。

我们主张“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会想,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又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有的职业说话只能说三分。

比如医生,只说三分话是他的职业道德,普通的病人是可以对人提及的,对于患花柳病的病人是绝对不该对人提及,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做银行业务的人,业务大概情形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则绝对不该对人提及,这是银行人员的服务道德。

依此类推,只说三分话的例子有很多。

有时因为不能遵守只说三分话的戒条,而酿成大祸,使肉体精神大受苦痛而一世不能忘记。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小王是一个间谍工作者,他的工作必须要保持高度的隐蔽性。

有一天,与一个泛泛之交的熟人随便闲谈,谈得很是投机,便把自己的行动、使命、主张,尽情透露,希望可以得到一个新同志。

谁知对方就是立在敌对地位的人,马上据情报告,当晚小王便告失踪,受尽折磨后幸免于难。

当他后悔时一切都太晚了。

老于世故的人说话都只说三分,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狡猾,不诚实。

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如果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是不少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


如果对方和你交往不是很深,这时你说话就要注意。

千万不要畅所欲言,试想如果你什么话都和对方说,对方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说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得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涉及对方的私事,你不是他的诤友,又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扰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此外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说话要小心,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摆布。

与人交心是危险的,因为你有了让人控制的把柄,会成为任人驱使的奴隶而不能自主。

在现实生活中,“逢人只说三分话”就要学会说话模棱两可,既不要说完全赞成的话,也不要说完全反对的话。

赞成或反对就像下赌注一样,万一押错宝,后果惨重,因为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只能赞成一部分而反对另一部分。

事情总是不断地演变:原本可以赞成的事情,演变到最后,令人不得不反对;而原来应该反对的,也可能愈变愈应该赞成。

这也是尽量不要说赞成或反对
的原因。

如果有人直接问你这种问题:“你赞成领导关于这件事的处理吗?”那他可能是不怀好意,挖了陷阱让你跳。

你说“赞成”或“反对”,都会对自己不利,不是被利用,便是被嘲笑。

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必回答,而是反问:“你认为如何?”然后兼顾赞成及反对双方面的看法,适当地表述自己的意见。

其实,我们说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事实上是赞成之中有反对,而反对之中也有赞成,并不是不分是非,糊里糊涂或者怕惹事端。

先赞成后反对,先反对后赞成,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攻心”术是中国人的独特手法。

例如:“我毕业后马上出国留学,你赞成吗?”如果你不赞成,最好回答:“我不赞成你马上出国,但是如果你准备得十分周全,知道自己所要学的是什么,将来学成之后要做什么,我当然不会反对。


说话就要学会模棱两可,让人抓不到你的把柄,这样才能避免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的惨剧。

也能避免使听者受到挫折,可能因而放弃,或者缺乏信心。

不赞成也不反对,听者才会面对现实,用心地研究判断,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

说话要懂得留七分,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别人当作知心朋友,动辄一吐心肠,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与同事交谈,更要把住口舌关。

当觉得别人在倾诉知心话,感到如果自己不同样把心掏出来就欠了一份人情似的,这时候就要想万一哪句话会犯了对方的禁忌,反而会弄巧成拙。

而且人际关系是变化无常的,今天的知心朋友或许就是明天的对手,你的知心话就会成为明天握在他人手中的把柄。

墙头草,随风倒——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所以,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的说话方式来交流。

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像墙头草,随风倒。

有一个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

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

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

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

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

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
你也许会捧腹大笑,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奥妙所在。

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

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心中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

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

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变了,话
也多了起来。

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

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年轻人善于摸着老先生的脾气说话,这也告诉我们,交际中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对方喜欢什么,你就要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

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会把你视为知己。

一般说来,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婉转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

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

就要开门见山,有话直说,千万不要兜圈子。

有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想应聘某公司办公室秘书,青年人在经理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主题。

她先说:“经理,听说你们公司的环境相当不错。

”经理点了点头。

接着,高材生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

”经理还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尔后,高材生又说:“经理,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高材生的话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还是未能道出自己的本意。

岂料,这位经理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落。

正因为高材生未能摸透经理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经理便托词离去,高材生的求职也化成了泡影。

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字,便说:“喂,钢笔给我一下。

”然而,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的茬儿。

假若,青年人知道老教授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是说为了讨好他人什么话都说。

切记有的话是不能说的,比如大话不可以说,有些人为了让听的人高兴,通常会说一些大话,这些大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魄力”,其实是信口开河。

如果让对方察觉到,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次,闲话不可以说。

有些人通常赞美对方时,就可能会对别人评头论足,也可能会搬弄是非。

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觉得讨厌。

总之,与不同的对象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虽然“墙头草,随风倒”的感觉,略显油嘴滑舌,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不这样做的话你可能会什么事也办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与不喜欢的人也要打好交道
草地的朋友是清风晨露、蜜蜂蝴蝶;高山的朋友是蓝天白云、风雨雷电。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
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独特的伙伴。

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免不了会有朋友,也不能没有朋友。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又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些箴言都是说,相同的志趣、爱好、追求和抱负让人们缔结了美好的友谊。

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往往难成知己。

现实生活中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我们不仅要和知己处好关系,也要和不喜欢的人打好交道。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所以,在构建人际关系网时,一定不能太单一,也不要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同行或具有共同爱好与兴趣的人。

最关键的是要能做到优势互补,既能使自己的优势为其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也能使其他人的优势对自己发生作用和影响。

倘若我们能充分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特殊价值,那么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帮助。

战国时期,许多达官贵人都有大量的门客,他们供养这些门客就是为了日后能得到他们的帮助。

其中,齐国的孟尝君门下的客人人数最多,号称有“门客三千”,而且其中什么样的人都有。

孟尝君出使秦国时,遭人谗言陷害,秦昭王将他囚禁起来并想杀了他。

正在这时,有个人对孟尝君说秦昭王的一个宠妃能救他,于是孟尝君便向那个宠妃求助。

可是那个宠妃要孟尝君已经献给昭王的一件白狐裘衣作为交换条件。

东西都已经送出去了,如何能拿回来呢?正在他无计可施之时,有一位曾是偷盗之徒的门客说,可以帮助孟尝君弄到白狐裘衣。

于是,他施展绝活,很快将白狐裘衣盗了出来,献给那个宠妃。

宠妃也如约帮助孟尝君逃出了城门。

孟尝君出了城门后,立马往回国的路上赶。

走到函谷关时,已是夜半时分,须到鸡叫时方可开门。

但孟尝君担心,等到那时秦昭王可能已经发现自己逃走,必将派兵来追。

孟尝君急得心急火燎,害怕追兵到来,但又没有办法叫开城门。

此时,又有一位门客挺身而出,他说自己善于学鸡叫,可以给守关士兵造成错觉,使他们打开城门。

果然,这个人学了几声鸡叫后,函谷关的守门士兵听到鸡叫后,便把城门打开,完全没有觉察到那不是真的鸡叫,孟尝君就这样逃回了齐国。

“鸡鸣狗盗”之徒都是我们所厌恶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用途。

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有时也能帮上你的大忙。

孟尝君靠这些鸡鸣狗盗之徒逃离牢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加州有个水泥厂老板罗伯特,是个非常重信用的人,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因此他的水泥卖的非常好。

但前不久另一位水泥商莱特也在加州进行销售。

莱特在罗伯特的经销区内定期走访建筑师、承包商,并告诉他们:“罗伯特公司的水泥质量不好,公司也不可靠,面临着倒闭。

”罗伯特并不认为莱特这样四处造谣能够严重伤害他的生意。

这种没有道德的生意人让他非常生气。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罗伯特说,“牧师讲道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

我当时把每一个字都记了下来,但也就在那个下午,莱特那家伙使我失去了一份五万吨水泥的订单。

但牧师却叫我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第二天下午,当我在安排下周活动的日程表时,我发现我的一位住在纽约的顾客正在为新盖一幢办公大楼要批数目不小的水泥。

而他所需要的水泥型号不是我公司生产的,却与
莱特生产出售的水泥型号相同。

同时我也确信莱特并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我做不成你也别做!”商业竞争的残酷性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理所当然应该保密。

这是经商之人的普遍心态,更何况莱特那混蛋还无中生有,四处中伤罗伯特。

但罗伯特的做法却出乎常人的意料。

罗伯特拿起电话拨通了莱特办公室的号码,答应他打电话给那位客户,推荐由他来提供水泥。

最后莱特不但停止了散布有关罗伯特的谣言,而且同样把他无法处理的生意也交给罗伯特做。

加州所有的水泥生意已被他们两家垄断完了。

不要报复,化敌为友,无疑是罗伯特在对付莱特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

报复是一把双刃剑,你在伤害对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伤及自己,甚至更为厉害。

这样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不知内情的旁观者还容易对你产生误会。

君子和而不同,用你的手握对手的手,你会获得一笔意外的财富。

多栽花,少栽刺——学会赞美,通融得人心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人之常情。

大多数人都喜欢有出色的表现,希望邀功。

会为人处世的人就要抓住人这些的心理,要会在人面前说些赞美的话,把光环让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融得人心。

很多人都对钢铁大王卡耐基非常感兴趣,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既无资本,又无钢铁专业知识和技术普通人是靠什么成功的呢?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才令卡耐基接受采访,他迫不及待地劈头就问:“您的钢铁事业成就是公认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炼钢专家吧?”
卡耐基哈哈大笑地回答:“记者先生,您错了,炼钢知识比我强的,在我们公司就有200多位呢!”记者诧异道:“那为什么您是钢铁大王?您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卡耐基说:“因为我知道如何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发挥所长为公司效力。


正如卡耐基所说,他就是依靠他的员工发财致富的,他善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的潜能。

起初卡耐基的钢铁厂因产量上不去,效益甚差。

卡耐基果断地以100万美元年薪聘请查理?斯瓦伯为其钢铁厂的总裁。

斯瓦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台了很多政策,举办一些竞赛,鼓舞士气,这样钢铁厂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卡耐基也慢慢成长为一个钢铁大王。

卡耐基凭借赞赏和赞美员工,深得人心,在这个社会上,会说赞美话的人,似乎人际关系都处理得较好。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总是非常高兴的,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知道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不要处处都表现得比别人优越。

要把光环让给别人,多对人说赞美的话。

一个会上下通融的人往往会说好话,能把赞美的话说到人心中,即使别人做错了也不会直说。

赞美就像人生的润滑剂,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

赞许别人其实是对别人的肯定,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如果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慷慨地奉献给别人,体现的是我们的大方和成熟,赞美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

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我们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我们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

对人表示赞许有如此多的好处,你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去赞赏一个人。

但是赞美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赞美话会超过一般赞美话的效果,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赞美话不同。

当然,赞美别人也要有技巧,因为千人千面,没有谁会喜欢千篇一律的赞扬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在我们周围,伟人名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他们也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能每个人都轰轰烈烈。

真正聪明的人善于从小事上称赞别人,而不是一味地搜寻了不起的大事。

从小处着手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以出乎意料的惊喜,而且可以使你树立关心、体贴入微的形象。

一位服装店的职员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其中有一件衣服不合格,她立马把那件衣服藏起来了,这样顾客就看不到,生意也不会因此受损。

值班经理夸她为公司着想,维护公司的荣誉,还决定给她加奖金。

这位职员简直有受宠若惊之感,到处赞扬那位经理眼快心细,自己的一点小成绩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才有价值感。

经理对员工的感激,员工会把它带到工作中,转化为一种动力。

长期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偏见,那就是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能和其他人相提并论似的。

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地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很多样而已。

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当你心头涌现了并非出自功利目的、自然亲切、朴素厚实的好话时,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不要退却,不要扭曲,要很快地把好话说出口!只要你确实由衷而发,确实不求回报,确实充满善意,确实问心无愧,你就大大方方、清清楚楚地把你那些好话说出来。

即使遇上了“狗咬吕洞宾”、“好心换了个驴肝肺”的情形,你也并无损失,因为你焕发着人性善的光辉。

只有这样你做人办事才能游刃有余,通融得人心。

推功揽过——不要和他人争功劳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哈斯教授说,要在一个组织内做好,一定要做到三点,这三点就是:推功、揽过和成人之美!
推功,首先要有功可推,如果一无建树,估计再怎么八面玲珑,除非你有非常显赫的后台,否则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而即使你有很强硬的后台,做不出成绩被留下来,大家虽然可以理解,但再大的领导,也管不住群众的嘴巴。

有功还能推给大家,这需要很正确的意识和相当平和的心态,事实上,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
限的,离开了团队,再威猛的英雄也做不成什么大事,即使确确实实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功绩,你的今天也是无数人帮助的结果,推功是为人正直的表现。

反过来,能做到“推功”的人,或者说具备这样意识和心态的人,人们丝毫不会因为他的谦虚而抹杀他的功绩。

揽过,就是出了问题不能逃避责任。

其实不管什么事涉及的面往往是每一个人,古人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一件事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别人出了问题就认为和我无关,这样的人将是缺乏竞争力的,也是危险的。

聪明的人会将错误揽给自己,来赢得他人的敬重。

老程是生产科的主任,大家都称赞他为人好,是一个难得的领导。

有一次,因为货源来不及补足,造成当月产量未达标。

对此,厂长非常生气,在开会时宣布要扣生产科员工的奖金。

散会后,老程并没有解释生产为什么延误,只是诚恳地对厂长说:“这一切都与生产科其他员工没关系,是我自己指挥不当造成的,这事由我一个人承担,请扣除我个人当月的工资和半年奖金作为处罚。

”厂长没有再批评其他人,按照老程的做了。

员工知道这件事后都觉得对不住老程,大家不约而同的加班加点完成了任务,而且还保证了质量。

在他们同心协力下,第二个月的产量果然超出了预期目标。

厂长非常高兴,当即宣布加发给生产部奖金。

然而,老程将奖金都分给了员工,自己却分文未收,他对员工说:“这些奖金是大家的辛劳所得,理应属于大家。

”老程推功揽过,不但赢得生产科同事的拥护和赞赏,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佳绩。

从古到今,有许多事例都证明,凡是推功揽过的人都能有效得激励下属,取得成功;推过揽功的人只会削弱下属的积极性和斗志,必将走向失败。

在职场中作为下属,更要善于推功揽过。

因为大多数领导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坏人”;愿领赏,不愿受过。

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后,却想缩在后面。

此时,就需要下属出面,代领导受过或承担责任。

刘邦的女婿张敖手下有一位官员叫田叔。

一次张敖涉嫌与一桩谋杀皇帝的案子有关,被逮捕进京。

刘邦颁下诏书说:“有敢随张敖同行的,就要诛灭他的三族!”可田叔不计个人安危,剃光了头发,打扮成一副奴仆的模样,随张敖到长安服侍。

案情查实后,张敖确实无罪,大家也因田叔的一片忠心而敬仰他。

田叔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命他去鲁国任相国。

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骄纵不法,掠取百姓财物。

田叔一到任,来状告鲁王的多达百余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带头告状的20多人各打50大板,其余的各打20大板,并怒斥告状的百姓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惭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抢掠的老百姓。

田叔却不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老臣去还,这岂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