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工艺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什么是氨基酸?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

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氨基酸种类与分类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

2、工业生产的主要为蛋白质氨基酸,共20种

3、氨基酸生产方法(1)发酵法直接发酵法:野生菌株发酵、营养缺陷型突变发酵

(2)化学合成法(3)酶法(4)蛋白质水解法

4、氨基酸的应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农业、化学工业、科学研究

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消费市场是饲料添加剂

四大饲料氨基酸:奶酪夹苏

Lys(赖氨酸)、Met(甲硫氨酸)

Tyr(酪氨酸)、Thr(苏氨酸)

主要有4个方面的功效: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改善肉质,提高产奶、产蛋量;

节省蛋白质饲料,使饲料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

5、1956年分离到谷氨酸棒状杆菌

6、日本味之素、协和发酵、德国Degussa、山东阜丰集团、河北梅花集团、宁夏伊品

7、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产品附加值低产能优化

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

原料、能源成本高产品创新

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思想转变

第二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1、淀粉的组成

在偏振光照射下,产生双折射现象(即“偏光十字”现象)

直链淀粉水悬浮液加热时,不产生糊精,而以胶体状态溶解,遇碘反应是纯蓝色

支链淀粉膨胀性物质,只在加热加压下,才溶于水。水中加热成胶黏状物,遇碘呈紫红色

2、淀粉的特性:糊化、液化、糖化、老化、

3、糊化定义: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

成带有粘性的淀粉糊。

4、淀粉糊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 预糊化淀粉缓慢地可逆地吸收水分,淀粉颗粒已有些微膨胀

第二阶段: 糊化当温度升到大约65 ℃时,淀粉颗粒经过不可逆地突然很快地吸

收大量水分后,膨胀粘度增加很大,可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

第三阶段: 溶解当温度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变成无形空囊,可溶性淀粉浸出,成为半透明的均质胶体。

5、液化: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黏度降低,并水解得到糊精和低聚糖的过程

6、糖化: 利用糖化酶将淀粉液化产物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理论收率:111.11% 实际收率:仅有105~108%

7、老化: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氢键的过程,也是一个复结晶过程。(直链易老化)

8、淀粉水解糖: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为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9、淀粉的生产原理:利用淀粉不溶于冷水,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特性进行的物理分离过程

过程: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清洗--

离心分离--干燥--淀粉

10、谷氨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11、淀粉水解的方法

酸解法(无机酸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完成)最早出现

酶酸法(酶液化、酸糖化)过滤性能好

酸酶法(酸液化、酶糖化)

双酶法(酶催化完成糖化过程)

使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原料→粉碎→调浆→液化→灭酶→调整pH→糖化→灭酶→中和→过滤→糖化液12、双酶法工艺特点

酶专一性高,副产物少,糖液纯度高;

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耐高温高压、耐酸的设备;

可在较高的淀粉浓度下水解,可以使用粗原料;

糖液质量高;

周期长,设备多。

13、

α-淀粉酶可以切断α-1,4糖苷键

不能切断α-1,6糖苷键60-70℃;

90-110℃

6.0-

7.0稳定,

5.0以下失活

Ca2+、Zn2+、Cl+有激活作用,

FeSO4、ZnSO4、CuSO4有抑制作用。

糖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切断α-1,4糖苷

键;缓慢切断α-1,6糖苷键40-65℃;最

佳58-60℃

3.0-5.5稳定;

最适4.0-4.5

14、DE 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

%

100)

()

糖液相对密度()干物质浓度(还原糖浓度d DE

15、DX 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

100)

()

糖液相对密度()干物质浓度(

葡萄糖浓度d DE

16、DE 值和DX 值的区别:DE>DX 17、谷氨酸发酵水解糖的要求

1.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2.正确控制淀粉乳的浓度

3.水解完全

4.糖液清、色泽浅

5.糖液新鲜

6.降低糖液蛋白质的含量

18、水解糖的质量标准

(1)色泽:浅黄、杏黄通明液体;(2)糊精反应:无;(3)还原糖含量:18%左右(4)DE 值(葡萄糖值):90%以上;

(5)透光率:60%以上(6)pH :4.6-4.8

第三章谷氨酸发酵机制

1、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促反应

(1)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主导性反应

(2)转氨酶(AT)催化的转氨反应

GP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测定

GOT活力则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

(3)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反应

2、三种生成谷氨酸的酶促反应的共同点:以α-酮戊二酸为前体

3、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5个:TCA循环、EMP途径、HMP途径、乙醛酸循、丙酮酸

梭化支路(CO2固定),至少16步酶促反应。

4、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

谷氨酸对葡萄糖的质量理论转化率为:81.7%

实际转化率:处于二者之间,即54.4%~81.7%

(1)葡萄糖首先经EMP及HMP两个途径生成丙酮酸。以EMP为主,HMP约占26%。

(2)生成的丙酮酸:一部分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另一部分经CO2固定反应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

(3)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作用下,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在顺乌头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再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

(4)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经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5、控制谷氨酸合成的重要措施

(1)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即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微弱

(2)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

(3)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高

6、谷氨酸高产菌种特点:

谷氨酸产生菌应丧失或仅有微弱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使α-酮戊二酸不能继续氧化

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很强,同时NADPH+H+再氧化能力弱,使到琥珀酸的反应受阻,在过量NH4+存在时,经氧化还原共轭的氨基化反应而生成谷氨酸

生成的谷氨酸不形成蛋白质而分泌到菌体外

谷氨酸产生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谷氨酸发酵时通常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引起代谢失调,使谷氨酸得以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