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
宋代户口的统计制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宋代户口的统计制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前言·】——»#历史开讲#宋代户口统计制度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宋代政府通过实施户口统计制度,收集人口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对人口流动、社会安全、资源调配等问题进行管理和调控。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从宋代户口统计制度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制度。
«——【·户口统计制度的起源·】——»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甚至更早,唐朝时期设立了户部,负责管理和统计户籍,其中包括户口、人口数量和财产情况等。
唐朝时期也开始建立官府和地方登记相结合的户籍制度,其中每户人家都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家庭情况等。
随着唐朝的覆灭,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的户籍制度也开始有所变化,到了北宋时期,户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化和完善。
北宋时期,设立了户部,负责管理户籍、赋税和兵役等方面的事务,户部下辖各地州、县的户籍机构,负责户籍登记和统计。
此外,北宋时期开始规定户口的分类和编制,以便于管理和调查,根据户籍登记的情况,人口可以被归入不同的户籍类别,例如本地人、外地人、戍边户等。
此时,户籍制度开始与赋税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田亩与口头”的制度,即农民人口和土地的情况直接影响赋税的征收标准。
到了南宋时期,户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化,南宋时期,设立了户籍和居民管理机构,实行“户口所在地原则”,即一个人只能在一个户籍所在地注册。
此时,户籍制度与官职晋升、兵役征集等紧密相连,成为了宋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户口统计制度对皇权的影响·】——»并且北宋户籍制度对于加强皇权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详细的人口档案,皇权得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统治区域的人口数量、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统治和管理。
宋朝经济发展期间的人口如何 社会发展又是什么样的
宋朝经济发展期间的人口如何社会发展又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人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朝代,但经济上却有较大发展,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宋代普遍实行了淤田的耕种方式,既用浑浊的河水灌溉河边的田土,完成了南方的水稻土的开发,使亩产增加,粮食生产的发达,就成为了大量人口出现的物质基础。
全国记录在籍人口达一亿以上,其增长速度在当时国际上亦属少见。
北宋至徽宗年间,人口达到8100万,已经大大超过了盛唐时期的人口。
当时与宋并存于中国境内的还有辽、金、西夏等政权,合计人口,估计达到1亿。
在宋代的人口增长过程中,地区发展是不同的,华北地区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大约只有29.7%,南方则发展极快,北宋末年与唐盛世相比,唐朝南方有3920415人口;北方有5148529,在北宋北方有6624296;南方有11224760,人口密度是50人/平方公里以上。
按元丰三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长江中下游。
宋朝末期,由于战乱,中国人口又一次剧烈下降。
社会城市和市镇的兴旺宋朝时期开封人口超过100万,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世界之最。
另,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洛阳、杭州、扬州、成都、广州、福州、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
其时,欧洲最大城市也不过十几万人口。
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
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
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战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七朝古都。
北宋时期,定为都城,发展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汴梁由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外城周长50里165步(宋代三百步一里,1步=1.536米),约为46.586华里。
宋朝人口文档
宋朝人口引言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口发展较快的时期。
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本文将探讨宋朝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发展趋势。
人口数量宋朝时期,中国人口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全国人口大约为6000万至9000万之间。
到了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估计超过了1亿。
具体而言,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长江流域的人口较多。
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北方有所减少,但江南一带仍然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人口分布宋朝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
这些农村人口以耕种和养殖为主要生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农村人口外,城市人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北宋时期,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估计达到了100万左右。
南宋时期,随着南京成为首都,并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南方的城市人口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人口发展趋势宋朝时期,人口的增长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社会治理的稳定和发展,使得人口可以在相对安全和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和繁衍。
此外,医学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人口的生存率。
然而,人口增长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战乱不仅对人口的生存和安全造成威胁,还破坏了农田和农业生产力。
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蝗灾等也给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人口过于集中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长,给城市资源、交通和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
宋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例如加强农田开垦和水利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宋代户数探研
On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of the Song Dynasty 作者: 程民生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版物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9页
主题词: 宋代;总户数;主户;统计表
摘要:宋朝各级政府对户数的掌握十分重视,对地方政府、地方官员而言,户数的多少更与切
身利益密切关联.宋代户数问题是解开宋代人口数量之谜的关键.宋初两朝的户数,除<太平寰宇记>所载之外,都不是包括主客户在内的总户数.经过鉴别的其他宋朝总户数的记载,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及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宋代社会经济大发展相适应.本文罗列了北宋历年户数,既提供了完整的、经过鉴别的资料,更发现许多数字是不全面的、有错误的.。
宋朝人口之谜 高考历史材料题
宋朝人口之谜高考历史材料题宋朝人口之谜:探寻历史变迁与演变导语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魅力的时期。
而宋朝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特别在高考历史材料题中,宋朝人口之谜更是备受关注。
那么,究竟宋朝人口之谜涉及到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和演变呢?一、宋朝的人口变迁1.1 太祖政权初期:北宋建立之初,人口数量在宋朝初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发生以及黄河流域的频繁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失。
宋朝建立之初的人口数量并不乐观。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人口数量约为几千万。
1.2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随着宋朝经济的逐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
这种情况下,人口数量开始逐渐增加。
据统计,到了宋仁宗时期,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亿以上。
1.3 南宋时期的人口问题到了南宋时期,人口数量再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南宋时期的连年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失。
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的人口数量仅为几千万至七千万之间。
二、宋朝人口之谜的解读2.1 战争对人口的影响宋朝历史上的战争,无疑是对人口数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北宋初期和南宋时期,多次战争使得大量人口丧生或迁徙,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大幅波动。
2.2 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影响与战争相对应的是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尤其是在北宋中后期,经济的繁荣直接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2.3 北宋与南宋的对比北宋和南宋时期的人口数量差异,也直接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稳定程度和经济状况。
北宋时期的相对稳定和繁荣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南宋时期的动荡和战乱则使得人口数量骤减。
三、个人观点与总结3.1 个人观点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看,宋朝人口之谜的背后,不仅涉及到战争、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反映了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对于高考历史材料题来说,要对宋朝人口之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需要将战争、经济、社会稳定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历史演变过程。
宋代士人妇女在家庭经济运营中的作用7
寡妇与成年儿子之间的关系中, 尤其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因而, 妇女的决策范围
仍受到相当的限制,对于她们在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恐怕也不宜过于夸大。
二、形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分析
1 、经济上的因素。 宋代是个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社会,商人也非常活跃, 他们的社会地位虽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毕竟有限, 他们为了得到特权, 便希望与
管” 的主妇只有一人, 那么其他妇女在家庭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就要有限多了. 根
据当 代学者的 研究, 宋代还是以小家庭为主,人口 数量也大约五六人左右, 但 C 士人阶层的家庭相对来说规模要大一些, 有的家庭甚至几世同 家 堂, 庭中 的妇女
既有祖母、 母亲, 又有儿媳甚至孙儿媳, 此外还有仆妇牌女, 而家中只有主妇一
部分, 用来补贴家用, 亦可用于补贴娘家, 用于娠济或公益事业, 甚至捐给寺观。
虽然士大夫提倡 “ 女无私财’ 但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可以 , , 强制妇女拿出这部分
财产,也未看到夫及夫族剥夺妇女私财的实例。 2 、士人妇女是家庭经济的实际管理者。士人妇女的主要职责仍是 “ 相夫教
子” ,而辅助丈夫管理家庭经济事务便是这个职责的一部分。 所谓 “ 男主外, 女 主内” 虽限制了 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 样它亦赋予妇女在家内 但同 的一定 权 利, 既有 “ 主内” 之说, 就说明主妇在家内的层面上占 优势。 据了 何况 “ 与 内”
人能管理经济,可见,能真正支配家庭财产的妇女,其绝对人数并不多。而且,
。王警军:《 宋代家璐结构初探, .社会科学战线,20 年3 00 期。
即使家庭主妇在家庭经济运营中 握有很大的权利, 但基于 “ 男主外, 女主内” 的
的准则, 家中的经济大权最终还在家长手中, 重大的经济决策仍由家长决定, 从
课时作业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
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2.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3.抄箚(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
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箚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
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
材料体现了宋代()A. 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B. 扩大赋税的征收范围C. 强调国家社会的尊卑等级D. 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4. 中国古代政府用户籍制度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
魏晋时期官府户籍登记的主要对象是自耕农,而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
关于魏晋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说明当时百姓的人身自由度增加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及国家赋税的增加C. 自耕农是官府赋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D. 促进了当时耕作方式的改进5.北宋初期,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藉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
这反映出,北宋()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的制度完善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6.《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探析论文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探析论文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从960年开始,直到1279年,历时319年。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贡献,其中之一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变化。
宋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宋代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一、宋代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宋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唐代略高,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宋代前期的人口数量估计为5000万到6千万之间,到南宋时期已经上升到7000万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宋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城市和商业的发展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尽管宋代有了人口增长,但是在这个时期,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
《夫妻谱》记载,宋代朝廷对家庭人口数量进行了规定。
在宋代前期,每户不得过五人,到后期逐渐加到七人。
此规定着重于控制家庭人口,并保证每个家庭的负担能够得到平衡。
另一个影响宋代家庭人口数量的因素是婚姻情况。
大多数人在20岁左右结婚,婚姻主要是通过父母和媒妁之间的安排实现的。
这种安排通常是将年龄、家庭财富和地位等因素进行匹配。
也就是说,世俗因素主导的婚姻制度使得家庭人口数量更容易被控制。
二、宋代家庭人口数量的原因一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一般来说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通过对宋代家庭人口数量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原因:首先,宋代的经济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宋代时期,农民技术的进步和引进大量渠道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也为家庭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促进了家庭人口的增长。
其次,宋代的家庭生活受到法规和风俗的限制。
宋代的法律对于生育有一系列的规定,比如规定每户不得过五人,保证每个家庭的负担得到平衡。
在宋代人们有着非常严格的婚姻观念,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间结婚,并由父母或媒妁牵线搭桥。
宋代户数探研
宋代户数探研宋代户数问题是解开宋代人口数量之谜的关键环节。
关于宋代户数,传世有大量的统计数据,我们所要考证研究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客观或比较客观地反映着真实情况哪些数据是不全面、不可靠的澄清这一问题的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对此,已有一些学者做了有价值的研究,并取得了新成果,以葛剑雄教授《宋代人口新证》(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及何忠礼教授《宋代户部人口统计考察》(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为代表。
本文再做探讨,以为新证,并有重要问题揭示。
一、户数在宋代社会中的作用一个政府存在的基础和规模,决定于人口,人口生存和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家庭。
作为社会细胞,家庭数量还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母奶---赋役的征调,因为赋役主要是以户为单位征调的。
宋朝各级政府对户数的掌握十分重视,对地方政府、地方官员而言,户数的多少更与切身利益密切关联。
1.定诸县等级。
自唐代以来,为便于管理,将各州县制定了等级。
县一级大体为7等,依次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
其中赤、畿两等,通常是京师、大都会及附近的县,属特殊的政治地位,其余5等,均按户数确定。
宋太祖刚登基的建隆元年冬,为适应新形势和户口变化,即诏天下除赤、畿外,重新制定诸县等级:4000户以上为望县,3000户以上为紧县,2000户以上为上县,1000户以上为中县,1000户以下为中下县。
并自此每3年升降一次。
[1](卷1建隆元年十月壬申);[2](《职官》11之58)以此可知县的大小及地位,不在于疆域,而在于户数。
林駉指出:“建隆之元年也,版籍来上,严定升降;至明年也,户口增耗,申严殿最。
夫开基立极,岂无急政一则曰定版籍之升降,二则曰严户口之殿最者,深知本固邦宁之意欤!”[3](卷10《户口》)由此急迫性可知各县户数多少及变化,对于稳定局势、加强统治的重要性。
2.定州县官编制。
地方官员的编制,各地并不统一,而是根据户数确定的。
如州一级的通判,只设于万户以上的州郡。
宋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农业与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流动
宋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农业与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流动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间经济繁荣,农业与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流动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迁移、农业发展、城市化等方面来探讨宋代人口的情况。
一、人口数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较为庞大的时期之一。
据历史记录,北宋全盛时期的人口估计达到了1亿人以上,南宋时期的人口也超过了7000万人。
这一数字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由于宋代出现了多次战乱、灾害等问题,人口数量也并非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尤其是在北方,经历了辽金战争、靖康之变等事件,使得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二、人口迁移宋代人口迁移现象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人口流动。
在北方,由于战乱和灾害的影响,很多人选择南迁,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而南方地区由于经济相对繁荣,也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前往。
这种人口迁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南方相对富庶,城市化程度较高,而北方经历了连年战乱,人口减少,城市发展相对滞后。
三、农业发展宋代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先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支撑。
宋代农业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农耕技术,如轮作、灌溉、施肥等,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此外,宋代还有许多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改革,如推广新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农耕技术的传播等。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四、城市化宋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城市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著名的北方城市如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南方城市如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成为繁华的都会。
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到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数量也大幅增长。
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聚集地。
总结起来,宋代是一个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迅速的时期,人口数量也呈现出增长和迁移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人口状况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演变有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2.手工业 行业
表现
①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冶业 ②煤开采量大, 东京的居民 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③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 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印刷业在宋元时期迅速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 了造纸业的发展。
石炭(序)
彭城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 始遣人访获於州之西南白土镇之 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市场:基层市场和边境榷场 2.货币:纸币的出现与推广 3.海外贸易的活跃 4.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2)唐朝中叶: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3)北宋至南宋:奠定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2.表现
苏湖熟,天下足。
①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②经济实力上: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
2.表现
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枢纽,无论是人口、税额、 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卜宪群《中国通史》
2.表现
经济上,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经济重心南移) 政治上,政治中心向东向北移动
3.海外贸易
①外贸税收 ②商品 ③港口
4.城市兴盛 ①北宋东京;②南宋临安;③元杭州、大都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唐代 坊、市界
限分明
经商时 间限制
宋的变化: ①空间:坊市界限打破, 商业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②时间:宵禁取消,夜市 增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 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代边贸中的一位牙商——《宗延英墓志铭》考释
宋代边贸中的一位牙商—《宗延英墓志铭》考释*高建国 邹 楠 强泽东(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 要:《宗延英墓志铭》是陕西省府谷县发现的一方宋代商人墓志。
志文记载了宗延英家族因从军迁徙于府谷,四代人身份由兵而农、而吏而商的频繁转变。
志文透露,宗延英商业经营的范围与宋和辽夏的互市贸易紧密相关;志文也反映宗延英家族具有了富民的意味,对儒学文化有着浓厚的崇尚。
总之,《宗延英墓志铭》是一方珍贵的商人墓志,对研究宋夏贸易及麟府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关键词:府州;宗延英;互市;商人;文化中国历史时期民族众多,经过不断交融与交流,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周伟洲指出,在历史上的中国这一民族大熔炉中,陕北地区的民族及民族融合无疑具有典型的意义。
a鬼方、猃狁、白狄、匈奴、卢水胡、鲜卑、羌、稽胡、突厥、党项、女真、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都先后在这里留下了生活的足迹。
因此,有学者—————————————*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辽宋西夏金元族谱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20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a周伟洲:《历史时期陕北地区的民族与民族融合》,《西北民族论丛》第 12 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4—15页。
442宋史研究论丛·第 27 辑称,陕北地区在历史上大多作为古代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绳结”之地和中原政权在北方、西北方的屏障与根基。
a北宋时期,陕北北方有强大的辽王朝,西北有西夏国,介乎三国之间的麟、府、丰三州,军政地位得以凸显,成为宋朝抗御辽夏的军事前沿。
b三州之中,府州处于核心。
宋朝一方面委任折氏家族为知州,长期控御边面党项各族;又向麟州派驻官员,加强军事守备力量。
麟府地区遂成为一个特殊的军事区域,宋时称为“麟府路”。
麟府路蕃汉杂居,亦农亦牧,边贸经济较为发达。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内容提要】宋代每个家庭约有子女5人,一个三代同堂的标准家庭约9人,加上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社会平均家庭人口约7人。
其中,北方户均人口稍多,约9人;南方户均人口稍少,约6人。
史料中宋代户均2口或2丁左右的统计记载,不是实际情况,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同居同财的血缘家庭真实情况。
【关键词】宋代、户均人口、家庭、人口数量【正文】在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人口问题应当属于根底性的研究,于经济史、社会史尤为重要。
但是,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数量问题,自古至今都是非常困难的课题。
其中,宋代人口研究的难度最为突出,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始终困扰、吸引着有关学者,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像是一个瓶颈,阻碍着宋史研究的进展。
笔者初涉这一领域时即发现宋代有关户口的数字混乱、矛盾之状况,令人惊诧,深感必须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一步步地拾级而行,才有望接近谜底。
在此所要做的初步探讨是:宋代每个家庭单元也即每户人家,实际上有多少口人。
一一个经济独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做为社会细胞,其人口的数量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是以一对夫妻为基数的。
其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在于子女的多少。
我们所要做的根本工作,就是首先考证一下宋代每户的子女数量概况,也即繁殖率。
有关子女数量比较系统的资料,主要在文集的行状、墓志铭、神道碑、墓表中。
为此,笔者采取抽样的方法,从以下10部两宋文集中提取数据:(1)尹洙《河南先生文集》;(2)王安石《王文公文集》;(3)曾巩《曾巩集》;(4)蔡襄《蔡襄集》;(5)王圭《华阳集》;(6)韩元吉《南涧甲乙稿》;(7)汪应辰《文定集》;(8)陆游《渭南文集》;(9)陈亮《陈亮集(增订本)》;(10)朱熹《朱熹集》。
这10部文集提供出443位已婚者的子女数量,可使我们观其大概。
需要说明的是:(1)子女未成年而夭者不计,即所统计为净繁殖率;(2)夫妇重复者只计其一;(3)除非明确说明无子女绝后者,其他因各人文体等原因没有记载子女情况者不录(数量很少)。
宋朝的统计
一、宋代的社会经济北宋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为了不使宰相事权太重,中央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分掌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以分掌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又称计相),专管盐铁、度支和户部,以分掌宰相的财权。
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创禁军“更戍法”防范将领依仗军队对抗中央。
以上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止了藩镇割据;但由于过分强调“分化事权”、“互相牵制”,致使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地方困弱,军队战斗力不强。
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蠲免新垦土地的地税,废除南方小国原有的苛捐杂税;改用农具,使用牛耕,兴修水利灌溉事业;诏令南方种植粟、麦、黍、豆等作物,江北水乡种植水稻,以提高产量。
在工业方面,矿冶业有很大发展,北宋的金、银、铜、铁、铅、锡等矿产大大超过唐代。
纺织业也大为发展,制茶、漆器等手工业也较前代有了进展。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国家每年征收的商税,各城市一般都在四十万贯以上;对外贸易也迅速开展起来,中国生产的绢、帛、瓷器和铁器等远销海外,牲畜和奢侈品也从国外输入。
由于农民起义、辽和西夏的入侵,以及政治腐败,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保甲法、保马法等,使财政有所好转,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
南宋时期,北方人民由于战乱,大量南迁,他们与南方人民共同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当时南宋经济发展很显著,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但因土地兼并集中,广大农民沦为佃客,承担着沉重的地租剥削,迫使农民走上反抗的道路。
宋代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它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的需要,所以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二、宋代的统计组织与法规(一)统计组织宋朝沿袭唐制,中央仍设尚书、门下及中书三省。
揭开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
摘要:近百年来,中外史学界对中国宋代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谓成绩斐然。但不 可否认,迄今为止,由于各种原因,宋史研究尚存在一些悬而未决或并未取得学术界共识的问 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姑且称其为历史之谜。例如,政治上,有“烛影斧声”之谜、“隐士 种放受真宗青睐”之谜、秦桧南归之谜、理宗朝名臣崔与之辞相之谜等;军事上,有“杯酒释 兵权”之谜、宋江打方腊之谜、宋蒙鄂州和议之谜、宋蒙联军灭金后双方边界之谜等;经济 上,存在的历史之谜也不少,而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则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 问题之一。
宋代人口统计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柱
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77页
主题词: 户口统计;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中原地区;户口数;两税法;中国历代;户籍制度;马端临;李心传
摘要: <正> 宋代的人口统计原则,在宋人编撰的史册中并无明确的记载,以致迄今尚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
根据史册所载,宋代户口统计数字,大多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左右,这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是一种仅有的现象。
这一特殊现象,在当时即已引人注目,如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一,于记述了宋代户口之后,有一段按语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关键词】宋代、户均人口、家庭、人口数量【正文】在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人口问题应当属于基础性的研究,于经济史、社会史尤为重要。
但是,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数量问题,自古至今都是非常艰难的课题。
其中,宋代人口研究的难度最为突出,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始终困扰、吸引着有关学者,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像是一个瓶颈,阻碍着宋史研究的进展。
笔者初涉这一领域时即发现宋代有关户口的数字混乱、矛盾之状况,令人惊诧,深感必须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一步步地拾级而行,才有望接近谜底。
在此所要做的初步探讨是:宋代每个家庭单元也即每户人家,实际上有多少口人。
一一个经济独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做为社会细胞,其人口的数量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是以一对夫妻为基数的。
其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在于子女的多少。
我们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就是首先考证一下宋代每户的子女数量概况,也即繁殖率。
有关子女数量比较系统的资料,主要在文集的行状、墓志铭、神道碑、墓表中。
为此,笔者采取抽样的办法,从以下10部两宋文集中提取数据:(1)尹洙《河南先生文集》;(2)王安石《王文公文集》;(3)曾巩《曾巩集》;(4)蔡襄《蔡襄集》;(5)王圭《华阳集》;(6)韩元吉《南涧甲乙稿》;(7)汪应辰《文定集》;(8)陆游《渭南文集》;(9)陈亮《陈亮集(增订本)》;(10)朱熹《朱熹集》。
这10部文集提供出443位已婚者的子女数量,可使我们观其大概。
需要说明的是:(1)子女未成年而夭者不计,即所统计为净繁殖率;(2)夫妇重复者只计其一;(3)除非明确说明无子女绝后者,其他因各人文体等原因没有记载子女情况者不录(数量很少)。
以上443人的子女共2457人。
平均每人也即每户子女5.54人。
子女20人以上者3人,10人以上者39人。
子女最多者为宗室赵从信,凡35人。
无子女者5人。
2457个子女中,男子1388人,占总数的56.5%;女子1069人,占总数的43.5%。
每户平均有男子3.13人,女子2.41人。
男女比例理应大致持平,以赵宋宗室为例:”治平中,宗室四千余人,男女相半。
”(注:《宋朝事实类苑》卷33《置宗正及教授等官》。
)这里之所以男多女少,一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所致。
如两浙处州居民”生男稍多,便不肯举,女则不问可知”。
致使当地男青年无妻可娶,只好到外地买婚(注:《范成大佚著辑存·奏札·论不举子疏》。
)。
二是同样原因,个别人的记载中可能忽略了女子而未计,也即实际生活中女子的数量可能会比统计数多一些。
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比较而论,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有差异。
除不详地16人共有子女68人外,北方116人,子女共720人,平均每户子女6.20人;南方310人,子女共1669人,平均每户子女5.38人。
北方比南方每户平均多出子女0.82人。
南方户均子女较少,主要是由于环境容量有限而盛行杀婴习俗。
如江东路:”安于遗风,狃于故习……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
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
”(注:《宋会要·刑法》2之58。
)又如江西路:”江西之俗,生子不能赡,即委弃不顾。
”(注:《漫塘集》卷33《故吏部梁侍郎行状》。
)湖北岳州、鄂州等地,每户习惯上只养育2个男孩、1个女孩,此外所生者一律弃杀(注:《苏东坡全集·前集》卷30《与朱鄂州书》)。
子女共3人,大大低于平均子女薅数。
典型的是福建路,不举子之风最盛:”福建地狭人稠,无以赡养,生子多不举”(注:《宋史》卷173《食货》上3。
)。
尤其是其中的建宁府、南剑州、汀州、邵武军等地,通常只要一个独生子,”纵生十子,一子之外,余尽杀之”(注:《郧峰真隐漫录》卷8《福州乞置官庄赡养生子之家札子》)。
一些地方的富人之家也”不过二子一女”而已(注:《龟山集》卷3《寄俞仲宽别纸其一》)。
事实证明,南方——主要是东南地区广大家庭的子女数量普遍少于北方,和我们得到的数据所显示的差别正相一致。
本统计中南宋198人,子女10人以上者仅8人,最多者为12人,进一步证明了南宋时也即南方地区家庭子女普遍不多。
据《文献通考·舆地考》载,按传统的天下九州划分,各地户均子女数如下:冀州人五男三女,兖州人二男三女,扬州民二男五女,荆州民一男二女,豫州人二男三女,雍州人三男二女,梁州不载此数。
其数相均,每户子女5.5人。
与笔者统计的户均子女5.54人基本一致。
为论述简便,不妨暂且认定宋代每户平均子女数为5人。
据此试作推论。
一般而言,一户家庭以三代同堂为标准。
设夫妻二人为基本,加上3男2女共5人,组成基本人口7人。
儿媳1人,第3代孙子孙女2人,应为10人,减去出嫁女儿1人,则为9人。
以后的变化为次女出嫁,次子娶妻,保持均衡,再往后便是只增不减。
且看下文的家庭寿命分析。
据收集到的502位男女的卒年统计,平均寿命为57.26岁,其中男子58.55岁,女子55.97岁。
婚龄数据不多见,而且多是女子的婚龄。
据收集到的41位女子婚龄统计,平均为19.5岁。
以女子为准,设22岁生育,35岁以前结束生育5人的标准(此段大部分时间内是在其长辈的大家庭中),45岁前有第三代人。
至56岁去世前,其长子约35岁左右,最小的孩子约21岁左右,其长孙约14岁,至少有4位子女已婚嫁,长子房子女仍是5人,次子房3人,即使最小的儿子尚未生育,那么,此时的家庭人口为:第一代2人,第二代3子3媳或2媳至少5人,第三代8人,共15人。
这是就一户家庭的形成而言,就全社会而言,不能不考虑三代同堂家庭寿命。
二代家庭的完成(21~35岁)约14年,三代家庭的形成(21~44岁)约23年,以后的22年则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寿命。
考虑到父母去世、守孝三年并已安葬才能分家,所以兄弟同居的大家庭实际寿命至少会延长三年。
这20多年中人口增加速度很快,使二代家庭人口由7人翻番为15人。
从社会角度考虑,二代家庭人口与完成的三代家庭人口相均,以三代家庭初步形成为准,如前文所说,户均人口约9人。
以上统计的数据来自士大夫的文集,而能让这些士大夫撰写墓志行状者,多属官员、文人、富室或其亲友。
上述户均子女数及推论的血缘家庭人口,主要是指中上层人户而言。
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判断,因为以下两个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其一,上层人家的成员实际上更多。
如一妻之外,往往另有妾一人或多人,相应地还有若干奴婢和依附的亲属,家庭人口常数倍于普通百姓。
仅据《宋史·忠义传》所载,两宋之际和南宋末全家赴难的官员、大户人家有具体人口数字者如下:温州通判曾怘,在越州被金兵杀其全家四十口;袭庆府知府吕由诚,全家四十口被杀;世居潍州的朝议大夫周中,阖门百口皆死;徐州知州王复,阖门百口被杀;西和州知州陈寅,与其二子并阖门二十八口留城坚守;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举家数百口皆死;蕲州司理参军赵与裕夺关求援,留城的全家十六人遇难;淮宁大豪陈亨祖,举家五十余人皆死。
以上8例,家庭人口最少者也有十余人,平均每户大约为70余人或更多。
是为这部分人家的综合家庭人口,自当包括亲属、奴仆在内。
其二,社会下层的家庭人口受物质条件的制约,自然不会很多,但距标准家庭人口并不远。
这是因为,生活条件虽有限,但生活标准各不同。
我国家庭因贫穷而少生孩子的情况固然不少,但并不因为贫穷而少生孩子的情况也很多。
所谓”民之贫富,不系丁之多少”(注:《净德集》卷2《奉乞宽保甲等第并灾伤免冬教事状》。
)即是事实。
吴泳在《汉中行》中提供的就是典型例子:”三人共一碗灯,通夜纺绩衣鬅鬈,八口同半间屋,煮糒椎米常不足。
”(注:《鹤林集》卷2)这户人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住又很拥挤,可谓至陋极贫,但仍有8口之众。
再看东京开封的一个例子:”(苏颂)在馆中时,雇得一婢。
问其家何为?云住曹门外,惟chuí@⑦石莲。
问一家几人各何为?云十口皆然,无他业。
”(注:《丞相魏公谭训》卷10《杂事》。
)全家靠加工果实为生,属于城市的下层,也多达10人。
这两例户均人口在9人左右,与前文推论数相吻合。
一个社会当然并不都是标准家庭,还有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存在,社会户均人口一般而言,约7人。
二户均子女数和标准户均人口的上限虽然浮动余地很大,但在总户数中只占少数,而下限浮动余地小,并在总户数中占绝大多数。
因而普通百姓的家庭人口数量在宋代人口中最为关键。
下文具体考证中下层人户。
从前文已知,北方与南方的子女数量不同,北方平均每3户比南方多出近2人。
因此,必须区别对待。
先考察北方的情况(指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余为南方地区)。
关于中等人户的家庭人口资料,数据一致。
如司马光言:”十口之家,岁收百石,足供口食。
”(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55《申明役法札子》。
)司马光是陕西人,长期在北方做官,所言资料背景是役法,而役法主要是在北方实行的。
这里所说的是”十口之家”,主要是指北方或至少包括北方。
”岁收百石”者,自属中户。
曾巩则提供了更确切的材料:”(河北)以中户计之,户为十人,壮者六人……幼者四人。
”(注:《曾巩集》卷9《救灾论》。
)户均也是10人。
下等人户的家庭人口资料,数据也相对一致。
石介言:京东宣化军(后改为淄州高宛县)清河渡舟从业人员,”舟有十五人,十五人为十五家,家率七口,为百五口。
百五口之衣与食皆取于舟”(注:《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9《宣化军新桥记》)。
靠摆渡为生者,当属下等人户,平均每户7人。
富弼言:河北流民在往京西逃荒的路上,”都约及八九百户,七八千口”。
并指出这些流民都是”镇、赵、邢、洺、磁、相等州等下等人户……即绝无第三等已上之家”(注:《历代名臣奏议》卷244)。
河北下户每户平均约8人强。
直接、具体的资料主要就以上有限的几条。
下面再看三组综合性的资料。
其一,社会综合户均人口。
石刻史料丛书甲编之12《陶斋藏石记》卷39,提供了京东潍州的情况,所载宋神宗熙宁元年《潍州昌乐辛展重修平王庙记》,具列了各布施者的名单,皆昌乐县辛展等村庄人氏,或是个人,或是全家,凡151人、家。
由于碑文年代久远,剥泐残缺,有明确家庭人口或家庭成员名单者共53家。
现将口数相同或相近的家庭数统计如下:口数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1以上户数12277234101121343碑中所列家庭人口最少者2人,最多者70人。
2~4人者5户,5~10人者33户,11~15人者8户,16人以上者7户。
其中5~10人者约33户,约占总数的62%,最为普遍,尤以10人者最多(注:碑中”计家□十口”者2处,按”一十口”计;”计家十□口”者2处,按”十五口”计。
)。
总人口约573人,户均约10.8人。
这些有能力捐施财物者,当以中户为多,其中不乏上户,但以一个或几个村庄而言,上户肯定不会多。
其中也会有个别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