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垓下歌》群文课程教学设计
生死皆不朽——《项羽之死》《垓下歌》群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在诗文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司马迁塑造人物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特点,培养学生立足“比较鉴赏法”解读古代诗、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借助“比较鉴赏法”品读诗文,体会诗歌、散文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区别,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探究司马迁如何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生死皆不朽——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立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比较鉴赏,培养学生立足“比较鉴赏法”解读古代诗、文的能力,群文共赏中探究司马迁如何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
2、教学难点:结合项羽选择乌江自刎的方式结束生命,体味司马迁描写人物的情感内涵,从而通过《史记》人物的生死抉择感悟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入文——引项羽同学们,楚河,汉界一次智慧的对抗,一场心灵的博弈。
同样的棋盘,同样的子,不同的人出不同的招,摆不同的局。
招招必杀,斗智亦斗心。
历史上有这样一处棋,叫楚汉相争。
这是局好棋。
气吞山河,荡气回肠。
作为一个短暂的生命个体,遭遇任何一种悲剧,都是极其不幸的,甚至会痛苦一生;但有一位孤胆英雄却独自承受了七大悲剧:有人爱不得、有时缓不得、有谋使不得、有路走不得、有友帮不得、有尸保不得、有因悟不得,这位悲情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鸿门宴上,项羽因妇人之仁、刚愎自用,而放虎归山,使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一步步走到了垓下之围。
军帐外四面楚歌,万千汉军重重围困,翻开课文,且看英雄如何谢幕!二、诗文共析,多维透视:品项羽师: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垓下之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最后一个人生场景,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项羽本纪 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垓下悲歌》教与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课改以来,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07高考还加进了“探究”题型,要求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项羽本纪》是一篇相当优秀的阅读篇目,作品展现了项羽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流传两千余年,历久弥香。
本节课是选取课文中的《垓下悲歌》这个选段作为鉴赏内容,引入“悲剧美”“崇高美”作理论指导,以“司马迁与项羽不同的生死决择”作主题的一节阅读鉴赏课,课堂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围绕话题,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文本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让学生深刻挖掘文本内蕴,达到思想的升华。
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安排了一课时对课文重点字词的疏通,落实了知识点,学生基本能掌握文意。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
通过课文阅读,鉴赏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和崇高美。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为塑造悲剧所用的的渲染手法。
学习鉴赏作品中的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掘、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鉴赏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和崇高美。
板书:。
《垓下悲歌》优秀课件(北师大版)
我心中你最忠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悲欢共生死同
望苍天
你用柔情刻骨
四方云动
换我豪情天纵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心中你最忠
我的泪向天冲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来世也当称雄
我独爱 爱你那一种 归去斜阳正浓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垓下悲歌
(西汉)司马迁
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主要描述了哪几个场景?分别主要产生在什么地 点?写了哪些内容?(试着填写课文《信息梳理表》)
项王喑噁( wù)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 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 呕( ǒu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 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 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 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王所过无不残 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名虽为霸,实失天 下心。
多愁善感,铁骨柔情
虞姬和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3.“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对项羽形象的刻 画有何作用?
比较:“莫能”与“莫敢”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 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 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 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巨鹿之战》)
(摘自《淮阴侯列传》)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 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 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 者曰:“人言楚人衣冠禽兽耳,果然。”项王闻 之,烹说者。——《项羽本纪》
2.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张慧娟审核人:李春伟【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项羽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学习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二、关于《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历史成就和文学成就。
三、关于《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
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北师大高中必修5《2. 垓下悲歌》王芳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重点文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合作探讨的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把握项羽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项羽褒贬之情,培养不人云亦云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
|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课文翻译完了,通过课前的检查,同学们对本文的几个重点文言实词掌握可以。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项羽这一形象。
2、说到项羽,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课件展示项羽的主要事迹)3、我们再来了解一些跟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付之一炬、衣锦还乡、沐猴而冠、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4、《项羽之死》讲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围绕项羽这个人物,他的活动地点主要有有哪些?板书:垓下东城乌江5、请概括在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板书: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6合作探究:分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1)、“垓下被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在这些事件中项羽有何表现?体现项羽怎样的性格?(1—3组)板书:多情善感、末路英雄欣赏项羽的《垓下歌》和虞姬的附和曲小结: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
同时也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2)、“东城快战”这部分中包含了哪些详细的情节片段?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4—7组)板书:骁勇善战、自负骄傲小结:东城快战中的项羽是那么神勇无敌,所向披靡,正印证那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作为此生的最后一仗,项羽是竭尽所能,畅快淋漓,是完美的谢幕。
高中语文_垓下之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垓下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词类用法以及特殊句式2.赏析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3.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一、导入新课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当时项羽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
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二、研究探讨、一1、“项王被围垓下”一段的叙述有何作用?答:①写项王被汉王和各路诸侯围困垓下,突出处境危急;②为下文四面楚歌及战争场面渲染悲凉气氛,为项王的失败作铺垫。
2.“诀别虞姬”一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
答: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一曲慷慨激昂的《垓下歌》仿佛如听其声,连用惊、起、饮、歌、泣等动词,仿佛如见其人。
\作者用语言、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情善感、有血有肉的末路英雄形象。
三、思考: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为何用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项羽儿女情长的一面,凸显其人格魅力,增强其悲剧色彩。
研究探讨、二一、在东城快战中,司马迁用形象生动的文笔重点为我们塑造了英雄的项羽,他怀着怎样的感情为我们刻画其英雄形象的?分析东城快战①目标明确:溃围、斩将、刈旗②军事谋略得当:疑兵之计----28人四向、期山东三处分散汉军兵力部署弄不清项羽何处,易于突围③有利地势:高处④超强战斗力成效显著二、司马迁是如何刻画他心中的项羽的?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侧面和细节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斩汉一将。
高中语文_垓下之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垓下之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精彩语段。
2、通过分析细节和场景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悲剧英雄项羽对自己的启示。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精彩语段,分析细节和场景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感悟悲剧英雄项羽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有一位英雄,淳朴率真,光明磊落;有一位英雄,所向无敌,勇冠三军;有一位英雄,知耻重义,铁血柔情。
尽管他失败了,他的一生,也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的史诗。
这位英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曾经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一下悲壮的历史故事。
二.朗读课文,概括情节问:本文描绘了垓下之战的哪几个情节?这些情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情节: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作用: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主题。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主要是通过同学们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最打动自己的细节和场景来感受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
1.品读探究霸王别姬一节,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霸王别姬一节包括两个层次:①项王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②项王诀别虞姬,慷慨悲歌,表现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可抓住“可奈何”“奈若何”得出:穷途末路。
《垓下歌》诵读指导:昔日西楚霸王今日被围垓下听到四面楚歌,面对托身无所的人生末路和无处安置的爱人宝驹的,他不禁潸然泣下慷慨悲歌。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
“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可以看出项羽是个多情重义的本色英雄。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往昔岁月的痛苦追忆,读出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痛苦与悲情.读出诀别最爱的断肠与无奈。
《垓下悲歌》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5)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垓下悲歌》是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课。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本课就是“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组归纳,小组讨论交流,创编课本剧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读史观;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教学难点】分析项羽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狼烟四起,江山北望。
你,剑指长天,乱发飞舞,驰骋疆场,望风披靡;你的一生是诗,痴迷于你的万丈豪情中,沉醉于你的铁血柔情里,你,让人痴,让人醉;你的一生是豪迈的,三万铁甲战钜鹿,百二秦关终属楚,你,让人敬,让人畏;你的一生是悲壮的,霸王之威失垓下,滚滚乌江英雄魂。
你,让人感,让人殇。
【设计意图】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从主人公入手,更能引发学生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2.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垓下悲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梳理知识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2、分析项羽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句。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几个场面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二、教学资源1、人教版教材2、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三、学习重难点:分析项羽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划分:3课时学习目标二:结合场面描写和人物言行,分析项羽人物形象教学步骤一、预习指导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
检查提问:文章三个主要场景如果用小标题表现,你会怎么写?二、自主展示1、各学习组长展示完成效果2、请个人回答问题明确:第一段垓下之围第二、三段东城快战第四段乌江自刎三、探究合作一)、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第一段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铁骨柔情、多愁善感、儿女情长、战败的无可奈何······补充: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动作、语言、映衬。
3、我们想象一下,曾让所有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盖世英雄,现在却唱着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感伤?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这说明了什么?【参考】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现在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他所心痛的绝不只是美人、宝马,更有自己的英名、霸业还有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江东子弟。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江山、美人、霸业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是极其沉重、复杂的。
4此时最能表现项羽复杂心情、最能烘托当时悲凉气氛的一个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表现出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的“泣”,写尽他们心中的不忍,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鸿门宴》《项羽之死》《垓下歌》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鸿门宴》、《项羽之死》和《垓下歌》的学习资料,包括课本和相关的注解或解析资料。
2.辅助材料:收集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以及与文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影视作品的片段、历史讲座等,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景和情节。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由于对文本内容的讲解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未能充分预留出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2.教学方法选择:在讲授新课时,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今后,我需要更多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提问和练习题为主。未来,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评价、学生互评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教学设计:为了确保课堂时间分配合理,我将重新审视教学设计,精简讲解内容,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同时,我会预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为了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我将尝试引入更多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我还将设计小组讨论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板书设计
1.设计原则
-清晰明了: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垓下歌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垓下歌》教学设计张寨中心小学 张旭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感悟项羽的人物形象,品味项羽在本诗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感悟项羽的人物形象,品味项羽在本诗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关于战争最近我们学了苏格兰王子打败侵略军的故事,我们记住了布鲁斯;在学吴国和越国的战争时,我们记住了卧薪尝胆的勾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垓下,去看看霸王项羽!二、检测自主学习情况二、课堂活动探究活动一、读(1)、小组合作读(读准字音)(2)、自由放生读(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想怎样读就怎样读)(3)、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
(4)、小组展示读活动二、品1、出示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23注:让学生分析完的形象和感情在融进学生的朗读中。
2、深化品读,再次探究教师讲述:项羽被刘邦追到乌江,乌江厅长已经准备好了船只让项羽过江,但是项羽没有选择回到江南,而是拔起手中的宝剑,自刎而死!出示探究问题:注:(1)、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是“生”还是“死”都可发表自己的看法;(2)、在引导学生说生的理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第八次》和《卧薪尝胆》中学到的道理来阐述。
3、教师总结:(出示两首诗)活动三:吟1、教师讲解:一、二声归为平声,三、四声归为仄声。
平声发生缓慢,拉长;仄声发声短促。
2、出示该歌内容,师生合作共同吟诵。
在吟诵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垓下歌读——品——吟教学反思:(1)、注意教态,保持和蔼可亲。
(2)、大胆放手给学生,减少老师的语言;(3)、小组合作时,要明确自己干什么。
垓下悲歌教案设计
垓下悲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史记》:《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有五部分组成: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之死的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目标: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难点:1、疏通文意,概括情节,识记重点文言字词。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研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垓下歌》导入,生齐读自译,师点拨字词,略做解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翻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赏析:“力拔山兮气盖世”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
“气盖世”“力拔山”,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项羽叱诧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且“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
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对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
“时不利兮骓不逝”。
似乎一切尽是天意: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
至此,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
“骓不逝兮可奈何”,抒发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项羽并非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者,他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上的失败。
面对强劲而奸诈的对手,他坦率、天真、不用心计。
死到临头,他总该明白了吧。
此时,他多么企盼有一次卷土重来,再显英雄身手,再现“破釜沉舟”壮举的转机啊!可是,项羽明白,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了,他注定败在了自己完全可以战胜的对手之下。
“可奈何”,正是这种悲剧心理与失望心态的流露。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为一位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其强弩之未竟然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当年,他从江东率四十万大军,所向无敌,威震天下;如今,兵败如山倒,到最后只剩二十八骑相随。
高中语文《垓下悲歌》12王佳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垓下悲歌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面临许多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
可以说,选择无处不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唤醒国民,弃医从文,是鲁迅先生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今天,我们跟随司马迁的文字来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二、通过《垓下歌》,展示人物形象:1、初读:上节课,我们对本文进行了文意疏通,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共包含了三个场景: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在垓下,当汉军四面楚歌时,项羽预感到了自己失败的结局,于是他吟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
请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诗歌。
2、分析:(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先看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
这句诗你看出了项羽什么样的形象?英勇、霸气。
结合《项羽本纪》中描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可见,早年的项羽就已经有了非凡的气概。
同时,深入文本,结合东城快战这一场景,分析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项羽的表现汉军的情况写法项羽性格东城快战决意快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语言动作神态对比侧面烘托勇猛善战三次行动第一次大呼、驰下、斩将皆披靡第二次瞋目叱之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第三次驰斩都尉杀数百人损失惨重通过同学们呈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了解了项羽的性格中的勇猛善战。
同时,写他的勇猛善战,司马迁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对比、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这便是司马迁写人记事的精妙。
(2)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自己是如何总结的?在《垓下歌》的歌词中有没有体现?时不利兮骓不逝。
天时不利,这是项羽归结自己失败的原因。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是项羽对自己失败原因的的总结的内容?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学习重点1、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2、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那么上联说的是谁的事情呢?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时,鸿门宴之后政治军事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二、相关资料1、人物简介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
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
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
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
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
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
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三、疏通文本(自主预习内容)1、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大意。
2、标出重要的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理解意义。
3、同桌互相交流合作,解决疑难。
4、文言知识整理。
四、自主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阳夏(jiǎ)深堑(qiàn) 垓下(gāi)睢阳(suī)縠城(gǔ)乌骓(zhuī)虞(yú)姬数阕(què)麾下(huī)绐(dāi)曰刈(yì)旗自度(duó) 披靡(mǐ) 瞋(chēn)目辟易(bì)舣(yǐ)船十余创(chuāng)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3、语言积累(1)通假字楚兵罢食尽通“疲”疲惫辟易数里通“避”退避(2)古今异义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吾知公长者古义:敦厚今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3)一词多义乃: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于是(连词)乃引兵解而东归就(副词)汉军乃觉之才(副词)乃有二十八骑只(副词)及: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以及(连词)以故汉追及之赶上(动词)及其死,鲁最后下等到(介词)固:其不至固宜本来(副词)今日固决死一定(副词)独:今独臣有船只有(副词)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副词)(4)常见实词举九江兵发动(动词)诣项王往(动词)今可立致也到来(动词)田父绐曰欺骗(动词)期山东为三处约定(动词)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动词)(5)常见虚词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趁着(介词)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假使(连词)则楚易败也就(承接连词)请今进兵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词)莫能仰视没有谁(无定指代词)然今卒困于此终于(副词)(6)词类活用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名词作状语)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向东(名词作状语)亦足王也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往东走(名词活用作动词)令诸君知天亡我使……灭亡(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为王(使动用法)(7)特殊句式此天亡楚之时也判断句此项王也判断句君王能与共天下省略句乃陷大泽中省略句然今卒困于此状语后置我何渡为宾语前置五、合作探究1、梳理课文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
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过。
①第三段:霸王别姬②第四段:东城快战③第五段:乌江自刎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
2、讨论:你怎样看待项羽的东城快战?说法1:我认为英雄就该如此,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自己的尊严,也应该乐观豁达,项羽此时毫无惧色,反而把性质非常严重的垓下之战当成一次痛快淋漓的发泄,把生死置之度外,真乃豪杰。
说法2:我不认为项羽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在没有最后定局,他就认定自己必死,他输掉了整个国家,却还为一次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以拥护自己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人不配做统帅,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
易中天的说法: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
3、总结出项羽的思想性格特点。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
也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
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人物形象:项羽既英勇善战,又儿女情长;既仁爱恻隐,又残暴无情;既义重如山,又吝啬小气;既果毅决断,又优柔寡断。
4、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请找出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的细节并分析其好处。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
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1)霸王别姬: 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2)东原快战:如“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谓其骑曰:…何如‟”等细节的刻画,展现出了项羽恃勇而负的性格。
(3)乌江自刎:如“项王笑曰”一个“笑”字淋漓尽致地活画出了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形象。
另外:善于描绘各种场景,再现各种矛盾冲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
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
六、作业布置写一段话评论课文三场景(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之一。
要求语句通顺,有文采,每段不少于80字。
七、分层训练A级基础强化1、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垓下(hái)麾下(huī)歌数阕(què)B、睢阳(suī)辟易(bì)骓不逝(zhuī)C、縠城(gǔ)绐曰(tái)舣船(yǐ)D、阳夏(jiǎ)刈旗(yì)自度(dù)答案:B(“垓”应读“gāi”,“绐”应读“dài”,“度”应读“duó”。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一项是()A、诸侯披糜四面楚歌B、揉践面目养虎为患C、骏马自刎慷概悲歌D、深堑溃围瞋目而叱答案:D(糜——靡,揉——蹂,概——慨)B级素质优化3、请为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符号。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4、语句翻译(1)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2)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