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七单元分香蕉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任务: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道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4.创作分数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以分数为主题的小故事,故事中需包含分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学生可以采用绘画、文字等形式呈现,以培养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分数概念:介绍分数的含义,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讲解分子、分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分数读写:教授分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读写简单分数,如1/2、1/3等。
3.分数性质:讲解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相等性、大小比较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品质,使其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其懂得分享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分数的概念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分数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因此,在进行“分香蕉”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以及能否正确读写简单分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七单元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在进行《分香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情况,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虽然二年级学生尚未学习分数,但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会隐含分数的概念,如每个小伙伴分到的是总数的一部分,这是学生需要理解的难点。
-动手操作与团队协作: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协调团队成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分配过程中,并学会合作完成任务。
-描述分配过程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分配过程,如“每人分到两根香蕉”,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简单平均分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不同数量的香蕉平均分给小伙伴们。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演示如何进行平均分。
其次,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分组讨论的环节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对于平均分的难点内容,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个难点。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香蕉(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学会动手操作,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学会正确操作,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教学准备:1. 香蕉若干2. 分香蕉的工具(如刀、剪刀等)3. 记录表4.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香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香蕉是什么形状的?3. 引导学生观察香蕉,总结出香蕉是弯弯的、长长的。
二、新授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将这个香蕉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么分?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香蕉平均分成两份。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法,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数量的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香蕉,让学生练习平均分成几份。
2.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香蕉,尝试平均分成几份。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除了香蕉,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平均分?2. 学生举例,如苹果、橘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平均分?4.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如公平、合理等。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学会了平均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等。
六、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水果或其他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2. 学生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画出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案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课题: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2.板书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分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挂图(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平均分的方法将一些物体分成几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体。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将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串香蕉,想请大家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串香蕉,一共有几根呢?生:12根。
2.探索分香蕉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每组桌上都有一串香蕉和4个盘子,你们可以试着分一分,看看哪一组能找到最快、最准确的方法。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分香蕉方法?生1:我们小组把香蕉一根一根地分,每个盘子放一根,直到分完。
生2:我们小组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另一个人检查,确保每个盘子分到的香蕉数量一样。
师:很好,你们小组真会合作!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们小组是先数出每个盘子应该分到几根香蕉,然后再一起平均分配。
3.引入平均分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方法都很好,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盘子分到的香蕉数量都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平均分?生:平均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一样多。
4.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数字,你们来判断这个数字能不能平均分给4个盘子。
(教师依次给出数字,学生判断)师:刚才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个盘子。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也学会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体。
请你们发挥想象力,用其他的物体来代替香蕉,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6.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平均分就是将物体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一样多。
《分香蕉》教案(精选14篇)
《分香蕉》教案(精选14篇)《分香蕉》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性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author ware)。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一、新课前交流。
(1分钟)教师:今天呀,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儿来逛逛,快乐的数学乐园。
里边有好玩的、好看的、当然还有好吃的。
有很多水果,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爱吃什么呀?学生:(3名学生回答)二、新授课。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1分钟)1、分2份。
(重点:认识除号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会读除法算式。
)教师:有没有谁喜爱吃香蕉啊?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香蕉啊?这儿就有许多好吃的香蕉,一共有12根,你知道吗?小猴子也很喜爱吃香蕉,这可怎么办?怎么分呀?学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
两只猴子都高兴地吃上了6根香蕉。
教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两只猴子都高兴。
那我们就来帮小猴分香蕉吧,我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看看每份是不是6根?(屏显: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学生操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分钟)教师:(“大眼睛,看老师。
”)告诉大家,你分香蕉的结果。
学生口答:每份6根香蕉。
(屏显:每份6根香蕉)(1分钟)教师:大家摆得快,分得好,小手灵巧极了。
老师特别要表扬刚才的那们同学,他真了不起,不用摆小棒就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真能干,我们要向你学习,你能给我们说说,没有摆小棒,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口答。
加法、减法等。
2、认识除号。
(1分钟)教师:真是好想法。
同学们,如果我们都没有了小棒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的?学生:口答。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分香蕉》这一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香蕉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串香蕉,我们需要将这串香蕉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将总量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例如,有一串香蕉共有12个,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用除法计算:12 ÷ 3 = 4,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4个香蕉。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有一串香蕉共有15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5. 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分一颗香蕉,班级里只有一串香蕉,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颗香蕉?五、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分香蕉”三个字,作为本节课的主题。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串香蕉的图示,用来表示实践情景。
3. 用粉笔写出平均分的计算公式:总数÷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六、作业设计a. 有一串香蕉共有18个,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b. 有一串香蕉共有24个,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c. 有一串香蕉共有30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你如何将一串香蕉平均分给你的朋友们。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香蕉问题,如不同数量的香蕉和小朋友的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在情景创设中,我会扮演一个“香蕉商贩”的角色,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香蕉分配的场景,如将香蕉分给不同数量的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香蕉。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香蕉分配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香蕉分配活动,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公平正义的意识,懂得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我会准备一些真实的香蕉,让学生亲眼看到香蕉的分配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分香蕉(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分香蕉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创设情境:两只小猴,从果园里摘来了12根香蕉,这时候,两只小猴急了,它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分才好,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它们分一分呢?二、活动1、出示小不点家的场景。
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塔积木或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音乐门铃响,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
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
”小不点谢谢妈妈。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的主题图)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回答预设:有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回答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师板书:12÷2=6(根)]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四、体验感悟师:刚才分香蕉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把平均分转化为除法计算的方法。
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出又快又好的办法解决。
教师出示题目:18根小棒可以怎样平均分,每份是几根?把分的过程用除法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4)全班交流,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根香蕉?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香蕉”这一内容主要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发现什么规律?
(1)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
(2)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被除数表示要平均分的总数,总数不变,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香蕉,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同时,通过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分一分,填一填。
(1)教师出示题目: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2)学生用小棒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分一分,然后填写除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香蕉-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香蕉北师大版教案:分香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数”,第五节“分香蕉”。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香蕉、水果刀、碗、计时器。
2. 学具:每人一份香蕉、水果刀、碗,以及记录结果的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邀请几位同学上来演示如何把香蕉平均分给同学们,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 教师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样的东西分成几份,每份的大小一样。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平均分的概念。
3. 小组合作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份香蕉、水果刀、碗。
(2) 教师给出任务:用水果刀把香蕉平均分给组内的每位同学,并记录每份香蕉的数量。
(3)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每组汇报自己分香蕉的结果,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分香蕉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即每份香蕉的数量是一样的。
5. 学习除法计算平均分:(1) 教师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结果,即把香蕉的总数除以人数。
(2)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除法计算平均分的原理。
6. 随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道有关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并讲解错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把一样的东西分成几份,每份的大小一样。
2. 除法计算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份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3个糖果。
《分香蕉》(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分香蕉》(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快乐的动物》中的第四节《分香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香蕉、水果刀、碗、计时器等。
2. 学具:作业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些香蕉,让学生观察香蕉的特点,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平均分的意义:用水果刀将香蕉平均分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平均分的例题,如“有10个香蕉,要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香蕉?”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如“有一碗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选出代表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分香蕉》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计算方法:用总数除以数量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有一包饼干,要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饼干?2. 答案:用除法计算,得出每个小朋友能分到的饼干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平均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体会分数的含义。通过动手分香蕉、画图等方式,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5.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问题导向,促进思考
本案例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知识。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中,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并运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通过画图等方式解决分数问题。
3.通过分香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分割与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用。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分数的简单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香蕉的实践,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经历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香蕉图片、小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森林里的猴子妈妈摘了一些香蕉,准备分给她的猴宝宝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分的吧!(出示课件:猴子妈妈分香蕉的场景)(二)探索新知1、平均分的操作活动(1)师:猴子妈妈拿来了 12 根香蕉,要平均分给 2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根香蕉呢?(2)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香蕉图片或小棒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 1:我是 1 根 1 根地分,先给每只小猴子分 1 根,再给每只小猴子分 1 根,一直分到分完为止,每只小猴子分到 6 根香蕉。
生 2:我是 2 根 2 根地分,先给每只小猴子分 2 根,再给每只小猴子分2 根,再给每只小猴子分2 根,这样每只小猴子也分到6 根香蕉。
生 3:我是先把 12 根香蕉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6 根,所以每只小猴子分到 6 根香蕉。
2、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香蕉,知道了把 12 根香蕉平均分给 2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 6 根香蕉。
这个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算式吗?(2)引出除法算式:12 ÷ 2 = 6(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 除以 2 等于 6(4)讲解除法算式的意义:12 表示要分的香蕉总数,2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6 表示每份的数量。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例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分香蕉》这一主题,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表达分数,并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表达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模型、分数卡片、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香蕉模型,讲述小猴分香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香蕉的分配问题。
2. 讲解分数含义(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解释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表达分数,如何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让学生进行分数表达和计算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猴有5根香蕉,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小猫有8根香蕉,它要把这些香蕉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 答案:(1)每个小朋友能得到5÷3=1.67(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1根香蕉,剩下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得到2÷3=0.67(根)。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8÷4=2(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2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的存在,如食物分配、时间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标准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香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整数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运算方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76页至第78页,包括“分香蕉”问题引入,理解除法意义,学习除法算式读写方法,以及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进行问题分析、计算和解决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意义,掌握除法算式读写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香蕉”图片,提问:“小猴子有12根香蕉,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根香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分香蕉”问题,讲解整数除法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读写方法。
结合教材第76页例题,讲解除法运算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题,巩固除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香蕉2. 板书内容:整数除法概念和意义除法算式读写方法表内除法运算步骤课后拓展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题1、2、3。
(2)思考并回答课后拓展问题。
2. 答案:(1)见教材第78页。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香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香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整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理解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除法的概念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香蕉模型、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香蕉分配的情景:小猴子有12根香蕉,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根香蕉?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回忆乘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3)讲解整数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知识运用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香蕉2. 内容:整数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2)小华有15块饼干,要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块饼干?2. 答案:(1)6个糖果(2)3块饼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用除法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
(2)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教家长学习整数除法。
《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分香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香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分香蕉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和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两只可爱的小猴今天又来请同学帮忙了,它们带来了12个香蕉,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分香蕉)二、新授课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香蕉,请你分一分。
独立分一分。
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师引导:象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也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认识)2.学习除法算式的书写师:这个除法算式怎么写呢?师边讲解边板书出除法算式。
12÷2=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认识除号2)读一读除法算式。
3.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想一想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示12÷3=4(根)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前面学的加、减、乘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讲解: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同桌互相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的什么位置?l结合除法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1、分一分,算一算师: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3份,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互相分一分,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分香蕉》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今天我们就来帮小猴分一分,板书新课。
二、新授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回答。
(并请他上台演示。
)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0÷2=5(根))
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
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
(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
被除除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2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
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
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
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
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练习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
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
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10÷5
(2)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10÷2
(3)27除以9,商是多少?27÷9
(4)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32÷8
(5)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5×2
2.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
3.出示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 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总结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五、作业
教材65页2、3题。
六、板书
分香蕉
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12 ÷ 2 = 6(根)
被除除商
除号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