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工业领域重复建设问题探析

工业领域重复建设问题探析
热、 潜在 的风险加 大
的供求关 系失衡 的风险 。投 资 扩张 本 身存 在 巨大惯 性 , 特别
长, 可以在一定时期 内依 靠重 工业 内部投 资 与生 产 的循环 维
距离 消费市场较远 , 建设周 期也 比较 3 重 复建设 导致投资过分集 中、 . 地区趋 同化严重 , 局势过 是重工业与轻工业 相 比, 重 复建设一 个突出特 征是产 业 趋 同, 投资 生产类 似或 持景气 。在 出现明确的价 格信 号 回落 前 , 业投 资 固有 的趋 都 企 相 同的产 品。2 纪 8 0世 0年代 , 各地 竞相上 马 以彩 电 、 冰箱 为 利性 、 自发性和盲 目性 冲动 较难遏制 , 待到蜂 拥而上 的项 目都
心的话题 。20 年 度 《 府 工作 报告 》 05 政 强调 :控 制投 资 需求 “
膨胀 、 遏制部分行业 盲 目投 资 和低水 平重 复建设 ” 目前 , 。 钢
4 影响 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 发展 . 在贷款规模急剧扩 张情况下 , 一旦产品 积压 , 企业无 力偿
会进一步 增加 银行的呆账死账 ; 资结构 的同化 和投 投 铁、 电解铝 、 泥、 水 房地产等行业投资 规模 又急剧膨 胀 , 泛滥 还贷 款 , 有 之 势。 资规模 的急剧膨胀 , 短缺直接转 化为过剩 , 使 引发 经济 的大 起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4 2 期
20 年 8 月 06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 AL O H O N F S ANG U E C R O L GE QI T A HE SC L E
Vo . 2 No 4 12 .


重复建设 的危害
1 重 复建设造成工业生产结 构上 周期 的突发性过剩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难点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难点问题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难点问题摘要: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宏观经济的发展受到相关矛盾冲突的影响。

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其中主要结合了当前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宏观经济难点问题分析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在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也造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表现的更加复杂,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来说,其难点不断增多,并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经济格局研究,特别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对此,我们必须明确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而不断探索,寻求科学有效的方式及方法予以解决。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国家开始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也出台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样一来,虽然确定了经济的增长,但这种模式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和负面作用。

因为,在这种货币政策下,出现了投资以及建设的重复,而且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间的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开始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力加强投资建设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产能的过剩。

与此同时,在“保增长”的要求下,一些地方部门也在进行盲目的投资,并进行大量的重复建设,这也就进一步的造成了产能的过剩。

盲目加大投资力度,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通过投资增长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导致各个地方过度投资、恶性竞争及产能扩张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而在这种生产的要求下,必然的导致对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进而出现通货膨胀。

因此,在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投资,这样也使得今后经济的发展空间缩小,同时因为大量资产的投资,也极易造成市场上的通货膨胀现象。

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效能建设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和机构的必修课。

然而,尽管各种工具和方法层出不穷,效能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如下问题:1. 目标不明确对于新兴、不成熟或过度复杂的效能建设项目,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工作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安。

这些人员需要了解服务的特点,包括调整服务、服务备份、服务监视、日志记录、故障排除等方面,以使项目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完成。

2. 资源分配不合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

特别是在资源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资源紧张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

3. 职责划分不清职责划分不清会导致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一些项目中,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对项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职位和工作流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项目组织结构容易出现不革新、不透明的情况,使得项目执行困难。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项目开始前,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以使得每个项目成员都知道项目的行动计划及目标。

另外,还要分别制定可行的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2. 合理分配资源对于资源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应该制定一套特殊的资源分配计划,以备项目成员缺少资源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制定中期审查计划,监控由于资源分配不足而导致的项目延迟和其他问题。

3. 明确职责清晰的职责划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项目开始之初,应该明确各个职位所担负的职责,并对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划。

此外,还应该定期组织一些培训及研讨会来加强项目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质量保障。

三、总结在珍视效能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认真分析现有存在的问题后,通过设计合理的整改措施和改进方案,就必将在未来的项目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和体现。

开题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开题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开题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学院:专业年级:2006级工程管理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1、立题意义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开放初期,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开始搞可行性研究工作。

发过20多年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成为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认真搞好可行性研究,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我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不能不注意到,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对近年来的建设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我们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再拖,投资一增再增,仍然难以建成,成了"胡子工程";有的项目,虽然建成,但不能达标达产;有的项目,建成投产了,也能正常生产,但产品销售不出去,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粗糙,没有科学、客观、公正地为顾客提供依据充足、内容完整、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因此,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更好地为投资决策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2、国外的应用现状在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的环境中,项目决策水平直接关系到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发展水平。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复建设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复建设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复建设问题解决途径探究王云(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017)摘要:由于重复建设引发的供需失衡、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等问题愈发严重,信息流转不畅,资源配置扭曲加重了我国经济转型难度。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化解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优化市场供需、产业结构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供给侧;重复建设;供给主体优化;政府行为;第三方中立性信息服务机构现如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方政府如何正确应对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将成为助力中国经济从低迷转向“优质”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不同视角下重复建设的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要的说就是转变长期以来靠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模式转变为从有效供给端入手,提供高品质、独具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从市场供给视角来讲,重复建设是指某一行业供给能力已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仍然有新的固定要素不断投入而结果造成生产和服务能力大大过剩。

因此,重复建设是市场供需失调的必然结果,即大量无效供给充斥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供给。

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产业结构、资源分配、产业政策的循环转换不畅,其循环调整的幅度落后于供需结构改变的速度,总投资过剩带来的过度扩张最终导致产能相对的过剩。

目前我国的重复建设问题主要解决的是产业结构功能性的缺失和供需体系结构失衡所导致的综合性问题。

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重复建设是指某种相同的产业、产品在不同区域的重复布置点;魏后凯(2011)将重复建设定义为“由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数量过多,造成全国总体生产能力出现过大、生产设备出现闲置的现象。

”从技术水平的角度上看,重复建设是指项目建设在技术上与其他国家产业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标准的比较,在供需时间线上可将重复建设划分为高等水平重复建设、中等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一、可行性研究及其作用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出现于20世纪30年月的美国,我国在总结基本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于1983年将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从而明确了项目投资决策前的研究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在资金、技术、人员、工程条件、投资环境及预期市场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项目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分析论证,全方位考察资源配置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协调性及实现程度,在经济和社会双重利益的基点上决策最佳方案。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四个部分。

市场分析包括市场调查,市场预估,市场趋势综合分析;技术分析包括项目和企业概况审查,资源条件,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厂址选择条件,环境保护措施,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财务分析主要指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国民经济分析主要指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可行性研究作为基本建设程序中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省型社会的需要。

讲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敬重事物本身的科学规律,这就要求建设项目投资要重视可行性研究,真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另外,建设节省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在项目建设中,要求可行性研究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作为重点内容,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第二,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就是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通过对若干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最优选择,这个过程的依据就是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推断项目是否可行,还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方案多变造成人、物、财的巨大铺张和时间的延误。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经过的程序,其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2.1. 缺乏综合性研究目前,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缺乏综合性分析的情况。

一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只侧重于某些方面,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或环境可行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虑。

这样的可行性研究缺乏全面性,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对项目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2.2. 数据来源不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成本分析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来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缺乏准确、全面的数据会使得可行性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影响到项目的决策和实施。

2.3. 缺乏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政策法规等,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地调研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缺乏实际基础,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3. 对策3.1. 加强综合研究为了避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市场、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3.2. 加强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缺乏准确、全面的数据会使得可行性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影响到项目的决策和实施。

因此,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当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加强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政策法规等,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浅议当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复建设问题

浅议当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复建设问题

浅议当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复建设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建设领域也在突飞猛进,但基础设施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复性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观,要正确认识基础设施领域重复建设的严重性,加强资金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当前的投资体制,从而尽最大努力克服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重复建设问题,要吸取以往的各种经验教训,逐步完善体制,深化改革,以节约资源,扩大投资效益,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完善体制深化改革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建设加速时期。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着 "重建设轻规划,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

尤其是一些城市对本市的条件、需求和节奏还没有正确认识,就盲目兴建各种工程,造成投资过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效率低下,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愈演愈烈。

一、重复建设的认识和普遍存在的现象重复建设一般指的是相同的产业、产品在同一地区或者不同区域所达到的供给能力已经超过了社会需求,但仍有新的投资不断投入,结果造成生产和服务过剩,就产生了重复建设。

虽说重复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竞争,有竞争就存在着重复。

合理的重复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力度的加大,重复建设现象不仅存在于工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在我们所熟悉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很是明显,一幢幢崭新的乡村教学楼空无一人,是因为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确定撤销的学校纳入工程建设规划;同一条道路施工一次又一次,是因为各部门不能协同作战,你干你的,我挖我的,今天挖个下水道,明天挖个电缆沟,抑或把原本早该完成的工作拖后,把一条好端端的道路弄得补丁摞补丁,修上一遍又一遍。

当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当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
,


口袋
,
比 如贪污转 移国有资产 某些 领域的不 正 当竞争 中所谓 灰
,
称 行贿受贿等违法 收 入

,


四 现实购买 力的推迟和延缓
改 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 因素 导致 了现实 购 买力的推迟和延 缓 减少 了当前 消费需求 素 自 1 9 9 7 年 以 来市场物价指数稳中有降
, , 。 ,
入 阶层 低收 入 阶层和贫困阶层 同时 把工业消费品也分为高档 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和 日常必需 的消费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个档次 可 以 发现 对高档消费品 ( 主指汽 车 商 品房等 ) 有支付能力的仅限于极少数的高收 入 阶层 但事 实上 由 于种种原 因 这一阶 层 对高当消费 品的需求也十分 有限

,
,

与此相似 的是 医
,
疗保险
教育制度的改革
,

也强化 了 人 们货 币储备的观念
,
( 3 )将 来收 入 的不确定性
,

改革开放 以 来 居民特
,
别是企业职工在不同时期 的收 入 水平变化很大 有的年份收 入 很高 有的年份很低 甚 至 停工待业 这种未 来收 入 的不确定性和将来 支出的可预测性 强化 了人 们的 货币积 累行为
。 “

产业的生产能力 已 经饱和 甚 至 过剩 从各地的 九五 规划看 这 种盲 目投资 重复建设 和 重复引进 的现象 不仅 没 有得到有效遏制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此 同时 出现 了房 地产 热 房地产业创造的供给大幅度超过 需求 商 品楼 出现 严 重过剩

“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

“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

第34卷第6期2022年6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4No.6Jun.2022 收稿日期:2021-11-15基金项目:2020年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研究”(2020JGSZ013)作者简介:王青山(1987—),男,山西晋城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引文格式:王青山.“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6):13-18.“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王青山(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教学内容建设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的基础。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供给在内容、模式、手段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

破解这些瓶颈难题,推动课程改革创新,需要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主动进行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吃透理论创新成果、把握课程教学要点、有效识别学生需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力优化环境等方式,进而不断增强课程教学供给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精准供给;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2.06.00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2)06-0013-06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

摘要摘要f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库存不断增加,物价水平持续走低,货币资金大量闲置,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当前的生产过剩既是总量性的,又是结构性的。

从需求方面看,有效需求不足是需求结构升级困难的表现。

从供给方面看,在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升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没有适时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大量产品需要进口。

当前的生产过剩不是一种简单的周期性现象,而是我国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升级滞缓的特殊表现。

我国当前的生产过剩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激发的小生产积极性到80年代中期已发挥至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的障碍,在城乡分割、城市化进程滞缓的情况下,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

j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地区和部门割据阻碍了分工的深化,割断了产业间的有机联系,财力不足削弱了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十几年超常规数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业结构难以跃升。

要解决当前的生产过剩问题,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刺激需求政策,必须把扩大需求政策建立在制度调整的基础之上。

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以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具有活力的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改革的同时必须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均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产过剩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AbstractOverproductionhasappearedinourcountrysince1997.Withthepeople’SlifelevelimprovingandCOHSUITIestructureup—grading,theeconomicincreaseinquantitydon’tchangetoeconomicincreaseinquality.Theoverproductionisnotasimplecyclicalphenomenon,butspecialexpressionthateconomicstructurecannotupgradesuccessfullyintransitionalperiodfromelementaryindustrilizementtointermediateindustrilizement.Theeconomicsystemaccountsfortheoverproductionatpresent.Theruraleconomicsystemhasbecomeobstaclesofthechangeofagriculturalproductionfromsmall—scaletolarge—scale.Thecompartmentationofcityandcountrysideistrammeloftheflowofsuspluslabourors.Localgovernmentsinvestblindlyandconstructrepeatedly.Tosolvetheoverproductionproblem,wecannotonlyadoptshort—termstimulate—demandpolicy.Wemustreformtheadministrativesystem,thestate—owned—economysystemandruraleconomicsystem.Atthesametimewemustcarryouteasy—fianceandeasy—moneypolicytostimulatethetotaldemandandadjusteconomicstructuretobalancethesupplyanddemandinahigherlevelandmaketheeconomydevelopsteadilyandhealthily.Keywords:overpruductioneconomicstructureeconomicsystemcityandcountrysideduaistructureⅡ{"3-It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的前十多年里,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供不应求,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试论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试论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试论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摘要: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投资效果与投资预期,从论证项目可行性角度,综合运用市场、经济、财务、技术、管理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对于建筑项目工程而言,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施工前的必要环节,是从决策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建设可行性多维角度综合评估,为项目投资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可行性;问题;优化措施引言对建筑项目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能够为项目的投资决策、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精准性提供保障,确保建筑项目能够以合适的投资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建筑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概述建筑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与行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调查、研究所拟建项目以及拟建的工程方案中关联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对这些方面的因素进行经济上的分析与论证,然后对建筑项目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的过程进行科学的预测。

一个建设项目要经历投资前期、建设期及生产经营期三个时期,其中,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阶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和控制的重点。

对于建筑项目工程部可行性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合适的投资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效果,并全面分析、论证建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为管理人员进行建筑项目投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的、精确的依据,并以此来有效规避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提升建筑项目工程整体投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终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可行性研究在建筑项目工程中的作用2.1关乎投资决策是否科学投资决策在程序上包括确定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方向、制定投资方案、选择投资方案、调整反馈与后期评价,项目需求、时间、成本是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企业决策的重中之重,投资决策的失误往往是致命的。

在建筑项目工程中,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可行角度的技术、经济、管理综合评估,是投资决策中确立投资成本与收益的重要构成,在评价投资方案与选择投资方案中从经济、技术等角度充当甄别参谋。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号: **********专业:统计学班级:统计0902****:**完成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目录序言 (1)一.绪论 (1)(一)可行性研究的内涵 (1)(二)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1)二、可行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一)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利益的驱动性 (2)(二)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不充分 (2)(三)不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四)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 (2)(五)缺乏专业性的可行性研究人才 (2)(六)研究方法和指标参数等选取不够合理、科学 (2)(七)忽略了可行性研究中的定性分析 (3)(八)有效信息的缺乏性 (3)三、针对出现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3)(一)有关政府行政部门 (3)(二)受托单位或咨询机构 (3)(三)投资方的有效控制 (4)四、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阐述了可行性研究在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内涵以及必要性,重点分析目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予以具体分析阐述,并综合各种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The Existing Problems &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Abstract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a kind of fundamental work i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nd project op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 necessity of feasibility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llust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projec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detail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by means of a conclusion of different reasons.Key words: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序言一个建设项目要经历建设前期,勘测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这四个阶段,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整个项目研究和控制的重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供给创造需求”的深解读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供给创造需求”的深解读

2016年9期总第816期一、引言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供给侧改革成为当下热点,而身为鼻祖的供给学派再次重登经济舞台。

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对“供给创造需求”进行分析和重新解读对中国经济更好的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对历史上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分析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供给创造需求,是指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供需总量,供给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并且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生产不会出现普遍性的过剩现象,而只是个别部门供给短暂的失衡。

他认为生产产品并卖出其本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每个生产者都是有一定的需求目的,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萨伊认为只要产品被生产出来就一定不会过剩。

在当时,萨伊定律的成立是有一定的假设前提的,如:当时的市场被认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货币只是流通的工具,所以当时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批判。

凯恩斯就是批判者之一。

于是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取代了当时的萨伊定律,但是随着美国7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供给侧的重要性。

供给学派随之产生。

从经济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萨伊定律有一定的缺陷,但其从供给出发的思想在经济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面对经济滞胀的困境时,里根以供给学派为向导实施的里根经济计划,还是英国的撒切尔主义的去国有化,他们都深受供给学派的影响,而萨伊定律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理论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步步进化和升华的过程。

而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是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状况。

所以以供给学派为导向,为了适应当下中国的情况,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供给创造需求”,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推进供给性侧改革。

三、对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供给创造需求”的重新解读区别于萨伊定理中的供给、需求简单概念,本文对需求和供给含义的考虑更加的深刻和细化。

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户带来搬莘的消费体验 。
约束软化 ,重复建设 ,产能过剩
¨ 违法成本 ,以便遏制我国 H前假胃伪劣 量 ,发展巾国本土的矢
( 四) 政府主导的投资行 为,预算 产品现象 日益严重的趋势 。
随 着我 国 的财政 分权 改革 ,地 方 贴 政府为了 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地区的经济
增 长,尽可能地吸引投 资 ,扩人投资规 说是弊大于利 的,只台 重视进 口才能保 模 。另外 ,现宵的以考核( 1 ) l , 增长为核 障消费者的利益 ,提高国民福利 . .发展
不会为 了加强 自身 毫争 力 极进行技术 则 ,啾予民众与媒体监督执法机关执 法 变为中高速增长 ,
业结构转 提
刨新 , 这种现状极大地损 害了消费者的 的权 力 ,尽 量做到违 法必究 最 ,
利益。就 我国邮政 行业 ,效率低下 ,


。我圜应该 大力 展科学技 术.
顷量与价格都合适的产品供给不足 . .目 饱列小康再到全面小康 ,居民消赞水平 前我 国有效供给不足的丰要表现有以下 已从2 0 0 0 年的3 7 2 1 元增长 ̄ - j I 2 { ) 1 4 年1 7 8 { ) 6
三个疗丽 、 元 。同时恩格 尔系数 也在不断 下降 ,
. ,
仍然不够完善 ,不能彻底打 击假 冒伪 劣
3 %,涨幅较大。物价持续上涨 ,普 商品 。监督 部门 没 有形成 完整 的体 门为了利益 .利用职权保护造假者的现
通艮众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巾国普通 糸,小仅监管 到位,甚至存存政府 部 民 众的 r 资大约是4 0 0 0 人民币 ‘ 个 月。
心 的官 员晋升体制 也会导致政府官 员为 绛济就是为了满足 人们物顷与精 神两方 爆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特别是从1989年到2022年的15年间,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非典”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平均达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首次超过1000美元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经济成长门槛”,从而跨入了一个将更加高速发展时期。

然而,科学看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对于一个大国经济走向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奇迹”得益于“自主性经济增长”】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国经济持续25年的快速发展确实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的取得,源于我们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我们对“自主性经济增长机制”的潜心培育。

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在一个“短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增长并不足为奇,但是,这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而且不可能持续。

1996年以后,中国经济的“短缺背景”逐步结束,“经济过剩”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

如何实现“过剩经济”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如何扩大“有效需求”,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崭新课题。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正视“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理性看待中国的“经济过剩”,从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入手,努力培育“中国经济的自主成长机制”。

在需求层面,中国政府潜心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半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和政府采购的启动规律,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果断提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政策主张,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居民收入入手,全力培育“三驾半马车”的拉动力量。

需求力量和供给力量“有效协同”,形成中国经济可以“有限超脱”世界经济影响的“自主性增长”的“合力”,进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

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作者:尚静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6年第28期一、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有效供给不足是我国仿照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构造的—个概念,是指在质量、价格与数量等方面都不适应整个社会需求的供给。

销售的产品与服务或者质量低劣,危害健康与生命;或者索价很高,普通民众根本买不起;或者质量与价格都合适的产品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最近几年,假奶粉案、假酒案等多起假冒伪劣产品案例在中国屡见不鲜。

在食品等多种行业中,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

商家受高额利益驱使大量生产危害消费者健康,质量低劣的假冒伪劣产品。

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都深受其害,防不胜防。

这种现象严重危害了市场机制,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假冒伪劣商品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之一。

(二)正常商品的价格过高,远超大众的购买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5、6、7月食品烟酒类CPI相比上月分别上涨5Vo,4%,3%,涨幅较大。

物价持续上涨,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普通民众的工资大约是4000人民币—个月,美国大约是4000美元—个月①,而最新款Iphone在美国定阶699美元,在中国却高达5288元。

在中国,正常商品售价过高,超过了普通民众的需求能力。

(三)产品种类少,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升级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居民从实现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居民消费水平已从2000年的3721元增长到2014年17806元②。

同时恩格尔系数也在不断下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而供给结构却升级缓慢。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现象并存,虽然我国多种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供求错配现象严重,产能过剩成为许多传统行业的常见现象,比如钢铁、煤炭等。

而新兴领域产品供给种类少,尤其是公共事业,服务等行业供给不足。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建设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项目规划阶段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在项目规划阶段,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不充分的需求分析:项目规划前,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需求分析不充分,可能导致项目目标模糊,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加强需求分析工作,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确保项目目标明确。

2. 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在项目规划阶段,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可能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导致项目计划不合理或无法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培训项目管理团队,引入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3. 项目风险评估不全面: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但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可能忽视了某些潜在风险,导致后期出现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二、设计阶段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在设计阶段,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但有时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或不可行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加强设计方案评审,引入专业的设计师和顾问,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要求。

2. 设计变更频繁:在设计阶段,如果频繁发生设计变更,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提前充分沟通,确保项目需求明确,并在设计阶段尽量减少变更。

3. 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之间的衔接可能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纠纷。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三、施工阶段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在施工阶段,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施工进度延误:施工进度延误可能是由于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队伍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
鲍智勇;董建宾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5)1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上不平衡,具体是:供需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收入分配结构不平衡及消费结构和观念转变不到位.政府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鲍智勇;董建宾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5
【相关文献】
1.我国当前有效需求问题研究 [J], 郭金兴
2.抑制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与对策 [J], 雷建;滕学珍
3.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制度修正--兼谈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及治理 [J], 张学刚;王维
4.我国城镇住宅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问题研究 [J], 范剑平;丰雷
5.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J], 邹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重复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流动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

通过对搜集到的我国电信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手段。

同时,我国在多个垄断性行业几乎同时推进的改革,改革的力度和起步时间等并不落后于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

关键词:重复建设;有效需求;“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6-0251-01
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带来了进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投机性“热钱”的进入。

现在的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

一、流动性过剩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大量的“过剩的”资本涌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大量重复的生产,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导致房地产、电信等产业的非正常快速发展。

投资的加速又促进产能扩张,产品供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导致出现产能过剩。

此外,由于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了亏损的压力,而国内消费市场无法完全消化过剩产能,那么这些过剩产能必然要转向国际市场,这又会促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又进一步扩大外贸储备,从而加剧流动
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间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克鲁格曼在其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分析中认为,当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不乐观,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支出水平上升时,就会压低消费、增加储蓄,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经济和投资回报率
的预期。

所以,对未来收入、支出、投资回报的预期直接制约着当期的消费和投资增长,一旦预期扭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往往失去效用。

二、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人世的进程中,电信业的开放晚了五年。

根据电信业人世承诺摘要显示,增值业务:自加入之日起允许外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城市设持股30%的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

移动和数据业务:自加入时起允许外资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外资股上限25%。

人世五年内,取消地域限制。

国内/国际业务:人世六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上限49%。

而我国人世后实际开放进程是,外资进入国内电信市场基本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而对基础电信业务却有意避之。

我国在电信行业领域基本上还处于行政垄断时期,或者说,处于刚刚开始破除行政地域垄断的初期。

三、怎样开发不足的有效需求
以往我们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将产品出口,提高出口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转移国内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集中于电信、房产、钢铁等垄断性行业的重复建设问题,靠出口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的办法将不太见效。

所以,从根本上,我国长期以来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自身国内市场上。

在信息产业部的统一指导下,1999年中国电信重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1999年形成了电信行业“6+1”的市场格局,即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联通、铁通和卫星通信6家公司,此后又在2008年进行新的重组,使联通收购网通,将铁通并入移动,形成“3+1”的市场格局;这样就确立了国内电讯业务的格局,移动电话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性垄断不复存在,中国电信业进入三足鼎立时期。

从前文对近十年中国电信行业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的电信行业改革,虽然见效缓慢,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与以往的情况相比,当前不断推进的垄断性行业改革开始触及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计划垄断体制,引入适合行业特点的市场竞争体制。

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仅着眼于“发展”,或者说解决供给瓶颈问题,那么当前的改革就要着眼于解决“效率”和“发展”的双重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率,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率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在多个垄断性行业几乎同时推进的改革,汲取了国际经验和教训,在部分领域,改革的力度和起步时间等并不落后
于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

“阶段性”不仅体现在铁路、邮政等垄断性行业仍未进行体制性的改革,而且在已开始进行改革的部门,还存在许多尚待深化改革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新矛盾。

要解决这个持续纠缠我国经济的大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几十年来,面对我国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到现在的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国内的经济学者、政府部门关于供需平衡问题的研究论述,层出不穷;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金融领域到经济领域,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是各有千秋。

无奈供需平衡矛盾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共生的一个顽症,只要存在市场经济,供需的矛盾就始终存在。

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地达到一个均衡,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低的失业率和低的通胀水平。

注释:
①申建英.浅谈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成因及治理[j].新西部(下半月刊),2008,2:59.
②中国主要行业入世进程.扬子晚报网电子版,2006年12月11日.
③冯飞.对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的评价[n].中国经济时报,http:///newsread/
detail.asp?newsi=259843.2003年7月24日.
参考文献:
[1]krugmanpaul.furthernotesonjapan’sliquiditytrap[db/
ol].http:///krugman.1998-06.
[2]曹建,刘民渡.着力抑制重复建设优化地区产业结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3]邓智毅.“重复建设”真的有罪?[j].经济,2003(11).
[4]邓聿文.流动性过剩其实是经济危机前兆.[ol].人民网,2007年02月12日.
[5]第三次重复建设初现端倪八大对策能否治本[j].河北审计,2003,9.
[6]当前货币政策受四面围堵作用有限[n].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2008年4月4日.
[7]冯飞.对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的评价[j].中国经济时报,http:///newsread/
detail.asp?newsid=259843.2003年7月24日.
[8]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成因及对策(下)[j].中国统计,2005(03).
[9]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ol].中国政府网,2008年4月24日.
[10]金国利,李静江.西方经济学说史与当代流派[m].华文出版社,199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