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以有效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有效需求不足,指的是市场上的总需求不足以刺激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在我国现实中,也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

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我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

在国内市场上,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支出。

我国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富人富越富,穷人贫越贫。

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分配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不足。

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限制了市场上的总需求。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一些结构问题,也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银行面临信贷难问题,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这导致这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从而限制了有效需求的增长。

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的限制也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

由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税收,而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有限,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相对有限。

相对较低的财政支出限制了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无法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在我国现实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与经济结构、财富分配、金融体系以及政府财政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消费支出的引导,改善财富分配的不均,优化金融体系,以及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提高有效需求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由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特别是通过增加国家支出和投资,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有效需求的不足,造成失业和生产不足的现象,而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来调节,以此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

一、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 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显,工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消费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增长乏力。

这种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2. 外部环境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出口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出口下滑影响了国内的有效需求。

3. 民生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民生问题成为了一大短板。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并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增长,导致了民生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实际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

2. 就业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生产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就业压力。

3. 贫富分化加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社会财富无法有效地流动,导致了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社会矛盾也因此产生。

三、凯恩斯主义对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启示凯恁斯主义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有效需求,作为对中国当前形势的启示,我们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建议,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1. 扩大政府支出:政府可以增加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以此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2. 降低税收: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3. 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自1997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日渐显现,特别在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采用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有效需求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供过于求,出现所谓“买方市场”。

关于中国是否已达到“买方市场”,人们观点不一,看法也不尽相同。

虽然对是否达到“买方市场”意见不一,但人们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关注和寻求对策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停止。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剖析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

净出口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持续增长,虽然近年来出口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稳定的,下面着重就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来分析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消费需求不足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们拒绝消费是没有道理的,那为什么会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呢?这主要和人们的消费能力有关,即消费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预期支出的状况,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人们过去的收入和将来的预期收入。

就目前来看,造成消费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居民收入增长趋缓。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很低,增长率不足3%,农村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更低,现金收入增长只有1%多一点。

而在经济高涨的1992年和1993年,城镇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将近10%,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增长也达到8%。

所以,从1997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减缓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减收的比例不断扩大,如1997年为39%,2000年达到44%。

而且,在减收比例居民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中高家庭则大都增加了收入。

从各地居民收入的比较来看,沿海与内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干预

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干预

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干预内容摘要: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尤其是近期经济出现增长放缓、结构矛盾凸显等问题时,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稳增长的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以优化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组合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才能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宏观政策稳增长调结构近年来,社会内需不足、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导致的外贸需求持续疲软、经济增长乏力是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所以扩内需、调结构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目前,经济学界更多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角度探讨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而忽略长期运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药方可能加剧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也产生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困境。

实际上,我国并不是纯粹地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这是社会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

因此,充分认识到我国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这个现实,增加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通过改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尤其在稳增长这个大目标下,意义更为深远。

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一)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内涵“有效需求”源于马尔萨斯,系统阐述来自于凯恩斯。

凯恩斯在《通论》中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而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当国民收入增加时,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但消费增速不如前者,储蓄比例就会提高,如果储蓄未能转化为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过剩,造成失业增加,经济萧条,还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有效需求,实行政府干预。

凯恩斯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三个心理规律出发,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稳定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

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 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

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

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

——农业生产将受影响。

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

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 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

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变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和挑战1.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自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

现在各国都基本上进入了坎坷曲折的恢复期。

但是,这场危机并未退去,如若掉以轻心,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近五年来,我国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币值稳定。

过去的两年,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的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其他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发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带动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扩大投资需求;同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直接扩大消费需求,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对当下世界经济形式的普遍认识是:1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根本好转,2金融危机出现新一波冲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和蔓延。

虽然,经济危机的首轮冲击已经基本平息,且各国已经出台了符合本国情况的救市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但即使行之有效,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一个黄金时期确实已经渐行渐远”。

即使经济危机退去,留下的也将是世界经济疑似滞涨的现状。

拉动世界经济的三个“火车头”,即美国、日本和西欧,现在都已经熄火了。

而之所以这场经济危机未能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是因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个新“火车头”——中国,印度,俄罗斯。

我国保证自身的经济健康发展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2.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再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列强入侵、战争和动乱。

现在,中国已经确立起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全国各族人民正团结在以江泽民主席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周围,我们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容地驾驭宏观经济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新问题。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

市场研究商业经济文荟 1998年第4期陈 华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 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基本上实现了“软着陆”,1992年以来的经济过热现象已经消除,当前的物价水平降低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投资增幅也有所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既不太高,也不很低,国民经济正以稳健、持续的态势发展着。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产品积压,流通呆滞,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一些产业和行业从原来的粗放型经营方式逐步地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大大增强了商品的生产能力,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从原来的需求过旺、供给不足转变到供给充足、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

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成果。

但近两年来,市场经济的生产过剩,流通呆滞,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也明显表露出来,我国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社会生产增长率较高,但商品的销售率明显偏低,大多数产品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状态,生产缺乏需求拉动力,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企业产品库存不断增加,流通领域商品积压日益严重。

在1997年银行两次降息之后,市场的商品价格平稳回落,但销售仍不景气,降息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并不显著,大多数消费品市场仍呈疲软状态,高价高档消费品的购买也无大的增加。

例如城市的房产市场经过几年的热浪开发,大中城市都有着大量的各种层次的商品房尚未售出,开发商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但效果并不佳。

家用电器、日用商品市场也是销售不旺。

像彩色电视机几经降价竞销,现在一台彩电的价格几乎是前几年价格的一半,但产销率还是不高。

建筑材料,生产资料市场也是从原来的短缺转变为过剩,流通相当滞慢。

农副产品也存在大量的积压,像粮食这两年丰收,农民手中仍留着不少的余粮难以流通,卖粮难的现象在粮食产区仍然存在,在1997年粮食的价格回落幅度较大,虽然国家曾以保护价收购,但市场上粮食和粮产品的价格仍以较大幅度下跌;水果的价格下跌的幅度也很大,几乎比1996年低30~40%,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本来就小,因价格变化带来的消费增量也不显著。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

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

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

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

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

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

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

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

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论文资料

论文资料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外部需求受到抑制的形势下,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而又颇为复杂的问题,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扩大内需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问题的解决从目前看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而是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考虑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2001年下半年,603种主要零售商品,供不应求的继续为零,而供过于求的比重高达82.9%。

1、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矛盾激化20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供求总量对比关系变化下的“短缺”演变成“相对过剩”,表现在当期总需求小于当期总供给,或者说有效总需求小于实际总供给(不剔除无效供给),从而造成主要消费品供过于求,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相对饱和。

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从1995年起,我国大多数工业领域生产能力的过剩就已经形成,此后的几年市场供给过剩的程度不断加深,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出现日趋严重的持续性供给过剩。

据国内贸易局对消费品市场商品供求分析,到1998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601种商品,供大于求的26%,供求基本平衡的74%,而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为零。

另据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2001年下半年603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不但供不应求的商品继续保持为零,而且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已高达82.9%。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供大于求的矛盾主要出在结构方面,而且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都出了问题。

当前阶段的市场相对饱和,在相当程度上与供给(产业)结构偏差有关。

供给结构的偏差,一方面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消费性服务(第三次产业)的规模、种类和质量不能适应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需求结构变动中物质产品需求比重下降而服务产品需求比重上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无效供给过剩,这主要是在工业消费品领域。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点及预测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点及预测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点及预测题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一、当前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二、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1.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3.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4.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5.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三、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四、2024年经济工作的宏观政策1.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引言: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波动导致总需求低于总供给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造成经济下滑。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也一直存在,并且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凯恩斯主义理论出发,探讨我国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凯恩斯指出,市场经济中存在短期波动,个人储蓄与企业投资不稳定,导致总需求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提高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推动经济增长。

三、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解决之道针对我国现实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1.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增加政府开支,扩大总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中小企业等方式来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

2.通过降低税收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影响个人储蓄和消费。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鼓励消费,提高总需求。

3.通过货币政策来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

4.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贸易,提高外部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政策来促进外部需求,提高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

摘要摘要f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库存不断增加,物价水平持续走低,货币资金大量闲置,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当前的生产过剩既是总量性的,又是结构性的。

从需求方面看,有效需求不足是需求结构升级困难的表现。

从供给方面看,在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升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没有适时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大量产品需要进口。

当前的生产过剩不是一种简单的周期性现象,而是我国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升级滞缓的特殊表现。

我国当前的生产过剩有着深刻的体制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激发的小生产积极性到80年代中期已发挥至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的障碍,在城乡分割、城市化进程滞缓的情况下,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

j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地区和部门割据阻碍了分工的深化,割断了产业间的有机联系,财力不足削弱了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十几年超常规数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业结构难以跃升。

要解决当前的生产过剩问题,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刺激需求政策,必须把扩大需求政策建立在制度调整的基础之上。

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以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具有活力的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改革的同时必须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均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产过剩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AbstractOverproductionhasappearedinourcountrysince1997.Withthepeople’SlifelevelimprovingandCOHSUITIestructureup—grading,theeconomicincreaseinquantitydon’tchangetoeconomicincreaseinquality.Theoverproductionisnotasimplecyclicalphenomenon,butspecialexpressionthateconomicstructurecannotupgradesuccessfullyintransitionalperiodfromelementaryindustrilizementtointermediateindustrilizement.Theeconomicsystemaccountsfortheoverproductionatpresent.Theruraleconomicsystemhasbecomeobstaclesofthechangeofagriculturalproductionfromsmall—scaletolarge—scale.Thecompartmentationofcityandcountrysideistrammeloftheflowofsuspluslabourors.Localgovernmentsinvestblindlyandconstructrepeatedly.Tosolvetheoverproductionproblem,wecannotonlyadoptshort—termstimulate—demandpolicy.Wemustreformtheadministrativesystem,thestate—owned—economysystemandruraleconomicsystem.Atthesametimewemustcarryouteasy—fianceandeasy—moneypolicytostimulatethetotaldemandandadjusteconomicstructuretobalancethesupplyanddemandinahigherlevelandmaketheeconomydevelopsteadilyandhealthily.Keywords:overpruductioneconomicstructureeconomicsystemcityandcountrysideduaistructureⅡ{"3-It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当前生产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的前十多年里,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供不应求,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讨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讨
从我国目前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看产品积压滞销的多是质量不高货不对路的商品而适应当前居民消费水平的部分市场畅销的商品仍显不足从而形成了以下矛盾现象一方面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有些产品及其服务还不能较好地满足需要如居住和交通以及医求是指满足需要的能疗保健精神文化消费等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还比较低一方面适应日益增长的较高层次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一哄而上的一般消费品又无人问津
Ii 。专 题 研 究 l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业 学 院 , 庆 4 13 ) 重 重 0 3 1
【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 目前经济危机深层剖析, 出了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 因, 提 并借助 经济 学理
论 , 出要 解 决 好 政 策调 整 与 渐进 转换 、 大 国债 投 资 的” 数 效 应“ 收 入 分 配 政 策 完 善 三方 面 问题 才 能在 根 本解 决 有 指 扩 乘 和 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 , 抵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 的负面影响。
【 键 词 】 经济危机 ; 需求 ; 关 有效 乘数效应 ; 收入分配 【 中图分类号 】 13 【 F2. 9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9 1—080 10—7820 )006— 2
自 12 8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来 ,经济 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 发一次 , 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饱 受折磨和 痛苦的打击 。时下源于美 国次货危机所引发 的美 国金融危机 , 又一次致使多家房地产 和金融公 司破产 , 并最终 引起 了全球性 经济危机 , 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形势恶 化 , 界上很多 国家经济 世 发生倒退 . 全球 乃至各 围的金融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 那么 , 面 对经济危机 , 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 国的对 策 出路 又在 哪里 我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运行时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以解决失业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组成,当这三者总和不足以刺激全面的经济增长时,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要分析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压力,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下滑、出口减少等问题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从投资方面来看,由于资金门槛高、回报周期长,对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从消费方面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政府支出方面来看,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财政支出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综合起来,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三个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公共支出比例,以刺激经济发展。

其次是通过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我国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在投资方面,随着产能过剩、过度依赖投资这些问题不断凸显,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相对较弱。

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问题。

在我国,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贷款意愿较小,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相对较窄。

在现行的货币政策下,对于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而言,往往会面临利率过高、融资难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宏观经济学派别。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的总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如果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

而我国当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都表明了我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下降,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行业如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下,也说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存在。

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理解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应对措施。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我国当前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减税、减费、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从而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可以理解为凯恩斯主义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回应。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符合这一思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应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我国当前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有很强的相关性。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高失业率,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高失业率问题正是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

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等措施,来刺激总需求,是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种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的观点,强调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凯恩斯认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来引导和刺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相对于社会总供给的水平过低,导致了失业、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

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周期波动和长期失业的主要原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实施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对抗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我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而内需增长相对较弱。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出口增长面临着压力,而投资增长也在逐渐放缓。

这导致了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消费。

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政策也在收紧,导致了资金供给不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社会保障和环保支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受限,这也限制了有效需求的释放。

针对上述问题,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提供了一些启示。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来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抗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大力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应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

我国也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来增加有效需求。

实质性供给不良与有效性需求不足

实质性供给不良与有效性需求不足

实质性供给不良与有效性需求不足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量的供需矛盾,而是质上的供需矛盾,即是实质性供给不良与有效性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其中,有效性需求不足更多地是作为表面现象,而实质性供给不良则是这一矛盾的根本存在。

关键词:供给;需求;平衡1.实质性供给不良当前,我国市场正处在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交叠时期,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产量的不断扩大,家庭电器、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工业产品逐渐供过于求,中国制造不仅能满足国内,也大量出口国外;然而,当前我国新技术、新工艺所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萌芽期,新的生产方式给产品质量带来极大提升,但是由于投资和市场两方面因素限制,我国新产品呈现出价高量少的局面。

我们大多数产业仍旧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业,许多低效落后的生产方式依旧存在,市场空间大部分被廉价易淘汰的就产品占据,造成实质性供给不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很多人要去国外或通过代购大量购买欧美日的普通产品。

2.有效性需求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需求引导供给,供给改善需求”的发展策略。

在物资短缺、购买力较弱时期,人们只是注重量上的满足,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重视产品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国内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大批国人到国外或者代购购买外国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部分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水泥、玻璃等),这些多是集中于建筑方面的低附加值行业,从整体来看我国现在并未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现象(显著性实业、实际工资水平降低等)。

我国每年有近一万亿元流向海外市场、中国奢饰品消费市场每年以20~30%增长率增长。

这些经济现象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的需求依旧很旺盛,只是对产品提出新的要求。

3.兼顾两侧实现供求平衡“十三五”的理论基础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高淑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国民经济一直呈蓬勃发展态势。

但其间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过热的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 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

可此后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和平缓趋势,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随之产生,理论界因此认定其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矛盾提出的。

按照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后来,凯恩斯在《一般均衡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将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厂商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等四种需求加总,称为全社会需求或有效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

此后,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一、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说起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给处于发展顶峰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从深度上看,生产水平倒退了20~30年,有1/3的人失业;从广度上看,从工农业到商业、银行、货币制度,几乎所有部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从持续时间上看,长达几十个月。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挽狂澜于既倒;1932年上任的总统罗斯福,通过实行"新政",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才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危机。

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力主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

在分析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问题时,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其真正原因,并从"三大心理规律"上做了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及对策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这种失业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

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

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同时经济运行态势分化特征较明显。

应对当前的风险挑战,需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适时适度地转向扩大总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一、总需求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持续了3年多时间。

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7%,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6%,就业情况比较好,整个经济运行仍处于可控范围,但一些脆弱的行业和企业,如煤炭、钢铁、房地产和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运营困难加大,显露出经济形势严峻的一面。

数据表明,需求不足已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经济下行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

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导致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投资率不断上升,最终消费率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

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机理发生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

从1981年到2014年,我国投资率由32.9%一路攀升到46.1%,居民消费率则从53.4%一路下滑到37.7%,分别上升了13.2个百分点和下降了15.7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导致了目前的产能过剩,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和广大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

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增长乏力问题,实现稳增长目标,必须对症下药,从扩大内需入手,破解需求不足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启动投资,引导和鼓励消费,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从税收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人手,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中不利于总需求增长的诸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促进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税收政策中不利于总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一)抑制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非国家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从80 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81 年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28.1 %,到了1997 年就只占 2 .8% ;国内贷款多数年份在20 %左右,最多的一年(1992 年)也只占27 .4% ;引用的外资虽然不断增加,但少有超过10 %的年份;在固定资产投资中60 %以上的资金是靠自筹和其他途径。

显然,刺激投资的着力点在于启动民间投资。

但是,当前的税收政策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引导投资方向、增强投资动力、提高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1 .税和费的总体负担重,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

一是政出多门的各种收费泛滥,大大加重了投资者的负担。

二是一些税种的负担比较重,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1 )增值税。

增值税是我国实施新税制后的第一大税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但几年来的运行已暴露出不少不利于投资的弊端:一是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允许抵扣,加重了企业(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负担。

二是起征点太低,税率太高。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税法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600 -- 2000 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 -- 800 元。

这样,除非销售额很高,否则小规模纳税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以销售货物为例,即使毛利率高达30 %-- 40 %,月销售额2000 元,毛利也只有600 -- 800 元,再扣除店租、各种费用和税款,余下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另外,目前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4 %和6% 的征收率看来还是太高。

(2 )消费税。

开征消费税的主要目的是限制高档奢侈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害的特殊消费品及确实需要限制的其他消费品(如不可再生的石油类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不少"高档奢侈品"现在已成了日常的普通消费品,在当前消费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若再继续对其征收消费税,显然是不合理的。

虽然1994 年后在实施中降低了部分消费品的法定税率,但税负仍然不轻。

(3 )企业所得税。

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力度不够,优惠办法比较单一。

一是允许税前列支的范围窄。

标准低。

如对实际工资支出远远高于一般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艰苦行业,按一般的计税工资标准列支,明显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是目前主要采用直接减免税的办法(如"两免三减半),缺少国际上行之有效的间接减免税办法,如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加倍扣除、加速折就、再投资税收抵免等。

(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在投资需求过热的背景下于1991 年开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

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已暴露出征收范围过宽(覆盖三大产业14 大类行业)、税率过高(最高达30% )、源泉控管难到位。

企业欠税、偷逃税严重等弊端,特别是在当前投资需求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仍开征此税,严重阻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再从收入数额看,全国该税收入每年只有几十亿元,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l %,即使在地方税收入中的比重也仅约2% ,财政意义并不大。

2. 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引导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稳定资本来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

民间投资热不起来,除了同上述直接的税费负担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

(1 )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明显不足。

目前以区域性优惠为主(即以对外资、沿海开放地区、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已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当前国家急需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等基础产业、国民教育事业、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预期利润不确定等原因,在政策支持乏力的情况下,民间往往缺少投资意愿。

在对外资的优惠上,目前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是1991 年制订颁布的,其中不少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优惠对象主要限定于设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资企业,一些给予优惠的生产行业(如轻工、纺织、包装工业)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再给予优惠势必加剧我国经济结构的供求矛盾。

(2 )在建立稳定的投资基金上,缺乏税收鼓励政策。

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民营经济中绝大多数是自有资本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上述这些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法定利息的贷款,更无法上市筹资,资金不足问题始终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瓶颈"。

从国际上看,为了给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来源,许多国家不仅通过信贷担保、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甚至直接出资组建或参与组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上述投资基金特别是风险投资的发展。

(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从国际上看,在拉动GDP 增长?quot;三驾马车"中,消费占主导地位,一般在70% -- 80 %之间。

再从三大需求的相互关系看,由于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没有消费的持续增长,投资与进出口的增长也难以持久。

因此,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和最大潜力是消费需求。

而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又占主导地位。

从我国改革开放20 年来,特别是在1997 年以前,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比例看,居民消费每年都占总消费的80 %左右。

但是,如前所述,1998 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相对萎缩。

从税收政策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税收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力度小,农民的税费负担比较重。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城市企业,缺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乡镇企业的扶持。

税收政策在促进传统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现代先进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变方面缺乏有力的激励措施。

二是农民的税费负担仍然比较重。

据统计,1994 -- 1997 年,农民向国家提供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提统费以及各项社会负担等已由1242 .9 亿元上升至2317 .8 亿元,人均税费由135 .8 元上升至253 .3 元,年均增长23% ,大大高于年均6% 的收入增长速度。

从对农民征收的主要税种--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来看,农(牧)业税实行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有利于农村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农业特产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名义税率不高,但实际税负偏重。

由于农业特产税的计税依据是农业特产品的实际收入(即实际产量×收购价格),不扣除生产成本费用,所以,即使按农特产品最低税率8 %征收,其应纳税额占纯收益的比重也是很大的。

二是相当部分? ┮堤夭?肥敌兴?卣魉埃杭榷陨??哒魉埃?侄允展赫哒魉啊?nbsp;2 .在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以及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和再就业方面,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

一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还没有像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采取税收形式征缴、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致使保障面仍然不广、筹集效果仍不理想,根本无法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正常支出。

二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待改进。

1999 年3 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项新政策(国税发[1999]43 号),规定: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3 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建税。

但对于下岗职工从事其他行业却没有这些优惠。

3 .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从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国际标准--基尼系数来看,我国的基尼系数1981 年为0 .288 ,1995 年为0 .388 ,不平等程度已达到中等水平。

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中,80 %存款掌握在20 %高收入阶层的手里。

收入分配不公也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

因为一般说来,收入水平越高,消费需求越饱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

作为调节收入再分配主要手段的税收杠杆还没有充分发挥公平收入分配、阻止贫富分化的职能,特别是对富裕阶层的过高个人所得和巨额财产的继承、赠与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

4 .一些"消费热点"(如住房、汽车)的税、费负担太高,使消费价格难以降下来。

(三)不利于出口1 .在外贸商品的出口方面,尽管1998 年以来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但至今还有不少产品的退税率大大低于征收率,"免、抵、退"政策还有待完善,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的时效性还有待加强。

2 .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目前对外经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在营业税方面,由于全国性的营业税政策对外经企业如何征收没有具体规定,地方制定的政策不尽相同。

目前福建省对从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征收营业税的政策规定为:对劳务公司从境外取得的各项收入允许其扣除实际代支付给劳工的工资及劳工向保险公司投保的保险费后,依"服务业"计征营业税,并巨将劳工在出境前向劳务公司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在合同期满劳工回国后退还本人)也并入当期营业额中征税。

企业反映营业税负担重。

有些"精明"的外经企业通过设立多个个人账户,让外方将款分别汇到各个个人账户上,达到偷逃税的目的。

3 .在对外投资上,目前还缺乏有力的鼓励政策。

我国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实行的是限制资本外流的政策,随着结构性供求矛盾的突出和产品相对过剩的加剧,应当鼓励输出我国许多领域的过剩生产能力。

二、促进总需求有效增长的税收政策建议(一)鼓励社会投资需求1 .降低税收负担。

(1 )增值税方面。

一是在目前客观条件还不允许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先在高新技术产业试行"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其他行业推开。

二是在重新调查测算的基础上调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并将适当降低征收率。

(2 )消费税方面。

一是降低部分税目的税率,如将化妆品的税率由30% 降到20 %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