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摘要: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需求管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与危机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使经济恢复均衡。
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凯恩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经济学面临着第一次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抛弃了统治西方经济学长达150年久的萨伊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
形成了凯恩斯主义,诞生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的基本思想是: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
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一、功利认知:即需求感受者总是评价自己有效需求的性质,并寻求最大化输出。
二、社会参照:指需求感受者将自身需求与他人需求进行相互比较,更倾向于取得相对高于他人的需求满足。
三、满足遗忘:被称为“忘却效应”,强调记忆力明显减弱以及负面情绪反应远远超过正面的情绪反应,使需求感受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满足产生遗忘,使其更加追求更高的需求满足。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们都有渴望获得需求满足,并通过感知需求缺乏及需求增加来驱动其活动,但人们普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主要描述了需求感受者在感知需求缺乏并追求需求满足时存在的心理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功利认知:即需求感受者总是评价自己有效需求的性质,并寻求最大化输出。
这就是所谓的“效率认知”,指的就是人们总是试图避免因无效的费用、失去优势或能力而浪费时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投入,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输出。
二是社会参照:指需求感受者将自身需求与他人需求进行相互比较,更倾向于取得相对高于他人的需求满足。
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为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多元性,使需求感受者能够更客观地评价自身需求需求的状态,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是满足遗忘:被称为“忘却效应”,强调记忆力明显减弱以及负面情绪反应远远超过正面的情绪反应,使需求感受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满足产生遗忘,使其更加追求更高的需求满足。
当人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满足之后,他们之前能够满足的需求就会慢慢淡出记忆,使之忘却,然后追求更高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主要有:功利认知,社会参照以及满足遗忘。
不仅能够帮助心理学研究者从心理学层面深入考察有效需求的个体活动,还为有效的人际交往提供重要的参考。
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条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条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总是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先后由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过渡到今天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社会里,参与分配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知识,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摘要: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作为当代重要的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研究意义。
文章通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种类、原因及其政策建议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凯恩斯对制度因素的忽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一大局限。
关键词: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核心思想,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凯恩斯主要通过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解释当时的危机与萧条,然后又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凯恩斯在《通论》对有效需求原理的概括如下:令z为雇佣n个人时的产品总供给价格,则z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z=φ(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
同样,令d企业家雇佣n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d=f(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
在n的数值为既定的条件下,如果预期卖价大于总供给价格,即如果d大于z,那么厂商就有利可图,就会雇佣更多的人,必要时不惜抬高价格,竞购生产要素,直到d 与n相等为止。
就业量即为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因为,就在这一点上,企业家的利润会达到最大化。
同时,凯恩斯指出,在现实中,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与充分就业相吻合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事例。
”二、有效需求的分类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企业家所决定雇佣的劳动者的数量n 取决于两种数量的总和(d),即d1为社会愿意消费的数量,和d2为社会愿意投资的数量。
d就是我们所谓的有效需求。
”可以看出,凯恩斯将有效需求分为两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即消费者在取得收入后为维持生活所需购买商品的需求;投资需求即指企业家为取得利润而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
综上可知,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有效需求不足才是现实生活的正常状态。
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 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一、消费倾向。
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
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多,也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大。
二、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投资是就业的重要决定因素,投资决策又特别强调企业家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期,而企业家对未来资本收益的预期是以非理性的预期为基础,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作出的决策极不可靠,容易发生突然而剧烈的变动,因而,资本边际效率在短期内波动不定。
此外,投资增加将使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增加,所以,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有下降的趋势。
三、流动偏好。
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
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又影响利率。
流动偏好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变成现金的难易程度。
在所有资产形式中,现金本身的流动性最大,因而人们在心理上对现金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自己的一部分资产。
要他放弃这种偏好,把现金贷给别人,就必须支付利息,以弥补其放弃流动偏好的损失,因此,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
人们所以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财富,源于以下三个动机:交易动机,即需要现金作个人或业务上交易之用; 谨慎动机,即保障一部分资产在未来的现金价值或应付不时之需; 投机动机,即利用现金谋利。
三大规律解释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
其中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解释了消费需求的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则解释了投资需求的不足。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大小,由于人们天生爱好储蓄,所以,当收入增加时,就倾向于将更多的钱储蓄起来,因而导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的绝对量虽然增加了,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快。
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
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它提出了一种解释经济波动和失业的理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有效需求是指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凯恩斯认为,当总支出不足以刺激生产时,经济就会陷入不景气,出现失业问题。
他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需求。
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方法论。
首先,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投资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其次,凯恩斯强调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
他认为,当经济处于萧条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方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总支出。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的方法。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社会福利等方式来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从而增加总支出。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仅提出了解决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的具体方法,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论。
首先,凯恩斯主张应当关注总支出而非利润。
在他看来,传统的经济学将利润看作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凯恩斯认为,当总支出不足时,就算企业利润再高也无法持续发展。
他强调,应当通过增加总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提出了管理经济的概念,即通过调整有效需求来实现经济稳定。
他认为,传统的自由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和央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管理经济。
最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提出了对经济问题进行统计研究的要求。
他强调应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总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的视角,并提出了刺激有效需求的方法。
他的方法论中强调关注总支出、管理经济和统计研究的重要性。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在1937年提出的重要理论。
在这其中,他研究了家庭收入、消费、储蓄、价格水平以及政府支出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归纳起来,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包括三条心理规律:第一条心理规律: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增量会比收入增量要小。
这条心理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增量比收入增量要小。
换言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会随着收入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是呈现出一种收入增长率比消费增长率小的趋势。
这就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之间的负反馈效应。
第二条心理规律: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
第二条心理规律指出,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消费者不愿发生风险,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会降低消费水平,以节省财力。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更受到收入变化以及收入变化带来的财力分配变化的影响。
第三条心理规律:储蓄数据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它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第三条心理规律指出,储蓄数据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它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储蓄幅度与收入幅度呈现出一定的比例,这就是“储蓄率”。
换言之,人们越有钱,他们越倾向于将多余的钱存起来,因此,储蓄的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人们收入越少,他们存储的金钱也就越少。
总的来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是:一是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会比收入增量要小;二是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三是储蓄数据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对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正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把握经济运行,而且还能够为企业在定价、选择消费者等等方面提供参考。
通过对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经济现象,从而促进政府更好地掌握经济政策,为国民福祉提供有效参考。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提出的一种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于中国当前和过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现阶段面临着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可以通过采取财政政策来提升政府支出水平,并通过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失业问题。
中国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提供职业培训等手段来刺激就业,并借此缓解失业压力。
中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凯恩斯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的目标。
中国当前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收入再分配,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借鉴,通过适当加大对富人的税收负担,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对穷人的财政支出,提高穷人的收入,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逆周期政策,即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和投资;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避免经济过热。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的时机原则对中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关于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一、现代货币理论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不足。
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衡量标准和稳定器,它联系着经济中的各种交换,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对整个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供给不足,会导致市场交换受阻,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因此,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问题,就需要保持、稳定和增加货币供应。
二、经济增长中货币供应的重要性分析货币供应既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货币提供了交易媒介,促进了市场交换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的高效增长。
其中,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和供给金额,能够激发市场需求,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但若货币不足,会导致供给不足和市场活跃度下降,从而在经济中引发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三、运用案例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许多因素都起了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货币供给不足。
随着危机的爆发,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繁荣阶段受到冲击,国际贸易持续下降,这造成了一定的需求萎缩,进一步导致经济萧条。
此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货币供给,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四、探究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整货币供给的主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调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经济发展方向。
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缓解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高效增长。
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稳定增长之间,货币政策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有效需求的正常实现。
五、探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而是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效果密切相关。
如果实施得当,货币政策能够改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但若政策失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引发通货膨胀和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意义
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 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两分法。认 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 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 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 作用。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律,对 于经济危机作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摆脱 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
凯恩斯——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 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 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 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 导致了萧条。
有效需求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 。1820 年, 原理的提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 出! 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 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 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 不足理论。这一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出发点,是凯恩斯理论 的核心。也被誉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 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企业雇佣一定的就业量,总要求达到一个最低 的预期收益,即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利润。这就是企业对这个就 业量所生产的全部商品拟索取的价格。从全社会来看,这就是商 品的总供给价格
谢谢欣赏
③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 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 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 (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又影响利 率 。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国民收入 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 差距扩大,储蓄增加,从而发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时 需要有投资增加以弥补差距,抵消储蓄。但由于企业 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第二和第三心理因素), 投资支出往往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 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 不足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 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当经济繁荣达到一定阶段, 投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 , 用增加公共支出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 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对比分析作者:邹帆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对事物本质和经济运动规律揭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都是如何为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服务的,因此,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共性。
因此,我们合理吸收和借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部分,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我国的经济系统健康运行以及更快的走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提供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关键词】经济危机;有效需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的简单总结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偶然的,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必然产生的。
他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资本主义的制度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对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
资本的无限扩张性决定了生产规模是无限扩大的,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又导致了其必然压榨工人,相对减少工人的工资,增加其劳动时间。
这就造成了“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需求”。
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
就会出现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销售出去,但同时人们又消费不起商品。
这就出现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最终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
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危机并不一定只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
经济危机是随着发达商品经济而产生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商品经济,所以即使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
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国家干预力度的不一样,经济危机会呈现不一样的特性。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高淑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国民经济一直呈蓬勃发展态势。
但其间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过热的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 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
可此后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和平缓趋势,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随之产生,理论界因此认定其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矛盾提出的。
按照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后来,凯恩斯在《一般均衡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将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厂商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等四种需求加总,称为全社会需求或有效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
此后,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一、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说起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给处于发展顶峰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从深度上看,生产水平倒退了20~30年,有1/3的人失业;从广度上看,从工农业到商业、银行、货币制度,几乎所有部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从持续时间上看,长达几十个月。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挽狂澜于既倒;1932年上任的总统罗斯福,通过实行"新政",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才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危机。
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力主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
在分析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问题时,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其真正原因,并从"三大心理规律"上做了分析。
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分析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
增 长 低 于 经 济 增 长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然 我 国 居 民 的可 支 配 收 入 虽
总 体 上 保 持 了持 续 的 增 长 , 其 绝 对 水 平 仍 然 偏 但
低 , 增 长 速 度 低 于 经 济 增 长 的 速 度 。2 o 且 0 1~
的 相 关 理 论 来 分 析 我 国有 效 需 求 不 足 的 原 因 。
一
2o 0 6年 我 国 GD P年 均增 长 9 6 % , 城 镇 居 民 家 .3 而
者使 他 有 可 能 满 足 他 的 需 求 和 愿 望 。 天 赋 与 人 …‘
点 , 本家增 加 的 收人 多 用 于 扩大 再 生 产 , 动 资 劳 人 民收入和 消 费增 长 缓 慢 , 以扩 大 消 费 , 极 难 两 分化加 剧会缩 小 市 场 , 坏供 求 平 衡 , 成普 遍 破 造 危 机 。 他 把 生 产 过 剩 的 原 因 归 结 为 收 人 不 足 或 消 费 不 足 , 收 入 不 足 则 是 由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分 配 而 机 制 的不 合 理 导 致 的 。 分 配 机 制 的 不 合 理 , 成 造
自身 的 缺 陷 , 对 有 效 需 求 不 足 的认 识 也 有 其 历 他
史 局 限性 。但 就 中 国 目前 的发 展 阶 段 而 言 , 他 与
当 时 的社 会 环 境 有 很 大 的 相 似 性 , 效 需 求 不 足 有
的 问 题 仍 是 当今 很 多 国 家 的 困 扰 。 如 今 , 们 正 我
二 、 国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水 平 低 。 入 我 收
欧洲 、 洲很 多 国家 都 出台了扩 大 内需 的经 济刺 亚
激 方 案 , 国更 是 出 台 了 4万 亿 元 的 拉 动 内 需 计 我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的生产过剩。为了刺激房屋需求,金融部门又不断推出 金融创新产品,为消费者贷款提供各种支持。表面上, 美国的经济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反而消费者
普遍的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现象表明经济存在着“需求 过剩”。然而正相反,美国的个人消费增长缺乏应有的 收入基础,普通百姓不但用尽了自己的收入,而且
要透支“未来的”或“虚拟的”收入以支撑今天的消费。 但是,“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 的问题,“透支消费”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
60亿美元增长了42%,零售业从6410亿美元增加到9940 亿美元,增长55%。处于消费品端的耐用品及批发零售 业的增长率远不及远离消费品的资
本密集的采矿房地产业。资本配置严重扭曲,扩张的信 贷引起虚假的繁荣,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延缓了危机,却 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隐患。当政府开始收缩信贷,
意味着对前期不当的投资和扭曲的资源配置清算的来临, 并引发高级生产领域的波动,资产市场崩溃,危机来临。 2.凯恩斯学派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凯
沫的形成。[7]二、对治理危机对策的不同解读各个学 派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同样其所提出的 治理危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1.奥地利学派崇
尚市场的应对措施。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政策,认为应以自由放任主义应对危机,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纠正因政府错误的政策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萧条的过程就是市场“自愈”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 说,萧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政府的干预只能加重市 场信号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延长萧条的时间。2.
背后,是无法回避的持续的生产过剩,造成在生产领域 越来越少的有利的投资机会,导致利率向金融部门进行 投机活动。[5]长期的低利率促使资本向金融部
门扩张,金融领域资本家的逐利性酿造了市场上的泡沫 与风险,金融资本在积累风险的同时也加快了产业资本 的扩张,美国在经历了2001年的衰退之后,房
析“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在中国的不适应性
应该说, 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在分析和解决资 本主义宏观经济 问题 上是 行之有效” , 的 尽管这一理论也 给 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 滞涨” 的困境。但是, 他分析的“ 有效 需求不足” 的原因(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 符, 所主张的政策亦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的问题。
既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受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制约, 那幺总需求自然地往往会低于社会总供给, 从而导致生产过 剩和经济危机。其中,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居于主导地 位, 经济危机正是由于企业对投资前景失去信心, 资本边际 效率“ 突然崩溃” 造成的。于是 凯恩斯便逻辑地得出了消除 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结论: 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设法 降低利息率, 以刺激投资; 设法提高消费倾 向, 以扩大消费 在他看来, 只要社台上能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量, 生产过剩 就可 避免, 经济危机也就迎刃而解。而这单嚣市场的自动 调节和个人的分散话动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 必须借助国家
的力量 , “ 通过 国家调 节” 对经 济运 行进 行直 接 的干预 和调 节。“ 国家 调节” 的中心 内容是 采取扩 张性财政 政策 和货 币 政策 . 通过国家直接进行 消费或投资 弥补私^消费和投资
时, 人们将增加其消费, 但消费之增加, 不若其所得之甚—— 当一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加时其消费量不会蹦同一绝对量增 加。凯恩斯认为, ” 在每一个收入增量中, 用于消费的越来越 步, 用于储蓄的逐渐增加, 这就引起了消费需求不足, 进而导
( 灵活偏好规律。灵活偏好 , 三) 也口流动偏好 , 人们 即
有把一定量货币保存在手边的偏好, 便应付日常的未能预 料到的或紧急的开支需要。特别是想把一定量货币资金保 存在手边, 以应付投机活动的需要。而利息就是人们放弃货 币、 牺牲流动性的报酬。灵活偏好有三个动机: ” 交易动机、 谨 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 如果预期资本边际效率等
试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
试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其著作《通论》中对就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投资数量的下降,而政府作为调节市场的力量,应在此时候出现,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活动的稳定发展和就业的提高。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驱动力是需求,而且需求是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三部门组成。
当投资数量下降后,将会导致消费减少,政府支出也将受到影响,进而形成需求不足的局面,出现大规模的空闲生产力和失业的现象。
第二,他强调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完全自我调节,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增加社会总需求量,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造。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政府可以增加社会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平衡和发展。
第三,他强调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凯恩斯认为,劳动力的流动性将有助于减轻失业和生产空余的压力,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劳动力从低效的产业向高效的产业转移,促进职业技能的普及和提高,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
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重视有效需求的作用,加强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干预,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鼓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双重鼓励。
第二,要强调就业的优先地位,通过建立适当的就业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流动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第三,要关注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通过了解和满足人类的多样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对经济学本身的质疑和重新思考。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3、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是公众对持有现金的一种偏好。
公众出于种种动机,会把一部分收入以现金的方 式保留在手中,不消费,不投资,也不储蓄。这种 流动偏好的存在也造成一部分国民收入不能转 变为支出,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 问题。
(三)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即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实 现了均衡,即达到了国民收入等于支出,这也未必 就是充分就业的水平。 传统经济理论把达到均衡视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理 想目标,而凯恩斯则认为实现充分就业才是宏观经 济运行的理想目标。而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可能 是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的,也可能是在非充分 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即在所谓存在缺口的情况下 达到的)。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非充分就业的状 态才是经常的。因此,必须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 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弥补需求缺口,消除生产过 剩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要受到投资者对投 资前景的信心、预期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投资者 的投资决策、投资需求,对利息率的变动并不敏感, 而主要取决于对未来资本回报,即资本边际效率的 预期。这种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的 信心问题。凯恩斯认为,投资者或资本家对未来的 预期经常是悲观的,信心不足的,由此也就必然造 成投需求是经常不足的。
(四)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与相对 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采取有力的、综合性的 激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政策,以此扩大社会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凯恩斯主张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实行 适度通货膨胀的办法提高物价降低工人实际 工资,从而增加利润,使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工人, 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三)鼓励消费、引导需求的政策。凯恩斯 主张改变人们崇尚节俭朴素反对奢侈的传统 观点,提倡高消费,利用消费来扩大需求。而要 刺激有效需求,就是刺激消费和刺激投资。
17。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17。
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17.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答:(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
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2)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
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缺口。
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
为了避免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就必须相应增加投资。
但凯恩斯认为,在生产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消费不足,投资也是不足的.而投资不足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引起的。
(3) 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资本边际效率规律表明,投资的多寡,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
一般说来,投资需求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化,而与利率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如果投资成本既定,资本边际效率就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因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短期内波动不定.考虑到资本成本随投资增加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预期收益随产品供给增加而下降,资本边际效率就出现了随投资增加而趋于递减的趋势,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种情况使投资的增加受到了严重限制.(4)流动偏好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国防白皮书就相当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相当于传播内
容和方式的改变,所以在传播中我们也要另辟蹊径,采用别的方法
途径使外国认可我们的国家形象。
中国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 设施投资银行,致力于促进
亚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经济互助
合作,致力于世界性的经济复
苏,牵线搭桥,畅通了欧亚国 家的基建和投资需求管道,展
普遍适应性。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讲究和而不同,主张平等相待、诚信 合作、互惠互利的理念,在化解国与国冲突问题时能发挥作用。我 们应该充分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 发掘其中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断提升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其次,国家形象的传播,也要抓趋势、顺趋势、讲趋势,蓄力量于无形,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5传播王泽帅
前提是我们要明确一个理念: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增加有效需求,
就是要将对外传播的诉求点与话语方式与国际对接。加入国际传播 竞争的前提条件,是遵循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则行事。
运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在传播过程中,如果想让受众更好地接受传者的发出的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仅要给予受众接受的条件,也要给予受众接受的意愿。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式。
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信息内容即是产品,
总供给就是国家形象传播的既定目标,提升国际影响力, 总需求就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实际效果,也就是传播受众对我国
随后……
随后 ,
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
危机的爆发为该理论提供
了实证分析研究模型,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 《就业、利息、货币通 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 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有 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
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不喾为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宪法”。 以我国为例:产能过剩是当今中国经
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可以把这 个现象理解为过剩产能的有效需求不足。 基于过剩产能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例 如钢铁、煤炭等能源及制造产业,经济 社会对上述产能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
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以增加有效需求,用第三产业的 产量置换部分第二产业的产量,从而实 现总量的平衡以及稳步增长。
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是
美国人认为全球金融秩序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和亚洲开发 银行(ADB)“联合主演” 已经足够。中国另起炉灶搞 亚投行,是对传统秩序的挑 战,而美国认为西方社会应 该联合起来冷落亚投行才对。
首先,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也就是文化价值的
发布国防白皮书的本意是:
宣传国防政策,展示国防实力, 增加军事透明,建立相互信任。
但是
白皮书中国防预算 的增长极易被美日 等西方国家曲解为 扩充军备,展示武 力,直至上升为 “军事威胁论”。
我国的传播目标是塑造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并致力于维护世界
和平的形象,但在西方国家却把它理解为威胁。 在这个例子中,我国生产了信息,但西方国家没有消费,典型的有供给没
国际传播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开一个脑洞?
比较一下经济和传播
经济是什么? 传播为何物?
生产者
产品
消费者
传播者
信息
受众
“有效需求不足”是宏观经济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对 各国的经济运行与管理实践都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效需 求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2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 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提出了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 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国家形象的理解与认可程度与角度,能够认同和理解我国形象
传播的内容,就是有效需求。
近年来,我们对于国家形
象的塑造和传播,虽然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
异,也长期受到一些国家
的误解和非议,传播效果 没有完全实现,传播目标
没有达成,有效需求严重
不足。
发布国防白皮书,
是我国对外进行国家形象传播 的重要途径之一,
爆发雪崩效应。 什么趋势?人类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危机和挑战,就会有同样的愿景。 世界大战后,更珍惜世界和平。人类危机前,必关注人类命运。与现代文 明发展、科技进步相伴相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人口膨 胀、资源短缺、毒品泛滥、疾病流行、经济下行,正在引起全人类的普遍 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往往具有跨地域、跨国界的特点,需要世界各国共 同面对,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
通俗地讲,有效需求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人们愿意买,并且
有能力买。愿意买和有能力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愿意买但没 有能力买,不愿意买但有能力买,都不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 会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无法实现总量平衡,国民经济核算无法实现收 支平衡的。
增加有效需求,几乎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治理的共识与最高准则,
所以……
所以, 面临共同的问题,人类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使今天的人类必须
求同存异,走到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去建设共商、共建、共享、
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的任何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利益的斗争。
命运共同体,拉手=捆绑
立足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一个价值观
好吃,好喝,好好活着。
国际传播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